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茁壯成長
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曾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意思是說,教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除疑惑的。新時期,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賦予古訓以新的內容:人民教師,不僅應擔負起傳授文化知識的重擔,更應以自己的崇高師德影響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茁壯成長。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相當數量的既有美文欣賞價值,又有很好教育價值的課文。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既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其文學藝術和鑒賞價值,更注意到挖掘其深刻的教育意義。下面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青年小說家史鐵生在二十歲時下肢不幸癱瘓,正值青春韶華,其苦不待言,他在一段時間里精神幾乎崩潰,他一時“被命運擊昏了頭”,覺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于是,他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時候“走”進荒蕪冷落的地壇。地壇雖經四百年風吹雨打,“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但這里已成為史鐵生棲居的精神家園。
史鐵生曾在一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笔疯F生與地壇有著宿命的緣分,更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他終于發現了“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看那“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通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看那“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他想了好幾年,終于想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古園歷久而彌堅的活力激勵作者勇敢面對不幸,促其采取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段遗c地壇》“是回憶,也是自省,彌漫著沉郁的人生況味,閃爍著澄明的的智慧之光”。史鐵生也從此振作起來,毅然決然地走向了文學創作道路: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彎》《禮拜日》《舞臺效果》《務虛筆記》等,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彎》和《奶奶的星》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有些當代中學生心理脆弱,缺乏面對挫折困難的勇氣,一遇到不順利的事便不知所措,極易出現極端現象:或是任何意見都聽不進去,甚或離家出走;或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成為家庭社會的心病。出現這些現象當然不應把板子全打在孩子身上,這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們總要冷靜地面對當代中學生的真實境況,給以耐心的教育和感情化的引導,使他們走出困惑,走向明朗。
對學生的教育不應只出現在問題發生之后,應該把功夫下在平時。對學生而言,他們在學校的時間畢竟多一些。因此,語文教師尤其應該有意識的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教材中的活生生的例子感化教育他們,這比無病呻吟、空洞說教效果要好的多。
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這決非是一句空話。應該體現在對學生細致入微的教育上。我在講授《我與地壇》時,便有意識地讓學生拿自己的現狀和史鐵生比較,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史鐵生年僅二十歲雙腿殘疾,而我們不是有健全的體魄嗎?史鐵生經過痛苦的思索,終于弄明白了人生的意義,而我們既然有健康的體魄,為什么不積極進取、創造輝煌的人生呢?經過這樣的比較,大部分同學被深深觸動,轉而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的體格比史鐵生健壯,可我的毅力不如史鐵生堅強,我的成就遠比不上史鐵生,我真該好好把握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來!
【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茁壯成長】相關文章:
學生在評學中的角色作用05-01
在壓力中茁壯成長作文05-01
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06-19
讓學生在愛中成長05-02
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感悟04-29
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的論文04-27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05-01
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術文化04-29
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合理誤讀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