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4-05-24 13:28:47 美術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首先,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施,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小學生通過合作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大家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想象力對美術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共同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在合作中,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對增強學生團結互助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展,有助于活躍美術課堂教學氛圍,以往美術教學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沉悶的美術課堂氛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合作學習的實施,使學生相互研究美術學習中的問題,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表達使美術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活躍起來,有助于激發學生美術藝術細胞,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1]。再次,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施,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進行合作,教師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打破了以往教師占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良現象,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實現了美術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和教師共同合作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有助于使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營造合作氛圍

  良好的合作氛圍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美術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例如,在“泡泡飛呀飛”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之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用肥皂和水等制作一些可以吹泡泡的設備,并要求學生將這些教學需要的設施帶到課堂中,教師將課堂拓展到戶外,如學校操場等地點,將學生科學分為兩組,每組學生要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以及其他特征,比比哪個小組發現泡泡的特點最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細心觀察泡泡的特征,小組學生在合作中輪流記錄,其他學生觀察,學生將泡泡大小、形狀以及泡泡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的特征全部記錄下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紛紛吹出不同的泡泡,泡泡在操場上飄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小學美術教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

  2.制定合作任務

  制定合作任務是指在小學美術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將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安排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制定合作學習任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任務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保證任務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所理解與掌握。其次,任務要具有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第三,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復雜程度要適中,保證學生具有完成任務的信心。例如,在“可愛的`動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從動物的外形以及其他特點了解不同的動物,之后將學生分組,要求小組學生課下制作一組小動物,制作材料不限,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比一比哪一組學生制作的動物最多、最好。在教師的指導下,課下學生們組織在一起開始構思制作哪些動物、用哪些材料,等等,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開展合作評價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課堂評價。例如,在“化裝舞會”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先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之后學生之間互評,之后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后教師進行綜合評價,合作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評,反思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自我,教師通過學生的意見看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雙方面都有所提升,有效的提高了小學美術教學效率。

  三、結論

  綜上所述,美術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時期就應該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中,而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施,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不斷發揮其創造思維進行創作,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2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相連,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教學要注重創新精神。要在某個領域有創新,首先要對這個領域有濃厚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對繪畫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充滿想象力的畫面。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課堂角色的轉換

  "3~9歲,是兒童繪畫發展、變化較大也是兒童繪畫發展研究中分歧最大、問題最多的階段。有時能表現簡單的情節,想象豐富、形象夸張、表現大膽、充滿情緒。"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采用合作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形式,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是我校的一個辦學特色。

  如,第一冊教材《找找三角形》中,我提出三組問題。第一組問題,師:"老師畫了什么?"生:"三角形。"師:"你會用筆畫出來嗎?你能把它變成什么?請同學上來畫,好嗎?"學生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滑滑梯,這時候,下面的學生坐不住了:"老師,我也會畫三角形,我畫的三角形和他畫的不一樣。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紛紛要求上來演示,老師及時地表揚學生,"你畫得真棒,很漂亮!"我看到被表揚的學生臉上的表情瞬時豐富了起來。第二組問題,師:"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嗎?"教師打出投影"自行車".為什么自行車的框架要設計成三角形?你們可以用手上的材料演示一下三角形的特點。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學生聚到一起動手演示起來,生:"老師,三角形不容易改變形狀。"師:"三角形比較穩定。"第三組問題,師:"你會畫嗎?畫完自行車,你能給它們設計一個擺放背景嗎?"生"老師,它可以放在草地上。""可以飛在天上。"……整節課下來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中,老師的問題只能插空提出,每提出一個問題,總有很多的學生說出各種想法,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揮,從真正意義上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隨著不斷增加的外部刺激,這些潛在的心理因素也在不斷發展,最終表現為兒童的個性。只有具備這些因素,創新心理才趨于健康、完善。

  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低年級的美術作業中,常會看到,樹能看到它們的地下根、洗衣機涂成了七彩的顏色……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想象是創新的起點,"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如,在《太陽和月亮》的教學中,我利用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虛構了一個太陽和月亮的故事,并且在黑板上畫了出來,一邊畫,一邊提示學生,"太陽和月亮之間還會有什么故事呢?"給學生留有發揮的余地,把對太陽和月亮不同的想象,自由表現,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實踐證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使美術課堂處于常見常新的狀態中,令學生保持濃郁的興趣。

  美國教育家艾齊納說過:"兒童不完全畫其所知,亦不完全畫其所見,有時還畫其想象與感情。"例如:畫一棵青菜,"它只能是青菜嗎?""它只能是一棵樹嗎?""對于人類來說,它是一棵菜,因為它很小,而對于螞蟻、蝸牛來說,它就是一棵大樹。"

  在美術作業中,往往有些學生的思維獨特,具有獨創性。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采取欣賞的心態,肯定學生的再創造。

  三、多些贊許、包容

  1.觀察生活,勤于思考

  創新離不開生活,對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去觀察、體會、表現。觀察物象的主要特征和細小變化,然后對自己感興趣的某部分進行夸張、想象后表現出來。如在每學期的第一課,我都會讓學生以小組的名義到黑板跟前,由老師出題,學生比賽繪畫。繪畫的內容以身邊的物體為主,比如"書""路燈""水杯"等等,在觀察階段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活動空間,老師給予適當的提醒,本組同學可以上來補充。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細致地描繪物體,提高繪畫技能也有一定的幫助。

  2.擴大學生的信息吸納量,激發學生產生新構思

  "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視文化的影響,家庭對獨生子女的培養等因素,使兒童的認知水平、思維水平都比以往的兒童更成熟,繪畫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課堂教學中教師整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確立各種知識相互貫通、滲透和融合的意識,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讓學生充分嘗試各種各樣的新組合,激發其新構思的誕生。

  3.動手實踐,創造中思考

  美術教材中,"造型·表現"領域內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第一冊教材《形的組合》一課中,我就先讓學生先畫或剪出形狀,然后再想象添畫,也可以用圓、三角形和矩形剪貼。從無意識的剪出形狀到有意識的表現,鼓勵學生在非理性的狀態下任意涂抹,然后看它像什么,再有意識地去塑造相應的形象,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繪畫效果,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技能"的教學是基礎,但是"創新"的培養也不可缺少。創新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美術學科因其特殊性,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平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更好地把握美術教學課堂這塊主陣地,用一顆熱情的"心"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繪畫插上想象的翅膀。

  參考文獻:

  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3

  新頒發《美術課程標準》把欣賞教學提到了重要位置,要求不僅“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還強調“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能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美術教師改變過去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如何搞好美術欣賞教學?我覺得:

  一、充分認識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1、欣賞是創作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欣賞就沒有創作。

  2、重視隨堂欣賞。新的美術教材沒有安排專題欣賞課,而是把欣賞貫穿于每一課,每節課的欣賞往往只能是幾分鐘時間,非常寶貴。因此,在教學中,不滿足于讓學生“看”和“聽”,還讓學生“觸”、“說”、“讀”、“議”甚至“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的和欣賞。

  3、培養好的欣賞者比培養好的創作者更重要。100個中學畢業生中有幾個將成為專業美術工作者呢?大約最多一兩個。其他98個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機會能用上學會的美術創作技能呢?恐怕也不多。中小學作為基礎教育,其美術教學的目的抽象的說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具體地說,主要培養的不是美術創作能力,而應是美術欣賞的能力,也就是說,中小學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好的欣賞者,使他們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理想,進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能自覺地按美的標準去生活和工作。

