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
學習目標
1、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2、復習年月日相關的知識,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會計算經過的時間。
3、明確時間的重要性,增強時間觀念。
導學案
自主預習整理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1、我們認識了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學了24時計時法,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歸納:
年12個月 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閏年( )天
日1日=( )時
時1時=(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頁第6題,說說怎樣想的?
(1)、3年=( )個月 24個月=( )年
(2)、 7月有( )天 15時是下午( )時
(3)、 展覽館每天的開放時間是從8:30到16:30,一天共開放( )小時。
交流合作
1、說一說時間單位的知識。
2、議一議有關時間知識的`要點。
3、你知道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介紹一下你的學習經驗。
4、你會計算起止時間和經過的時間嗎?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組搶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會用什么方法記憶?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普通計時法?什么是24時計時法?各有什么特點?舉例說說。
反饋測評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五第6 題:
小華每天早上7時30分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下午2時到校,16時放學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長時間?
(1)先求上午在校時間:
(2)再求下午在校時間: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時間:
2、出示鐘面:
(1)現在是幾時幾分?
(2)17:00開往長沙的火車現在開始檢票了,還有多少分鐘開車?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誤了時間,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把握時間,時時處處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合理利用時間安排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2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里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可是,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里已經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量和下衣的數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學廣角,剛才你們為小紅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為小紅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表現的太優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記下來,也可以把數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在摸球活動中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會選用合適的方法記錄實驗結果,認識條形圖,初步感受條形圖在表達數據中的作用。
2、通過實驗,從中體會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的一種有效方法,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紅球、黃球若干個,透明和不透明口袋,課件。
學生:質地一樣的紅球、黃球各3個,四個面上寫有1、一個面上寫有2、一個面上寫有3的小正方體一個,4枝紅鉛筆和4枝藍鉛筆(也可用小棒替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師:同學們,在很多游戲之中也會藏著許多的數學奧妙,誰來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談游戲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生活,并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游戲活動中體驗到的等可能性。)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摸球游戲好嗎?請同學們再袋子里裝1個紅球,3個黃球。如果我們閉上眼睛,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球?
生:可能摸出紅球,有可能摸出黃球,一共有這兩種可能。
二、實驗操作,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1、預測
師:在摸球之前,我們先估計一下,在這種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出后把球再放回口袋里,一共摸10次。摸到哪種球的次數可能多一些呢?
學生猜測,并與同桌交流
2、實驗
師:你估計的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把這個實驗做完。
⑴提出實驗要求:袋子里放3個黃球和1個紅球,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摸球,先攪動一下再閉上眼睛摸1個;坐右邊的同學從書上第92頁選一種方法作好實驗記錄,一共摸10次。完成后,再依照剛才的實驗,同桌互換角色,選擇另一種記錄方法作好記錄。
⑵學生操作,并用不同的記錄方法作記錄。
⑶四人一小組交流摸球情況。
3、分析
在四人一小組里討論以下問題:
⑴統計的結果和你的猜測差不多嗎?
⑵你發現了什么?
⑶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記錄?并說說理由。
討論得出:
⑴涂一個方塊作記錄后數一數,而涂成條形圖不用數,只要看旁邊的數就好了,因此涂成條形圖的記錄方法比較好。
⑵因為袋中黃球有3個,紅球只有1個,所以每次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而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小。所以摸到黃球的次數多一些,摸到紅球的次數少一些。說明在這種情況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記錄數據分析數據作出判斷的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數學體驗,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再次實踐,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進行拋小正方體的實驗,同桌作好記錄,然后角色互換。
⑶討論交流:在條形圖里你發現了什么?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設計意圖:在多樣的游戲活動中使學生再次體驗可能性的大小。)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⑴認真讀題,明確題目要求。
⑵同桌討論;根據題目中兩個不同的要求,各應該怎樣裝鉛筆。
⑶在班內交流先后不同的裝法,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裝。
四、返回生活,內化提高
1、師:蘇果超市,發了1000張獎券,其中設:
一等獎:1名
二等獎:10名
三等獎:50名
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抽獎,大家預測一下得獎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獎,得到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大?哪種獎項的可能性小?為什么?
