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原理的對與錯
提要
等效原理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的基本出發點,但是還有它的錯誤。牛頓力學的理論結構需要重新調整,也就是需要重新建立“公理化”體系。我的“慣性力學三定律”就是此新的公理化體系的嘗試。
一、等效原理的對與錯
有人說“等效原理”違背了力學的知識,這話不假。問題是對這個認識有兩個結果:一是全盤否定等效原理,而原來的力學知識是不可動搖的;二是這正說明了目前力學知識的局限性及不完整性,正是說明力學知識需要變革。(“等效原理”是獨立于牛頓三定律與引力定律之外的。)
從我的角度來看,等效原理所包含的客觀現象事實方面是不可否定的,是原來力學知識(牛頓力學)所沒有涉及到的客觀事實。所以,力學知識需要變革。愛因斯坦的偉大功績就在于看到了此客觀事實,且力圖變革牛頓力學的知識,從而建立了他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思想的精髓就是他在他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一書中說的:“物體的同一性質按照不同的處境或表現為‘慣性’,或表現為‘重量’(字面意義是‘重性’)。”(注:讀者看一看!就連翻譯此文的譯者都回避“重性”這一詞,可見原來的力學知識的“慣性”。愛因斯坦在寫此話的時候是用加重號的,由此可見這是愛因斯坦思想的精髓。)如果說“蘋果自己落地”是由于它的“重性”,這等于白說,而愛因斯坦的偉大功績的偉大就在于把“重性”與“慣性”聯系了起來,認識到了它們是同一性質。把許多人看來是毫不相關的不同客觀現象聯系起來,認識到是同一的性質,這也許就是科學研究真正價值的最重要的體現。牛頓的偉大功績不在于“發現了萬有引力”,而是發現了“蘋果落地”現象與天體的公轉“向心加速度”屬于同一性質。我們不能怪牛頓把這同一性質歸于“引力”,因為在牛頓時代還沒有“演化”的觀念,沒有“場”的概念。牛頓作為一位嚴謹及嚴肅的科學家,僅肯定了在此問題上的自己的兩點成就:1.肯定了地球上的“重力”與天體“向心力”在性質上具有同一性;2.用數學方法表示了這個“引力”。而牛頓本人也一直懷疑“引力超距”性。然而可悲的是,牛頓以后的人們至今,還把“萬有引力”當作牛頓的偉大發現。更可悲的是,從牛頓時代至今,許許多多的人把解決引力的“超距作用”變為“直接作用”問題當作畢生的研究方向。“引力”呀!“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如果說牛頓把這個“同一性質”用“引力”一詞來表達是出于他的無奈,今天的人們可以原諒他的這種無奈,然而,今天的許多人還要承認這個“無奈”是偉大的發現,且絞盡腦汁去虛構什么“微粒子”(不管是什么名稱)來實現“直接作用”,那實在是太可悲了。我想起了中世紀教會里的教士們在爭論“一個針尖上能站住幾個天使”故事,今天的人們一定覺得這樣的“研究課題”實在是沒有意義。那我也可以說,“引力為什么會超距作用”的研究課題,對于后來的人們來說,也同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既然是“引力”,依照“對立”思維,又依然有人弄出個什么“斥力子”,那實在是更可悲了。當然,我并不掩蓋我對他們的敬意,因為他們畢竟是“舍生忘死獻身于科學事業”的人們,而不是只為自己活著的人們。? 頤遣壞貌環此嘉頤僑死嗨嘉?娜畢萘恕H歡??么?腥畢蕕乃嘉?ヌ剿魎嘉?娜畢藎?鞘翟謔翹?蚜恕N頤俏?裁床蛔?灰幌攣頤塹乃嘉?絞劍?nbsp;
我在給我的東北師范大學物理系同一屆畢業的校友說:物體的自由下落是由于物體的“重性”,不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結果,當然不是“地心引力”作用的結果了。此校友又說了:那為什么物體會自己“下落”?我回答道:那為什么不可以認為物體不是由于外力的原因,而由于自己的“重性”可以自己“下落”呢!有人在此會笑話我,如果物體自己下落,那我們還要研究它干嗎!是啊!僅僅如此認識還要研究它干嗎。我在上面不是說了嗎。僅僅把“自由落體”的原因歸于“重性”,不是科學。而重要的是,愛因斯坦把“重性”與“慣性”聯系了起來,認識到是同一的性質,那才是科學,才是科學的真正的價值。再下一步,就是怎樣改變原來力學知識結構的問題了。然而遺憾的是愛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