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教育的論文

時間:2024-05-28 15:48:40 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教育的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教育的論文

小學教育的論文1

  摘要:現代教育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塑造與培養,而不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和灌輸。激勵教育正是在現代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理念,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旨在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

  一、引言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與限制,致使其發展滯后也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成績。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開始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改革,尋求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激勵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但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求可以完善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進一步發展。

  二、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

  激勵教育的本質是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擁有足夠的自信并激發學生的潛能。但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并不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激勵,其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學生不夠尊重,致使學生的潛能被磨滅。一方面,多數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這就是不尊重學生的思維和意識,沒有達到激勵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并沒有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加和諧的學習氛圍,通常表現為對學生過于嚴厲和嚴苛。具體地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犯錯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喝問,強制性的改變學生的思維,不但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沒有激勵學生大膽的思考和創新。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意識,利用正面積極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并爆發出自身的潛能。以《金色的魚鉤》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完成生字詞的積累,并探究課文表達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索要闡述的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學習,不同學生對課文有不同的見解,學生獲得的認知并不相同。在抽選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多數學生認為這篇課文歌頌了美好的精神,并且針對這種精神進行了闡述,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此同時,也有極少部分的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真實性進行質疑。這部分學生認為小水塘里的魚本來就非常稀少,老班長沒有任何魚餌并且是用自制的魚鉤進行垂釣,這種做法從理論上而言根本無法將魚從水塘中釣起。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學生還以自己掌握的釣魚技術進行辨證。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對學生的這種言論進行批評,原因在于學生爭論的焦點與課堂教學無關,教師認為學生關注的應該是這篇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和精神。但是,在激勵教育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在獲得這種結論中表現出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如果教師直接否定學生的思維,不但打擊到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學生對自己課文學到的知識產生質疑,進而打擊到學生自學的動力。相反,教師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對學生進行褒獎的同時有耐心的進行講解。此時,學生提出的疑問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和尊崇感將激勵學生在日后的課堂學習中從新的角度進行思考,也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豐富學生的積累,引導學生更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三、施行分層教學

  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施行激勵教育,這也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理念。激勵教育要求教師利用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激勵,并激發學生的潛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潛在能力,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而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激發。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具體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分為三個不同層次,分別是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A層,學習能力一般、基礎較為踏實的.B層以及學習能力較弱、基礎不牢的C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為其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求A層次學生探究童話故事的寓意,并深度剖析這篇課文與當時社會背景之間的關系。教師同時要求B層次的學生完成生字詞積累,并探究童話的內涵。在學生分組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具體能力,而不是學生單方面取得的成果。例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在小組中能夠繪聲繪色的將這一則童話故事講述出來,使其他同學津津樂道,這就體現出這名學生有著較強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可以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研讀這篇童話,深度剖析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故事的內涵,這就體現出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利用分層教學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更有效的教學策略,這就讓學生得到尊重,能夠讓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同時激勵班級所有學生。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把握學生的具體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勵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綻放自己的潛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

  四、運用有效的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使學生受到鼓勵,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以及樹立學習信心。在學生獲得成就時,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贊賞。尤其是對于部分性格內向或者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當眾表揚。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并激勵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出色的表現。同時,在學生遇到困難或者出現錯誤時,教師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重塑信心。換言之,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羅森塔爾效應,讓學生在學習中帶著暗示和激勵的作用主動構建學習信心。此時,教師要做的是肯定學生的創新,鼓勵學生在后期的寫作中找準方向。在有效激勵的前提下,學生才會保持進取心,才能爆發出自身的潛能。

  結束語

  總的來說,激勵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是小學語文改革的新方向,這也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有意識的總結和交流,完善激勵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xx

  [2]楊樹秀.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25)

  [3]李保紅.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激勵教育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xx(11)

小學教育的論文2

  題目: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問題及改善策略研究

  摘要: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同時又是一個農業大國, 農村人口幾乎占據了我國人口的70%, 而在地域發展過程中,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展的高度, 因此農村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了我國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在當前我國農村小學教育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新時期農村小學教育發展中面臨的教學資源問題進行探討, 分析如何改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現狀, 為其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關鍵詞: 小學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學資源;

  0 引言

  對學生來說, 小學階段接受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點, 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充分意識到小學教育對整個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我國整體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從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來看, 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不管是師資力量建設還是教育經費投入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素質教育也在實際教育中得到發展, 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需要引起重視, 即時發現、總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為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創造條件。

  1 當前小學教育的現狀

  要想判斷我國現階段小學教育發展水平, 需要結合農村小學教育來具體分析, 因為農村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的薄弱地區, 直接反應我國小學教育現狀。從另一角度來說, 農村小學教育的開展直接影響到中學甚至大學教育水平的提升, 可以理解, 農村小學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地位。雖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農村小學教育已經獲得很快的發展, 但是由于人口基數過大, 且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從整體來看, 尤其是在教學資源方面, 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1·1 學校規模以及管理狀況

  學校規模和管理在我國農村地區的數量一直在變化, 由于農村地區人口分布比較零散, 加上人口朝城市流動, 農村小學中學生數量不斷減少, 同時還表現出區域上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布現象, 甚至在有些地區并沒有小學, 當地學生為了接受教育必須要到更遠的地方學習,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農村學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雖然現在提倡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 但是在看到其優勢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缺陷, 在人口比較少的地區, 設立小學可能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但是如果將其與附近的學校進行整合, 不僅能夠更好地對教育資源進行充分利用, 同時還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推動當地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學校的分布不合理也會造成教育管理上的混亂, 由于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 當區域內小學數量過多, 在實際管理中進行管理的難度也會加大, 很容易出現管理效果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引起教學混亂, 教學秩序難以得到保障。比如在一個區域內開展教學活動, 難以同步進行, 可能部分學校已經積極開展, 在另一部分學校則在很久之后才進行。

  1·2 小學的師資結構以及業務水平

  教師是教育開展過程中的活動主體之一, 教師的素質水平高低與小學教育質量是密不可分的, 當前我國農村小學中普遍表現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1。教師隊伍整體上表現出的素質參差不齊。很多農村小學教師都屬于半路加入教師行業, 并沒有接受專業的師范教育, 就走上講臺開展教學,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效果。同時對音樂、美術等科目存在嚴重的教師缺失, 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進行兼任;2。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 表現出明顯的老年化傾向, 教師隊伍缺乏人才儲備, 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例如很多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教師依然站在講臺耕耘, 加上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使得很多教師并不愿意到農村教書, 致使農村小學師資隊伍難以得到人才補充。可以說教師隊伍的缺失問題和年齡斷層問題是我國農村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3 教育設備欠缺

  教學設備的短缺一度都是我國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軟肋, 這是由于地區經濟的差異造成的, 以至于教育經費有所限制, 這也是目前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普遍硬件措施的問題。與城市地區, 尤其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小學相比較, 很多農村小學中嚴重缺少教學設備, 沒有電腦, 沒有多媒體設備, 甚至開展簡單的教學也會因為設備的缺失難以進行, 學生只能依靠單一的教材和教師的講解來進行內化理解, 這需要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思維想象能力才可以, 否則容易造成農村學生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脫節, 這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不利, 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阻礙影響, 非常不利于農村小學教育的繼續發展。

  2 改善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現狀的策略

  2·1 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是改善教學資源現狀的前提條件

  意識影響實踐發展, 教育的開展首先需要從思想層面進行改變。要想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 首先需要針對現階段人們對教育抱有過多的功利性以及盲目追求的教育理念進行改變, 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錯誤思想, 將人們的關注點向學生的內在素質提升至綜合素質的發展上。一般來說, 需要教育部門、教師、以及家長三方面同時改變:

  (1) 教育部門需要改變過去單一的教育評價系統, 避免分數與升學率決定學生的發展, 可以在分數的基礎上增加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促進學生正視自身, 從而以健康的心態成長發展, 引導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 “學有所長”;

  (2) 教師隊伍需要轉變教育理念, 認識到教育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育, 不能只針對少數學生開展, 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樹立正面的積極的引導, 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放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并且可以適當運用教學資源或設備開展啟發式教學;

  (3) 農村地區學生家長除了在積極配合教師的引導下也需要改變功利性教育理念, 理解孩子的出路并不是唯一的, 孩子的未來需要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讓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2·2 做好師資隊伍培訓工作, 提升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綜合素質

  針對當前農村小學教師隊伍中存在的思想意識、職業道德素質以及年齡結構差異過大等問題,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1) 增強職業意識。