  4、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欣賞教學。培養審美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學的核心任務,但“創造”不等于“創作”,欣賞中同樣飽含創造;從接受美學的觀點來看,欣賞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一部分;而且創作離開了欣賞,就會是無源之水,實現不了創造。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欣賞教學。

  二、充分發揮主體性,培養美術語言表達能力

  1、通過好的作品讓學生感受激發學生的審美需要。心理學早就告訴我們,需要是產生行為動機的源泉,只有先讓美術佳作的藝術美去震撼學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感受,他們才會有興趣去了解它,理解它和鑒賞它。為此,要準備好欣賞作品,并設法充分展現它的藝術美,還要注意用感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審美情境中。

  2、在各個教學環節都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要讓學生大膽說、大膽評、大膽寫,給學生自由表達、自由表現的機會。不要怕學生說得膚淺甚至說錯,要敢于讓他們“在游泳學會游泳”。有淺有錯,才會有深有對,在深淺、對錯的矛盾沖突中,討論才會活躍起來,教師的深對也才能有的放矢,并引起學生的注意。否則,教師灌得天花亂墜,聽累了、聽煩了的學生們了只會所得甚少。主體性是無法得到體現的,所以,我們的欣賞課既讓學生看和聽,又讓他們觸、讀、議、說、寫、動手、動眼、動口、動腦。設置豐富多彩的審美實踐活動,這樣學生既不易疲勞,主體性也能得到充足的實現機會。

  3、樹立全新教學觀念,清除學生語言障礙。(1)加強學生主體意識,不過于依賴課本。學生從小奉行的是以課本知識為惟一正確的準則。不可否認,課本對學生學習是相當重要的,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前人的經驗,有益的知識,這對學生無疑是不可缺少的,但應看到課本并非完美無缺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時代飛速發展,課本的發展永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如課本中的服裝、建筑的范圍觀念已顯得陳舊,即使新編課本,今后將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美術課本中有關作品的欣賞文字只是一家之辭,但任何一件優秀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優秀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在教學中強調要學生不要完全只跟著課本走,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2)改變傳統的教師形象,創造課堂和藹氣氛。

  4、重過程、輕結果,保護學生熱情。在欣賞課中要培養學生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只能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大家知道語言是通過思維體現出來的,但這些學生裝畢竟還處在學習階段,知識面有限、社會實踐缺少、人生閱歷不豐富、手頭資料欠缺等條件的.制約,如果我們太注重語言的正確性,這樣肯定會制約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我在每一位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時,總是認真聽他們敘述,以贊許的目光注視他們,最后用肯定的語言加以總結,給每位學生以信心,讓他們充滿熱情。

  5、努力研究指導方法。積累詞匯。要培養學生美術語言提高學生欣賞水平,教師在教學上首先自己要努力研究指導方法,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評價作品的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對作品的評價不一定總是停留在淺顯的水平上,它會隨著知識結構的變化,不斷發生變化。在教學中我利用多視聽媒體,通過多層次的信息傳播讓學生領悟畫面上每一微妙的視覺變化,這些變化都是知識的變化,包容著歷史、文化的內容。讓學生學到書上和個人經歷中無法得到的知識,極大的擴大知識領域。而豐富的知識又促進語言的發展,使詞匯得到豐富、深化、擴展,語言和知識呈互動關系。日積月累這樣學生在欣賞時便能用豐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極為重要。所以,教師只有全面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才會擺脫陳舊落后觀點的束縛,上好欣賞教學課,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讓學生在欣賞中發現美、感受美從而創造美,真正達到欣賞教學的目的。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4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進程中,筆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研修與實踐探究。其間,既聆聽了專家、學者與導師的專題講座,也觀摩了省、市、縣、鄉各級的美術研討課,理念與實踐的碰撞,觀念與教學行為的轉變,無一不觸動著筆者對當下美術課堂教學深深的思考,讓筆者對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示范的必要性、設問探究、欣賞評價等普遍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下面,筆者結合平日對課改教學的探究,對當下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淺析,希望能給同行們以啟發與幫助。

  一、示范與媒體共存,優化課堂教學

  隨著美術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多媒體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師的教學示范卻越來越少了。分析其原因,其一是許多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頗,把《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的“美術課要改變傳統的單一技能技法傳授”誤認為是“不要注重技能技法的傳授”,認為“改變”就是“放棄”;其二是教師怕教學示范運用不當或操作失誤,不但起不到直觀的引領作用,而且極易使學生產生模仿行為,影響學生的想象創造,不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理念。因此,許多教師不敢或較少運用直觀演示的方法,而是采用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特性對作品進行欣賞分析來加以解決。于是教師們產生了疑問:教學示范是否還有必要再運用?是否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創新?……針對這些問題,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常銳倫教授明確指出:“美術課不能不演示,不能因做了課件而以錄像替代直接而直觀的演示。”這為示范教學的必要性作了明確定位。誠然,多媒體課件是好,但它只是一種手段,它必須適合教材的內容,并非所有的課都適合運用多媒體課件,如“國畫、剪紙”等美術技法課,如果只運用多媒體而教師不示范講解,學生如何知道運筆的方法?如何體驗墨的濃淡、干濕在宣紙上的變化?如何體驗剪刀與紙的接觸所帶來的奇妙效果?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只會是“看得高興、聽得激動”,等到練習時卻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又如何體現美術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可見,教師示范是必要的,因為許多的技法效果、方法步驟等光用語言是難以說清楚的,教師親身制作或作畫演示,其方法步驟一目了然,學生易懂、樂學,是最吸引學生的教法。

  二、設問與探究相融,提高教學實效

  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因為課堂教學內容是由問題串、問題鏈環環相扣構成的,而教學過程也正是師生圍繞問題互動探究,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培養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針對教材與學生精心設計有效的.、高質量的問題,使探究富有成效,切勿草率。

  否則,提出的問題或是學生無法回答、無法探究,偏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或是無須探究的無效問題,影響探究實效。例如,執教人美版教材第1冊《畫汽車》一課,教學目標是表現不同種類汽車的外形特征,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而教師在導入新課后,卻問:你們認識了哪些汽車?學生回答: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接著教師沒有對車的種類進行設問,致使學生對車的種類含糊不清,偏離了教學目標。而在創作拓展階段,教師又問:汽車為什么能在馬路上行駛?汽車里面主要由哪些機器部件組成?汽車是由誰發明的?此時,教室內一片沉默。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認為這些問題學生無法回答、無需探究,偏離了教學內容,是與本課無關的無效問題,探究收不到實效。那么,如何設計好學生回答、討論與探究的問題,讓問題帶動探究,使課堂教學持續高效開展呢?筆者研究發現:一是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設計的問題符合教學內容;二是要把握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使設計的問題準確無誤;三是要從學生實際及學習內容出發,使設計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具有思考的價值,即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問題,形成良性的“問題鏈”。只有這樣設計問題,學生才會感興趣、愿思考、有話說,探究效果好。 三、欣賞與評價并進,提升審美表達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促進評價有效開展呢?筆者在教學探究中發現:

  第一,教師在學生欣賞活動之前要對作品的特征和要素做出明確的識別,對作品的形式語言及對稱構成原理進行分析和理解,找出美術作品的特點、欣賞要點。當學生對某幅作品有獨到理解時,要及時做出調整和反饋,加強學生對作品各部分的理解。

