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論文【優秀】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論文1
一、合理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增強互動性課堂氛圍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方式停留在“讀”和“朗誦”上,在教學中大量的閱讀教學都變成了百花齊放的朗讀;另一方面,許多教師急功近利地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過分重視理論的點評和講解,使學生在教師的分析和熏陶下掌握閱讀答題的套路技巧。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局限于教師的講解中,無法真正掌握自主閱讀的技巧。因此,適當合理地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對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穿插兒歌朗誦或者游戲,使學生成為“讀”的主角,在感知語言文字的韻律和節奏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語言材料。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需要不同的游戲和活動方式結合教學。例如針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教師可以縮短講解兒歌的時間,加入一些提前設計的兒歌游戲,如《小燕子》的兒歌,可以讓兒童扮作小燕子飛的動作,增加課堂的`活躍性;再如一些兒童故事和童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述或者表演,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可以矯正學生的閱讀誤區,激發對兒童文學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
二、巧妙回歸文學審美特質,解決作文教學疑難點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經常會有小學生寫不出作文或者怕寫作文的現象,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從兒童文學的審美角度出發,就可以幫助家長和教師找出原因:
①寫為心聲。如果學生無法自然而然地、發自內心地有感觸,是難以寫出自然的文章的。
②評價問題。因為教師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的,“好的評價”標準也是來自成人的思想判斷,是兒童無法理解的,因此寫不好。針對寫為心聲的問題,教師要運用兒童文學的思路,回歸到兒童的心理世界,了解兒童的情感特點,然后再提出合理的寫作要求:語言自然地寫出心聲。如果學生還是寫不出自己的心聲,可以讓學生練習“說”出心聲,長期鍛煉下去,就可以解決寫為心聲的問題。針對評價問題,教師同樣要用兒童文學的審美特質去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判,就會使原來枯燥挑剔的作文變得充滿童真樂趣。例如,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描述自己學鋼琴的時候等待教師的心情,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他自己在等待的過程中看到其他學生來到了,卻仍然沒有看到教師,最后就去走廊等一會兒,這樣三四次的重復得到教師的評價是“重復啰嗦,注意寫出具體同學不同的細節”。而這種成人思維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摸不著頭腦。而從非語文的角度閱讀時,就會發現這一段描述具有荒誕派小說“無聊”情緒的表現藝術。因此,換個角度,從兒童文學的審美特質“純真、歡愉、稚拙”等分析兒童的作文,就可以發現許多兒童的文采是不錯的。
三、結語
總之,兒童文學具有語言明快且形象生動的特點,具有兒童情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材料。學生大量接觸兒童文學的文字材料,不僅可以汲取其中豐富的語言營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語感和對文字語法的掌握,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終身的語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文學的趣味性特點,使學生對兒童文學保持新鮮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搭建師生互動的各種平臺,使學生輕松自在地進行閱讀學習,最后保證兒童文學特制的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教學目的。
小學語文論文2
摘要:素質教育有著很豐富的內涵。素質教育的支撐點可以人文精神為主,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和心理素質素質,在語文課上就是要讓學生們的語文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滲透
一、受法于課堂
學校教學最根本的組織模式就是在課堂上教學,這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方面。按照小學語文學科自身的特征以及大概章程的語文教學的本質和職責等方面來說,在課堂上受法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第一,要“讀懂”。從語言文字下手是語文在課堂上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充分帶領學生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以及明確知道文章作者所描述的思想感情。如們所學魯迅先生的《社戲》描寫了作者幼時看社戲的一段場景,表達了作者對于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以及留戀的心情。同時,這篇文章還從各種景物的描寫中充分表達了作者自己內心的想法。以及對“六一公公”的描寫,也充分體現了他熱情好客的性格但同時他的意識深處仍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第二,要讀會。學生是語文教學課堂中主要對象,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課本中的意思,然后自然的表達出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組織學生上讀書課,讓學生們朗讀課文內容,在這種情境下,可以激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讀到比較開心的語境時,學生用較為輕快的語調讀出,讀到比較悲傷的語境時,用較為低沉的聲音讀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品味到文章深處所要表達的內容。第三,要會讀。語文課堂教會學生自始至終,“始”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讀懂以及讀會,就是引領學生讓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語言文字上得到充分的了解。“終”就是教導學生了解課本對于這些內容的`表達,以及從思想內容轉變到語言文字中去,走向一個“會讀”的境界,讓作者的觀點、段落的分布、詞語的運用充分被學生所學習到,然后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中心意思。能夠“讀懂文章”“讀會文章”和“會讀文章”是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中一個最根本的體現,從教學的原因來看,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通常還停留在“讀懂”和“讀會”這兩個層次中。
二、受益在課外
學生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還是要歸結于課堂,課本上所學到的文章也只是簡單的給我們舉例,語文是一門社會學科,它的工具性、教育性、應用性都十分強。我們要做的主要有兩點:第一,積極組織語文活動課,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語文活動課,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課堂教學與課外的閱讀相結合起來,要讓學生對語文書籍感興趣,讓每位學生都在語文的知識中成長和學習。第二,鼓勵學生參加很多語文活動,在活動中能夠學習到很多知識,同時也能創造新知識,真正學習到有用的東西。
三、素質教育的培養
素質教育的支撐點可以人文精神為主,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和心理素質,幫助學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使學生能夠更快成長。在語文學科中,文化知識是我們一直要傳授的內容,優秀的道德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去弘揚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兩者都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但除了這個,人格塑造也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生活的最好境界以及我們心中最愉悅的經歷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深切落實到美育實施中去,讓我們發覺美且能夠更好地去欣賞美以及發明美。在語文教學中還是一直會存在“消耗時間長和學習效率低”的缺點,很多學生苦讀多年,本身的水準離標準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對語文,有的人已經心生膽怯且厭惡學語文,有些老師不情愿但是又迫不得已地發表自己心中的想法:“學堂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最好的地方。”讓人們對語文教學這么灰心的主要原因,其實還不少,當然兩個最大的缺點,一是老師們忽視了學生對書本精髓的理解,只會自己拿起書本長篇大論,且還有單調的教學方式和狹隘的教學內容。二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教育觀念以及錯誤的一個教育目標,因為語文教學受到影視教育的長期熏陶,教師形成了一個不完善的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學生的好壞常常都用成績來決定,使得學生的發展比較片面,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也不能得到釋放。總地來說,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并沒有得到重視,反而常常被人們所忽略,并沒有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素質教育同樣有著很豐富的內涵,著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在教學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四、結束語
受教育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與義務,我們應該多推廣小學教育中的素質教育,這樣能夠提高人們的基本素質。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及不斷地實踐,教師應該多投身于素質教育的建設,同時也需要人們的不斷探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扛起素質教育的大旗,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愿.關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滲透的探究[J].讀寫算,20xx,(21):39.
[2]張淑娥,王術杰.淺談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20xx,(01):284.
[3]王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素質教育[J].新課程學習,20xx,(05):180-181.201.
