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常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73~74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能比較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和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法獲得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3.情感態度。
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
重點:分母相同的分數比較大小。
難點:會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練習卡三張、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媽媽把一張餅的1/3給了表弟,1/4給了小麗,兩個人分得的餅一樣多嗎?這里就有一個分數大小比較的問題。
1.整數比大小。
談話:三(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4人。26和24誰大呢?
﹙指名學生回答﹚這是兩個整數的比大小。
2.小數比大小。
師:我手里的這支鋼筆是8.5元,誰能說出一個小數和8.5比大小?
3.引出“分數可以比大小”。
整數能夠比較大小,小數能夠比較大小,你們說,分數能夠比較大小嗎?(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數的比大小。(板書課題)
你們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嗎?
設計意圖:數學發展有兩大動力,一是生產(生活),二是數學本身;數學課的“引入情境”,不僅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數學情境”。因此,通過“整數能夠比較大小,小數能夠比較大小,你們說,分數能夠比較大小嗎?”“你會比較分數的大小嗎?”充滿挑戰性的寥寥數語,直截了當地把課題帶出來,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建構模型,解釋應用。
﹙一﹚看圖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較”的模式。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大小。
師:(板書“3/4,1/4”)3/4和1/4誰大呢?讓學生猜測。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看大屏幕。(手勢指向大屏幕,演示課件時,提問:涂色部分是第一個正方形的……接著看,右邊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
師:通過涂色,(板貼圖﹚你們認為哪個分數大?為什么?
師:那3/4和1/4中間可以填什么符號?請你打開課本73頁,填一填。
師:你是怎么填的?(完成板書“3/4>1/4”)
這個式子會讀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這一組分數確實能比大小。
請同學們借助教材73頁的中間圖,比較一下1/6和2/6的大小,3/6和4/6的大小。
生:通過涂一涂的方式比較。
師:肯定。1/6<2/6;3/6>4/6。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師:課件演示,出示1/2和1/4“。
師:1/2和1/4哪個大?猜一猜!(請學生個別答,記住猜錯的學生)
師:讓我們求助一下電腦老師,看看誰說得對。(演示課件,出示分數1/2和1/4對應的圖)
師:現在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有意識地請猜錯的學生先說,引導學生說出看圖比大小的方法。
設計意圖:兒童的思維通常是從形象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這一特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形面積大,所對應的分數就大“,以此建立”形象比較“的模式,使所有學生都能”依托形象“正確比較分數的大小。
﹙二﹚理解分數,建立”意義比較“的模式。
1.第74頁”練一練“第1題。
﹙1﹚演示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題,涂色部分閃爍。
﹙2﹚學生獨立做題,師巡視。
﹙3﹚指名學生匯報答案,引導學生說出比較理由。
2.第74頁”練一練“第3題。
﹙1﹚演示課件,閃爍3/8和7/8再出示格子圖,再閃爍1/4和1/8。
﹙2﹚再出示圓形。
﹙3﹚學生獨立做題,師巡視。
指名學生匯報答案,引導學生說出每個圖形各涂幾格和比較的理由。
3.探索比大小的兩個分數的特點,進行分類。
﹙1﹚演示課件,出現六組分數和對應的圖。
﹙2﹚這些分數有什么特點?大家討論一下。
﹙3﹚組織小組發言,歸納出比大小的兩個分數可以分為兩類:有分母相同的,還有分子都是1的。
﹙三﹚解釋應用。
演示課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歸類編排題。
組織學生做題,師巡視。
同桌交流比大小的方法和答案。
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全班反饋。
設計意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看一看“”涂一涂“,這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是在”做數學“。學生在涂色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通過一定的實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既發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又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愉快獲得知識和技能。
﹙四﹚發現竅門,建立”法則比大小“的模式。
師:我發現同學們都會先涂色再比大小。難道比大小只有這種方法嗎?別急……讓我們邊做題邊尋找答案。
演示課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的題。
師:這么多題,要比比誰最細心。要是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顏色。
老師巡視時,注意看學生做題情況,如發現有部分學生不涂色進行比較。提出”不涂色怎么比大小?“,引導學生說出”分母相同時就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和”分子相同時就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
請一個小組來匯報答案。
演示課件,出示兩個圓(沒有平均分﹚和分數1/2、1/8。
師:難度增加了,大家還有沒有信心?比一比,誰最快!
