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的新課標論文
一、推進課程改革,不能太急功近利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是教育永恒的主題,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及科技的進步,課程將不斷的進行改革。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尋求教育的內在規律,是要讓教育能夠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人的健康、和諧的發展),是根據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的需求培養合格的人、有用的人。所以,課程改革的前提應該是保證教育過程的平穩、健康、正常。
但是,目前好像存在著一些偏激與浮躁。把課程改革規定必須要在什么時間內完成,規定在一定時間段之內要出成果。不是探索課程改革所應該走的光明而有前途的道路,而是把課程改革當作一場疾風暴雨的運動,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力圖追尋課程改革的光環與金杯。仿佛是教育官員與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夠排除萬難,就一定能夠跨上課程改革的同一個平臺,就一定能夠實現教育的跨躍式發展,課程改革就一定能夠把教育存在的問題全部改掉。
既然是探索教育的內在規律,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課程改革就不應該有成功和失敗之說。按照內在的規律辦事,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就必然是循序漸進的,就必然是穩定發展的。教育只有在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夠有發展。穩定出質量、穩定出效益。
二、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要轉變觀念,改變行為,這一切,難道僅僅是指教師嗎?其實要真正轉變觀念、吃透課程改革精神,首先是承擔課程改革的領導者和教育教學研究者。
但是現在出現一些奇談怪論,“課程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于教師,因為觀念不轉變,理念不新,教法陳舊,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考試成績。”
在教學的過程中,的確存在著一些以應試為目的的現象,但是有沒有深入細致的分析,根子在哪里?如果教育行政管理者僅是把課程改革放在嘴上,不加大力度的領導。如果教育教學研究者不深入細致的去研究引導,把教育教學的質量僅僅定位成考試質量。如果學校的行政管理者(校長)仍然是心系招生(吸納優秀學生、廣納財源),心系考試(過分追求升學率,提高片面的社會評價學校的衡量標準和美譽度)。如果社會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就是升學率的高低。在這種狀況下,教師們能夠全身心的按照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去組織教學嗎?
現在為了保證課程改革工作,加大培訓力度,要求教師持證(培訓合格證)上崗。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們均能積極參與,討論熱烈。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們均能夠認識到我們在教學組織過程中的不足。因為教師們都清醒的認識到,要提高課程實施的水平,必須掌握課程實施的技能。而在課程改革的初期,提高課程實施水平、提高課程實施的技能,必須要通過相當數量的研究課來研究討論,必須要通過相當數量的范例課來觀摩學習。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能夠根據課程實施初期的一兩節課,就能夠指責教師“理念和教學脫節,沒有真正把握課改精神”嗎?我認為不能。
面對這種現狀,課程改革的領導者、管理者就必須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有效的領導和管理,教育教學研究人員就必須按照課程改革的規律,踏踏實實研究,實實在在開展各類“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
如果非要談談課程改革的最大的阻力,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最大的阻力是課程改革的領導者不具備領導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機構沒有真正起到“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責、仍然用考試成績這唯一的指標來衡量教育教學質量。
我相信,在課程改革工作中,教師是真正的主力軍。課程改革必須緊緊依靠廣大教師。
三、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課程改革
我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習慣上用多少次表示),本次改革是第8次,課程改革將不斷的進行下去。
一大批有志于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學者和基礎教育工作者, 多年來, 努力探索現代教育的規律,把握國際教育的發展前景,深入了解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了解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理智、冷靜的去設計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然而,同樣有一些新生代的“學者”,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卻大講傳統文化的不足;不了解中華民族教育內涵卻只講國外的新名詞;不了解教研工作的實際情況卻抓住一點皮毛批判這個不是、那個不對,不了解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卻變成了基礎教育改革專家。有一些人總是喜歡談論原有的教育多少個不是,將來的教育多少個是。甚至于把原有的教育稱之為是“扼殺人才的教育、是抹殺學生靈性的教育”。仿佛第8次課程改革不是在原有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開展的,不是在中國基礎教育厚實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是這些新生代的“學者”在荒蕪的原野上所構建的。從這些“課程改革專家”的言論中感覺到,他們好像不是接受中國的基礎教育培養出來人才,他們好像是浸泡在“洋奶”里長大的,只有國外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教育。