小學語文論文3
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教育中運用較廣泛且適應性較強的形式。在多媒體逐漸運用到中小學課堂的背景下,教育不再單單只局限于課本或者想象中,教師往往利用教育色彩濃厚的課堂氣氛配以繪聲繪色的多媒體視聽情境將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去。這樣極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教育現狀及部分問題
現今教育思想的落后和忽視信息技術的教育,都是導致它逐漸變得“不入流”的原因,教師如果只注重分數的提高而盲目側重對文化課的講解,那不僅僅會使得學生思想古板老套、一板一眼地實行書本式填鴨教育,還會使得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有著淺顯不夠深刻的記憶。這樣使得學生不能發揮其好奇,探索創新的本性,這同時也違背了教育的宗旨,這種古板的教學會使學生感到吃力和恐懼,不利于培養當代少年兒童良好的秉性性格。[1]這種教育是當代教育不被推崇的。其次,教師如果一味地運用課件和多媒體來教學,比如用多媒體的.形式代替了本應從書本上直接學習的漢字文化知識,學生學習受到了局限性,想象空間也只單純地停留在課本以外的地方,書本上的知識也是無法理解得了的這樣同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發展。[2]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時避免進入以下這些誤區:“多媒體使用不當”和“多媒體缺乏活性運用”、“將媒體教學和課本教學同等對待”等。過度依賴信息教育技術也是教育中一大根本問題。教師因幻燈片的普及開始在課時頻繁展示幻燈片,這種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畫面使得學生格外感興趣,這一過程中教師省去了以往過多的語言教學,學生也因教師新穎有趣的課件使得注意力全然放在了課件而非書本上,這往往也是不可取的。這會使得課堂的秩序紊亂,學習主體性發生改變,學生在看幻燈片看得眼花繚亂的這一過程中沒有主觀吸收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教師往往也會手忙腳亂,喪失這一秩序性可能導致學生過度依賴多媒體的惰性,有礙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形成,教師也往往無法做到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3]互動的缺乏導致課程教學主體地位的喪失,不利于教師進行正常的傳道授業,學習書本知識的興趣也會遞減,這是十分不可取的。
二、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師應合理分配課件教育的方案和內容,應樹立教學過程整體觀,符合學生心理發展和教育現狀,不應盲目地使用課件進行大而繁瑣的展示。信息量不宜太大,注意教學的循序漸進性和適應性,不宜出現與課題無關的事宜,把握重點難點、正確使用教學有機元素,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性和興趣性的同時也要把握書本知識的教育和課件圖像的交互性,力求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實現教育的價值,通過內容豐富的課件使得學生加深課本上枯燥難懂的刻板記憶。將學生平時所學中晦暗難懂的詞語用課件的方式簡單明確得表達出來,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舉例如:在魯迅的一篇《放風箏》里,學生從書本上可能無法明白放風箏的真正樂趣所在,但假設教師用電腦課件呈現一些放風箏的相關內容,則會使學生們更加身臨其境,激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之后就可以用貼近學生心理范圍能力的情境設計引導他們進行書面學習。[4]國外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對學習的興趣則是對學習的刺激”,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教師要學會運用繪聲繪色的學習場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再設計輔以合理的書本教育情境,盡量發揮學生其好奇、善于發現的根本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其次,教師應多應用教育資源,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在鼓勵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充分讓學生了解互聯網世界的精彩,例如教會學生了解課件幻燈片的制作原理及其應用,師生探討互聯網經驗總結,鼓勵學生通過網絡了解知識、查閱知識、實踐制作ppt幻燈片等。
三、結語
信息化教學普及的當下,學生和教師應順應時代教育變化的潮流,不應盲目得追從,教育法要求教師在這個信息網絡化時代,有自己的一份教學策略,對學生做基本的觀察和因材施教,利用互聯網和理分布使用課件方式和順序,分清主體性。鼓勵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
作者:徐振濤 單位: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路小學
參考文獻:
[1]張亞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xx(10):292.
[2]劉文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xx(35):1065~1066.
[3]高天萍.試論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xx(12):132~133.
[4]練招娣.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0):180.
小學語文論文4
一、興趣引導之主動參與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不足,解決不足,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討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給學生留出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由此,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題注探索活動,去獲取知識。小學生愛動手、愛自己揣摩事物,教師可將此作為一個興趣激發點,著力培養學生的聽課興致,學生們上課、學習的興趣也會隨之提高,這樣一來,語文課堂便會顯得特別有生氣,也充滿活力。借助于小實驗,學生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意思,掌握基本的字詞句、段篇章,還會激活想象靈感,這無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是大有好處的。例如,在學習《王冕學畫》時,教師可讓繪畫功底較好的學生嘗試畫荷花,由一位學生閱讀課文,另一位學生作畫,這在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還會鍛煉聽力和想象力,大家在聽課時也會更加專注于課文內容,學得帶勁、教師講課也有激情,確保語文課堂的和諧。語文教學切忌教師“一言堂”“滿堂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興趣。只有學生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人,才能產生學習的愿景,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五分鐘登臺演講,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開展“課本劇”活動,形式新穎,學生也樂于參加,既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剪報活動,經過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學生思維明顯擺脫了語文教材的桎梏,說話寫作素材鮮活,思辨鋒芒也逐漸銳利,文化底蘊也逐步深厚。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組材、選稿、編輯、編撰。此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作文競賽,或向報刊雜志投稿,讓他們體會“文章變成鉛字”的快樂。反過來,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愿意貼近生活,更加貼近文學,這也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學工作者所樂意見到的。
二、興趣培養之鼓勵教學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照做,學生如果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甚至懲罰。試想如果教師以冷淡、責怪等不適當的`批評方式去面對學生,學生的自信心以何而來?心理研究指出:每個人自身存在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堅強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競爭意識,通過努力都獲得成功。學生們一旦缺乏自信,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老師要轉變對學生的認識觀念,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在教學中應多多運用鼓勵表揚。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優點,找出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其次,要熱愛學生,以心底關心學生的成長。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有一雙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的眼睛,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用激勵性的評價代替厲言批評。例如:“講得真棒,只要再努力一點,一定會做得更好。”“真會動腦筋,你能提出這個不足,說明你是一個用心的孩子!”做到努力發現他們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使每位同學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是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的疑問不要急于給予否定,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要體現出不屑,而要弄清楚他們為什么這么問,并通過這些疑問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如果學生們問出了一些具有創造性的不足,那老師應該著重講解,并激勵他們“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提問很不一般”這樣的鼓勵性評價,不但肯定了學生的革新火花,而且強化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以后更有勇氣發問,讓整個課堂活起來。
三、結束語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才能使語文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小學語文論文5