師:為什么你做得那么快?怎么比的?
設計意圖:“以發展學生思維為主線”的教學邏輯,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的“解題策略”與“思維水平”上,在橫向地先后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之后,再縱向地比較兩類問題的結果,讓學生得以形成歸納性思維,從而順利、自然而又不同程度地領悟了其中的規律。
﹙五﹚游戲:拿小棒。
演示課件,出示10根小棒。
師:老師拿了全部的3/10,老師拿了幾根?
師:你要拿得比我少,應該怎么拿?同桌兩人玩一玩。要說出拿出了全部的幾分之幾?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么拿的?(演示課件)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動畫“做一做怎么走”。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師:認識路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公交路線圖”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我們的目的地是動物園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3.學生討論,回答相應問題。
小結:除了公交線路圖,有時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認識方位圖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中國地圖,出示動畫“中國一些地區方位圖”
你知道成都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嗎?教師將方位標放在北京的位置,讓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學生自己試著標注一些地區的方向。
四、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習了什么,你掌握了嗎?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1.電腦出示:三個花壇(圖略),三個小朋友先后繞各自的花壇(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的花壇)走一圈。之后——
師:假如三個小朋友以同樣的速度,同時動身繞各自的花壇走一圈。你猜,誰最先走完一圈?請用1個手指表示選擇繞三角形花壇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2個手指示選擇繞四邊形花壇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用3個手指表示選擇繞五邊形花壇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
在經過觀察和考慮后,大家用打手勢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選擇。大多數同學選擇了1,也有選擇2或3的。
師:看來,大家的選擇不盡相同。面,請前后6人為一個小組,說說各自選擇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壇雖然只有三條邊,但是,它的每條邊都是很長的,而五邊形花壇雖然有五條邊,但是每條邊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認為繞五邊形花壇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點。
生2:我也覺得繞五邊形花壇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因為五邊形花壇的一條邊是三形花壇一條邊的一半,三角形花壇還多出半條邊,所以,繞五邊形花壇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師:假如五邊形花壇的邊長真的是三角形花壇邊長的一半,那么,繞五邊形花壇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認為繞四邊形花壇走的小朋友會最先回到起點,因為四邊形花壇的四條邊都比較短的。
大家互相爭執著,誰也不讓誰。這時,教師讓電腦演示,同學們的眼睛注視著屏幕上的三個小朋友。隨著繞四邊形花壇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點的瞬間,同學中發出“耶——,我猜對啦!”的歡呼。
生2:老師,我剛量錯了。
師:你剛才是怎樣量的呢?
該同學重新進行演示。原來,他是舉著一把直尺,手指指著尺上的刻度,按著同一角度,瞇著小眼睛在進行著遠距離的丈量。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綜合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意義,能利用周長和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并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統計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合作和創新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逛商場嗎?今天我們一塊到商場去看看。
二、解決問題
1、解決課本92頁第一題:列綜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題。
這是一個關于購物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的各種信息,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理解“相當于”的含義,弄清數量關系,然后獨立解答。組織學生交流時,要注重讓學生說清解題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5個學生包比1個女士包貴多少錢”等兩步計算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解答。
此題結束后,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自己編一道類似的題目,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并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大膽的說己的想法,說清解題思路,使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數學思考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編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把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培養了數學應用意識。
2、解決課本92頁第二題
此題主要檢測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練習時,可讓學生親自動手拼一拼,根據自己所拼長方形的長與寬,計算出周長和面積,要注意拼法的多樣化。引導學生交流時,讓學生邊指自己所拼圖形邊說計算的'周長和面積,把表格填完整。最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從表格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通過圖形的長和寬的變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從中發現各種不同的拼法,再發現規律,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3、解決課本92頁第三題
此題主要檢測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找到數學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提出的問題,進一步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4、解決課本93頁第四題
這道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年、月、日知識的掌握情況,可放手由學生通過自己觀察情境圖,了解信息,獨立解決。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圖,通過:為什么只過了3個生日?啟發學生自然的想到:每4年過一個生日,肯定是在閏年,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學參觀恐龍館,平均分成4批參觀。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學校計劃買18個排球,每個9元。如果從買排球的錢中拿出45元買跳繩,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幾個排球?