2、問:聯系身邊的生活想一想,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大小的預測?
(設計意圖:聯系現實生活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深化對可能性的認識。)
五、全課總結
師:回家后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一些,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小一些,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今天學習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不僅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也較好地鞏固新知識。讓學生調查預測可能性大小的運用,能使學生再一次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4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
(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
(1)要注意進位問題;
(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
(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
(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
(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信息,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歷、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 謎語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歷。指名說說日歷有什么作用呢?
師:日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 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 師:(出示4年的年歷)同學們從這張年歷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歷,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 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并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么?(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言
(5)( 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 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么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2) 猜測: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歷進行驗正)
(3) 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么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 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么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 (4年) 為什么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 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 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并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 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 形成應用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游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么?)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 實踐操作
教師給出5年一月日歷,請學生利用學具制作一張5年二月的日歷,全班交流。
(五) 情感激勵,
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為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么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六) 板書設計(略)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6
1、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量,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2)在探索與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推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滲透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的辯證思想。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學習了常見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知識,是學生今后系統學習小數的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都有過購物的經驗,生活中學生對小數有大量豐富的感知,但是缺少理性的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觸到的、體驗到的,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課上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交流的空間,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豐富的原有認知,在交流對比和辨析中自主建構。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分母是十、一百的分數與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聯系。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 活動引入:
1.用3、4兩個數字,可以組出哪些數?(組出整數、分數、小數)
2.出示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3.生活中你在哪最常見到小數?(價簽)
活動2【講授】
二、初步認識
1、出示購物小票:介紹小數點、小數組成
師:老師帶來一張購物小票,上面有小數嗎?從哪看出是小數?
教師介紹:小數點把小數分成了兩個部分,小數點左邊的部分叫整數部分,右面的部分叫小數部分。
2、介紹小數讀法、表示的錢數
對于這幾個小數,你還知道它的什么知識?(學生讀、介紹表示的錢數)
小結:以元為單位時,小數點左邊表示(元)小數點右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師:除了在商品價格上見到過小數,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小數?(學生舉例 )
4、 老師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出示
(1)飲料:1.25升瓶
(2)學生身高:1.53米,體重:37.25千克
(3)電影:約1.5小時場
(4)教室: 48.48平方米間(強調: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讀法不同)
活動3【活動】
三、深入理解小數含義:
1、認識一位小數
(1 )師:看,這是1把米尺。多長?
小蝸牛向前爬了1小段, 估一估這段有多長?(1分米、 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估得對不對呢?到米尺上比一比,請大家邊看邊數一數(課件演示)
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分米。
這一段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 米=0.1米
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分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 米,也可以寫成0.1米,這三個數之間是什么關系?(相等)
(2)繼續觀察米尺,你還能找到0.1米嗎?(鞏固對0.1的認識,滲透1里面有10個0.1。)
(3)你還能找到零點幾米?怎么想的?(滲透零點幾就是幾個零點一。)
2、認識兩位小數(自主遷移)
借著剛才的經驗,猜一猜,0.01米表示什么?(1厘米、 米)
從我們熟悉的1厘米入手,把1米長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厘米。
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 米), 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 米=0.01米
0.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厘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 米,也可以寫成0.01米,這三個數之間也是相等的關系?。
照這樣的思路想下去,15厘米寫成分數是( ),寫成小數是();20厘米寫成分數是( ),寫成小數是();
3、觀察這些小數,有什么不同?
讀一讀左邊的這三個小數,我們把小數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數。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了一位小數。一位小數就是十分之幾的分數。
再讀一讀右邊的三個小數,我們把小數部分有兩位的叫兩位小數。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得到了兩位小數。兩位小數就是百分之幾的分數
4、反饋內化
打開書第89頁例1,閱讀并填空
活動4【練習】
四、拓展應用
1、書p911,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2、擺硬幣寫小數
3、 介紹小數的產生
活動5【作業】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想學習有關小數的哪些知識?
