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聾校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的論文

時間:2023-05-02 05:11:25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聾校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的論文

  在基礎教育課程中明確指出:課改的理念和靈魂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在新的形式下,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等更為強烈地影響著聾校的教學。我認為,為了促進聾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以下“三個轉變”:

聾校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的論文

  一、變“居高臨下”為“平等融洽”

  聾生入學前以目代耳去認識周圍事物,以手代口地模擬見到的各種形象,以手勢作為交際工具,與人們通情達意,因為不能完整地認識各種形象,所以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基于這點,在聾校教學中,教師處于“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嚴重地存在著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和灌輸的情況,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現代教育思想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1.“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耳聾學生主要憑視覺來感受周圍世界。—個輕蔑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有可能傷害到他們敏感又脆弱的心靈。因而,在教學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微笑、鼓勵、贊賞,讓他們從這些顯而易見的動作中體會到教師對他的信任、關注和賞識,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如答對了問題多伸出你的大拇指,如批改學生的作業時,除了打對號外,另加“”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努力把字寫好的信念等。

  2.“你的心情現在還好嗎?”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課堂應該成為“生活的課堂”,教師應該把課堂構建成學生生成發展的良好空間。聾啞學生也有著喜怒哀樂和豐富的情感世界。因而,教師只有在重視學生認知活動的同時,更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變化,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活動,達到“師生情感交融”,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課堂上就常說“同學們,今天你的心情好嗎?”“需要我幫你們什么?”“這節課你們過得快樂嗎?”“你的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快樂!’等富有情感的話,讓學生感受到我是他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是他們學習、生活的伙伴、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由原先的“驚奇地對視、沉默”到如今的微笑和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并在日記中由衷地寫出對我所上的語文課的喜愛之情。

  二、變“單向信息交流”為“綜合信息交流”

  從信息論上說,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由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而產生了“以講授法為主的單項信息交流、以談話法為主的雙向交流,以討論法為主的三項信息交流和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這四種方式。按最優化的教學過程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過程的道理,后兩種教學方法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最好,尤其以第四種為最佳。

  長期以來,聾校語文教學很注重根據聾生聽覺缺陷而采用“演示法、參觀法、講解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比較直觀的方法,這主要是前兩種信息交流方式。我在教學中,除合理運用上述方法外,還嘗試了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方法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地聯系起來,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立體信息交流網絡。

  1.開放時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讀、自悟學習的能力。因而,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高年級聾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教《趙州橋》時,我首先讓學生質疑:看課題,你已知道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有的說知道是寫一座橋的,有的說想知道趙州橋在哪兒?有的說想知道趙州橋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我讓學生帶著疑團讀課文,要求在讀中感知、自悟自得。自學中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法來解決。這一環節的完成需給學生足夠的自學與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課文,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交流信息,培養合作學習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過:“只要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來源,教學效果遠比講解提問方式要好。因此,我把學生編成小組,把個人學習、同桌商量、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團結合作、友好競爭的精神。

  如在教學《我和企鵝》第二段時,我讓每組從文中找出企鵝島上有幾種企鵝,是什么樣的?然后把這些語句讀一讀,再選擇本組成員都喜歡的一種來畫一畫,最后全班同學一起來評一評,議一議,讀一讀。這樣,課堂討論好比“新聞發布會”,變單向信息傳遞為多向傳遞,信息渠道暢通,學生不僅輕松愉快地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享受到了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和樂趣。

  三、變“重結果”為“重過程”

  重結果指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的結果,忽視知識的來龍去脈,壓縮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重過程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

  由于聾生認知水平差,有些知識的理解又“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而教師回避或縮短教學過程,而直接呈現答案的例子很多,卻不知道這違背了學生學習生活的認識過程,其結果只能使學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聽過的容易忘記,看到的容易記得,親手做過的才真正理解”。因此,要盡可能地發揮聾生各種器官的補償功能,讓他們多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參與到揭示知識內在奧秘的過程中。

【聾校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聾校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論文05-02

合作教學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嘗試論文05-02

聾校英語音標教學探索論文04-30

聾校律動課教學模式初探學科論文05-01

聾校語文教學的生活化05-01

聾校語文教學的理想化之路04-29

聾校語文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04-30

試析目前聾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04-30

聾校語文教研組計劃08-04

關于聾校教育教學幾個問題的研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