此題要注重讓學生理清解題思路。
3、一頭奶牛的體重是540千克,它相當于3匹馬的體重,一匹馬的體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個問題并解答嗎?
4、用24米長的籬笆在一堵墻邊圍起一塊長方形菜地,這塊菜地的面積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折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圍的面積分別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這根鐵絲的長和折成的長方形、正方形框架各邊的長。
6、在一次語文考試中,王明考了88分,李麗考了94分,張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麗、張林、劉紅4人的平均成績是90分。劉紅的成績在平均分之上還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課
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有關年、月、日和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和合作意識,培養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綜合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教學難點:關于生日在某月的倒數第幾天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生日帽、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 營造氛圍
談話:今天是( )月( )日,對于xxx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猜猜是什么日子?
揭示課題
同學們一起來為過生日的同學唱生日歌。
二、 組織活動
1、 猜同學的生日
出示全班同學的名單,請學生任意說說想知道誰的生日。
如:張希陽的生日:第二季度最后一個月的第十四天
馮鑫鈺的生日:建軍節后的第七天
羅家琪的生日:教師節前第三天
王康的生日:四月的倒數第七天
引導全班學生猜猜并說出理由。
關于倒數學生通常會出現的做法是:30—7=23,王康的生日就是4月23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年歷表,發現直接減的話,就把真正的生日也去掉了,這樣就多去的一天。
小結算倒數第幾天的方法。
反思:在猜同學生日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 讓同學猜自己的生日
1) 先編一個關于自己生日的謎題。
2) 在小組里交流,猜猜小組成員的生日
3) 教師巡視指導,選擇有代表性的謎題向大家展示。
3、 統計
談話:在你們過生日的時候,老師也想送賀卡表示祝福。
展示一套12張的賀卡(表示分別送給生日在不同月份的人)
問:老師在購買賀卡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問題,每種賀卡我到底要買幾張呢?
引導學生體會到統計的需要
1)分小組統計后匯總
2)學生改制成條形圖
用實物投影展示后問:看了這個條形圖你知道了什么?
3)填寫按季度分類的統計表
三、總結反思、課后延伸
每年我們過生日的時候,有人會記得但也有人會忘記,可是這世界上總有兩個人是會永遠都記得我們的生日,這就是我們的父母。那么你們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
在自制的賀卡上寫出自己父母的生日,等他們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他們。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教材第100頁例2,練習二十三第10、14~16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除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歷用除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除法計算在
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3.在學習過程中,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體驗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兩步計算除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看一看:P100例1的主題圖
2.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干什么?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2)怎樣解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3)60÷2=30表示什么?30÷5=6又表示什么?
(4)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并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P100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預習反饋:
1、王老師把16枝鉛筆平均分給2個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平均每人分到幾枝鉛筆?
2、今天我們學習“用兩步計算除法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3.出示例2情境:團體操表演。
(1)從這個情境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3)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方法,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先解決什么問題,再解決什么問題?
二.關鍵點撥、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做一做,課本第100頁“做一做”。
(1)獨立解決問題。(提示:要解決什么問題,收集、分析相關信息。)
(2)組織交流。
(3)展示不同的解法。
(960÷6÷8=20箱,960÷(6×8)=20箱)
(4)鼓勵有創意的解法。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0題。(關注學生針對問題收集信息的能力。強調先解決什么問題?)