[摘要]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突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學生按照學習主題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學習新知識并用于解決各種問題,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有效性,本研究探索了有效教學的環節,包括活動前激趣導學、活動中精心輔導以及活動后綜合評價,旨在多層次、多形式地實現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有效教學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它突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學生按照學習主題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學習新知識并用于解決各種問題,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效性,切實發揮教師對于各環節的指導作用,本研究重點探索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活動前精心指導,把準方向
(一)巧妙導學,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因此,教師需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究活動。以綜合性學習“賽石會”為例,教師在活動前先啟發學生準備最喜歡的石頭,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中國石》,然后借助閱讀期待動員學生思考:“一塊普通的石頭竟蔵著一段動人的故事,你最喜歡的石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讓我們繼續搜集資料,閱讀有關石頭結構、作用以及故事的文章,屆時咱們開個賽石會,比一比誰介紹的石頭最吸引人!”課堂教學時,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學習資料,教師指導他們按顏色、質地或作用分類,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學生不僅增長了課外知識,而且愉悅了身心。以五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為例,教師先以教材提供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導語觸動學生的心弦;然后根據活動目標提出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如,你知道的信息傳遞方式有哪些?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此外,教師也可以講述有趣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比如,《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中的事例有助于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的神奇魅力,繼而在課堂交流中講述自己與信息技術的故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
(二)合理安排,明確目標
本研究調查發現,當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實施中缺少教程和具體的操作綱要,以至于經常出現教學目標不清、要求不當等問題,更有教師把綜合性學習組織成課外活動課、藝術課以及科學課等。因此,教師選定活動內容需要依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以及課程標準對各學段的具體要求,注意“三維目標”的協調,從而扎實開展教學活動[1]。以綜合性學習“蓮語世界”為例,教師可以在低年級開展賞蓮花、畫蓮花、唱蓮花等學習活動,學習目標為積累描寫蓮的詞句、感受蓮花的美麗等;高年級開展誦蓮詩、讀故事、寫蓮文等活動,學習目的為積累描寫蓮花的詩文、感受蓮花的內在美、陶冶性情等。此外,語文綜合性學習并不是一種標準化的學習活動,而是一種最大限度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方式。雖然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選定學習主題和學習成員、自主優化活動策略,但是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全由學生自行操作。對于小學生而言,無論是自主選定活動主題,還是自行安排活動方式和階段學習過程都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教師在綜合性學習全過程給予恰當的點撥和幫助[2]。以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為例,學生可以從猜字謎、讀漢字諧音故事、搜集有關漢字的資料等角度體會漢字的神奇有趣;可以在第二版塊“我愛你漢字”開展漢字演變、社會用字情況調查、書法名家作品欣賞等活動,以期增強學生對于漢字的熱愛之情。教師需要在綜合性學習活動前先講明活動內容、明確活動方向以及指導學生組成活動小組;然后指導學生小組獨立制訂一個簡單的活動方案,包括準備開展哪幾項活動、每名成員承擔什么任務、擬采用何種渠道開展活動以及每項任務的活動時間;也可以由教師擬定活動規劃,學生參考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二、活動中適時輔導,提高實效
教師指導是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活動積極性的關鍵,有助于學生制定操作性強的活動計劃,有利于學生挖掘并提高活動潛力,更通過“授之以漁”的途徑幫助學生掌握適合的學習方式,進而抓綱舉目、掌握語文學習規律。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在“選定主題、制定計劃、查找資料、交流成果、活動小結”等環節精心引導學生,充分發揮組織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的'作用,特別是學生自主活動環節,教師的指導更應該細致到位,下文以“奧運冠軍的成長之路”主題活動為例,分析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途徑。
(一)指導搜集資料的渠道和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搜集資料的渠道和方法,包括互聯網、訪談、寫信、閱讀等。以寫信為例,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然后講解寫信的基本方法,最后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寫信和信封以及郵寄的全過程。教師不僅要課內細心指導學生,而且要關注活動全程學生的各種行為。針對學生沒有采訪常識與實踐經歷的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內集中指導學生,包括訪談前設計時間、地點、主題、問題以及溝通方式,注意提問方式、簡要筆錄或錄音,訪談后整理記錄并撰寫訪談錄。
(二)引導學生篩選資料
學生搜集“亞洲飛人———劉翔”的成長資料時,可能獲得成長足跡、得獎經歷、他人評價、親情與名師、家庭背景等諸多資料,為了班級交流展示時引起同學的共鳴,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選擇相關信息。如“成長足跡”突出其在雅典奧運會“跳上領獎臺”、在北京奧運會“帶傷上陣”的事例,讓學生體驗冠軍的輝煌與背后經歷的酸甜苦辣,學習主人公堅韌勤勉的品質,其他較繁瑣的內容可刪去。
(三)引導學生選擇匯報形式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朗誦兒歌、講述故事、習作欣賞、編課本劇等方式展示交流學習的收獲。學生的課外小組排練活動也需要教師的適時調節和監控,比如,教會故事組學生怎樣講好故事,指導文章組學生如何修改文章,示范手抄報組學生怎樣設計版面和篩選內容等。當然,每個活動小組的分工合作與活動組織也需要教師相應的指導,以保證綜合性學習合理扎實的開展。
三、活動后綜合評價,提升能力
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完成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學習可以畫下句號,每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結束都是下一次綜合性學習的開始。過程可以結束,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措施、方式以及參與態度、合作能力、交際能力、探究精神、創新意識等都需要師生靜心梳理,通過多元評價促進綜合能力的形成。教師評價時特別要重視考察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一定要細心呵護他們的活動自主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開展定性和定量的評議。每個活動成員都需要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全面認識本人的優缺點,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夯實基礎。
(一)引導學生自評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我反思或自我檢查活動。要探究以“自我反思性評議”為重心的評議策略,使學生完成活動表現的自我反思,教師需要事先準備問卷或《自主評議表》,學生從“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我的優勢在哪里”“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什么能力有所增強,哪些地方有進步,哪里存在疑惑,今后改進的地方”等內容對自己的活動表現進行深刻反省[3]。
(二)組織學生互評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不僅有學生個體的探究過程,而且有學習小組的合作交流過程,因此,教師不能只依靠單一的評價主體,要做到小組評議和個人評議相結合,通過自評和互評活動使學習評價更為客觀全面。教師可設計問題:“本次活動中誰的表現最佳”“誰最具有合作精神”……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尋找最好的教育路徑。
(三)教師及時評價
教師平時要察看、記載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并把這項內容用于評價活動的參考。教師評議時要關注下列幾方面內容:一是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體驗過程等;二是善于發現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才能;三是靈活運用知識的綜合創造力;四是善思善問、合作交流、共享互補、敢于進取的學習精神[4]。
(四)家長參與評價
教師設計問卷聯合家長共同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主要是根據綜合性學習活動的要求,設計有針對性的評價表格和調查問卷。比如“您對孩子的改變有哪些新發現,您怎樣評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動手能力、探索能力,通過這段時間的活動你對孩子的認識有哪些不同,請您對孩子說說鼓勵的話”,收集家長的反饋意見并整理到學生的綜合評價中[5]。總之,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既要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要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著眼于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悉心指導、有效評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聰慧.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J].小學語文教學,2011,(7).
[2]西洛.淺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初探[J].飛:素質教育,2013,(2).
[3]高建民.怎樣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3,(11).
[4]劉曉英.在語文課程中合理培養學生多元智能[J].中國校外教育,2013,(2).
