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時間:2023-07-24 08:50:09 興亮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0篇)

  大學生活將要謝下帷幕,大學生們都接到了要做畢業設計的任務,在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課題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1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

  開題報告的組成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組成部分:標題、署名、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如何撰寫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4、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說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準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并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占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后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可采用圖表來集中反映數據,要注意少而精,數據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于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說明標題。

  三、開題報告的寫法

  1.課題與問題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C、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D、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么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么貢獻?

  E、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2.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3.基本主張與研究設計。

  A、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B、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了。相對于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

  C、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樣做。

  E、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么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G、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干。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H、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么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4.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5.可以寫上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數據、論點、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注,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內注(行內夾注)和書后注四種。

  開題報告也可以有致謝。對于曾經指導、參加過選題、論證,或對此工作提供建議或便利條件,而又沒有在課題組的同志,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必須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但開題會不同于成果鑒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2

  一、課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育人,人才的核心素養是道德品質。在新時期,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新思路,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是一項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本著新道德教育觀生活化、體驗性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出“弘揚孝道文化,培養學生良好品行研究”的課題實驗研究。同時,我們還基于以下的考慮:

  (一)孝道教育在中小學的現實性缺失

  近年來,一些學生孝德意識模糊甚至缺失,引起社會關注和家長的憂慮。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何在?應該說學校對于德育是很重視的,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德育課,但在教育過程中卻忽視了基本的民族倫理觀念教育,其中孝道教育就是一個薄弱環節。在一些人的思想深處,總認為孝是封建殘余,因此忌諱談孝,更不敢理直氣壯地倡導孝。兒童青少年,在溺愛過度但孝育無力的環境中長大,許多學生家庭角色錯位,道德觀念弱化,缺乏正確的自我評價,不體諒、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學生身上,呈現出冷漠自私、過分依賴,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的“貧孝”狀況令人擔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就要求在教育中貫穿愛的信息,引導學生產生愛的能力。學生愛的能力的獲得,應該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從愛自己的父母教起,再將愛之感情推衍開來,方能教化成習,但我們現在開展的一些情感教育,試圖跳躍基礎階段,而只講抽象道理,由于這樣有違于教育教化機制與認同接受機制,學生愛的觀念如空中樓閣一樣難以建立起來。

  (二)傳統孝道在現代教育中的德育價值

  傳統孝道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過至深至遠的歷史作用。今天的中國是由過去的中國發展變革而來的,家庭、親情關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現實意義和天然基礎。對待傳統孝德這份歷史遺產,我們應根據新的時代條件與教育要求,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去其糟粕,汲取精華,賦予其時代新意,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新孝德教育。

  孝道文化是學校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文素質的豐富資源。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期,一些傳統的道德準則被打破,而新的道德準則還沒有完全確立,在這種情況下,對中華文化的傳統孝德加以揚棄,賦予新的時代意義,使之融入中小學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培養學生感恩圖報、孝親敬長的道德品質。感恩報恩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應是人類社會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準則。孝親,既是我們的法律義務,更是我們的道德責任。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到這種義務和責任,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愛,滿懷對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從而尊重和關心父母長輩。

  2、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在傳統孝德思想中,主張人們應修其孝悌忠信,“入事父兄,出事長上”,這種思想對于學生認識與處理人際關系十分重要。現今學生,思考問題多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自我感受,很少介意他人的想法;交往過程中功利心明顯,人際關系中較缺乏寬容和諒解、尊重與互愛。而按照孝德的'精義,應該由孝及悌,將對父母之愛敬,對兄長之尊重推及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3、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激勵學生立志讀書、成才報國。通過課題研究的多種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就要努力為父母爭光,激發學生將對父母的孝內化為發奮努力、立志成才的動力,以積極向上的人生姿態與良好成績來回報父母;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傳統孝道精神實質為愛心、敬意、忠德、順行,其中愛、敬為孝德之心之基礎,忠、順為孝德之行之應用。從而不僅為自己的父母盡孝,而且推而廣之,為天下父母盡孝,并能“移孝作忠”,入世治國,建功立業,取得從愛父母到愛“父母之邦”的飛躍,實現自己的人生思想,為祖國盡忠,為民族盡孝。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首先,本課題的研究,基于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素質教育思想以及新課程理念,特別是基于《山東省“中小學新道德實驗與研究”課題指導綱要》的理論基礎,“新道德教育”強調“中小學道德教育要回歸基礎,把基礎性道德素養的培養作為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務。”在這一定位之下,關于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我們仍然沿著張志勇研究員《回到基礎: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山東省“新道德教育實驗與研究”指導綱要》一文中的分析來加以呈現:(1)回歸學生道德生成的基本規律。重點在于遵循“三個序列”,即: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相統一,要求道德教育必須把學生的道德認知的教育與學生的道德實踐范疇相適應,必須把道德認知及時轉化為道德實踐;“上位道德”教育必須建立在“下位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要求中小學道德教育必須把道德教育的重點放在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培養上,在打牢基礎性道德品質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進行高層次道德素養的教育;(2)回歸學生的生命本質。道德教育要為維護人的生命尊嚴服務,為人的個性自由服務,為弘揚人的創造性服務,為人的終身幸福服務。(3)回歸為學生學會做人而奠基。要培養基礎性道德,做一個高尚人,把孝心、愛心、良心、責任、自信、習慣作為新的德育目標的核心內容;培育精神世界,做一個文明人,讓學生有追求、有信仰,有基本的文明禮儀,有和諧的心態,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較高的人文素養。

  四、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傳統孝道的理念;

  2、傳統孝道的標準;

  3、傳統孝道在新時期的作用以及孝道文化對中小學德育的特殊意義等問題。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了解傳統孝道文化的深刻內涵,探討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認識傳統孝道文化對現代學校德育的特殊作用,認識傳統孝道文化對促進中小學學生道德生成,發展的意義。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從庸俗走向高尚,從知識學習走向精神教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討現代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構建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體系。(六、本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另外,還可結合談話、觀察、問卷、調查、測驗等經驗法進行。