2.練習二十三第14題。(本題的數學信息比較隱蔽,要求學生仔細觀察。)
3.練習二十三第15、16題。(學生獨立解答后,組織展示交流。)
四、反思,拓展升華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觀察問題要仔細,善于選擇有用的信息或加工信息。)
2.小紅去游泳池游泳,她在池道內游了3個來回,共游了240米。
這個游泳池的池道有多長?(先求一個來回有多長?再求池道有多長?)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51頁。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除數是兩位數用“四舍”法試商的方法及豎式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兩位數除三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用“四舍”法試
商的方法。
2、助直觀操作,啟發理性思考,突破筆算除法的難點,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以及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試商方法。
除數是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談話法、練習法、
教學用具:計算機、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0×()〈91()×30〈9498〉30×()
50×( )〈190 ( )×60〈482
小紅外出旅游一共照了360張照片,她想每60張組成一本影集,一共需要幾本影集?
怎樣列式?說己的想法?(利用知識遷移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360÷60=6(本)
答:一共需要6本影集。
二、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1、茁壯的田地需要科學的管理,想一想不講科學施肥、澆水會出現什么后果?(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科學種田的意義)
2、仔細觀察情境圖,有關施肥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平均每公頃玉米施肥多少噸?
三、知識新授
1、平均每公頃玉米施肥多少噸?怎樣列式?說己的想法?
372÷62=(噸)
(讓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再推選代表班內交流)(小組討論:筆算方法,集體交流。有的學生如能說出把62看作60來想,問為什么?說出過程。如果沒有,教師引導:怎樣才能快而準的找出商呢?把62用四舍法看作60來試商比較快。)
生:用37除以62,不夠除,所以用372除以62,6個60是360,所以可以把62看成60來試商,大約要6噸。
2、把62看成一個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四舍”法)你能用豎式
算一算嗎?并驗算一下,養成良好的習慣,看看算得對不對。
372÷62=(噸)
把62看作60試商,商是6
6×62得372
答:
3、學生驗算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
四、概括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先把這個兩位數看成一個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然后再進行計算。(歸納:當除數的個位是1、2、3、4時,把除數的個位數舍去,看作整十數來試商,試得的商和除數相乘,如果余數比除數小,說明試得的商是合適的。)
五、鞏固練習
1、()里最大能填幾?
30×()<8742×()<88
61×()<13540×()<90
2、先說說把下面各題的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再計算并驗算。
92÷23=345÷23=
864÷32=656÷41=
3、試一試:
一部兒童電視劇共要播放288分鐘,每天從17:28播放至18:00,多少天可播放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說一說計算方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P39-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等活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數格子、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面積”(板書)
師:你們曾經聽說過面積嗎?(生交流)
2、師:真不錯,你們已經知道了這么多關于面積的知識,那么,你們能說說究竟“什么是面積”嗎?(補充課題,生交流)
3、師:真好,大家能說出自己對面積的理解,可是說得是否準確、嚴謹呢?究竟什么是面積,課本上智慧老人說得清清楚楚,你們能不用老師講,自己看書就能把它搞明白嗎?(生看書)
4、師:好,看書以后,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嗎?
生: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師板書,生齊讀)
師:不錯,書中智慧老人就是這樣說的,可是,這句話有點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還是不太懂,誰能把這句話分開,變成兩句話,是哪兩句話?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呈現PPT)
二、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誰能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
2、師:物體就是一個東西,比如這是一本數學書,這個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那除了課本你們還能舉出其它的例子嗎?
生交流:(1)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積。
(4)操場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場的面積。
.......
3、師:好了,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來說明面積。那老師也來說說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你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嗎?(生交流:教室的面積比它大,我們學校的面積比教室的面積大,安慶市的面積比學校的面積大,安徽省的面積比安慶市的面積大,全國的'面積比安徽省的面積大......)
師:那么黑板的面積很小嗎?(生交流)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面積大,還有更大的,面積小,還有更小的。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實際上是幾個面積相比較的結果。
4、師:好,剛才學了這么多,我來出個題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師演示,首先和一位學生掌心相對,你們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生交流)
然后,師自己雙手合并,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
(2)(師拿出一本書)你們看,這本書的表面是指哪兒呢?誰上來指指看。(生演示)誰能用面積來說一句話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1、師:好,剛才我們理解了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現在來看,第二句話“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ppt出示)說到圖形,你們會畫圖形嗎?請大家在紙上隨意畫三個圖形。(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
(1)師:我想問一問,你們畫的圖形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那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嗎?把你畫的最大的圖形找出來,與同桌最大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圖形,與同桌最小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圖形更小?
