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
練習目標
1、通過畫圖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擺一擺”“找一找”等練習,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教學重點
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
點子圖,方格紙等。
練習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題中文字。
(1)先讓學生找一找,這里的哪些字是對稱的。是對稱的字,在它的下面打個“√”。
(2)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檢查找得對不對,完整不完整。
(3)匯報結果。
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對稱方面有什么區別。看看學生能不能發現其區別,即對稱軸的位置不同或對稱軸的數目不同。明白有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只一條。
2、請學生說一說對稱圖形的特征。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體會,主要是抓住兩點。
(1)沿著對稱軸對折。
(2)對稱軸左右兩邊圖形完全重合。
二、專項練習
1、課文第15頁“練一練”的第2、3題。
第2題:
第1個圖。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出的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然后找出對稱軸的位置。
第2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縱向的對稱圖形(左右對稱)。
第3個圖形。要求學生畫出對稱軸是橫向的對稱圖形(上下對稱)。
第3題:
讓學生照課文擺一擺,也可以參照課文圖形,自己設計新穎的,簡單的圖形。
2、課文第16頁的第4、5題。
第4題:
第一個圖形像一座橋或椅子。
第二個圖形像飛機。
第三個圖形像火箭。
第5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練習。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與畫法。
(3)教師指導,并說明要點。
(4)針對錯誤圖形,進行分析。
3、課文第16頁“你知道嗎?”。
(1)讓學生根據課文圖形,判斷哪些樹木是對稱圖形。
(2)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1)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2)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3)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么。
2、實踐活動。
(1)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再畫出另一半。
2、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么?畫“√”。
( ) ( ) ( )
五、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正個圖形。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2
第三單元
統計
教材分析:
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計觀念。本單元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認識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教材還介紹了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平均數。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并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
第二課時
條形統計圖(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例2,練習十第2、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會正確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重點難點:
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老師非常關心同學的身體健康狀況,如體重,身高等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組5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提問:請你制作一張這一組同學身高的條形統計圖,你想怎樣制作,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先讓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進行討論)
匯報: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話,這張條形統計圖要畫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單位的話,不容易體現這五個同學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數據都集中在一個段里,只相差幾厘米。
教師:大家提出的問題,老師想個辦法幫你們解決。
二、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制作身高統計圖
教師:我們即要使每個同學的身高情況,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圖畫得太大,教師建議大家0-137 厘米這一段的長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畫的時候,第一格不能畫成線段,而應畫成波浪線,意思表示我們中間省略許多小格。
出示示意圖,第一小組學生身高統計圖。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學生動手制作,然后教師出示示意圖講評。
2、制作體重統計圖
教師:你能根據剛才的身高統計圖制作一張體重條形統計圖嗎? 小組合作完成,評價交流。
3、看書了解: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
提問:根據前兩張的統計圖和這張統計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議?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條形統計圖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3題。
教師: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幾個小格你想怎么標上數據,根據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4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3
〖教學目標〗
1、借助“森林旅游”的購物情境,進一步讓學生熟練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善于評價、友好合作,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家庭環境較好,購物的生活經驗較多。因此,很適宜在本節課里開展由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的“購物”游戲活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里?(輕松自然的談話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新課
1、創設情境。
師:我們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氣、笑笑、還有機靈狗也趁休息的時間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們去哪里旅游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題情境圖)
2、學生觀察情境圖,開展數學游戲。
師:你們瞧,他們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稱及相應的價格,并說說笑笑、機靈狗想買什么。)
師:哦,笑笑、淘氣他們玩累了,也餓了,想買東西吃。哪位同學自愿來當這個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務員,為他們來服務呢?請另一個同學來扮演顧客,買東西。
(請兩個同學上臺表演。)
師:下面,我要請我們班上的每個同學都來參加這個游戲。同桌兩個人,一人扮演顧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務員。聽清游戲規則:每人都有5分的基礎分;“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并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顧客”能發現并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并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務員”能發現并指出“顧客”對自己失誤的指控是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務員”加1分,“顧客”扣1分;在事先規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榮獲“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的榮譽稱號;在第二家商店“紀念品商店”里,同桌兩人可交換角色,重新按游戲規則計分、評比。
