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3-05-06 12:06:02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教案15篇

高中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水資源的概念,理解世界與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規律,并能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加以說明。

 、诹私馑Y源在數量、質量上對經濟活動規模、效益的影響,理解科技進步促進水資源利用的進步。

 、劾斫鈴拈_源和節流兩個方面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過程與方法

 、倭⒆闼Y源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辦”問題,以人水關系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同時注重激勵發展性評價。

  ②重視地理素養培養,聯系社會實際與鄉土地理,突出地理圖象與案例的討論分析研究,合作探究水資源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對策。

  ③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地理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偻ㄟ^對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谝龑W生關注我國、家鄉的水資源問題,增強憂患意識,形成科學的資源觀。

  ③通過學習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關愛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2.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按學習小組分7人一組,共10組。

  2、利用網絡、雜志和書籍等搜集關于水資源的內容,對水資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預習教材內容,明確課本活動和案例的要求,準備以小組集體討論的方式,試得出答案。

  4、搜集城市水資源狀況,在講課時適當引用。

  5、準備好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二)導入新課

  以我國正在發生的春旱對農業生產的巨大影響說明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帶出新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水資源及其分布

  1、設問,引發思考。

  我們知道,從宇宙中拍攝的地球照片是蔚藍色的,因為水體總面積占全球總面積的71%。從這一點上看,水,似乎是“使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事實上并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呢?

  2、了解學生對水資源的理解。

  和學生以談話的方式輕松討論對水資源的理解,快速的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入地理課堂中,為啟發、引導他們深入研討問題做好心理準備。

  歸納:水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因此不能把水資源單純的理解為廣義的水資源,更應該是指人類在目前生產力水平下能夠利用的水資源。

  讀圖:讀課本上的水資源構成圖。

  3、哪些水資源是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4、我們平常可以用這些水嗎?請舉例說明。

  宛西河的治理。為什么要治理宛西河?因為宛西河為我們提供生活水源(河水)。

  5、這些“容易利用”的水由什么補給?小組討論,請小組的代表發言。(大氣降水)

  6、請把問題回到我們從化缺水這個問題上。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平常比較容易利用的水資源來自大氣降水,目前這種缺水的狀況是不是經常出現?(不是,僅僅出現在旱季。)

  7、再舉個例子,拿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水資源狀況對比一下,兩地的差別是不是很明顯?(是)

  8、你對水資源的理解又得出一個什么規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因而產生差異。)

  9、差異表現在哪里?以小組為單位計分,搶答以下題目(把題目投影出來)

  (1)判斷正誤:影響水資源數量的因素是徑流量。(錯,降水量)

  (2)判斷正誤: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水資源豐歉程度的指標:多年平均降水總量。(錯,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判斷正誤:降水量大、水資源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少、水循環不活躍,水資源貧乏。(對)

  (4)讀課本66頁《世界各大洲的水資源》圖搶答:按大洲說,(亞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亞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大洋洲)

  (5)搶答:我國的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狀況是(南方)多,北方少;東部水多, (西部)水少。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狀況是(夏秋)降水多,水資源較豐富;(冬春)降水少,水資源較貧乏。

  小結小組競賽活動,指出要養成善于學習、善于思考、善于探討的學習習慣。小組成員應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10、在答問的基礎上概括水資源的分布:

  (1)影響水資源數量的因素:降水量

  (2)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資源的豐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多年平均徑流總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發量

  (3)水資源的分布規律

  A、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水資源豐富;降水量少、水循環不活躍,水資源貧缺。

  B、從世界范圍看:按大洲說,亞洲最多(南極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國家說,巴西最多,俄羅斯次之,我國居第六。

  C、從我國看:從地區分布上看,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水多,西部水少。從時間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資源較豐富;冬春降水少,水資源較貧乏。

  D、總之,水資源分布很不平衡。

  (4)我國的水資源分布也很不均衡。

  第二部分 水資源與人類社會

  1、我們從化的水資源狀況怎樣?各小組根據搜集的資料談談看法。

  總的來說,從化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年降水量達1900毫米以上。但水資源的分布也不均勻,由于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大,因此我市人口和農田集中的地方,在旱季比較緊張,而且今年的旱情更為嚴重,降水量比往年少了兩成。由此可見,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十分密切。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表現哪些方面呢?(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2、水資源的數量會影響經濟活動規模的大小?請舉例說明。

  南方為水田,北方為旱地。

  結論:水資源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發展。

  3、水資源的質量也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嗎?請舉例說明。(水資源的質量同樣影響一個地區經濟活動的效益。根據學生所舉的例子再作概括。)

  4、根據上面所學過的總結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5、請閱讀課本67頁的圖,小組討論一會,請談談你對這些圖片和文字的理解和看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在不同的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是不相同的。)

  總結:圖片主要說明人類在利用水資源上的進步。第一階段是在20xx多年前,羅馬人利用地表水發展農業生產;第二階段是在1870年,美國太平洋的移民利用地下水,灌溉農田,發展種植業;第三階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海水淡化進入了商業化生產階段。也就是說,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6、本段的文字中提到,什么是跨流域調水?

  跨流域調水是指把一個流域的水通過輸水工程送到另一流域的過程,例如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到黃河流域。

  7、海水淡化技術是怎么一回事呢?請根據課本68頁的內容,按照你的理解回答。

  簡要解釋:海水淡化技術是利用先進的工具把海水加熱蒸發,取出其中的淡水。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日產量已經達到2700萬噸,并且還在以10%~30%的速度攀升,但基本為發達國家所操控,且成本較高。

  8、請派小組代表回答課本68頁“活動”的題目。

  (1)農業生產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很大,以色列的自然環境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嗎?

  提示:以色列年降水量稀少,在70毫米以下,而且沒有灌溉水源,因此水資源嚴重不足,盡管光熱條件好,也不適宜發展農業。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資源由“少”變“多”的?

  提示:一是“開源”,把海水淡化加以利用;二是“節流”,采用先進的滴灌技術,減少浪費。

  (3)從以色列發展農業的奇跡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提示:面對我國北方嚴重缺水和西部內陸的嚴重干旱的現狀,以色列的農業奇跡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應采取措施增加水資源的數量,如利用先進的器械進行滴灌,節約用水等于增加水資源的總量等。

  9、通過一系列的例子,可總結出水資源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在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時代,人們主要開發利用地表水。

  (2)在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的近現代,人們可以開發利用各種水體和采取措施來緩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的矛盾。

  第三部分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事實上,盡管人類社會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水資源的危機卻越來越大。為什么?

  小結: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一是從數量上看,工農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從質量上看,人類生活排放的廢棄物質增多,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加大,導致水體污染嚴重,我國上海市缺水就是污染性缺水的一個典型例子。

  2、閱讀課本69頁《咸海的憂慮》,請小組派代表談看法,小組成員可補充看法。

  提示:(1)咸海的面積在不斷減少,原因是:人們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種植棉花,導致流入咸海的水量減少;氣候干燥,蒸發強烈。(2)咸海面積減少產生一系列問題,湖泊中動物物種大部分滅絕;湖泊邊的城市處于沙漠之中,飲用水缺乏;傳統的漁業衰落導致失業;喪失調節氣候的功能,湖區環境惡化;灘地上空鹽塵飛舞,對人體健康和農田危害很大。

  3、從咸海的案例中看到,水資源在不斷地變化,并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在哪方面表現出來呢?(水資源的減少導致環境的惡化、水資源數量供應不足、水體污染等)

  4、由此可見,我們不僅僅要重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更迫切的是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有什么措施能使水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主要是通過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

  5、請列舉開源的措施。(包括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庫;開渠引水實行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6、開源“五水”歌:開發地下水、蓄積洪水,跨流域調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馬上背出來嗎?

