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么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2、復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月大月:xx、xx、xx、xx、xx、xx、xx、31天
小月:xx、xx、xx、xx、30天
二月:平年xx天閏年xx天
日1日=xx時
時1時=xx分
分1分=xx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說說怎樣想的?
(1)3年=xx個月24個月=xx年
(2)、7月有xx天15時是下午xx時
(3)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xx小時。
交流合作
1、說一說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么方法記憶?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普通計時法?什么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么特點?舉例說說。
反饋測評
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理解八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開心了,可是他們玩得滿頭大汗,向猴媽媽要水果吃。可是猴媽媽只有一個桃子,想一想:把這個桃分給四只猴子,怎樣分才公平呢?
猴媽媽把這個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1/4。(電腦出示一個1/4)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因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個小猴子得到一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那這一份呢?這一份,還有這一份呢?(對,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4。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分數。
二、教學例題
1、教師:桃子吃完了,可小猴們還覺得不解渴,這時猴媽媽又端來一盤桃。
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讀題,說說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幫猴媽媽分一分嗎?(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問:這盤桃平均分成了幾份?一份在哪里?是幾個?
指出:通常把4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畫O)問:要怎樣分?(平均分)
師:我們用虛線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這盤桃的()
提問: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總分數)分子1呢?
2、8個桃。
如果這盤有8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8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生獨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說說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這盤桃的()。(齊讀)
問: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個桃。
如果這盤有12個桃子呢,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12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媽媽拿來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齊讀)
5、比較。
討論: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個整體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盤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
問:剛才怎么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而現在怎么變成了這盤桃的二分之一?
7、小結:今天學習的分數和以前學的分數有什么不一樣?
出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三、鞏固應用
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表現都非常好,小猴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闖觀游戲,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1、想想做做1。
生獨立填,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對后兩個,師:你能看著這兩個圖,提一個問題嗎?
小結:只要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說一說:剛才我們分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舉例:你是一個小組的幾分之一,是全班的幾分之一,為什么分數不一樣?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寫12個的四分之一、12個的三分之一、15個的5分之一、15個的三分之一
比較:想個問題考考你的同學
出示16個,問:其中的一份還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嗎?
3、想想做做3。
你覺得先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畫虛線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個。
4、游戲: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線段圖。
出示: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評價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有些學生可能在課前已經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但可能在理解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上遇到困難。在這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解決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遷移得到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并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設想:
圍繞長方形面積公式這個重點問題,我力圖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讓學生對面積與長寬進行觀察、比較、思考,組織學生圍繞長方形面積和長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行討論,歸納分析問題,從而引導概括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根據遷移規律,充分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順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積公式。這樣使學生了解了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又形象地溝通了正、長方形之間的聯系。
本節課練習題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層次清楚,并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組專項練習題,旨在及時鞏固所學會公式,獲取足夠的反饋信息,以便教師及時調理教學節奏。綜合練習題,有一定的靈活性,旨在強化應用兩個面積計算公式,形成計算技能。最后提高練習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意在因材施教,發展智能。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第18頁6、7題。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
2.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3.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教師:同學們,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級時我們就已經學習過有關統計的知識,下面有道題需要你們來解答一下。
2.課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陰天多幾天?
(3)這個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師:同學們完成的可真棒!本節課我們繼續來探討有關統計的知識。出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
(一)填寫復式統計表,并進行數據分析。
1.在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玩的活動,那你最喜歡下面哪種活動?
2.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圖意。
3.小組合作,統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每人限選一種,看看這6項活動中的哪項最受歡迎。)
4.完成單式統計表
指名匯報,根據統計結果完成單式統計表。師講解。
課件出示。
5.對比觀察,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統計表,找共同點。
(二)課件出示:復式統計表。
1.統計項目都一樣的兩個統計表合并成一個統計表。
教師講解活動、人數、性別以及項目。
2.引導學生對照三張統計表說說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討論并交流后匯報。
3.師根據生匯報后(歸納):復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豐富,能把兩個(或多個)統計項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個表,從一個表中就能看到兩個(或多個)統計表中的信息。
(三)運用統計表。
1.教師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教材例1第(1)、(2)題。
2.課件出示:從統計表中,你還能發現什么?
(1)先獨立思考、觀察,再交流、討論。
(2)引導學生發現有對愛好喜歡度較高的也有喜歡度較低的,對此要分析原因,開拓自己的思維。
(3)全班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3.認識復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4.讀復式統計表。
(1)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5.解決問題。
從第一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從第二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可以發現,每個統計表的活動都一樣,調查的都是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第三個統計表包含三項內容:活動項目(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人數,性別(男生、女生)。根據表中調查的數據可以判斷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哪個數據大,那個活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要想知道調查的人數一共是多少人,把各個項目中的人數相加即可。我們還可以根據表中的數據的大小,,對這次調查的結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四、思維訓練。
1.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
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這張統計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對我們班同學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建議?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動畫“做一做怎么走”。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師:認識路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公交路線圖”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我們的目的地是動物園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3.學生討論,回答相應問題。
小結:除了公交線路圖,有時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認識方位圖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中國地圖,出示動畫“中國一些地區方位圖”
你知道成都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嗎?教師將方位標放在北京的位置,讓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學生自己試著標注一些地區的方向。
四、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習了什么,你掌握了嗎?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9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面積的概念是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學習其他相關內容的重要基礎。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意義,扎實地掌握面積單位,本節課在設計上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巧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經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才有動力。
新課伊始設計了阿凡提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設計了一系列矛盾沖突,每解決一個矛盾,就向目標邁進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統一的標準,就自然地引進了面積單位,而且對后面講的人們規定的常用面積單位也就容易理解了。這樣,不斷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探究之中,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2.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時,讓學生明白不僅物體的上面、正面有面積,側面也有面積,在比較兩個曲邊圖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時,明確曲邊圖形、曲面也有面積。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的概念。動手摸面和體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與前面學習的長度進行區分、比較。
3.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感受用面積單位表征面積。
通過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圖形測量兩個長方形的面積這一過程,從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積單位的合理性,進而學習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單位的大小,并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面積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米尺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學生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彩紙(面積分別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阿凡提嗎?讓我們聽一聽阿凡提的故事吧!
