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網絡環境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范文(3)
2、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使學生具備扎實的信息能力。①更新教學觀念,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注重學生信息技能的培養為關注學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引導學生養成在生活和學習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運用信息的意識,把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工具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和資源,樹立在信息化社會生活中健康的倫理道德等。
②主動溶入其它學科教研活動,改變信息技術學科教師人少力弱的現實,通過團隊的通力協作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③提高計算機興趣班輔導質量,通過興趣班不僅發展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了學生的信息能力與素養,還能對更多的學生起到輻射與引領作用。
3、在學科教學中結合課題研究,拓展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空間。
為了給學生創造立體化的信息教育環境,根據學科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網絡環境,每個研究成員都有具體可行的研究任務,在各學科共同開展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更多的信息技術運用需求,同時也得到了更多的運用信息技術的機會。
4、在主題活動中整合課題研究,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
① “科技文化藝術節”是我校每年一屆的盛事,也豐富學生生活實踐的重要活動,已深入學校每位師生的內心,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本著借助于本已存在的活動,把研究植根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思想,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創造性的作品與成果,在這過程中,學生體會到運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成就感,益發增加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熱情。
②一年一度的“體育節”看似與信息技術沒有關聯,然而在上一屆的體育節中,我們帶著課題研究的意識,本著盡可能為學生創造運用信息技術的需求與平臺的思想,我們把信息技術與體育節作了有效整合,比如通過比賽方案征集、奧運知識競賽、體育節小報競賽等,引導學生在網絡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獲取、篩選、加工、創造信息,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得以開拓。
③此外還有電腦作品競賽等活動,這些活動明顯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熱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5、在少先隊工作中引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素養的舞臺。
信息能力不等同于信息素養,我們充分利用升旗儀式這塊德育陣地,開展有關文明上網、綠色上網、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等晨會活動以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方面的品德修養、法律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
6、在家校交流中,幫助家長科學引領孩子運用信息技術。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立體化的信息教育環境自然少不了家庭在這方面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與教育,由于學生的家庭差異較大,我們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對家長加以影響與幫助,一是通過家長會進行有關知識宣傳與意識引導;二是通過家訪等形式進行個別交流。
7、發揮校園網站的作用,為學生獲取信息、發布信息、交流信息等提供平臺。
十、主要結論及歸因分析
1、學生受益。
(1)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首先,在上網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教師及時加強了上網的思想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學生及時、自覺、有效地抵制,切實培養了學生的網德和網絡觀。這將影響學生一身的網絡價值取向。
其次,通過課題研究,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接觸網絡,對網絡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更熟練地掌握了網絡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網絡操作水平。
其三,在課題研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精神振奮,學習興趣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最后,網絡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根據確定的主題自主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歸納、概括,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處理的能力。讓學生知道在網絡上怎樣有效地獲取所需的信息,這比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都重要。
(2)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得到充足發展。
在各種整合課和項目作業的完成過程中,由于操作的平臺是電腦網絡,教師只能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每個學生直接面對的是電腦,不再縮手縮腳,在信息的收集、處理、運用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得到充足的發展。
2、教師受益。
我們一大批教師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是指導者,也是參與者,他們和學生一道操作,一起討論,一起攻克電腦操作難關,其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質。通過課題研究,我們的教師樹立了正確的人才觀和教學觀,理解、掌握了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理念和方法。從而真正成為新課改的實施者、推動者和創造者。
3、學校受益。
通過課題研究,學校一大批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明顯提高,這批師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成為學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動者,讓新課改理念成為學校校本教研發展的標向,從而全面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4、理論貢獻。
自主性學習平臺(搜索網站或專題網站)
學生明確目標 學生收集信息 學生處理信息
完成學習目標
學習成果匯報 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合作交流
教師指導幫助
我們依托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等教學的整合研究,經過反復的實踐、總結、反思、修改,探索出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模式:(如下圖),這也是本課題組成員經過辛勤的勞動,對整合教學研究工作的作出的一點貢獻,僅供參考。
5.為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在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例如:我校四(1)班開展的“紙的研究”的科學實踐活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上網非常快捷地查找到紙的起源、發展歷史、種類、原料、制造、用途等文字和圖片資料,同時也查到有關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的資料,學生對紙的知識和森林砍伐的知識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在這些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學生經過討論、演講,非常深刻地認識到節約用紙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全校發出節約用紙的倡議書。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無法替代的。信息技術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賦于了信息技術更豐富的價值內涵。
十一、存在問題和思考
總之,開展課題研究的幾年內,我們積極扎實推進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將繼續努力,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取得更大的成績。
1、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終身發展。
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也就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所需的應該成為我們這一課題特別要關注的方面。讓學生走出課堂和書本,走向社會,突破時空,通過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分工協作精神,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和途徑,盡情體驗挫折后的成功與喜悅。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追蹤觀察、專家座談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深入鉆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不是拘泥于一個知識點、一堂課、或者是一個網絡環境,從而形成豐富的信息素養。
2、課題的深入開展要有教師較好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作為支撐。
計算機要有機的運用到教學中,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我們要爭取從教師培訓機制及培訓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的途徑,切實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3、下階段研究思考:
①進一步嚴格執行課題計劃,扎實推進研究實踐。
②深入開展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組織實驗教師深入學習相關先進的教育理論。
③繼續把提升學生信息素養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適時進行有關評價,做好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④進一步完善學校信息化軟硬件建設。
在前面的研究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們清楚離我們的最終研究目標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還將繼續本著扎扎實實、精益求精的態度去開展,我們有一支團結而有活力、求真而又創新的素質較高的研究隊伍,相信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我們的課題研究定將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北京示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00.11
[3]祝智庭. 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4]胡修金著《創新教學與活動》2001年10月東方出版中心
[5]王吉慶編著,《信息素養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高利明《現代教育技術――通向未來教育之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7]王逢賢 《學與教的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003重印)
[8]章慧敏,傅德榮,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2001.9
[9]《信息能力:創建學習的伙伴》全美圖書館與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出版1998年
【《基于網絡環境培養小學生信息素養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3)】相關文章: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開題報告(通用12篇)05-14
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05-21
初中語文課題開題報告03-26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07-24
中學語文教學課題開題報告03-27
群文閱讀課題開題報告(精選5篇)04-12
初中化學課題研究報告08-23
初中語文預習方法研究開題報告范文03-26
最新中小學德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8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