(課堂總結,評選“優秀服務員”或“精明顧客”,并讓獲獎的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較為生硬的問題情境設計成學生之間互動的數學游戲,把課堂變成商店,把學生變成顧客或售貨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當高。學生在游戲中既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案例點評〗
教師能根據教材的內容重新組織數學活動,采取兒童喜歡的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在熟悉的購物活動中復習小數的加減法、比較小數的大小,不但達到了知識領域的教學目標,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但整節課僅有一個數學活動,略顯單調和乏味,另外,活動的規則也過于繁瑣。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小數加減計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能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價值。
教具準備
掛圖、計分表等。
活動建議
一、宣布活動內容
1、課題“森里旅游”。
2、出示掛圖(課本插圖)。說明“森林旅游”的購物情境,營造氛圍。
二、活動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購物活動組織成同桌之間的.數學游戲。其中一人扮顧客,承擔提出購物問題的任務,另一個扮服務員,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
這里有兩幅(二種情境),當購物地點從森林食品店轉到紀念品商店,兩人也隨著對換角色。
三、活動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由顧客提出數學問題。從容易到困難,從簡單到復雜,并由服務員解決這些問題。
2、“服務員”、“顧客”都應該加強角色意識,講究服務態度,講究禮貌,言語文明。
3、教師巡視,幫助組織活動,注意保持課堂秩序。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兩張情境掛圖。
由于教材上的插圖沒有注明物品名稱。所以,先根據圖形形狀給物品標上名稱。
2、宣布活動規則。
(1)每人有5分的基礎分。
(2)“服務員”每解決一個問題并且令“顧客”滿意,可加1分。這里的滿意包含禮貌用語。
(3)“顧客”能發現并指出“服務員”的一個失誤,并被對方認可,可加1分;“服務員”每失誤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務員”能發現并指出“顧客”對失誤的指控是錯誤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務員”額外加1分,同樣,“顧客”應該扣1分。
(5)在事先規定到每家商店購物10分的時間內,積分達到10分以上者,可獲“優秀服務員”或“誠信顧客”榮譽稱號。
3、發放記分表。
4、活動開始。
同桌同學面對面進行游戲活動,教師進行巡視,加強課堂組織、輔導部分學生。
為增強游戲活動有序而正確地進行,提高準確性,可引導(或準許)學生在活動開始時,先各自記錄所要提出的問題,從易到難。然后再把問題向對方提出,要求對方解決。這樣也便于檢查誰對誰錯,從而進行正確地評分。
5、活動小結。
(1)各小組匯報最后得分情況。
(2)評出“優秀服務員”和“誠信顧客”。
(3)小組提供富有新穎的問題,讓大家共同分享,引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創意的問題。
(4)分析。總結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領悟什么問題用估算解決,什么問題可以用口算解決,什么問題應該用筆算解決。
五、實踐活動
課本第15頁的“實踐活動”。
這里的第1題,第2題是通過“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與“調查自己家兩個月水費、電費開支情況”的實踐活動。
要求:
1、按課本要求記錄“生活中的小數”。
2、與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并分享實踐活動的初步經驗與良好的情感體驗。
3、用數學日記形式記錄下自己對“生活中的小數”獨特的發現或對調查現狀的感受及節省開支建議。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5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
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游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游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匯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游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一學生說方向,其余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墻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里,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墻、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并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制,展臺前展示,介紹繪制情況。說說為什么這么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統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游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游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么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并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后我們再出去旅游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可是它的位置卻沒有表達清楚。第幾排是怎樣確定的,第幾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猴是怎樣說的?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一般從左往右數,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展開尋寶活動。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練習四第2~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愛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怎樣筆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除法?
2、筆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導練習:
1、第21頁練習四第1題
(1)看作業比較上下兩行的異同。
(2)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2、練習四第2題
(1)讀題。
(2)小組合作練習。說說錯在哪里?分頭進行改正。
(3)全班訂正。
(4)作補充練習。
3、練習四第3題
(1)看圖說清題目意思。
(2)說一說還能想到的問題。
(3)畫出要擺的形狀,再說說解答這類問題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體訂正。
4、練習四第4題
(1)讀題,審題。
(2)找問題、條件、解答問題,評講。
三、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8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課本23—24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直觀判斷軸對稱圖形,能用對折的方法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數學之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圖片、紙和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花園里有只可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見了小蜻蜓,對小蜻蜓說:“我們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說,在大自然里還有很多物體和我們是一家呢。
二、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這不,你瞧。蝴蝶找來了什么?