  7、請列舉節流的措施。(包括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節水意識;重視改進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等。)

  8、水資源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盡管我們已經學習了關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知識,但關鍵還是要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復雜的生活環境,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看課本70頁“活動”,請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

  提示:

  (1)西北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解決水資源的供求矛盾應體現在:控制人口數量,減少用水規模;發展節水農業;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

  (2)我國缺水問題,談談看法:通過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收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確定綜合思維、立體思維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尋找解決缺水的對策。

  第四部分 總結本節內容:

  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水資源,以及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水資源的不均衡導致了缺水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而我們知道無論是水資源的數量還是質量對社會及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探究更合理的水資源利用模式,從而解決目前人們面臨的水危機。

高中地理教案2

  教學目的:

  1.舉例說出區域的特征

  2.以兩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以某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2.分析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1.區域的特征

  2.以兩個區域為例,比較分析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引入新課)我們的生活與區域密切相聯。例如,我們介紹自己家鄉在某省某市,去過某風景區旅游等。我們經常聽到省(直轄市、自治區)、流域、經濟區、自然保護區等名詞和反映區域的術語。你知道什么是區域嗎?區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書

  一、區域的含義

  1、區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

  2、區域的特征: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⑴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例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薌城區、龍文區等。

  (2)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級別區域之間的差異。一般說來,區域等級越高,區域內部越復雜,同一性越小,區域間差異性也就越大;反之,區域等級越低,區域本身簡單,區域內同一性大,區域間差異也小。例如我國東部季風區南北跨緯度廣,內部差異明顯,根據氣候等要素的區別,又可分為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

  (3)整體性。指地表區域內各組成部分間的內在聯系,并經過這種長期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種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區域的這種整體性是形成區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模糊性。雖然有的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但大多數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其次是指對同一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指標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

  (過渡)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并會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首先學習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板書

  二、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具體包括: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生產、生活特點差異;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差異。我們通過比較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說明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思考:

  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點撥: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現什么規律?形成這種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

  點撥: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國降水量的普遍規律一致,原因從該地地形為平原,降水主要來自東南季風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基本呈現從東向西遞減的規律。

  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網密度的差異,對農業生產會產生哪些影響?

  點撥:長江三角洲地區因河網密布,湖泊眾多,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松嫩平原地區河網密度小,導致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

高中地理教案3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結合實例,理解非可再生資源的特點。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況。

  3.結合實例,理解化石燃料在開發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4.結合實例,說明合理開發與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的重要意義,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不足。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化石燃料在開發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2.合理開發與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不足。

  難點:

  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的重要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學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漫畫導入:圖中的能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資源(如化石燃料、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是在一定條件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用一點,少一點,目前人類正面臨一些非可再生資源瀕臨耗竭的問題,對于的多種環境問題呢?

 。ㄒ唬┗剂系幕靖拍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礦物燃料。它們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資源,也是人類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質時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積在湖泊或海洋中變成有機質,通過復雜的地質作用(如地殼變動等)富集起來的

  煤炭是千百萬年來植物在地面上堆積而成的一層極厚的黑色的腐植質,由于地殼的變動不斷地埋入地下,長期與空氣隔絕,并在高溫高壓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等因素,天然氣系古生物遺骸長期沉積地下,經慢慢轉化及變質裂解而產生之氣態碳氫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開采原油時伴隨而出有一種石頭叫油頁巖,它同石油一樣,是由生物的殘體混同泥沙變成的,所以可以用來煉油。

  1.能源是近代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因素,是一國發展的最重要戰略資源之一。

  2.能源工業對于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極為重要。保障能源供應、確保經濟安全以及解決能源消費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已受到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

  3.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第三大能源生產國,能源問題是我國21世紀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總特征:各種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的分類:無煙煤、煙煤和褐煤

  2.其優劣評價指標:等級和品質

 。1)等級:指含碳量、燃燒熱量及揮發分含量;

 。2)品質: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決定。

  3.那一類煤的質量差?污染大?

  通常以無煙煤質量最優,褐煤最差。燃燒優質煤,單位質量提供的熱量高,釋放污染少。燃燒質量差的煤,釋放污染大。

  4.思考中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開發戰略和協調東、西部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東部地區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我國經濟發達的廣大南方地區石油資源少,煤炭資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產和消費之間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發展的總趨勢是使用高效清潔的能源,而天然氣是目前最清潔的高效礦物能源之一,其開采、運輸、利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小,這是我國實施“西氣東輸”工程的兩個主要原因。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

  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水平差異很大。發達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高,發展中國家能源消耗普遍較低。

  例如,占世界人口5%的美國,能源消耗卻占世界的25%: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2.中國能源資源豐富多樣,但是由于人口眾多,目前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

  中國人均煤炭探明儲量,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0%。中國能源消耗總量僅低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還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長。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非可再生的資源能供人類開采的時間是有限的。

  全球石油還能開采多少年

  據石油專家們粗略估計,人類自1973年以來共向地球索取800億噸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儲量大約還有1370億噸。按照現在全世界每年開采30億噸石油計算,地球上的石油還可供人類開采45—50年。但是隨著新油田的發現,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

  1.你認為石油資源會不會耗竭?

  石油資源會耗竭。因為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它們的生成需要億萬年的時間并且具備一定的地質條件,就其總量來說用一點,少一點,加之人類消耗石油礦物燃料在快速增長,所以石油最終會耗竭

  2.如果石油資源開采完了,會對人類活動產生哪些影響?

  石油不僅是人類優質的能源,更重要的是優質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資源耗竭會影響化學工業的發展和生產、生活所需的能源,進而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3.你認為人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石油資源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開發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發展新能源,日益減少石油單純作為燃料的比重,延長人類使用石油的時間。

  形式展開辯論,化石燃料耗竭后對人類的影響,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足夠的空間。

  (四)化石燃料開發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當今世界能源消耗中,煤炭的比重仍然較為重要,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構成中,煤炭更占有主要地位,在目前一次能源中約占70%。煤炭在開采、運輸和利用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五)化石燃料合理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學方法開采化石燃料資源,提高資源的回收率,改變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破壞礦產資源的現象,減少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嚴重耗損。

  2.在能源資源開發與使用中,環境保護措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種有機、無機污染物在資源開發過程中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引起環境污染問題。

  3.在礦區生產中應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開采能源而擾動、破壞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時,由采礦者負責進行復墾,恢復到可利用狀態。

  4.對化石燃料進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實現脫硫,推廣潔凈煤技術等,減少在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5.實行能源結構改革,在化石燃料中盡可能使用天然氣。

  1.你怎樣理解在生產與生活中自覺節約能源的重要性?

  2.為節約能源,你建議社區、學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到人走燈滅等,對于本組題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潛能,展開討論,并給予充分的評價。

  板書設計

  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ㄒ唬┗剂系幕靖拍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總特征:各種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氣的分布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與前景

  (四)化石燃料開發與利用中的環境問題

  (五)化石燃料合理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措施

  第二課時

  導入: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化石燃料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能源結構已經由石油時代逐漸過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核能、水電等多種能源互相補充、競相發展的時代。

  二、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的必要性

  1.從全球發展趨勢看,由于人口數量增長,人均能源消費量增長,人類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

  2.化石燃料的使用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引發的全球環境問題日益顯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總趨勢是發展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和高效、清潔的能源技術。

  三、多元化結構的能源系統

  從能源的分布、特點、利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太陽能

  1.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兩種轉換形式:

 。1)光熱轉換,如太陽灶

 。2)光電轉換,如太陽能電池

  2.特點:

  (1)能量巨大

  太陽每時每刻都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著巨大的能量,每秒鐘輻射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所釋放的能量,并且在今后幾十億年里是用之不盡的。

 。2)清潔

  太陽能沒有污染。

 。3)分散

  太陽能只能在晴天獲得,并且能量中大部分消耗于大氣、水的循環和植物的生長,現在被人類直接利用的還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太陽能比較分散,不如常規能源集中。

  3.影響太陽能分布的因素

  【投影】我國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

  大家是否可以總結出太陽能分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

  (1)緯度因素

 。2)地形因素

  太陽能在地表分布分散,由于技術、資金等原因,太陽能的能量遠遠還沒有被充分利用,這也是科學界正在研究的問題,我們學生從現在起要學好科技知識,為將來太陽能開發做出貢獻,你或許能成為一個太陽能專家。

  (二)風能

  1.風能的特點

 。1)可再生能源

  風能實際上是一種間接形式的太陽能。有人估計,每年地球上風的能量相當于3200億噸標準煤的能量。

 。2)風力、風向不穩定

  風可以用來推動渦輪機轉動而產生電流。在地表的盛行風帶和季風氣候區中,一般風向比較穩定,但風速卻存在顯著差異。如:我國東部季風區中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向雖然較穩定,但風力大小卻有一級至十二級之差。由于風速穩定的地方少,風力又有季節性和短期變化,而且風力豐沛地區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經濟發達區。因此,風力發電