所以,一切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基礎教育工作者,要理性的思考,研究中國的基礎教育,研究教育內在的規律,讓教育回歸自然,回歸教育的本來面貌,使學生真正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同樣,我們也希望一些課程改革的專家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多一些平常心。
我堅信,隨著社會的進步,課程改革將不斷進行,課程改革之路必將是光明之路。
四、課程改革不應該要求立即上同一個平臺
在課程改革起始階段,有“大家均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要同時上課程改革成功的平臺”之說。教育要發展,必然是穩定、自然、和諧的發展,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原有基礎存在差異,發展就是不平衡的。
差異存在是多方面的,有區域差異、經費差異、管理隊伍差異、教師隊伍差異、學生生源差異等。
造成差異的主客觀因素很多,其中教育策略造成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有些人說:“教育策略本身不會造成差異,只不過是有的人會利用策略,有的人不會利用策略”。實際上,有些教育策略的制定,好像對所有的區域、所有的學校都是一樣的,實際上有著天地之差別。就拿“要擇校、上民辦”這樣一種策略,各類學校都能夠運用嗎?再如“高中錄取以第一志愿為準”,道理上非常公平,實際上面對多年發展已經存在差異的不同學校,所招收到的學生就存在極其明顯的差異。
有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差異是短時間無法消除的,有的差異是永久無法消除的。相同的經費投入,產生的效益也是不一樣的,同樣也存在差異,由于差異的存在,造成教育發展極端的不平衡,所以教育部在加強對薄弱學校扶持的前提下,提出均衡發展的思路,非常正確。均衡發展不是讓發展好的學校停止發展,而是讓發展有缺陷的學校加快發展,努力達到高標準的合格要求。所以,均衡發展是一種教育發展的思路,是長期工作的思路,目的是尋求發展,真正得到發展。這樣一種思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同樣非常重要。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起始階段,所謂的“條件不具備”、“課程改革要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就必然要上同一個平臺”這樣的說法值得商榷,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對于課程改革,關鍵在于實踐與研究,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努力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在提高課程實施水平中尋求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
五、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會關注與賞識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點對教師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如果關注所教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否考出好成績,教師必將回去研究考試、研究試題,力圖編出幾套突出重點、對路子的試卷。這樣的教師,最后必然成為編題和解題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見,教師的關注,不僅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對教師的成長同樣起著作用。關注點不同,思考的問題不同,行為方式就不同。面對基礎教育的改革,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如何關注呢?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學生考試科目的學習,與考試科目無關的學習我們就不關注嗎?不考試的學習活動可以排斥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學生的價值觀我們就不關注嗎?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與情感應該不理會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就不關注嗎?忽視學生的中遠期的發展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對學生的共性要求,對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需求就不關注嗎?學生的自主性、富有個性的學習愿望就可不理睬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全體同學的健康發展,對個別學生的尊嚴就可以不關注嗎?學生的人格不應該受尊重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對學生校外的娛樂活動就可以不關注嗎?教師不能夠和學生一起開展娛樂活動嗎?
難道我們仍然只關注學習成績好的、競賽出成果的學生,對其他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長就可以不關注嗎?