  第二,引導學生從內容美、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等方面對優秀美術作品進行多方位的感受與體驗,并逐步引導學生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與思想內涵,用不同方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感受。

  第三,引導學生用美術的語匯、美術的眼光來欣賞作品,即用點、線、面、形狀、色彩、構圖等形式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義,從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等基本原理層面理解作品的美感,養成良好的部分或整體審美表達方式。

  第四,要構建平等的師生對話關系,讓學生平等地與教師及美術作品進行交流。同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欣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感官參與,暢所欲言,相互交流,并鼓勵學生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從而在合作與對話過程中實現審美欣賞能力的建構,使評價持續有效地開展。總之,新課程是一次深刻、持久的教育革命,它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開放的學習空間,也給教師們搭建了實現理想、展示機智與才華的平臺。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美術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學習,善于研究,敢于挑戰,不斷總結反思,拓展設計思路,完善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命活力,讓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確保課改的成功實施。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5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此時開展色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學生的觀察、感知和審美能力,在多遠化的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于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方式

  1.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時,對美術作品、藝術創作還處于個人認知階段。想要提高學生美術基礎,如何激發小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是關鍵。色彩教學的意義就在于通過來引起學生對色彩具有一定的認知,提升學生對顏色的感知力[1]。例如,某教師在小學色彩教學中采用色彩聯想的方式,該教師讓學生用紅色去聯想蘋果、火焰等;用黃色聯想太陽、皇冠等;用藍色聯想大海、冰晶等;用綠色聯想樹葉、草地等。采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對色彩的認知能力。

  2.提高學生的色彩觀察力

  色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導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學會對色彩的觀察是色彩教學的基本條件。在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懂得如何觀察色彩,可以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觀察力。例如,某教師在色彩教學當中,讓學生在不同方面去接觸色彩。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色彩的間接變化;從不同的'光源去感受色彩的明暗對比;從不同的環境去感受色彩的冷暖差異。采用這些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對色彩的觀察力。

  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色彩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個性的審美能力。小學時的學生性格較為活潑開放,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因此,在美感教學的啟蒙時期,由于小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審美觀念也不盡相符,此時的學生更容易出現審美誤差,教師需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在觀察、辨別事物的同時解放自身的天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色彩教學當中采用觀賞藝術品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將傳統文化與色彩教學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形成更健康的自身審美觀念。

  二、推動小學美術教育色彩教學的措施

  1.教學方式與實踐相結合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發表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今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導方針[2]。此理論在色彩教學的過程中也同樣適用,將教學方式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輕松、將教學融入生活當中去,可以讓學生更愉快的學習色彩相關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當中大膽運用色彩元素,這樣會培養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對色彩的運用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可以將色彩教學課堂轉化為春游的形式,讓學生去觀賞沿途風景景物,在觀賞的同時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顏色。這樣將教學與實踐的方式結合起來,將課堂融入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同身受的接觸色彩所帶來的魅力,更有利于學生感受色彩、理解色彩。

  2.教學方式適應時代潮流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時代發展所帶來的變遷,教育行業也是一樣,傳統的教學方式正在隨時代的發展發生轉變。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念處于啟蒙階段,自身分辯能力差,當下時代潮流的發展對其思想沖擊強烈,教師需在此時正確引導學生適應潮流的發展。藝術來源于生活,色彩教學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比如,當今科技發展迅速,小學生被各類電子產品吸引,家長和老師盲目的阻止其接觸電子產品往往會事與愿違,但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被電子產品所吸引的特點,將電子產品融入課堂當中來。教師可以利用投影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色彩的知識;可以利用電腦播放色彩教學材料或色彩教學相關的影像作品;可以利用學生較為喜歡的卡通人物、影視明星的外觀及穿著搭配的色彩進行講解。適應當今潮流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學生所接受。

  3.教學方式多元化

  在“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指導下,我國的素質教育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會要求人才的能力從單一向多元化轉型。因此,色彩教學的方式也不僅僅局限于色彩,也可以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某教師將色彩教學的方向進行多元化轉變,使用布料藝術、陶制藝術、剪紙藝術、文字藝術等多種藝術教學形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獨特的審美觀,能夠輔助色彩教學的進行。有些時刻需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參與進教學當中來,利用平時生活中的藝術元素對學生進行更多方面的教導,這樣可以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并對傳統教學方式作出適當的改變。教師應努力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修養,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多元化的人才。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6

  一、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實施故事教學的必要性

  (一)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利用故事來進行情境的創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地投入到美術課堂中來,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通過講故事,小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想象的時候,通過故事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創作靈感。教師可以講童話故事,利用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或動物,讓學生畫出自己頭腦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形象。此類故事不但使學生放松了上課時的緊張感,還有個創作的主題,使小學美術課堂內容豐富,充滿趣味。

  (二)故事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以前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只是用小學美術課本作為教材,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作為臨摹標本,這樣的教學方式有些枯燥,讓學生感到課堂很無趣,不感興趣,導致學生一上美術課就覺得昏昏欲睡。而將故事教學引入課堂中,多種多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呈現了一個不同的場景,讓學生在每一節美術課上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都可以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這樣的課堂,學生感覺非常新穎,不僅可以學到美術的知識,還增加了自己的見識,擴大了視野。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故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包括課前精選故事、課上環節引入故事。

  (一)課前精選故事

  教師在課前準備故事時就要根據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目標來精選故事。這是決定課堂效果的關鍵步驟。有些教師不重視這個步驟,課前隨便選來故事就在課上講給學生,但是學生不感興趣,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起不到故事教學應有的作用。所以,教師在精選故事時遵循以下條件:(1)精選的故事與課堂教學有密切聯系。故事本來的目的就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2)精選的故事要符合學生的“口味”。這些故事拿來就是讓學生聽的,必須是學生能聽得懂,畫得出的,而且難度要適中,既不能太難,學生想得出畫不出,又不能過于簡單,容易使學生喪失興趣。

  (二)課堂不同環節引入故事

  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來創設教學情境,目的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1.課中欣賞環節進行故事教學。欣賞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形成審美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展示有故事的作品給學生欣賞。學生一邊看,教師一邊把背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同時,教師陳述完畢后,還可以挑出一些學生講講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這樣有利于學生各抒己見,形成自己的審美。2.課中動手環節引入故事教學。比如,需要讓學生學習折紙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放一段中國剪紙藝術的故事片,讓學生在感嘆剪紙藝術的博大精深之余,更想要自己動手嘗試。而且,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產生靈感,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課上創作環節時,教師利用故事給出需要創作作品的主題。這樣學生的創作范圍更廣泛,可以充分地將自己的情感發揮到作品的創作中,而且還給了學生選擇各種表現形式的自由,可以是畫畫,也可以是手工作品等。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給了學生很大的創作空間,使學生更加熱愛美術創作。

  三、總結

  綜合以上,小學美術課堂上應用故事教學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對策,我們可以發現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實施故事教學可以非常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意識,這對學生的發展非常有益。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故事教學,在課堂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故事和形式,那么小學美術課堂一定能呈現出更加好的課堂氣氛和學習效果,既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又能提升教師的成就感,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7