  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首先需要具備有高水平的職業意識, 將教師崗位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事業, 以此作為事業不斷發展的驅動力。切實加強農村教師的事業心意識, 樹立身為教師所具備的榮譽感與責任感, 改善當前中國農村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僅僅將教師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的錯誤認識, 從而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提升教師的內在使命感, 以此保證教師的教育工作實施開展, 執教水平逐步提高。

  (2) 搞好師資培訓。

  做好年輕層面教師的培訓工作, 為教師的茁壯成長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培養青年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有事業心, 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期許, 有上進心, 需要學校在進行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師培訓工作, 尤其對農村地區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 可以是學校定期開展的教師培訓講座, 也可以是選取優秀教師進入其他學校進行培訓, 與教育專家做密切交流。內容除涉及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外, 還可以增加管理學生的主要方法、手段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等內容, 促使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更加專業、游刃有余。通過教師培訓來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從職業道德素質以及專業基礎進行全面發展, 打造一支具有農村特色的、教學業務能力強、具有優良作風的隊伍, 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創造前提條件。

  2·3 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財政投入

  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好壞。地方政府需要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進行地方財政預算時有意識地對農村教育發展進行傾斜, 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政策投入。同時國家教育相關部門也需要對農村教育事業給予一定的財政幫扶, 盡可能的給農村教育發展提供教育傾斜, 調整好在不同教育層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的投入比例, 對經濟發展困難的農村地區適當增加資金投入。此外, 還可以集聚社會力量, 利用媒體作用倡導社會愛心人士捐款, 以緩解農村教育事業的經濟壓力。

  3 結語

  不管是義務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都是建立在小學基礎上的, 從這里出發培養人才, 是個人健康發展、綜合素質提升以及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的起點。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 農村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但是卻面臨著來自人們思想意識、相關教育資源設施落后以及師資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的影響, 這都極大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影響, 需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不斷加大財政投入, 加強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 更好地為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創造條件。只有切實從農村小學教育階段抓起, 才能真正促進我國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孫仕徳。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才智, 20xx, (14) :185。

  [2]劉瑩。重慶市農村小學教育師資問題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 20xx。

  [3]黃峰。農村小學教育軟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 20xx。

  [4]臧詩軍。蘇北農村小學教育發展問題剖析[J]。改革與開放, 20xx, (04) :171。

小學教育的論文3

  摘要:兒童的成長決定了一代人的教育質量,小學教育是我國最基礎的教育,小學生的教育質量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前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小學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增加,本文將根據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的現狀對當代的小學教育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做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教育素質教育

  一、新課程下小學教育的現狀

  素質教育下大力提升了小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同時,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為緊迫,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下,我們對小學教育的重視促使了小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對小學生的教育更加全面化,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當代小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需要從小學教育抓起,小學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初級階段,只有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國當代的小學教育在近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但在逐漸的發展中也展現出了一些教育問題,根據本人的觀察與經驗對其進行簡要總結。

  首先,我國當代小學教育的模式較為落后。當代小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學生的學習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當代小學生的教學需要豐富性、強制性等特點去幫助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但隨著小學教育的改革,許多小學將強制性弱化導致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待學習不夠嚴肅。對當代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較為忽視,許多教師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低下。教育的模式包含了諸多方面的內容,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教學的嚴謹性與學生學習狀態的培養。

  其次,小學教師隊伍不夠強大。當代的大部分教師都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素養與職業素養,但也不乏一些教師的實際能力較弱。同時,在不同的區域與城市,每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差異較大,小學教育作為學生的基礎教育,理應受到相同的教育水平,但許多學校的教學質量并未得到保障。新時期的小學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為嚴格,新時期的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更新的教學技術與知識,豐富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出貢獻。小學教師的隊伍建設是小學教育中根深蒂固的一個主要問題,這一問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基礎教育的水平是否存在差異化。

  最后,小學教育的評價體系仍有待完善。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體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方面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應試教育體制在現代的教育中飽受質疑,但是仍是我國在現階段最主要的人才選拔模式,其中包括高考制度在內的各種考試制度構成的應試教育體制。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新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導致我國與世界的聯系交流更加廣泛,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標準。當前我國社會需要的人才必須更加具備實用性和應用性,必須能夠一專多能,素質全面發展,這對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課程下小學教育的改革

  在新的時期,我國小學教育也需要有所改革與完善,素質教育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將更趨向于豐富化與多樣化,簡單的傳統式的教學將逐漸被替代。新課程下小學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但在小學教育中仍存在一部分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思考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

  第一,小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應當更豐富化、多樣化。小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控制能力與學習愿望還未養成,需要教師的幫助與輔導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學習意愿。當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學生的傳授是教學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能動性。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將課堂的形式多樣化,為學生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帶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情感體驗。小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我國小學教育一直存在的問題之一,只有從根本處解決這一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小學生的素質教育。

  第二,教師應當在不斷地教學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綜合素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當代的教育體制決定了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是最多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只有教師不斷地對自身進行完善才能保證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與實施。同時,當代許多地區的師資力量不平衡,這需要學校對人才加以籠絡,政府也可以將師資力量均衡分配以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與全面發展。優秀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知識,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校可以采取統一學習的形式對教師進行集體培訓,在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中總結教學時出現的問題并共同找尋解決的方法,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是教學改革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重要內容。

  第三,我們應當對學生的教育進行實際與成績相結合的評價。單純的以成績為主斷定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師的教學成果過于單一且缺乏說服性,只有在成績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實施素質評價,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小學生的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過程,他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要求老師在評估教學效果時要實事求是地對學生的思想水平、行為方式和基礎知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學校可以釆用高校中的學分制,將對學生的評價落實到日常行為中。這樣的評價體系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逐漸的自我完善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總結

  我國當代小學教育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礎,但為了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我們仍舊需要更進一步的完善小學教育。不斷提高教育工作水平,是促進小學教育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前提,也是小學教育工作實現規范化、系列化、具體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證。只有切實地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才能使小學教育真正高質量地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羅宗佑,試論小學教育改革[J].大眾商務,98(02)

  [2]隋娟,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J].改革與開放,20xx(20)

  [3]楊又庭,基于目標管理的小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學科研,20xx(01)

小學教育的論文4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

  在我們新課改之后的課本中增加了很多實驗課來增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些實驗課的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質量,但是目前有很多學校都只是象征性的做一個實驗,這樣的話講臺下面的學生很難體會到整個實驗的真正意義,不能進行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因為距離實驗物體還有一定的距離,也無法更加細致的進行觀察,像一些計量器具,例如彈簧秤、天平或者刻度尺的讀數,這些實驗距離遠了無法有效細致的觀察。但是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設備之后將實驗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之后,講臺下面的學生就可以更加細致的觀察到整個實驗的過程,而且兒童對新奇事物有著天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更有積極性。例如在數學課中講到《圓》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做出車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將出輪做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多邊形來觀察車輛行駛時的狀態,除了圓形外的其它形狀車輪必然是出于高低起伏的狀態,然后在把滿足這些車輪條件的路面展示給學生看,通過這些動畫來給學生講解圓的一些性質,還可以通過一些著名的畫作來說明圓的美感。另外,在小學一年級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時,多媒體教學也有著很出色的表現,例如簡單的識數、簡單的加減法可以通過多媒體用實物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年紀太小,抽象想象能力不強而影響接受知識的速度,并且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視野的拓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學生的視野都不夠廣闊,因為小學生的抽象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些老師講的新鮮事物都不能理解透徹,但是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就能夠更好的來理解。例如老師在講衛星的.原理與功能一課時,學生沒有見過衛星所展現出的強大功能,不知道衛星究竟能干什么,我們用多媒體來展示出衛星定位功能,學生親眼所見之后就會對這一技術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將其中的原理與作用講解清楚,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去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這樣學生也會非常活躍,如果理解不夠透徹的話容易對學生的知識產生誤導,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就最大化的避免了這一現象。