由此可知,教師要學會關注,教師要學會賞識,教師要重新認識學生的成功。我們認為的成功,不是依托在多數學生失敗與淘汰的前提下的成功。基礎教育的成功,是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均能夠得到發展的成功。要取得這種成功,教師必須學會關注與賞識。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與感悟(綜合實踐課程、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的思維火花,賞識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態度,賞識學生的探究精神、賞識學生的點點滴滴的進步。
六、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要求學生掌握“雙基”嗎?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初期,有的教師在組織教學中,特別是在開設研究課、公開課的教學中,高度關注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而刻意回避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仍然是知識教學的模式”的帽子。于是乎,想方設法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方面出花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從此項改革的目標中可知:1、原來的書本知識,有“難、繁、偏、舊”的傾向;2、書本知識不等于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3、課程改革的目標是要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所以,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從課程標準的研制到實驗教材的編寫,都必須改變課程內容的“難、繁、偏、舊”,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當然,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如果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綜合考慮,是課程改革所要求的。但是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不是每一節課刻意追求的,是整個課程設計的總體價值觀、課程改革的終極價值觀。所以,我們不應該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要求來衡量每一節課。
我認為,在進入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初期,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是每一位教師均要牢牢把握住課程實施的底線。底線是基礎,底線是核心,底線就是新的課程標準中新構建的知識與技能。這種新構建的知識與技能,與我們以前所熟練了解的書本知識是有差異的。如果不能夠盡快掌握新構建的知識與技能,仍然用老的書本知識的框架來看待新的課程內容,就是底線沒有把握住,基礎與核心沒有抓牢。由此可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是反對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而是要求我們研讀課標,鉆研教材,重新認識新構建的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是核心),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努力將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滲透與教學的全過程中。
七、對教學常規的反思與研究
在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條例中,若干個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組織測試、認真輔導、認真講評等)和若干個統一(統一備課、統一進度、統一布置作業、統一測試、統一講評等),是重要的規范條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重要的規范條例,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對提高教學成績,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認真反思這些教學常規,發現這樣高度的統一,是否忽略了教師的創造性?是否忽視的學生的層次性?是否忽視了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重組?再加上各級出版社和教學研究部門某些“教學研究成果”,使得教學參考書、單元檢測試卷、天天練、課課練、精選習題集、優秀教案匯編,琳瑯滿目,品種齊全的配套教學輔助資料滾滾而來。新一代的師范生,剛剛走上教學崗位,配套的大餐任你選擇。如果自己不愿意去過多的思考,可以不探究,原樣照搬,照樣過日子。以至于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第一句話,學生就知道教師要講的下一句話(學生同樣也有教學參考書)。逐漸形成了教師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均是為了考試,教育漸漸偏離了本來面貌,失去了方向。在客觀上造成教學目標是重知識、精英化,教學過程是大批量、流水線,教學評價是選拔性、淘汰式。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原有的教學常規,僅僅是簡單的拋棄嗎?我們認為不是。要認真備課。認真備課包括兩方面的要求,個人研究以及集體研究。所以,這種備課應該牢牢把握“個人領悟、集體研究、把握課標、重組資源”的原則,最終能夠形成具有教師個人風格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案或學案。要研究上課。這種上課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與記憶的過程,也不應該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過程。符合新課改精神的上課應該是“體現自主、創設合作、引導探究、注重過程”的教學,是讓學生真正的在進行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有效教學。要進行練習。因為有效知識的積累,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沒有一定有效訓練,根本無法達到要求。這種練習應該是“夯實基礎、有效訓練、聯系實際、強化體驗”的練習。反對心中無數、目標不準的大運動量訓練;反對在教學中忽視基礎,用人為編制的偏、難、怪、繁等“創新”出格的試題來訓練學生。