[5]任根良.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J].小學教學參考,2004,(4)。
小學語文論文6
暑期本人積極參加了師德學習以及“知行中國”網絡班主任培訓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上,我提高了認識,我認為,要提高自身師德,首先要讓師德在我心中。良好的師德是激發教師實施素質教育,教好每一個學生的內在動力。教師肩負著培養新世紀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師德如何,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影響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我就有必要經常給自己提個醒,促使自己在教育這塊陣地上與時俱進,率先垂范。
一、思想上,要“嚴以律已”。
在學生眼中,教師是榜樣,是楷模,甚至是偶像。教師的文化修養,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就常提醒自己要嚴格要求,并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但要對自身的專業孜孜不倦地追求,而且應該永遠充滿著教學、研究的熱情,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盡職盡責,無私奉獻。只有真正發自內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遷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第二,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發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響者和道德的體現者。教師更應該處處為人師表,不僅要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誠實可信,熱情大方,而且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第三,加強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人格是一種健康、美好、完整的整體人格。德與才的分離,言與行的相悖,大節謹慎而小節不拘,聰敏過人而舉止輕浮等等,是教師應當避免的。教師平時就要注意道德修養,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切實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
二、學習上,要“不斷努力”。
面對機遇和挑戰,教師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加強學習。為此,我就常提醒自己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并具備以下意識。
第一、終生學習意識。當今社會、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異常迅速。教師應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渠道進行學習。隨著傳播媒體的多樣和豐富,知識傳播的渠道在不斷地增加和拓寬,教師只有如饑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識、新觀念,使自己成為學識淵博,教學本領過硬,學生認可、歡迎和喜歡的教師,才能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這種學到老,修養到老的精神永遠鼓勵著教師們要嚴格要求自己。
第二、樹立創新意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基礎。只有教師具備創新意識,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素質的學生。因此,作為教師,更應站在時代的前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陳舊的觀念,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主,以發展學生的精神世界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一個教師只有真正樹立起終生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具有師德高尚、廣博學識、高超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堪稱楷模的師德風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知識智能結構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時代步伐,能適應高速發展社會需要的教師,才能真正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才能獲得學生、家長、社會如詩如歌地贊美。
三、工作中,要“傾注愛心”。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教師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當然情緒也會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更何況處于幼稚的學生中間,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問題和煩惱,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勃然大怒,乃至過激行為。為此,我就有必要常提醒自己做到“寬容”、“耐心”和“自控”。斯坦尼夫斯基在談到演員的自制力修養時,曾形象地比喻說:“一個人回到家里的時候,他得把套鞋脫下留在室外的過道里;當演員來到劇院的時候,他應該把自己個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劇院之外:在這里,在劇院里,他整個的人是屬于藝術的。”作為教師的我也應當對自己提高標準,也應當具有這樣的控制力。
總之,要提高師德,關鍵是要提高教師修養的自覺性。我必須經常提醒自己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上提高修養的自覺性,應著眼于自己思想的轉化,把道德規范、原則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繼而表現為自己一貫的道德行為。這樣,師德才會在我的心中。
小學語文論文7
一、理論依據
按照讀寫結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據辨證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基本原理,構建作文課的教學模式,即學習課文——聽記范文——觀察生活——交流所得——下筆成文——師點生改
二、功能目標
1、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觀察,較好地解決對身邊的素材熟視無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文章內容空洞乏味的問題
2、提高學生的聽記能力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思維能
二、操作程序
(一)學習課文,循規得法
教材中觀察特征明顯的文章占相當比重,有的偏重于花草樹木。有的偏重于禽。獸。蟲:有的側重于事情,人物:有的則將諸多的事物溶于一體,無論哪一種類型都有一定的觀察法和順序,教學時,應以課本范文為例,引導學生循規得法。如結合學課文。讓學生明白自然順序法,主次法,方位法,分析綜合法等,使學生懂得被觀察的事物不同,觀察的重點也不同。觀察人要注重觀察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觀察事物要重點觀察事物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觀察環境要重點觀察各種陳設,建筑位置,輪廓構造。觀察景物,要重點觀察特征,如顏色,狀態,大小和變化等。除此之外,還要向學生講清楚觀察生活不能單獨依靠感覺,還需要思維活動的介入,不僅要觀而且要察,即要有感官的攝取,又要有心靈的伴隨。
(二)聽記范文,加深拓寬
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之后,但語言貧乏,教師要選擇課文相關和相似的材料進行聽記,句。段。篇皆可。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老師的有意安排中得到了運用,用聽記的形式也直接逐漸發展到歸納聽記,進而開闊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
(三)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這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認識到實踐,達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過程,把握觀察對象的特征。觀察的形式可以使集體的,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散觀察
(四)交流所得,互補提高
學生將觀察得來的材料回班級進行交流,交流看到,聽到,想到的`,也可以交流自己在觀察中所運用的方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五)提煉主題,結構成文
提煉主題,布局謀篇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所在。在交流觀察所得的基礎上,教師要加強引導,認真點撥。引導學生運用,分散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主題,選擇自己體會最深,最佳角度的去寫。圍繞主題謀篇
(六)教師點撥,學生修改
學生寫作之后,將習作上交。教師瀏覽之后,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總結,選出上下等的作文,在自評自改可上。有集體評議和修改。暢所欲言,欣賞優點,指出缺點及修改意見,學生修改。
課例:
寫自己心愛的一種東西
一、教學內容
這次作文的要求是寫自己最心愛的一種東西,可以使動物也可以是植物,一種學習用品。要講清它的特點,由這一個東西產生的聯想,能讓人讀了你的文章體會到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學習聯想的寫作知識。在這次作文中得到應用
三、過程與方法
課前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東西。利用課件,老師根據學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引導學生分析評價作文、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明確目標
(三)出示玩具
小狗,讓大家觀察,看喜歡小狗的什么
(四)出示小狗的范文
要求學生輕聲閱讀作文,結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這篇作文達到了這次作文的要求沒有?小組討論
(五),出示我的臺燈(病文)
1、要求默讀作文,結合本次作文的要求,進行討論,這篇文章的不足之處
2、分組修改,把修改好的文章讀給大家聽。
3、根據剛才的評改方法,修改自己文章
4、交流修改情況,請大家談這次作文的感受
(六)謄寫作文
小學語文論文8
摘要: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認可和推廣應用,不僅使小學生的身體成長個體性學習訴求得到尊重,而且使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得以多元化和靈活化。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深入學習遷移理論并挖掘這一理論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審視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不足以遷移理論對其進行糾正和完善,從而促使遷移理論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富有成效性的動力因子。
關鍵詞:遷移理論;小學語文;教學;活動
深入對遷移理論的內涵進行剖析,從其本質上可以看出來,在教育領域內應用遷移理論意在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著重強調教師要銳意進取而不斷轉變教學方式以多元化和多視域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以革新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弊端和詬病,促使教學活動以現代教育發展的角度而富有現實性和導向性,最終一掃以往課堂教學活動中沉悶而單調的課堂教學氛圍,以便于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得以激活。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深入領會并貫徹這一教學理論,使這一個理論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斷獲得推進的教學先導和主流方向。
一、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缺失成效性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會發現明顯的原因就在于小學生的學習是被動性地接受而不是自覺自愿地學習,同時,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只囿于課本教材開展教學活動而不是多元化途徑展開,顯然,這勢必導致小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處于抗拒狀態,也勢必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處于低下狀態。而遷移理論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長期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教學結晶,它一方面強調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要求尊重和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另一方強調轉變教學的僵化無趣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個體訴求角度拓展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途徑。由此可見,遷移理論是一種科學的創新性教學理論,把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遷移理論相結合,它彌補和深化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在其理論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必然會獲得推陳出新和革故鼎新的發展。
二、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途徑
1.注重引導教學,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小學生從本身來看就具有強大的求知欲和好勝心,小學語文教師只要順從小學生的這一成長天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引導,而不是小學語文教師一味地強調自己的教授和學生的接受學習,那么,小學生就不在糾結于自我成長天性追求的困境中,小學生就會基于自我的喜好以及滿足去自主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而不斷地使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提升。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再專注于對學生強化語文知識傳授而是注重學習引導,讓學生自己來做主自己的語文教學活動,并自行挖掘語文知識內在的`關聯性和客觀規律以不斷精進自我語文素養。例如:在進行《烏鴉喝水》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不再引領學生全面展開這一課語文學習,而是先讓學生根據以往漢字拼音的知識基礎上對新生字借助于漢語字典進行解讀和識記,而后教師以問題的形式把課文中識記知識、重疑難點、課文線索以及寫作目的等內容在多媒體視頻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引導來一一進行文章知識結構梳理以及內容解析。這樣的教學模式一下子就給予了小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和發揮度,促使小學生根據自我的認知以及學習習慣去積極展開這一課文的學習研究,最后,在小學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有效地回答了教師所指引的問題,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化的激活和彰顯。2.注重教學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小學生思維認知正處于不斷開發階段,他們對于一切新穎和有趣的事物和活動充滿了不竭的追求和認知欲望,特別是他們比較樂于參與知識和想象力空間都比較寬闊的探究性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總是從新知識的獲取中不斷獲得滿足,那么他們就由被動學習自動地轉化為主動積極地學習。因此,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多以教學探究方式來展開語文教學活動,在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趣味性。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探究的形式探討小蝌蚪可以通過哪些有效方法找媽媽,小蝌蚪與青蛙的關聯性在哪里?這樣有趣的探究話題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進入熱烈話題探究之中,而后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無限性理解和想象給予了不同的回答,而這些回答凸顯了學生具有無限的學習潛力和創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遷移理論,是對小學生自身成長、成才、個體性學習需求的尊重和滿足,也是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教法的高標準要求,更是響應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培育目標的現實性需要。只有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遷移理論,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我性才能得以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也才充滿鮮活動力,小學語文教學成果才更有效力,這也正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所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徐曉平.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下),20xx,(4):77-77.