 。3)清潔的能源

  (三)水能

  1.水能的特點

 。1)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

 。2)發電成本較低(當大壩和電廠建成后)

 。3)能源清潔

  (4)大壩的建設可能會對庫區及其周圍地區的環境帶來不利的影響(圖3.14)。

  3.14,分析水壩建設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響與不良影響。

  2.我國水能資源的分布

  我國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可開發的水能約有3.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可開發水能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數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勻(圖3.15)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陽與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漲落。白天海水上漲叫“潮”,晚—上海水上漲叫“汐”。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蘊藏在狹窄的海灣、淺海、江河入海口。

  (3)潮汐能發電原理:在海灣或河口上建造一個稍低的大壩,以攔截漲潮時涌入的海水,攔在大壩里的水流經大壩時推動水輪發電機組而發電。

  (4)潮汐能特點:干凈、無污染。

高中地理教案4

  教學設計

  撫順德才高級中學

  地理組:孫賽英

  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制作人:孫賽英 撫順德才高級中學

  課題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課時

  知識與技能:1.通過讀圖和分析數據明確水資源的概念。

  2.結合實例了解水資源對人類發展的意義。

  3.通過分析圖表資料認識全球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1.以我國為例,針對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狀況,結合所學,學生合作探究我國水資源合理利用方案,進而歸納基本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策略和措施。

  2.應用相關案例,以課堂討論和學生發言的形式,得出水資源及其利用等相關結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挖掘學習潛力,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達到新課標要求。

  3.分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學習,包括資料搜集、整理和成果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水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2.從全球和未來的角度認識環境,培養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觀念和行為。 重點: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難點: 能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教法: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具: 多媒體課件及教材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問導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打開水龍頭,水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來,仿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用時1分鐘】

  聆聽和思考,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從身邊或者目睹的.事實來開始本節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反思。 【讀圖活動】(課件展示)

  顯示“水資源卡和國家節水標志”

  【用時1分鐘】

  學生說出各幅圖片所代表的含義。

  圖片含義依次為:

  1.水資源危機嚴重,危及到我們的生產生活。

  2.國家對水資源的重視,節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 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

  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讀圖思維。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學習目標】

  所以說,水資源與我們息息相關,那么我們來共同了解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用時2分鐘】

  學生閱讀學習目標。

  1.了解水資源的含義和水資源豐歉的衡量指標。

  2.能運用圖表說明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征。

  3.理解水資源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

  4.掌握水資源利用中的問題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明確學習目標,為接下來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做好準備。 【讀圖分析】(課件展示)

  顯示“廣義的水資源和狹義的水資源” 示意圖,回答一下問題:

  1.概括廣義和俠義水資源的含義?

  2.哪些水資源是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呢? 【用時2分鐘】

  學生讀圖,小組討論回答:(小組合作探究,推舉代表回答)

  1.廣義是指水圈內的水量總體;狹義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因此不能把水資源單純理解為廣義的水資源,更應該是指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水資源。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教師設疑】

  既然水資源如此重要,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所擁有的水資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用時1分鐘】

  學生思考。 設置疑問,引起學生興趣。 【展示圖片】(課件展示)

  顯示“世界水資源分布”示意圖

  請學生讀世界各大洲的水資源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蒸發量、降水量和徑流量三者 【用時2分鐘】

  讀圖、分析數據,歸納作答。看圖、感受、思考。

  1.徑流量=降水量-蒸發量 分析水資源狀況,引出問題。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之間有何關系?

  2.水資源豐歉程度的衡量指標是什么?

  3.各大洲中,水資源最豐富和最少的分別是哪一個? 2.衡量指標: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最豐富:亞洲;最少:大洋洲 分析水資源狀況,引出問題。 【圖表展示】(課件展示)

  顯示“世界主要國家水資源分布”示意圖

高中地理教案5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城市等級的劃分以及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的劃分。

  2.理解城市服務范圍的含義。

  3.運用有關原理,說明不同等級城市服務范圍的差異。

  4.了解城市服務范圍的影響因素。

  5.理解某一區域內,不同等級城市的空間分布關系并了解嵌套理論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書籍、報章、互聯網等途徑搜集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經濟、人口、交通、服務種類)等相關資料,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體把搜集資料匯總并制作電子版向其它同學作演示、交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對我國不同等級城市(經濟、人口、交通、服務種類)等相關資料的搜集,讓學生關心我國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2.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城市等級劃分的標準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級其城市地域結構不同,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服務范圍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理解城市地域結構的有關理論,并利用理論解釋一些城市中出現的現象。

  3.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導入]

  (投影)安徽省合肥市、毫州市

  (問題導入)

  (1)我們知道世界上有無數個城市,那城市有沒有大小之分?城市大小通過什么來劃分?請同學們看亳州市和合肥市概況(演示多媒體)。那個城市大?有什么劃分指標?

  (2)結合身邊的事情,在購買以下物品時,你會到亳州還是合肥的商店?

 、偌、米、筆等日常用品?②彩電、冰箱等生活用品?③高檔服裝、數碼產品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主題: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板書)第二節?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推進(新知識傳授)

  [教師精講]

  (過渡)

  城市是有大小之分的,不同等級的城市主要用人口規模來劃分。不同的國家,由于疆域、人口、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對城市人口規模的定義和等級劃分不完全相同。大城市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比較大。

  一、城市的不同等級

  1、城市規模的劃分

  2、我國城市等級的劃分

  (學生活動)

  現在我們生活在亳州,亳州可以為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將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從衣食、醫療、教育、商業等方面進行討論。)比如想吃肯德基、得了癌癥、上大學、開大型的飯店。在亳州能不能得到這樣的服務?你會為了買一瓶醬油到合肥去買嗎

  (探究活動一)大家看課本26,圖2.10思考:?

  你認為棗強鎮附近的居民在尋求以下幾級不同的服務時,你會選擇哪個地方?

 、儋徺I紙、米、筆等日常用品,看頭痛感冒等常見病,上小學等。

  ②購買彩電、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③購買時裝、數碼產品等高檔商品,看疑難病癥,上大學或聽音樂會,參觀大型的博物館等。

  (學生總結)

  采用對比的方法,總結“不同等級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務種類和服務范圍”,并列表比較。

  (過渡)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不同,大城市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小城市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那么影響城市服務范圍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

  利用課本上海的等級和服務范圍的變化學生分析上海城市的發展變化與上海所處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等的發展有什么關系?

高中地理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實例,分析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本地人口資料,分析人口問題的表現;通過案例分析,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

  2.通過案例研究,加深對人口增長模式的理解,認識我國基本國情,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3.通過分析我國人口的變化,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分布特點;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口增長模式的'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究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分布”

  展示世界各大洲、地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圖分析人口增長模式,完成自主探究1:

  (1)分析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模式。

  (2)完成下列表格。

  二、人口問題

  【展示圖片】印度人坐火車、中國春運。

  播放語言材料:德國人口問題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人有時候懷著妒嫉的心理望著法國——因為那里沒有“后繼無人”這個問題。法國“費加羅”報不久前曾驕傲地宣稱:“我們有六千二百萬法國人”。正當德國人口在減少的時候,而法國人口卻在增長。有不少時事評論家和媒體刻意渲染德國社會走上了窮途末路,同時他們使用了像“出生率崩潰”或者“生育罷工”這樣的夸張辭藻。

  思考:結合人口增長模式的地區差異,總結人口問題的表現積極思考,結合材料,思索人口問題的表現。

  【模擬記者招待會】教師扮演記者,以采訪德國、印度總理的形式,展現人口問題及解決措施積極配合,選出兩位同學,分別模仿兩國領導人回答提問。

  三、人口空間分布不均

  自主探究問題2:“人口空間分布不均”。

  展示1900—20xx年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完成自主探究問題2:

  (1)目前哪個大洲的人口最多,哪個大洲的人口最少?

  (2)從1900年以來,哪個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哪個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少?讀圖,理解人口的空間分布不均狀況,完成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問題3:“人口增長速度”。

  展示世界人口增長率示意圖,完成自主探究問題3:按各大洲人口增長速度由快到慢進行排序。

  自主探究問題4:“中國人口分布”。

  教師板圖:中國輪廓圖、黑河——騰沖線。

  思考:

  (1)中國人口分布的大致狀況是怎樣的?

