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美基礎教育比較
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技環境三方面決定人才的優劣。中國大學培養不出大師級創新人才的根源首先要在基礎教育找,因為12年基礎教育是前期塑性加工,此后的大學生已經是科研人才的半成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中美基礎教育比較,歡迎閱讀!
中美基礎教育比較 1
12年基礎教育包括小學(中國6年,美國5年)、初中、高中(中國3年,美國4年)3個階段,中國、美國基礎教育的差異表現在許多方面。
美 國公立基礎教育全部免費,按學區上學,小學開始至高中結束書本和練習免費供應,免費校車每天接送至家門口。只要付學校的中午餐和郊游費用。私立學校要交學 費,沒有接送學生的免費校車。我的孩子在美國東部公立學校上學,州內最好的公立高中進入全美前30名,可以說所在州在美國教育處于較高水平。每年學校要請 家長參加開放上課,因而我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有直接的了解。
1.小學
1)知識內容
中國小學6年,美國小學5年,學習和考試內容相差不大,考試間或進行,包括平時測驗和每學期州內統考。中國30-40的大班,講課為主。美國15-25的小班,講課討論各半。
美國有社交課,涉及一些政治內容。語言的學習和應用差別不大,美國對閱讀強調較多。數學中國內容多且快,雖然最近幾年美國加強了數學教學,但與中國相比還是進度慢,內容少。美國小學3年級加法和減法還沒結束,中國來的學生往往可以跳級。
美國鼓勵寫作創新,比如5年級會要求寫個小說并加插圖,內容不限,打印下來裝訂成冊,貼在空白筆記本上,很象一回事。1-2年級有手工課,4年級開始,每個學生選修一項樂器,可以租也可以買,或先祖后買。
2)科研興趣和能力培養
中國有一些課外興趣小組,美國的科學研究訓練是考試科目,前后長達2-3個月。
在 小學3年級始,每年美國小學生要求做科學實驗。作為考試科目,雖然比較簡單,但科學實驗的內容十分廣泛,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市場商品質量等門類,題目 自選。具體的:物理的熱、光、熔點、冰點等,化學涉及酸堿反應,氣體生成等,生物涉及種子發芽的溫度、適度等。市場商品涉及不同市售垃圾袋的容量、牢度, 尿布的吸水量比較等。
孩子做這些實驗基本不讓家長代勞,當然出出主意是可以的。 科學實驗的結果需要寫成文字和多媒體報告,分:題目、前言介紹、問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整個與自然科學的論文格式幾乎一模一樣。其中要求有圖、表等記錄原始數據。
學校每年組織科學展示會(Science Fair),每個學生自愿參加。學生實驗做工考究,展示不亞于國內的產品促銷會,記得獲得冠軍的展臺,精致的塑料模型和講義,令人嘆為觀止。
3)學習時間
中國一般上學每天8小時,家庭作業1-3小時,暑假2個月,往往用于家教與補課。美國上學每天5.5小時(9:00-3:00),家庭作業0.5-1小時,公立學校家庭作業州內有統一規定,私立學校家庭作業家庭作業稍長。暑假2個月,其中半個月用于參加各種夏令營。
2.初中
1)知識內容
中 美中學學習內容各有千秋,中國講的深,難,內容經典。美國一般稍淺,7門課包括數學,閱讀,寫作,音樂/藝術(雙周間隔),科學,世界文化,體育, 6年級下半學期(初中一年級)開設人類遺傳學(Human Genetics),類似國內的生物,與物理化學等屬于科學科目。
2)科研興趣和能力培養
科 學實驗依然是考試內容,最后競賽的方式按學科分組,在展臺上放置POSTER。格式與小學類似,包括介紹/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結論幾部分,以文字、 圖表、照片及實物描述研究。一般自己設計題目、完成研究。也有一張參賽者操作或觀測的照片,證明是他(她)獨立進行的。內容比較豐富,五花八門,有介紹香 蕉保存方法,常溫下好還是擱冰箱里好,也有冰塊不同形狀融化時間的差別,也有燃燒吸水試驗證明空氣中有氧氣。總之因陋就簡,輕松有趣。
初中生評選要求有些提高,裁判逐個考察相關知識的理解、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嚴密性、邏輯推理能力,最后定出優勝名次。
3)學習時間
中國每天上學8小時,家庭作業2-3小時。美國每天上學6小時(8:00—2:30),家庭作業1-1.5小時。
3.高中
1)知識內容
中 國往往文理分科,用兩年時間學完所有課程,最后一年為高考作應試準備。美國文理不分,一般第3年完成SAT1和SAT12 (類似于中國的高考),總共可以考7次,取最好成績。為了進入好的大學,學生需要選學一些大學課程和外語,課余或暑假做義工。文理分科主要看自己的興趣選修。
中國的學習很明確,考試和學習完全以高考為目的,一切為了高考,其他讓路。考試方式不外乎死記和練習,考題和答卷都比較機械單一,沒有必須的課余活動。
