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4-06-05 11:56:53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大全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大全15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并沒有聯系,在這種發展環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于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系,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并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并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于綜合環境,如果綜合環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沖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于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摘要]對青年教師而言,如何盡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作者實際工作經歷和經驗為背景,提出適用于日常工作的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教學;教育;能力

  作為一個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然而對一個青年教師而言,如何盡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我想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闡述這一問題。首先,是教學能力的培養。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備課、上課和課后輔導三大環節。在備課環節,建議分三步來完成,自學-互學-自學。自學是自己先將要教授的內容好好鉆研一番,理清重難點,列出提綱。互學就是與同組的特別是教同一門課的老師相互討論交流,聽聽別人的構思,互相啟發。另外,在備課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透徹的內容,一定不能馬虎的敷衍過去,要想辦法解決,絕對避免在授課過程中犯科學性錯誤。最后就是自學,將原先的構思進行整理,最后完成教案。作為教師,上課時的自信體現在語言的響亮、清晰、流利,板書的工整詳略得當,知識的前后遷移能力以及對整個課堂的管理。因此,建議新教師把教案寫的盡量詳細,甚至落實到上課要講的每一個子,然后就通過反復研讀,將整個教學過程牢牢的記在腦中。盡管課堂上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熟悉掌握,能使自己心中有底,口中無錯。此外,在課堂上的游刃有余能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好印象,甚至是喜歡和崇拜,這都有利于后續的教學和管理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將自己從一個只是傳授知識的“獨奏者”演變成一個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引導學生去學習的“伴奏者”的角色,課堂上老師不是主角,學生才是主角,自己只做啟發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探究和學習。作為新教師,往往急于將自己的授課內容通過講授盡快的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的接受情況考慮不多。同時,一味地采取講授的方式也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出現精神不集中的`狀況。因此,在教學中,新教師應注意課堂提問,或者采用學生板演,分組討論競賽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隨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另外,也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學生開小差、睡覺等問題。

  這里,總結一些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心得:1)作為一個青年教師,要多用心鉆研教材,多與人討論,多向老教師求教。所以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有很多東西都不會,不懂,那么要使自己盡快的成長起來,勤學多問是必須的。2)有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其實作為一個教師,三尺講臺就是我們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的表演,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否定自己,改進自己,如果有2個平行班,那么要爭取做到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如果,之前已教過這門課,那么要在原來的教案上改進,讓這一遍比上一遍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3)爭取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能吸引學生興趣的亮點。根據授課內容,安排一些聯系生活的案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分析一些簡單的經濟現象。例如我在涉及會計報表內容時給學生介紹股票,上市公司;在介紹貨幣時間價值時,加入銀行利率,匯率的知識;在講會計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時候,介紹一些會計從業崗位和會計人員職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等。“教書育人”,“教書”在前,“育人”在后,這不由得使我心靈的天平更多的偏向了“教書”這一邊。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自己的體會,身邊生動鮮活的例子,使我意識到,在職業學校,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出色的育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師一般都需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諧的師生關系,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快樂的源泉。我現在擔任一個財會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有超強的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不論活動還是考試、考證,都積極參與、共同奮斗、互幫互助,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個和諧快樂的大家庭。這些源于他們自身的性格優勢,也源于我自己在帶班方式上的改變。

  第一,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這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班里有個學生,他時常犯錯,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還好說話,好動,上課需要我時常提醒:“唐某某,不要講了;唐某某,坐好!”說多了,我煩,他也煩,難免動氣。一次,我感覺他情緒不對,于是我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我怎么竟碰上好動好講話的人呢?!家里有個女兒,班里有個唐某某,女兒上苗班,家長會上,班主任給我學了各種女兒的坐姿,腿擱在凳子上的,半躺的,后腦勺朝前面的,我可難為情了,后來,老師把她的凳子拿了,讓她站著上課,幾次下來,她老實了。她三周歲不到,唐某某你十六周歲,我是不是也要這樣對你,你才能安分呀?”大家哈哈笑,他也笑了!對學生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其優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系。做班主任,要做到是老師又不是老師,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教師地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會禁錮學生的思想,捆綁學生的手腳,時間長了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會形成緊張的局面,從而動搖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地位。然后,是家長又不是家長。班主任要讓學生感覺就像處在家庭的溫暖之中,與此同時班主任又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居高臨下訓斥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其結果會造成班主任和學生之間你壓我頂的緊張局面,最終失掉威信。最后,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班主任只有和學生交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靈之鎖的鑰匙,但交朋友要有原則,如果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沒大沒小,學生就不容易嚴格要求自己,使班主任失去教師的尊嚴。第二,班主任必須是班級的管理和建設核心。建設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要向學生灌輸的就是集體觀念,要樹立每個學生心中的“大我”觀念,克服“小我”意識,這樣,學生才能自覺維護班級的班風和榮譽。另外,培養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干部培養的關鍵在于選擇好合適人選,而這要分為兩個部分:班長和其他班委。一般班委由于他的專項性比較強,相對而言,對他們的綜合能力要求弱些;而一班之長,除要有責任心外,還應有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不能完全由學生民主決定班委,應由班主任初選一部分,不斷觀察比較,然后再確定班委。另外,不妨一個職位設正副兩人,這樣能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所以我們的工作注定是不平凡的,是不易的,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只有不斷付出,方能不斷收獲。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摘要:加強外聘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對解決師資不足、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師資使用效率、提高高校專業適應性、促進產學研結合、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普遍存在關注聘任、忽視建設,重學歷輕能力、結構不夠合理,規章制度執行不嚴,績效和待遇脫鉤、沒有真正做到“優質優酬”等問題。應狠抓規章制度落實,拓寬外聘教師的來源渠道,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完善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實現梯度管理等,從而建設好外聘教師師資隊伍。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師資建設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起關鍵性作用,而外聘教師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聘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實現教育目標、培養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外聘教師的使用對于高職院校解決師資不足、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師資使用效率、提高專業適應性、促進產學研結合、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建設一支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外聘教師隊伍是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對高職院校發展的積極意義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加強高等職業(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教高廳〔20xx〕5號)中明確指出:“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各高職(高專)院校要結合實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已將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這是因為,加強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和意義:

  1.有利于強化職業教育特色。聘請富有經驗的一線生產、經營、管理人員擔任外聘教師,能為教學注入強烈的職業信息。外聘教師將行業中最新的技術、規范、信息引入教學,將熟練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

  職業經驗傳授給學生,有利于學生技術技能的熟練掌握和職業意識的強化。外聘教師在授課時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進行案例教學,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2.有利于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來自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的外聘教師,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了解當前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這對學校更加準確地把握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脈搏,開發新專業和優化課程內容,培養適應性、針對性較強的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為地方和行業服務,都非常有利。

  3.有利于激活競爭機制。在舊有的學校管理模式中,終身聘用制的教師比例過高,缺少應有的競爭意識,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開發社會教育資源,建立校企之間、各類學校之間專業人才的流通渠道,有助于建立起固定與流動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能滿足高職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結構。這種教師隊伍宜于激勵專任教師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由此,學校的師資使用效率和辦學效益均可大大提高。

  4.可以彌補專業教師數量的不足。近年來,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各學校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都在不斷開發新專業,增設新課程,相應地帶來了專業教師緊缺問題。專任教師的缺乏,影響了高職教育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雖然通過引進新教師或派出教師進入企業崗位進修學習,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在短時期內仍難以滿足新專業開課的需要,而聘用外聘教師則可彌補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不足。

  5.有利于校企結合,拓寬學校辦學和畢業生就業渠道。使用外聘教師可以縮短學校與社會、學校與行業之間的距離,使學校的教學滿足社會和行業需求,保持較強的生命力。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行業的支持,外聘教師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學校可通過聘任外聘教師來增加學校與社會、學校與行業之間的聯系,這對學校實習基地的建設、學生實習上崗的安排和畢業生就業都會帶來有利影響。