  3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人的個性發展不僅依賴于人的先天素質和外部環境,還依賴于自覺意識和能動作用。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會有偏科的現象,具體分析下來其實就是學生對不同學科感興趣的程度不同。如今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講課,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或者創建一個情景來對問題進行趣味性的講解,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趣味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了提升,對知識的思考也會更加積極、活躍,這對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問題明確化,具體化,可以更好的與之前的知識進行融合,將知識點更加生動的展現出來,對學生解決問題有很大的益處,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分析、想象以及表達,將填鴨式教學變為興趣誘導式教學,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地球上有什么》一課中,原來只能用文字或者少量的圖片來表達,有了多媒體技術后,我們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大量的圖片來對學生展示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物種,形成不同的氣候和溫度,這樣可以很好的使用網絡資源去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4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信息易集成,易展示。在傳統教育中,老師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在板書上,有時候一道數學題要寫五分鐘,這五分鐘對課堂的寶貴時間來說是極大的浪費,這樣就需要學生用課外的時間去夯實學到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加大了老師的體力消耗強度,如今我們合理利用多媒體的易集成和易展示的優點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有的題只需要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一段圖片或文字就可以讓學生看到,各種解題步驟和思路也可以在多媒體中展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就會產生更大的積極性。

  5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實例問題,例如描述一個物體的快與慢、動與靜、遠與近、虛與實等狀態,由于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很難通過老師用語言或靜態圖畫的描述去理解問題,這對學生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擾,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開豐富的、典型的、具體的經驗和感性材料,突出觀察點,揭示現象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減少思辨的困難;豐富學生的聯想,減少學生聯想的困難;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正確率。將這些問題講述的更加生動,便于學生思考,理解問題,降低學生的思維障礙,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結束語

  我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環境中,一定要對新鮮事物進行一些嘗試,有很多新興事物都可以解決從前很難解決或者很麻煩的問題,我們在小學生教育工作中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就解決了課堂中板書時間長、語言描述小學生難以理解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所以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多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這不僅解決了一些問題,還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達到對知識深層理解的層次,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了就更容易與老師進行互動,增強課堂的活躍性,使我們的課堂不在是老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舞臺。

小學教育的論文5

  一、新時期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管理者自身思想存在的問題。中小學教育管理是否能做到與時代精神同步發展,與教育管理者思想有著直接關系,教育管理者是引導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想要實現教育管理與時代精神同步發展,必須從教育管理者自身做起。但調查發現,很多教育管理者自身思想比較落后,沒有對新時代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傳統的舊模式、老手段,這與現代教育精神背道而馳。

  2.教育管理中缺乏執行力。目前,中小學教育管理執行力差的問題比較突出。表現為:

  (1)高度不夠。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時常自我放低標準,得過且過,應付了事,低標準直接降低了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2)速度不夠。在教育管理工作開展中經常出現因其他原因延誤計劃或暫緩計劃的現象,最終導致計劃被擱置,最后不了了之。

  (3)力度不夠。教育管理中缺乏計劃,力度較小,因此工作開展效果不理想。

  3.教育管理制度和形式上存在問題。一些學校教育管理工作開展中形式主義嚴重,多做表面功夫,為了展現教育管理成績,組織大量“觀摩課”“示范課”“公開課”,教育管理形式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過于形式化。另外,在教育管理制度上,很多學校都存在問題,很多制度不能與學校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一些制度為了管理方便,某種程度上不僅增加了師生負擔,更影響了教學質量,得不償失。

  二、新時期中小學教育管理與時代精神同步發展的思路

  1.提高教育管理者自身綜合素質。教育管理開展的首要任務就是更新教育管理者思想,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培訓,以提高專業知識、專業素質、專業技能,實現管理者的自我提升,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接受現代思想,與時俱進。教育管理者應深入認識和理解新時代精神與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保障教育管理有效性。

  2.健全教育管理體系。一直以來,中小學教育管理效果差,缺乏執行,無法發揮教育管理職能,這和教育管理體系存在缺陷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完善中小學教育管理體系勢在必行。教育管理體系應明確職責分工、保障管理秩序,實現提高教育管理的高效。管理體系建立中應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統籌,制訂教育管理工作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落實跟蹤、反饋、調整機制,從而實現將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3.強化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是解決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突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保障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教育管理內容的制訂應詳細,細化到教師與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管理制度的制訂要符合學校教育實際情況,并隨著教學具體情況變化,隨之調整,重新修訂,避免制度的滯后。制度的完善不僅能強化教育管理執行力,更能夠起到規范教師行為,提升教師個人修養,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對中小學教育管理意義重大,是保障教育管理工作與時代精神同步發展的關鍵。

  4.加強教育管理的'開放性。如今,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社會和家長都心系教育。因此,學校可以增強教育管理的開放性,讓家長也能夠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提高學校與家長對教育管理的重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目前,日本、美國都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教育管理機制,如日本的PTI協會,在家長的監督下,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加強教育管理的開放性有一定的必要性。

  新時期教育管理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管理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以提高中小教育質量為目標,科學合理開展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杜絕形式主義,將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實現中小學教育管理與時代精神的共同發展。

小學教育的論文6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數學不僅可以為學生以后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能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數學人才.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性,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顯得非常重要.小學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以便學生以后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還學生一個輕松歡樂的課堂氛圍,把“要我學”改變成“我要學”才是老師和家長想要的結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除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外,還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老師應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其中一名學生當售貨員,讓另外兩名學生當顧客,第一次給兩名學生相同的10元錢,讓學生買同樣的一支鉛筆,看看找回來的錢數是否相同;第二次給第一名同學5元錢,給第二名同學10元錢再讓學生去買,看看買到的鉛筆是否一樣多.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很快的明白錢數的大小與多少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創設情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體驗發現和明白一些數學知識和數學概念.此外,學生還可以獲得想要的數學技能和數學思維.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訓練孩子的思維是老師應該注意的問題,數學主要靠的是學生的思維運轉,課堂效率是不是達到預期效果,主要是看學生的思維有沒有緊跟老師講課時的思維,老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而且要考慮這個設計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老師提問的問題要避免缺乏統一性和思考性;老師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或單一,學生思考的價值比較低等,會催生學生的惰性,不愿意去思考,同時也會降低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小學生因為還在初步成長階段,對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將其著重發展,老師根據學生所處的環境,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繼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老師拿20個糖果,分別放在左右手,然后攤開左手,手里是8個糖果,然后讓學生猜老師右手有多少個糖果,這樣反反復復的猜想,不僅可以練習學生的加減法運算,還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動力.這樣既有趣也鍛煉了學生數學運算的能力.在小學階段有意識的去培養小學生的猜想能力,在增加學生熱情的同時,也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課改越來越深入到學生的課堂,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老師提倡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課堂討論,改掉以往老師就是權威,老師是課堂主體的局面,分成小組學習,讓學生成為數學的'主體,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同的發展,有必要讓每名學生都有事可做,并且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和目標.例如,老師給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編號,在老師提問的問題中,第一個問題1號學分析2號同學回答,3號同學判斷前兩名學生分析和回答的是否正確,如此循環變化學生的分工和任務,讓每名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都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視野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小學生的思維和成年人思維有著很大的差別,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比較抽象的東西小學生理解不了,給學生具體形象的東西,學生才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明白.學生才有想學的欲望.這時,老師就應該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問題和事物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以便學生理解.例如“相遇”應用題:

  有2只小兔子,第一只小兔子每分鐘走50米,第二只小兔子每分鐘走80米,A、B兩地相距300米,兩只小兔子從A地出發,第一只兔子比第二只兔子提前1分鐘出發,問:1.什么時候兩只小兔子相遇?2.哪只兔子先到達B地?針對上面的應用題,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形象的展現出兩只小兔子先后出發,在多少米的距離兩只兔子相遇,幾分鐘后,后面的小兔子超過了前面的小兔子.

  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不僅將問題靈活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并且能使學生很快的理解兩地、相遇、相向、同時等,數學概念問題.多媒體教學,把數學知識變得更形象更加貼近生活,不僅便于學生理解,還可以發散學生思維.