要開展輔導。這種輔導應該是“全面輔導、崇實輔導、因材輔導、及時輔導”。要組織評價。這種評價,不是一味的進行甄別和選拔淘汰式的考試。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和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是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潛能得到挖掘。這種評價應該是“形式多樣、主體多元、改進教學、促進發展”。新課程,新理念,新教學,必然應該有新的教學常規。所以,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更應該探索創新,盡快形成能夠激活教師創造欲望的新的教學常規來促進課程改革。
八、從學生的`心里話談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學生、教學
在1993年,南京市第一中學校團委在慶祝教師節時,開展學生“對您說句心里話”的活動。要求每一位學生不記名的給每一位教師寫一句心里話。每一位學生的短語片言,我一直保留至今。當我再次取出閱讀時,驚奇地發現,學生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建議、或意見,竟然是那么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以下是我將學生所寫的一句句“心里活”進行了適當的編排并進行了議論,從中是否能夠了解學生對教師及教學的要求和愿望呢?化學老師:在初中就知道你的課上的好,希望合作愉快。(議論:學生希望和教師的關系是一種合作的關系,是啟發者、引導者、點撥者。)我很喜歡你的課,不僅僅因為我是課代表,也因為你的教法——好!你用了什么“催化劑”使我們在你的課上“性質”如此活潑,可否告知一二?(議論:體現學生主動、自覺、積極參與的前提是什么?是要讓學生的“性質”活潑。)化學課上您妙語連出,將一個個知識點融入笑聲中。(議論: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學生希望教師們能夠將知識點融入笑聲中,實際上是要求教師巧妙設計,具有駕馭教材、把握課標、整合資源的能力。)
您的課妙趣橫生,充滿活力,您的課氣氛活躍,我們很喜歡聽。(議論: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進行學習,前提是什么?是學生喜歡這門課。)化學老師:我非常愿意做你的學生。您就像我們的大朋友,您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你的脾氣真好,好像做事也很細。上您的課,似乎是朋友之間談心,很隨和。
您的一絲不茍的精神使我感動,奇妙的實驗使我對化學充滿興趣。希望你能常帶微笑。(議論: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嘴邊上的。您會對學生發脾氣嗎?您真的能夠發下架子,去做學生的大朋友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和學生是絕對的不平等。在這種絕對的不平等中,如何體現師生平等、和諧、互動、共同發展呢?)您是我最敬愛的老師,因為你從不發脾氣,也不留很多作業。(議論:在應試教育痕跡非常重的教學環境中,我們的教師敢于給學生不留很多作業嗎?要敢于不留很多的作業,教師的負擔可是不輕的。要吃透教材和課程標準,要能夠把握住教學的臺階和尺度,要能夠經受住家長對你片面的指責和可能出現的不公正的評價,更重要的是教師真正要能夠做到對學生了解。)化學老師:奇妙的化學實驗把我帶入微觀世界。我要用您教的知識制造一切。
您是一個做實驗富有條理,百做百成的老師。您通過化學實驗和課堂講解使我了解了一些化學知識。請多做一些實驗,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化學實驗您做的真棒,我愛上您的課。請您時刻提防有毒的化學藥品。下次實驗時,請為我們準備好防毒面具。對眾多化學實驗的好奇,成了對化學的好奇,也成了對老師您的佩服。化學是我最感興趣的課目之一,現在是,將來也是,我會全力以赴學好它,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做更多更有趣更成功的實驗吧!(議論:學生對學習感覺到越來越枯燥乏味,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興趣,有了興趣,學生當然愿意積極參與。)化學老師:我對化學試驗一直有濃厚興趣,但對化學的內容不太感興趣。在今后學習中,我一定改正這個毛病。我的化學學得很不好,但我有信心,我會在您的精心指導下學好這門課程。
我在初中對化學興趣不大,但自從上過您的課后,化學課成了我最愛上的課之一。希望能夠在您的指導下更好的學好化學。(議論:對原來學習困難或者不感興趣的學生,仍然用機械的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是在教書本、教知識,是在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很可能是無效教學。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對這些學生更要關心愛護,更要注重點撥、啟發、引導。)化學老師:我希望您能多給我們講一些課外的小故事、小知識。
希望今后在化學教學中,您能使上課的趣味性增強,并讓我們也能與化學實驗多接觸。(議論:學生不愿意成為知識桶,學生不甘心僅僅是呆板機械的模仿教師的操作,學生要求積極參與,學生呼吁教師盡可能的讓出三尺講臺,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我們永遠不希望出現實驗不成功,希望您永遠上成功而有/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特色的課。愿你的風趣與幽默長存。愿您做實驗次次成功。愿您在今后能給我們更多的O2。愿酸、堿、鹽給您的生活帶來方便與樂趣。希望從您那兒得到一種特殊的“催化劑”,使我學習更輕松,學到的知識更多更牢固。謝謝您在我化學中添加的催化劑。謝謝你化身為梯,助我們攀登新的高峰。Mr衛:“味道”好極了!感覺真不錯!(議論: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我們如何做到“味道”好極了,感覺真不錯?這就需要我們踏踏實實的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行為,走“學習、實踐、反思、研究、總結、提高”之路,讓每一個學生在適應他發展的教學環境中,得到真正的發展。)