2、出示課后思考題:這是一條線段的0.3,你能把這條線段畫完整嗎?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看卡片說得數(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現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計算時,應根據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360,除數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估算過程,學會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確合理地進行一位數除多為數的`估算,初步學會表述估算過程。
3.體會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養估算意識,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情境或數據,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得數。看哪一組開得又對又快。
2.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回答,答對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呈現農貿市場的情境圖
師:上一節課我們共同為趙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決了難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為李叔叔他們三人解決困難,好嗎?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呈現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圖:
師:你們看,李叔叔他們三人想怎么把蔬菜運(用三輛車一次把這124箱蔬菜全部運完。)
同桌交流、討論,提出問題,老師板書: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師:這道題該怎么解決呢?(讓學生討論)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確定問題:你能大概猜一下他們每一個人運了多少箱嗎?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決它呢?
2生討論后反饋結果。
請一學生敘述估算的過程。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別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還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還剩下一箱,每個人大約運了41箱。
師板書: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結:
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幫李叔叔解決難題的?(估算)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在生活中你還認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數字較大的題目,比如分東西,而你又不能準確地算出該平均分多少物品給每個人時,我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計算。
四、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題
1.學生說說題意,并說一說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這道題目。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道題。之后進行全班性講評。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8頁。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2)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用小數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學中做
1.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做中得
數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總結。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第六冊第一單元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感知方向的相對性和培養方向感,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1、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是不變的。
2、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方向轉。
教具準備:
課件、指南針、方向牌、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活動,導入新課
1、 活動:我們先來活動一下,大家一起來
向前點點頭,向后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用到那些方向詞?(前后左右)
(請2人一起面對面做游戲)
老師同樣這么說,為什么他們做的不一樣?(朝向不一樣)
小結:看來單單用前后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
2、師:生活中還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詞?(揭題,板書課題)
對于東南西北,你們已經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這么多,你們真愛學習,知識真豐富。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怎樣辨認東南西北。
二、聯系生活,自主探索
1、 學習辨認方向
師:你們知道早晨太陽從什么方向升起的?
那我們教室的哪一面是東呢?(發方向牌:東)
還有3個方向呢?看來有點難,請電腦博士幫幫忙吧。
出示兒歌
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齊讀,確定其余三個方向,發方向牌:西北南)
學生一起面向太陽(面向東)站立,邊指邊說,同桌互說。
2、 活動鞏固方向
活動一:指一指
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辨認東南西北,接著老師報方向,你們能迅速地指出來嗎?
東,西。 南,北。
現在你們發現什么?(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板書)這是辨認方向的一個好方法。
練一練:咱們來一道填空題
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南,我的右面是( ),
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前面是( ),我的右面是北,我的左面是( )。
活動二:轉一轉
現在老師再報出一個方向,你們能很快地面向著這個方向嗎?
面向東,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來一次)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什么?(順時針轉,板書)
這是辨認方向的又一個好方法。
只要告訴我們一個方向,就能按照順時針轉的方法辨別其余三個方向
練一練
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順時針轉的方法,指出其余三個方向。
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動三:寫一寫
發現了這么多的辨認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錯。現在老師要收好方向牌,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東南西北選一個方向站好,再說說其余方向。還有一人記錄。
匯報:你是怎么想的?
現在你們又發現什么?(小結:人的朝向是可以變的,但方向是不變的)
活動四:猜一猜
蒙住一同學的眼睛轉幾圈,然后大家告訴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讓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當裁判。
再讓他當小老師出題考考大家嗎?
三、走進生活,活學活用:(課件)
1、 完成書上例題1
2、 要求:學生當向導,介紹以本學校的'校園為中心,東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綜合練習
《幫迷路的小兔回家》:一天下午,一只小兔在樹林里迷路了,它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記得自己的家在樹林的東面,可樹林的東面在哪兒呢?它怎么也找不到,這下,小兔可著急了。你們有辦法嗎?
小結:數學知識能夠幫助我們辨認方向,(課件)使我們不會迷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東南西北方向的知識,我們以后還會繼續學習。
四、總結
1、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 回去看看自己家的東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寫一則《我幫迷路的小兔回家》的數學日記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5頁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練習,學生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除法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和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系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補充練習(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1)獨立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并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明白算法。
四、鞏固練習
出示問題
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后,確定解體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游樂園嗎?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游樂園玩一玩,看,游樂園里都有些什么?你們想玩嗎?