  二、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

  為研究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的現狀,本文選取了某高職院校作為典型案例進行調查分析。該院為市級示范校,其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基本上反映了該地區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和水平。為加強兼職教師管理,提升外聘教師的建設水平,該院制定了《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要求各系部嚴格按照外聘教師的職稱和能力標準聘任教師,并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具體要求有:

  (1)外聘教師一般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高、中級職稱或經學院審核認可的其他人員,精通所擔任的課程;

  (2)學期初各系部須將外聘教師聘任計劃上交教務處進行審核,對符合學院外聘教師的任職條件和任職資格的應聘教師,各系、部負責以試講、面試等方式進行初審;

  (3)各系部要組織外聘教師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授課,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

  (4)在教學過程中,學院通過學生考評、系部考評、教務處考評和督導室考評等多種方式對外聘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將原始材料上交教務處存檔。

  為了鼓勵外聘教師積極授課,建立一支穩定的外聘教師隊伍,該院除了按課時和職稱支付課時費,還提供一定的福利補貼,如過節費、免費午餐和年限津貼等,對表現出色的外聘教師還頒發獎教金。

  在各種政策和措施的激勵下,該院逐步建立了一支比較穩定和優秀的外聘教師隊伍。以20xx年第二學期學生打分為例,所有外聘教師都合格,其中優秀的'占45?56%,良好的占40%,及格的為14?44%。由此可見,該院外聘教師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獲得了學生的認可。

  三、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該院進行調查分析,筆者發現該院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在對外聘教師的管理上也在不斷完善進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高職院校外聘教師隊伍建設中普遍存在的。

  1.關注聘任,忽視建設。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充分認識到外聘教師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還存在單純為了彌補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去聘任外聘教師的問題,這就容易導致在聘請外聘教師時只關注聘任本身,不能真正從優化教師結構和改善實踐教學效果出發來聘任外聘教師,更談不上從學科發展建設和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去看待外聘教師的聘任。

  2.外聘教師結構不夠合理,存在重學歷輕能力的現象。以20xx年度為例,該院外聘教師179人,占全院教師總數的62?37%,其中98?32%的外聘教師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者占外聘教師總數的90?5%,初級和無職稱者占9?5%;具有“雙師”素質的12人,占總數的6?7%;其中71%的外聘教師年齡在50歲以下。在外聘教師中, 70?95%是來自其他院校, 8?94%是來自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另有約17?88%的外聘教師為在校研究生。從該數據可以看出,該院外聘教師的學歷和職稱一般都能滿足學院要求,但來源比較單一,年齡結構偏大,且“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外聘教師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3.有規章制度,但沒有做到有法必依。仍以該院為例,該院的《外聘教師管理辦法》對外聘教師的聘任、管理、考核都有明確規定,對外聘教師的任職條件和職責也做了詳細要求,但在真正執行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難以貫徹執行,形同虛設。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人情大過原則。

  有些外聘教師,尤其是一些熱門行業的專業課教師都是學院千方百計聘請來的,因此各系部也不得不盡量體諒他們,致使部分規章制度無法落到實處,如盡可能少地給他們安排教學之外的任務,不要求外聘教師必須參加教研活動等;二是人手問題。目前該院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外聘教師管理機構,外聘教師管理采取的是院系兩級管理模式,但是教務處和各系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繁重,對外聘教師的管理就難免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學院對外聘教師的期望不得不降低,有時甚至是只要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就行。

  4.績效和待遇脫鉤,沒有真正做到“優質優酬”。該院外聘教師的薪酬是按照教師的職稱給予課時費,并沒有與實際的教學效果掛鉤。奉獻大小,教課好壞,報酬都一樣,讓人看不到業績是衡量薪酬的標準。一支優秀的外聘教師隊伍應該是動態的,對不稱職的要及時解聘,對有突出貢獻的要予以褒獎,對具備條件的優秀人員要及時吸收進來,這樣才能保持其活力。

  四、建議

  要做好外聘教師隊伍建設,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進行改進:1.狠抓規章制度的落實。目前各院在外聘教師的管理方面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但正如前面所述,有些制度由于各方面原因難以落到實處。在今后的管理中,學院應該繼續保持現有制度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時在現有制度下花力氣將每一項制度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外聘教師的制度化管理。

  2.拓寬外聘教師的來源渠道。由于工作時間沖突等原因,學院從企業一線聘請外聘教師的難度較大,招聘成本高,而高校教師則時間靈活、自由,且數量較多,容易聘請,這就容易導致外聘教師來源比較單一,這不僅影響了外聘教師的數量,也使外聘教師的實踐教學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千方百計擴大外聘教師的招聘渠道,從而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企業、行業人員來院任教。

  3.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1]嚴格選擇是保證外聘教師隊伍素質的基礎和前提。在選擇過程中不僅要看其擁有什么樣的資歷、資格證書、職位和頭銜,還要考察其人品、師德等。在外聘教師的聘任過程中,學院應嚴把外聘教師“入口關”,堅決拒絕不符合條件的外聘教師在學院任教,對于效果不好的外聘教師要堅決予以更換,優勝劣汰,促進外聘教師的合理流動,保證外聘教師的質量。

  4.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包括外聘教師信息庫和外聘教師業績檔案。外聘教師信息庫包括外聘教師準確的個人信息,外聘教師業績檔案則是外聘教師業務檔案,如外聘教師的停課記錄、所帶班級學生的成績測評以及外聘教師的教學水平、工作質量、工作態度等,以備考核、獎勵,并將其作為續聘或解聘外聘教師的依據。

  5.完善外聘教師管理模式,實現梯度管理[2]。梯度管理模式的實現以建立外聘教師師資庫和完善外聘教師考核體系為基礎,不同層次的外聘教師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6.加強學生管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素質的高低、上課的表現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和積極性。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問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外聘教

  師上課的心情和積極性。因此,高職院校相關教學管理部門應努力配合外聘教師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為外聘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從而大大提高外聘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外聘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外聘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研究和討論外聘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有利于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目前,在外聘教師的聘任和管理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也需要全社會建立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以利于科學利用外聘教師資源。

  參考文獻:

  [1] 孫麗華.加強外聘教師育人工作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黑河學刊, 20xx (5).

  [2] 林仁昌.淺談中職外聘專職教師的梯度管理[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xx (8).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4

  幼兒教師應從幼兒時期抓起,對幼兒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開發幼兒的潛力,以培養能擔當興國重任的創造型人才,實施學前創造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一、創造性教育要求幼兒教師具有的能力

  (一)科學研究的能力社會對幼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加快提高質量的進程,只有靠科學研究,形成科研促教學、教學促科研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幼教質量的迅速提高。

  (二)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目前幼兒園教學正在打破口耳相傳的傳統,投影機、電腦和多媒體已經在幼兒園廣泛運用。 這些設備的使用既可以在教學領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又可以使幼兒獲得生動形象的多元信息,使教學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三)心理指導的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實施個性化教育,使教育內容和方法適應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心理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敏感地發現幼兒需要的能力與準確地觀察評價幼兒發展水平及存在問題的能力。

  (四)創新能力教師起的是模范帶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形成創造性的人格特征,使自己成為創造型教師。

  二、實現三個轉變由知識“傳遞型”向知識“創新型”轉變,由“一次性”學習向“終身化”學習轉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

  三、做到三點要求第一,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博學多才,從不滿足,不自我封閉,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論觀點,敢于質疑,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事。凡事不僅知道是什么,更應探究為什么,真正做到學高為師。第二,具有創造性的操作能力,應在寫作、閱讀、聽說、計算、獲取信息、處理問題、實踐動手等方面加強研究,進行創新,從而給幼兒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具有創造性人格或創新精神。 教師的創造性人格特征表現為: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懷疑、善質疑的問題意識,不迷信權威,不怕困難和挫折,勤奮刻苦鉆,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超凡脫俗的非從眾心理,做事有恒心和毅力。 教師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將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遵循五個原則

  (一)知識與能力并舉,能力為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的傳授和落實,更要加強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探索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時發現并積極保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引導幼兒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問題往往是創造研究的起點;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自學研究的能力。

  (三)個性化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智力、意志品質、知識水平、能力高低、創造個性、認知風格等各不相同, 教師應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引導其發展,尊重幼兒的主體人格,給他們提供創新思維、創新才能發展的條件,科學塑造幼兒獨特的個性人格。

  (四)動態化原則要求教師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將靜與動結合起來,教育幼兒用靜態的知識分析動態的問題。 一方面教師對幼兒做動態分析,另一方面對幼兒所學的內容做動態分析,樹立動態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研究新情況,采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培養幼兒求異、求新的思維。

  (五)實踐性原則在教學中, 教師應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增強實踐的力度,引導幼兒動腦又動手,走出課堂,參加興趣小組、高科技實驗、參觀調查、模擬法庭、小小制作展示、辯論會、演講會,培養幼兒觀察問題、處理信息、獲得新知識、明辨是非和靈活應變抵御腐蝕的能力,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總之,創新教育正全方位地向當前的幼兒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勢在必行!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5

  為進一步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深化"減負增效"的研究主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于本學期組織學校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一、參加對象:全體課任教師

  二、選題要求

  論文選題要求圍繞“減負增效”主題,開展本學科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倡導開展相關問題的深化研究。

  推薦論文主題: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學材料的`創生與有效使用;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具或媒體的使用與專用教室的管理;教與學的評價研究等.