  摘 要:小學美術在新時期并不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審美感知的要求會更高一些,以情感為動力,以學生發展為本,要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例如,審美、感知、想象、表現等方面。它在對兒童潛力進行挖掘的同時,還使兒童的心靈在這種美的環境中得到升華,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來,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在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表達情感和思想,而且還能夠進行交流,它將學生的發展作為重點,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進行著重培養.。其中,在兒童美術教育中,欣賞教學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力表現出來。在教學中,美術欣賞教育中的名畫欣賞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的形式,盡管這種方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探索的過程中,問題也是會出現的,教師一個人講,沒有給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沒有相同的欣賞層次等原因,都有可能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學生無法將自身感受到的藝術表達出來,降低了教師、學生與作品三者之間的共鳴和互動效果。

  因此,在進行名畫欣賞教學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欣賞水平,選擇適當的名畫欣賞內容,使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實踐初步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美術的感受力、理解力及創造力。通過筆者的實踐,找出了以下幾點。

  一、藝術源于生活,要善于從生活中取材

  教育和生活是不可分離的,兒童教育必須要建立在兒童日常的生活中,只有這樣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同樣,名畫欣賞也要密切地聯系學生的生活,要在生活中選取欣賞素材,使這些素材能夠緊密地聯系學生生活,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被激發出來,而且還能夠在欣賞名畫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可以把畢加索的《夢》作為欣賞名畫。在對其進行欣賞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們想一想懷孕的阿姨在做什么?想什么?為什么摸肚子?學生們通過分析,會了解到這個阿姨是要當媽媽了,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也能夠感受到母愛的偉大,然后將學生的思想貼合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的父母都為自己做過什么,付出了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有多深,學生可以有一個正確的親孝觀念。再如,可以欣賞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新印象主義發起人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此畫上有草地、樹林、小河、小船,還有各色人物,有的坐,有的立,有的散步,有的釣魚,這些與公園的場景是多么相像,學生們自然就被吸引并深入觀察,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學生對作品的感性認識。

  由此可見,學生感興趣的重點其實就是他們本身就已經熟悉的,所以在對名畫進行選擇的時候,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定要進行充分地考慮,要真正地適合學生,學生能夠喜歡的名畫。此外,因為兒童最為感興趣的是流行動畫,所以,教師也應該在這方面多一些了解,以便可以將其中的經驗提供給學生,學生的興趣也會被激發起來,欣賞名畫的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藝術高于生活,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會審美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藝術卻高于生活。所以,為了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更高的提升,名畫欣賞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在欣賞名畫的過程中,兒童的審美創造潛力可以被挖掘出來,從而將兒童的審美能力進行提高。創造力是每個人都賦有的潛力,但是因為年齡和認知不同,兒童對于事物的認知也就會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和成人是無法相比的。但是,兒童因其特有的思維方法所表現出的奇異方式、新奇組合及天馬行空想法,卻不是成人能代替的。例如可以在美術角布置一些名畫,使兒童在平時就能隨時感受其魅力,通過觀察大師的杰作,使兒童感受美,提高欣賞水平,從而大膽想象和創作。此外,還可以從生活入手,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比如,可以搜集一些名家名作、優秀兒童畫、或其他不同風格的油畫、國畫、山水畫等等,貼在學生平時能夠看到的地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作品。

  在對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學生審美的重要來源。因為直覺是兒童認知事物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反映,所以,教師在引導的時候,面對學生對美的需求,教師是不可以直接告訴他們的,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把這些轉換成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美在哪里,如何審美,這樣對于兒童審美的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樣,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帶著問題,學生就會自然地集中欣賞,同時欣賞水平也會在交流中有所提高。通過實踐,得出結論,因為兒童要比成人的直覺強很多,所以,在某些方面他們的感覺可能會與藝術家有相似之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和藝術家達成共識,引起共鳴,讓兒童進入到藝術家的世界中。因此,通過觀賞幻燈片,引導兒童思考、想象,通過語言的表達,達到感知能力的提高。

  三、從藝術到生活,教師要善于引導

  欣賞名畫需要教師聯系兒童的知識認知范圍和思想實際,并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展現出來,兒童與作品才能產生共鳴,教師與學生才能產生更多的互動。所以,教師在作品欣賞過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多元化教學方式來使學生更輕松地提升欣賞水平與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地理知識,可以穿插文學知識,或者音樂、歷史等,開闊兒童的視野,錘煉兒童對美的描述能力,或通過音樂使兒童讓通過聽覺的刺激,激發兒童的情感,讓他們從畫面中“看”到無聲的樂章,從而加深對畫面內涵的感悟。

  總而言之,名畫欣賞教學活動的實施是很有必要性的,它在學生的審美感知、語言發展、集中注意力等方面都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選擇和學生年齡特征、理解力相符的欣賞內容,并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進行名畫欣賞,這是美術活動中值得進一步探索的課題,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使之形成一套較為實用有效的美術教學方法,即以審美感知為出發點,以情感為動力,不斷挖掘小學生創造潛力,并使他們內在心靈在美的節奏中和諧發展。

  參考資料:

  1.李敏.淺談高中美術欣賞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年04期

  2.馬越.中學美術教學方法初探[J].絲綢之路20xx年16期

  3.趙海英.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J].上海教育1995年08期

  4.孫惠芳.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xx年01期

  5.李紅燕.年少也識畫滋味——小學美術教學中名畫欣賞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xx,(06).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8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教育部門對各科教學都提出了新要求,對美術教學來說,教學不只是簡單地教會學生繪畫技巧,還需注重人文精神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對美術教學有全新的認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革新教學方法,將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有機融合,實現美術教學的真正價值。本文分析了美術教學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及培養小學生人文精神的意義,進一步闡述了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傳統美術教學中存在“重能力,輕人文”的問題。美術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藝術學科,對培養小學生人文精神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對此,筆者認為還應對學科教育功能重新審視,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使教學方式更適合當代學生及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是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美術教學需綜合學生創新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培養,將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完美結合。總結以往教學經驗,面對當今教育發展態勢對美術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美術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美術和人文教育是圍繞人文素養為中心的一種藝術教育活動。站在大的方面看,是利用美術教育反映出當前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下的人文價值,側重于人們之間互相關心,現代社會中人的認知和體會,尊重個人個性化發展,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站在小的方面看,利用美術教育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美術有良好的鑒賞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現代美術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美”,包括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快樂之美等[1]。讓學生感受到美無處不在,只要認真對待生活,不斷挖掘創造,美就在我們身邊。美術是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與人類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美術教學不僅需要教會學生技能技巧,更需要促使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對人的情感態度、人類社會生活及價值觀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材中包含我國各時期的名人名畫,為學生提供視覺上的沖擊,還包括古代及現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優秀攝影作品等。這些教材內容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教授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鑒賞,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激發他們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之情及對傳統藝術的崇拜和熱愛之情。

  二、在小學美術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意義

  小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可以豐富對多元文化知識的了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由于小學生缺乏豐富的閱歷,對于價值觀念缺乏辨別能力,美術教學有助于強化學生對人文環境的認知,感悟人文知識之美,對我國悠久歷史知識進行學習,感受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理念,有利于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現階段美術需要教師具備人文關懷,引導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時融入個人真實情感。在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過程中,培養小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實現美術教學目標。