師:這3位小朋友也想玩這些游樂項目,可是他們不知道如何付錢買票,你們愿意幫幫他們嗎?
2.看價格表,提問題,并列出式子:
5×3 8×3 10×3 20×3
3.師:哪些算式你們計算出結果?把能你會計算的算出來。
師:10×3 20×3 12×3像這類口算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數口算乘法”
二、互動新授
1、學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
(1)合作學習、探究算法
①首先我們看到10×3=?
師:用我們的乘法口訣解決不了,那我們可不可以用數的組成來解決呢?(3個10是30)。
② 20×3=?
師:20×3表示什么?,用小棒擺出3個2捆結果是多少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2×3=6,再添1個0,師:你們聽明白了嗎?
師:20×3為什么可以先算2×3;2指的是2個什么?
強調:2個+×3=6個十就是60;讓學生多說算理。
(2)遷移類推,發現規律
師:20×3同學們會,能不能根據剛才的計算方法算出
200×3 20xx×3呢?
同桌可以說一說,在作業紙上寫出來,匯報時強調學生說出算理。
(3)引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三道算式,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先用“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計算出結果后,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練習30×4= 3000×3= 400×4=
2、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12×3=?
師:12是幾位數?你能不能把它轉變成我們前面學過的'乘法呢?
同桌2人交流說一說,你口算的方法,用小棒擺一擺,(一起作業網倒計時3分鐘)。用希沃上傳學生的作品。
師:你看明白了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這位同學提問?師:強調。
12×3=36(元)
先算:10×3=30
在算:2×3=6
最后:30+6=36
讓學生多說一說
拓展延伸:22×3=?
引導學生歸納總,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先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再分別與一位數相乘,最后把它們的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口算下面各題,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700×2=
21×4= 23×2= 32×3=
(1)學生獨立在作業紙上完成。
(2)全班校對答案。
(3)選取其中幾題指名學生說說計算方法。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3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加深對周長、面積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熟練地計算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較
出示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輪廓),提問:這是一幅哪個國家的地圖?誰愿意到前面來,用不同的顏色表示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揭示課題:周長和面積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內容。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說明: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圖的周長和面積,對比鮮明,表象豐富,揭開"比較"的序幕,啟動了學生的思維,并滲透了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課題的引入,具體生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二、實例中系統比較
1、教學例題。
出示例3:算出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學生試做指名板演。評析板演情況。
2、比較整理。
(1)提問:觀察例題的解答過程,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呢?學生回答后板書: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
(2)分組討論:周長和面積在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組填寫的表格,并指名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有哪些不同。
(3)學生看表回答:
①為什么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用"(長+寬)×2",計算長方形面積用長×寬?
②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分別與長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方法有什么關系?
[說明:在例題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從意義、計算方法、計量單位等方面分組討論比較,整理成表,可以使學生有例可看,有據可想,有話可寫,不僅加深了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從點到面,從部分到整體,建構了新的知識結構,比出了"周長"和“面積"的具體區別,溝通了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系,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比較
1、出示:一張長3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硬紙片。
(1)指名回答:
①長方形紙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如果要在這張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周長、面積各是多少?用這張紙可以剪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學生回答后動手剪一剪。仍擺一擺。每個學生拿出剪好的6個邊長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組,動手擺一擺,6個小正方形可以擺出哪些不同的圖形。
(3)投影展示學生擺出的不同圖形(略)。
(4)討論:
①這些圖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②算一算,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嗎?
③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說明:變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臺階,鞏固、深化已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自己用同樣的6個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形,分別比較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揭示出"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的規律。]
2、學校要在操場上用16米長的欄桿圍成一個各邊的長度都是整數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花壇,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怎樣圍,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1)學生動手操作,用16根小棒擺成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1根小棒的長當作1米)。并填寫下表。
(2)討論: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一定時,面積的大小與長、寬之間的差有怎樣的關系?在什么情況下,這個花壇里種的花最多?