  (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做好課題組成員分工,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并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搜集相關的參考資料,為實驗研究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

  實施研究,開展方案設計,進行專題討論、調查,通過開展“以孝為榮,以孝為美”的征文與演講比賽,利用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親情節日舉辦主題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前往敬老院開展為老人送溫暖活動,還可以通過“給媽媽(或爸爸等)的一封信”“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等有意義的活動,激蕩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孝德,提高品德修養。課題組成員不斷提出新的設想,不斷完善原有方案,爭取理想的實驗效果。

  第三階段:深化研究階段

  通過舉辦階段性成果展示會、舉辦觀摩活動、和交流總結會等,使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評議,擴大課題研究成果。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

  課題組成員對各類材料進行系統整理、分析、總結,撰寫研究論文,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檔案。同時,評選和表彰優秀教師和學生。并將研究的成果材料報送上級,申請專家組進行結題鑒定。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建筑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于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從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于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范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后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后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范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后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著必然的、照應的聯系,不能游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后,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課題研 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們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系,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采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采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范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4

  一、課題名稱:

  《如何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本課題研究目的

  “三xx”教學模式真正地關注學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可是就中學生課堂來說,提問意識弱、提問水平低、對老師的話不敢有任何的質疑等一系列問題仍然改變不了。尤其在中學物理課上,表現的很突出,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等一系列新問題。其實新課程呼喚會問的學生、會質疑的學生,更呼喚有心于學生質疑問難能力培養的教師。但是,在本人長時間的觀察和調研當中,無論是“新課改”還是“傳統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現代教育的皮毛,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在物理課程中表現明顯。

  教師過多的提問壓制了學生發問的欲望,阻礙了學生發問的機會。正是在老師的這種精心誘導下,學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識的動力,正是在老師的這種層層逼問中,學生逐漸失去了疑問的主動權。多元思維被一元思維所替代,致使學生沒有發揮自己質疑能力的空間和動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學成了一種過場,學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xx”教學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因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質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別人之不疑,不滿足已有結論,不迷信權威的.仲裁,敢于提出問題才能有創造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本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學習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空間,通過“問題——探索——解決”強化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研究的意義

  在現有的對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研究中,往往側重理論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強。本研究希望通過調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對策,豐富教師教學的研究,促進該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體研究不同類別的高中生的需求特點,為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研究結論對教師激勵學生問題意識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對高中生質疑意識的發展和思想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培養創新性人才,已成為新世紀教育明確的目標和任務。而創新性人才的一個特征,就是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和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對于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研究,我們可以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結論,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礎。本研究通過實證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通過調查的形式,獲取第一手的資料,了解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實際情況,并進一步研究學生因教師授課情況、態度、時間等不同而出現的不同的反應特點。高中生對物理的學習離不開質疑,問題意識的提高可促進學習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提問的過程中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很好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在融入社會后能成為有創造性的人才,教師應利用教學環節中的各種途徑,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問題意識它包含四個要素:

  ①主客體要素:主體是指具有社會性的從事認識和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客體又稱為認識對象,簡而言之,它是人的認識所指向的目標,具體地說,認識對象可以是一種進入認識視野的自然、社會、精神等各個領域的事物和現象;可以是主體考慮加以解決的問題,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問題,社會實踐中的問題,各行各業、不同領域、不同范圍的問題,全局性、戰略性的或局部性、戰術性乃至操作性的問題等等;也可以是主體醞釀創造或改進的某種產品,包括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社會關系產品,以及塑造人才這種特殊的“產品”等等。

  ②需要要素:認識對象要適應人的實踐和科學研究的需要或存在于人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成為人們的思維對象,值得人們去“打破沙鍋問到底”。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教授李躍茲指出:“認識到某種社會需要是在創造發明活動中邁出的第一步”。

  ③優化要素:主體對現狀的不滿或否定并想方設法去改進或主體欲從被打破的,處于不平衡的認知結構狀態過渡到有序的、平衡的認知結構狀態。

  ④動力要素:問題意識能否最終達成依賴于主體是否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頑強的創新意志。狹義的問題意識概念主要是針對動力要素而言的,就是指主體懷有探索情境真實問題的強烈欲望。

  美國著名的認知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體現了通過教師提出要求解決或研究的問題,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面臨矛盾,產生疑惑,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產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愿望,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態度和創造思維,可以使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重點的“問題—假設—驗證—結論”教學四個階段的觀點,即:“確定問題情境—提出解決方案—搜集資料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其策略主要是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學生學習的知識采用類似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獲得,這種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造就了一大批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很強的人才。

  四、課題研究目標、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分兩個層面表述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現狀。

  主要了解高中生聽課時的思想動態,是否有過問題意識。

  (二)高中生問題意識的特征。

  學生有疑問或者想提問的具體表現,和他們質疑能力的強弱。

  (三)高中生問題意識與思維品質及學習效果的關系。

  (四)提高高中生物理學科問題意識的對策性建議

  從學生方面入手,從老師方面入手,具體分析原因以及解決對策。

  五、研究工作的步驟:

  第一階段:XX.3~XX.4準備階段:

  收集整理有關課堂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文獻和實踐經驗材料

  第二階段:XX.4~XX.5實施階段:

  (1)在實際課堂教學和課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的經驗,并隨時進行反思,并及時對課題方案進行修正,再實踐,逐步積累經驗。

  (2)在研究過程中,運用個案分析法隨時記錄研究的步驟、心得體會、典型個案、案例。

  第三階段:XX.5~XX.7總結、結題階段:

  匯總、整理課題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本研究在參閱學生質疑意識的文獻資料的前提下,運用統計分析等科學的研究方法,了解本校師生的整體情況,同時結合性別、年齡、求知欲特點。最后根據調查分析的中學生質疑特征,提出以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質疑能力。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5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為依據,結合教育部長周濟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關于“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嚴峻”的講話,本課題組力求通過調查研究,發揮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網絡作用,促進問題生大面積轉變,為支援他鄉經濟建設的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近些年來,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關注農村留守子女這個群體的成長,也進行過認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本課題組成員愿為此做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并務求有所建樹,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并推而廣之,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本課題組主研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60%的主研人員為中學高級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曾獲國家級、省(市)、縣級一、二、三等獎,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對本課題有著深厚的研究興趣,在論證選題過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資料,有關工委、教委和街道辦領導的關懷,有縣教研室的專業支持,有學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證,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對課題研究的圓滿成功充滿了信心。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理論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是新時期的產物,對他們的教育尚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本課題應創造性地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農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2、實踐問題: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是一個新課題,怎樣在這個新領域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倡導老師們努力進行實踐,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1、以轉變學生、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

  通過深入細致的教育活動,轉變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長為主力”。

  要求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發揮教師在實驗中的主導作用。研究學生的需求,以激發學生內因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投入實驗,解決家長認識和責任問題,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聯系社會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從留守家庭典型學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學生研究尋找教育規律。雖然都是留守家庭學生,表現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對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廣,取得實驗的成功。

  五、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家訪、問卷和會議等多種方式廣泛采集個案,從個別到一般進行多個輪回的分析研究,匯集成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調查報告。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個案采集法、經驗總結法、調查報告法、行動研究法。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研究報告、總結、論文、音像資料、案例精編等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6

  《職業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研究》課題是經河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審核批準的立項課題(課題編號:JKT10151)現將本課題相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教師匯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等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加。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最主要的是人才培養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時代呼喚的是建設小康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積極開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政策的需要。

  如何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呢?除了辦學規模、結構、設施以及課程設置的模式等因素外,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心理素質,一個學生的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成才的先決條件。然而,中職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卻較為普遍地存在著問題。由于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的變革、觀念的更新、市場的競爭、就業的壓力、也無疑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沖擊。他們中的許多人心理素質極差,甚至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如:缺乏理想和追求,對前途感到渺茫;不喜歡學習,成績欠佳;不能很好地協調人際關系,沖突不斷;經常受到抑郁、緊張、焦慮、恐懼、自卑等不良情緒的困擾;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制力差;酗酒、逃課、早戀、上網吧、甚至悲觀厭世等等。這些心理行為問題都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也將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工作和事業。本課題就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提出來的,旨在探索出適合對中職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困擾學生的不良心理,矯正各種不良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化解升學就業的壓力,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促進學生身體、生理、心理全面健康發展,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本課題研究在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構建和諧校園、推動職業教育繁榮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現狀

  心理學的發展往往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心理學、包括學校心理學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較成熟,國外圍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門有一門學科叫學校心理學,本世紀初產生,30年代后逐漸發展起來,尤其是近年來發展很快。在美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形成了較完整和成熟的體系,有心理衛生、心理咨詢機構,配有專職人員,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職業道德規范、培訓標準、權力范圍等。在國際上,已專門成立了一個學校心理學聯合會。

  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80年代起步,起步晚,發展快。上個世紀80年代在國外廣為流行的心理咨詢是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階段的主要形式。如今,已有不少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從1993年至今,有關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衛生、心理調適等方面的著作,己經出版40余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國家級課題十余項和省部級課題幾十項。這些課題的研究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對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模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中國當代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課題的界定

  (一)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3、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4、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范圍是通過對目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成因的調查研究,尋找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途徑和方法,我們重點進行應用性的研究,即重點研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探索出適合職業學校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和依據

  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科學發展觀、心理學、教育學、心理素質培養的有關理論為基本理論依據,更具體地說:其一,根據心理發展規律,職業學校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他們的心理正在發展,個性心理特征還不穩定,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二,根據形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認為,個體的行為不是生來就具有的,而是在生活環境中習得的,困此,通過正確的教育手段和學習,可以糾正不良行為,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其三,根據認知療法理論,不健康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對事物的認知偏差所導致,通過調整認識,改變人們對事物的不正確看法,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心理健康。其四,根據教育學理論,認為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青一代的發展起主導作用,尤其是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的,因此,通過教育的手段可強化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品質。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構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育人環境。具體包括:

  1、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

  2、構建優美的學校教育環境

  3、構建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

  (二)、構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具體包括:

  1、提高教師素質,保障心理健康教育

  2、開設選修課程,傳授心理健康知識

  3、開發教材資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利用教學環節,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三)、構建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具體包括:

  1、建立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再到班干部層層落實的心理健康教育“包保責任制”

  2、包班領導深入班級,監管偕同班主任開展師生互動的班會活動

  3、組織輔導教師,開展對癥下藥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并建立學生健康案

  4、組織全體師生,開展寓教于樂的'校園活動

  5、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開展課題前、中、后期的分析研究,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和科學評價手段對研究過程進行輔導,隨時把握課題的健康發展。并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要點,開拓可利用的各種途徑,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及時研究改正,并制定可行的措施,及時推進,保證課題的完成。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的文獻,了解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及成果。學習借鑒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進理論知識,使課題研究更具時代性和方向性。

  2、調查研究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課題研究的過程通過問卷、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調查研究,使相關數據材料及調研結果更真實、更準確。以保障科研成果的正確性。

  3、個案研究法:針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個體進行研究的方法,既有整體研究,又有個案研究,使研究更具全面性、準確性。

  4、行動研究法:組建研究小組,制定研究方案,對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對研究進展及時進行總結報告。隨著課題研究進程,統計測量法,教育敘事法等研究方法也會適當運用。

  八、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規劃階段(20xx年1月——3月)

  1、成立課題研小組,做好具體研究工作的分工,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

  2、做好問卷調查,制定課題研究計劃、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實踐研究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一)第一個子課題“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良好育人環境”的研究。