  三、美術教學中培養小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當今學生發展需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當代美術教師需具備高尚的師德及較強的專業能力,同時還應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及人格魅力[2]。基于此,小學美術教師應注意教育觀念的轉變,將提高人文修養提上日程。首先,構建以學生生命發展為主的價值觀念。美術教學是圍繞人生命發展開展的教學,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生命、關心生命、延伸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包含豐富的生命含義和價值,是關愛生命的一種重要表現。教師具備這樣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便會轉變以教師為中心及單純繪畫技巧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更側重于生命發展的價值觀。其次,構建以學生未來發展文本的教育觀念。新時期要求教師將學生放到教學的主體地位,對每名學生都公平對待,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感受美術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二)采用生活化教學,注重人文理念滲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足課前準備工作,在講解美術知識的過程中,不應該對文本知識進行籠統的講解,而是站在學生角度綜合考慮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先講解部分教材,使美術教材充分發揮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分析學生對哪方面內容更感興趣,使教學更具針對性[3]。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而且能增強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工藝品制作”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選用生活常見物品———軟泥作為道具,在為學生講解完制作方法后,學生可自主設置造型,體會美術學習樂趣,為提高造型的美感,可引導學生加入彩帶、卡紙等其他元素,使學生感受到原材料的價值所在。同時,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三)進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類情感與生活狀況可通過美術的形式表達出來,每個優秀的美術作品中都包含了相應的思想感情[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引導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創造時融入生活情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實現提高表現能力、交流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教學目標。可以說美術教學的人文主題統領了知識技能。新時期要求學生將知識能力的學習與美術能力及提高人文素養有效融合,知識技能只有通過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形成智慧,具有實際價值[5]。美術屬于一種情感藝術,如缺失了情感藝術,那么美術就失去了學習的價值。比如,在教學《水墨游戲》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幅中國畫,讓學生對中國畫有更直觀的感受,并將“水墨游戲”課題出示在熒屏上,一邊實踐教學一邊為學生講解中國畫的用具材料。

  (四)注重多樣元素應用,培養其人文精神。為使美術課程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教師需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通過豐富的色彩對作品進行勾勒和補充[6]。在藝術概念可視化后,更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與效果的增強。例如,在教學《萬綠叢中一點紅》這節課時,教師課前先讓學生對色彩搭配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引導學生構建審美意識,提高色彩元素運用的合理性。為促使學生在作品創作中融入思想感情,教師可準備與顏色相關的詩歌或經典文學段落讓學生進行朗讀,感受色彩的魅力。也可播放大自然音效為學生營造出一幅多彩的自然畫卷。經過這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一幅色彩景觀躍然紙上。因不同的學生生活環境也有所不同,創作的作品也各有所長,教師應對每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取適合的美術創作方式,比如剪紙、水彩繪畫、捏彩泥等。這樣學生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中學習創作,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其開拓思維。除此之外,在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還應注意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美術教師應重視小學生這一特點,采取激勵的評價方式[7],幫助學生樹立美術學習信心,使其更好地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可舉辦美術作品比賽,小學生爭強好勝心較強,教師選取出優秀的作品陳列到美術展區,并附屬創作學生標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美術的尊重。綜上所述,新時期美術教師不但需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感受美術蘊含的人文精神,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革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呂志龍.淺談中學美術課程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儷人:教師,20xx(1):100.

  [2]王海英.淺談美術鑒賞課程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絲路視野,20xx(16):68-69.

  [3]陳潔.美術課堂的永恒追求———淺議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藝術評鑒,20xx(10):109-111.

  [4]陳楨.探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xx(18):155.

  [5]張馳.論當代兒童文學中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要性[J].牡丹,20xx(8):187-188.

  [6]曾瑩.高師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養研究———以嶺南水彩畫欣賞教學實踐為例[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xx(2):89-93.

  [7]段麗穎.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構建[J].教育科學:引文版,20xx(1):00136.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9

  摘 要:新的《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造精神(特別是電腦繪畫)。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小學美術課中電腦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是美術課堂教學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也是科學與藝術有機結合的新型教學手段,其形式生動,方法靈活,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結合實踐教學簡單談下小學美術課中電腦多媒體教學的一些體會。

  關鍵詞:小學 美術課 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課件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

  利用計算機應用教學軟件可以把圖片、音樂、錄像、動畫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學資料綜合制成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聯的多媒體課件,恰當地運用可以打破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美術教學更加適應今天的文化接受環境。此外,多媒體課件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眼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還可以幫助教師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上的教學提高到新的層面上,促使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改革中充分貫徹人文精神,全面體現素質教育。

  根據新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的要求,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我努力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應用與美術課堂教學改革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使其真正能夠為美術課堂教學而服務。

  實踐表明,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得力助手。

  二、電腦繪畫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

  興趣是創造的原動力。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美術教學突破封閉的靜態結構,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小學生不喜歡一味地面對老師熟悉的面孔,聆聽單一聲音;老師空頭說教已無法滿足他們的直觀性具體思維的要求。而電教手段恰好能解決這一矛盾,利用電腦資源,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電腦繪畫獨特作用與優勢表現如下。

  1.獨特的便利性

  如今的小學美術課程更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新教材中相應增加了欣賞課、工藝課、設計課等內容的比重。

  過去的工藝、設計等基礎教育過程中,教師的示范量和學生的訓練量都很大,加之教學內容圖形的要求規范、嚴格,因此范畫制作和作業完成都較為困難。而電腦繪畫完全解決了這一難題,在電腦中繪制圖形、編輯、修改、著色等操作都十分方便,學生們可以利用繪畫軟件方便進行各種操作和應用。 2.高效的教學效果

  電腦繪畫教學能夠將圖像、文字和聲音等有機結合,具有演示直觀、生動和形象的特點,因此深受學生歡迎,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能夠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豐富的知識層面

  計算機的巨大容量,可以幫助儲存大量的信息。不管是優秀畫,學習習作,還是世界名畫,教師都可借助掃描儀存入計算機中。另外,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可把世界各地、各種各樣對教學有關的圖文資料下載到計算機中,讓每個學生結合自身愛好任意欣賞學習。還可以通過電腦讓學生欣賞各種影像資料等等,使每名學生都能獨立審美,從而激發創作熱情。

  三、電腦繪畫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能力最具成效的學科。在美術教育中,要努力設計新鮮的表現形式和方法,創設寬松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各種創作機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可以組織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創意設計,通過計算機這一設計工具激發其創造潛力,培養和鍛煉其創造能力。

  四、電腦繪畫教學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電腦繪畫教學的運用具有一定優勢。小學美術教育的面向對象是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傳統的以教授繪畫技能為中心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要,要滿足學生了解各個畫種表現技法與藝術特點,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需求,電腦繪畫必不可少。

  在電腦繪畫中,類似游戲的表現手法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對于沒有繪畫基礎的學生而言,能夠最大程度地減輕其心理壓力,激發其學習熱情,把美術學習作為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使美術教育真正成為愉快教育。通過電腦能夠為小學生提供色彩上的鮮艷畫面,能夠立刻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課中電腦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使美術教學觀念更新,推動美術教育發展,促進素質教育開展。在教學改革的新時期,將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有機結合,定會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0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美術教學引進了創意性的寫生方法。這一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繪畫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基于此,文章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意性寫生的教學價值和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意性寫生;價值

  國外的美術教育專家率先提出了創意性寫生教學方法。創意性寫生教學是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自由創作,繪畫出想要表達的內容。這種教學的目的不單在于讓學生掌握一門繪畫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來開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思維。