九、用新一輪課程改革精神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一教學要求小學1年級第九課,統計。
今天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猴子、小狗、小豬。可以把它們分類理一理?知道了什么?學生動手剪花朵,按照紅、黃、綠、紫四種顏色分類貼在書上,知道什么?從圖片上將蘋果、梨子、西瓜、桃子、草莓的圖形剪下,分類張貼。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教師設計與教學過程:
A教師:
學生分組方式:學生分成小組,編號為番茄、黃瓜、土豆、辣椒等。(符合學生學習特征的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學習過程的激勵方式:開展今日冠軍榜活動,哪組學生表現出色,在今日冠軍榜上就貼上一只本組的蔬菜標記。(學生答對一次,在今日冠軍榜上貼上本組的標記,全組學生都非常高興,鼓掌祝賀,體現出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按照課本的要求貼花朵。設計了一顆神奇的水果樹,學生們前去摘水果,先分組統計結果,然后各組累計統計結果。最后通過今日冠軍的評比活動,強化統計的基本方法。師生共同進行小結。(教師利用教材,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組織學生學習,學習的資源可以重新組合,體現出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過程。)
B教師:
學生分組方式:把學生分成1、2、3、4等組。(用數據進行分組,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方式。)學習過程的激勵方式:哪個學生表現出色,就在學生的腦門上貼上一只小星星。(哪一位學生答對了,小腦袋上貼上了一只小星星,這位學生昂頭挺胸的走回座位。教師說:給這位同學來點掌聲鼓勵。小朋友們鼓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按照課本的要求,貼花朵,貼水果,教師提出統計的基本方法。(教師按照教材組織教學,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達到了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點評學習的過程,就是評價的過程。A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資源合理構建,師生互動,共同進步。圍繞主線(統計),形式多樣,在學習中努力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和諧結合,內容實在,方法巧妙,創意新穎。
案例二教學要求小學1年級,數的加和減。
課本上畫的彩圖非常漂亮。一輛汽車到站了,車上有7位乘客,下來2位乘客,上去3位乘客。車上還有多少位乘客?7-2+3=?教師設計與教學過程A教師教學設計:教師自己是汽車駕駛員,講臺前當成汽車。請上7位小朋友,當乘客。開車到站了,現在下去兩位乘客,再上來三位乘客。問題:現在汽車上有幾位乘客?如何列出計算式?B教師教學設計:教師為了使教學更加形象生動,特意制作了投影圖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感覺到效果還不好,解釋說,下次我把投影圖片制作成抽拉式的,一抽,從車上下來2位乘客,再一推,上去3位乘客,效果要好得多。點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是教育資源。教師在組織教學前,備課重在備學生,千萬不要被所謂的“要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而抑制了去思考學生。實際上,教師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效果既生動有形象。教師充當駕駛員,請7位小朋友到前面來(汽車上)。到站了,請2位小朋友坐回去(下車了),再請3位小朋友到前面來(上車了)。車上還有幾位乘客?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合作,共同學習。要激活教師的思維,喚醒教師的創造欲望,大膽設想,換說法,改條件,變情景,求實效。
案例三教學要求初中一年級(七年級)(下)數學 第九章 軸對稱。
教師設計與教學過程A教師備課教案: 簡單列出學生的學生目標,意圖讓學生自己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平面圖,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教學過程:上節課布置每一位學生帶一把剪刀一張紙。上課時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把紙折疊一下,然后剪出一個平面圖形。(每一位學生剪出的平面圖形可能都不一樣)要求學生在自己剪出的平面圖形上尋找對稱軸并畫出。是一條?是兩條?還是無數條?將對稱軸的學生引入實際生活。備課教案:運用最新理論,設計教學模式,教案上出現框架圖,流程圖。教學過程:編制多媒體課件,教師設計出各種平面圖形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探索對稱軸。點評最新的理論僅僅是口頭上說說的嗎?現代教育技術僅僅是運用硬件嗎?千萬不能把教師的思維全部定勢在備理論、備設備、備模式,就是忽視學生。激活教師的靈性,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其著力點是如何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運用各種教育資源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更好的運用。
案例四教學要求初中語文多音多義字的教學。
西藏、收藏。教師設計與教學過程教師教:“藏”這個字有2種讀音,表示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就說西藏的“藏”,可以表示兩種意義。其一是西藏,表示地區;其二是藏族,表示一個民族。學生舉手說:老師,這個字有5種解釋。西藏,表示地區;藏族,表示民族;藏民,表示藏族的人;大藏經,表示佛教的經文;人體器官五臟,古文稱“五藏”。點評激勵學生,賞識學生,師生平等,教學生學會學習,這時候是火花迸射的最好時刻。但實際情況如何?教師問學生:你怎么知道的?學生答:我查詞典學會的。教師說:這有什么了不起。此學生滿腔熱情,期望得到教師的表揚,不料卻是一盆冷水。實際上,這位學生真是了不起。初中學生主動查詞典學習,是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技能。而且教師通過備課僅僅介紹了2種,這時候真是應該表揚學生,激勵學生,同時還應該表態向學生學習,肯定這位學生主動自覺學習的態度,以此來激勵全體同學。