  (2)哪些因素導致了中國東西部人口增長模式的不同?調動回憶初中已學知識,溫故知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人口增長模式的因素。

  環節三:小結作業【課后思考,論文呈現】播放語言材料:關注中國,關注民生。20xx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3.2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2.5%。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總量高峰、就業人口高峰、老齡人口高峰相繼到來,我國人口政策面臨巨大壓力。人口政策既面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艱巨任務,又要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突出矛盾與問題。新世紀的人口政策該何去何從呢?

  展示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兩種觀點:1.堅定不移的實行計劃生育政策;2.鼓勵生育,緩解人口老齡化,要求學生課后思考,以論文形式呈現。

高中地理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能夠根據所需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2、了解交通運輸線、點組成的交通運輸網及其布局的影響因素。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的案例,學會分析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和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2、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教學難點

  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合作與探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要想富,先修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五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現代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播放青藏鐵路視頻』

  【教師提問】:

  剛剛播放的視頻當中,為我們展示的是哪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呢?

  【教師點撥】:

  鐵路運輸。那么我們現代的交通運輸除了鐵路這種運輸方式以外,還有哪些佳通運輸方式呢?

  【學生回答】:

  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

  教師點撥師:對,我們現代社會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五種,它們分別是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和队罢故緢D片』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五種交通運輸方式都有哪些特點呢?

  1、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學生活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該部分知識,完成導學案上連線題,投影展示學生完成連線

  【教師引導】:

  以上就是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各有長短。那么,當我們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合理選擇交通運輸方式呢?

  2、合理選擇交通運輸方式

  【學生活動】:

  展示表格,指導學生在導學案上勾選,完成后請學生在電腦上勾選出來

  【教師點撥】:

  選擇運輸方式的時候,既要根據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又要根據貨物的類別、數量、運距等綜合因素,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作出最合理的選擇。

  『播放視頻交通運輸的變化』

  3、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

  高速化——縮短運輸時間,增加通過能力

  大型化——擴大運輸工具的裝載量

  專業化——發展集裝箱運輸技術

  【教師引導】:

  在現代社會,如果我們只有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可不可行呢?答案線是否定的。在生活中,要實現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我們往往要用到兩種以上的交通運輸方式。各種交通運輸方式聯合就形成了交通運輸網,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那什么是交通運輸網呢?

  4、交通運輸網及布局

 。1)概念

  (2)組成要素:

  交通運輸中的線:鐵路、公路、航道等。

  交通運輸中的點:車站、港口、航空港等。

  【教師提問】:

  雖然交通運輸網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層次,但它的布局也不是偶然隨意地,而是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響。那么,影響交通布局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影響交通布局的因素

  【學生活動】:

  『投影展示中國鐵路網分布圖』思考:我國鐵路網分布有什么特點?這樣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學生回答】:

  東部密集,西部稀疏。東部地形以平原為主,相比西部更為低平和緩。而且東部經濟發達,人口與城市眾多,對交通的需求量大。

  【教師點撥】:

  由此看來,交通運輸的布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來具體分析影響交通布局的因素。

  【學生活動】:

  『播放視頻南昆鐵路』思考:了解了南昆鐵路之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80的案例1,思考一下這樣幾個問題:

 。1)在地圖上分別讀出南寧和昆明的海拔,并指出南昆鐵路的建設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礙?

  (2)南昆鐵路沿線有哪些資源分布?

  (3)鐵路沿線民族分布、經濟水平如何?

  (4)在復雜的自然條件下我們是憑借什么去克服困難的?

  【學生回答1】:南寧海拔低于100米,昆明海拔大致在2000米以上。由于鐵路位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區,所以地形險峻、地質條件復雜、地勢起伏大,且多地震、滑坡,南昆鐵路的修建必須克服這些自然障礙。

  【教師點撥】:由此可以看出,南昆鐵路的興建必修要考慮自然因素的影響,它決定了能不能修鐵路,修建的難度有多大。既然南昆鐵路的修建有這么多的自然障礙,為什么我們還要興建這條鐵路?

  【學生回答2】:因為鐵路沿線有豐富的資源。

  教師點撥:具體有哪些資源分布呢?

  【學生回答2】:鋁礦、煤礦、石油等自然資源,以及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旅游資源。

  【教師點撥】:對,正是由于西南地區有豐富的資源,修建南昆鐵路就有利于當地的資源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以,南昆鐵路的修建還考慮了經濟因素。南昆鐵路沿線的民族分布、經濟水平如何呢?

  【學生回答3】:南昆鐵路途徑19個縣(市),沿途有十多個少數民族,這里也是我國貧困人口較多的地區。

  【教師點撥】:在這里修建鐵路,可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我們還要考慮社會的發展。雖然南昆鐵路的修建有利于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畢竟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施工難度非常大呀,我們又是憑借什么去克服重重困難的呢?

  【學生回答4】:先進的`科學技術。

  【教師總結】:

  回答得非常好!在復雜的自然條件下我們必須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保證。所以南昆鐵路沿線建有橋梁476座,隧道258座,整條線路31%都是橋梁和隧道。南昆鐵路也是我國科技含量的鐵路之一。

  通過南昆鐵路的案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有:經濟、社會、自然、科技四大因素,其中經濟是主導因素。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需要同學們了解五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能結合運輸貨物的特點、運輸量等對交通運輸方式作出合理的選擇;我們還了解到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特點;交通運輸網的布局特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當前來看,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而技術則提供了保證,自然條件的影響越來越小。

  【板書設計】: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一、交通運輸方式:

  1、五種方式及其特點;

  2、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3、發展趨勢

  二、運輸網及布局

  1、基本要素:交通網中的線和點

  2、影響因素:自然條件、經濟水平、社會發展、技術水平等

高中地理教案8


  [教學目標]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教學重點]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學難點]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學過程]

 。▽胄抡n)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斗轉星移這些現象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你們當中有誰知道在地球上這些現象為什么會產生嗎?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里將要學習的內容。

 。ㄖv授新課)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

 、偬祗w類型

  A、恒星 由熾熱氣體組成,自身能發光發熱的球狀或類似球狀的天體

  B、星云 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呈云霧狀外表的天體

  C、行星 在橢圓形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自身不能發光。

  D、衛星 環繞行星運行的、質量很小的一種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顆衛星。

  E、流星體 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沿同一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大群流星體,稱為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因同大氣摩擦而產生的光跡,劃過長空,好像從空中的某一點向外散射開,這種現象叫做流星體。

  F、彗星 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云霧狀。

  此外,還有其它的星際物質。其中,恒星和星云是兩種最基本的天體

 。ǜ剑壕毩曥柟虒μ祗w特征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谔祗w系統的層次

  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各級天體系統的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繞地球轉動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衛星。

  B、太陽系 太陽、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構成太陽系。

  C、銀河系 太陽系和其他恒星系構成銀河系。在銀河系以外,還有大約10億個同其相類似的天體系統,人稱河外星系。

  D、總星系 銀河系和現階段所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統稱為總星系。

  天體系統共分為四個等級,按照從低級到高給的順序依次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總星系

  二、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②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

  劃分依據:距日距離、質量、體積

  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表現: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離適中——適于生命姓的發展的溫度條件

  B、質量和體積適中——吸附大氣,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

  C、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物質運動——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處的位置及自身條件外,還和它所處的宇宙環境的很大的關系。在太陽系中,大小行星繞日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日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一種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課堂小結]

  1.用圖例說明天體系統的層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運用圖表資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條件,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課堂練習] 針對每個教學目標而選取的題目,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對所學知識鞏固。

高中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明確大氣的熱量來源,即導致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使學生能運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

  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

  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

  4.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

  2.分析熱力環流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3.近地面風向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1.大氣受熱過程。

  2.熱力環流。

  3.地轉偏向力對大氣運動方向的影響。

  教具準備

  課件和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我們在第一章中學習了地球的圈層結構,探索了內部圈層,也了解了外部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有哪幾個呢?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作為地理圈層之一對于人類生存的意義重大。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板書)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教師精講]

  師:太陽輻射既能到達地球表面,又能到達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可高達

  127 ℃,夜晚則降至-183 ℃。而地球的晝夜溫差要小得多,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氣層而月球沒有。我們就先從大氣的受熱過程學起。

  (板書)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師: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從哪兒獲得的?

