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通識教育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探析論文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傳統工具理性主義課程論的弊端,通識教育理念應運而生。本文以此為背景,以高校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構想。
一、高校通識教育改革背景
現代高等教育是啟蒙思想的產物,然而隨著工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大獲全勝,大學精神在技術理性、功利主義的侵蝕下慢慢退化,高等教育逐漸演變成技術教育,大學教育在發展中被不斷地“實用化”和“外在化”。大學教育中的人文理念也日益喪失其地位,學生的人文素養降低,喪失本土文化認同感,缺乏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文化批判精神。因此如果大學教育還僅僅停留在專業教育,勢必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的自我追求及教育自身富含的豐富意義。為此,摒棄工具理性主義的課程理念,大力發展通識教育已經成為理論界、高校乃至全社會的共識。通識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在這種理念基礎之上,采取相應的方法以通識課程為載體,從而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通識教育是從人自身出發,促進人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它符合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趨勢,為學習型社會和崗位的變遷奠定基礎。雖然眾多教育家們對通識教育的具體內容或許存在爭議,卻難掩其相同的本質追求,即強調受教育者作為人本身的和諧發展,反對過分專業化的、異化的、工具化的人。
二、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的具體實施狀況,筆者在陜西省選擇了1所985、211工程院校、1所一本院校、1所二本院校和所民辦高校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得到了較高程度的重視、已經開始了具體的教學改革、師資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還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課程目標設置模糊。雖然各高校提交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文件中都明確寫明了體育課程的設置目標,但這些目標明顯帶有模糊性、缺乏針對性。而且盡管各高校的實際情況都有所差異,他們的課程設置目標卻呈現出較大的雷同性。從這幾所高校提供的教學文件來看,他們并沒有將通識教育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2.課程設置不夠科學。現有的高校體育類課程除了學生的必修課大學體育以外,還包括了一些選修課程,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籃球等。但這些課程的開設,缺乏整體性和邏輯性。各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教師能上什么課就開什么課。有一些選修課甚至和大學體育中的內容重復。另外,目前高校開設的體育類課程大多以運動項目類為主,缺乏體育文化類、體育傳播類、體育社會學和體育倫理等方面的課程。
3.體育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1)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由于體育課程的效益是長期的,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效,體育課程在高校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不高,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回報和激勵較少,總認為自己的學科屬于邊緣學科。有些教師甚至認為上課就是帶著學生玩,從來不備課,上交的教案都是從其他老師處拷貝的,或者從網上下載的。這對于提高體育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是十分不利的。(2)教學方法囿于常規。博耶曾強調說:“最好的大學教育意味著積極主動的學習和訓練有素的探究,使學生具有推理、思考能力,高質量的教學是大學教育的核心,所有教師都應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最理想的大學是一個以智慧為支撐、以傳授知識為己任的機構、一個通過創造性的教學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場所。”錢偉長在談教育創新時提到:教師的教,關鍵在于“授之以漁”,應交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而目前大多數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采用傳統的方法,很少使用啟發式教學等新方法,這是與通識教育的理念相背離的。
三、通識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構想
高校通識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敏于探索、善于批判、勇于創新、樂于奉獻、全面發展的新人。通過通識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置,并非只是開設五花八門的課程供學生修讀,不能僅僅停留在傳遞各種知識的層面,而應當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學科之間的整合,即發現各門知識、各相關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大局觀”、“整體觀”。此外,通識教育還應當堅持“非功利化”,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培養“全人”。為此,高校體育課程建設應當堅持正確理念,堅持其相對獨立的價值觀,為人的全面發展做準備。1.明確教學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論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制約著課程的設置,規定了課程的內容和組織,同時課程目標也是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我國學者勒玉樂認為課程目標具有四種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中介功能、評價功能。根據課程目標在不同環節中的影響,它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的核心功能首先是導向與標準功能。它負載著特定時期的教育價值觀,通過特定教育任務的完成使學生達到所要求的目標,對教育過程中的理念、教學行為具有規范作用,同時它也為評價工作提供了具體依據。為此,各高校應當依據本校和本學科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明確的體育類課程的教學目標。2.優化課程建設。高校必須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減少體育類必修課,擴充體育類選修課,強化基礎課,開設輔修課,加強體育文化素養修養課、體育生活常識課與體育生活方式教育等。在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更新教學內容,把通識教育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去,使其更貼近社會生活,更貼近時代,在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促進其個性發展、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3.改善體育課程教學。首先,學校應當加大對體育類教師的培養力度,投入大量經費用于體育教師發展提升業務水平,如,參加國內外高級研修班、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進行教學改革等。以增強他們的教學改革積極性,為教學改革提供方法論指導。其次,應當采取項目教學法、案例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駱少明,劉淼.2009中國大學通識教育報告[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2]哈佛委員會著.李曼麗譯.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勒玉樂.現代課程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157-159
【通識教育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書院制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改革的思考論文05-02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通識教育探析論文05-02
新課程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向論文05-02
通識教育理念下大學語文教育改革探討論文05-02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趨勢探析論文05-01
教練技術在高校通識教育的可行性論文05-02
現代教育技術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04-29
對新課程下體育教學改革的探析04-29
試論普通高校體育隱蔽課程的教育的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