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中人文性探討論文
時至今日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藝術素質教育已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藝術教育已經愈發受到了高職院校的重視,藝術教育無足輕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藝術經驗對于豐富人生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它與人精神層面的完善息息相關。一個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如沒有藝術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一樣。藝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能提高人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更關鍵的是它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結構的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大而現實的意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藝術教育中人文性的一面在當代教育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出現了一些對于人文性不正確的理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藝術教育本體及人文性的本質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一、高職藝術教育中人文性的意義
文化的傳承是教育的最本質的任務之一,通過教育可以提升人的思想文化素質,塑造健全人格。藝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就在于通過藝術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培養和諧完美的人格,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有效提升。藝術與哲學、歷史、文學等學科一樣在推動人文素質方面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的確,近年來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開設了形式多樣的藝術類選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但也有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滿足上級檢查而開設藝術類選修課程,將藝術教育停留在表面形式,因此無法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根本目的。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出人文性這一藝術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第一,人文性是高職藝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其中人文指修飾,即修飾出美,后又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說明在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人文”是與“天文”相對的。中國古代傳統的人文教育,是注重以倫理道德教育為核心的人文教育。而追溯西方的人文思想應該是14世紀的意大利,詩人彼特立克提出了人文學,后來發展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觀念即: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一種思想態度。以人作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注重人對于真與善的追求。雖然因為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東西方在對于“人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但就人文是指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這一精神內涵上東西方卻是相通的,其核心往往表現在人們思想與行為中的,具體表現在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格模式、審美趣味等方面,這些要素組合在一起就是人文精神。高職藝術教育的目的如果僅僅只是教會學生唱歌、跳舞、畫畫,而不能向更深層的實質內容邁進,就很難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藝術教育就應放下這種淺層次的表現形式,而是去使高職學生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和高尚的審美情操,樹立正確的辨別美丑的觀念和提升向上的審美理想,從而最終使學生具備感知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藝術教育最迫切的需求是幫助高職學生樹立起崇高的審美理想,引導高職學生去追求真、善、美,最終實現幫高職學生塑造完美人格這一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第二,人文性的藝術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所謂素質教育是注重對人進行創造力、想象力思維開發,提升人多方位、全方面的綜合能力,它是相對于“應試教育”而提出的。其本質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前提,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育。而如果在整個教育環節中缺失人文教育,則會導致受教育者精神層面、綜合素養殘缺不全。在教育這個龐大系統中藝術教育處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它在貫通學生的理智和情感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其次它又輻射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發展上起著特殊作用,因此,藝術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部分。藝術教育相對于其他教育來說,它的功用的是隱性的,但不能因為其是隱性教育而導致教育內容空洞化、虛無化,藝術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更高精神層次的需要,更是整個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強調和突出高職藝術教育中的人文性,首先應該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藝術學科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即從純粹的表層技能型學科提升到了兼顧深層人文性的學科。然后擴大藝術教育的學習范圍,如在傳統美術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從傳統的圖畫、雕塑、工藝等拓寬到設計、建筑、攝影等學科,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要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藝術與人類、生活、自然等方面的聯系。因此,我們在進行藝術課教學時不能簡簡單單地把藝術美孤立起來,而是要把它與自然美、社會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二、人性的關注與提升——高職藝術教育的價值回歸
高職藝術教育,就是要重拾藝術在對健康人格的培養,對情感世界的完善和對心靈與精神的陶冶方面所起到的啟發、導向與教育作用,重點強調藝術教育中人性價值的回歸。首先,我們要在思維方面讓藝術教育起到啟發和創新的作用。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各類藝術門類的教育使人們在其中領略藝術美、社會美、科技沒、自然美,從而培養學生向上的審美素養和高尚的審美觀念,提升感受美、鑒賞美與創造美的能力。藝術教育在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藝術教育所培養的能力就打體現在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有其獨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在審美的過程中形象思維是必須具備的能力,而藝術教育也是審美能力的培育。通過藝術教育讓啟發思維,創新思維,促進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有機結合這一切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從而達到培育人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作用。其次,要通過藝術教育來達到不斷豐富、完善人的情感的目的。藝術教育對于學生精神健康、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樂作為表情藝術,他的本質是通過音樂去體會、表達、抒發人的情感,音樂最本質的語言、方式也正來源于情感。音樂欣賞是藝術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通過欣賞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健全、向上的審美情感,豐富其內心世界。而其中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通過音樂欣賞促進學生的情感感悟以及純粹的情感世界,因此我們要將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去引導學生去感受、感悟、理解音樂家豐沛的內心世界,讓這些本身包含音樂家自身的豐富情感的優秀作品去洗滌、陶冶學生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從中感受深邃的審美情趣,體驗音樂家那種超越功利欲念的精神世界,從而自覺培養自身豐富而完整的審美情感。最后,要通過進行藝術教育達到對人的人格培養和健全作用。藝術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共同揭示了精神和人的個體生命存在的意義。當前,我們所處的社會越來越呈現出功利化、世俗化,人的本能沖動與現實欲望(包括精神欲望和物質欲望)和社會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沖突,人民或多或少的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所承受和感知的壓力也越來越多,矛盾與痛楚也越來越多。浮躁與壓抑時刻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些精神層面的問題的排解、調整需要人民通過各種不同的精神活動去解除。而藝術作為人民精神世界的產物,可以給與人正確的精神信念、調節人的精神情緒。隨意,人們需要學會通過藝術活動這一手段來宣泄和調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壓力,使人能夠在進行藝術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滿足和寄托,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與滿足,從而達到實現對人性的改造和健康人格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許江.人文藝術[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2]甄巍.體驗現代精神區[M].南寧:廣西師大出版社,2000.
[3]羅海鷗.開放多元綜合的藝術教育[J].教育研究,2003(2).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中人文性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人文素養和審美教育探討論文05-02
高職院校體育人文教育研究論文05-02
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現狀及對策論文05-02
高職院校音樂基礎教學必要性的探討論文05-02
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04-29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訓練探討論文05-01
對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的探討教育論文05-02
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論文05-02
滲透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的心理藝術04-29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