  建議:選題時應側重于自己感觸最多的問題或正在研究的課題.

  三、格式要求

  1.論文格式:(1)論文題目 (2)內容摘要 (3)正文 (4)參考文獻。

  2.論文A4紙、宋體、標題小三號、正文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

  四、內容要求

  教學論文應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學科性、實踐性。論文寫作要求主題集中、言之有物。字數以不超過5000字為宜。引用別人原始資料的觀點、信息、文字、數據等應做標注。

  五、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2月27日前)完成選題、列好提綱、形成初稿,于2月27日前上傳FTP/教科室。

  第二階段:(3月25日前)定稿,按要求設置,于3月25日前上傳FTP

  第三階段:(4月10日前)完成評選。評出優秀論文參加縣級比賽。

  教科室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6

  摘要:新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我們迫切需要新教師的迅速成長。新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同時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為了使新教師少走彎路,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力,本文就新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成長歷程談了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新教師 多媒體輔助教學 成長歷程 積累 反思 大忌

  在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新教師以其知識面廣,觀念新,可塑性強等優勢給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發揮了其積極的作用。然而,新教師更需要的是在學校這片沃土中迅速成長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師。在這一成長過程中,新教師都會經歷一個由求知到實踐到反思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尤其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普及,新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應注意哪些方面,作為一名經歷過此過程的青年教師,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據新老師的優點和缺點,我把新老師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過程分為三步:前期──積累、中期──反思、后期──忌

  一、前期: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學期

  對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師,剛上課就想用多媒體課件,我認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師為了展現自己的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過于頻繁使用多媒體,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師應把精力放在傳統教學上,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管理能力,如果這些都沒做好的話,你課件做得再好,自己卻沒有能力發揮課件的優勢出來,更致命的是因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

  當然也不能丟掉多媒體,那應該干些什么呢?兩個字──積累;

  學習如何多媒體課件制作的一些原則,積累制作經驗;

  學習課件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幾何畫板(強烈推薦數學、物理老師學習),積累使用技巧;

  課件制作軟件比較熟練的可以先上課再做課件,把做出的課件與上網下載的資深老師的課件比較一下,積累制作技巧。

  同時,按照課本的目錄超前地去網上下載這些資源,分門別類,去劣存優,以便以后自己使用,積累素材。

  二、中期:參加工作的第二學期

  經過一個學期的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的積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陣了,但我認為還不宜頻繁使用多媒體課件,應該在部分使用: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使用或者在某節課使用;這時候新老師應該多注意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怎樣才能很好地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這就要求我們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礙了正常教學:很多時候,某些知識點或者某節課采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但同時我們要想到,如果你沒有提前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備好課,臨時想做課件,是否有相關的素材,相關素材是否適用,如果沒有相關素材的話,自己制作的難度有多大,需要多長時間,千萬不要貪一時使用之快,而妨礙正常教學;

  (二)反思如何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前面說了,某些知識點采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這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卻往往無法發揮課件的優勢,這時要想想究竟是課件的設計出了問題,還是我們駕馭課件不當導致效果不理想,及時改進,提高自己課件制作水平或駕馭課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師由于剛參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匯報課、公開課之類的課,而匯報課、公開課很多學校都要求使用多媒體課件。新老師生怕自己因為沒有用課件而得不到“好”的評價。當然,這也與聽課者的評價有關。實際上,我們應該看到,不管什么課,只要教學媒體運用恰當,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是一堂好課。

  三、后期:參加工作的第三學期

  經過中期的`“課件”試用,新老師在課件的制作和駕馭上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這時可以嘗試經常使用課件。

  但同時對課件的質量要求更加高了,課件如何設計、師生如何互動等等,這里要注意幾個大忌:

  (一)忌失去重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課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師免去了許多板書,使課堂結構也更緊湊,課堂信息容量也更大,與此同時,就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學生們抓不住課堂的重點,顧此失彼。因此課件制作時,要注意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靈活性:因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前已經制作好了,課堂教學組織條理清楚,結構緊湊,有利于掌握教學和學習進度。但課堂上就缺乏一些靈活性。如某一例題,課件中只有一種解題方法,而學生卻有另一種解題思路,這樣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的培養。必要時可使用板書來加以補充,同時也要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參與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參與:課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課件做得多了,我們就會有一種惰性,很多情況下的課件是直線型設計,缺乏交互。當前最常見的是將文字、公式和一些相關的靜態圖片輸入電腦,然后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控制這些媒體的播放順序。這種做法實質上是一種高級的幻燈片,這樣既沒有了交互性、參與性,而且此類課件也束縛了新教師的教學思維,影響新教師的課堂發揮。

  同時,教師切記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動,可走到學生當中,拉近師生距離。最好能夠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大部分學生表示如果數學教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電腦演示一個實驗過程的時候愿意去操作。因此,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上臺進行簡單的操作過程,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課堂學習的氣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師上課只是一個勁的點鼠標,而缺少與學生的交流。

  不管怎樣說,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無論是對新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有益的。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對于如何把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只要新老師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注意有關問題想出補救的辦法,一定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事半功倍。而且,多媒體走進課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新老師要大膽去實踐,認真地探索,找到最它們之間最佳結合點,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維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缺點對比》,20xx年,網絡資源

  [2] 王莉丹,《關于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冷思考》, 20xx年,網絡資源

  [3] 馮 波,《求知、實踐、反思──淺談新教師的成長》, 20xx年,網絡資源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7

  一、研究背景

  1、普通高校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教學團隊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引導高校推進教學團隊建設,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建立教學團隊的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開發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隊伍的老中青結合,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學團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虛擬教學團隊

  電大系統近年來組建了不同層級的專業和課程教學團隊。實施基于網絡、手機短信等各種平臺的異地實時與非實時教學與教研,在低投入的'基礎上,實現了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協同一致開展教學。

  二、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數據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得,問卷發放主要采取現場發放及E-mail兩種形式。依據方便抽樣原則,本次調查的樣本主要來源于西安地區教學團隊教師,共發出問卷100份,回收9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不可供分析的無效問卷13份后,實際有效可供分析的問卷為84份。其中傳統團隊的樣本40份,占47.6%,虛擬團隊的樣本44份占52.3%,兩者所占比率基本相同,問卷能夠有效反映研究需求。

  2、問卷設計

  為便于分析,除了基本資料外,問卷設計采用是非性答案,即答案從是、否中二選一。問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團隊成員組成問卷中涉及團隊組成的問題主要包括團隊成員的基本資料(年齡,學歷,畢業院校,專業,現工作單位、從事的專業等)。其中虛擬團隊,以中央電大09年組成的首批全國電大教學團隊為例:包括1名首席主持、12名核心成員、20名左右的骨干成員,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9名,其余為講師或助教。(2)團隊任務完成情況不管是普通高校教學團隊還是遠程教育虛擬團隊都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但是完成過程卻是有區別的。問卷中涉及任務完成情況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團隊成員能否保質保量的完成團隊工作”“團隊工作任務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等。