[2]尤愛萍.試談遷移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小教版),20xx,(9):13.
小學語文論文9
摘要:
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以及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得我們的語文課教學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多媒體技術先進的技術手段,不僅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對于這樣的課堂充滿了興趣與期待。展望未來,有了多媒體技術助力的高效課堂會讓學生更快樂、更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學中適度而靈活地使用多媒體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高效課堂的構建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健詞:
多媒體技術;高效課堂;學生;小學語文教學
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以及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得我們的語文課教學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像一支槳,它推動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它為學生提供的教學情境是鮮活的、有趣的。而在這樣鮮活有趣、豐潤高效的語文課堂中,學生才會更快樂、主動、有效地學習。
一、活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為目的的。傳統的教學手段只是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學生只是被動機械地接受,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厭倦、疲勞,更別說渴求知識、積極快樂主動地去學習了。而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所展示的教學情境是動靜結合的、圖文皆有的、聲情并茂的。這些鮮活而又功能各異的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感性思維,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很好地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適度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為課堂的高效打下基礎。
二、活用多媒體,提升字詞教學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說:“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傳統字詞教學中,教師習慣拿著寫滿生字、拼音、詞語解釋的小黑板讓學生一遍遍地抄、一頁頁地抄,或者是準備許多生字卡片,拿著字卡抽讀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形式雖然多樣,但教師卻忙著不停正反翻字卡。試想這樣教學字詞,學生怎么有興趣來學,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現在多媒體的介入有效地提升了詞語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深刻了,記憶能力也增強了。比如在認識漢字時我會設計偏旁變色、閃耀的生字課件,讓學生在認清漢字結構的同時積累更多的形近字,另外,我還設計了“街道上的廣告牌識字法”“商店招牌識字法”“玩具說明書識字法”“服裝商標識字法”等一些情境識字法。在這些有趣多樣的情境中,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義識字的印象,相較傳統教學變得更深刻。
三、活用多媒體,增強閱讀感悟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極基重要的學習內容,而閱讀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情感體驗。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很強,語文教材中選編的閱讀文章大多都是有著濃厚而深刻的思想感情的。如果閱讀時學生無法體驗這種感情,那就會大大降低閱讀的效能,也就無法感受到文章中語言文字的魅力,更別說感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了。因而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激發、感悟能力的促進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學生的閱讀感悟如何去促進,思維能力如何去培養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掌握活化文本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利用網絡、影視、圖片等多種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書本中的死知識變得鮮活,盡最大的可能調動學生的生活實踐體驗,從而使學生在腦海中想像出文章的意境與情境,體會文章的美妙,獲得自然、社會和生活給予我們的啟示。比如在教學《翠鳥》時,由于北方學生沒有見過翠鳥,光憑想像是無法深刻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以及捉魚時的動作特點的,所以我就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翠鳥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翠鳥的外形和色彩,還制作了翠鳥捕魚時的視頻,通過形象的視頻演示,學生對于翠鳥捕魚時的'迅疾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就自然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明白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了。
四、活用多媒體,增趣古詩教學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言凝練、寓意深刻、感情豐富的古詩。這些古詩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華。學生學習并誦讀大量的古詩詞,不僅可以增強記憶力,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還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強感悟力以及形成獨特的審美能力。但另一方面又由于它的含蓄、多意、韻律性、強跳躍性大,再加上詩中所描繪的社會風貌、人物思想、風土人情距今甚遠,所以古詩教學一直是教師們感到頭疼的問題。但如果能夠將多媒體手段恰如其分地運用到在古詩教學中,將凝煉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聲音、圖片、動畫、視頻,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感受詩歌中的形態美、韻律美、節奏美、意境美,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漸入詩境,從而達到詩情畫意融為一體的境界了,這樣,古詩教學效果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時,為了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感悟詩人王維與故友之間分別時的不舍之情,我選用了一首古曲《送別》。那深情、舒緩地旋律與此詩的意境相通,再加上精美的配文,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真正地理解了詩歌所蘊含的深情厚誼。又如教學杜甫的《春望》時,我先讓學生觀看了“安史之亂”的史實視頻,讓他們在感知殘酷歷史的過程中拉近了與詩人的時間距離、空間距離,使學生對詩意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明白了詩人的愛國憂民之情,為學生學通學透本首詩開了個好頭。
五、活用多媒體,優化作文教學
寫作,對小學生來說感到最苦惱的是“沒啥可寫”,即使寫了大都是仿寫,或毫無新意,或寫不清楚、寫不具體,或沒有真實情感。那怎樣突破這些難點?我們可以使用視聽媒體打破時空的限制,在學生面前生動形象地展現各種感性素材,還可以給學生創設多姿多彩的情境,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從而豐富作文內容。如寫游記之類的文章,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游記視頻或者是關于風景區的照片,解說作文時學生可以邊看邊議邊寫,這樣既掃除了“寫什么”的障礙,又懂得了“如何寫”。作文時讓學生發揮多種感官眼、手、腦并用,這樣將大大提高完成作文的速度和質量。另外,在作文的評改環節,傳統做法是教師臺上讀,學生臺下聽。這種模式學生根本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聽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效果欠佳。但運用了多媒體后我發現無論是批改還是修訂都變得容易許多,對于作文中出現的典型性問題,在經過我的精批細改后會在大屏幕上予以出示,這樣大家可以直觀地評價分析問題作文,對于優秀范文,我就通過課件形式展示出來然后進行講評。這種優秀范文與問題文章對比評改修正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想寫了,還學會了怎么寫、怎么改。經常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學生就會愛上作文,從而提高作文能力。
六、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適度靈活地借助多媒體,不僅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思想和理念的轉變,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綜合素養,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胡冬梅 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學
小學語文論文10
摘要: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已經被教育部門列為重中之重,改革成效亦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淺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蒸蒸日上,素質教育以其宏遠的社會意義得到廣泛重視,它不局限于一種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素質教育同時也為教育事業提供了實踐標準。素質教育是許多學科教育的綜合,而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則是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本文分別從以下幾點概述。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無論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或改革在推行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關鍵條件,即前提。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個時候的小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基礎知識薄弱,好動貪玩。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學就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引導,引導學生主動發展,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穩固學生的基礎。具體而言,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現狀較為熟悉,充分開發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只有教師能夠充分重視,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之后才能更好地進一步挖掘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得到教育界、教學教研工作者的普遍認可,但是關于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及相關策略依然需要我們不斷挖掘,不斷創新。教師自身應該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學校的公告欄、班級的黑板報以及班會等集體活動中宣傳有關素質教育的理念,加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素質教育的意識。
(一)小學語文人文素養的培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關于“人文素養”這一概念的外延是相當廣泛的。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人文素養的栽培可以簡單理解為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獨立人格的培養。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第17章節《世界多美呀》中,在指導學生識字讀音之后,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作品無疑是作者的所見所想。該文的作者一定有一雙熱愛大自然的眼睛,鼓勵學生發現美,學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在二年級下冊第10課《沉香救母》,為學生挖掘沉香救母神話故事的起源,帶領學生深入體會“沉香”這個孩子對母親的愛,也側面印證母愛的偉大。為學生樹立“孝”的標桿,也為學生點明“愛”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意義。小學階段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從教育教學層面來講,人文素養的栽培也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避免教師教死書,學生讀死書。
(二)小學語文道德素質的栽培
道德區別于法律,沒有明確的規范與界定。道德是一個人為自己樹立的準則。針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教師應該給予充分重視,為學生樹立嚴格的標準,明確區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例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課中,文中的二小放牛郎為了村莊的鄉親,其引申意義是為了中國同胞,欺騙了敵人而丟掉了性命,這是對愛國主義情懷的歌頌。語文教師在以愛國主義精神為起點的道德上的情感教育,將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深遠意義。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挖掘課文中所蘊含的正面人物的道德素質,對于反面人物的低劣道德行為應該明確表達不滿情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
