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雙重突破
對基礎年級與高三歷史教學階段性銜接的認識與思考
近年來歷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績與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該科試題難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學環節上的主要問題則是基礎年級學生知識體系的欠缺和能力培養的不足,導致基礎年級與高三歷史教學的脫節與斷層。現就這一問題及產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礎年級與高三歷史教學的階段性銜接談點粗淺的認識,以求方家指點。
一、基礎年級歷史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現行教學大綱規定:歷史教學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學歷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逐步培養學生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向學生進行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可見,中學歷史教學是一個集知識教學、思想教育、能力培養于一體的系統過程。然而事實上,目前基礎年級的歷史教學沒有很好地兼顧三大功能。學生忽視知識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養。一些學生動口不會總結,動手不能分析,動筆不會敘述,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能作簡要評價,只會識記現成的結論。知識不扎實,方法很機械。
顯然,這樣的基礎無法適應高三的學習。而目前的高考則屬于選拔性考試,對學生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基礎年級的學習沒有打下相當堅實的基礎,使兩個階段明顯斷層,造成基礎年級歷史教學精力和時間的巨大浪費,而高三學習則特別緊張。筆者認為,造成這種脫節的原因有:
1.能力培養目標缺乏層次要求。目前,初高中歷史教學采用一個大綱。它沒有對不同年級的教學提出能力的分級培養目標,而只有籠統的要求,教師有綱可依,但無章可循。
2.會考的導向有違大綱的目標。目前的中學歷史教學,無法擺脫會考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目前會考有兩點處理不當。一是能力要求沒有體現,且框得過死(如初中會考)。二是高二會考雖有能力要求,但與高考能力要求相比相距甚遠。事實上,高三一年的功夫也不可能縮短這段差距,使能力培養一步到位。
3.主、副科觀念左右學生思想。在基礎年級各階段,歷史科在學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于平時考試沒有體現足夠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記零散知識點的學生照樣取得好成績。于是“歷史容易學,此無他,唯背熟爾”的觀念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教師的講解成為徒勞。此外,由于初中三年級和高中一年級連續講授世界史,沒有新鮮感,也淡化了學生的興趣。毫無疑問,令人擔憂的基礎年級歷史學習現狀留給高三年級的是一個“爛攤子”。選修文科的有不少人是在“混科”。讓高三這個“承前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