  三、研究結果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團隊成員組成

  通過卡方檢驗,除了年齡相關問題,關于學歷和職稱P<0.05,均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遠程教育團隊成員高學歷高職稱的比例均不如普通高校。

  2、團隊任務完成情況

  關于團隊成員任務完成情況,雖然兩教學團隊均能完成相應教學教研任務,但在“團隊工作任務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在普通高校教學團隊和虛擬團隊間存在明顯差異,這主要能夠反映任務完成的困難情況。通過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遠程教育團隊成員相當一部分工作和團隊無關,而普通高校教學團隊的工作基本就是一項團隊工作任務。

  四、討論和結論

  我們的研究發現在遠程教育團隊建設初期與普通高校教師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具有高學歷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如普通高校教學團隊教師高,這也和電大專職教師本身學歷層次與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有關。調查也反映出,由于電大教師工作內容包含多個方面,所以在完成團隊工作的困難程度上還是與普通高校教學團隊存在一定區別的,盡管如此,我們仍樂于在團隊工作中奉獻自己綿薄之力。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8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新型素質呢?《中國教育報》《教師報》等報刊曾就“21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這個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我認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到來,除應具有必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素質、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外,更為主要的是必須實現角色轉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ent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中,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信息更成為教育的主要資源。網絡時代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教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應實現角色轉換。

  一、教師應有全新的教育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信息量與日俱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育觀念應該現代化。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若忽視了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創造能力。而加強教育對未來的導向功能,則將會使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網絡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獲得和使用,社會發展也進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對于教育,必須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傳統的教育觀念,把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教育必須要現代化,具有未來意識,這是網絡時代賦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網絡社會飛速發展,不但不允許我們留戀“過去”,而且也不允許我們留戀“現在”,“現在”的東西馬上就要變成“過去”,留戀“現在”,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面向“過去”。我們惟有選擇“未來”,面向未來,才能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這種新時代需要,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了,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光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進入了更替的開放時代,我們教育者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結構和規格標準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為自己的為師之道確立正確的出發點。

  二、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前舊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上講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怎么講就怎么教,教材上沒有講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科書已不是知識點的代名詞,網絡系統的龐大知識世界及不斷的發現為學生提供了無可限量的知識資源,教師不能再死摳教科書,不能只滿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應在教好教材的同時用好教材。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看懂,可以不講;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但是又與教材知識密切相關的可以講;由于教材具有相對滯后性而沒有涉及到的新理論新觀點應該補充講。教師應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使學生“得法于課內,活用于課外”。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平時閱讀積累的,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的,從互聯網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教材與非教材的整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

  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網絡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網絡時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根本的變化,交往方式由單向向交互式轉變。網絡時代的師生交往也將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的個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關系。

  網絡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于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Interent網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么,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9

  一計算機存在意義

  學生從小學進入到初中階段,學業開始加重,而自由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繁重的學習,學生們很需要通過別樣的方式進行解壓,而計算機無疑就是最好的解壓助手之一。例如面對眾多的課業,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作業的書寫,可以了解社會信息和動態,以及更好地接觸社會。其中打字軟件的正確使用、網絡的正確使用以及網絡平臺的合理利用等,這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計算機課程存在的不足

  應試教育一直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國家要求對學生進行減壓,提高課堂教學方式,把應試教育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有所收獲,但是收獲還不是十分明顯,“填鴨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別是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教質量,對于一些輔課不重視,如美術、音樂、計算機課等,能推掉就推掉,讓學生失去很多學習的樂趣,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和提升閱歷的機會。許多學校對于計算機課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計算機設備落后,硬件、軟件配套設施不夠,計算機數量少,質量差,相關軟件不足,學習時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打字練習,或者只是純粹紙上談兵,這樣無法達到學習的效果。第二,相關的信息課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淺不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十分有限,學生在學校很難學習到符合年齡段的相關知識。第三,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教師,無法進行專業的教學。第四,網絡信息不到位,沒有建立健全網絡學習的模式,以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心理需求沒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學知識與社會完全脫節,沒有達到與時俱進的要求。第六,家長不重視計算機的教學,以及誤認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會影響學習,而阻止學生使用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已有很多年,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其他工具,計算機對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門新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為此,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無可厚非,學校不僅要抓好重要學科的教學,更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全能型學生。

  三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改革

  信息時代,計算機成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計算機的應用成為一種評判人才的標準,而初中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為將來成為應用型人才夯實基礎。初中生所要面對的'計算機知識是不一樣的,為此,為初中生所設定的教學內容應以應用型為主,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1、學校及教師應改變觀念

  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重視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把計算機課程當成重要的課程進行科目建設。教師應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計算機課程的相關知識,又要了解傳授的方式,應以學生的主動性為主,讓學生盡可能地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再加以引導,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又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基礎設施應引起重視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計算機這樣的硬件設施,相應的計算機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學校應該配備相關的計算機教室以及計算機設備。而教師的水平也應該全面提升,既要有專業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學方法。

  3、計算機課堂設計的新鮮性

  初中生對于死板的教學方式是十分排斥的,雖然計算機一直都是學生喜歡的生活工具,但對于枯燥的軟件學習,如打字、文檔的處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把課堂設計出別樣的新鮮性,如增加課堂動手能力的表演,并且展開討論或者相互競爭的學習。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初中計算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開發學生知識潛能的工具,又是讓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對于初中生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家長加以重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里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以便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0

  體育教師的素質最終決定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把體育教師的成長放在重要位置。通常情況下,體育教師成長的標志體現為體育教師在教學改革程中實現的角色轉換和專業發展,然而,在促進體育教師角色轉換和專業發展的同時,應該特別重視體育教師的教學習慣在體育教師成長歷程中的特殊作用。體育教師若能從教學習慣的轉變入手,排除阻擾自身成長的習慣因素,提煉出有價值的教學習慣,將更有利于體育教師自身的發展;同時,良好的教學習慣也是一個成熟和優秀的體育教師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因此,在新的體育課程條件下,應把體育教師的教學習慣創新作為體育教師發展的突破口和立足點。

  1 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

  習慣通常是人們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中,受環境氛圍和某種行為傾向、心理定勢的影響而養成,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改變的思想和行為傾向。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而難以被覺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和抉擇自己的行為方式,最后形成穩定行為的過程。習慣存在于體育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它是體育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養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帶有自覺性和潛意識特征的教學行為,是體育教師個人的教學經歷、文化人格和群體的教學傳統等復雜因素相互凝結與滲透的結果,也是體育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教學適應和教學感悟的結晶。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1. 1 體育教師個體的教學心理定勢和穩態教學環境的影響

  心理定勢是一種心理慣性,是個體心理的一種定向準備狀態,這種準備可以使個體的心理能量發揮到極致,它是人們快速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重要條件。體育教師在教學生活中同樣存在一些教學心理定勢,因為體育教師總是帶著一定的教學期望、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走進教學生活的,這些教學期望與預設有助于體育教師預先明確哪些是必做的、應做的,哪些做法是應該避免的,從而可以把精力和智慧投向更有價值的教學行為中去。心理定勢如果受到不斷的強化,就會轉變為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同樣,如果體育教師的某種教學行為暫時帶來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在心中就會對它形成穩定的信任感,就會有一種不愿意去改變它的心理傾向,以至于即使有一天這些教學行為不再合理,體育教師們也會表現出“敝帚自珍”的態度。

  與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心理定勢相比,穩態的外部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具有更為特殊的作用。與其他職業的工作環境相比,教學環境可以說是超穩態的。在這種穩定的、缺少變化的環境里,促進行為改變的壓力就非常小,體育教師的某些教學行為得以長期延續并堅持,教學習慣和教學定勢的形成也成為教學環境影響下的必然結果。