  一、創意性寫生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階段學生還處在孩童時期,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與成年人有所區別。學生對待事物不會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思考,很多時候學生做事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創意性寫生很好地考慮到了學生這種純真的天性。這種寫生方式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進行寫生創作。學生普遍喜歡涂鴉的繪畫方式,創意性寫生與涂鴉有著相類似的地方,那就是學生可以畫自己想畫的內容。但是創意性寫生又有更高層次的進步,它是在學生已有的繪畫基礎上展開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繪畫創作的積極性[1]。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1世紀是一個極其注重創造與創新的時代,而創意性寫生的教育模式對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習美術的過程就是感受藝術的過程,藝術離不開創作。小學美術的學習既是學生接受藝術熏陶的啟蒙階段,也是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的黃金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普遍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創意性寫生很好地做到了保持學生好奇心,并調動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實現了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在進行創意性寫生時,不僅對學生的繪畫技巧有要求,而且還要求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傾入自己對作品的情感。學生在進行繪畫時,同時動用了自己的眼、手、腦。這樣的結合使用,使得小學生的審美、想象、繪畫實踐能力同時得到提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偏向于讓小學生臨摹各種各樣的作品,但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只是機械地描摹,對于藝術的綜合感知能力卻很難得到提升。

  (四)將生活和藝術緊密相聯

  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大多局限在繪畫教室內,教師總是要求學生臨摹原有的繪畫作品來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術。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畫畫技術,但是實際上與生活脫節。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藝術在學生眼中成了一種工具。而創意性寫生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創意性寫生的影響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創意性寫生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

  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喜歡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繪畫課程上,臨摹或是填涂占了更多訓練學習的時間。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掌握了一門繪畫的技巧,卻不能領悟到學習美術的真諦。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創意性的寫生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讓學生感受自然的魅力,汲取靈感,進行創作[2]。

  (二)創新寫生的內容和角度

  學生進行創作需要靈感的啟發,教師可以通過創新寫生的內容和形式來改變學生寫生的狀態。人們總是喜歡接觸新鮮的事物,千遍一律的寫生內容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況,尋找不同的寫生內容。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想法,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好寫生內容更新。還有一些學生繪畫出來的東西總是一成不變,教師可以就這種情況,引導學生變換寫生觀察的角度。因為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學生的想法和感觸也是不相同的[3]。

  (三)創新寫生的形式

  除了寫生內容和角度需要更新外,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創新寫生的形式。創意性寫生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寫生形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組成創意性的寫生小組,由小組內的學生共同完成創意寫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和其父母進行親子互動性寫生,在父母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也可以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

  三、結語

  創意性寫生教學方式的運用充分考慮到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鼓勵學生自發地創作繪畫,對開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就需要積極地嘗試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好美術。

  參考文獻:

  [1]葉國強.創意寫生在繪畫中的現實意義[J].美術大觀,20xx(1):63.

  [2]景春雨.淺析油畫的風景寫生技巧與創意[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87-89.

  [3]曹愛群.淺議美術教學中寫生與創作的結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xx(10):105-106.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1

  自古情由景生,境由心生,情到深處文從字順。可在小學教育階段,作文難,難作文,文難作,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針對小學生寫作難的問題,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解決這樣的難題成為探究的重點。筆者認為,微型日記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是解決這類問題的良好方式。習作變身為微型日記,學生就可以每天接受習作訓練,從生活中尋找寫作靈感,讓學生自己的點滴生活成為創作來源。[1]

  一、從“微”入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微型日記,消除畏懼心理

  在小學階段,最令學生頭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達能力弱,二是沒有積累素材的習慣,寫起來就那么寥寥幾句。針對這種情況,微型日記便成為一個練習寫作的最佳載體。首先教師可以這樣解釋:何謂微型?它有三個含義:一是題材上不限制,同學們可抓住一天當中難忘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瞬間、一個閃念、一個發現、一點感悟、一點收獲等來盡情書寫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篇幅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二是表達上自由方便,不用過于嚴肅呆板,更沒必要當作嚴肅作文來寫;三是寫作要求低,只要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日記。經過這樣的解釋,很多學生表示理解,大部分學生對微型日記有所了解并且有所期待,這樣的結果非常有利于學生今后的作文學習。

  對于已有兩三年寫作經驗的高年級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懂得“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學生作為生活和學習的個體,對一些事情已經有了一定的看法,對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總結能力;與人交往中可以感悟親情的珍貴。這時,教師適時地搭建微型日記這一平臺,讓他們在這里盡情流露,盡情交流,達到有感要發,有感可發,有感必發的境界,使孩子們的日記暢游在生活世界中,讓他們在實踐中懂得“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

  二、從“細”抓起,有目的地分解學生的習作難點,激發正向體驗

  通過微型日記,從“細”抓起,教師可以將習作難點分解成不同的細小的點,針對詞語、句子、標點、片斷、對話、事件脈絡等進行練習,查漏補缺,學生也可據此獲得寫作信心,激發正向體驗。例如學生讀到“看看周圍沒人,她拿起娃娃,裝到書包里,跟在人群后面,來到大街上”這句話時,筆者讓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內容邊讀邊做動作,真正體會到動詞的作用——使句子充滿活力,讓文章充滿畫面感。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進行小練筆,接著引導學生留意觀察身邊人的動作。通過反復練習,學生既會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又能準確地表情達意。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一個人的自我肯定,來自自我肯定的體驗的積累。成功的體驗最能增強人的信心。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教師和同學對自己日記的認可,是學生寫日記的一股強勁的動力。微型日記的'寫作,為學生提供正向體驗的機會,激發興趣,為寫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心理保障。

  三、從“看”訓練,無拘無束地練就學生的觀察眼睛,自然流露情思

  從廣義的寫作學角度來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寫作的天才。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關鍵是用一雙什么樣的眼睛來觀察,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學生經常忽略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所以寫作時無話可講,乏善可陳。此時,利用微型日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小學生好奇心強,富于想象,教師可以據此經常向學生提供一些圖片,引導其觀察想象,通過觀察,弄懂圖意,抓住中心;展開想象和聯想,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前后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在生活中,針對某一處學生較為感興趣的畫面,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定格畫面”的練習,如:元旦聯歡會上即興模仿的鏡頭,同學被關心后激動的淚水,教師嗓音嘶啞時同學送含片的畫面等。這些都能夠帶給孩子心靈的震顫,教師可以讓他們說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3]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抓住身邊隨時發生的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例如: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學生生病嘔吐、流鼻血、突然闖入課堂的“不速之客”),科學課的小實驗等。還可以用心設計一些靜態的、動態的場景。靜態的場景如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小工藝品、玩具等;動態的場景如運動場上打籃球、踢足球、踢毽子、播放微視頻等。動態的場景與靜態的場景兩相比較,學生更喜歡觀察動態的場景。但毫無疑問,寫動態場景需要學生有更好的文字駕馭能力。

  在微型日記寫作中,教師經常創設不同的觀察情境,能夠讓學生釋放童心,練就一雙觀察美、發現美的眼睛,有效積累寫作素材,突破寫作中內容單薄的問題。

  四、從“寫”出發,適時引導學生以讀促寫,引進習作活水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寫作內容的重要來源,更是活水。魯迅先生說過:“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讀多看,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習作能力的根是閱讀能力。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閱讀能力越強的學生,寫作能力越好。基于此,教師在寫作訓練中,要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閱讀中領悟寫法。筆者讓學生寫閱讀日記,如讀了《夏洛的網》后學到了什么,有什么體會和想法等。再如在引導學生品詞析句、理解語言表情達意的作用時,筆者經常讓學生進行換詞語來比較與區分近義詞,例如讓學生對“贊不絕口、交口稱贊、拍案叫絕、嘆為觀止”這幾個詞語談談自己的理解。