結合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得出:當長方形的周長相等時,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差越小,面積越大;長與寬寬相等即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
3、學校準備在正方形花壇里種上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看誰的設計最美麗。
a、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b、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周長不等,你可以怎樣分?
c、分成的兩部分,周長相等,面積也相等,你可以怎樣分?學生自選一題,在作業紙上畫一畫,并涂上顏色。展示部分設計方案,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說明:讓學生借助動手操作,進行思考,使探究的問題具體化。設計的討論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看誰的設計最美麗",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作出與眾不同的富有創見的設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或圖形的面積大小。
2、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
3、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學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以鼻子為分界線摸摸你左右臉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覺?
生:兩邊一樣大小。 (板書:大小)
二、合作交流,歸納概念
師:再請同學們在自己的身邊找出兩個物體,摸摸它們的表面,有什么感覺?(讓其他學生一起來摸摸學生所回答的面)再比一比它們的面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比的?你可以跟你的同桌說說。
(同桌討論交流,互相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得出:通過剛才我們比較不同的物體的表面,知道了物體表面(板書)是有大小的。
師:現在我們把剛才摸的面任選一個,畫出來并涂上陰影,再摸摸它的大小,和同桌比比它們的大小。(投影)
得出:我們描的面都是平面圖形(板書),它也有大小的。
師: 一般地,物體表面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追問: 它有面積嗎?(在黑板上隨手畫出這個圖形)
教師說明:它只是一條曲線,不是面,也就沒有面積。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我們拿出這兩張長方形紙,比比它們的面積,哪個大?你先估計一下。
生1:上面長方形的面積大。
生2: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大。
生3:一樣大。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們想個方法來驗證一下。提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可能會幫你的忙。(小組合作)
師:哪個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擺法?
(選取幾個不同擺法展示)
通過擺小正方形我們發現了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師:那好,下面就讓我們用擺正方形的方法做一個游戲——請兩位同學上講臺,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教師同時將兩張同樣的紙片拿給臺上的同學看,他們各自大聲報出各紙片上的正方形數(2個和9個)后,將紙片藏在身后,班上其他同學聽到報數后各自猜紙的大小。(都說:9個的紙更大)
師:我們睜開眼睛,看看你猜對了沒有?(兩位同學:分別亮出紙片并將紙片重疊再分開)
學生:(驚訝、疑問、嘆息)咦?
師:為什么會猜錯呢?
生:兩張紙片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
師:對,這種方法雖好,但如果用大小不一樣的小正方形去量物體的表面的大小,仍難以得出正確的答案。那么怎樣才能解決一問題呢?
生:必須統一規定的大小。
師:對你們真聰明!我們必須有統一的規定,這個就是面積單位(師板書,生齊讀)。你聽說過面積單位嗎?(板書)你在哪兒見過的?你想先了解哪個面積單位?(根據學生的回答課堂上臨時調整下面的教學內容)
四、感知單位,建立表象
(1)請同學們拿出那個黃色的小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板書邊長1厘米)我們來摸摸它的面,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板書:1平方厘米)(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貼在黑板上),生活中你能找出那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食指指甲)
猜一猜你的橡皮的面積大約是多少?跟你的同桌先說說,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嗎?(投影)
你能用這種方法測量出你的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大概是多少?
你還能測出課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
對,這樣太麻煩了,所以我們來學習平方分米這個面積單位。
(2)師: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中取出那張紅色的正方形紙板。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1分米),用手再摸一摸這個面的大小。這就是1平方分米面積的大小。(板書:1平方分米)(貼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用手再摸一摸這個面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把你手中1平方分米的紅色正方形用最快的速度放回學具袋里。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該多大,能想出來嗎?我們伸出手來同桌之間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師:剛才你已經摸過了,想過了,比化過了,現在請你拿出白紙,折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不要拿出袋里的紅正方形紙板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不到一分鐘,學生們就都折出了他們心中的1平方分米,有幾個同學還把自己的“作品”高高地舉了起來,看得出他們很得意。
師:請大家拿出那張紅正方形紙板與你折的比一比,自己評評折得怎樣?
(學生都忙著進行比較)
師:你能在這基礎上改改嗎?