  綜上所述,老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符合小學生年齡階段和思維的教學方法,并總結出一些規律,根據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去培養和教育學生,努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有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

  作者:閆寧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第十三小學

小學教育的論文7

  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小學語文教師在創造性人才培養方面結合語文教學應當有所作為,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施有效的創新教育。對于這個問題許多學者尤其是許多在第一線工作的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碩果累累,但迄今為止,筆者未見有人站在資源科學的角度進行系統的研究。根據對創造學、創新教育和教育資源的理論研究和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筆者以為,如果將語文教學、創造學、創新教育和資源科學等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應當可以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做出一點建設性的貢獻。因此,筆者試圖抓住一個關鍵的環節——充分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來進行探討。

  一、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涵義

  關于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概念,筆者未見有權威人士厘定,為了便于闡述,有必要對相關概念作一個明確的認識。創新教育素材資源很顯然是一種素材資源。筆者將此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并作適當引申。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素材主要是指用于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的總和就構成了教育教學的素材資源。由此,創新教育素材資源則主要是指用來培養創造性人才各種素質的原始材料的總和。小學語文教材中,同樣存在著大量創新教育素材資源。

  二、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開發

  1“開發”的涵義。我們可以將“開發”簡單歸納為兩層意思:一種就是發現和加工已經存在的資源;另一種就是創造出原來不存在的資源。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語文教師能自行創造出一定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當然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但是有很大的難度。對教師提出如此高的要求,無疑是不切實際的,也容易使教師喪失信心。因此,要求教師努力發現與科學加工教材中的已經存在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更為現實。鑒于此,本文將著重探討的是如何發現與加工教材中已經存在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并希望能有益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教育實踐。

  2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發現.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教育資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語文教材是一座創新教育素材的寶庫。然而,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或者對創新教育素材缺乏敏感性以致視而不見,或者對它們缺乏必要的加工,導致在進行創新教育時,許多環節成了無本之木,影響了創新教育實施效果。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樹立一定的創新教育觀念,增強創新教育意識,提高對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敏感性。那么,究竟如何發現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尋找創造性案例。語文教材中記敘了大量的創造性案例,這些案例充滿了創造精神,充滿了創造性的智慧,這些都是創新教育的素材資源。從這些案例中又可以細分為:創造性的戰爭案例——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冀中的地道戰》這一類案例表現了人在敵強我弱、以弱勝強的戰爭中的創造力。《冀中的地道戰》是我國的勞動人民創造性地想出挖地道的辦法來保護自己,同時打擊敵人。如用“土”和“沙”滅火,吊板用來擋住毒氣,利用枯井暗溝防備水攻等等,這些都是教材中有關戰爭方面的創造性案例;創造性的外交案例——如《晏子使楚》一類案例表現了晏子在外交方面的大智大勇,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智斗楚王,創造性想出了許多方法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最后楚王只好認輸。這是教材中有關外交方面的創造性案例;創造性的臨危案例——如《司馬光》一類案例表現了司馬光驚人的創造力。

  當一個孩子掉進了水缸,大多數孩子或者慌了,或者嚇得大哭,甚至跑走了,而他與眾不同,果斷地砸缸救人,這種行為是司馬光獨具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創造性的力學案例——如《稱象》、《撈鐵牛》一類案例表現了曹沖、懷丙和尚在利用水的浮力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完成了當時用常規工具無法完成的稱象和撈鐵牛這些案例構成了豐富的創造性案例資源庫,這些案例如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和利用,必將對提高學生的創造性產生積極的作用。

  (2)尋找創造性成果.從古至今,出現了無數的發明創造,有的甚至被寫入教材做為范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不少的創造性成果,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創造性的建筑成果——如《長城》、《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類課文生動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中的創造力。長城是宇航員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觀察到的建筑,成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活靈活現,更有趣的是流傳“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的歇后語。石匠李春獨具匠心的設計建造的趙州橋,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在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種設計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延長了橋的壽命,又節省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創造性的日常用品成果——如適應社會和自然變化的各種“新型玻璃”,現代化辦公用具“電腦管家”等。

  這些古今中外人們在實踐中發明創造的各種物品,在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反映。這是人類創造的結晶,也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最有說服力的素材資源。

  (3)尋找創造性人才。語文教材中歌頌了大批的創造性人才,如:發明家愛迪生、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音樂家貝多芬、藥物學家李時珍、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畢昇、地動儀的發明人張衡,以及我國現代的偉大科學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小時候并非都是天才,他們是憑著勤奮的工作、科學的'態度給人類帶來了福音。這些人的創造品質,必將在學生的靈魂深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然,這些素材作者在編入教材時,它們的首要功能是為了語文教學,教師可能并未想到它們同樣也是很好的創新教育素材。因此這就要語文教師善于發現這些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然而,素材終究還是一些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其中不少素材尚有待于教師的加工處理,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它們的創新教育功能。那么應該如何加工這些素材呢?

  3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加工。在這樣蘊含著豐富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語文教材中,語文教師依靠他們的慧眼,對一些可直接利用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直接用于教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造性,達到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的。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等這些案例,教師往往會用一種通式性的提問——“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來啟發引導學生,激起學生創新的熱情,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如針對《曹沖稱象》這一案例,有的學生說:曹沖用的石頭,比較麻煩,岸邊不是有泥土嗎?取土方便。”還有的學生說:‘我不用泥土,也不用石頭,就用人,因為人聽指揮,說上就上,叫下就下。讓隨行的官員一個個的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r學生定能想出一些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

  但是如果對這些案例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教師的提問很可能不只是這種通式性問題了,而是更有針對性、更有啟發性的問題,很可能更有效地、更大程度地達到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的。那么,應該如何加工創新教育素材資源?

  為了便于說明,筆者仍以《曹沖稱象》為例。首先對這一案例進行分析。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直接稱大象在當時條件是不可能的。因為造不出足夠大的秤,除非宰殺大象,化整為零,但這又不現實。顯然稱象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決,無法知道大象的重量。而解決矛盾的關鍵是用替代的辦法,而這又涉及兩方面的問題:用何物替代以及如何實現替代。顯然曹沖抓住了解決矛盾的關鍵,找到了替代的辦法,并成功地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即用石頭替代及用船裝載石頭來實現替代。教師在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這兩方面的問題,可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針對用何物替代,可以提出:能不能不用石頭呀?而針對如何實現替代,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沒有水、沒有船的情況下,怎么稱象?這種問題的提出很顯然比通式性問題更有挑戰性、更有針對性,這樣能夠更好地實現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

  根據對這一案例的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得到加工這一類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一般方法與步驟:(1)分析案例;(2)發現矛盾;(3)抓住解決矛盾的關鍵;(4)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5)分析辦法實施可能涉及到的各方面的問題,根據各方面的問題,編出更有啟發性、針對性、挑戰性的提問。

  又如《司馬光砸缸》筆者在此作一個示范性的加工:首先分析這個案例,小朋友掉進大缸里,無法自己逃出來,怎樣才能將小朋友救出來?顯然,救小孩遇到了矛盾,矛盾不解決,小孩便有生命危險。但是這群小孩在這緊急關頭又無法立刻想出辦法救小孩,而解決矛盾的關鍵是怎樣將人和水分離的辦法。這又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人離開水和水離開人。顯然,司馬光抓住了解決矛盾的關鍵,運用了水離開人的辦法,成功地救出了小孩。再根據這一關鍵的問題可以提出:要是小朋友掉進去的不是瓷缸,而是鐵缸,砸不破的,小孩怎么才能脫離水中?這一問題的提出顯然同上例一樣比提出通式性問題更具有挑戰性。

  總之,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關鍵要靠教師的慧眼開發出來,它才會在語文創新教育中體現它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開發創新教育素材資源這一環節。

  那么,開發出來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到底應該怎樣利用?

  三、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利用

  創新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合理地利用已經開發出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使得語文教學與創新教學完整的結合,字詞句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利用:為了便于對開發與利用有一較為清晰的認識,筆者仍以《曹沖稱象》為例。在完成基本的語文教學以后,教師對已經加工過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采取先易后難的教學原則,先找出解決辦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問題較為容易的部分,再針對學生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因為,學生在聽完一節語文課后都是處于相對疲憊的狀態,注意力較容易分散。教師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不用石頭?”這一問題的提出既能提高學生創造的興趣,又能把學生從疲憊中解脫出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有的想到用泥土,有的想到用人。更有的想到將人和泥土或是石頭結合起來用,對估量的部分還不足一個人的體重時就用泥土或者石頭來代替。教師及時地、不斷地充分肯定學生的這些可喜的創造性火花,而不是取笑學生想出的可能不切實際的點子。這樣,學生不僅興趣濃厚,對自己的回答感到頗有成就感,因此,更加自信。在全班的創造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后,特別是針對那些興趣更濃的學生,如果時間充分,教師再找出前述解決辦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問題中較為復雜的部分,提出難度較大更有挑戰性的問題:假如在沒有水沒有船的山區又該怎樣稱象?”這樣就能把學生的創造熱情推向另一個高潮。如果時間不夠,可以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后生活,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還可能逐漸讓學生避免做一些無意義的活動,一舉兩得。