  生:太陽。

  師:我們知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說明了太陽光熱的重要性,而且太陽輻射能也是地球大氣最重要的能量來源。那么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投影)教材30頁圖2.1--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溫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師: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而使地面增溫,所以,太陽是地面的直接熱源;同時地面向外釋放能量。

 。ò鍟┨柵孛

  師:根據教材30頁頁腳處的說明可知,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物體溫度越低,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長。太陽表面溫度達到6000 K,所以太陽輻射為短波輻射,而地面溫度遠遠低于太陽表面溫度,所以地面輻射屬于長波輻射。同樣,大氣輻射、人體輻射等也屬于長波輻射。

  那么地面輻射被誰吸收了呢?

  生:大氣層。

  師:正確。近地面大氣中的CO2和H2O,能夠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氣又以對流、傳導等方式,層層向上傳遞熱量、貯存能量。所以,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請問大氣這種受熱的過程有什么意義呢?

  生:大氣受熱的過程影響著大氣的熱狀況、溫度分布和變化,制約著大氣運動狀態。

  師: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誰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

  生:地面。

 。ò鍟┑孛媾髿

  (活動)教材P31活動1

 。ㄍ队皥D片)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大氣增溫后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

 。ㄒ龑W生自主學習,學習大氣對地面保溫作用的知識,實現由地面輻射到大氣輻射和大氣逆輻射的知識遷移)

  生: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釋放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間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與地面輻射正好相反,故稱為大氣逆輻射。

  所以,大氣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將熱量還給了地面,從而完成了大氣的保溫作用。

  師:非常好。地球表面及大氣層里保存著的這部分熱量,成為在地理環境里發生許多自然現象及其過程的能量源泉。

 。ò鍟┐髿膺地面

  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再看第2題。為什么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表面晝夜間的溫差劇烈得多?

  生:地球上有大氣層,由于大氣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晝溫度不高;由于大氣的保溫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溫度不會過低。

  師:地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表現在吸收、反射和散射三個方面(可做擴展)。通過這三種削弱作用,使太陽輻射只有一半左右能穿透大氣層到達地面。這是地面增溫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地球的白晝溫度不高。另外,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的能力很強,可將地面輻射的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大氣中,同時大氣逆輻射又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從而起到了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地球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氣溫,又提高了夜間的最低氣溫,從而減小了氣溫日較差。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白天太陽輻射全部到達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溫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輻射強烈,沒有大氣對月球表面的保溫作用,溫度下降速度很快。再加上月球晝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長,所以月面溫度晝夜變化比地球劇烈得多。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氣的受熱過程。即首先是太陽輻射使地面增溫,"太陽暖地面";接下來是地面輻射使大氣增溫,"地面暖大氣";最后是大氣逆輻射使地面保溫,"大氣還地面"。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坌抡n導入]

  師:(復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年變化)地球表面高低緯度間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同嗎?

  生:不同。

  師:高低緯度間大氣獲得的熱量相同嗎?

  生:不同。

  師:熱脹冷縮是大氣十分顯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緯度間的大氣存在著熱量和溫度的差異,必然引起大氣的運動。因此各地冷熱不均是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大氣運動能輸送大氣中的熱量和水汽,引起各種天氣變化。

 。ò鍟┒、熱力環流

  師:下面我們分組做一個實驗。

 。ɑ顒樱㏄32活動2(同時投影)

  得出結論:香的煙霧先下沉,從裝冰塊的盆向裝有熱水的盆飄動,然后在裝有熱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飄向裝冰塊的盆的上方,形成一個循環。結論是:地面冷熱不均帶來空氣環流。

  承轉:請大家看投影(引導學生分析,完成熱力環流形成的簡圖)

  師:(結合圖形講解)(1)如果A地受熱,近地面大氣膨脹上升,上空空氣密度加大,形成高氣壓; B、C兩地冷卻,空氣收縮下沉,上空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

 。2)同時,A地受熱,近地面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

  B、C兩地冷卻,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空氣密度加大,形成高氣壓。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產生了氣壓差異,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氣總是從高氣壓流向低氣壓。所以,高空空氣就從氣壓高的A地向氣壓低的B、C兩地擴散,近地面的空氣又從

  B、C兩地流回A地。

  (4)這樣,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熱力環流形成了。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熱力環流是自然界常見的一個自然現象,請你注意觀察和思考自己身邊熱力環流的實際例子。海陸風是熱力環流在自然界的具體體現。下面請你利用熱力環流的原理,完成教材P33活動3。(投影)

  師:講解答案:(1)白天陸地氣溫比海洋高,因此陸地上為低氣壓,海洋上為高氣壓。夜間的情況正好相反。據此,圖2.4A:陸--低,海--高;圖2.4B:陸--高,海--低。

 。2)風從高氣壓吹向低氣壓。據此,一日之內,白天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夜晚風從陸地吹向海洋。

 。3)白天來自海洋的風比較涼爽濕潤,對濱海地區能夠起到降溫的作用;夜晚來自陸地的風比較溫熱干燥,對濱海地區能夠起到增溫的作用。海陸風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使濱海地區的`氣溫日較差較小。

 。ㄐ〗Y過渡)近地面空氣的受熱或冷卻(氣溫差異是原因)→引起氣流的上升或下沉運動(空氣垂直運動是氣溫差異的結果)→導致氣壓的差異(水平氣壓梯度是空氣垂直運動的結果)→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ò鍟┤、大氣的水平運動

  師:什么是水平氣壓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叫做水平氣壓梯度。

  師:很好。氣壓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比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氣壓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著氣壓梯度,就會產生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力,即水平氣壓梯度力。

 。ㄍ队埃┍卑肭蛩綒鈮禾荻攘κ疽鈭D(圖略)

  師: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由誰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取決于氣壓梯度,氣壓梯度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應該是怎樣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壓線,并由高壓指向低壓。

  師: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原動力)。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速越大。

 。ò鍟

  (投影)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風向示意圖

  師: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將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也會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地轉偏向力只改變風的方向,不能改變風的速度。

  投影的圖片中,空氣質點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終是按兩個力的合力方向運動,而水平地轉偏向力始終是垂直于運動方向之右側,最終達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為零,達到平衡狀態,空氣運動不再偏轉而做慣性運動,形成了平行于等壓線吹的穩定的風。

  高空大氣中的風向,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ㄟ^渡)

  師:近地面的風除了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其風向還能與高空大氣的風向相同嗎?

  生:不能。

  師:那近地面的風會是怎樣的風向呢?

 。ㄍ队埃┰谒綒鈮禾荻攘Α⒌剞D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風向示意圖

  師:在近地面,大氣的水平運動受哪幾個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氣的水平運動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師:大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此時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響,風向一定不再與等壓線平行,而是斜穿等壓線吹的。一般摩擦力的影響可達離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這范圍內的風向都斜穿等壓線。摩擦力愈大,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夾角愈小。

  小結:今天我們又學習了熱力環流和大氣的水平運動兩方面的知識,知道大氣垂直運動的原因是地表受熱不均,垂直運動又導致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從而導致大氣的水平運動--風。也一起研討了大氣水平運動的三種作用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以及在幾種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風向變化情況:高空大氣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大氣的運動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三個力的共同作用,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高中地理教案10

  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影響的一個案例,是前面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態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同時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讀課標的基礎上,比較四個版本的相關內容,可以結合課本案例和鄉土案例,以達到學生學習到身邊的地理,化抽象為具體,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等。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內容通過教學過程中各種河流地貌景觀圖片的多媒體演示,加強直觀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觀察分析、綜合概括能力。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總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的結合中,既實現本節的三維目標,又獲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流水侵蝕地貌類型,讀圖分析流水侵蝕地貌的形成,說出河谷的演變過程示意圖,能夠分析不同階段河流侵蝕作用的'差異。

  (2)掌握流水堆積地貌類型,讀圖分析流水堆積地貌的形成,讀各類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說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點。

  過程與方法

  (3)讓學生學會搜集、整理與課堂有關的地理資料的能力,同時運用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歸納能力。

  (4)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探究討論和實驗研究,讓學生開心地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加強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教法與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動畫演示法、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等。