(三)小學語文心理素質的栽培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內在要求。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該有的水平得不到發揮,就像破了一個角的水桶,留不住水。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心理素質的要求也許并不高,但是就目前中高考現況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現況而言,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以及學會正確的減壓方法都是有意義的。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以三年級上冊的《臥薪嘗膽》為例,文中的勾踐在會稽一戰中一敗涂地,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志向,忍辱負重,默默積蓄力量。終于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戰勝了吳國。看似一篇很簡單的文章,其中蘊含的思想正是當代人需要繼承的。以各種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的學生為例,告誡學生不要輕言放棄,失敗是成功之母。關于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的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并不能操之過急,心理本身是以不外露的形式影響一個人,有意識地點明課文中積極地處理問題應該有的心理,對于學生的影響就已經很長遠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使教師的教育觀念有所轉變,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觀念是很難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養、道德素養以及心理素質等精神內涵的。
參考文獻:
[1]王申有.小學語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青春歲月,20xx(19).
[2]唐敏.淺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20xx(2).
小學語文論文11
一、對目前特校語文教學方式的簡要解析
傳統理念依然占據很大市場,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教學活動還是堅守在流水線上打磨,然后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簡單的教學評價和驗收;教學手段陳舊落后,依然是以教師板書為主,而對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滯后膚淺,再加之教學形式的機械程序化比較嚴重,其間更加缺乏情感藝術的有效滲透和合理運用,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教學效率較低,更談不上獨特性和創造性。對此,積極合理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活動,可起到“一藥多病”的效果。
二、對特校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體會
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音像和諧、動畫直觀、形象生動的綜合特征,可以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結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優美意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對于激活教學狀態、培養學習情感和提升教學質效,能夠發揮無可比擬的優勢作用。
1.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激發課程的學習情趣。教育心理學表明: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有兩大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又稱情感因素),后者往往具有維持、穩定、指向和強化作用,這與愛因斯坦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人的興趣和動機并非是與生俱來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僅是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獲取外界的信息就占總量的94%。多媒體教學正是通過刺激人的.視聽感官進而作用于內在心理,有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學習心境,在激發學習情趣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學習,從而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優化教學結構,有效引發課程的學習意識。與傳統教學觀念的本質區別在于,新課程理念鮮明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并倡導開展以認知、能力和情感為一體的“三維目標教學”。要把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就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能夠有效引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探究意識。而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很好地幫助達成目標。如在教學《電腦“管家”》內容課前導入時,有教師借助實物投影儀展示電腦并配上問題:“這是什么物體?通過預習,我們在本節課應當學習什么內容呢?”經過討論和梳理,最終把“電腦怎么能當上管家呢?它怎樣來管家?”“電腦有哪些主要功能?”“為什么說電腦是忠實可靠的管家?”這樣幾種問題作為“發展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合作探究。通過閱讀教材、網上查找、教師引導和相互交流等形式,學生們比較圓滿地解決了上述問題,由此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功信念。
3.創造美妙意境,有效培養課程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學具有語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屬性。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較低下,他們對文本中所蘊藏的美妙意境往往不能深刻體會。尤其是古詩詞教學方面,其中的一詞一句都是經過作者捶打精煉而來,因此理解并把握字詞句意也就成了教學活動的重難點內容。對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把比較生澀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綜合畫面,從而給學生傳遞一種“既可意會,還可言傳”的學習心理。如關于《泊船瓜洲》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傳神美妙,筆者通過多媒體展示了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春意濃烈的江南春日美景。在學生鋪設了如此春意的美妙心境之后,再仔細品味那“詩中有畫”的語言美,他們就能較好地領悟到“綠”的神韻之美了。因此有人說過:在特校語文教學中,如果說語文教學是花蕊的綻放,那么多媒體運用則是綠葉在映襯。換言之,多媒體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論文12
摘要:我國素質教育具有時代性和開放性的特征,而語文素養是作為一個人全面發展根基,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本文將通過對素質教育的概述,探究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以及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概述
1.1基本概念:
素質教育的基本概念,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個方面的素質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稱之為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給我國基礎教育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國家更加注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素質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等,通過加強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最終使學生在素質教育中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1.2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關于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教學目的來看,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是素質教育的目標,而語文作為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要想落實素質教育就需要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語文教育,正確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小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通過素質教育幫助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
2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
2.1教育觀念方面:
通過轉變教育思想以及更新教育觀念,是提升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性,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人才觀。
2.2教學目標方面:
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學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正確處理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中的教學方向,以及對教材內容準確理解,制定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教學目標體系。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要注意讓學生能夠明確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盲目性。
2.3教學規律方面: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關鍵,還體現在教學規律方面。教學活動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教學規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的規律具有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等特點,通過掌握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的規律,優化課堂教學,加強教學的整體性。
3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3.1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通過時間挑選出的經典文章,積淀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才能更好的將文章的文化內涵傳遞下去。
3.2強化學生語感:
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學習對于文章的理解,這就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朗讀是其強化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和方法。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強化學生的語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3.3培養學生能力:
首先需要明確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相對應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而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則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以及增強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首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復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模式,這針對學生的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發掘學生的潛質才能,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
3.4加強人文關懷: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教學不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體現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教學就是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發展,注重加強人文關懷。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十分豐富,教師要時刻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7):79-84.