  根據對這一案例的分析,同樣可以得出利用創新教育素材資源的一般步驟:(1)分析加工后的素材資源的難易程度;(2)運用先易后難的教學理論,先提出較容易的問題來開發學生的創造力;(3)再提出一個難度較大的更富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充分發現、科學加工和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創新教育素材資源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開發學生創造力、提高創新教育績效的良策。至于如何創造一些創新教育素材,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小學教育的論文8

  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基礎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特性培養與潛力開發是重要目標。但通過對一些地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際情況予以了解和分析,發現教學之中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導致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不強,難以有效教授和培養學生,有礙學生全面發展。對此,教師應當將目光落在分層教學上,通過對教學目標、學生、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分離分層,以此來培優補差,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總之,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更為了培養復合型人才,教師應當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有效實施分層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及原則

  現代基礎教育重視學生差異、提倡培優補差,此種情況下,為了使每位學生能夠在數學教學中收獲知識,教師在規劃設計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使之能夠在實際應用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實現個性化教育,解決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矛盾,豐富教學方法與手段,滿足同一班級內部多個層次學生的進步需求。當然,以往所開展的小數數學教學活動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所以,教師要嘗試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適用的、新型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效地應用于書醫學教育教學中,使之達現代基礎教育的要求。參考相關資料,確定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實施分層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分層教學本身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動態化教學策略,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能夠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動態化的調整和分層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學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共同解答問題,從而做到有效學習,是每個同學的數學知識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參考相關資料,確定保證分層教學有效落實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也就是要明確教學要求及教材內容,客觀的設計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

  2.動態性原則。也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認知能力、身心發展等情況來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并且做到實時跟進。

  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分層教學是一種具有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有效地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之中,通過改變數學教學現狀,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教授和培養學生,促使學生有效學習,提高自身數學知識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和總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呢?筆者參考相關資料并總結了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教學目標分層。有效的數學教學是要能夠貼近學生,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有效學習數學知識。為了真正做到這一點,在具體規劃與開展數學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分層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學生入手。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和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相關方面。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2.學生分組分層。為了保證數學分層教學能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教授和培養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在原基礎上逐漸提升,所以在規劃與實施數學分層教學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也就是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習階段內容對學生進行單一組和混合組的分類。其中單一組是將同一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水平來制定教學計劃,如面對優秀小組,數學教學計劃主要以鍛煉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面對中等生小組,數學教學計劃主要通過設置問題,鼓勵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教師適當的指導和引導為主。

  3.教學內容分層。為了保證分層教學充分發揮作用,教師要充分考慮數學課本和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來合理規劃和分層教學內容。如果我們的'課堂只講了這一點點東西,部分優秀的學生就會覺得太簡單,課堂上很無聊。那么如何科學地進行教學內容分層呢?首先按照學生的分組分層,確定每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而圍繞教學目標來確定規劃設計教學內容,如直接選取教材上基礎數學知識,適當拓展課本上的知識,設計一些課外的,富有挑戰性的知識,以便有針對性地教授不同層次的學生,促使其能夠在自己的水平線上有效學習數學知識,逐步提高自身知識水平。

  通過以上分析,確定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然,要想使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教師應當注意做好教學目標分層、學生分組分層、教學內容分層等,以便不同的教學內容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使之可以有效學習,逐漸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和信心,為促使自身更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宏程.探究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嘗試[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1(1):195.

  [2]張祝芹.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嘗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4):46-47.

小學教育的論文9

  小學教學管理就是科學地組織好、處理好、協調好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流程,提高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管理水平。教育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教學管理也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工作的前提。

  目前,我國的小學教育工作已經取了很大的成績,但在實踐教學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管理工作者應從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并對完善和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提出解決措施。

  一、小學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決策民主化

  決策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核心工作,只要講究民主化,不僅管理者能從困境中擺脫出來,而且會使決策更加科學和可行。為了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在每周召開的行政例會上提出決策內容,通過討論的群策群力作決定;

  二是把一些重大的決策草案的任務分解給分管人員,分管人員組織相關人員研究,提出決策意見,再集體通過;三是涉及全校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人員與相關人員一起擬出決策草案,交由校委會討論或召開教師座談會予以修正后通過。這樣的決策過程發揮了中層管理者的工作潛能,汲取了全體教職工的智慧,尊重了各個層面的民主權利,也加深了學校教職工對決策的理解,為決策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執行規范化

  決策的落實、制度的執行,最主要的是規范化。每個職能部門都要制定出明確且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按規范辦事;尤其是各層面的領導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時,在執行過程中如考核評優、職稱評定等內容要予以公示。領導者身體力行,是無聲的號角。無言的紀律。學校管理者只要把這些抓在平時,無需插手下屬的具體工作,各項工作也會按部就班地進行。

  (三)評價多元化

  評價的多元化,應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樣化上。一是教師自評,每節課的反思,每學期的工作小結,每一學年的考核,教師都要寫出總結或述職報告;二是學校內部的互評,各職能部門、教研組和各邊村小學及教職工之間的互評;三是學生、家長、社會評;四是上級部門評。多元評價的前提是深入檢查調研,這一環節不容忽視。只有深入課堂,深入平時,才能保證評價的準確性與公證性。

  二、小學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環境文化能在無形中熏陶、感染學生,起著桃李不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為此,學校在整體布局上追求創新。意蘊深遠的標語,獨具匠心的特色綠化園地,溫馨典雅的走廊、墻磚,別具一格的個性宣傳牌,各具特色的室內設計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無不折射出師生創新靈感與藝術文化交融的璀璨。另外,學校還在文化內涵里滲透創新。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區分別設置了科幻畫、想象畫,并配有引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溫馨提示語,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生。學校倡導班級文化建設以一班一風格,班班有特色為目標,積極打造班級創新特色文化,倡導不拘一格,個性化的班級形象。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在重視校園硬件環境文化建設和創新教育內容展示的同時,學校更加重視校園精神文化的塑造和校園文化內涵的積淀,依靠先進的辦學理念,創新型的管理模式,突出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品味。學校將創新教育融入校園管理的各個方面。為發展和提升師生的創新能力,學校不僅可以在校園廣播里,增添校園特色音樂,浸潤師生心靈;還可以精心設計小學校園文化手冊,將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美設計收納其中,深刻地闡釋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思路及文化內涵。

  (三)課堂建設

  課堂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發展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品格生成的主渠道。首先,抓住課堂教學這塊主陣地,從讓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敢于標新立異人手,在落實知識目標的同時誘導、熏陶學生,逐步生成創新人格。其次,拓寬教育渠道。學校鼓勵學生多讀書,制定各年級必讀書目和必背篇章,讓學生多積累。最后要堅持學創結合的學習模式,以智力活動為基點,把創造思維訓練落實于日常中,強調平等的師生對話,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倡導自助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長知識、增智慧的基礎上,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三、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

  首先,提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現代學校管理的方向標。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要培養和發展教師的主動意識,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現的專政制,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教師平時的情緒變化,不要讓他們有奴役的感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工作中發揮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學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去發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來保證更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時加強對教師的尊重,使人性化與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師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時應該多與一線教師進行溝通,因為一線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情況最了解,管理者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進行。此外,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精神,堅持為了一切的學生。

  其次,建立科學的測評辦法和合理的課程體系。傳統的教師測評辦法往往是采用學生的成績來考核教師,這種測評辦法是有缺陷的,應該摒棄這種測評方式。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學生的獨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識的進行自我學習作為評價標準。同時采用評分制,這里包括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學生,通過多方面的評分,使教師真正發現自己在授課和其它方面的不足,這樣才能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提升。小學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讓負責一線教學的教師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學教學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

  第三,針對一些青年教師,他們不缺少專業的知識,而是缺少實際的授課經驗,要經常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聽課,將其他優秀教師的授課經驗和自己的專業特長相結合,總結出更為科學的授課體系,并將其應用到教學工作中。由于小學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學階段的課程設計要合理,既要求學生要掌握知識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習奠定文化基礎,又要使學生的心理成長得到保障。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必須保證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因此,小學教育管理工作要著眼于兒童心理階段和生理發展的特點,從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出發,積極構建適合小學生的新課程管理體系。小學要進行人本主義的管理,還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間的結合。過去的教學管理比較注意服從,這樣在教育管理之下,會讓一線教師容易產生消極應對心態,從而無法獲得尊重和滿足,在工作過程當中就不容易進行配合以及服從。

  而人性管理最為重要的就是讓被管理的一線教師能夠獲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線教師平等地進行交流,進一步地取長補短,在情感上進行互動,最終可以促進教學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線教師更加配合以及服從。小學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發揮一線教師的工作自主傾向性,并且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最后促進這些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對教師理解以及尊重,最終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進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