  重、難點

  重點

  1 、流水侵蝕作用的三種形式,流水侵蝕地貌類型及河谷的演變過程。

  2、流水堆積地貌類型及形成原因。

  難點

  1、流水侵蝕作用的三種形式及河谷的演變過程。

  2、河流演變過程中凹岸侵蝕和凸岸堆積的分析以及碼頭的選擇。分析河流堆積地貌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現在請大家判斷下面那個圖片分別屬于河流侵蝕還是堆積地貌?多媒體圖片展示,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并說清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的概念。河流在流動過程中,會破壞并掀起地表的物質,形成侵蝕地貌。被河流搬運的物質,在河流搬運能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沉積下來,形成堆積地貌。后導入正題。

  展示【學習目標】:

  1、以河流地貌為例,分析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認識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自查自糾(5分鐘)針對課前預習學案,教師多媒體展示預習學案答案,讓學生自己發現本節課存在的疑問點,并對學生提出要求(認真獨立,記憶基礎,對照答案,改正錯誤,標注疑難,準備探究)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一]合作探究一

  閱讀課本圖4、17三幅圖,思考相關問題

  教師提出要求:

  1、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究

  2、小組探究時組內成員應該共同參與,說出自己的觀點

  3、小組合作探究時應全體起立,相互討論

  4、小組合作探究后要達成共識

  請學生看書P77頁,以小組長為中心,自由討論,然后提問。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的信息(尤其錯誤信息)以備總結時點評糾正。

  [多媒體展示]討論內容:閱讀課本圖4、17三幅圖,思考相關問題

  1、河流侵蝕有三種主要的形式,思考其對地貌的影響有哪些?

  作用形式概念對地貌的影響溯源侵蝕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

  下蝕垂直于地面的侵蝕

  側蝕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是由溝谷發育而來的。河谷發育和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主要的外力作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PE MERGEFORMAT

  [展示點評]教師提出要求:

  1、小組成員回答問題時要脫離課本

  2、小組成員的回答應代表本組的觀點

  3、小組展示時,其他同學應認真傾聽

  4、小組展示完后,其他小組可起立點評(問題存在分歧的時候)

  小組輪流展示完畢后,小組互評,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溯源侵蝕下蝕側蝕概念向河流源頭方向的侵蝕垂直于地面的侵蝕垂直于兩側河岸的侵蝕對河流的影響不斷向源頭方向伸長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縱深方向發展使谷底展寬、谷坡后退,河流向橫向發展。特別強調伸長加深展寬

  3、[知識拓展]多媒體展示:思考A、B兩點哪個地方建貨運碼頭更合適?

  并說明理由。學生搶答展示。

  4、【重點點撥】河谷形成過程的動畫演示并在黑板上畫河谷剖面圖加以說明。

  5、[重點提示]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初期:形成“V”字形峽谷。

  形成期: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出現連續的河灣。

  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

  6、[知識拓展]多媒體展示:思考A、B兩點哪個地方建貨運碼頭更合適?

高中地理教案11

  三維目標:

  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重點:

  1.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具準備:世界地形圖及教材各個圖片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比較分析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大牧場放牧業

  1.特征: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具有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2.主要分布: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干旱、半干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于放牧業。美國、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 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

  2.在分析圖3.15時,應重點把握該區域的海陸位置、地形、發達的鐵路運輸和便捷的海運條件等重要信息。

  3、結合案例4完成活動題。

  (對于活動的處理可以采取學生閱讀案例→學生分析→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進行。)

  活動: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點撥: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廉,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2.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科技應用等方面有什么特點?

  點撥:經營方式:集約農業、生產規模大

  商品化、專業化水平高;經濟效率高;重視科技應用,例如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劃區輪牧等。

  3.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區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點撥:我國內蒙古、新疆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發展大牧場牧牛業

  1)、有利的區位條件——

  (1)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

  (2)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為牧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讀圖要求:在世界地圖上,熟悉以上國家及地區、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發展過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業(粗放的自給游牧業)到歐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業。

  3)、為促進牧牛業發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鐵路的貫通,便于把肉牛運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運;

 、诓扇鷻诜拍痢潊^輪牧,種植飼料,打機井保證人畜飲水和牧草生長用水等措施,使牧場不退化

  ③飼養良種牛,加強對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群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廣人稀,所產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凍船的發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場擴展到歐洲。

  二、乳畜業

  1.概念:是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場的商品化、集約化畜牧業地域類型

高中地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與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特點

  2、了解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3、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圖”進行分析,并可以圖文轉換,閱讀“喜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異”圖,獲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自然帶的形成。

  2、地理環境的差異性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陸地環境的地域性分異規律。

  教學過程

  【導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復習提問]

  1、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產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2、自然地理環境的兩個整體功能是什么?

  答: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兩個表現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ǔ鍪揪坝^圖片“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和“內蒙古草原”)(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也可將不同學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風光、自然景觀作對比)

  師:這兩幅風光迥異的圖片說明了自然地理環境具有什么特點?

  生: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差異性。

  師:對。我們剛剛學習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但自然地理環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差異性。

  【講授】第二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師:從整體上看,全球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上面兩幅圖的差異又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地球表面各地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事實上,地域差異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環境中只有相似的區域,但不可能存在兩個自然狀況完全相同的區域。

  (出示圖片“五帶的劃分”)

  師:這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中哪個因素在空間上的分異?

  生:溫度。

  師:這種分異的尺度范圍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師:對。我們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區和我們家鄉的差異所體現的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這種地域分異的規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異規模小。

  (提問)陸地上為什么會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

  生:由于各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師:請說一說,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動物、植物都有著怎樣的特點。

 。ㄉ懻,師總結)在熱帶雨林中,長年高溫多雨,植被常綠,樹種繁多,層次復雜,生長茂盛,林內藤本植物縱橫交錯,附生植物隨處可見。森林中的動物種類豐富多樣,但茂密的森林使動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幾乎沒有善長奔走和長跑的動物,而多營巢樹棲、攀緣生活、耐濕熱的動物。

  師:那么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動、植物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ㄉ懻摚瑤熆偨Y)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為草類,耐干旱,根系發達。草原開闊而平坦,動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師:從對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環境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圍內又表現為景觀上的一致性,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辯證統一的。

 。ǔ鍪緢D片“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師:請同學們結合剛才的分析并觀察這幅圖片,歸納出“自然帶”的概念。

  生:在陸地上,由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種地域組合,在空間上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現象。

  師:很好。從這幅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是有規律的。

 。ǔ鍪緢D片“熱帶雨林景觀”和“苔原景觀”)

  師:請分析造成這兩種景觀差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為什么。

  生:熱量因素。從赤道到兩極太陽輻射逐漸遞減,熱帶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區,苔原分布于高緯度的寒冷地區。

  師:對。受這種熱量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緯度變化的方向,從赤道到兩極有規律地更替。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帶橫穿整個陸地?說一說在低、中、高不同緯度自然帶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帶、針葉林帶、熱帶雨林帶都是橫穿整個陸地的。

  師:這三個自然帶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生: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在高緯度地區,熱帶雨林帶分布在低緯度地區。

  師:自然帶在中緯度地區的分布有著怎樣的特點?為什么?

  生:在中緯度地區主要是受到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帶并不像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那樣橫穿整個陸地,而是在大陸東岸、西岸和內部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組合。

  師: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說一說在中緯度大陸東岸自然帶的組合類型。

  生:在中緯度大陸東岸緯度從低到高依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針闊混交林帶。

  師:在中緯度大陸西岸自然帶有著怎樣的分異規律?

  生:在大陸西岸緯度從低到高依次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師:對。請同學們看“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并回憶氣候的相關知識,思考: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對應著什么氣候類型?它和同緯度的大陸東岸自然帶類型的區別是什么?

  生: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是在地中海氣候下發育的植被類型,而同緯度大陸東岸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師:那么請大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差別呢?

  生:大陸東西兩岸氣候類型不同。

  師:具體說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氣候夏天炎熱干燥,冬天溫和多雨;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師:不錯。(出示圖片亞熱帶常綠硬葉林代表植物——橄欖的葉子和果實特征,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樹種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較)

  師:請大家觀察比較這兩種氣候下生長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討論:它們各自是怎樣適合氣候的?

 。ㄉ懻摚瑤熆偨Y)地中海氣候夏天炎熱干燥,植物為了減少蒸騰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為了適應這種氣候,硬葉林帶的植物通常皮厚葉小,表面有臘質,果實的皮也較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物的葉片較大,表面也無臘質,原因是這里的氣候特征是雨熱同期,植物有足夠的水分供應蒸騰作用。

  師:中緯度的大陸內部又有著怎樣的組合類型呢?