[2]劉洪鳳;胡長德.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S1):79-84.
小學語文論文13
一、前言
語文教學的實質性改革一直是當今課改的重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跳出傳統的語文教語文的模式又是課改的關鍵。小學語文具有基礎性強、實踐性多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多元化課堂的開展,能夠把語文作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豐富知識的良好平臺。當然,在跳出語文教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上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
二、當前語文教語文的教學現狀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比較低效。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有效的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語文的實際價值,枯燥無味,導致小學語文教學遇到極大的瓶頸。
(一)教師在教學當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隨著課改的發展,小學語文在課程設計上發生了重要的改變,這就使得習慣了傳統教學的教師難以適應,對新課標的教材吃得 不透。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目標不明確,一味的借鑒與形式化課改下的教學要求。而且,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自身的知識擴展,總以為小學語文很簡單,不需要在進行相關教育著作的研讀,進而出現教師實質性的教育理念的缺乏。
(二)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得不到全面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總是以“牽引”式的教學法把知識點直白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學生感覺枯燥。而且教學上缺失實踐交流的活動課,沒有實質性的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到充足的鞏固。諸如教師在對于漢語拼音字母的教學中,教師對字母的發音不夠準確,在教學中總是用不夠標準的字母發單去教學生,而且課堂上缺乏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不能自主進行字母發音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
(三)口語、閱讀、寫作的教學過于形式化,缺乏實質性的創新。小學語文的課程應該非常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而教師只是依據考試的要求,缺失學生口語能力的教學;在閱讀上寬泛,沒有實質性的閱讀價值,而且往往在閱讀上出現以“教師閱讀為主,學生閱讀為輔”的現象;在寫作上,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過于應試化,學生在寫作上要依據教師的模板和考試的要求去寫一些“四平八穩”的形式化作文,使得學生寫作思維的創新能力喪失。
三、跳出語文教語文的教學模式
語文作為小學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具有充足的教學時間。而且其課程也要求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性教學的要求,同時這也是跳出傳統語文教語文的有效教學方法。當然,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真正的跳出這種模式,還需要更加具體的教學方式和考試制度做有力的保障。
(一)加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上更加的注重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而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還比較的傳統,教學理念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課改的要求。加之,在當前的考試制度下,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同樣可以達到考試的要求,使得教師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這沿襲了多年的教學模式。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加大對教師的新理念的教育,讓教師充分吃透課改的實質內涵,同時做到在制度上約束,學校在教學管理上不能形式化,應該加強具體的教學考察,考察教師的實際教學模式,避免教師“濫竽充數”。
(二)重視教材的主導地位,立足教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突出教材的實際地位,立足好教材進而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對學生知識的傳輸時,不能完全根據實際的考試制度來實施教學。諸如在教材中重視學生課外能力的拓展,而該部分在考試中不作要求,但教師仍然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并且組織有效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以便于學生查閱。這種重視教材主導地位的方式,可以既做到了立足教材的要求,有利于教師的課程開拓,而且又培養了學生自我閱讀和思維的能力。
(三)在教學上,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教學。我國的小學教育還是以集體的教學形式開展,而且往往人數的基數比較大。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開展,可以做到對學生學習問題的及時發現,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的,來適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教學需求。諸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男同學的寫作能力比較的缺乏,進而可以依據有效的計劃,有步驟的加強部分男同學的寫作培養,同時教師可以在不占用學生課外活動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課外輔導,來加強其寫作能力;如果發現部分的`女同學的閱讀分析能力比較的缺乏,教師就需要制定有效的加強閱讀鍛煉的計劃,計劃如何合理的安排閱讀時間、閱讀材料的選擇。然后,按照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實施。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諸多領域的學習缺陷,而且有利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使得課改下的教學模式多元化和具體化。
(四)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的課堂設計與組織。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以維持教學效果的長久性。教師應該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景設置,能夠做到把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案例放置到語文課堂的教學之中,讓學生感覺到語文的魅力,進而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同時,在對情景課程的開展中,增加學生動手訓練的環節。例如,在對一篇文章的閱讀理解時,教師根據在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的問題創設,通過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課堂中,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提問和發言的空間,這種做法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對待語文上,做到“想學”、“去學”、“樂學”、“好學”。
(五)立足于語文課程,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在課改中,要求語文教學更加聯系實際。在組織教學時,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可以開展更多的實踐課。把對知識的講解放到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活動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知識。例如,教師在對學生寫實的寫作能力的培養時,不能光在課堂上強調寫作的要領,如何去感受實際的生活,進而對作為展開組織和寫作,而應該把課堂放置到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實踐課程感覺到實際的生活到底是如何的,當融入自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這些真實的感受都是作為素材的最好來源,讓學生在寫作時,不再空洞,而是更多地從生活中提煉素材。
四、結語
從上述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課改的逐漸具體化中,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傳統的“語文教語文”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制約著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既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關鍵。
小學語文論文14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注重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親歷和體驗,重視學生多樣化地實踐性學習,打破了教材、課堂、學校的局限,主張開放活動時空,密切了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生活的聯系,從而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筆者認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應致力于 “六個突出”,即內容選擇突出綜合性、目標設定突出開放性、活動方式突出自主性、過程設計突出實踐性、能力培養突出創造性、評價方式突出多樣性。
一、內容選擇突出綜合性
綜合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基本特征。它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活動領域,內容豐富多彩。而學生個性發展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不斷探究世界與自我的結果。因此在選擇活動主題內容時,必須首先考慮綜合性。
如我們根據家鄉特產,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為桔子做廣告”的綜合實踐活動:(1)寫桔。組織學生到定塘鎮桔子種植地區觀察,描述家鄉桔(寫短文)。(2)畫桔。為家鄉桔子寫廣告詞,作廣告畫(廣告策劃,上街展示)。(3)訪桔。采訪種植戶,了解家鄉桔子的生長周期及經濟效益(口語交際,寫采訪稿)。(4)看桔。實地察看種植家鄉桔子的環境及土壤,訪問定塘鎮農辦,提出改良家鄉桔子的建議(調查訪問,小組匯報)。(5)致信。為了家鄉桔子更香甜──致桔種植戶的公開信(應用文)。這樣的選題具有綜合性,同時所選主題內容也具有綜合性,又如學習了《趙州橋》一課后,可聯系美術教材中《家鄉的橋》《我為祖國造大橋》和科學教材中的《橋》,設計題為“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擬定以下活動程序:①“知橋”。讓學生觀察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竹橋、石板橋、木橋、拱形橋,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有關“橋”的資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橋梁和相關的力學知識。②“畫橋”。畫一幅自己設計的橋的圖紙。③“造橋”。按照設計圖紙,用膠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歡的橋模型,通過學生介紹所搭橋的優點,培養自我推銷的能力。④“頌橋”。寫一篇關于贊美橋的文章。這樣內容的活動課,把學與用、動腦與動手、設計與制作結合起來,能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二、目標設定突出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在于“活動”。它是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否則學生將是漫無目的地在動中玩,在玩中動,達不到活動課的要求。活動課目標的預設,必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既能親自實踐,又能通過實踐活動有所感悟、有所創新。活動目標不要定得太低,以免造成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達到的情況,也不能定得太高,否則讓學生望而生畏,覺得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更不能定得太死,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壓力。活動課的目標設計需要教師精心考慮,突出放開性。如在《婦女節,我讓媽媽露笑臉》的活動課中,我們確定了如下目標:
