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質教育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
當前我們提出的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質、科學文化和身體、心 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基礎教育。相對應試教育講,它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更高層次、 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育”(柳斌《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國家教委頒布的新編訂的《 全日制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強調了歷史學科“具有認識社會和教育的功能,同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外 交等活動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高中歷史教育“對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素 質;對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重要作用”。中 學歷史教學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目標和任務與素質教育指向是一致的,應該把素質教育當作首要任務來完 成。
素質教育的內容和任務表明,歷史課堂以傳授和記憶知識為主要特征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完全不適合社會 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需要,要把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轉變到以發展學生的智能主要任務;把以教師或教材作為 教學的中心,轉變到學生在教學關系上占主體地位;把注重學習的結果,轉變到注重學習的過程;把側重學習 的內容,轉變到側重學習的方法;把強調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轉變到強調教與學方法的結合,尤其強調學生 學習的方法;把注重學生識記知識的活動,轉變到注重學生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的活動;從封閉式的教學組織形 式轉變到開放式教學形式。這是教學觀念的大轉變。從實踐上說,則要抓好三個“注重”。
首先,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告訴我們,要在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廣泛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自實踐;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競爭意 識和創新意識;要發展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創造性思維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即要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 基礎上,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把被動接受“要我學”轉化為主動的“我要學”, 實施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參與要落實在整個教與學過程落實在課堂。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 不是結果!边@句話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了學習的過程。所 謂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動機的培養和探究方法與思路的發展。激發學生學史興趣,使學生愛學 歷史,這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動機,也就是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如果 能不斷爆發思維的火花,置疑、釋疑、并能運用歷史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程度 就越高,對學生的潛能開發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 生接受為特征,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地 位。把傳統的單一講授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師生合作過程。學生智力的技能培 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提高和發展。不接觸具體的材料,并加以觀察和研究,不可能形成觀察能力和思維能 力。學生思想情感的激發,不但需要教師本人在教學中傾注個人的情感,而且要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建立起情 感的雙向交流。學習任何一個歷史事件,了解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決不是單純的陳述和記憶,必須伴之以情感 的體驗和交流,才能使學生產生喜怒與愛憎,崇敬和鄙視。離開了學生這個主體,唱獨角戲是不行的。
強化學生當學習主人的自豪感,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地發展,以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
[1] [2] [3] [4]
【素質教育與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素質教育與高校教學改革初探04-30
小學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改革04-30
新課改下中學歷史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04-30
素質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04-30
素質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04-30
實施素質教育 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04-30
淺議信息素質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04-29
中學歷史教學反思03-24
淺談素質教育04-28
淺談素質教育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