小學教育的論文10

  “九年一貫制”素質教育辦學模式,必須要有全面而科學的素質教育質量觀來指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創設各種教育教學情景來培養學生習慣、知識、能力、興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質,達到素質教育質量要求[1]。

  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是中小學校園教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科學地進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不僅可以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讓其養成一個較好的道德觀,還對學生的情感養成、意志鍛煉、行為修煉以及身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2]。為此,學校對學生行為養成這一問題都極其重視。然而由于不同學段的不同要求,加上學生自身發展在不同時期顯示出的不同特點,促使學校教育中的養成教育出現很大的矛盾性,導致行為規范發生脫節、重復和顛倒的狀況。如何更好地銜接中小學教育中的行為養成教育,成為目前教育界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行為養成教育及教育銜接

  (一)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含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3] 中明確指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下同)德育工作,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根據新的形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其主要目的一是明確規范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行為方式,二是努力推動學生將這些行為轉變為一種行為習慣,即不自覺地去遵守這些行為規范中的要求。養成教育的內容有很多,且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一樣,各個學校要把那些重要的行為準則制定成規范來時刻提醒學生遵守,并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二)行為規范教育銜接

  所謂教育銜接,指的是在不同學校階段之間互相傳遞可交流性的信息,使其變成一個實際可操作的整體。能否有效地將不同階段的行為規范銜接起來主要取決于能否形成一定的可交流性的共通信息。在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教學中的教育銜接,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小學、初中時期學生的行為規范信息有效地聯系在一起,其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從施教的角度出發,不同階段的行為規范內容和要求都需要進行銜接;其次是從受教的角度出發,不同學生階段的行為規范及接受都需要進行銜接。

  (三)行為規范教育的迫切性

  中小學的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是國家和社會經過許多年的實踐和理論總結概括的結果,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是學生日常行為和日常思想的規范性文件。對于中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規范是我國教育的一項科學舉措,合理規范中小學生的行為有利于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個人、集體行為的養成。

  中小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對于學生的道德和身心健康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層次和學習經歷存在差別,不適當的規范必然會導致道德或身心出現問題,所以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關注中小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中小學生的行為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反復性,尤其是在行為的養成方面,如果不加以規范極易產生問題,且糾正困難。因此,我們必須將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養成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教育課題來進行深入研究。

  二、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意義

  社會發展經歷著很多的變化,從社會發展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影響中小學學生行為規范的因素有很多,正確地分析這些因素對于學生增強個人行為和道德意識十分重要。例如從小學開始的尊敬師長,愛護同學,必須要進行中小學的教育銜接,否則將出現教育的行為缺失。個人、集體與社會的融合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銜接實現學生的行為與意識形態的遞進式增長。

  (一)有利于提升中小學師生素養

  我國各中小學學校通過制定日常守則和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約束,并從中明確指明了哪些是學生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哪些是需要嚴格和認真執行的校風校紀,這些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生的行為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是中國與時俱進的體現,但是有時會出現要求過高的情況,例如愛國主義和見義勇為等。學校可以以創新意識培養、網絡安全教育以及自我保護為中介,銜接好中小學行為教育的橋梁,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這些對于我國青少年道德缺失的改善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不少教育工作者總是喜歡將歐美學生的行為規范或準則拿來用,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這種直接拿來的規范或準則,很大一部分不適用于我國中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對我國中小學行為規范的銜接教育甚至會形成阻礙。教育銜接不是單純的學段銜接,更多的是學段與學段的綜合層次的銜接,銜接的層次要環環相扣,完整且嚴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行為與思想的銜接。

  (二)提高學校辦學水平

  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銜接對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彌補學生年齡差距有積極的.作用。由于年齡的差別,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自己的行為沒有良好的自我規范意識,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于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學校必須要給出明確的正確與錯誤判斷,使學生在行為和思想形成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我國除了0耀3歲沒有制定相應的行為規范以外,國家對于3耀6歲小學和中學都有明確的行為規范要求,對于每個學段學生應該學習什么,到達什么程度,給予了一定的范圍與目標,讓各學段學生和老師清楚自身的發展方向和前景。由于現在家庭中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溺愛的情況屢有發生,導致很多學生的心智極不成熟,本該是9歲的心智,其真正水平只有5歲,對于父母和同學也過分依賴,發生錯誤更不敢自己承擔等。

  上述都是中小學學生行為規范教育養成、教育銜接出現問題后的實質表現,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學生年齡與心理差距大導致班級難以管理,間接影響整個班級的穩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難以控制,直接影響整個學校的辦學水平。由此可見,開展中小學行為規范銜接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銜接教育的策略研究

  對于我國的中小學教育而言,如何正確、合理地解決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銜接問題,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提高我國的教育教學質量,維護我國的安全與穩定。

  下面筆者將以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為研究對象,以家庭和社會為出發點,論述日常教育過程中該如何正確地做好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銜接教育,并提出適當的解決策略。

  (一)強化中小學行為養成銜接

  強化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銜接教育研究,做到以養為主,采取養教結合的措施。引導學生們自覺遵守“小學生及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學生們“文明、積極、健康、向上”的健康心理,以具體的行為指導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應明確什么是行為的規范,行為規范對自己有什么意義,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接受。哲學史上對于矛盾有這樣的分析內容“:外因對于事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要想解決中小學學生行為規范養成銜接教育,必須要從學生本身下功夫,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小學該做什么,怎么做;在初中該做干什么,怎么做。至于那些不能做的事情,進入到高中或者大學后能不能做呢?

  答案是不可以,必須要進行有效的銜接,只有這樣從每一個細節進行完美銜接,才能培養學生成為有規矩、有教養、有擔當的“健康人”。

  (二)加強家庭、學校及社會的重視程度

  強化對“家庭、學校及社會”等多方因素相結合的中小學銜接養成教育研究,營造對中小學生“齊抓共管”以及“習慣共同培養”的良好教育環境,將學生們培養成具有“遵紀守法、公德心、文明行為習慣、熱愛祖國”的好公民。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將其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家庭是學生和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家長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做好家校的銜接教育。家校銜接教育必須是行為與心理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要想讓家庭教育更好地保證學生行為規范的銜接,首先家長應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努力幫助學生將那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改掉,家長平時應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并從旁耐心引導;其次,當家長得知孩子近期在行為規范方面出現一些問題或不適時,應積極開導孩子,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找出他們出現問題的本質原因,幫助孩子清楚意識到自己想法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三)塑造以“自我教育”為核心的好習慣。

  自我教育是目前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中小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核心,不管教師如何傳授遵紀守規的好處,或者如何嚴厲地監督學生的各種行為規范,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學生自己能夠從心里認識到行為規范的重要性,意識到只有自覺遵守中小學行為規范,才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我們應強化培養學生的自主、自覺性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且以評價為突破口,讓學生于“教師評、自評、互評以及家長評”等教育交互作用下,自覺、自然地進行“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活動。

  四、結語

  “中小學養成教育銜接研究”是根據九年一貫制的辦學特點,在小學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這兩個教學年級段上設立銜接點,將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作為重點突破口,逐步實現全方位的研究。從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評價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研究,考慮如何鋪墊、銜接,從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效率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將是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一個新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徐勤波。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與管理,20xx(7):12—13。

  [2]芮彭年。行為規范銜接教育中的三重構建[J]。現代教學,20xx(4):57—58。

  [3]中辦發〔20xx〕28號,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S]。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xx。

小學教育的論文11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上還需改進

  在教育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這不能夠違背。因為我們的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屬點都是學生,而不是教師,都是為了促進小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展開教學活動。歸結起來,小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凸顯小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能夠真正保證學習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family”的時候,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對自己家的進行介紹,然后評一評誰說得好。如果我們的教師代替學生的說,必然會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喪失,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小學英語的測評階段,其測試的方式還有待積極創新

  有了教學活動,就有相應的測試環節,測試的.目的在于檢驗教學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在小學生英語教學測評中,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地測評呢?我們認為,應該注意一下幾點:第一點,在小學英語的測評階段,要積極地關注小學生的能力發展。在小學英語的測評階段,應該對小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重視。在對小學生的英語測評中,既要重視對小學生的書面表達,也要重視小學生的口試能力和聽力水平的測評。第二點,在小學英語的測評階段,對小學生進行測評手段要多樣化。可以是隨機的測評,也可以是分階段性地測評,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測評。測評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測評不適應對學生的名次排隊。防止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影響。