美國考試很靈活,除了簡單答案的考題,很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評述。比如評述中國文明的歷史,評論美國毒品種類、政策及預防措施。厚厚地一本書你必須從頭看完理解了才能寫,學了法語語要用法語設計對話和演出話劇。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學生的能力和潛力比較容易發揮。
美 國的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要求無償地為社會服務數十個小時。例如一所學校對義務服務的要求如下:高一需要5小時,高二需要 10小時,高三需要10小時,高四需要35小時。這只是最基本的”畢業”要求 至于申請大學時,要在這方面打動招生辦的審核人員,有時從事60、70個小時的無償貢獻還遠遠不夠。有些高中生的學業非不突出,就因為“學雷鋒”非常突 出,而被大學錄取了。
2)科研興趣和能力培養
高中生的科學實驗內容,往往是他們假期在本地和鄰近的研究所、大學的課題,基本上是真正科研的一部分,我也帶過這樣的學生。POSTER的寫作更專業。有的裁判度看不懂,只好請專業人員評,原創性就差了些。
3)學習時間
中國每天上學8小時,家庭作業4-5小時, 沒有寒暑假。美國每天上學6.5小時(7:30—2:30),家庭作業平均2-2.5小時,暑假2個月,寒假1星期。
國 內我有兩個親戚的子女,分別在東部不同的省份。每天6;30出門,9:00回家。暑假每天6;30出門,6:00 回家。臺灣的情況類似,每天6;30出門,6:00 回家,7:00—9;30上私立學校補課,沒有休閑的暑假。現在的日本稍好,每天6;30出門,6:00 回家,晚上2小時左右的功課。
4.基礎教育點評
概括起來,與科學技術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最為相關的中美教育差別主要在4個方面:
1)中國往往重視知識的積累而忽略能力培養及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動力(興趣),而美國把興趣和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識本身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
2)中國學校每個學生所學內容幾乎一樣,實行教育平均化,而美國一個學校每個學生所學可以不同,因才施教,例如6年級學生可以選6年級的英語課及7年級的數學課,同一年級分天才班和普通班。
3)中國重視解題的機械訓練,強調解題速度和數量,為了積累足夠知識和提高答題速度,只好延長學習時間至13小時/天,美國不太強調答題速度,而著重思考思路、邏輯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中國喜歡上榜排名次,互相比學,競爭壓力大。美國學校學生分數不公開,每個學生只知道自己的分數以及在班里和州里的相對位置,學生壓力小。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家境多么不同,孩子們的好奇心都是一樣的。好奇是創造力的主要動力之一,這種好奇心如果受到鼓勵,可能引導一個人走上科學研究的道 路。美國的基礎教育,要求孩子從小做科學實驗,既激發了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又鍛煉了動手能力。反觀中國的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沒有激發學習科學研究的 興趣,中國高中階段的大負荷量應試訓練和超時灌輸知識又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興趣。苦,效果如何?我懷疑他們長大后有人會說:讀書毫無用處,科學毫無用處。
中國全民的科研素質怎么提高,美國小學開始科學實驗作為考試科目是個不錯的嘗試,過程比結論更重要。目的不在與得出的結論,在于思考的思路、科學研究的做 法、獲得結果的過程。寓教于學中培養了學生基本的科研素質和探索興趣。無論法官還是記者都不會對科研的基本問題產生誤解。
中美基礎教育比較 2
1、認識問題
美國基礎教育的問題,根本上是教育的不公平。富裕社區與貧困社區,白人與有色人種之間所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差距極大,許多有色人種學生高中甚至不能夠畢業,致使很多人一出校園就失業。
當下來看,持續了一年多的網絡課堂,被證明效率低下,學生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現在需要重回課堂。
中國基礎教育的問題,從本質上講,應試教育非常嚴重,教育唯分數論,學生學習方式機械,教育存在著明顯的短板,擅長復制粘貼,缺乏獨立創新,在經濟轉型中,缺乏創新的問題尤為明顯。并且唯分數論的現象愈發嚴重,家長為了提高孩子分數而“無所不用其極”,各個教育機構抓住家長的焦慮心態,強化課后輔導提分,當資本融入進這些大型的教育機構,使得教育成本直線上升,動輒上萬的補課費,極大的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現在的教育離教育的初衷愈來愈遠,學生們在進行著惡性競爭,成本投入越來越大,教育的收益越來越小。
2、解決問題
兩國的應對策略:
(1)美國
美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給錢、給錢,大概要給2000多億。其主要著重于安全開學、擴充師資、硬件施舍、學前教育、教育多元化、豐富課程、保障學生安全等多各方面。
安全開學,頭等大事。在新冠肺炎還在瘋狂擴散的條件下,急急忙忙的開學,實在是基礎教育不能夠再拖了,否則這些孩子都快成廢人了。
師資最重要,教師在教育中占據了決定性作用,現美國非常缺乏有資質、經驗豐富的教師,美國決定給教師大幅度增加工資,加強教師的培訓,讓教師們留得下、用得上。
提高貧困社區的教學條件,新建、維修教室,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提供充足的營養餐。為貧困家庭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解放父母時間的同時,為孩子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豐富教學內容,(貧困)有色人種普遍自然科學成績差,導致難上大學,難就業。現在要增加自然科學的課程,編制優秀的自然科學課程,如如計算機、數學、物理學等課程。
多元化教育,豐富教師隊伍的結構,如增加有色人種、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性取向等這些老師的占比,并且讓白人、黑人、拉美裔、亞裔等學生混在一起,在學生時代彼此融合,出身社會后,才能減少彼此的仇恨。
保護學生的安全,如學生的鉛中毒問題,校車的安全性問題,給學生有序注射疫苗,推動學校安全健康復課。
保障殘障學生的學習權利,撥付提供專門的款項。
增加課后服務的質量,發揮社區的教育作用,把在新冠肺炎中失去的教育補回來。
(2)中國
中國,理性的處理方法,規范化管理。中國和美國基礎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基礎教育中投入了太多的資本,美國的基礎教育則非常缺錢。中國教育缺的是方向,不清楚教育是為了什么,便任由資本操縱。現在中國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切割有限的社會資源,并不是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創新,所以教育形式主義嚴重,教育行業充滿著極度內卷,讓許多學生、家長身心疲憊。因此,規范化管理只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前瞻指引,解決社會怎樣看待教育的問題,才是核心所在。
解決基礎教育的問題主要有這些措施,作業管理、課后服務、規范校外培訓、提升教育質量。
作業管理:大幅度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減少學生、家長的課后負擔,提高課后作業設計質量,給學生課后留出足夠的空閑時間。
課后服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課后服務,擴寬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熱愛思考,再是熱愛學習。
規范校外培訓:正所謂是“釜底抽薪”,課外培訓機構不能夠占據學生的休閑時間,進行課后培訓。不允許培訓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切斷資本對培訓機構的掌控。從嚴審批培訓機構,減少培訓機構的數量。合理進行培訓,注重學生的勞逸結合。
提升教育質量:學生重回課堂之后,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均衡發展,以夯實基礎教育的基礎為出發點,有序分梯度進行考試選拔。
3、兩國的問題與措施評價
美國基礎教育問題,簡單講就是過懶。沒有政府的引導,底層美國人對于教育完全不上心,最后導致大多數的學生受教育質量越來越差。許多美國人的數學、歷史、物理等基礎知識知識出奇的差,正是因為一方的懶惰,才導致國內基礎教育的不平衡愈來愈大。現在通過投入大量資金,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學習,是否是亡羊補牢,有待驗證。
中國基礎教育問題,簡單講就是過勤。缺乏有序的規制,使得中國人的“勤奮”不可收拾,學生、家長都被綁進提分的籠子里,無所不用其極。當然,許多中國學生的數學、歷史、物理等基礎知識出奇的好,但是也正是這種“拔苗助長”式的教育,讓好多學生在初高中時代就學傷了,在大學期間再難以提起十二分的興趣。現在釋放他們的壓力,讓學習的強度在整體上降低,回歸教育的本質—興趣引導,培育中國的創造力,是否有奇效,值得觀察。
【中美基礎教育比較】相關文章:
中美基礎教育課程政策比較研究12-10
中美傳媒網站比較10-01
中美內部控制比較與借鑒12-13
中美巡警制度的比較研究10-01
中美價值觀比較探析12-12
中美大學生創業的比較10-06
中美大學生創業的比較10-06
中美林業發展比較研究10-01
中美高校德育比較分析及啟示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