  1、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2、美化校園教育環境

  3、凈化社會教育環境

  (二)第二個子課題“構建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

  1、加強宣傳和學習,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業務水平,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

  2、開設選修課程,傳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學會心理健康的知識,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矯正不良心理和行為,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

  3、開發教材資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在備課,授課,組織管理課堂,營造課堂氛圍,課下輔導,轉化后進生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充分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讓心理健康教育隨時隨地地進行,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三)第三個子課題“構建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1、建立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再到班干部層層落實的心理健康教育“包保責任制”并簽訂責任書,讓全體教師都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2、包班領導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監管,深入班級,開展實際工作,和班主任老師共同抓好班會質量,讓班會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3、組織輔導教師,開展對癥下藥的“心理輔導活動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對學生個案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一對一地落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4、組織全體師生,開展寓教于樂的校園集體活動包括:文體活動、競賽活動、集體勞動等。

  5、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環保活動、愛心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利用假期實習、打工等實踐活動。

  6、根據實踐反饋,修正實施方案,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規律,使本課題研究趨于合理、完善。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課題組成員完成相應子課題研究的論文及總結報告,上交課題負責人。

  2、對各成員研究材料進行匯總、分析、總結、提煉、升華為理論,完成課題各階段的報告。

  3、成果提交、申請結題鑒定。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編印適合我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校本教材。

  2、形成較為完備、合理的培養模式:

  ⑴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

  ⑵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管理模式。

  3、研究報告:《職業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的研究》的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十、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科研氛圍濃。我校作為職業中學省級重點示范學校,為尋求發展,領導重視并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并從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以大力支持,使學校形成了較強的教科研氛圍,已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2、經驗積累豐富。近幾年來,我校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課題實驗和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研究經驗,同時培養了一支年富力強、團結協作、教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已取得的科研經驗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3、領導重視本課題。學校對本課題研究也非常重視,教學副校長和教導主任親自參與此課題研究。學校在2005年,曾派本課題組成員中的王國棟老師,參加了“河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指導中心”組織的教師培訓,并通過考試,獲得了心理健康教育B級證書。在本課題研究中,學校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了最大支持,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以全力保障,有利于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4、前期準備充分。課題組成員均在各級各類教育刊物上,發表過相關內容的優秀論文,并在評審中獲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前期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做好了較充分的前期準備。

  5、教學設備齊全。我校有大型運動場地,教學樓、實訓樓、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廣播室,設施齊全、設備先進。這些都為此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成功的保障。

  6 、經費準備充足。課題組已籌得課題研究所需的經費5000元,用于外校調研的食宿、差旅;購買學習資料、培訓資料;開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家長座談會、課題研討會會議經費;開展運動會、歌詠比賽、書畫展、為社會獻愛心等活動的活動經費。

  4、構建機制,培養自悟能力。如自評、互評、點評等。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7

  一、課題的提出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20xx年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教師通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節,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內容在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3)探索出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從[要我學"轉為

  [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作互助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務,提升素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有效。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8

  一、本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及價值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國學經典中就蘊藏著中華五千年全部文明和智慧的精髓,作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基礎,它構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系著中華文化之根。

  20xx年3月26日,教育部下發《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文件,此時距中華民國總長蔡元培先生全面引進西方教育體系102年,距陳獨秀先生開啟新文化運動99年,中國教育在經歷了百年學習西方之路后,終于回頭重新審視和學習自己的傳統了,傳統文化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此時,如何建設一種適應當代學校、簡單易行、切實有效的國學教育,就成為當務之急。而學校的國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屬于國民基本教育。國民基本教育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接受的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部分,其主體應在中小學幼兒園的教育中完成。古人說:“童蒙養正”,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在童蒙時期,形成“做好人”的習慣,把自私的心、自私的行為改變過來,從原人變成好人,才能激發其善性的本能。而如何養?怎么養?就是本課題需要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的研究。

  2、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及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如今,隨著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重新被人們認識,國學教育也隨之廣泛開展。但是,針對幼兒國學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以“幼兒國學教育”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僅有18篇論文,最早發表論文的時間為20xx年。這一情況說明,直到最近幾年,國內學界才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而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省內這方面的研究,更是處于拓荒階段,目前還沒有文獻著錄。就現有成果來看,杜潔瓊的《幼兒國學教育內容選擇及方法》著眼于幼兒國學教育的內容選擇及方法,做了比較基礎的分析和研究;李靜的《國學經典與幼兒禮儀教育》研究的是幼兒禮儀教育與國學經典的結合,因篇幅所限,只有較為簡單的分析。閆蕾的《小議幼兒國學經典教育的現狀及改進措施》,關注的是現在幼兒國學經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材料翔實,立論中肯。除此之外,還有《幼兒國學教育之我見》、《在國學教育中促進幼兒品德和習慣的養成》等幾篇文章,大都從一兩個側面來研究幼兒國學教育的某個方面,整體而言,還需要加強實踐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幼兒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

  創新之處:

  (1)本項目在國學教育的視野下,對幼兒品性、生活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整體觀照研究,省內還未見有學術文獻報道;

  (2)本項目的研究方法將在傳統的文獻資料研究基礎上,將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方法結合,以幼兒行動及個案研究為依托開展工作,在方法和視角上較為新穎,走在了幼兒教育研究的前沿。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最終完成,要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1)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起幼兒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和認同感,培養幼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品質,為其未來成為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信用、有理想、有國際視野、敢于擔當的現代中國人奠定基礎;

  (2)本課題的研究,要培養幼兒正直、善良、真誠的品性,這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所謂童蒙養正,必須從孩子入手,才可能完成;

  (3)本課題的研究,要針對幼兒生活及學習態度、習慣、能力等方面完成。

  (1)學習生活常識和基本自理能力;

  (2)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初步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

  (3)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研究內容

  以古代傳統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孝經》、《聲律啟蒙》等內容,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探索實施幼兒國學教育,根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策略。具體從以下方面開展研究:

  (1)構建“家園合一”的教育影響策略。國學教育歸根到底畢竟是品性教育,即使缺乏各種物質條件,但只要有老師和家長的品格在,言行在,就可以培育出善良、有氣節、有品位的孩子,那么國學教育的基本目的就達到了。所以國學培訓、讀書研討、提升自我是實施國學教育的關鍵所在;

  (2)探索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影響策略。通過每天對幼兒進行視聽環節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對3——6歲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幼兒學習有韻律感的吟誦,影響幼兒的性格傾向、價值取向、精神氣質和審美情趣;每周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如,尚禮崇德,尊重生命,感恩父母,學習愛等;

  (3)培育特色教育活動,建構幼兒園園本課程。以實驗班為重點,各年齡組制定子課題,加強每學期國學特色的課程建設。通過課程實施培養幼兒良善品性。

  3、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國學教育素材,分析和整理有關傳統文化的資料和教育理論,通過學習研究,提高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有效融入與滲透;

  (2)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及時反思、調整教師的指導策略,并優化與改良教育環境;

  (3)個案研究法:針對不同的幼兒,有不同的教案、不同的教法、不同的進度,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并做好詳細的分析與記錄,找尋適合幼兒學習的方法;

  (4)總結研究法:教師通過學習、實驗,總結教育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撰寫經典案例、報告及論文。

  4、研究思路

  結合我國目前幼兒園國學教育的理論觀點和研究現狀,了解與學習國學文化精神,找尋國學教育在幼兒園實施的方法和途徑;以培育特色教育活動為突破口、家園合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國學教育,根植傳統文化;提出實施國學教育的理論原則,形成園本文化課程,培養幼兒良好品行和習性。

  三、研究基礎

  本課題負責人郁東利曾主持參與了“十一五”以來的多項省市重點科研課題,主持的省重點課題“通過案例研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順利結題,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師培養模式。課題研究人員朗瑞平是河北北方學院國學教師,研究成果豐厚。這些研究成果,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基礎。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9

  一、課題名稱:《學生安全事故防范與自救能力培養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及研究目標:

  (一)課題的提出:

  1、理論依據:

  (1)安全教育,是學校發展不可缺少的保證。生存是人類繁衍發展的前提,安全人類生存的根本保障;沒有安全保障,談何教育,談何學校的發展?

  (2)安全教育,是新時期的客觀需要。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社會前進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先進的交通工具、豪華的摩天大樓、新穎的家用電器等正迅速進入人類的生活。然而,由于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危及人類生存的安全問題也出現多樣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溫室效應、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疾病流行等等,隨時威脅到我們人類的安全與健康。加上中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自我保護意識弱,自我保護能力差,生命安全受到各種因素的威脅。據有關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天大約就有40個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兩萬名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還有40—50萬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觸電、他殺等意外傷害。

  (3)安全教育,是糾正傳統教育認識的偏差的需要。傳統教育使教育機構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偏重于認知教育,而忽略對生命個體存在價值和生命質量的關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小學生安全意識弱;

  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適應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應對能力,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全面發展。

  (4)加強安全教育,是由我校周邊環境的實際決定的。我校是一個地屬城郊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門口正對著公路,學生上下學經常經過一些交通干道,路上行人車輛較多。許多學生家長因工作繁忙,便讓學生自己上學、放學,平時很少有時間照看子女。

  此外,瀕臨公路加之附近河流、水井、魚塘眾多,易發生交通和溺水事故,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對學生進行安全自救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提高少年兒童的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讓學生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魄,擁有美好的生命,擁有快樂、成功的人生,是學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務和職責,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2、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學校教育的'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而忽視關注學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現象,積極協調學校職能部門,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保護學生安全健康成長,為學校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目標:

  1、課題研究的中心是:提高安全教育實效性,促進學校發展。

  2、課題研究目標:

  (1)研究成果目標

  我校是一所地屬城郊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得到了社會、政府和廣大家長的支持和認可。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加強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識、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氛圍、進一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防范各種安全事故的能力,為學校的發展創設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通過本課堂的深入研究與開展,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我國生命與安全教育的理論,培養學生尊敬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學會應對突發事故和自我救助能力。

  (2)對學生成長的目標

  使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欣賞生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質量和人生價值,使學生在突發狀態下,具備應急、應變能力,安全防范,防衛能力,及他們人格健全,健康成長。

  (3)對提高研究者研究能力的目標

  促進研究者積極參與研討活動,使教師養成實踐與反思的習慣,提升專業成績挽狂瀾,提升自身的成長和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使教師主動參與研究,引導教師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促進交流和提高。

  (4)對學校管理實施積極影響的目標

  完善現有課程教材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豐富安全教育的有機整合,加快學校教育的改革。強化學校安全設施建設與安全教育管理,營造安全的校園教育環境,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的升華和健康生命的成長。

  三、相關課題的研究狀況:

  (一)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狀況。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社會前進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先進的交通工具、豪華的摩天大樓、新穎的家用電器等正迅速進入人類的生活。然而,由于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危及人類生存的安全問題也出現多樣化、復雜化的發展趨勢。溫室效應、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疾病流行等等,隨時威脅到我們人類的安全與健康。加上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自我保護意識弱,自我保護能力差,生命安全受到各種因素的威脅。據有關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天大約就有40個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兩萬名少年兒童非正常死亡;還有40—50萬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觸電、他殺等意外傷害。

  由于傳統教育認識的偏差,使教育機構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偏重于認知教育,而忽略對生命個體存在價值和生命質量的關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一是安全教育比較滯后,表現為安全教育內容在各年齡段序列化不夠,實施中往往上級部門、學校領導提一提、抓一抓,頗似亡羊補牢、比較被動,而積極的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偏少,針對時代所出現的新問題針對性的教育也較少;二是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夠,安全教育中往往對實踐層面的操作不夠重視,表現為說教較多,講大道理較多,進行正確行為的強化練習較少,一旦事情發生,中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做。長此以往,中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西昌市紅旗幼兒園曾進行了《幼兒積極生存與安全自護教育實驗研究》的研究,他們從倫理學、心理學、生態學、美學的角度培養幼兒尊重、悅納、欣賞生命的積極情感,培養幼兒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但在安全教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嘗試與研究上,缺少相應的實踐及經驗,而且在探索安全教育與學校發展關系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學校安全分析。