  三、積極加強小學生英語師資隊伍的對位建設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小學英語師資力量還不夠,需要對小學的師資隊伍寄予積極地建設。為了達到這一點,一方面,應該在小學英語教師專業建設上下功夫。嚴格地做到對進入這一崗位的教師的專業的考察,然后對這些英語教師積極地給予專業化的培訓。第二方面,對已經處于小學英語教學崗位的教師積極地做好繼續教育,積極地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的水平。第三方面,積極地培養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積極地發揮好骨干帶頭人在教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學習英語教學在當前的現實狀況,然后根據這種種狀況,積極地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上進行積極地改進,在小學英語的測評階段積極地創新測試的方式,積極加強小學生英語師資隊伍的對位建設,都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小學教育的論文12

  創新是人們不斷豐富自身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看法和行為的活動過程,創新教育是指那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型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育。創新教育極為重視的是有沒有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沒有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最后學生有沒有獲得創新的能力,是體現“以學生為本”,發展學生全面素質的新的教育理念[1]。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離不開創新教育思想。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創新

  教學目標是體現教育理念的最主要的指標之一,包括對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內容,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內容和學生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的相關內容。走創新教育之路,小學語文在教學目標上就應該做出調整。傳統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考察學生能力、技巧的掌握程度,忽視學生情感上的訴求。創新教育需要學校在設定教學目標上更傾向于對學生情感上的關注,更多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老師在教三年級學生《秋天的雨》這一課的內容時,不要只是關注學生對《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課文中出現的類似“鑰匙”、“繽紛”、“扇子”這些生詞的掌握上,而是轉向關注學生在這一課中的感受,類似對秋天的雨的一些想法,自己記憶中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樣的,和作者感受到的有區別嗎?等等。

  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創新

  小學語文最基本的教學內容的組成成分無疑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了,課本是老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運用到的最平常的教學內容,而且,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多是單一的訓練形式,像小學語文中經常出現的造句的.內容,基本都是給定學生一個或兩個詞仍學生進行擴寫。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件,但是,如果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過分局限于當前的課本,訓練方式過分拘泥于當前的閱讀和寫作的練習方式,毫無疑問會給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帶來很大的阻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所以,對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應該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進行創新。

  例如,在三年級語文學習中,有涉及古詩的學習,如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傳統教學中可能更多的是老師先朗讀一遍,然后再翻譯一遍,再讓學生朗讀一遍,這個方式很程序化,創新教育下的教學內容應該更多的考察學生對詩文的理解,先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理解詩句中的內容,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同時,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教材”時,老師可以就地取材,從生活中發現教學的元素,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好的示范。

  三、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離不開創新的教育方式[2]。單一、古板的“口傳”式教學法不僅使教學課堂枯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不到快樂,從而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口傳”式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因為在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角色,他們只需要聽老師講課,然后做好相應的筆記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很少,大部分時候是一個記憶的過程,而思考恰恰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第一步,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中,必須做到創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三年級的教學中,有這樣的一篇文章《小攝影師》,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關于高爾基的一個小故事,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帶領學生去閱讀這篇課文,然后得出一些體會,創新教育下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在講授這一課的前兩天布置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回家之后,利用自己家的相機或者是爸爸媽媽的手機,進行簡單的他們所能理解到的攝影方式的攝影過程,然后,再用一段或一篇較為簡短的文字將自己在攝影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寫下來,在講授《小攝影師》這一課之前,先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短小的演講活動,活動內容即為學生在攝影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悟,或者是對攝影的一些理解。

  四、小學語文教學考評的創新

  教學考評是學校教學目標的一個反應,教學考評注重學生技能的考評,那么,這個學校的教學目標設定的也一定是對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方面的要求。而教學考評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考評中側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選擇上,也必定是側重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掌握,所以,教學內容選擇教材即可,而教學方式運用“口傳”式教學也足以應對,這就忽視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教育,就必須從創新教學考評方式開始。

  例如,傳統的小學語文的教學考評的方式,大多是在期中和期末為學生制定考試計劃,以學生試卷的實際得分為主,創新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考評不僅要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的運用能力,所以,對于教學評價要從學生思維能力方面考察,同時,完善語文教學考評的制度。

  五、結語

  創新教育理念是符合新時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的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做到創新的最大保障是將創新教育的理念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將創新教育的思想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從而實現學生與學校、與教育的共同進步[3]。

  【參考文獻】

  [1]潘鳳鳴、程超、齊建輝、張洪菊.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教育戰線.20xx,12(15):121

  [2]王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命——創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xx,12(6):86

  [3]周禮云.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5(1):16

小學教育的論文13

  1.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美術教育是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的教育。在中小學階段。藝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小畫家為目的的,而是通過藝術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審美情趣、認知能力、意志品質等。我國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就曾說過:"我教藝術科,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的一般心來處理生活,對付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為藝術最大效用。"這可以看作是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我國農村,由于經濟和文化環境等原因,中小學教育面臨硬件設施不足和師資匱乏等多方面的問題,而美術課作為副課更受到施教者和學習者的忽視。不可否認,美術課承擔著中小學生的審美養成任務,其目的主要在于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并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擴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進而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對于那些生活環境相對封閉,教育資源不足的農村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實施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但是由于長期的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長期以來我們只是片面的重視語文、數學學科的現象相當嚴重。美術課成了學校的"擺設",素質教育成了"紙上談兵",導致了學生長期以來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質發展。筆者認為是如下原因造成:

  2.1認識不足。盡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已久,新課程改革喊得震天響,能力培養的地位提得也較高,但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效仍然較低,藝體學科的教育嚴重滯后,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領導不重視。在農村學校,重考試科目,輕非考試學科,對美術學科不要求或落實不夠,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即使美術取得了一些成績,也不是同等對待。這無疑給師生帶來了冷落,不利于美術教育的開展。其次,教師不主張。美術教師幾乎難得評優晉職,導致沒有人愿意擔任專職美術教師。第三,家長不支持。被調查的學校學生中擁有一套完整繪畫工具的學生只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1.6%,村小就更不用說了,沒有一人擁有一套畫具。

  2.2資源匱乏。該鎮除中心校有幾件陳舊模型和幾冊美術圖書外,被調查的各個校點中,再也沒有別的器材。更不能奢望村小學校有一些美術器材和教具設備。在配備教學資源根本就沒有把美術放入議程,連教學參考書也沒有一本,美術老師象學生一樣唯有一本教科書。

  2.3師資的缺乏。農村小學美術教育落后的根本點在于師資缺乏,絕大多數的農村小學根本就沒有專業的美術老師,美術課都是其他科目老師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術老師。

  2.4教學方式落后。即使目前的新課程要求、倡導轉變教學理念,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但農村小學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教學方式仍是講解、示范。只重視單純的技巧訓練,而忽略了文化知識的教育,學生沒辦法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而只是照書臨摹,成了課本的模仿者、復制者。

  2.5美術評價標準單一。以往傳統的美術評價只是學生完成作品,對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也采用"印象"評定。這種評價的方式,把學生的自我觀點給否認了,注重一些標準化的東西,輕視了藝術的多元化取向。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解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方法和對策

  3.1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讓學生感受趣味課堂帶了的快樂。今天的美術課,不在是過去古板教條陳舊的教學方式,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今天的美術課堂關鍵在于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勇于創新,把握少年兒童心理特點與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就象游戲一樣,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我在多年的美術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本身除了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充滿激情,有人說,教師是一個表演者,學生是觀眾,學生喜不喜歡全看教師的表演,教師的情緒和狀態隨時感染著學生,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教師帶著不好的心情或帶著病態上課,就是有在好的教學設計,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不能喜歡?所以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不僅具有過硬的美術基本素質,還應具有動之以情的情感教學能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上美術課,讓學生充分感受的上美術課給他們帶了的快樂。

  3.2就地取材,激發興趣,發展特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美術課要注重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就目前新課標工藝美術比重增加的趨勢下,農村小學可以將身邊熟悉的材料引入課堂。(1)在進行工藝課教學時,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如在進行貼畫教學時利用河邊的石子、岸上的樹枝、河畔的落葉等等,材料不僅經濟實惠,而且源于身邊,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創作的欲望。(2)繪畫教學時,可著重農村題材。如在上蘇教版低年級《秋天來了》這一課時,我事先拍好了農村秋天的照片,投影出示之后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身邊的秋天是什么樣的(葉子的顏色,果實的顏色,爸爸媽媽在農田里做什么?孩子們討論異常熱烈,興趣盎然!課的最后再叫孩子們畫一畫家鄉的秋天(這時孩子們心中早就有了秋天的樣子,不再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這樣以農村為題材進行的寫生或創作,不僅形成特色,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思想教育。(3)色彩教學方面,可以以演示為主,并結合一些生活實例(如利用孩子們的衣服,作業本的顏色進行冷暖色對比教學)。