(2)師:說這個圖形比較大,實際就是說這個圖形的什么比較大呢?那黑板上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
師:(指著一個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學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師:這里面積的大小是指線的長度嗎?(討論,交流)
(4)師:(選一幅圖,擦去一條線)這幅圖的面積是指哪部分呢?(請學生上黑板,指一指。討論交流。)
(5)師小結:哦,就像領土一樣,(手指開口處),這個地方究竟歸誰管,咱們無法確定,那也就無法確定領土面積有多大了。是這樣的嗎?那看來說圖形的面積,這個圖形一定要怎么樣?
2、試一試
師:昨天晚上備這節課的時候,我女兒剪了兩個長方形,分別放在兩個信封里,讓我今天帶來給大家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你們能猜出來嗎?
(1)師:(出示信封)猜得出嗎?
(2)師:(露出一部分)現在能猜得出嗎?(學生猜)
師:僅憑圖形一條邊的長度,能判斷出它面積的大小嗎?(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沒有封閉,就有各種變化的可能。對嗎?
(3)師:(露出兩條邊)現在你能判斷出誰的面積大了嗎?(生判斷)
四、感知面與線的關系
1師:面其實是由線圍成的。線的變化會引起面積的變化。(出示一個橡皮筋)你們看這條線圍成的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2師:拿出你們手中的線,也能圍成一個面嗎?面積越來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面積越來越小,兩條線重合成一條線,就沒有面積了。
3師:剛才,我們在圍面的時候,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在發生變化,可是,什么沒有變?
師小結: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五、比較面積的大小
1、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那么我們怎樣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呢?我們先來看幾幅圖形:
(1)師:(出示圖一和圖二)這兩幅圖,誰的面積大?(小結板書:觀察法)
(2)師:(出示陰影三角形和長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
(再出示陰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小結板書:分析法)
(3)師:(出示圖二和圖三)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結板書:重疊法)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和笑笑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出示PPT)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你能一眼看出來嗎?怎么辦,淘氣想了一個辦法,他說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大家看,他的辦法行不行?對了,笑笑也是這樣想的:淘氣比的是周長,不是面積。
師:那么,你有好辦法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嗎?我們看看奇思是怎樣比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們來試試看,現在知道誰的面積大嗎?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多少嗎?
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妙想是怎樣比較的?她用小正方形來擺一擺,現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長方形大多少了嗎?(生交流)
2、師:你們看,我們現在不僅知道誰的面積大,還知道面積大多少。下面這個信封里也有兩個帶著小方格的圖形,我拿出一個給你們看,這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12個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圖,藏在信封里,不過我知道它有4個方格那么大。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相差多少呢?(生討論,交流。)
六、總結全課
師:我們運用小方格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樣大)對了,這就是我們下節課學習“面積單位”時要運用到的知識。今天這節課就學到這里,請同學們在課后思考和預習:為什么要有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分別有多大?下課。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演示和操作,經歷探索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相加減的過程。
2、會計算兩個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法。
3、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分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具準備;圓行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生談話引入本課。
二、新授:
1、演示計算。師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圓形紙,按教材中的圖示進行演示。
2、根據演示過程,寫出算式并計算。重點讓學生理解分子相加減的道理。即,“1個1/8加上4個1/8是5個1/8”和“5個1/8減去1個1/8是4個1/8”。
三、練一練:
第一、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第三題,可采取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來完成。還可以啟發學生提出其他問題,并說出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四、:說說本節的收獲及教法、學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統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作為統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征數”。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前者屬于數學思想,后者屬于數學方法。對于本課我從統計的角度出發,在考慮這節課“教什么”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的方法。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學過程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的特征,并且會運用平均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一數,完成表格)
筆畫數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也制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制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制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搜集、選擇教學信息。學生完成后作簡單交流。
(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現數字間的規律。
(4)求總數?(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的總數,你現在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是怎么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7畫,這又表示什么?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之間還有關系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系的,是他們的中間數。
(2)平均筆畫數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在筆畫最多的數字與筆畫最少的數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平均筆畫數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的--平均數。(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師巡視指導,選擇、搜集有價值的信息。)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搜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統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你有什么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的總數。
(2)比平均筆畫數。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多,誰的'姓名筆畫數少。
(2)比平均數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的話字數越多,筆畫數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的總體情況,與字數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進行比較,然后組織交流。
師: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也可以用總數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數據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除以班級數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
(2)略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值為什么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組人數。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后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后,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總數÷份數=平均數。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確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進行口算。
難點: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維方法,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小組準備6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
(1)口算。
6÷2=8÷2=4÷4=
10÷5=9÷3=8÷4=
(2)口答。
①70里面有幾個十?500里面有幾個百?
