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人培養與通識教育論文
一、通識教育
伴隨教育學者對于教育現狀的不斷反思和教育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把視線逐漸轉向了“全人培養”。1829年,美國博德學院教授帕卡德是第一個把“全人培養”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大學教育當中的人,并把這種教育稱為“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但是“全人培養”并不等同于“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又被稱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和“一般教育”等。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既是教育理念又是教育目的,是教育資源整合的全新模式,是全新的知識體系構建模式。
二、全人培養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指出:“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及各種素質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如果站在人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曾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性之事業也。”因此,教育的本身遠不止收獲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而是關乎人性培養的事業。“全人培養”的關鍵就是如何能夠達到“全”的培養目標。《辭海》關于“全人”的解釋為:指善于契合天然而又應合人為的全德之人;指完美的人;肢體齊全的人;指整個人、整個面貌;保全人的身體和生命;指保全百姓。“全人培養”即是從以人的全面、完整的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反對的是以功利的眼光培養工具化的人。
三、全人培養與通識教育的關系
1.“全人培養”是“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標“通識教育”是在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的教育現狀下提出來的,所以它的提出豐富了教育理論,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另外一條途徑,一條不拘泥于“精英教育”的具有更加開闊視野的教育途徑。“通識教育”的提出使低頭前行的教育學者停下腳步,對現代教育和教育本質進行反思和重構,最終找到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培養完整、和諧的人,即“全人培養”。
2.“通識教育”是“全人培養”的重要途徑“全人培養”的途徑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來源于外在因素,另一種來源于個人內在因素。“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它在外在體制上為“全人培養”提供了保障并使之得以實現。
3.“全人培養”和“通識教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通識教育”和“全人培養”共同構建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全人培養”是“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標,“通識教育”是“全人培養”的途徑,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
【全人培養與通識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通識教育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04-29
在通識教育中培養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思考05-02
體育教育與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04-29
試論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的困境與出路論文05-02
大學通識教育的困境及對策04-29
開展危險教育培養本質型安全人04-29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健全人格的培養論文05-02
在新聞教育中進行通識教育改革05-02
大學通識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05-02
在通識教育中學生的地位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