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診斷與矯治教學的初步研究
縱觀世界各國閱讀教學現狀,其效率并不令人滿意。認真考察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方 面就是閱讀教學中忽視了診斷和矯治。教學實踐表明,閱讀不良常常始于簡單的閱讀學習缺陷。一個有效的閱 讀教學計劃是建立在對閱讀缺陷的持續診斷、對學生需要和能力的認真評價基礎上的,只有每節課都能成為診 斷課,并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矯治課,閱讀不良才能預防。因此,認真開展閱讀診斷與矯治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 究,對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學生閱讀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閱讀理解過程的基本理論
正確認識閱讀理解過程的本質,有助于教師對閱讀診斷和矯治策略作出選擇。近二十年來,教育界對閱讀 理解過程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若干閱讀理解過程模式理論。
(一)閱讀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相互作用”模式理論
1.“自下而上”閱讀模式理論。閱讀理解的“自下而上”或“以課文為基礎”的理論認為,閱讀是讀者從 辨認字母開始,組成單詞、詞組、句子、語段等,逐級由語音、詞素等最基礎的單位聚合向上、向整體意義發 展的過程;閱讀教學的合理序列應是先教字母,再教字詞,然后逐漸過渡到培養高級水平的閱讀技能。顯然, 這一理論把閱讀看作僅是從文本中提取意義的過程,而忽視了讀者固有知識對閱讀的影響。筆者認為,“自下 而上”模式只能說明閱讀過程中的某些現象,而不能解釋閱讀過程中各種信息間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早期線 性信息加工理論對閱讀研究的影響。著名學者高夫(Gough, P.B.)是這種理論的主要代表!白韵露稀遍喿x模 式較為明顯的讀者常把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背景知識與所讀內容割裂開來。(注:R. J. Tierney & P. D. Pear son,"Leatn-ing to learn from text: 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pr-actice", In H. Singer &. R. B. Ruddel(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3rd.ed).P.878, Newark.D.E.:in 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5.)
2.“自上而下”閱讀模式理論。閱讀的“自上而下”模式理論又稱“以讀者為基礎”或“概念驅動”模式 理論。這種理論認為,閱讀并非一個精確知覺的系列加工過程,而是一個以讀者已有知識為基礎的取樣、預期 、檢驗和證實的“從內而外”的循環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讀者把比課文內容更多的信息帶到課文中來,在閱 讀時不斷進行假設檢驗,讀者先前的知識和語言被用來對所讀內容作選擇。隨著閱讀的展開,讀者綜合已有知 識證實或修正自己的預測。筆者認為,這種強調讀者已有知識經驗而輕視文本信息對理解作用的觀點也是片面 的,它在實踐中易于造成忽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嚴重后果。從理論上講,用絕對的自上而下模式來解 釋閱讀過程也是困難的。著名學者古德曼(Goodman,K.S.)就是這一理論的主要代表。“以讀者為基礎”傾向較 為明顯的讀者,在理解和解釋課文時常常過于概括。(注:M. Strange,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of a conceptnal theor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Reading Technique,33,1980, P.391.)
3.“相互作用”閱讀模式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讀者帶到閱讀中來的知識和課文中的信息在閱讀理解中都 是重要的;閱讀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加工應有機結合起來,讀者正是運用解碼和語言技能以及他們 關于世界的知識去獲得對課文意義的理解的。首先,課文激發讀者運用他們的解碼策略,隨著對詞語加工的展 開,讀者運用他們的知識去接受或拒絕關于涵義的假設。這種觀點認為,從本質講,理解是建立在讀者不斷填 充當前閱讀主題空缺基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