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化學生態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為例,闡述了利用客觀事實、化學實驗等方式進行實證的化學生態課堂教學,對硅酸鈉溶液與鹽酸或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在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硅;實驗探究;生態課堂;證據推理
生態化學教學追求的是民主的、人文的、自主的、體驗的優質課堂[1]。我校提出的化學生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自主先學→組內研學→交流促學→反饋評學”,讓學生站在學習的中心,最終實現以提升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合作探究能力、綜合思維能力為指向的智慧發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尊重客觀事實,用事實說話,在化學生態課堂教學中,既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開展教學,又要對有些經驗,尤其是有疑惑的內容進行實證,可以采用客觀事實、化學實驗等方式進行。下面以人教版《化學1(必修)》第四章第一節“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2]為例加以說明。
1實物展示,創設問題情境
1.1實物展示
課前播放含硅元素實物美圖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知硅元素的實用性,學生在觀看時快速融入課堂情境。上課時,學生積極展示課前精心準備好的含硅元素的實物,介紹完后根據含硅元素的物質類別歸類,展示的實物主要有玻璃、陶瓷、水泥、混凝土、沙子、水晶飾品、瑪瑙、光導纖維、硅膠、太陽能電池或芯片等,還有學生帶來了陽光罐、太陽能電池玩具并進行現場演示。展示時,學生的熱情高漲,非常興奮,他們用實物證明了硅元素的重要用途。
1.2創設問題
剛才展示的實物中,在自然界最為常見的是沙子,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二氧化硅為原料可以制得很多其他的產品。比如要想制得硅膠,需要先制得硅酸,硅酸難溶于水,那么如何以二氧化硅為基礎原料來制取硅酸呢?你能想到哪些方案?學生分析后,得出2種方案。方案1:二氧化硅與水直接反應制取硅酸(理由是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方案2:二氧化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制取硅酸鈉,再用硅酸鈉與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硅酸。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如果方案1可行,那么成本就很低,就無需用方案2了,那么方案1可行嗎?請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得出結論,并給出反例進行實證:如果二氧化硅容易與水反應生成硅酸,那么在自然界中就不應該存在大量二氧化硅,沙灘上也不應該存在大量沙子,而應該變為“硅酸灘”了。
2實驗探究,實證物質性質
2.1探究Na2SiO3溶液與鹽酸反應
從硅酸溶液變成膠體,再凝成膠凍,這些變化都建立在硅酸聚合的基礎上,而聚合反應的速度又與氫氧根離子濃度和硅酸濃度密切相關[3]。為了尋求較佳的實驗條件,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4],使實驗現象盡可能快速、明顯,選用飽和Na2SiO3溶液和6~7mol/L鹽酸進行分組學生實驗。向小試管中加入1滴管飽和Na2SiO3溶液,逐滴滴入鹽酸,邊滴邊振蕩。可以觀察到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當滴入約10滴鹽酸時,觀察到試管內的物質迅速凝成凝膠狀固體,說明Na2SiO3溶液與鹽酸確實能反應生成硅酸。
2.2探究Na2SiO3溶液與CO2反應
2.2.1提出問題通過初三化學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酸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時,生成新酸與新鹽,生成新酸的酸性一般弱于原來的酸,即強酸制弱酸。鹽酸是強酸,能與Na2SiO3溶液反應,那么弱酸能不能與Na2SiO3溶液反應呢?碳酸是一種常見的弱酸,那么如果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情況如何呢?小明同學通過圖1組合實驗裝置進行實驗,進而得出“CO2能與Na2SiO3溶液反應生成硅酸”的結論,老師卻認為小明的實驗結論不可靠,請指出原因并加以改進。2.2.2討論交流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得出,根本原因是通入Na2SiO3溶液的氣體中含有HCl氣體,所以導致實驗結論不可靠。如何進行改進呢?學生想到的辦法:(1)中間增加NaHCO3溶液的洗氣裝置或優化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2)聯想到CO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實驗,有學生提出可以將內壁涂有Na2SiO3溶液的小燒杯罩在酒精燈火焰上,觀察是否變渾濁。然而思維嚴謹的學生對這個方案產生質疑,將燒杯罩在酒精燈火焰上時,水被加熱揮發,Na2SiO3固體析出也會出現渾濁現象,所以應該等燒杯冷卻后再加水,觀察產生的固體是否溶解。2.2.3實驗探究由于直接向飽和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氣體,需要通氣約8分鐘,再靜置一段時間才能觀察到凝膠狀固體,時間過長,不適合課堂演示。為了使反應更快速、有趣,用350mL軟飲料瓶收集滿2瓶CO2氣體,擰緊瓶蓋備用。課堂演示時,邀請一名學生與教師同時進行實驗探究,比一比誰做得更快、更好。讓學生先操作,擰開瓶蓋,向瓶內加入2滴管飽和Na2SiO3溶液,擰緊瓶蓋,迅速振蕩飲料瓶,可以觀察到飲料瓶逐漸變癟,并能感知到瓶壁略變熱,說明該反應放熱。振蕩1分鐘左右,將瓶子倒置在桌上約1分鐘,擰開瓶蓋,可以觀察到瓶蓋內的凝膠狀固體(如圖2所示),說明Na2SiO3溶液能與CO2反應生成硅酸。