案例五教學要求:初一政治《人生需要高雅情趣》。
教師設計一、 學生演講時事伊拉克戰爭趣聞。教師點評:收集新聞,關心世界大事,本身就是一種高雅情趣。學生們都有哪些愛好、特長呢?能否給大家展示呢?二、分組介紹展示,邀請教師參與,當評委。談集郵:方寸天地,情趣橫生,是動力,激勵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詩歌組:學生自己書寫,教師給與指導修改。學生朗誦《綠色》。剪報:自己所喜歡的,剪貼成剪報本。書法介紹:行草篆揩隸。口琴表演:舞蹈表演:茉莉花古箏表演:小記者采訪:訪問綠色的小詩作者;訪問一位教師,您喜歡什么?教師答:最喜歡和學生交談。三、評析庸俗情趣1、評析學生玩游戲機過度對不對。(學生名言,游戲機是聰明人設計給愚蠢人玩的。)2、剖析中學生抽煙是好事還是壞事。點評把教師的講臺讓出來,成為學生的空間,讓學生盡展其才華,比空洞的說教有效的多。高雅的情趣,就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用心去發現,心靈的呼喚、心靈的感受,讓世界充滿美好,讓世界充滿愛
十、要讀原文,要干實事,要有一顆平常心
第八次課程改革啟動以來,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信息越來越多,書本越來越多,培訓越來越多,研討會越來越多,下一步,必將是檢查驗收也越來越多。講老實話,多的聽不過來,學不過來,看不過來,忙不過來,令人難以理解。前一段時候,一些城市的教研中心的領導和教研員們到南京來了解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我感覺到他們的心態是恐慌不安的,是焦慮的。他們自己認為不知道如何開展實驗。為什么?因為教育行政領導的宣傳,課程改革專家的報告,均是教師如何不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研人員應該如何轉變觀念,不能用原有的教研方式推動課程改革,課程改革需要先進的設備、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理念作為平臺等等。總而言之,讓教研人員感覺到不會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了,讓教師感覺到不會組織教學了,讓學校領導感覺到條件設備均不具備了。如此一來,課程改革靠誰?這些同行問我們對課程改革是如何認識的?是如何開展工作?我想,怎樣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打消他們對課程改革的疑慮與恐慌呢?結果是一句話:“不就是換了教材嗎”。的確,換了教材。但從所使用的國標教材,可以了解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方面均有不同。研究教材、研究課程標準、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研究學生、由此切入,就有立足點,就有抓手。
同時我們還介紹了南京市“降低臺階,穩步前進,積極探索,嚴格要求”的做法,分階段抓重點工作的具體措施,建立了區(縣)教研主任例會制度,對課程改革中的若干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我們研究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及進展情況;我們研究教師培訓的實際情況以及補救措施;我們研究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合格課及優質教學的標準;我們研究學科推進課程改革計劃;我們研究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考試與評價;我們研究對課程改革工作的管理。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全市性的課程改革現場會(在20XX年12月,召開了南京市小學課程改革現場會。20XX年1月,召開南京市高淳課程改革現場會。
20XX年3月,召開南京市溧水課程改革現場會。20XX年5月,召開南京市鼓樓課程改革現場會)。通過大量的研究課來研究討論,通過大量的范例課來觀摩學習,把課程改革的著力點定位在提高課程實施的水平方面。也就是說,課程改革不要搞得“太玄乎”,不要搞得“太貴族化”,不要搞得“太難”,應該給課程改革一顆平常心,認認真真研究原文,仔仔細細探索規律。現在有些解讀(綱要解讀、課標解讀、國標教材解讀、考試與評價解讀、教研制度建立的解讀……),讀到最后自己都中毒了(按照化學的說法,催化劑中毒,起不了作用了),教師都不會組織教學了。
現在確實需要解毒了,最好的解毒藥物就是認真學習原文,研究原文,理解原文,把握原文,按照教育規律積極穩妥的推進課程改革。什么是原文?原文就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國標教材、課程標準。可以說,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不在于收藏了多少本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也不在于喊了多少個空口號,而在于實實在在探索與研究,實實在在積累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能夠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得到發展的鮮活案例并使之發揚光大。課程改革重在研究,重在實踐,重在按照教育規律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初中化學的新課標論文】相關文章:
略談新課標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論文12-16
初中化學新課標:強調探究 突出實驗01-18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07-22
淺談新課標數學的教與學論文12-31
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論文12-03
新課標中的語文素養論文09-20
新課標下教師的角色的論文10-09
初中化學教學審視論文12-18
初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8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