- 相關推薦
科舉考試與素質教育
科舉考試與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因素,為科學揚棄歷史、全面認識和實施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改革考試制度提供借鑒。
在迎接新世紀到來的關鍵時刻,人們越來越關注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重視和寄希望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于是形成了科教興國的戰 略方針。為適應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被提上日程,并在各級各類學校勉力實施。應試傾向,把方法變成了目 標,使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本身進入到難以突破的怪圈;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也并非取消考試,考試本身作為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亦應包含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內容。中國古代從察舉到科舉制度即是一種成熟而完備的考試制度,筆者試圖通過對這一 制度的考察,分析它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其中涵蓋的某些素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因素,從而為我們今天全面認識和實施素 質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而進行的考試制度改革提供借鑒。
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亞洲東部廣袤的土地上,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孕育著古老的中 華民族,在歷經了百余萬年的演進之后,較早地進入文明社會。到西周乃至春秋、戰國之交,隨著生產力水平 的提高,使一家一戶作為一個生產單位成為可能,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由此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主體。在 這樣的農業社會中,占人口絕大部分的農民不但生產自己需要的農產品,而且生產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業品 ,“萬事不求人”,是他們生存方式的生動寫照。地主和貴族剝削來的產品,也主要是用于消費而不是用于交 換,那時雖有交換的發展,但在整個經濟生活中不起決定的作用。狹小的生產規模,落后的生產方式,產品經 濟的穩定結構,導致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坑頭”狀態的生存 方式代代相傳。
三代以降,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變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各種思想學說、政治主張紛然雜陳 ,在之后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給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乃至社會生活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還 滲透在我們現代社會的一些方面,這是不容小視的客觀存在。隨著秦漢時期大一統的封建專制的確立與鞏固, 以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標志,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思想的儒家理論正式地確立了它的 統治地位。這是在以孔孟儒學為核心的基礎上吸收了先秦各家思想學說中有助于地主階級統治需要的部分,經 過改造之后而形成的。爾后歷經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變遷,其內函與外延都在不斷地豐富與擴展。到宋明時期 產生的理學,是佛教哲學和道家思想滲透到儒家哲學以后出現的一個新儒家學派。宋明理學以儒家學說為中心 ,兼容佛、道兩家的哲學理論,又吸收了唯物主義某些思想資料及若干自然科學知識,形成一個龐大的唯心主 義哲學體系。理學實際上是一種新形式的儒學,具有宋、明時期時代特征,為封建社會后期開始走下坡路的地 主階級統治服務的,它對加強封建專制主義,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維護封建社會的秩序,發揮過很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是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社會統治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 繼位,下詔察舉, 董仲舒在武帝策問時充分地闡述孔孟儒學,認為:“《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 之通義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 諸不在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 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從此,自兩漢而宋明 ,直至晚清,“大一統”的封建專制理論基礎的儒家學說從政治、經濟延伸到倫理思想及文化領域!按笠唤y ”的封建專制制度產生了“大一統”的封建專制思想,“大一統”的封建專制思想又進一步鞏固了“大一統” 的封
[1] [2] [3] [4]
【科舉考試與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寇凖與科舉考試05-01
科舉考試與獨尊儒術封建文化的互動關系05-01
淺談素質教育04-28
淺談素質教育05-02
難忘的素質教育04-28
素質教育與物理05-02
展示過程與素質教育04-30
當代中學生素質教育與心理素質教育淺議04-28
小學素質教育論文05-24
化學競賽與素質教育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