2.2.4拓展研究Na2SiO3溶液能與CO2反應生成硅酸,生成什么鈉鹽呢?學生猜想可能是Na2CO3或NaHCO3,受到Na2CO3+CO2+H2O=2NaHCO3知識的影響,許多人認為,該反應生成的鈉鹽與CO2的用量有關,通入少量CO2氣體時,生成Na2CO3,通入足量CO2氣體時,生成NaHCO3。那實際情況如何呢?將生成的硅酸凝膠用玻璃棒攪碎后,加入蒸餾水,振蕩,棄去上層液體,重復2~3次。向洗凈后的硅酸中加入蒸餾水,振蕩,分為2等份,一份加入足量飽和Na2CO3溶液,另一份加入等量水做對比實驗。將2份混合物充分振蕩,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以在酒精燈火焰上適當微熱,觀察到加有飽和Na2CO3溶液的硅酸逐漸溶解,而加入等量水的硅酸無明顯現象。實驗現象表明,H2SiO3能與Na2CO3溶液反應,說明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氣體時,應該生成H2SiO3與NaHCO3,而不是Na2CO3,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5]。查閱電離平衡常數可知,電離H+的能力確實是H2CO3>H2SiO3>HCO-3,與實驗結果吻合。
2.3探究Na2SiO3溶液的優越性能
2.3.1體驗Na2SiO3的防火性能2位學生分別夾取用飽和NaCl溶液浸泡晾干的布條和用飽和Na2SiO3溶液浸泡晾干的布條,同時置于酒精燈火焰上,可以觀察到前者迅速燃燒,而后者難以燃燒,說明Na2SiO3防火性能好,可用做防火劑。2.3.2體驗Na2SiO3的黏合性能事先準備好用飽和NaCl溶液黏合的2塊毛玻片和用飽和Na2SiO3溶液黏合的2塊毛玻片,放置3天。讓2位學生分別用力將其分開,可以觀察到前者很容易就分開,而后者根本無法分離,說明Na2SiO3溶液有很強的黏合性能,可用做黏合劑。再因勢利導,分析盛裝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學生恍然大悟。
2.4體驗SiO2與HF的反應
由于HF易揮發且有毒性,與SiO2的反應不宜在教室進行實驗探究,可以讓學生觀看視頻,體驗SiO2與HF的反應。再引導學生結合兩性氧化物的定義分析得出,SiO2不是兩性氧化物,應該屬于酸性氧化物。
3觀看視頻,激發愛國熱情
通過觀看剪輯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由二氧化硅可以制得硅,晶體硅可用來制硅太陽能電池和硅芯片,了解我國芯片的國情和近年來“中國芯”的迅猛發展。蘇州正在修建一座中國最大規模、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園。有專家預言,2018年是中國芯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學好本領,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祖國的發展需要我們!
4小結提升,點明課堂主題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以二氧化硅為中心的轉化關系: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生產的玻璃、硅膠、光導纖維、太陽能電池、硅芯片等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我們能理解在半導體工業中“從沙灘到用戶”的含義。人們將20世紀后半葉以來的時代稱為“硅時代”,也足以體現硅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硅元素確實無愧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的稱號。
5教學反思
5.1教師首先要有實證意識
不少教師都積累了多年教學經驗,這些經驗主要來自于教材、教參、習題資料、報刊雜志和網絡資源等,但有些教師對這些經驗缺少批判性思維,直接“拿來主義”,教學上也停留在傳統的知識層面,缺少對學生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這顯然是與當下以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理念格格不入的。對于一些“經驗”的獲取,尤其是有關物質性質方面的經驗,我們一定要有實證意識,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只要條件允許,一定要用實驗進行驗證,再吸收其為有效經驗。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主動研究問題的意識。
5.2著力培養學生實證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引導學生運用事實和實驗手段進行實證。本節課中讓學生根據事實推理能否用SiO2直接與水制備硅酸,用化學實驗手段研究Na2SiO3溶液能否與鹽酸或CO2反應,以及Na2SiO3溶液與CO2反應生成的鈉鹽,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體驗了Na2SiO3溶液的防火性和黏合性,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實證意識。
參考文獻
[1]沈世紅.生態化學:讓教育夢想照進課堂現實.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9
[2]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云生,陳永夏.化學教育,1984(6):42-43
[4]陽智純.化學教學,2008(7):11-13
[5]劉懷樂.教學儀器與實驗,2008(9):36-37
【化學生態課堂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翻轉課堂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05-01
小學創新性課堂教學研究教學論文05-01
關于小學體育生態課堂的要素與呈現的論文05-02
化學課堂演示實驗芻議 論文04-30
生態課堂是童心的課堂04-28
教學研究論文12-13
中學語文生態化課堂的構建論文04-27
構建初中科學生態課堂的論文04-27
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