課件出示:蝴蝶、楓樹葉、七星瓢蟲、蜻蜓、臉譜、交通標志、數字8、飛機、天平、一些字母等。這些圖形漂亮嗎?學生欣賞各種對稱圖形。
2、引導觀察圖形,交流匯報
剛才同學看到的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么這些圖形中你發現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你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1:我發現他們都很美。
生2:左右一樣。上下?
生3:我發現它們是對稱的。
師:你是怎么理解對稱的?
生3:對稱就是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3、教學板書“對稱”
(1)課題導入
師:是啊,剛才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現象。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
(2)結合剪紙作品,抽象概念
師:誰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剪出一個葫蘆嗎?
學生自己操作創作。(先把紙對折后再剪)
教師選幾張學生剪得好的軸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剪的。
師:請大家觀察,比較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么?
生1:他們的.形狀不同。
生2:他們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們的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生4:這些圖形上都有一條折痕。
現在你們把你自己剪的圖形重新對折一下,你們會發現他們怎么樣?(兩邊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呢?
學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軸對稱圖形。(對折后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那么這條折痕應該給它取個什么樣的名字呢?(對稱軸)
老師把課前準備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燈籠、衣服等)
三、實踐操作,深化認識。
1、組織活動——折一折
(1)每個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圖1,先對折,看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再打開,看折痕的位置。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折一折。組織學生將自己小組折出的對稱圖形進行展示并匯報各自的折法。
(3)學生認識對稱軸,中間這條折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用虛線表示。
請學生用鉛筆畫出你們剪出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小結:通過折、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么現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圖形。
得出結論: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折痕所在得直線叫做對稱軸。
四、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看下面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數字、漢字、字母是軸對稱圖形,
3、用對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圖形的對稱軸
五、回歸生活,體會美感。
1、談一談: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對稱的圖形、物體,你能說一說嗎?
2、欣賞生活、藝術、自然、建筑、剪紙等領域的對稱之美。
六、總結全課,升華主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計、
軸對稱
對折:兩邊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
折痕——對稱軸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9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
2、體驗比較小數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
1、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2、小數大小比較的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課件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逛商店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逛商店。我們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時別忘了記一記你所看到的食品的價格。(課件播放視頻)
師:你記住了哪些食品的價格?
(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回答,以此來復習小數的讀法。)
2、接下來我們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這兒有三個文具店。這三個文具店分別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們挨個進去瞧瞧。(課件3出示三幅圖)
(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對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價錢進行介紹。)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1)師:新學期到了,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買一個鉛筆盒,請同學們幫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買便宜些呢?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2)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讓學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問: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同學想出的辦法最多。
(4)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師完成板書:4.9元<5.1元)
2、小結: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關于比較小數大小的辦法,真了不起。
3、我們的好友笑笑也還準備到這三家店里買些學習用品,你猜猜她可能會買什么?應該到哪家去買?
(1)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并提出問題。
(可能會買尺子,彩筆,書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個別學生匯報,全班交流。師板書: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便宜?”
板書: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結:
先觀察這幾組小數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先比較整數部分(元),整數部分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元)相同,再比較小數部分(角),以此類推。
三、新知應用
1、(第4頁的第1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他們倆清點了自己的錢包,發現都還剩有很多錢。這是淘氣剩下的,這是笑笑剩下的。(課件出示圖片)
說一說他們各自剩有幾元錢?誰剩的錢多?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的`。
2、(第4頁的第2題)智慧老人看見同學們表現這么棒,也想來考考大家。
(1)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小數大小的比較,并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2)班內反饋時請學生分別說出答案和自己判斷的過程,讓其他學生進行判斷,并補充不同的判斷方法。重點處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不同的想法進行比較,總結出兩個數是相等的。
3、(練一練第2題)淘氣和笑笑買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個新開的百貨商店。(課件出示第2題圖)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然后讀出各種商品的價格,并用幾元幾角幾分進行口頭表達。
(2)解決“到哪個商店買毛巾便宜?”
(3)如果要買牙刷,到哪個商店買便宜?如果買牙膏呢?
四、總結提升: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又增添了許多智慧。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到幾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質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要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這就叫“貨比三家知好壞,價問三處知貴賤。”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并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活動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
師:數學書和練習本比,哪個大?你是怎樣比較的?比較它們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學生拿出數學書和練習本進行實際的比較,并觀察、觸摸所比較的部分,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書比練習本大,實際上是指數學書的表面比練習本的表面大。)
(板書:物體的表面。)
2.比較教師的手和學生的手
教師與學生對掌相擊。
師: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認識到教師的手掌面比學生的手掌面大。)
3.比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師:誰大誰小?