  通過微型日記的寫作,學生產生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為此筆者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將自己閱讀的所思所想都記錄下來,使之成為自己寶貴的寫作資源,激發自己寫作的動力。通過閱讀,學生的文字更加生動準確,語言充滿情感,程度好的還學會了謀篇布局。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學生將寫作和閱讀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師著力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記錄生活的日記就應該拍下那一個個動人的鏡頭。微型日記的寫作,為學生的心智成長搭建了平臺,讓學生準確抓住生活的觸點并及時寫好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持之以恒地記錄下成長的足跡,將自己的真實想法盡情表達出來,打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彩世界。無疑,這是學生需要的通道,也是教師努力的方向。筆者相信,通過文字的積累,學生寫作的過程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了某種幸福的享受,那豈不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嗎!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2

  摘要:小學美術課程是科學化發展的必要課程,可以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個性,幫助學生塑造陽光、活潑的生活態度。為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果,學校要重視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合理安排課程,加大教學投入,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并用激勵機制來督促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師要學習新課程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鼓勵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

  參考文獻:小學;美術教學;個性培養

  一、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實踐現狀分析

  新課程雖然已實施了一段時間,但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卻仍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主要的不足之處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1小學美術課程成為“課表上的課程”

  小學美術教學在小學教學中不受重視,表現在教師數量配備較少,往往整個小學就一個或兩個專業美術教師,部分的小學甚至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常常是其他科任教師頂替教學。不受重視還表現在課程設置較少,在期末階段還經常將課程讓出給其他教師,還有部分的學校則一心抓升學率,小學美術課程成為“課表上的課程”,學生缺乏有效的美術教學時間。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不收重視,使得學生在藝術培養以及審美培養方面成為空缺,對學生成長極為不利。

  1.2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模式過于陳舊,部分教師仍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仍然占據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幾乎是“操控”學生,將教材上的任務生硬的布置下去,讓學生對其進行“照搬照抄”。在小學美術階段,讓學生適當進行臨摹、模仿式的教學是必要,但不能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今學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感到枯燥和乏味,逐漸的失去對美術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有所收獲,致使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低下。

  二、小學美術課程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2.1開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個性

  美術是人們對世界感觀的一種表現形式,既可以反映出美術作品創作時期的文化背景以及社會信息等歷史價值的內容,又可以讓創作人抒發心中的想法,對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以及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學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是經歷后的情感綜合體表現出來,可以有效的開發學生想象力,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感知世界。與此同時,在小學美術教師科學、有效的引導下能夠讓學生的創新力得到培養,對啟蒙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著良好的渠道作用。在小學美術課程的實踐中,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2.2幫助學生塑造陽光、活潑的生活態度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對色彩的感知以及對自然的仔細觀察,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課程中的一些繪畫、雕塑以及拓印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接觸多種類型的藝術作品,讓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有效的啟蒙。即讓學生在了解一些基礎的美術結構和造型背景下,可以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美,同時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世界,進而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對生活的探究,逐漸的融入到生活中,對學生塑造陽光的生活態度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

  三、小學美術課程個性教學實踐策略

  3.1改善現狀,加大教學投入

  在小學美術的課程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發展,首先應重視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在實踐中,應按教學大綱的需求合理安排和計劃課程,保證教師和學生都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和學習,為學生個性的釋放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與此同時,為全面改善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學校應積極引進專業的美術課程教師。而針對專業的美術生大部分的教學能力較差的情況,學校應積極組織教師培訓,并用激勵機制來督促美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只有這樣,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才能得到科學的、專業的引導,也才能夠適應新課程的改革,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較好的發展。

  3.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注重鼓勵學生

  在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徹底摒棄以往的舊有教學理念和模式,積極運用新興的焦旭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和認可創新,同時也更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開發。例如,教師在學生的繪畫或是雕塑實踐中,可適當的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引導學生通過將模型進行部位性的放大化或是縮小化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創新,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來進行創作。而不論學生的作品如何,教師都應鼓勵學生,讓學生說出心中想法,并支持學生,同時對一些不足進行指正。

  四、結束語

  在小學美術個性化教學的實踐中,教師通過不斷的鼓勵學生,更容易幫助部分學生找回自信心,讓學生向一種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較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徐春治.個性評價,魅力課程——小學美術(藝術)教學評價初探[J].考試周刊.20xx(08)

  [2]姜世勇.探討小學美術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J].新課程(下).20xx(06)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3

  審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審美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干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關注的焦點.因此,探索培養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策略具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一、課堂教學,注重知識傳授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審美知識的傳授,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這一重要手段,向學生傳授審美知識,潛移默丨匕地引導學生形成審美意識,浞進學生產生美的理念和思想,使學生對美形成一定的判斷標準。美術教學不同干其他課程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屬性,小學美術教學是美術教學的萌芽階段.教師注重審美知識的傳授.就是要在曰常教學中通過線條、畫面、色彩、明暗、大小、長短等元素幫助小學生理解美術,理解美的概念,為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善干引導,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大有裨益。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教師要重視從視覺形象原理入手,用生活化的小學美術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術現象隨處可見。在具體做法上,教師可用直觀的教具、模型、范畫、多媒體技術等途徑把美術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幫助學生觀察美、感知美、表現美,提高審美能力。此外,在面具教學中,教師可模丨方學生平時較為經典的表情,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是誰的表情,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三、開展評價,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

  開展評價,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多組織一些鑒賞活動,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學生就會明白什么是美和丑。與此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評價,交流對美術作品的觀點和意見,通過教師點評、學生點評、師生討論、生生討論、師生互教、生生互教,使學生發現美和惑受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通過比較、討論、領悟,進而深刻理解美的內涵。

  四、鑒賞名作,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鑒賞名作,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對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至關重要。由于美術作品是由點、線、面、色彩等形式組成,不同組成因素構成的畫面感不盡相同,學生的審美經驗又因個體差異而各有不同,審美能力的建立對于不同的小學生其難度也是不同的。名家作品是杰出的藝術品,不僅是傳播美術知識的典范,也是進行審美教育的教村.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藝術作品中的自然美、社會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現美,感知和理解藝術創作過程中審美情趣的流露與對審美理想的追求。而鑒賞是學生獲得審美經驗的首要途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鑒賞名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使小學生從名作欣賞中汲取審美經驗,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能夠浞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進一步增強學生鑒賞和評價的能力。

  五、組織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實踐是指導、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徑。組織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小學美術教育應該以審美教育為主線。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積極組織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在具體做法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這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盡情地欣賞美、發現美、表現美、贊頌美,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自然景觀和社會活動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使其心靈受到震撼,萌生審美情愫.產生審美情惑。

  六、結語

  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小學美術教師要從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善于引導,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開展評價,發現和感受美的存在;鑒賞名作,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組織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惑五f方面,積極探索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浞進小學美術教學又好又快地發展。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4

