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從問中來
知從問中來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區花園小學 賀斌源 [內 容 提 要] 羅素曾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語文學科也不例外,也是要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能夠進行創新學習。根據布魯納“發現學習”的主張,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善問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善問既包含教師的問,又包含學生的問。 [關鍵詞] 語文教學、善問、創新 羅素曾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時開始。”語文學科也不例外,也是要開啟學生的心智,使學生“不唯書”、“不唯上”,能夠進行創新學習。對小學生來說,創新不是發明了什么,創造了什么,而是在對獲得的知識、信息進行重組的過程中求新、求異、求奇。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依靠教師的引導。采用什么方法引導呢?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就是不把現成的知識和結論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問題和作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象科學家發現知識那樣,親自去發現“知識”和結論。故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善問是開啟學生心智,實施創新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一條重要途徑。這里的善問既包含了教師的問,又包含了學生的問,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問,使期待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心中高懸,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思、去想、去說、去寫,從而使問題得以創造性地解決。 教師的善問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著名四位教學專家德波諾曾經指出:“學校課本上的問題通常是封閉型的,也就是說,都有一個確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給出了所有必須的已知信息。”所以教師的善問應表現在大膽地、富于創造性地巧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師要沖破課后練習的樊籠,在課文結束時設計“爬山虎的腳和它的生命就什么關系?”這樣既可對教材中用已有的信息進行重組,又可以挖掘出學生平時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教師的善問要講求“五性”。 一、啟發性 啟發性,即教師設計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教學《司馬光》一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司馬光用砸破缸的方法救小朋友時,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積極狀態,心里或許還想著司馬光了不起,如果教師峰回路轉地設計:“除砸缸外,是否還有既可救人又可留缸的方法呢?”這一問,將學生的思維又推向了一個高潮,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思考,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 二、拓展性 拓展性,即教師設計問題要為學生拓展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美國著名創新思維學生迪伯諾指出:“四維的目的不在于正確,而在于有效。”教學要著意培養學生的正是這種“有效”思維,即創新思維。這就要求教師在鉆透教材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去設計問題,為學生拓展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去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希望孩子象花生那樣做一個外表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人后,可設計“父親為什么不希望孩子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既好看,而又有用呢?”這樣設問既可讓學生對文中的信息進行重組,又可挖掘出平時頭腦中積累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評判標準,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此時學生往往能發表出一些新穎的、獨到的見解。 三、想象性 想象[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