  學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 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建校以來,我校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確保校園安全為目的,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為能夠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而狠抓學校安全工作。

  我校是地處城郊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處于村路附近,行人車輛擁擠。許多學生家長因工作繁忙,便讓學生自己上學、放學,平時很少有時間照看子女。因此,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以來,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預案,組織學生觀看了一些安全教育光盤。20xx年9月18日,我校還進行了紀念“九一八”防空演練緊急疏散活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及原則: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學校教育的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而忽視關注學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現象,積極協調學校職能部門,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重視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保護學生安全健康成長,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研究內容

  本課題是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探索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從而為學校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方法及目標

  1、課題的研究對象:本校7--9年級學生

  2、課題的研究方法:

  (1)、全員研究法:對全體在校學生不分主次,進行全員的安全教育與培訓。

  (2)、實驗研究法:采用課題組要求的教材與教育模式及評價形式進行研究。

  (3)、問卷調查法:采用實際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并找出關鍵點,采用相應措施。

  (4)、實踐演練法:通過消防演練和校園音樂劇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救能力。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3月至8月,課題確立、申報、論證,資料準備、收集階段,主要任務是積極研究資料,制定研究方案,探索教育教學模式,編訂完善安全教育讀本。

  1、建立校園安全管理網絡體系。

  校園安全,人人有責。一所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編織“安全網”尤其重要。由校長負總責,分管政教的副校長為直接責任人,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各處室分塊負責的校園安全管理網絡細化體系和嚴厲的責任追究制。

  ①教學管理安全網。教務處負責學校的教學設施、教學用具、教學環節(包括課外活動)的安全管理,督促檢查圖書室、資料室、電教中心的設備、儀器,各種實驗室以及實驗用品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實情況。教科室負責學校網絡運行的安全。

  ②安全管理教育網。政教處負責學生出操、集合、教室寢室的財產及人身安全。加強對學生進行法律法規、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安全防范能力及自救、自護、心理調節等方面的教育,指導督促班主任、寢室管理員做好學生的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結合防疫部門、中心衛生院做好學生的防病治病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③校園環境管理保衛網。學校辦公室與政教處協作,加強對校園及周邊的治安防范,防止治安案件發生,進行突發事件處理,做好校園夜間巡邏,確保校園無治安案件發生,無重大失竊現象。指導督促門衛做好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查詢登記工作。

  ④安全生活、學習網。總務處負責學校建筑及施工、消防設施、電路、食堂的設備及器具、教室與樓道暢通、食品安全、飲用水的安全等。

  ⑤安全信息網。各班班主任作為班級安全第一責任人,組建班級安全聯防小組,小組長負責掌握小組成員在上課、往返學校、就餐、就寢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并注意排解小組成員之間或與他人的矛盾糾紛,并將情況及時上報班主任。

  科任教師負責本課程學生安全。認真填寫好教學日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迅速與班主任聯系。學校安全員負責校園巡視、排查、登記和匯報。學校辦公室建立向上月報安全制度和制訂緊急預案。

  2、建立了安全隱患登記和報告制度。

  在學生的宿舍樓,門衛等地方分別放隱患登記表,教師、學生、門衛及管理員填寫安全隱患地點或設施設備,由值周領導每日巡查收集,總務處及時整改設施設備隱患。如:更換損壞的、松動的床鋪板、下水道蓋板、電風扇、燈泡、應急燈、電線開關等其它管理方面的隱患,并責成有關處室負責人及時整改。事關重大,值周領導,值周老師、值周生立即報告校長,由校長指揮,是否啟動緊急援救預案。

  3、狠抓重點時段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管理與教育。

  ①大型考試前,放假前后,學校必定由政教組織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衛生安全,人身財產安全與專題的大型講座,致學生家長公開信,旨在強化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提高自護自救能力及家長的監護能力。

  ②政教處主辦以安全自護自救為主題的宣傳欄,有防火、防盜、防水、防騙、防災等專題或演習活動,使學生增長安全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③學校在校園內進行地毯式的檢查,檢查學生是否攜帶彈簧刀、匕首、電工刀等危害學生安全的管制刀具,收繳學生各種低級趣味的音像制品及書籍。

  ④建立問題學生的跟蹤成長檔案,及時調適和監控問題學生的心理狀況,作好安全預防工作。

  ⑤家庭、學校共同搞好對走讀生(非住校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走讀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多一些,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

  為此,政教處可給走讀生發放《走讀生須知》宣傳單。給家長發送《告家長書》,以保證走讀生在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安全,努力打造平安校園。

  第二階段:20xx年9月至上20xx年12月,以學期為單位的課題組試驗階段性的總結。課題組結合課題研究過程,在各個階段對實驗學生進行安全事故防范與自救能力的實踐與培訓活動,所取得的實驗成果及作品通過報刊和光盤等載體及時發表與展示,并在各個階段召開研討會,對各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與討論。

  第三階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

  1、收集、整理記錄,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子課題作出課題總結

  3、撰寫總課題論文

  4、將子課題成果推廣,以點帶面,促進全校教師樹立安全意識,有效實施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

  第四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12月,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本校各年級中全面鋪開,并向全市推廣。

  六、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

  2、研究論文

  3、研究過程中收集的各類資料:錄像、照片、活動記錄等。

  七、保證措施:

  1、抓組織。建立課題組。

  ①呈梯狀:校長室——教導處——課題組——研究者——全體教師

  ②呈網絡:強調課題組成員之間的聯系與全體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

  2、抓制度。建立例會制,按“四個一”的流程進行操作,做到四定:定人員,定時間,定中心,定內容,使研究正規化、正常化,交流情況,揚長補短,使研究更具有寬闊感,更具有縱深感。

  3、抓學習。通過學習各類文件法規,使學校全體師生充分認識安全工作對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始終把學生的安全工作擺在首位。

  4、抓實踐。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學校各項教育教學中,創造條件,開設安全教育活動課程,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規化。尤其是結合少先隊活動,開展各項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深化對生命認識。根據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研究過程中開發相關的校本課程。

  5、抓網絡。構建安全教育的“社會、家庭、學校”網絡。通過家長學校授課、和村鎮政府攜手、建立警校聯合崗、聘請校外安全教育輔導員等措施,使學生安全教育活動深入到學生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建設“社會、家庭、學校”攜手共管的安全教育網絡。

  八、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為確保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實施預期目標,由教學校長作為研究組長,選取業務能力強,有實驗經驗的骨干教師作研究員。

  (2)、學校及領導給本課題研究以大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設施和研究經費。

  (3)、組織人員開發和利用豐富的生命與安全教育資源,積極開發圖文資料,教學課件,音像制品等;

  利用網絡、影視、圖書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豐富生命與安全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 10

  一、問題的提出

  1、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 "感恩"意識具有重要的心理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然而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眾星捧月的地位,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出現了嬌慣任性、情緒波動大、攻擊性行為較多等親社會行為極差的現象。曾有調查表明認為現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體諒父母辛苦的占76%;認為現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動去表示關心的占68%;受到別人的幫助或關心,卻不懂得要主動向別人表示感激或感謝的占58%。這一結果說明現在的幼兒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知恩圖報”,“點滴之恩,涌泉相報”等歷來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

  2、當前,感恩意識的缺失非常普遍。人們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雨露,卻在肆意破壞著朝夕相處的環境;面對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贍養觀念在許多人的心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著別人帶給的快樂,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惟“我”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與人為善,只知被愛,不知回報;在祖國的滋養中成長,對國家、社會給予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只知接受,不知責任…… “感恩意識”已經淡化到匱乏的程度。孩子們不知道感謝大自然的滋養之恩,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不知道感謝祖國、社會的培育之恩,加之當今社會一些不良的影響,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識在現代發展中勢必削弱。

  二、選題意義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一種處世的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及幼兒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它還是一種責任意識,自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過感恩教育,有利于學生從小就養成一種感恩意識,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伴、感恩身邊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國,使孩子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準則、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為孩子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研究價值

  目前有關感恩教育的方面的探索較多,但多在中小學生中進行,對幼兒園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本研究將進一步推動幼兒教育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幼兒教育工作帶來新的突破。

  四、理論依據

  1、(一)陶行知思教學合一理論——陶行知強調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教法必須根據學法進行,同時教師必須一面教一面學。感恩教育研究中,教師從各個領域,多種途徑篩選了適合幼兒實踐的感恩場景及感恩教育活動,同時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智力發展特點及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愿學、樂學。《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要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三條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使適齡兒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發展。

  4、《教育法》總則第六條指出: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

  五、研究目標

  (一)通過感恩教育使幼兒“知恩”,明白愛是雙向的,感恩與“圖報”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感恩教育中堅持以活動為載體,鼓勵幼兒參與,讓幼兒親身體驗,在體驗中學會感恩,在體驗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傳遞愛心,回報社會,并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使感恩逐步上升為一種基礎教育文化。

  (二)通過感恩教育,使幼兒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培養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學會如何去報答父母、老師、朋友、他人。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激之情。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知恩教育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樣東西都依賴于其他事物而存在。任何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處處受到恩賜;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老師對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對我們有互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二)感恩意識的培養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視的愛的教育。所以要從小抓好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幼兒年齡小,期望他們做什么特別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當前我們應從小事抓起,將感恩意識的培養作為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幼兒如何向感恩對象實施感恩的研究

  幼兒時期的感恩對象應該從幼兒身邊的人著手:包括父母、老師、同伴。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感恩、實施感恩。

  1、 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同時引導孩子學會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會成員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和勞動、工作狀況 ,體諒父母勞作的艱辛不對父母懷有敵意。

  (2)牢記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節日予以真誠的祝福 。

  (3)不亂花錢,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賺錢不容易。

  (4)自己的事情自己辦,不給父母添麻煩。

  (5)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父母減輕負擔。

  (6)對待父母有禮貌,早晚起居要問安。

  (7)批評教育不頂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師

  (1)尊重并理解老師的教學要求,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 。

  (2)愿意主動和老師交流,真誠給予老師祝福和幫助,對老師有禮貌,成為老師的朋友。

  3、感恩同伴

  (1)關心身邊的同伴,不爭搶玩具,能與周邊同學和睦相處 。

  (2)團結互助,體察同學的困難,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

  (3)不欺負同伴、打罵同伴,禮貌待人。

  七、研究的原則、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的原則

  1、兒童性原則

  課題的研究過程堅持以幼兒為本,不僅將幼兒視為課題工作的中心,而且將幼兒看做課題實施的主體,在課題的課例研究中課程目標制定及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均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2、發展性原則

  課題研究過程滿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需要,啟發幼兒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包括求職、能力在內的各種素質發展。注重教育的啟發性,長遠性及兒童參與活動的自主性。

  3、體驗性原則

  體驗性原則是感恩教育實施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因為離開了體驗實踐體驗,活動本身就失去價值。本課題的研究除了將感恩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各個領域,實施課例教育研究外,還特別注重感恩教育實踐,通過實踐實現對感恩的理解和體驗。體驗實踐的過程正是感恩內化的過程。

  (二)研究的對象

  延川縣東關幼兒園5-6周歲幼兒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注重課例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系統分析與典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具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文獻法:對有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對研究者進一步了解感恩教育在其他領域已有的成果及如何借鑒別人的常處,彌補幼兒感恩教育研究的實踐方法缺乏是十分必要的。