  1. 2 體育教師個體教學經驗和群體教學文化的影響

  當體育教師融入教學生活后,他會從中獲得一些體驗和認識。由于這些認識是源于體育教師自己的親身體驗,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并灌注了自己的情感期待和價值寄托,所以體育教師會從獲得這些經驗的過程中找到自我,因而也能獲得愉悅和滿足。同時,他們還要受到來自體育教師群體的教學文化氛圍的熏陶。教學群體文化是存在于體育教師群體中,由多數體育教師擁有的、具有傳統意味和傳承色彩的教學認識和觀念。例如:怎樣了解學生,如何進行課堂管理等,它為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套可以模仿的程序與步驟。生活在體育教師群體中的體育教師個體,常常會不自覺地接受這種群體共同遵循的教學文化,并在教學生活中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既有個體經歷認同又有群體文化支持的比較穩定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行為。

  1. 3 外顯的教學認識與內隱的教學知識的協同作用

  由于體育教師受到外顯的教學認識(可以理解為人所共知的認同率較高的教學觀念,但它相對于體育教師自己的觀念而言是外來的、異己的) 的影響,形成教學習慣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即把優秀的教學理念和行為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成果和實踐準則。但在把同一教學認識或觀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并使之習慣化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個體之間因內隱教學知識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內隱教學知識又稱為體育教師的緘默知識,這種知識具有私人性和情景性特點,它與體育教師個人特殊的教學經歷和所遇到的特殊的教學場景有關;這種知識可能無法被推廣,或許也很難為他人所認同,但潛在地為體育教師自己所認可。當外來的教學認識進入體育教師教學觀念領域時,常常會受到這種內隱教學知識的“稽查”和修改。如果它們之間一致程度高,就接受外來的認識;否則就拒絕;處于中等程度相似時,他們可能接受其中一部分,但對其余部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這充分證明了體育教師教學習慣的形成具有個性化色彩和個體差異性,而教學習慣的遷移和改變具有一定的難度。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學習慣的形成在受到某些因素影響的同時也具有必然性,因為它得到某些復雜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的支持,即它既受到內部的心理定勢、個人經驗和內隱知識的影響,也受到外顯的教學環境、體育教師群體和顯性的教學認識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都在與體育教師日常的教學生活相結合,并經過長時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教學習慣得以生成的教學生態環境,教學習慣就在這其中孕育和發展。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高校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是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推動高校合作文化創生的重要途徑。但當前高校教師的教學研討普遍存在著趨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務等問題。究其根源,是功利主義價值取向評價的片面導向、高校教師對教學學術內涵和合作研討價值理性認識的匱乏及高校科層制的組織結構和相應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討文化的生成與發展,遮蔽了其理想價值的充分實現。文化作為最深層次的東西,是在長期積淀中形成的,對學校長遠發展和教師持續成長具有很強的導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須通過建立激勵教師合作研討的長效評價機制、深化教師對教研合作價值的理解及恢復與重建教研組織的活力,逐漸培育新型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

  關鍵詞:高校;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問題;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教學研究型組織,教師作為學校組織的主體,其思維和行為方式、教育教學價值觀的培養和塑造深受學校文化的影響,有人認為:“教育改革對教師以及教師文化的忽視是造成各種改革項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文化是最深層次的東西,具有很強的導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個體勞動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義傾向的教師文化已難以滿足和適應高校學科發展和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而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形成將有助于推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研討是教師個體在自我發展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集體研究、集體討論形式,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間題,揭示教學規律,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的活動。而教師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是在教師進行教學研討的過程中,逐漸積淀或凝結的穩定的價值觀和相應的行為方式,它的形成與發展將會對教師持續成長產生決定性影響,也從深層次制約學校的長遠發展。然而,近些年來高校在擴招和發展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學工作的地位日益被邊緣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發展缺乏有利的環境和相應的激勵機制。

  一、當前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存在的問題

  (一)趨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輕教學”的制度與政策導向,以及職稱評聘與相應利益機制的影響與制約,教學常常被視為非學術活動和教師職稱評審的點綴。因為教學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價值,部分高校教師則較為明顯地反映出對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數量的過分注重,而作為教學者的責任意識則逐漸淡化。即使有為數不多的教學研討活動存在,也多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各種重點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等,往往更多地是為了獲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錢與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純粹基于對教育教學研究本真價值的追尋。實質上,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研究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它反映的應是教師日常的工作狀態,體現的是教師的強烈教學責任感和對待教學的熱情。

  (二)流于形式

  從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關于教師教學研討的相關規定與具體形式,但教研活動的真正開展一般需要依靠學校或院系制度規定強制式地推動。同時,由于教學研討制度的確立和活動的開展缺乏對教師主體需要的了解、喚醒和滿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與教師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而作為教學合作研討本可依托的基層組織—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組織渙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問題,使高校教師之間的合作研討失卻了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和環境。教研活動的形式主義和行政意味的濃烈很難吸引教師的充分關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過教學改革與研究推動學科建設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再加上教師自身對教學合作研討的價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務

  目前高校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活動一般是圍繞學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務和要求展開的,例如修訂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申報重點課程或課題、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的參賽選拔、為了完成院系規定的教師之間聽課及學生實習之前的聽評課等。類似的教研活動一般都規定了顯性的短期可達成的具體目標,一旦完成教研活動也隨之終止。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并沒有成為教師日常的職業生存方式和重要的專業發展途徑。這種“任務”取向在無形中窄化了教學合作研討的內涵,造成合作研討價值的萎縮,難以形成豐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評價使高校教師的合作研討文化的發展空間萎縮

  國家對高校的辦學水平評估存在重量輕質、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它誘導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質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標,偏離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的軌道,弱化了評估對高校教學改革應有的導向功能,也難以產生促進高校教師教學研究與創新的動力。其片面導向也影響了高校對教師評價的激勵功能的發揮。一些高校為了達到規定的評估指標要求,賺取更多辦學經費與相應權利,在教師評價制度中不斷強化對科研的硬性要求及獎勵,如論文發表數量及獲獎情況、課題立項、刊物級別等,而與教師教學相關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與教學水平等軟性指標,卻幾乎未被納人評價體系,評價內容難以體現對教學和學術研究長期性、遲效性和創新性的支持與鼓勵。評價的功利價值取向驅使高校教師根據利益多少及相關度來決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導致行為方式上對名利的極度追逐和心理上的嚴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師教學創新與研究的激情逐漸消退,作為教學者角色的職責意識弱化,高校教學研究的地位也日益邊緣化,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難以生成與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師對教學學術內涵和合作研討價值理性認識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發展

  在美國學者博耶的倡導下,國內外學者對學術概念進行了新的診釋,認為教學屬于學術的一種類型,賦予了教學學術性的內涵。“教學學術”提倡以新的學術視角看待教學活動,給予它和高校科研活動同樣的地位,目的在于實施有效教學,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但現實中一方面高校教師對教學的學術性缺乏充分認識和理解,僅認為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只是在對本學科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基礎上的自覺遷移運用過程,無需保持對教學敏感的問題意識和對教學本身深人細致的研究,教學研究的功用與價值常常被漠視。實際上高校教學工作是一項環節復雜和效果遲顯的工作,對教學的研究既需要多學科綜合的學術基礎,還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且研究難度較大都鉗制了其學術性的凸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環境的支持,缺乏對教師作為教研合作主體意愿和需要的充分把握,合作文化并沒能夠真正成為高校教師的主流文化,合作研討的價值未被教師充分理解和悅納。由于評價制度的片面導向、學科之間本身存在的疏離及高校教師不坐班工作制等因

  素的影響,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在高校教師間更為盛行。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雖然具有不可否認的優勢,但它卻易于使教師形成封閉的心態,教師之間的知識分享與思想交流嚴重匾乏,不利于教師的主體性成長和獲取外界積極的情感支持而加劇了高校教師的職業孤獨感。