(學生觀察、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為“面積”概念的引入創造條件。)
師:大家剛才比較的這些面的大小在數學上有一個名字叫作面積。
(板書:面積)
師:根據我們剛才比較的.過程,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面積的理解,教師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書: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活動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拿出附頁2中已剪好的圖5,觀察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猜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師:這還只是你們的猜測,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動手試試吧!可以借助你帶來的工具哦!
(學生自己探索比較的方法,然后在小組和班級內交流自己比較的策略,如用硬幣擺、畫格子、剪拼等,并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從中學到比較的方法,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三)活動三:創意大比拼,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創作要求: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活動思考: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各異。)
(四)小結
師:通過學習,你對面積有了哪些認識?你還想知道哪些有關面積的知識?
作業:教材第44頁 第1,2,3,4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充分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讓學生去親身感受、親自動手、親自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如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讓學生比一比數學書表面和練習本表面、教師手掌面和學生手掌面、兩個正方形的面的大小,然后通過對比較過程的小結來理解面積的含義。
第二,及時地去發現并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靈活處理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課堂生成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值得深思和改進之處。
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大小這一活動有多種比較策略,在交流策略時,大部分的學生用了擺硬幣的方法,只有少數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選擇其他的比較策略。反思其原因,可能是課前準備時,教師讓學生準備好硬幣,使學生認為準備硬幣就是拿來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的,這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思維的暗示和限制;如果課前教師讓學生準備的比較工具更多樣一些,可能學生的思維會更寬闊,比較的策略也會更加豐富多樣。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測量、作圖技能。
2.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3.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進一步體會面積單位的作用,會進行簡單的面積單位換算。
〖教材分析〗
這一練習課主要是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教學“面積”這一單元時,發現學生對于如何解決生活中的有關面積的問題還是很陌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并熟練應用,尤其是和上學期的“周長”有混淆,像課本中的'一些練習,如“52頁第4題,用鐵絲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內容”,這些題目大多或是根據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逆向思維解決的,或是離我們的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缺乏經驗基礎的。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有意識地將這些瑣碎的問題串聯起來,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實例,努力將數學生活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空間,以達到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想一想,這一段時間,你都了解了什么知識?我們學習了哪些和面積有關的內容?
(二)新課
1.活動一:自選單位
(1)拿出課前準備的實物,說說它們有多大、有多長,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的實物,小組討論:什么物體的大小與什么樣的面積單位相對應。
(3)出示題目。
①一根跳繩長約2();
②一間臥室的面積約為22( );
③一張報紙的面積約為44( );
④教室的門高約為2( )。
(學生獨立練習,然后集體訂正。)
2.活動二:剪一剪,算一算
(1)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小組合作測量出長和寬,然后計算面積。
(2)如果要在這張正方形的紙上畫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畫幾個?試一試。
(3)匯報小組的操作過程,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然后把小正方形剪下來。
(4)小組合作學習:邊長為12厘米的正方形紙,可以剪成面積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個?
(匯報學習結果,總結學習方法。)
3.活動三:動手圍一圍
(1)拿出釘子板,用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說說每條邊有多長、面積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2)用線圍成老師指定的邊長為4分米的正方形,想一想,用了多長的線,你是怎樣想的?可以怎樣計算?
(3)用同樣長的線圍長方形,試一試,有幾種圍法,每種的長和寬是多少?
(4)師生訂正,共同討論計算方法。
(整理所有記錄,匯成表格。觀察后,你發現了什么?)
4.活動四:調查我國的陸地面積約為多少平方千米
你能從地圖上知道我國哪個省或自治區的面積最大嗎?
