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對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的探討教育論文

時間:2023-05-02 03:07:46 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的探討教育論文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動能來自于自身的改革創新。高等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中處于骨干與引領的地位,應當在教育教學創新方面起到示范帶頭作用。高職院校間開展相互選修第二專業和開展學分互認,是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新生事物,應當把握方向與規律,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與標準,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與運行機制,增強改革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實現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對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的探討教育論文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學分互認;探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區域內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溝通機制;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終身絡和服務平臺;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探索貫穿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鼓勵高等學校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等。這些規定的精神體現了開放性教育的思想和建立大教育“立交橋”的理念,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和理論支撐,必將對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起到強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遵循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發展思路,經安徽省教育廳批準,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與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開展了聯合培養復合性專業技術人才的試點。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選擇了投資與理財、計算機信息管理、營銷與策劃三個專業,分別與安徽醫學專科學校的醫療保險實務、衛生信息管理、醫學文秘三個專業進行教學對接,兩校的學生分別選擇對方的相應專業作為第二專業進行修讀,兩院校間開展校際合作辦學,學分互認,資源共享,促進改革,推動發展。目前,這種試點運行已經兩個學期,進展順利,反映良好,受到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肯定與好評。開展這種辦學合作的改革試點,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利于推動兩所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風學風的提升,促進校際教學交流,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利于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深層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摸索和積累改革經驗,促進高職院校重就業、抓質量、上規模、創特色。

  基于兩所院校開展學分互認的改革創新實踐和筆者的一些思考,為使更多的學校與職業教育界同仁關注這種改革創新,研究新時期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動向、新信息、新經驗、新成果、新問題,并積極投身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實踐之中,現對學分互認的幾個問題提出探討。

  一、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及學分互認是必由之路

  學分制是學校為實現教育培養目標以“學分”來衡量學生學習分量和成效的一種靈活先進的現代教學制度。實行學分制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由于缺乏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學分制一直是未破的堅冰。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等,相互割裂分離,彼此之間獨立,缺乏相互聯系與貫通,其結果是每條“道”都是死路一條,既制約普教與職教的科學分流,也使職業教育內部的發展缺乏強勁的動力,無法實現“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理想境地。然而,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卻非如此,他們的教育系統內部的各種教育形式之間是相互銜接與貫通的,實際上是由學分制連接著各種教育教學形式,包括普教與職教分流的通暢性、普教與職教標準的同質性、普教與職教之間的認同性等。尤其是在這種大氛圍中職業教育所面臨的良好環境,以及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有力地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本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這也是他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和法寶,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高等職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高等性與職業性的雙重性特點,決定著它歷史使命的特殊性,它應當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引領和帶動力量。當然,就應當成為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先遣隊和排頭兵。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客觀聯系以及與終身教育的密切關系,決定了其教育教學活動的開放性特質,首先是教學制度的開放性,尤其是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學制體系。實行學分制以及開展學分互認,是高等職業院校完成自身在職業教育發展中所扮演角色使命的關鍵之舉;是實現真正的職業教育體系內“立交橋”的核心之所在;是切實踐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的“金鑰匙”;是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相貫通以及職業教育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的橋梁和紐帶;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跨越式大發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職業院校實行學分制并開展學分互認,不僅能夠實現教育教學制度的開放性,從而有利于建立各類教育相互融合貫通的“大立交”,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開發與整合職業教育系統內外的各種資源,一是提升職業教育的整體辦學實力和提高育人能力,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二是可以提高人才培養的綜合質量,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增強綜合能力,實現全面發展;三是有利于強化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提升高等職業教育對教育事業的支撐度、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滿意度,使得職業教育贏得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職業教育的根本宗旨。

  高職院校實行學分制可以很好地解決教育的穩定性與社會需求的多變性之間的矛盾,社會對人才的不同需求與學生對個人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學校教學的規模效益與學生個性學習潛能挖掘之間的矛盾,學校的規范教學要求與學生就業需求之間的矛盾,學歷教育的連續性與“工學交替”靈活性之間的矛盾。實行“學分制”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將是新時期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導向和騰飛之路,走在前面的院校將會贏得辦學發展的主動權。

  二、構建職教立交橋,內部應當首先實現通暢

  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包括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的“立交橋”和職業教育體系外部的“立交橋”:內部立交是指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三者之間的溝通以及三者內部不同院校間的連通;外部立交是指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繼續教育、職業培訓等之間的銜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主旨應當是建立整個教育以及教育與經濟社會貫通的大“立交橋”。當然,首先是要打通職業教育系統內部自身的“立交橋”。

  從原初意義上來講,建立職業教育“立交橋”,主要是實現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三者之間的融合與貫通以及各類職業教育內部的不同院校之間的溝通。而實現這些融合、連接與貫通的制度保障與操作方法就是實行學分制。首當其沖是各職業院校實行學分制,其次是各院校之間應當建立學分互認的機制,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學分銀行”制度。打通職業教育“立交橋”首先是同類職業教育內部的暢通,這種暢通又是以學分互認為前提的。 實行學分互認可以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使學生擁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允許學生在規定范圍內自主選修課程,以取得的總學分作為畢業標準,充分體現了多元智能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同時也很好地適應了當前畢業生提前實習就業的客觀需要,解決了工學交替的矛盾。學分互認既可用于職業學歷教育,也可以用于非學歷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僅如此,相關職業院校之間開展學分互認后,可以促進學生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選擇課程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改革創新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評價標準與方法。通過承認學分,還可以促進在校學生的職業資格與技術等級證書考試,推進雙證制,為就業提供方便。