  生:有著兩種組合。中部的亞熱帶和溫帶荒漠帶、兩側的熱帶草原和溫帶草原。

  師:對。這種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當然也有水分條件的參與。

  課堂小結

  課后小結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是十分明顯的,這種差異性是有規律的。我們這節課主要是認識到其差異性。

  課后習題

  1、下列地域分異規律以水分為基礎的是:()

  A、天山博格達峰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有明顯的更替變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瑪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從連云港坐火車向西到烏魯木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觀的變化

  D、從廣州沿京廣鐵路坐火車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觀的變化

  古詩云:“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據此完成2~3題。

  2、從地理學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B、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D、非地帶性規律

  3、塞北到江南景觀的差異,產生的基礎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熱量

  4、位于亞歐大陸35°~50°N之間大陸東部的自然帶是()

  A、溫帶草原帶

  B、亞寒帶針葉林

  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D、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高中地理教案13

  一.學習目標

  1.觀察地圖,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總結歸納出流域的基本特點:特殊性和整體性

  2.結合地圖和地理圖表,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3.通過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二.活動方案

  第一課時

  一、背景知識

  活動一:

  看圖3.14流域和水系,理解圖中的幾個概念:

  流域——指供給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區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區的總稱;

  分水嶺——相鄰流域間的山嶺或河間高地。分水嶺最高點的連線,稱為分水線或分水界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內的湖泊、沼澤或地下暗河,彼此連接組成的龐大系統

  支流——注入干流;二級支流——注入一級支流;三級支流——注入二級支流

  二、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一個河流流域的開發利用,與其本身的自然環境有關,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就適宜發展農業;而科羅拉多河,河道狹窄、落差大,就適宜開發水利資源,對于田納西河來說,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環境,是避免盲目開發的首要條件。

  1.田納西河流域的基本情況

  活動二:在課本上找出田納西河流域的基本情況

  位置:

  發源地:

  流域范圍:(在圖上標出)

  2.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诺匦

  多山,地形起伏較大

 、茪夂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溫暖濕潤,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次年4月中旬,以雨水補給為主,夏秋季降水相對較少,降水季節變化大,流量不穩定,通航受到一定影響,下游易誘發洪災。

  活動三:

  思考1

  從農業發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而冬季需水量較少。田納西河流域的氣候條件對農業發展有什么影響?如何利用田納西河的資源發展農業?

  思考2

  田納西河水量的變化對航運會有什么影響?怎樣才能改善田納西河的航運條件?

  ⑶水系

  優點:水系發達,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缺點: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較大。②水量很不穩定。

 、荣Y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鐵、銅、磷、鋅、云母等;水能資源豐富。

  活動四:

  影響水能大小的因素:流量和落差,那么請你歸納田納西河水能豐富原因:

  三、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后果

  18世紀下半葉:農業較為發達,盛產棉花、馬鈴薯和蔬菜。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大,整個流域環境較好。

  19世紀后期,流域內人口激增,開始對對其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納西河流域是美國的老棉花帶。棉花是一種對地力消耗較大的作物,長期高強度地種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帶衰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和獲取煉銅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礦山開采也破壞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煉銅企業大量排放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體,使許多生物消失絕跡。

  補充:

  造成一個區域生態惡化的根本原因:一是人口的增長;二是掠奪式的開發方式

  適宜種棉花的地區特點:具有光照充足,氣候干旱,水源豐富的特點,如中亞、埃及、中國的新疆等,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夏季降水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長和成熟,田納西河為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第二課時

  四、流域的綜合開發

  1.流域開發的核心

  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知識補充

  梯級開發——把河流分為若干段,選定適宜的壩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庫,逐段地利用該河流的水利資源。

  思考:結合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水庫(大壩)有何作用?

  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田納西河流域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壩可利用落差發電;

 、扑骷保宜患竟澴兓螅藿ù髩慰烧{節徑流,使之趨于平穩,利用內河航運;

 、墙邓陜茸兓^大,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雨季易出現洪水,修建大壩可攔蓄洪水,減少洪災;、

  ⑷修建大壩攔水,還用作旱季時的灌溉用水。

  2.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簡稱TVA)

 、裴槍υ缙陂_發所帶來的問題,負責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和管理的機構。

 、芓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并結合資源條件對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同時對流域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圖3.20)。

 、1933年以后,TVA在田納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壩,在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實現了統一開發和管理。

  3.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措施

 、欧篮

  在干支流上建成了具有防洪庫容的水庫35座,形成了統一有效的水庫防洪調度系統,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1933年以后,全流域再未發生洪災,平均每年防洪減災效益約2億美元。

  ⑵航運

  水壩修建后,河流水位保持平穩,諾克斯維爾以下均可通航。目前,田納西河經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相通,通過水運可達美國22個州。每年田納西河水運的通航效益比陸路節省約4億美元(圖3.23)。

 、前l電

  建成了30座水電站,同時大規模發展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廉價而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了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在田納西河兩岸形成一條“工業走廊”。

  ⑷提高水質

  提高水質而采取的措施:如污染防治、水源涵養林保護和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等等。

 、陕糜

  隨著水庫的修建河流域環境的不斷改善,旅游業逐步發展起來。建立了一大批公園、野生動物管理區、風景區、宿營地和俱樂部,以及規模宏大的教育中心。目前,該流域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旅游業收入成為流域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

  ⑹土地利用

  ①留出大面積土地用于生態恢復,建立自然保護區

 、谡{整農業、林業和牧業結構,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牧,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和草原面積

  ③采取措施穩固河、湖岸線,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軐Σ傻V區的土地生態進行恢復和治理。

  通過綜合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工業和旅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世紀—80年代,田納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ㄌ锛{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

  分析:此圖為田納西河梯級開發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關系。⑴農業:梯級開發為其種植業和林業、牧業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澇災害;為水產養殖提供了場所。⑵工業:水電為其提供了動力資源,使工業成本降低、污染下降。⑶第三產業:梯級開發提供了旅游資源和便利的交通。⑷三大產業間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如森林得到恢復,為木材加工、造紙工業提供原料。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業的基礎。方便的水運為工業提供了廉價的運輸。

  五、田納西河流域治理與開發的經驗:

  1、設置專門的開發機構,健全法規,完善管理。防止工作中的扯皮現象,加強管理——保證流域治理與開發的長期穩定。

  2、因地制宜地選擇開發重點,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經濟,做到開發與治理并重。形成各具特色的開發模式——從防洪入手,重點發展水運、水電。

  3、加大開發力度——以便利的運輸條件和廉價的電力供應,吸引大量投資者。

  4、提高流域的開放度:加強對外交流,擴大外貿,招商引資。

高中地理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氣團的形成及其對天氣的影響,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鋒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學生學會運用冷鋒、暖鋒、準靜止鋒與天氣的知識,分析鋒面過境時及過境后的天氣。

  3.使學生能聯系當地的天氣變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冷鋒與天氣。

  教學難點

  鋒面與天氣。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投影片(世界氣團分布圖——復合片)、板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一節我們講第五節,天氣與氣候。它是在綜合前四節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概括和總結,并聯系實際說明氣候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是全章的總結。

  【板書】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已經記錄了這幾天天氣預報。

  【提出問題】 我們天天在聽天氣預報,今天天氣和昨天相同嗎?誰來說明最近兩天的天氣情況?什么是天氣?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1.天氣:指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提出問題】 我們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規律的,比較穩定的,而天氣是瞬息萬變的。

  【轉折過渡】 那么什么因素影響天氣與氣候呢?

  【板書】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介紹氣團的概念。

  學生看書,畫在書上。

  【出示投影】 “世界氣團分布圖”

  【提出問題】 氣團定義(概念)中的“廣大范圍”有多大?

  【指圖講解】 看圖,整個北太平洋地區,主要是一個熱帶海洋氣團。

  【承轉】 這么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是怎么形成的?

  介紹氣團的形成。

  【提出問題】 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是地面輻射,即對流層大氣的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主要受地面影響。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看投影片在陸地和洋面的交界處有沒有氣團形成?為什么?