②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2.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60張彩色的手工紙,請你幫老師分一分。(板書課題:口算除法(1))
二、新課講授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分析題意。把6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張,就是把60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列式為60÷3。
(2)探究60÷3的口算方法。
如果用小棒代替彩紙,你打算怎樣分?(學生實踐操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算法)
根據學生的匯報,依次出示三種思維過程:
方法一:利用數的組成計算。
60是6個十,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即20。因此60÷3=20。
方法二:利用表內除法計算。
先算6÷3=2,6后面有一個0,就在商2的后面添一個0。
因為6÷3=2,所以60÷3=20。
方法三:利用口算乘法推導出商。
因為20×3=60,所以60÷3=20。
(3)三種計算方法的比較。
比較三種方法,方法二直接利用表內除法計算,更簡便、快捷。
2.口算:600÷3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60÷3”的問題,誰能計算“600÷3”?
學生嘗試口算,并請學生說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引導學生歸納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1)用表內除法計算。用被除數左起第一個0前面的數除以一位數,求出商后,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于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一起學習了口算除法,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1)
例1:
60÷3=20
600÷3=200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教材第36頁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看書 踢球 看電視 畫畫 跳繩 玩電子游戲
人數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看書 踢球 看電視 畫畫 跳繩 玩電子游戲
人數
學生各自填寫,老師提醒學生應注意核對統計數據。
提問:男生最喜歡什么活動?女生最喜歡什么活動?
指出:這里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出示例題中的復式統計表)
二、探究新知
1、談話: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在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是什么意思?
2、認識復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3、讀復式統計表。
(1)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4、解決問題。
從第一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從第二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可以發現,每個統計表的活動都一樣,調查的都是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第三個統計表包含三項內容:活動項目(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人數,性別(男生、女生)。根據表中調查的數據可以判斷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哪個數據大,那個活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要想知道調查的人數一共是多少人,把各個項目中的人數相加即可。我們還可以根據表中的數據的大小,,對這次調查的結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指導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
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1、某書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圖書售出情況如下,根據所給數據制成統計表。
四月份:教輔書2631本,文學類圖書3452本,工具書302本。
五月份:教輔書3689本,文學類圖書2478本,工具書352本。
六月份:教輔書5634本,文學類圖書1953本,工具書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計表,想想怎樣填寫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計表
合計 蔬菜 魚類 肉類 豆制品
總計 13
第一組 10 3 3 1
第二組 4 0 6
第三組 4 0
看了這張統計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對我們班同學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建議?
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
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養成自覺進行驗算的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的算理。
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計算:
480÷4 369÷3
一、新知探索。
﹙一﹚學生閱讀教材第10頁情境圖。
師:自己讀題思考: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嗎?﹙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會有一小部分學生擁有解決本題的能力,老師讓他們暫時保留己見,為后面的重難點突破做好鋪墊。大多數學生會發現問題,這時就遇到了本課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商中間有零的三位數除法)
師:老師想看一看,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會有小部分學生積極舉手。這時老師要峰回路轉把話題拋給那些只會做到一半卻不會最后計算的學生)
師:我可不想把這一問題只留給你們這幾位學生,老師偏偏找那些不敢舉手的同學,讓我看一看你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了?(其余學生會如釋重負地坦言自己遇到的難題)
生:老師我會列式可是不知道怎樣計算。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哪里不會計算好不好?你是怎樣計算的?