  (三)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性質不利于合作研討文化的生成與發展

  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實質是一種自覺的人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不利于教師合作文化的生成與發展。首先是高校科層制的組織結構和相應管理模式約束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校內橫向的組織結構是一種以分割和阻隔為特征的蜂窩狀結構,教師們被分隔在一個一個獨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學校縱向結構是具有等級明顯、分工明確特征的科層制,教師僅限定于狹窄的工作崗位上。這種相對封閉與隔離的特征限制了教師之間的知識分享。目前高校實施的是強調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的職責分工、嚴厲的獎懲措施的管理模式,驅使教師之間圍繞名利展開激烈角逐,要在競爭中獲勝,必然不愿坦陳自己的教學感悟與經驗以及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勢必淡化通過合作研討改善教學的熱情,也日漸喪失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進一步加劇了高校教師之間孤立、封閉的現象,使高校教師之間缺乏合作共事的習慣與相應文化氛圍;其次,高校教學工作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并且高校教學工作的遲效性相對于中小學教學更明顯。因為中小學教學成效還可以用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學成效卻難以用眼前現實功利的標準去評判,因此高校教師很難體驗到教學的即時成效所帶來的成功感與愉悅感,卻常被一些消極情緒所困擾,為了維持專業自尊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開自己的教學并樂意接受同行評價,當然也限制了教師通過同行合作吸納新鮮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學經驗。再次,教學工作也缺乏諸如醫生律師等專業性很強的職業一樣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師們很難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義的教學經驗和知識體系,很難運用一些“公共技術術語”來進行相互之間的批判反思。勞蒂對此曾斷言:“教學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師之間的孤立,這就是代價之一。……由于教學工作私人化和‘成敗靠自己’的社會化準則,個人主義、教師文化被強化了。

  三、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高校應逐步建立激勵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評價機制

  教師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動力機制,以保證教師參與合作研討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久性。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只有用激勵因素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才能提高生產效率。真正的激勵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職工對完成工作的感覺。”因此,高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教學與科研的需要及教師的主體需求,擯棄影響教師長遠的潛在發展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評價機制,積極構建激勵教師教學改革與合作研究,能促進教師持續成長的發展性評價制度,將學校評價重點放在引導教師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新與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學合作研究與教學創新在教師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充分體現學校對教學工作這一高校中心職能的足夠重視。只有教學研究在職稱評定、專項獎勵、年終考核等教師評價體系中舉足輕重,其價值能被充分認可,才能激發教師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教學實踐精神的培育;在確定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時,應充分考慮被評價教師的理解和接納程度,應賦予基層教學研究組織和教師教學改革的相應權利。只有逐漸建構起具有正確導向的評價機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二)高校教師應深化對教學學術內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學合作研討價值的實現

  學術視野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研究,將對教學問題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體現教學的學術性,即教學的研究性、成果的創新性與可交流性以及實踐的有效性。大學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還須通過與學生間的交流對話,擴展完善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品質,促進教師新知識的發現與創造。高校教師教學的學術性表現在對不同學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需要及個性的深人分析與認識基礎上的尊重、理解與關注;在熟練掌握運用已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能結合教師個人特點、條件以及學生實際選擇教學方法及在教學實踐中創造新的教學方法;最后高校教師還需要加強課堂管理研究,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和課堂管理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進課堂效能。教學學術的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教師之間的合作研討既是一種有助于教學學術發展的形式,也是強調“合作與同事關系有助于教師成長”的思想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教師只有從思想觀念上形成對教學學術價值的理性認識,明確合作研討有助于促進教師之間思想的碰撞與信息的交流、給予教師緘默知識適當表達的機會和場合和促進教師專業研究的深度;通過合作研討也能不斷激發與增強教師主體發展的意愿與能力,提高教師反思能力以及促進學校組織優良文化的形成發展,從根本上確立教學的學術地位,形成重視教學合作研討的文化氛圍。在教師同行的相互關懷與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訴教育教學中經歷的失敗與不足,通過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學理念與經驗,實現資源共享,改善同事間的人際關系,通過教師之間的觀摩教學、課題合作研討、教學學術沙龍及網絡共享協作空間等形式,為教師之間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臺,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教研組織應加強自身建設與革新,煥發組織活力,構建起具有濃郁教學合作研討氛圍的精神家園

  作為高校教研合作基層組織的教研室應強化開展教學研究、進行學科建設的職能,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復組織活力。高校教研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師的專業背景,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始終保持敏感的問題意識和注重教學研究,發揮中老年杰出教師在教學研究上的引領作用,著力營造重視教學研究,促使教師潛心鉆研教學的教研氛圍和富有專業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強教研室對教師的吸引力,成為教師向往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應根據院系發展規劃和遵循各專業教研室的內在發展特點、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研室評價體系,使各專業教研室在保持學科或專業特色的基礎上,進行組織功能的重建探索,通過制度革新以拓展其功能,以增強教研室對高校教師的吸引力;通過制度導向鼓勵相關專業教研室教師之間的積極交流與合作,突破專業隔閡與界限,充分吸納相關學科專業研究成果,通過交流、共享和融合實現知識與思想的創新,使教學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當然,教研組織的發展還離不開學校管理者的充分關注與支持,并給予教研組織在資源配置與分配方面的適當權利、教師評價和學術事務方面的更多決策權與從事教學學術活動的充分自由,盡量減少或避免學校或院系行政力量的過度制約和干預,這樣教研組織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發,從而為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持續生長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土壤。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2

  現在的孩子難教——這是許多老師的共識。是啊,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教育也在變革,我們如果還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單一的方法來解決今天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勢必會造成當今的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要教育好學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學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觀。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個性特點,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我經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觀察。

  開學初,我就留心觀察全班同學,了解哪個學生勤快,哪個學生懶散;哪個學生上進心強,哪個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哪個學生活潑開朗,哪個學生郁郁寡歡……發現有情緒低落的同學,及時查找原因,及時引導。例如:吳妍同學本來性格內向,開學報名時我要求家長必須帶孩子一起報名,其他學生家長都來了,唯獨她一人背著書包來到我的面前,當我問及其父母情況時,她兩眼通紅,低聲告訴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開學來我有意識地多關心她,但她還是郁郁寡歡,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太想父母。不能讓這種情感影響到她的學習,因此,我找她談心,告訴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電話或寫信來向父母表達,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難受呢?當天晚上我就布置學生回家寫一篇日記,內容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該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記滿滿的都是對父母親的思念,但卻忘了我要求寫的“我該怎么做?”,除了思念還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父母出門在外是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個好的學習條件。你應該從思念他們中振作起來,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當你學有所成之際也是你媽媽喜悅歸來之時,耐心等待吧!一段熱情洋溢的話激發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當中,情感得到了歸宿。這正是我的觀察與引導使學生走出困惑,走向堅強。

  二、談話。

  談話是溝通的極好方法,談話時注意傾聽學生說話,邊聽邊思考;談話后聯系學生一貫的思想言行和平時的觀察印象,綜合分析,公正認真地得出結論,然后根據結論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學,頭腦機靈,課堂上喜歡積極發言,課堂作業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業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且有拖欠現象。因此我就有意識地與他聊天,了解到原來是爺爺奶奶對他過分寵愛,覺得他現在還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學回家就該先放松放松。吃好飯再寫作業又說遲了,要休息了,不然會影響長身體……結合我平時對他的觀察,我斷定他沒有說謊,因此我雙管齊下,繼續找童欣健聊天,讓他知道他爺爺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對他的關心,但同時讓他明白爺爺奶奶的做法不夠正確,學生應該以學習為重,不可因為爺爺奶奶而影響自己;另一方面我進行了一次家訪,與他爺爺奶奶進行了一番溝通。從那以后,他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