1、通過搜集展示不同的賀卡,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欣賞能力;
2、讓學生自行設計賀卡,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想像能力;
3、通過學生動手制作、展示評比,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4、通過贈送表白心愿, 培養學生熱愛母親的思想情感。
這樣設計,目標具有開放性,不會給學生太大的壓力,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均能不同程度地達到目標。
三、活動方式突出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靠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學生始終處于動態的活動之中,并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選擇活動,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和自我評價。學生參與的活動,只有符合他本人的意愿和要求,才能產生巨大的內驅力。如在探究“ 北京奧運——2008”這個專題的時候,我們讓學生:
1、自己利用圖書、網絡等方法查閱資源,了解奧運會的起源、中國百年奧運歷史;
2、自己了解申奧時的組織、代表人物、申奧會歌、申奧過程、慶祝盛況等;
3、自己設計繪制“展望2008幻想畫、我是小小設計師”;
4、學生對各自的作品作自我評價。
教師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對學生放心、放手、放權,學生是主動參與,親自實踐,始終處于動態的活動之中,并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根據奧運活動內容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指導。
四、過程設計突出實踐性
實踐性,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旋律。所以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地讓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用心體驗,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社會生活是個大舞臺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社會中選定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關注社會,體驗社會角色,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問題,并學會健康愉悅的、自由而負責任的、智慧而有創意的生活。例如:我們根據農村玩麻將打牌成風這一社會現象,設計出一堂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賭博危害有哪些》。
課前準備:1、學生利用休息日,調查統計出你家所在村有多少家玩麻將打牌地點,參與打麻打牌將有多少人,他們用什么賭。2、學生實地考察,仔細觀察這些打牌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等。3、走訪周邊打牌和不打牌的人對賭博的看法和評價。4、將以上三條印制成表格形式發給每位學生,讓他們將調查情況記入對應的表格內。
課內活動:1、分小組將各人收集到的信息歸類綜合整理。2、每小組選出兩名代表向全班匯報調查結果。3、全班展開討論:① 搞賭博會給個人帶來哪些危害② 會給家庭造成哪些危害③ 會給社會造成哪些危害④ 談談你對禁賭的想法?
課后活動:圍繞賭博的危害,查閱有關法律知識,要求分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一篇生動的調查報告,校內進行一次主題展覽,并給當地人民政府或執法部門提出一些建議。
這樣的活動過程,每一步均要學生親自經歷,尤其是調查、訪問、撰文等,每一步都要學生親自動手,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解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在活動中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聲情并茂地表達了他們對賭博打牌等不良行為的憤慨。這樣,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啟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五、評價方式突出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強調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的主體,因而要十分重視讓學生主動地對自己和其他同學的活動經歷作出評價,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使評價過程本身也成為學生學習、體驗、發展的過程。評價一般是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家長的評價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在具體操作中,我們認為以“成長記錄評價”與“協商研討式評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法。以“成長記錄評價”為例,它主要用來評價學生學習和進步狀況,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的評價材料,如學生的作品、反思以及其它相關的材料等,反映的是學生在某一時期的成長過程。其重要意義在于,學生有權決定成長記錄袋的內容,自己判斷提交作品的價值,通過自己的全程參與,學會如何判斷自己的進步并反思存在的問題。教師在運用這些方法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態度、情感和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時要注意用文字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總之, 只有設計一個開放的、活潑的、富有創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活動之中,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才能真正發展。
小學語文論文15
每一種職業都有各自的職業修養,小學語文教師除了應該具備一般教師必有的基本素質外還應具備有一般教師必有的職業修養,這包括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的師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教學能力修養,也包括作為一個優秀的高層次小學語文教師所應具有的教學藝術方面的修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是十分欣賞想于永正、魏書生、于漪那樣的特級教師,多次聽了他們的示范課,讀了他們的文章,覺得他們的文化底蘊豐富、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技巧純熟,而且師德高尚、銳意進取、愛心無私。
由此逐漸體會到: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一手好字,滿腹詩書;一筆好文,滿腔真情;一顆童心,滿面春風。而修養是指人們在某一方面自覺進行的陶冶活動及其所達到的一定的水平。
一、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解讀教材文本的能力。而對文章進行高屋建瓴式的鳥瞰,從較高的立足點上對教材進行較深層次的釋讀,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的。然后我們才能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進行必要的、深入的解讀與思考,從而生成對話,構建起學生的個性語言。如果教師本身只是個“書袋”,那就只能進行復述式閱讀,不可能進行闡釋式閱讀。如果教師連“書袋”都不是,只怕還會造成對文本的誤讀。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個雜家,必須有廣博的知識。于漪老師說,現在的語文教學確實“文”,語文教師也缺少“文”,這個“文”就是文化底蘊。我深刻的領悟到:小學語文教學就是一方面要給求學者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在顯示階段,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不讀書,不寫作,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實。加之教師隊伍成分的逐漸改變,也在逐漸被人稱為“沒文化”族。所以,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勢在必行,應扎扎實實地做到一個“真”真讀、真寫、真提高。
二、語文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純熟的教學技巧
現在許多語文教師還默守著幾十年不變的教學模式,課堂效率極低。教師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學生學得枯燥,味同爵蠟。因此,在新的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了解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只看眼前。其實,許許多多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學習的資料,關鍵在于愿不愿學,肯不肯學,善不善學的.問題。
三、語文教師要做一個“真”人
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性情中人,不偽飾,不做作,不矯情,不欺騙,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早已刮進了校園,有的教師以沾染許多市儈之氣,弄虛作假,道貌岸然,卻是愧對“靈魂”。自己的靈魂都沒洗凈,怎么去當“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語文教師的人品要正,師德要高。“身正為范,學高為師”。這樣才能底氣十足。再有,語文教師要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如課件制作、網上閱讀、篩選信息等技能都很重要。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只要不斷地學習,加強自己的修養,就會受到學生的喜愛、社會的贊揚,就會感受到自己從事教育的快樂。
無數事實說明,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教好學生。譬如你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群眾觀點、集體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你首先必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革命者。道理很簡單,因為教師做的是教育人、培養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國古代,對于啟蒙老師的選擇,十分重視。
《大載記·保傅》中說,對于赤子,要“選天下端士,孝悌閑博有道術者,以輔翼之。”
一個人民教師,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體體現在他對教師職業的態度上,要熱愛教師職業,有事業心和責任感。
教師的事業心和工作熱情是教師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內在動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熱愛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希望得到長輩和師長的愛,教師對學生的親切關懷和指導,能使學生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愛心去感染、熏陶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即讀書,又育人。
【小學語文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論文05-17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04-07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1-2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1-21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1-29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5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實用]05-15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全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