  一、引入語文元素,凸顯詩情畫意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來表述美術與文學藝術的相得益彰再好不過。如詩如畫用來形容山水的美,彰顯了美術與語文元素的相互促進和融合之美。語文是文字的傳承,美術是造型視覺藝術,將語言文字的詩情畫意融入到美術的流暢線條中,能彰顯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實施詩歌配畫、日記和作文配畫,或者將美術的點、線、形、色彩、明暗與空間等視覺藝術,以優美的文字語言進行表述,顯示出藝術的美。如版面設計相關知識的學習,結合語文中的藝術字體、文字搭配等知識,引導學生結合小組學習模式,展開黑板報或電子版小報的`設計,使得小報布局合理、顏色協調、搭配得當。在小學美術學習中融入語文藝術,彰顯文字中的圖案美,激發學生創新思考。

  二、引入音樂元素,凸顯節奏韻律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音樂相對流動,是時間藝術,美術相對靜止,是空間藝術。美術與音樂的整合符合動靜搭配原理,將學生內心的所思、所想與思維創造的音樂藝術,以可視化的美術藝術呈現出來。同時,美術教學可以借助音樂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如“聽音樂畫音樂”這一小節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將美術與音樂結合起來,在感悟音樂的同時,自由想象,畫出學生心中所想,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音樂中呈現出來的內容。以不同的線條、色彩搭配、畫面設置彰顯音樂和美術的藝術魅力。又如引入“彼得與狼”音樂藝術,引導學生在音樂故事中暢想,發散思維,深入學習美術知識。以音樂的感染力調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將音樂思維中的意境以可視化的美術形式展現出來,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三、引入數學元素,凸顯立體思維

  美術不是一門單方面的藝術,它不能獨立存在。數學中幾何圖形的學習,對提升學生美術藝術的作畫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缺乏對數學三視圖、立體圖形知識的學習,美術學習就會受到阻礙。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強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凸顯學生立體思維,體現數學學科特色,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為美術學習增加動力。如“拼拼搭搭”知識的學習,結合數學中三角形、四邊形、圓形與立體圖形知識,分析點線面組合的規律,激發學生創意思維,拼搭出畫面生動的組合。又如“紙柱造型”知識的學習,結合數學中的立體圖形知識,運用裁剪、卷壓、折疊、黏貼等方法,打造出紙雕藝術。紙雕是一種運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體,將平面紙立體化的技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結合生活用品與建筑,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審美能力。

  四、引入科學元素,凸顯無限奧秘

  小學科學課程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關學科的融合,沒有將每個學科進行細分,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生物發展與自然環境。將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結合起來,深入了解花鳥魚蟲的習性、特點與生活環境,探索自然的瞬息萬變與靈活多樣。結合眼觀、耳聽、手摸,進行比較分析,將這些知識與美術藝術融合起來,增加學生對藝術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運用到藝術學習中。如“自然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風、下雪時的自然現象,或者展現火山、瀑布、夕陽等景象,將科學知識融入到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又如“春天的色彩”相關知識,也涉及科學中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感悟和體驗,將其表現在美術作品中,以此強化學生藝術體驗,提升藝術素養。

  五、結語

  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需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小學美術教學有效與語文元素、音樂元素、數學元素、科學元素整合起來,凸顯語文的詩情畫意、音樂的節奏韻律、數學的立體思維、科學的無限奧秘。將多學科元素的優勢和特點融入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在美術課堂上多學科藝術交融、整合與升華,開闊學生視野,激發美術課堂的生命力,提升學生整體素質與藝術修養。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5

  摘要:本文結合當下熱門的環境教育課題,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目標體系和教學方法,最后研究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評價體系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美術;環境教育;體系研究

  近年來,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人們在注重環境問題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將環境問題和美學問題結合起來,并將此作為美術教育改革的新契機。除此之外,《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定了環境教育的具體要求。因此,新的美術教育改革需要將環境教育真正融入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這樣有利于我國環境問題的徹底解決。有鑒于此,本文從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目標體系、教育方法、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對環境教育的體系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目標體系

  當前環境背景下,將環境教育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總目標主要體現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培養他們的綜合環境素質;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通過準確了解環境和美術之間的關系得以提升;使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環境科學知識,在實際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端正自身的環境保護價值觀,在環境實踐活動中能夠自覺以正確的態度、情感以及行為模式對待自然,在提升自身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自我責任感。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教學方法

  前文提到小學美術教學中環境教育的主要目標,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美術教學方法尤為重要。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傳統的美術學習方式,使其環境保護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兩種授課方法:

  1、滲透式講授法

  所謂滲透式講授法是指,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將教材中的環境基礎知識,通過講授的方式教給學生,以達到提高學生環境認知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使用這種方式的過程中要切記“照搬照抄”,這就需要教師在美術授課過程中將環境意識加以適當的穿插,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漫等形式,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保護環境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具體到為學生講授裝飾畫制作的時,教師可以將“變廢為寶”的循環保護理念融入課堂的講授過程,引導學生將家里廢棄不用的彩色廢舊掛歷或者穿舊的花色衣服,通過獨特的藝術思維將這些色彩豐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加工,用以裝飾教室,通過這樣的動手能力,將環保理念融入他們的創作思維。

  2、辯論式教學法

  所謂辯論法式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對存在的環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他人不同的觀點相辯駁,并通過學生之間的這種辯論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具體在課堂實踐中就是,教師將不同的美術作品陳列,并且讓學生就該作品存在的環境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隨堂設置一些爭議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就此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當前我國水污染的資料片段,讓學生意識到水質污染的嚴重性。就此,讓學生進行討論“面對這樣的水質污染,我們應該怎樣做”,討論結束后讓學生以自己的真實體會進行相應的畫作,表達自己的思想,并以海報的形式進行粘貼、宣傳。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評價體系

  明確了小學美術環境教育的目標機授課方法之后,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環境教育評價體系,以此來了解教師的教授是否實現了環境教育的目標以及學生的適應程度、學習效果以及價值觀是否發生變化。該評價系統主要是針對教師、學校和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授課的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觀察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否發生變化,而針對學校的評價就應該是綜合性的評價,包括教育的環境、氛圍以及相應的設施設備等。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并且根據評價的結果及時調整相應的授課方法,達到教育的目標。新課程背景下,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目標在前文中已經進行闡述,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以及他們的環境素養,最終能夠將我國環保事業從源頭抓起,將環保的理念通過教師的講授以及學生之間的辯論,深深埋藏于他們的腦海。因此,此處談到的環境教育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防止個別教師將這一新的授課理念形式化,需要學校和社會雙管齊下,將評價制度落到實處。例如,學校可以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對授課效果良好的教師適當的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提高他們的授課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實施環境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從小養成好的環境保護習慣提升他們的環境素養,而且從長遠來說有利于我國環保綠色事業的穩步進行,真正的實現綠水青山。當然這也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需要教師、學校和學生的有力配合,真正做到創新式的美術教學,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注重教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能夠生動的向學生展示美術與環境之間的聯系,通過形象化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學習提升自我環境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念。學校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多進行交流學習,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設施設備,并且適時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在教學完成后及時進行教育評價。相信通過以上努力,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環境教育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陳玲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馬軍.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與教學[J].才智,20xx,36:123.

  [2]王曉麗.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育與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xx,11:99+106.

  [3]劉中華,王小軍.綠色美術教育初論——在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6:145-147.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1-03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5篇11-05

美術教學論文11-04

美術教學論文05-18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的范文(通用10篇)12-28

美術教學論文15篇11-11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05-21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01-21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