  三、調查訪問。

  我經常向家長、同事們調查了解,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我班的程穎同學,頭腦反應快,課堂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在學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學生,可放學一回到家她就把學習丟在一邊,家庭作業基本沒有完成的時候。我多次打電話給她父母(父母親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時極少回家,她隨外公外婆生活。)她們都說程穎就是懶,再說每天又不在一起,她們也拿女兒沒辦法。父母沒辦法,作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棄不管,因此我又詢問她的外公外婆,從與他們的談話中我看得出外公對她還是很關心的,但外婆的言語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煩,甚至是厭惡。程穎也是家里的獨生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后來我通過向與她同村的學生家長了解到:原來程穎在家確實很不聽話,每天放學回家自行車騎得飛起來,而且玩得很遲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還要到處去找她,每當問起作業她都說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聽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況,為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專門來到她家當著她面向她外婆匯報了她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她外婆聽了感到些許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訴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評,當她表現有進步時還應給予適當的鼓勵。第二天,我與程穎進行了一次長談,她說她外婆不喜歡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讀書,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歡外婆,所以放學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聽了她的敘述,我告訴她外婆這么說的原因,并毫不掩蓋地指出她的缺點,要求她馬上改正。我讓她擔任學習組長協助我檢查其他同學的作業。也許是她感受到存在的價值,開始寫家庭作業了,但還不能按時完成,我卻佯裝不知,我知道事情的發展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能急。幾天后,課代表把她的作業本拿給我看,我裝作吃驚的樣子說“我一向對她非常放心,她沒做作業可能有什么特殊情況。不過我很傷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見低她著頭,滿臉通紅。從那以后,她學習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棄她,現在已成為班內的優等生了。

  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聰明,思想越來越復雜,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于老師來說,就像一個未知宇宙一樣,是個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實處。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3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方面,學員集中面授的培訓方式已逐漸顯露出弊端,基于網絡的培訓方式也逐漸展開。通過采用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通遼市中小學教師通過網絡教學開展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情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了解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認可情況,以及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培訓之后對教育技術能力的掌握情況,從中發現網絡教學在通遼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看法和建議,找出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 網絡教學 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問題 對策

  網絡教學是指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簡單地完成傳統模式下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生和教師之間還要通過交流、評價和教學管理等來完成任務。與行為主義下的傳統教學相比,網絡教學遵循了建構主義的理論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學習,而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這種新形勢下的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

  1 網絡教學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發展,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了《中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對我國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又專門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包括培訓、考試、認證等三個部分。培訓內容是指達到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分初級、中級、高級,并側重教學能力要求);考試內容和培訓內容基本一致;認證是指按照審核認定的考試成績授予教師相應等級的證書。提升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途徑有很多,其中通過網絡教學是培養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一種新型途徑,有效彌補了傳統面授培訓的不足。

  2 關于通遼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網絡教學的調查研究

  調查對象為參加過通遼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的教師,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48份,有效問卷有415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3%。

  對通遼市中小學校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網絡教學的應用情況分析如下:

  (1)關于教師的基本情況和參加教育技術網絡培訓基本情況的定量分析。通過統計,參加問卷調查的中小學教師涵蓋了各個學科,且每個學科的教師都曾參加過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

  2)關于教師參加網絡培訓的原因的定量分析。從數據可以看出,通遼市中小學大部分教師是因為服從上級安排和教師資格認證需要參加的教育技術網絡培訓,僅有少部分教師是因為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自愿參加的,因此可以看出,通遼市中小學教師對于教育技術能力提高的積極性并不高。

  (3)關于網絡培訓教學質量的定量分析。從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對于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的認可程度一般,少部分人認可程度較高。

  大多數教師對網絡培訓后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感到一般或者不滿意,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師覺得滿意,這說明通遼市教師通過網絡教育培訓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對于“培訓的內容能緊密結合實踐經驗和教學中的難題”這個問題,大多數教師覺得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沒有做到緊密結合實際問題,僅有少數教師持肯定觀點。

  (4)關于網絡教學的缺點的定量分析。數據表現出,通遼市中小學教師覺得教育技術網絡培訓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內容設置和時間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是在內容設置和時間安排方面,網絡教學應有所改善。

  (5)關于網絡教學的優點的定量分析。通過統計,通遼市中小學教師通過教育技術網絡培訓之后,大部分教師能夠掌握教學思路和制作課件的方法。而能夠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且提高教學效果的只占少數。

  (6)教師對通遼市教育技術能力網絡教學培訓的意見或建議的定量分析。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通遼市中小學約有一半的教師認為教育技術網絡培訓的作業和任務量比較多,只有少數教師覺得適中。大多數教師希望網絡培訓的時間不多于半個月,只有僅少數教師希望網絡教育培訓能夠長期進行下去。

  從數據可以看出,通遼市中小學教師認為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沒有時間、培訓形式化,不實用、培訓內容多,效果不明顯和教師自控力不強這四個方面。

  通過調查反饋,有很多教師建議,網絡教學應該與具體的學科整合在一起,教育技術網絡培訓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技術應用上,而忽視了具體學科的不同特點。

  3 網絡教學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問題及對策

  3.1 問題

  3.1.1 教師參加網絡培訓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參加網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根據調查,通遼市中小學教師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不存在獎勵機制,參加網絡培訓的教師大部分是因為服從上級安排和教師任職資格認定的需要,只有極少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掌握知識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3.1.2 網絡培訓的教學質量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于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的認可程度較低,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師在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之后對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持滿意態度,大部分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感到一般或不太滿意。

  (2)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形式化,不實用,培訓的案例沒有針對性,沒能做到緊密結合實踐經驗,教師不能將所學知識技能靈活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3)網絡培訓方式單一。不能根據各學科的特點設計培訓內容,且未與學科有效整合。這種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在接受培訓后把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幾乎替代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工具,而不是針對具體學科特點,合理運用所學技術以輔助教學的高效開展。

  (4)關于網絡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的作業和任務量較多,而且時間安排不靈活,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師平時的工作就很繁重,加上緊張的培訓,難免會有些“吃不消”。因此,有些教師為了完成任務,甚至會抄襲別人的網絡作業。經過調查,有教師建議將培訓時間安排在寒暑假,這樣,教師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集中精力于網絡培訓。

  3.2 對策

  3.2.1 教育培訓主管部門方面

  (1)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教育主管部門應靈活安排教育技術能力網絡培訓的時間,給教師規定特定的期限,在期限內學員可以自由分配時間。或者將培訓時間安排在寒暑假。教師在寒暑假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認真學習每個知識點,分析案例,認真完成任務。而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應付培訓任務,草草了事。

  (2)合理選擇培訓內容。培訓內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加強培訓內容的選擇與審核,選擇內容時,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聯系實際教學中會出現的問題,做到少而精,提高教學質量。

  (3)課程設置方面。網絡培訓的內容應結合各科教學的特點,設置符合各學科教學的培訓內容,做到因學科施教。

  3.2.2 接受培訓的學校方面

  首先,學校應該注意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使每個教師都能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能積極主動地接受培訓,順利高效地完成培訓任務。其次,中小學學校應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給予高效完成任務的教師一定的獎勵,對沒有認真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給予批評和適當懲罰。另外,建立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將所學的教育技術能力運用于實際教學。

  3.2.3 教師個人方面

  首先,教師要樹立主動發展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認真地完成培訓任務。其次,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接受培訓當作一項重要任務,及時上交作業。另外,培訓結束之后,要嘗試將所學新知識和新技能合理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利用新的教學思路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教育技術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4.

  [2] 侯淑萍,任福戰,傅宏.論網絡教學的特點[J].現代企業教育,20xx(2下).

  [3] 韓曉紅.網絡教學的特點與模式[J].甘肅高師學報,20xx.9(2).

  [4] 唐錳.網絡教學的特點[J].教育與職業,20xx(6).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4

  【摘要】做一位智慧型教師,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以投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關鍵詞】智慧型;教學藝術

  中華院博士生導師張梅指出:“一個智慧型教師的具體體現就是上有效的課,做有效的教育。”做一位智慧型教師,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以投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益。

  智慧型教師的教育藝術,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善于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運用靈活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一種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技巧和藝術。任何教育藝術都不能機械地搬用,也不能簡單地模仿,而只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進行反思性探索,辛勤的耕耘,才能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智慧化的教育教學藝術。

  教育智慧是教師在處理日常教育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技巧和藝術。現選擇三位智慧型教師的教育藝術具體事例,供教師同行學習借鑒。

  1.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機智地處理動態生成的教育藝術。①

  在處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中,最能看到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藝術。新課程講求動態生成,智慧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突然出現的動態生成時,都能沉著、冷靜,并借機將教學進一步引向深入。例如,有一位數學教師離下課還有5分鐘的時間,開始做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百分數……”,教師的話還沒有說完,一名學生突然舉手發問:“老師,既然有百分數,那么有千分數、萬分數嗎?”