  職業教育內部各院校之間通過學分制及其學分互認實現貫通是有現實基礎的:一是總體上共同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決定了學分標準與計量方法的同質性;二是培養方式、教學環節與教學過程的一致性為相互溝通提供了便利條件;三是教學對象文化基礎的相同水平層次為學分互認掃除了障礙;四是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與社會用人單位崗位要求的趨同使得學分互認具有可操作性。比較而言,同類院校之間開展學分互認,打通相互封閉的格局,實現內部的連接與溝通,要比不同類型的院校容易實施,而且取得成功的幾率要高,產生的正面成效要比負面影響小。可以為職業教育大“立交橋”的連通鋪路搭橋和探索經驗,發現和研究運行的機理、規律與問題,因此,應當成為當下大家積極嘗試的一項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工作。

  三、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高職院校之間開展學分互認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成熟的模式與經驗可供學習借鑒,進行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情況與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按照符合規律和方向的目標去做,這些情況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從我們目前運行的情況來看,主要應當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標準與體系

  高職院校之間開展互修第二專業的創新改革,互相承認對方院校的課程學分,首先是要建立各自學校嚴密開放的專業課程結構、課程標準、實施方式、考核評價與認定體系;其次是要把全部專業課程劃分成必修課、限定選修課與任意選修課等大類,按照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的要求,結合課程的學習與訓練量,規定學分定額;再次是要確定選修第二專業的基本認證學分和選修新增學分,主要是科學合理地確定可以相互認可的課程與學分量;最后是要出臺相互認可學分的程序、手續與方法,確定新增學分取得的程序、手續與方法。在互修互認的過程中既要有自身課程標準體系的嚴謹性,又要有對接對方院校課程標準體系的靈活性,尤其是確定認定學分與新修學分的恰當比例,建立健全專業課程的銜接體系,做到突出本校專業特色的同時,接納對方院校專業建設的優勢,使之具有良好的融合性,增強互修互認的生命力。

  (二)選修專業之間應當具有互補性

  高職院校之間開展第二專業的相互選修與學分互認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和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復合型的專業技術人才,促進學生的就業與日后發展,這也是對學生跨校選修第二專業的最大吸引力之所在。學生之所以跨校選擇他校的第二專業進行修學,必然有他校的專業建設特色和吸引自己的亮點。除了對方院校的社會品牌與影響力、學習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個人的專業志向與興趣愛好等因素外,關鍵的問題還應當是選修的專業與自身原來學習的專業具有互補性,也就是具有可選性。因此,高職院校之間開展專業互修與學分互認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專業特色與優勢,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專業的互補性問題。當然,這種互補性要以專業課程的基本結構與課程標準為依據,也就是要科學把握原主修專業與新選修專業之間課程體系的同質化和差異化程度,做到專業課程之間的有機交融,不僅如此,還要充分考慮到選修操作的可行性問題。

  (三)建立適應學分互認的教學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之間開展專業互修和學分互認,必須建立一套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保證培養規格標準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包括學歷證書認可、教學管理方式、教學管理組織等。實行“學分制”和開展學分互認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制度改革的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在國家確立“學分制”為職業院校合法的教學制度之后,還應出臺相應的操作性制度與規程,如學分的確認和互認規則、學分誠信制度、學分累積和“學分銀行”制度等;另一方面各職業院校應當因校制宜制訂出自己的“學分制”以及院校間互認學分的實施方案,并在教學場地和設施、教學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建設等軟硬件諸方面做好必要的準備。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打破了原來教學管理制度的自給性與封閉性,既要開放暢通又要規范有序,增大了教學管理的工作量,增強了操作流程的復雜性與難度系數,必須制訂出臺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規章制度和運行機制。在此情況下,教學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對學分進行記錄和運用的時候,應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并促進院校間信息資源的連接與共享。

  (四)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

  高職院校間開展專業互修與學分互認,在國內是一件新生事物,不僅學生們知之甚少,就是教師們也了解得不夠透徹,從而面臨不少新的情況與新的領域。按照工作的內涵要求與規律性,為了切實提高互選互認的質量,提升工作的有效度,關鍵是要學生了解互選互認的操作流程與工作規程,尤其是學生對選修專業的了解程度和對自身學習潛能的評判,做到知己知彼、明任務懂方法。這樣一來,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與指導就成為各關聯學校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也是把好事辦好十分重要的環節。因此,學校應當培養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要求這支隊伍既精通本校專業建設內涵又明確其他相關院校專業學習要領,既熟悉學分制操作規則又了解學生特點及個性差異,既掌握相關專業課程標準與課程體系又知道學習方法技巧,既把握教育教學規律又研究市場用人趨勢,并且善于對學生進行有效導學,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咨詢與連續服務。

【對高職院校間開展學分互認的探討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訓練探討論文05-01

論高職院校開展書法教育的理論依據04-29

新的生源結構下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探討論文04-28

蘇浙滬有望實現“高考聯考” 高校學分互認04-30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分模式教學04-29

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05-02

高職院校英語聽力教學探討04-26

如何開展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育04-29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探討04-29

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