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中音樂欣賞課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論文
內容摘要:在課堂教學中,音樂常常與其他學科,如語文、美術、舞蹈、歷史、地理等結合在一起,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學科綜合”。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注意把音樂與相關的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對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和欣賞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更生動。
關鍵詞:音樂與語文綜合、音樂與美術綜合、音樂與舞蹈綜合、音樂與歷史綜合、音樂與地理綜合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一種極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音樂常常與其他學科,如語文、美術、舞蹈、歷史、地理等結合在一起。這些學科所表達的形象,大都具有視覺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語義性,恰好與音樂情感表達的概括性和藝術表現的非具象性相互補充。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學科綜合”,那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筆者就怎樣把高中音樂欣賞教學與語文、美術、舞蹈、歷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綜合起來的,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音樂與語文綜合
音樂與文學是姊妹藝術,特別是音樂與詩歌相結合是人類最古老的綜合藝術形式,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產生并發展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我國的歌曲藝術經歷了詩經、楚辭、樂府、絕律詩、詞、曲等不同的發展階段。很多歌曲的歌詞,直接采用了原詩,如《陽關三疊》、《揚州慢》等一些古代歌曲。還有很多通俗歌曲是作曲家根據古代的詩詞創作而成,如《水調歌頭》、《別亦難》等。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多朗誦幾遍歌詞,可以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容與思想,因為“詩詞”可以使非語義性、非可視性的音樂動態具有更明確、更具體的內涵,使欣賞者的聯想、想象有更確定的范圍。而“曲”又可以使詞的情感色調變的更鮮明、更突出。如欣賞《黃河大合唱》,其中的《黃河船夫曲》是一首驚心動魄的戰歌,表現了船夫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形象!饵S水謠》,歌曲揭露、控訴了黃河兩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災難。《保衛黃河》,歌曲雄偉、豪放,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
又如欣賞民族管弦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課前我搜集了一些與樂曲描寫的意境相符的圖片,并在意境優美的幻燈片上配上唐朝詩人張若虛寫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的開頭四句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聲,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欣賞樂曲前,我先聲情并茂的朗誦張若虛寫的《春江花月夜》開頭四句詩來導入新課,接著我再繪聲繪色的描述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意境:春天靜靜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的搖曳。在欣賞過程中,隨著典雅、優美的曲調的呈現,逐一出現配有詩句的優美圖片,學生做到了眼、耳并用。無疑,學生已進入到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無限美妙的藝術境界,領略到了音樂與文學帶來的無窮魅力。
二、音樂與美術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是實施美育的兩個主要途徑,二者的共同目標是通過教學和相關活動,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和藝術的審美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舒曼曾說過:“有教養的音樂家能從拉斐爾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啟發,同樣,美術家也能從莫扎特的交響樂中受益匪淺!边@足以說明音樂與美術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美,更好的表現音樂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我先出示19世紀俄羅斯畫家列賓創作的著名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然后我再描繪畫面的意境:十一個衣衫襤褸、神情各異的纖夫,用胸前套著的纖索,吃力的拖著一只有著高高桅桿的船只負重前行,河灘上留下他們的串串足印……”,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后讓學生在欣賞這幅世界名畫的同時邊欣賞歌曲,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音樂形象,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如欣賞組曲《圖畫展覽會》中的《兩個猶太人》,我先給學生展示哈特曼的旅行寫生畫。畫面上的兩個猶太人,形象對比鮮明:一個肥胖、驕橫;一個瘦弱、怯懦。而兩個具有明顯反差的音樂主題就是根據這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來表現:肥胖的“富人”,音樂主題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頓,由弦樂和木管樂八度齊奏,顯得粗壯、自負;瘦弱的“窮人”,音樂主題采用同音反復,初次出現時用加弱音器的小號演奏,刻畫出戰戰兢兢,瑟瑟縮縮的形象。學生通過聽和看的結合,能更深刻的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形象。
三、 音樂與舞蹈綜合
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與舞蹈是親密無間的姊妹藝術”,其直觀的藝術感染力,對豐富學生的藝術體驗、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音樂與舞蹈有著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動作的節奏常常以音樂的節奏為基礎,而音樂的節奏,又需要通過優美的舞蹈動作來形象地展現。通過舞蹈技能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青少年天生好動,在課堂中讓他們跟隨音樂的節奏、節拍進行律動,用體態來表現音樂,是他們最樂意的事,課堂氣氛也會隨之而變得活躍。在現行的高中音樂教材中,有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樂欣賞曲目。在教學中,以民族舞為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少數民族歌曲的風格,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又豐富了知識。如欣賞蒙古族民歌,我先教給學生蒙古族舞蹈中“抖肩”和“翻腕”的基本動作;如欣賞新疆民歌,我先教給學生舞蹈中“移頸”和“繞腕”的基本動作,然后再欣賞這個民族的民歌。除此以外,課堂上可以根據教材和教學的需要讓學生自己編舞,形式可以是集體、分組或是個人的。其創編的動作不一定要統一,給他們一個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音樂與歷史綜合
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歷史知識及音樂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掌握了音樂知識又復習了歷史知識,而且能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如欣賞《義勇軍進行曲》,我向學生介紹了歌曲的誕生以及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歷史!读x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1935年,由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曲原為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于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把這首歌作為代國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國歌。
如欣賞《藍色的多瑙河》,講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對理解樂曲的情緒,感受樂曲表達的感情很有必要:《藍色的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1866年,爆發普奧戰爭,奧地利戰敗,悲哀、沉悶的氣氛籠罩著維也納。1867年初,應維也納男聲合唱團指揮的邀請,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了這首象征著維也納人生命活力的合唱曲,但初演失敗。直到1868年,作曲家把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同年在巴黎公演,獲得極大成功。頃刻間,這首圓舞曲傳遍世界各大城市。
五、音樂與地理綜合
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因此,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風格。如欣賞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流行在全國各地的民間小調。各地《茉莉花》,歌詞基本相同,曲調有相同、有近似、也有不同的。如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委婉、細膩,體現了柔美的風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調明快剛直,體現了爽朗的風格。兩首《茉莉花》,因地理環境、生活習俗、語言特點等因素的不同,從而體現了迥然不同的音樂風格。其中一個方面我是結合地理特點來講的:南方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音樂風格委婉秀麗;西北地區氣候寒冷,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黃土地,所以民歌的音調高亢、嘹亮,質樸中帶著嚴峻和深沉。這樣,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風格形成的原因,從而準確地把握民歌的風格。
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注意把音樂與相關的學科綜合起來,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對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和欣賞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我們的課更生動。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藝術課程中的綜合不是音樂和美術、舞蹈、歷史、地理等學科的機械疊加,而是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溝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樂和哪一門學科綜合,教師都必須以音樂教學為主,其他學科的講解要適可而止,不能喧賓奪主。當然,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科綜合”,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轉變觀念,不斷探索,不斷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科綜合的優勢,為音樂教學服務,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淺談高中音樂欣賞課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反思的論文04-27
數學與音樂學科論文04-28
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整合04-29
淺談小學音樂的情感教學論文04-30
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的學科論文04-27
淺談高中音樂欣賞05-01
淺談中醫綜合實驗教學構想的論文04-27
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學科論文04-27
音樂游戲在幼兒教學的開展學科論文04-27
音樂欣賞課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