  這個問題是教師沒有想到的動態生成,如果教師簡單地說:“千分數、萬分數是有的,這個問題我們以后會學,你坐下吧。”那么這個教師不管前面的課講得如何好,在處理這個動態生成問題的表現實在不夠“聰明”。請看這位教師的處理:“嗯,真不錯,你能從今天學到的百分數想到千分數、萬分數,這說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同學們,我給你們五分鐘時間,你們在練習本上‘發明’一下千分數、萬分數吧。”教師首先肯定了學生的發問,然后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先對千分數、萬分數有一個粗淺的認識,引導學生的思考適度向前發展。這5分鐘的實際價值遠遠超過了5分鐘本身的價值,因為,這位教師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思維智慧得到了發展。

  2.一位班主任老師別出心裁地“懲罰”學生的教育藝術②

  一位班主任去學生宿舍檢查,在一個角落里發現了幾個香煙頭。又有人吸煙!老師很生氣,一定要懲罰。是扣分、罰款?還是叫學生寫檢查?上報學校教育處?或者干脆把家長叫來,領他們回去反省? 幾個吸煙的學生被查出來了,他們惴惴不安地來到老師面前,求老師原諒。老師瞪著他們半天不說話,琢磨著怎樣處理他們才好。偶然間,老師看到校門口的.警示牌,校內禁止吸煙。老師頭腦中突然閃現出一束智慧的火花,表現出一副嚴肅的表情對學生說:“現在有一項重要任務,給你們兩周時間,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吸煙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傳版面在校園內公開展覽。只要完成得好,我就取消對你們的處罰。”

  學生面面相觀,眼睛里充滿新奇。

  兩周后的一個艷陽天,他們興奮地來請老師去看展覽。來到學生宣傳欄前,老師不禁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感到驚訝。幾個學生充分發揮了美術特長,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告誡人們吸煙的危害性,還介紹了各種戒煙措施,不僅有制作精美的宣傳畫和漫畫,而且還有一些發人深醒的警句:“紳士風度無需用吸煙來詮釋”、“買煙何如買書?”等等。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老師很難相信這是出自幾個學生之手。望著不斷前來觀看展覽的學生,老師由衷地為他們驕傲。而他們的眼神里,老師也發現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

  “老師,您還處罰我們嗎?”他們中的一個偷偷問老師。

  老師指著宣傳欄笑著說:“這不是很好的‘處罰’嗎?”

  這位教師“懲罰”學生的教育藝術實在高明,在宣傳戒煙的創造性活動中達到戒煙的目的,產生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3.教育家陶行知的“詩教藝術”。③

  在重慶育才學校里,有一天,兩位小同學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翻臉,雙方互不相讓,爭吵起來,最后竟互相對罵……此事正巧給陶校長碰上,他走過去,二話沒說,只是不動聲色地注視他們。兩個學生窘住了,立刻低下頭,悄悄地走開了。

  在第二天的晨會上,陶校長講話了:“昨天我看到兩位小同學發生了摩擦,越摩擦越光火,最后竟相互罵起來。今天我寫了一首《你和我》的詩,贈給這兩位小同學,也是贈給大家的。”接著,他就高聲朗讀起來: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范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的轉型。小學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小學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范性”為基本特征的中等師范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小學教育專業在高等師范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后果是:小學教育專業發展與小學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范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范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于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床”實習,在師范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并走向專業化以后,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并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范院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后,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小學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發出對小學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斗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范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范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范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群,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脫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說明者,而是善于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征。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范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發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范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筑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三、我國高等師范教育實踐教學現狀

  教育實踐教學活動從目前來說是我國師范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從觀念到實踐上都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較少,時間安排較晚。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仍然僅限于一次突擊性的教育實習以及為數不多的教育見習和參觀,教育實習構成了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而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個學期中的一個月來進行的。師范教育課程計劃安排也遵循著傳統的做法,即傾向于一個個順序安排師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習。這等于向學生示意理論學習與實習是兩項有區別的活動,從而維護了以“模仿”為主的培訓模式的教育實習的原始觀念。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和教育實際相結合。因為這種安排背離了教育實習對實習生來說的另一重要目標——為他們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檢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書育人職責技能的機會,直接后果是即使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了問題,也只能帶著這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此外,由于學生從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也給教育實習帶來不少困難,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也不利于對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不夠周密。

  隨著大學擴招,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實習安排是采取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學校,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著很大漏洞。模擬教學也往往只是給學生一部分內容,讓他們去挑去講,而缺乏模擬前的詳細指導及講完后的深入探討,往往使教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

  3.教育實習時間短、范圍窄。

  作為教育實踐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實習在我國師范院校中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實習太短,內容形式單一,與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實行的集中實習時間6—8周很難保證教育實習的良好效果。其間,只能讓實習生講幾節課,配合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較好的還可能主持一次主題班會或團隊活動,而深入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等,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難以幫助實習生對教師職業活動獲得全面的了解,也難以實現教育實習對實習生的一個重要目的——精確與鞏固理論知識,獲得教師職業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實習時間不充裕,與不斷擴大的教育內容及不斷提高的教育實習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成為現階段教育實習的一個致命弱點。

  4.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從我國高師教育實習現狀來看,大多數高等師范院校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目前,我國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為“入門學校”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大多數院校是“掃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教育實習主要以“學院為基地”,而不是以“學校現場為基地”,與小學關系疏遠,難以與其建立一種共生關系,并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論缺乏生長成熟的土壤,學生更難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體驗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缺乏科學的指導。

  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于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目前教師對學生技能訓練的指導總體比較薄弱,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比較“外露”,看得見摸得著,教師對學生訓練能夠提供良好的指導。按理說各科教學法在訓練技能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因為它與學科專業、實習有直接聯系,而且課程又是各系自己開設。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與“法”中無“法”的課程自身相關,也與教“法”者不懂“法”有關,有的學科教學法教師甚至從未教過小學,這哪里還談得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心理學、教育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其他各科教師頭腦中毫無技能訓練的示范意識和指導意識,是高師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問題。

  6.缺乏嚴格的考核。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第四條指出:“高等師范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它對四大部分訓練內容(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訓練內容的考核有的學校恐怕連細化的考核標準都沒制訂,更談不上嚴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評價、激勵、反饋等功能。通過考核檢驗師范生職業技能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評價高師教學工作成效;通過檢驗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勵他們加強技能訓練,同時也促進高師教學改革的深入。可是我們未能做到嚴格考核,幾乎使這些功能喪失殆盡,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四、開展有效實踐教學的策略

  1.加強高等院校與小學的校際聯合,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高校與小學之間存在隔閡,沒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失去了賴以展開的平臺。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當地中小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培養新教師,鼓勵在職教師進修,開展合作研究,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參與合作的中小學稱之為專業發展學校。這種學校強調與當地中小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也應該在高師教育和小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實踐教學方面展開較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課程內容設置、實踐指導、學生管理、成績考核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地展開。

  2.打破單一的實踐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實踐體系。

  傳統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分布零散,沒有系統性、規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實習階段才略顯規范性,但時間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連續性、漸進性全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從師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實施,涵蓋了師范生在校的全過程。同時,它在時間安排上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漸進性特點。先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一系列實踐環節(如:熟悉學校環境的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見習、模擬實習、試實習等)來減輕教育實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及憂慮感,使他們逐步適應教師職業生活,然后才真正進行實戰演習的“教育實習”。

  3.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全面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教育實踐絕不僅僅是聽一兩節課、主持一兩個主題班會這么簡單。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變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站在未來教師的崗位上全面審視實踐教學的內容。概括地說,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課外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觀摩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和整體性教育實踐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對未來教師職業的全面覆蓋。

  4.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根據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考核機制應該包括確立操作性較強的質量評估標準、建立規范化的實踐教學組織程序標準、建構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系統。通過這些標準的建立,將實踐教學納入嚴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對教學實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積極探索有關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提高小學教師教育的質量。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1-2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1

(優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華)05-18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5-19

(通用)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5-25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5-2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通用]06-0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4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