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歷史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再認識論文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合作,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學生要有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傳授知識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而在每一堂課上,教師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任務。因此,每一堂課是有時限性的,教師必須對每堂課的內容精心地安排,詳略得當,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時,第二課堂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那些在第一課堂解決不了或沒有時間解決的問題,可以在第二課堂中得到解決。在第二課堂上,學生搞清楚了課堂上沒有弄明白的地方,這樣,學生不但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增強了對自己的信心,培養和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文科方面注重的思想性的培養,必須借助于課外大量的閱讀、觀察和思考;理科方面注重的理論聯系實際或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只有輔以第二課堂,才能得到更充分地培養和鍛煉。第二課堂雖不同于第一課堂,但它們并不相互抵觸,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高中歷史課如何有效地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呢?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出發,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1.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活動
興趣,是指人力求接觸、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愛好活動的意識傾向。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愿望。
”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愛因斯坦語)興趣對于人們的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成年人相比,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他們不斷地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和信息,因而,他們的興趣更為廣泛,更易變化,可塑性更大。對于講課的內容,學生的興趣可能各不相同,若能把講課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或潛在的共同的興趣點相結合,就能激發和引導出學生們的興趣。課堂教學如此,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更應如此。因為第二課堂活動是在學生們寶貴的課余時間進行的,如果學生興趣索然,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興之不至,心不為之思。”例如,在高中歷史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和現象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內容繁瑣而且較難理解和掌握,是學生們較感頭痛的一個問題。但大量的分析材料,又不宜占用課堂教學的課時,于是準備幾個小課題作為材料,組織課外教學活動。在這些教學活動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們從網上和圖書室查閱大量的資料,并以討論會,辯論會等形式開展活動。學生們會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參與這些第二課堂活動,不僅加深了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能結合實際分析問題,增強了歷史意識。
2.從拓寬知識面的角度出發
知識是一個網絡,浩如翰海,互相貫通。尤其歷史知識,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羅萬象,無不囊括。如果單憑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根本不夠。所以合理安排學生課外閱讀,網絡查閱,社會調查,知識竟猜,歷史墻報等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更高的興趣,為歷史能力的提高和歷史思維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3.從強化訓練,深化理解,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出發
根據心理和行為學家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有他們自己的特征,受情緒、情感、經歷、環境條件的制約。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必須經過學生的感知、思考、練習才能得以掌握。學生在聽課時通過感知在頭腦中留下記憶,但是單純的記憶,并不能真正地記住,必須對所學新知識進行思考和理解。只有理解的知識才能有效地記住,而且理解的知識是比記憶的知識較高層次的知識。但是單純的理解還不足以學以致用,必須對新知識反復練習和運用,才能作到靈活應用。歷史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能也不可能僅在短短的課堂上解決,在課堂上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具體的環境條件去操作和練習。此時,如果開辟第二課堂,進行搜集查閱,調查走訪,就可以不斷地將學生們記憶的知識變為理解的知識,進而將理解的知識變為能靈活運用的知識,并且在活動中使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得到很好的培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相應的第二課堂活動,就會使學生們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翱翔在知識的海洋里。
【高中歷史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再認識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涂鴉活動的開展的論文04-27
識美崇儉以養德論文05-02
全人培養與通識教育論文05-02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06-13
學習工會法再認識工會的性質論文05-01
通識教育的現狀與實施路徑論文05-02
試析高等數學教育的再認識的教育論文05-01
淺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的音樂活動論文05-02
通識教育的發展瓶頸與對策思考論文05-02
怎樣識讀建筑施工圖論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