  如果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在陸地與洋面交界處不可能形成氣團,因為下墊面性質不均一;大團空氣運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馬上又移走了,不會形成氣團。因為大團空氣要較長時間停留在源地,才能獲得與陸面或洋面一樣的物理性質。因此,形成氣團的條件:

  【板書】

  例如在熱帶洋面形成暖濕氣團;南極大陸上形成冷而干的氣團。

  【承轉】 當環流條件發生變化時,氣團要離開源地向其他地區移動,并進行熱量和水汽的交換。(用投影片介紹)

  【板書】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提問、討論】

  北京冬季天氣狀況?北京夏季天氣狀況?為什么?受什么氣團的影響?【引導提問】 冬夏影響我國的氣團及天氣狀況?

  【概括總結】 冬季受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我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受形成于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和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的控制,給我國帶來豐沛的水汽,影響降水。

  【板書】

  介紹氣團對天氣的影響。

  【聯系實際】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華北是一片晴空區。

  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天氣單調,一般為晴朗天氣。

  【小結】 氣團是廣大范圍內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團是極地大陸氣團、熱帶海洋氣團、赤道氣團,在單一氣團控制時,天氣單調。

  【轉折】 當原有氣團被新移來氣團代替時,天氣變化了,特別是兩種氣團的交界地區,天氣變化劇烈。冷暖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它們中間的交界面——鋒面。

  【板書】 2.鋒面

  根據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分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板書】 (1)冷鋒與天氣

  教師畫冷鋒板圖,邊畫邊講。

  冷鋒的形成: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

  【提出問題】 冷重的'冷氣團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在抬升過程中氣溫、降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提問、學生討論】 冷鋒過境為什么出現較大的風?

  【學生回答,老師講解】

  【提出問題】 冷鋒過境后,什么氣團控制該地區?出現什么天氣?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板書】

  【承轉】 根據冷氣團的移動速度,可將冷鋒分為兩類。

  【板書】

  快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很快,迫使暖氣團急劇抬升。

  【學生討論】 那么暖氣團急劇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如果鋒前的暖氣團較干燥,又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狂風暴雨,出現較大的風、沙暴天氣。

  【實際觀察】 觀察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中的冷鋒符號,體會冷鋒過境時、過境后天氣?

  【老師總結】 冷鋒在我國活動范圍廣,例如,快行冷鋒可造成我國北方冬春的大風或沙暴天氣,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慢行冷鋒的形成:冷氣團移來的速度較慢,暖氣團被迫沿冷氣團平穩爬升。

  【提問】 暖氣團平穩爬升過程中出現什么現象?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多產生連續性降水。

  【板書】 (2)暖鋒與天氣

  暖鋒的形成: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

  教師畫暖鋒板圖。

  【學生討論】 暖氣團如何爬升?過境時出現什么天氣?過境后該地受什么氣團控制?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板書】

  暖鋒在我國影響范圍小。

  【板書】 (3)準靜止鋒與天氣

  【提問,學生討論】 何為準靜止鋒?過境時天氣如何?

  【概括總結】

  準靜止鋒的形成: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或較長時間在一個地區擺動。

  【板書】 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介紹影響我國的準靜止鋒。

  夏初: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氣。

  【引入古詩】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冬半年:昆明準靜止鋒,形成冬半年貴陽陰雨冷濕天氣。

  【提出問題】

  無論是暖鋒、冷鋒、準靜止鋒,沿鋒面上升的都是什么氣團?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是暖氣團。它在鋒面附近使天氣變化復雜,冷、暖鋒過境后天氣轉好。

  【本課小結】

  影響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團和鋒面。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冬季是形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的極地大陸氣團,在它影響下,天氣寒冷、干燥;夏季給我國帶來豐沛水汽的是來自于副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海洋氣團及來自印度洋的赤道氣團。我國處在中緯地區,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快行冷鋒造成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大風、沙暴天氣及冬季寒潮,夏初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冬半年貴陽的陰雨天氣是準靜止鋒的影響。

  板書設計

  第五節 天氣與氣候

  一、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二、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1.氣團

 。2)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氣團

  2.鋒面

 。1)冷鋒與天氣

 。2)暖鋒與天氣

 。3)準靜止鋒與天氣

  天氣狀況:持續性陰雨連綿的天氣

高中地理教案15

  課標要求:

  1、區別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2、根據有關,歸納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說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3、舉例說出建立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了解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公海等概念;

  2、歸納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說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3、舉例說明建設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樹立人類共同擁有一個海洋的意識,為今后開發海洋,保護海洋,促進人類與海洋的共生與協調發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

  1、區別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海洋國土”,它不僅僅包括一國的內水和領海,它是一國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EEZ) 、大陸架等所有管轄海域的形象總稱,是一個集合概念。

  1.海洋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世界性的海洋開發利用熱潮,使得國與國之間的海洋矛盾和沖突日益增多。國際社會經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過并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解決矛盾與沖突提供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該“公約”規定:沿海國家在享有12海里領海權外,其管轄范圍可外延至200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我國的專屬經濟區面積有300萬平方千米。

  2.我國的海洋國情

  (1)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

  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島嶼6000多個,島岸線超過14000千米,中國的領海面積37萬平方公里,可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為300萬平方公里。

  (2)我國海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海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海洋生態破壞加劇

  (3)存在海洋劃界等問題:

  ①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有1/3是周邊國家也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

 、谖覈I舷噜徎蛳嘞虻.八個國家,都與我國有海洋爭端。

  ③與我國相鄰或相向國家片面劃定涉及我國管轄的海域范圍共約150萬平方公里之多。

 、芫湍壳岸,存在“重復水域”、大陸架和島礁爭議的重區域是在東海和南海。

  3 高中數學.關于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性:

  ①主權意識:海洋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內水及領海主權、海域管轄主權和主權權利等,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發展。

 、谫Y源意識: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地,對于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能源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

  ③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意義:現代海洋資源的開發,屬、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海洋資源講課帶動和促進我國相關產業和技術的發展。

  [經典例題4]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圖表示多數沿海國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擁有的( )

  A.領海范圍為 a + b=200海里

  B.專屬經濟區范圍為 a + b=200海里

  C.領海范圍為 a =12海里

  D.專屬經濟區范圍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國家擁有 12海里領海權,其管轄海域范圍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由此可推斷正確選項為 B、C。

  【答案】B、C

  高中人文地理學習方法探討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標是把握人類活動地域形態在空間的分布和演變的規律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布置不同地域環境中的人類活動,從而達到人類活動對環境資源(區位條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并維持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協調,以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內容應該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環境條件是為人的活動提供可能的物質和空間基礎。同時,不同類型的人類活動之間,不同地域的人類活動之間必然存在聯系,包括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系。我們所追求的人--地協調既要包括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協調,還包括人類社會內部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為類活動之間的協調。當然廣義地說,環境條件是只既包括人類生存的外部條件,也包括作為人類社會局部群體甚至是人個活動的他人或他群活動的條件,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等。學習人文地理知識就是一個了解人類社會的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人類活動的某些具體過程或內容,才會明白人類活動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條件或受到什么條件的影響。比如,不知道農業生產是什么,怎么會明白影響農業生產的條件呢?當然就更談不上什么樣的農業生產活動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歸納各種人類活動所受到的影響因素的基本共性進而建立一種解決這類問題的模式。例如:農業生產的自然區位條件分析就考慮四個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氣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們要明白,人類活動與人自身的思維方式有關。而思維方式往往取決于人對客觀環境的認知程度。而這個又與人口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有關系。人類活動最合理的方式當然來自于高素質的人口對客觀規律的高層次的認識和相對完善的思考。因此,作為學科發展和解決問題就是向著最高層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達到的目標。當前人類的最高層次的追求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以就要求我們分析問題要全面而準確,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最高目標去分析人類活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最后,我要提醒兩點:思考人文地理的時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二要知道這個世界存在地域差異和等級差異。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結論。例如餐館不能設在垃圾場附近;巴西遷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層針對國家均衡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氣候涼爽才遷都的;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必然要出現的現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對。世界存在地域差異就是要我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去看待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而等級差異則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級、媒體的等級、行政管理的等級、社會群體的等級。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正確方法。

【高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案11-02

(精華)高中地理教案08-30

高中地理《火山》教案05-04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05-05

高中地理教案(15篇)11-03

高中地理教案(精選23篇)06-29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1-05

高中地理教案(精選15篇)12-20

高中地理教案15篇11-03

高中地理教案(集合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