現在你能找找我們身邊那樣物體表面的面積也大約是1平方分米嗎?(粉筆盒面等)
下面請同學們每四人一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巡回指導,長和寬方向上各擺一排的學生向大家說明這樣的道理是什么?(寬4個,長11長,這共44個,所以是44平方分米)
假如老師要知道我們這個教室的地面的面積或操場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還是用1平方分米來測量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方米。
(3)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你能比化一下1平方米大約有多大嗎?(學生比化)教師再拿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教具(貼出來)
請你估計一下1平方米的土地上可以站多少人?學生體驗我們來試試到底嫩能夠站多少人?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餐桌、……)想不出來,我們課后留心去找找好嗎?
用1平方米紙可以測量教室里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學生動手)
五、歸納小結,鞏固拓展
1、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延伸拓展
用4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組合作擺出不同的圖形,并計算它們的各自周長與面積。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交流比較兩個小數(價格)大小的多種方法。
3、鼓勵學生根據主題情境提出新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大家嘗試解決。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如何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能結合購物情境比較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教學關鍵:
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具:
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
1、貨比三家
奇奇文具店:鉛筆盒4.9元 橡皮2.63元 尺子2.5元
丁丁文具店:橡皮2.36元 書包8.2元 鉛筆盒5.1元
豆豆文具店:書包8.5元 橡皮2.65元 水彩筆3.05元
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4.9元﹤5.1元
答:去奇奇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2、試一試
(1)10元5角﹥10元3角
(2)在○里填上“﹥”“﹤”或“=”。
2.45元○1.83元 2.68元○2.70元 7.09元○7.03元
三、練一練
1、在 里填上“﹥”“﹤”或“=”。
1.25元O2.4元 0.48元O1.3元 0.05元O0.50元
2、35×8 81÷3 45×3 210÷3
3、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小熊商店:毛巾3.82元 牙刷2.50元 牙膏4.35元
小貓商店:毛巾4.00元 牙刷2.62元 牙膏4.52元
小狗商店:毛巾4.10元 牙刷2.55元 牙膏3.85元
你想買什么?到哪個商店去?
4、實踐活動
到商店調查3種商品的價格,做好記錄。與同學比一比同類商品的價格。
小結
作業:課后二題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比較小數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2、小數大小比較的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逛商店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逛商店。我們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時別忘了記一記你所看到的食品的價格。(課件播放視頻)
師:你記住了哪些食品的價格?
(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回答,以此來復習小數的讀法。)
2、接下來我們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這兒有三個文具店。這三個文具店分別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們挨個進去瞧瞧。(課件3出示三幅圖)
(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對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價錢進行介紹。)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1)師:新學期到了,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買一個鉛筆盒,請同學們幫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買便宜些呢?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2)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讓學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問: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同學想出的辦法最多。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師完成板書:4.9元<5.1元)
2、小結: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關于比較小數大小的辦法,真了不起。
3、我們的好友笑笑也還準備到這三家店里買些學習用品,你猜猜她可能會買什么?應該到哪家去買?
(1)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并提出問題。
(可能會買尺子,彩筆,書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個別學生匯報,全班交流。師板書: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便宜?”
板書: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結:
先觀察這幾組小數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元),整數部分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元)相同,再比較小數部分(角),以此類推。
三、新知應用
1、(第4頁的第1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他們倆清點了自己的錢包,發現都還剩有很多錢。這是淘氣剩下的,這是笑笑剩下的。(課件出示圖片)
說一說他們各自剩有幾元錢?誰剩的錢多?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2、(第4頁的第2題)智慧老人看見同學們表現這么棒,也想來考考大家。
(1)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小數大小的比較,并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2)班內反饋時請學生分別說出答案和自己判斷的過程,讓其他學生進行判斷,并補充不同的判斷方法。重點處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比較,總結出兩個數是相等的。
3、(練一練第2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個新開的百貨商店。(課件出示第2題圖)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然后讀出各種商品的價格,并用幾元幾角幾分進行口頭表達。
(2)解決“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3)如果要買牙刷,到哪個商店買便宜?如果買牙膏呢?
四、總結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又增添了許多智慧。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到幾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要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這就叫“貨比三家知好壞,價問三處知貴賤。”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04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7-12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02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4-25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