  2、調查法:感恩教育是現實性、實踐性很強的問題,閉門造車是很難達到預期成果的。同時現今的感恩教育已被很多人關注,但對幼兒的感恩教育尚屬起步階段,為使研究成果更具現實意義,促進幼兒感恩意識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同時通過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多種途徑收集了大量原始數據及資料,為研究奠定了較牢固的基礎。

  3、個案研究法:采用選取個案、制定計劃、搜集資料、分析研究的方法,從整體上對一個幼兒或幾個幼兒進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在對其實施了一系列感恩教育之后,幼兒的發展過程及詳細情況。

  4、行動研究法:主要采用計劃、實施、評價和反思四個步驟,著重分析自然狀態下在幼兒園實施感恩教育出現的問題,對幼兒參與的各項活動作現場記錄與研究,注重觀察和資料的搜集,不斷提出改進教育的方案和計劃,進一步充實和修正方案,調整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法,不斷提出新的目標。

  5、觀察法:將幼兒置于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被觀察對象的外部表現作直接觀察,并進行詳細地記錄,收集有關事物的資料,然后加以分析解釋,獲得對所有研究問題的認識,得出感恩教育的成效。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組織研究隊伍,反復討論,擬定研究方案,并通過方案明確了目的、任務、主要內容、主要方法、具體步驟、職責分工等。

  (二)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20xx年10月起本人到圖書館、書店查閱大量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將這類文獻進行搜集,并初步整理、分析。

  2、 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感恩教育的研究。重要圍繞“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伴”三個方面進行活動方案設計,并通過多途徑參與,多形式促進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其真正體驗感恩并樂于實踐感恩。

  (三)結題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在前面兩個階段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各種觀察記錄、表格等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課題的研究報告。驗證在5——6歲幼兒身上進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價值。

  九、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融于生活,滲透積累

  為使感恩教育成為一種自覺和行為,我們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幼兒的談話、游戲、活動、突發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堅持常規要求貫徹始終,

  1、一周一次的餐后休息時間為幼兒創設小小新聞臺。隨著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幼兒慢慢地養成了向身邊人感恩的習慣,同時對報紙、媒體報道的關于不顧孝道,不顧別人感受等等行為表現出一種唾棄,對懂感恩,知恩,報恩的人投以稱贊的目光。所以在幼兒餐后安靜活動的時候為幼兒安排一張新聞記者輪流表,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有意識地在報紙、網絡上收集與感恩相關的報紙資料,新聞資料在餐后時間與大家一起交流,同時教師及時在輪流表上寫上幼兒表現反饋表,鍛煉幼兒口語表現能力的同時,引導幼兒關注新聞,更關注感恩,增強是非分辨能力。

  2、午睡前給幼兒講述有關孝順、關愛的小故事。幼兒最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們還利用午睡前的5分鐘為幼兒講述感恩故事,讓幼兒感受文學故事精彩的同時滲透感恩教育。

  3、離園前5分鐘集中操場,全體師生一起做課間帶動手語操《感恩的心》。使感恩作為一種常規活動植入幼兒的心,使幼兒在固定的時間一起感受感恩的氛圍。

  (二)注重實踐,提升運用

  幼兒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論和空洞的說教對他們來說,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實踐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實踐中能體會樂趣,加深印象,讓幼兒更好地體會感恩。感恩實踐可以在社區中、在幼兒園內部或在家里進行。

  同時我們也非常關注重大節日中的感恩熏陶。如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教師節廣泛被人關注包括家長、孩子及社會。很多家長攀比心里強,總是想方設法為教師選禮,這種攀比送禮完全扭曲了教師節幼兒對教師的感恩情懷,所以我們在教師節前引導大家一起討論,教師節怎么為老師送祝福,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其實買花、送老師東西都要花爸爸媽媽的錢很浪費,大家是不是可以想個辦法不花錢也可以為老師送上祝福呢?很自然地小朋友就想到給老師送上不花錢但更有意義的祝福。小朋友一起回家和爸爸媽媽為老師獻上手工制作的鮮花,或賀卡。教師節到了看著這么多用廢舊的,便宜,但卻情意濃濃的鮮花,家長和教師內心都有說不出的感動。

  “三八” 婦女節到了,提示幼兒為自己的媽媽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一份禮物;讓孩子了解媽媽的職業,知道媽媽身上的優良品質和對社會的貢獻,并為此感到自豪;請媽媽代表講述哺育孩子的經歷,讓孩子知道媽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愛與辛苦;讓孩子深深地體驗愛、感激愛,并發自內心的想回報愛、付出愛;向媽媽表決心、堅持做媽媽的小幫手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幼兒愛的意識,且實踐到現實生活中去。

  國慶節組織幼兒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繪畫比賽,激發了幼兒的愛國之情。我園園舍對面有個老年人活動中心,每到重陽節我們總是給老人們帶去自己的精彩表演,同時在平常有空的時候為老人亭擦擦桌子,掃掃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重視引導孩子關愛老人時的正確稱呼,甚至注意與老人交流時的真摯眼神,關注的是培養孩子關心他人的態度。因為每一次時間活動都是在塑造感恩的心理。又如:每天回家幫媽媽做一件事情,說一句感恩的話,在父母生日快到的時候親手為父母做一份禮物(手工作品,賀卡等)。學會傾聽,學會用禮貌用語跟身邊的人交流。漸漸地孩子們從提醒到有意識地做,再到主動開心地做,從關愛身邊最親的父母開始,慢慢延伸到對老師、同伴的愛。

【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開題報告(通用8篇)01-11

社會實踐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28

小學小課題開題報告(通用7篇)08-27

課題開題報告會主持詞03-22

開題報告怎么寫11-25

汽車專業開題報告11-05

什么是開題報告及范文04-12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11-11

《西游記》開題報告11-10

有關論文開題報告的范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