﹙讓遇到困難的學生邊列式邊計算,直到遇到難點為止,師板書計算的過程)
師:他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你們誰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誰能幫一幫他?
﹙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征服難題的勇氣。通過學生的語言來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準確的方法)
師:你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一小部分學生有知識基礎,借助他們得到方法二。如果學生們都不會,教師就介入到學生的學習中,立接把方法授出)
小黑板提示:
針對“方法二”思考:在計算時,你注意到了豎式的第幾步有變化?哪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商的十位上寫幾,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進行集體匯報交流,最后總結比較上面兩種豎式寫法,從而發現“不夠商1就商0占位”這個規律。同時確定豎式的'簡便寫法)
師:同學們,商中間的0起到了什么作用?(這個0很重要,起占位作用)
師:計算除法的過程中,什么時候寫零?計算除法時,不要忘記什么?(計算除法時,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哪一位商0。不能忘了寫0﹚
想一想、議一議:如果少寫了商中間的這個0,商成了幾位數?所得的結果對不對?
﹙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先計算:520÷4。
生:自行計算。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頁下面的習題,先列出算式,再嘗試計算。提出問題:
﹙1﹚商的數字“13”后面為什么填0?
﹙2﹚余數和被除數大小是什么關系?
點撥:商的“1”是“一百”,“3”是“三十”,需要用0占數位。余數要小于被除數。
﹙三﹚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無余數)的驗算
出示502÷2的三種算法。
提出問題:
1.以上三種算法哪種正確呢?
2.用什么方法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老師點撥:
根據被除數、除數和商的關系,如果商正確的話,應該有:除數×商=被除數。根據這個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估算和筆算來驗證計算的結果。
二、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除法,主要研究的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在做練習題時,要先判斷一下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置。豎式一定要寫整齊,可以簡寫的要注意書寫格式。
師出示“除法法則”小歌訣:除數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夠商1,0占位;除數當姐,余當妹。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課標分析
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初認識分數和小數;理解常見的量;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能準確進行運算;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
數學思考
1.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在從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想象圖形的運動和位置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2.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3.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2.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4.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3.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4.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兩小節。教學內容主要是在三年級上冊乘法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相關的口算乘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運用連乘、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下基礎,也是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學習做準備。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對今后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1.學會應用關系式解決實際計算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重點根據數量關系用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乘法應用題,并能利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難點根據數量關系用多種方法解決兩位數乘法應用題,并能利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前檢測
2、師布置任務:
師生自查、互查預習單第頁。
預習存疑,二次探究
通過預習,我收獲了什么?
我還有哪些疑問?
針對課前預習的預習單第頁,進行簡單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決預習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
師:看來大部分同學預習的都非常棒!不會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來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學教科書第53頁例4。
1.課件出示例4情景圖。
三年級女生要進行集體舞表演。老師將要參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2.閱讀與理解。
(1)學生讀題,獲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再平均分成3組,要求每組有多少人?
3.分析與解答。
(1)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2)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
可以先將60人平均分成2隊,列式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組,列式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組?列式為:2×3=6(組);再求每組多少人?列式為:60÷6=10(人)。
(4)如何列綜合算式呢?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組10人。
4.回顧與反思。
(1)通過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呢?已知總數,如何求平均數?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匯報、歸納。
驗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結果與已知相等,計算結果正確。
小結:除法用乘法進行驗算。已知總數,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平均數的份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指導完成“做一做”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53頁的“做一做”,教師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看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看清楚題目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再回到題中收集相關的信息數據。
提問:題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關數據?
讓學生獨立在本上完成此題,展示學生解題的過程。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看第54頁的第2題,引導學生按照“看問題-手機信息數據-列式解答”這樣一種思維順序去獨立思考,完成此題。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解答過程,并展示,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1、請完成典中點剩余習題。
2、預習新課,完成預習單頁。
六、教學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04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06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02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