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本運營及其發展趨勢
作為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我國從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達、華融、東方和長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手中接過了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應該說,成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是我國借鑒國外成功經驗,處置金融不良資產的一種現實選擇。但是,從資本運營的角度來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運營及其發展趨勢,以市場為準繩使資產管理公司形成良好的資金融通體系,還有待我們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一.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運營現狀
所謂資本運營,是指以利潤最大化和資本增殖為目的,以價值管理為特征,通過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動態調整,對企業的有形和無形資產進行綜合有效運營的一種經營方式。資本運營實施的實質是在產權界定清晰的基礎上,從企業所有者的角度出發,強調企業可以支配的一切資源按資本化運作方式進行重組和優化配置,使有限的資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經過初期的摸索階段,我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工作進入了逐步規范、穩步發展的時期,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不良資產的處置模式。僅2001年,我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已超過1200億元,達1245億元,回收現金逾256億元,較好地實現了資產回收最大化的運營目標,表明了我國處置不良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可以說,資產管理公司利用其400億元的有限資本去拉動近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的回收和變現,基本實現了資本價值的增殖,提高了資本積累的效率。
一般說來,資產管理公司是為了分離銀行不良資產、化解我國金融風險、促進國有企業轉變經營機制而設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接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1.4萬億元,四大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因此而平均下降超過9%,使國有銀行減輕包袱,輕裝上陣,為其入世后的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對我國1000多家產品有市場,技術先進,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國有企業實行了債轉股,涉及金額4000多億元,使這些企業負債率大幅下降50%以下,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資產管理公司資本運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有利于中國金融業、國有企業等面臨中國入世的嚴峻挑戰、競爭和發展。
資產管理公司在近兩年的資本運營中,處置不良資產的手段日益創新、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以債務重組、資產置換、訴訟追償、債轉股、租賃、外包、轉讓、投資銀行等10多種形式對不良資產進行管理和處置,加快了處置速度,提高了處置效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根據自身特點,采取相應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1年,華融公司海外演藝之后,又在上海實行捆綁式的打包處置,實現回收現金128億元,實現了規模效益;長城公司則選擇和采取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為基點,以依法起訴、風險代理為手段,以“公允價值”為依據的政策組合;東方公司全年處置帳面資產182.91億元,回收資產85.13億元,資產回收率達46.5%。由此不難看出,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理不良資產的資本運營中逐步形成了良性資金融通體系,使死資財變成了活資財,實現了不良資產的國民經濟再增殖。
二. 資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