課件播放:……巴依老爺想無償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爺簽了一份契約:“將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錢賣給巴依老爺。明日就將院子的60米交給巴依老爺,永不反悔。特此證明。”第二天,阿凡提接過巴依老爺的10元錢,哈哈大笑,巴依老爺這才大呼上了這份契約的當。但他只能白白付出這10元錢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份契約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
生1:我覺得問題出在60米上,因為60米只表示長度。
生2:60米表示線段的長度,巴依老爺只能得到一條線段那么細的地,就等于沒有得到。
師:你知道這份契約到底該怎么改才是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巧妙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拍手游戲吧!今天,誰來和老師拍手?在拍手時,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請大家比一比,是老師的手掌面大,還是你們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面和手掌面一樣,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積的意義及物體表面的面積。
(1)觀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國旗的表面,說說哪一個面比較大。
學生發言之后,教師明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國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國旗表面的面積。
(2)數學書的封面和課桌的桌面哪個大?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再看看課桌的桌面與地面,你有什么話要說?
(3)生活中的物體都有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板書:面積)
(4)(師再次摸數學書的封面)誰能像老師這樣摸一摸,說一說?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積呢?(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黑板表面的面積小)
(5)(師拿出數學書)剛才我們說課桌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說課桌桌面的面積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得多。反過來可以怎么說?(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比課桌桌面的面積小得多)
(6)手掌的面積指的是什么?腳掌的面積呢?你還能舉例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一比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嗎?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知道了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面積,并用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
2.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這里有四個圖形,有一個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不同,你發現了嗎?(課件出示三個封閉圖形,一個不封閉圖形)
說明:不封閉圖形的大小是不確定的,要研究圖形的大小,這個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師:大家能看出另外三個封閉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
小結:看來不但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的面積也是有大小的。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叫面積嗎?
(生發表意見后,師出示課件并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3.用豐富的實例,進一步完善對面積的認識。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側面,說說哪一個面的面積比較小。
(2)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3)為學生提供一個橘子,請學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說說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積。
(4)將數學書按不同方式擺放,說說封面面積的大小是否有變化。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并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2主題圖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筆算。
357= 2321=
讓學生集體完成并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全班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9頁例2.
出示例2.
教師:讀一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個48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3748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約有20xx盒。
(2)筆算方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學生討論后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用游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么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3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小組進行學習。
11、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2、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踐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全課。
教學反思: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細心的好習慣。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統計表必要性。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目標解讀:
20xx版課程標準解讀提出:“了解在現實中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使學生樹立數據分析的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投入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將不僅僅學習一些必要地知識和方法,同時還將體會數據蘊含的信息,提高自己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活動單,隨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生交流: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的課余生活很豐富,老師這里有六個活動項目(相機出示情境圖中的六項活動)提出問題: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生暢談
教師提出問題:老師特別想知道我們全班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該怎么辦呢?
生:可以進行調查
教師提問: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調查呢?
預設:舉手表決統計數據,畫正字
好今天我們就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調查,老師有個問題男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活動差別也很大,合在一起調查出的結果,能較真實的反應實際情況嗎?那我們該怎么調查?
預設:男女生分著調查。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調查,探究新知
1.自主調查收集整理數據
調查活動要求:先對男生做調查。
(1)找兩名女同學到前面來,兩個任務,第一全部負責統計數據,第二一個負責調查,一個負責記錄。
(2)男同學在心中選好自己喜歡的活動,當調查員說出你心中的活動時,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不準動,(每人限舉一次)
(3)在統計時全體同學保持安靜,全部坐好,同時其他同學同桌進行監督看有沒有多舉或不舉情況。
用同樣的方法調查女同學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數據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對比分析,引發沖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書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踢球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發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個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師提出問題,我們這兩個表有相同的活動項目,怎么合并呢?
預設有的同學可能拉近兩個表的距離。教師出示這種情況這叫一個表嗎?教師動畫演示。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表相同的項目怎么辦?不同的地方又將怎么處理,最終將這男女同學不同的數據,同時在一張表中體現出來。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學到前面板演
(1)集體交流。
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師動畫演示過程
(3)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體現一個項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時體現兩個統計項目的的信息。這樣看起來會更簡便。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復式統計表。可以同時體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統計項目的信息。
5、解讀信息,體驗優勢。
認識表頭,從表頭可以看出一個表包含哪些項目。
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力親為調查統計的全過程,從復習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四)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復式統計圖,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它嗎?
預設;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教師提示在我們的教室里就有?
生課程表,還有值日表
教師: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在我們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6-08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06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1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