(1)出示中國地圖,初步了解我國的版圖,說說自己的家在哪里。
(2)你認為哪個地區比較大、哪個地區比較小,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組介紹本組了解的關于地理方面的內容。
(三)拓展提高
找一找生活中和面積、周長相關的內容。
〖教學反思〗
對圖形的認識與一般知識的學習不同,它需要以一定的空間觀念為基礎,而空間觀念的形成不是靠模仿和記憶就能獲得的。本篇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足以證明學生的動手做對空間觀念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動手做,學生對圖形才會有感受,這些圖形才會印在學生的心里,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案例點評〗
發展空間觀念不能靠紙上談兵,必須以學生自己的空間感覺和體驗為基礎。這部分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實踐機會。教學中提供大量的“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這些都成為課堂中學生親身經歷的生動過程。此外,還需要教師創設、充實更多的實踐活動,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正確讀寫幾分之一。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直觀地認識幾分之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體會分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準備:
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帶了一個蛋糕來為他祝賀,他們倆會怎么分這個蛋糕?(對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討論)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認識
1、(交流,匯報)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幾個蛋糕呢?(半個)
2、半個蛋糕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
3、在數學中,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指導的讀法和寫法。
4、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個蛋糕。
5、動手操作
(1)在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紙片中選一個你喜歡的圖形,動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顏色,并說一說。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圓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圓形紙片的,是(
)個圓形紙片。
B、把一個三角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紙片的,是(
)個三角形紙片。
C、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們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個正方形、圓……都是一個整體,因為整體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認識
1、小胖和小丁丁正準備切蛋糕時,小巧和小亞也來祝賀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們決定四個人平分這個蛋糕,那又該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個圓形紙片替代蛋糕,動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樣想的.?
(3)說一說是什么意思。會寫嗎?一起來書空一下。
2、動手操作
(1)你能從另外一些圖形中找到嗎?(每人再選一個圖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這些圖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沒有它的?
(3)看圖說一說
A、把一個正方形紙片折成了同樣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紙片的(
),是(
)個正方形紙片。
B、學生自己選一個圖形說一說。
(4)正方形和圓形紙片的涂色部分同樣都是它們的,大小相同嗎?為什么?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并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并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么?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么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里?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里?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么?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后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么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么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征,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了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數據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為什么要學均數。)
二、探究新知,自主構建
(一)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據,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據: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據,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據: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據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后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么。括號里的表示什么?關系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征,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么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么?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么敏感!這組數據中任何一個數發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
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么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系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則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么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據,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獲,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4頁例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寫集合圈的方法。
2、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集合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讀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復部分”。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導入:課間,同學們都喜歡什么樣的運動?看,三(1)班選拔了一部分喜歡運動的同學參加學校的運動會(出示例1),那么我們能算出參加這兩項比賽共有多少人嗎?
2、猜一猜:你認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3、同學們猜出了多少種結果,那么到底誰猜得對?
(1)有人數了數跳繩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嗎?說說你的想法。
(2)有人說參加比賽的人數沒有17人,你同意嗎?說說你的想法。(沒有17人,是因為有人重復報了兩項比賽。)
4、那到底有多少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表示能清楚地看出來呢?(引導:把重復的人連線或打記號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連線,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復報了。
5、為了更清楚地讓我們看出哪些人只報了一項,哪些人兩項都報了,你有什么好辦法?(適當引出畫集合圖的方法。出示課題: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圖中嗎?
(1)小組協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換了人數你會填嗎?(獨立完成)
(3)觀察集合圈圖,要算出參加比賽的`總人數怎樣列式?為什么?(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反饋)
(4)反饋:9+8-3=14(人)
①說算理。
②適當追問:為什么要減3?
7、回顧算理,整理思路:通過對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與同學們交流的?關鍵要注意什么?(減去重復的)
8、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5頁做一做第1題。
①獨立填寫。
②重點觀察重復處。
(2)做一做第2題。
①獨立填寫。
②反饋思路。
二、拓展深化,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題。
(1)統計出共有多少種水果。
(2)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1)如何把兩項都會的很清楚地看出來(連線),填在什么地方?
(2)解答問題。
(3)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你會解答提出的問題嗎?)
3、練習二十三第3題。
(1)嘗試完成。
(2)組內交流。
(3)教師適當點撥。
(4)全班交流。
4、練習二十三第4題。
(1)適當點撥如何根據所提問題,從三組條件信息中選取合適的信息畫集合圈。
(2)然后根據問題嘗試解答。
(3)反饋交流。
5、練習二十三第5、6題。
(1)注意提示學生根據數形對應性填寫。
(2)嘗試完成后可交流討論。
(3)反饋,注意算理要清楚。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研究,滲透集合思想。在開課時創設情境,制造矛盾,碰撞擦出火花。通過統計、連線引入到集合圈的出現,突顯有層次的教學;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發現解題方法。化解“重復部分”如何理解的難點,體現有價值的研究和學習。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1-15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20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3-17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9篇01-20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精選13篇)03-04
數學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案03-31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15篇03-17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15篇)03-17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