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學的屬性與學科定位論文
轉載自“清華管理評論”
《南開管理評論》今年第二期的主題文章是潘承烈教授的“以科學態度對待管理科學”,讀后頗有收獲。潘教授撰寫本文的核心立意,是呼吁加強對管理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的管理水平并發展根植于我國實踐的管理科學。而之所以有此立意,是因為潘教授深感當前我國管理的落后,提出“以科學態度對待管理科學”。
在中國,以往是將管理更多地當成“一種職能”,因而對于從事管理的人,并不對其進行科學的專業訓練,以致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此潘教授說:“我們的管理之所以落后,水平總也提不高、上不去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對管理在認識上存在的片面性,即只承認其職能作用,而不認識、不承認管理是一門科學。”
對潘教授的立意以及幾層推論,筆者大致贊同,若能依此理由層層解決問題,定能引出比現實狀況為好的結果來。但是說到管理是一門科學,似乎不很科學。在這個概念上多發幾句議論絕不是打概念仗,而是設想到,要真是以科學來對待管理,則會引起各種非預想的后果來。
既然我們應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管理科學,那么對待管理科學的研究則更應當先樹立科學的態度,從這個角度看,筆者所論就不顯多余了。
依學界多數人的意見(筆者也表贊同),“管理就是通過他人來做所要做的事情。”(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總策劃,美國約瑟夫·M·普蒂等著《管理學精要》,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頁)如果嚴格按數學的交換律來置換一下,其最終表達就多少顯示出其非科學性了。科學是展示客觀世界規律的一門學問,與“支配他人”怎么也不應當搭上界。
科學的結論不因地點時間場合的不同而有所更改,但管理就沒有這個特性。在美國實施泰羅制(the Taylor System)就可以成功,放到撒哈拉以南就絕無成功可能。原因是管理的對象是人,把人當成科學研究的對象時只能研究所有人的共性那部分,如心理、生理、體能等等,而當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成為研究對象時,則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了,出于對人(human)和民族的尊重,研究者只能是個觀察者、描述者,對對象的歷史、現狀及其演變規律進行考察、分析和推斷,而不能像對待元素和物體那樣任意加個什么外界條件看其發生怎樣的反應或形變。說到這就比較明顯了,我們如果把管理與科學混為一談,也就是把管理對象(顯然是若干個人)當成了無生命體。顯然,這里已經由一個可能是描述上的失誤推導出某種非人道的判斷來了。“要把人當成目的來對待”(康德語),不要把人
[1] [2] [3] [4] [5] [6] [7]
【管理學的屬性與學科定位論文】相關文章:
學科辦學定位04-30
淺議體育課的課堂管理學科論文04-30
關于美學的對象及學科定位04-30
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學科論文04-30
基于屬性開運算的汽車牌照區域定位算法04-29
管理學論文02-24
管理學論文05-15
淺議一年級的班級管理學科論文04-30
商務英語學科定位的新思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