  重視農村學校美術教育就要轉變觀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來貫徹落實《學校藝術工作規程》,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與學校的領導應自覺地把學校美術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保證美術教育的投入,加強美術課程教學,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落后面貌,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

  [2]楊景芝著.科學普及出版社

  [3]《美術課程標準》

  來源:讀與寫·上旬刊 20xx年4期

小學教育的論文14

  《語文課程標準》對3—6年級學生寫作方面的要求是從“習作”的角度提出的。“習作”既有別于低年級的“寫話”,也有別于“作文”。“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對教材編排作了一個新的改動,習作欄目不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現,而是和課文閱讀、綜合實踐活動、生活緊密結合,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自然引出話題。這種設計既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把作文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程度:“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由此可見,作文教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創造性表述自己對世界的感受和認識,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從事三年級教學作文一個學期以來,頗有體會。

  一、拓展寫的思路

  和所有從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一樣,剛剛接觸到作文,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從何著手。經過一番培訓,我發現新課程特別重視學生“勤練筆”,把寫作與閱讀教學、綜合性活動,以及生活結合起來,所以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細致地做好備課工作,備教材,備學生,特別是一個單元之間的聯系,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拓展寫的.思路。

  在第三單元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部分,習作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根據教材擬的題目寫,二是圍繞“初顯身手”的內容展開。其中有一條特別引人注目:學困生可記錄“暢所欲言”的內容,學習語言表達。這充分顯示了新課程的人性化、個性化設計。在這一單元的習作要求里,還是堅持同樣的原則性:盡可能開拓思路,使學生愿意寫,有得寫。習作與閱讀結合,與生活結合,與活動結合。二是具有選擇性,所以在我教完《國徵》這一課之后,就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做什么事能為國徵增添光彩?先讓學生思考,然后進行全班交流,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在有感而發的基礎上,結合旁邊的吐白,指導學生進行落筆。

  二、我手寫我口

  小學教材里有許多優美的課文,不僅詞句優美,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力,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文字美,更讓學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我手寫我口”,強調的是學生的有感而發;應該說,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在于教師的勢時引導。在教授第一單元的《愛什么顏色》之時,我通過讀、感受、聯想激發學生的情感,再引入課后習題二:你愛什么顏色?由于學生的情緒已經到了一個高潮,所以這個時候,他們也渴望自己像個小詩人一樣,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我抓住時機,先引導學生說,再讓學生寫,然后朗誦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評價,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創作欲望,從而在開始之初就激起了他們的創作欲望,打下良好開端。

  《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學生深深地陶醉于這美好的童話故事,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朵七色花呀!在我拋出了“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用來做什么?”這個問題之后,課堂上頓時像開了鍋一樣,學生饒有興趣地與同學們交流了起來。看到他們交流得差不多了了,我讓他們寫下了名為《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的作文,同時強調要用七色花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練習落筆

  有的學生會說,說得活靈活現,但是讓他寫的時候,卻不知道要怎么樣寫出來。新教材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教材編排上也突出了這個特色,在相關的語文天地中穿插了對作文落筆的指導。在第四單元的筆下生花部分,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個小朋友的吐白,這就是關于如何開頭的提示。

  第一個小朋友說“看看課文是怎么樣開頭的。”提示學生要從閱讀中學習寫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特別引導學生比較各種課文的開頭方法。《你一定會聽見的》就采用了反問的形式,《葡萄溝》開門見山……我例舉了幾種開頭方法,然后學生自己看書討論,進行總結。

  第二個小朋友說:“我模仿《葡萄溝》的開頭寫。”在上面的講述整理之后,我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從課文中學過的東西。其實我從來都不反對學生模仿課文;在學生對作文還不是了解的情況之下,這樣子反而讓他們心中有底,更何況隨著年級的增長,他們也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在開始模仿之初,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循序漸進,讓學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盡可能地鼓勵學生模仿,模仿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個小朋友說:“我覺得怎么開頭都可以。”寫無定法,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當學生能寫出與眾不同的開頭時,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落筆,寫出自己的特色,形成個人風格。

  這樣的編排在文中隨處可見,只要教師善加應用,就可以發現一番新天地。

  關于作文教學,每個老師都有每個老師的方法,這也僅是個人的一點心得。教學之路,漫長而上下求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必然不斷地加以精進,確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學生不再望文生畏,真正 “我手寫我口”。

小學教育的論文15

  經濟的發展對教育的革新步伐進行了促進,在這樣的形勢下,小學教育也不在只是局限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心理學在教育教學的體系中得到融入。但是由于小學教學領域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水平仍然較低,主要是對西方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進行借鑒運用,這導致在實際的應用中存在較大的問題,這種形勢下要求相關教育部門對小學階段的教育心理學運用實踐力度進行加強,促進小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小學階段進行教育心理學運用的意義

  首先,小學生由于年級較少,處于教育和學習的初級階段,未形成一個成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和價值觀,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對教育心理學進行運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生的消極心理和情緒進行消除和引導,對其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其次,在小學初級教育階段進行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可以使教師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心理,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式的教學和課堂設計,可以使學生更為積極的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得到課堂的優化以及教學效率的提升。最后,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的心理進行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生的身心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發展進行有效的促進,并且對于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引,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以下針對教育心理學的分析及應用進行思考。

  二、小學階段教育心理學應用分析

  (一)小學生品德發展特征分析及品德道德認知培養教育

  從對小學階段學生對情境和道德觀念的判斷來分析,不同學年段的學生自身的道德觀念的發展情況存在差異。在兒童階段,對于一些簡單詞匯進行混淆,例如:友誼和包庇、英雄行為和勇敢,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小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是需要進行引導的,通過相關的資料數據調查發現,小學生從他律和自律、律他和律己以及片面到全面將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可以對教育心理學進行有效的應用,對學生進行引導。

  在進行教育心理學運用時,可以通過討論來分辨是正確還是錯誤,例如,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針對某件事情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具有一致的態度,不可以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使學生養成自身的辨別對錯意識,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對各種觀念所存在的含義進行分清;另外可以通過經典的預言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狼來了”,使學生意識到說謊的危害;同樣也可以舉辦相應的'活動,通過自身的感受,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意識到不良行為和習慣所可能產生的危害,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其在心理和道德觀念上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小學生心理差異分析及教學設計優化

  差異心理一直都是教育心理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之間所存在的差異較為明顯。這就使得小學階段的心理差異教育相關研究變得重要,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而使學生的初級學習階段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目前,我國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差異實施個性化和全面化的發展培養,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及發展的傾向和特點出發,進行因材施教,從而實現小學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首先,是對心理差異研究內容的分析。在對心理上的差別性以及共同性進行遵循的原則之上,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差異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綜合發展水平所存在的不同,例如言語、智力和學科學習的水平和能力差異;發展特點所存在的差異則為認知風格、自身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的特點等;而針對發展的傾向差異而言,則主要有心理水平的降低以及提高的可能傾向,或者是心理特點所可能發生的發展傾向等,這三方面的差異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

  其次,小學學生心理差異分析的應用,對教學計劃的優化意義重大,是進行因材施教的基礎起始點,為針對性教育和特殊性教育提供了主要的依據。通過進行相關活動的舉辦,對學生的各方面差異進行分析。例如,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和詞語重組訓練對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詞語表達能力進行試探;也可以通過故事分析對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風格進行分析,也可以通過心理學的相關測試對學生的發展傾向進行相應預測,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實現了對學生心理差異的鑒別和診斷,從而更好的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優化,這對于小學階段基礎教育而言意義重大。

  結束語:

  小學階段教育中極大的促進助力就是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育部門以及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重視,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與此同時,對我國心理教育學所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對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教育心理學所發揮出的重要性進行明確,對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行吸取和借鑒,創建適合我國小學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基礎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小學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素質教育論文,小學素質教育畢業論文08-13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04-07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1-25

小學教育的論文(精選24篇)11-19

小學素質教育論文05-24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畢業論文小學教育專業12-18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