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慣性力學與整體科學體系
古代人無法理解地球下面的人為什么不會掉下去,此困惑是由于以自己為參考系而產生的。今天的人們無法理解自由落體運動及天體的公轉運動也是慣性運動,此困惑是由于以牛頓慣性為"參考系"而產生的。慣性的實質就是:物體通過某種運動狀態來保持或主動改變某種運動狀態來達到其內部的熵狀態的一種屬性。整體科學體系是研究自然整體的整體性質與功能、有序內部結構及其起源與演化過程的科學理論系統。本文主要是對我的前兩文[1]與[2]的進一步說明。需要讀者結合我的前兩文來讀此文。由于[1]文中用引力一詞,需用[2]文與此文重新理解之。本文的例題可以增強對我觀點的理解,同時也體現了由于其進化性而帶來的在習題解法上的取代性、新穎性、思路明晰性及簡捷性。我的觀點核心是"廣義慣性與整體天體",對這兩個方面的理解的最大障礙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的牛頓力學的思維方式。只知道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世界,而不反省作為思維的基本要素--概念及各種概念、命題、觀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內在合理性問題,這是科學理論研究之大忌。如果現有的概念、命題與觀念不能表達新的內容,就需要改變它們,或重新建立。
一、慣性力學
嚴格說來:牛頓第三定律(互為作用力定律)應該是力學"體系"定律,是在各種作用方式力以及各種屬性力之間建立關系的定律;去掉牛頓第三定律后的廣義力學核心四定律(見[2]文),應該稱為"慣性力學"核心三定律(以下簡稱"慣三律")。"廣義"是相對牛頓力學及牛頓慣性而言的。之所以還保留"廣義慣性"一詞,也是因為只有慣三律被大多數人接受后,才會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再改變為"慣性"一詞。牛頓第一第二定律(以下簡稱牛二律)是慣三律的物體外部空間在ρ均勻空間情況下的定律,是其推論,不再是慣性力學的核心公設性質的命題。
(一) 廣義慣性使牛頓力學進化
愛因斯坦獨具慧眼,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及自由落體運動與質量因素無關的經驗事實,總結出了等效原理,且明確與準確地說:物體的同一性質按照不同的處境或表現為"慣性",或表現為"重性"([3]第55頁)。這個同一性就是廣義慣性,這個處境就是空間。牛頓第二定律實質是其第一定律涵義的數學表達式。所以,廣義慣性的發現,其革命意義是指動搖了牛頓第一定律的核心地位。廣義慣性包含了牛頓慣性,所以,又是其進化。同時,也說明了需要建立一個取代牛二律的進化性質的核心命題系統的新力學理論。廣義慣性又引出了兩種空間及其區別的新問題。這個新問題困擾了愛因斯坦的一生,走了一大圈"彎"路后,在他晚年時,才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曙光--物體具有空間的廣延性([3]第十五版說明),由此"廣延性"再往前走一步,就是[2]文說的ρ空間及其區別的標志是其梯度值的有否。這說明還需要一個新的涉及空間的基本概念及與其相對應的原來等效原理所沒有涉及到的新的經驗事實:物體質量部分的壓強梯度現象(注:在固態的具體物體內部,此"壓強梯度"表現為"脅強"),也就是愛因斯坦的物體的空間廣延性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引出了物體的非剛性及其具有內部空間結構的抽象性質([4]第六章)。于是,"萬事俱備",只欠建立一個新的核心命題系統了。可以說,慣三律就是這個系統。廣義慣性是由于把"重性"也歸于同牛頓慣性一樣的物體屬性,所以,其革命意義也主要體現在"重力"方面。"引力"是對重力本質的錯誤認識。廣義慣性與場概念把原來引力中的兩個平權的物體分離開來:一個是僅表現廣義慣性的一般(非整體)物體;另一個是具有產生重力場的特殊性的中心物體。一般物體與中心物體之間已經沒有"力"的關系了。但通過重力場(原來引力場與自轉慣性離心力合成的重力場涵義需要改變)有"能"的關系(見此文的"ρ空間與能"一節)。到此為止,廣義慣性已經完成了其邏輯任務,即取消了引力及導
[1] [2] [3] [4] [5] [6]
【慣性力學與整體科學體系】相關文章:
現代西方科學哲學的整體系統性05-02
物理教學中的慣性力學及其例題04-29
影響慣性重力波活動規律的動力學因子研究04-29
慣性04-29
慣性04-29
高拱壩體系整體抗震安全評價方法研究04-28
PuCO體系的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04-27
談標準化在慣性系統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作用04-27
再說慣性04-29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慣性3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