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要有拎動點教育論文
再次教授《木蘭詩》一課,再次走近這樂府雙璧之一,領略它的獨特魅力,也再次感受到漢魏六朝樂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的原因所在。如何在有限的課堂讓學生又能充分感受到她的美?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尋找突破口,設計拎動點,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不但提高課堂效率,并且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在《木蘭詩》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這樣幾個點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一是讀。
怎樣才是會讀呢?在課前學習部分提示學生要用普通話準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要做到以上幾點首先就需要學生查字典讀準字音。其次是要讀出感情,只有在對七個自然段的內容,人物所表達的情感有所掌握的基礎上,才能對朗讀時的語調的高低、語速的緩急、語音的輕重的區別有所掌握。能做到“會讀”才有可能“讀會”。
第二是說。
會說情節,那么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的教材。因為詩歌跳躍性大,留白較多。因此,在人物各階段心理的描寫和家人喜迎木蘭的場面上學生可以大膽想象。學生要達到會說就勢必要去在了解詩歌的詳略安排,運用聯想想象去補充留白處,也就進一步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
第三是評。
作為現代人對木蘭會有怎樣的評價?我設計了一個“木蘭小檔案”讓學生填寫。除了基本內容外還包括“特長”、“性格特點”、“你最想對木蘭說的一句話”、“巾幗英雄榜”等,使學生在趣味中加深對人物性格品質的理解。
第四是究。
教學的目的不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而啟迪學生思維,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在這一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探究學習”環節。給學生示例,讓學生發現如果以研究的態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深究,這是一種學習的態度,也是做學問的態度。例如:木蘭究竟姓什么?古代女子不是纏足的嗎,木蘭為什么還能女扮男裝成功呢?為什么木蘭將父親稱為“阿爺”等等,如果作以深究,學生會感受這里面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從這一課的教學來看,我仍然堅持教師應該起到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輔助者的作用。學習終究是學生的個人行為,老師的引導一定要巧妙,切口要小,要尋找最佳拎動點,局面要大,將教學重點容入其中的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學習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更是一種文化。
【語文教學要有拎動點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小語教學要有大語文觀論文05-02
簡述物理教學中的七動教育論文05-02
語文教學要有“界”04-30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05-16
作文教學要有針對性的論文04-27
讓語文教學水到渠成教育論文05-02
語文教學中的美感教育論文05-02
語文教學呼喚審美教育論文04-30
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論文04-29
小學語文教學教育論文(通用)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