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教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符合職業教育思想和企業用人需求。文章從“雙主體”育人機制、雙線交織課程體系、“雙導師”師資隊伍、教學方法、評價機制五個方面著手,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種可行的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對該模式的框架和實施要素進行了闡述。經試行,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以往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分離,教學與產業脫節等現實問題,為當下高職人才培養提供一種可行的參考模式。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校企合作;高職教育
0引言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技能培訓融入現代學校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授課,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新模式[1],是國際上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導模式,也是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大力推行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符合職業教育思想,它的推行是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工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解決就業的重要舉措[2]。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校企融合的可行性做法與經驗。
1國內外現狀
國內人才培養困境:當前,我國行業企業急需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與眾多高職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日益凸顯。其根源在于現行的眾多人才培養模式已造成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面臨理論與實踐分離、教學與產業脫節的現實困境[3]。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國外研究現狀: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西方各國紛紛開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改革,產生了德國“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亞“新學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國“合作教育”等模式[4]。這些教育模式共同的特征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近年來我國各大高職院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例如,產生的工學交替、訂單式等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奠定了堅實基礎[5],但尚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和解決。本課題源于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17XJY01)。我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已被批準為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并且已經與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達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校企雙方已經開始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并正在進一步摸索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雙贏的具體做法。本文將就我,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中的做法與經驗進行探討與介紹。
2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通過對專業崗位需求調研,確定我院現代學徒制培養目標為培養高技能型人才。本文從“校企雙主體”育人與管理機制、雙線交織課程體系、“雙導師”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評價機制五個方面進行著手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5],以解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理論與實際割裂、教學與產業脫節等現實問題。
2.1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要素
2.1.1“校企雙主體”育人與管理機制
簽署校企聯合培養協議,建立健全“校企雙主體”育人與管理機制。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學、共同商議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導師聘任管理制度、質量監控管理制度、彈性學制管理和靈活學分制等。第一學年,學校承擔主要育人與管理職責,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教育;第二學年,校企聯合育人,形成課堂、實訓車間和實習企業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第三學年,企業作為育人主體進行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試崗實習。實習結束,如若雙方滿意,即可簽訂勞動合同,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問題。
2.1.2雙線交織課程體系構建
校企雙方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學校理論課程+企業實踐課程”雙線交織課程體系。學校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能力培養為邏輯主線,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銜接[7]。企業實踐課程體系應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企業導師在做中教,學生做中學,通過“做”去引導和示范專業所需技能和知識,通過“做”去指導學生專業技能的操作訓練。校企雙方依據人才培養需要和崗位工作任務共同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并開發針對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以使課程體系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形成融合學生人文和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雙線交織的課程體系。
2.1.3“雙導師”師資隊伍建設
雙導師型教學團隊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中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是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主體!半p導師”即高技能校內導師與高素質企業導師兩大主體。學校和企業共同探討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與考核的“雙導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導師引進有制度、校內導師培訓有渠道、成長有通道,形成一支數量足夠、相對穩定的“雙導師”教師隊伍。學校導師應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技能和學習能力。學校應選聘優秀專業骨干教師作為校內導師,并為每位校內導師建立完整的培訓檔案。定期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校給予培訓指導,并有計劃地選派校內導師進行短期(寒暑假)或長期(學期或學年度)深入企業鍛煉,經受企業元素、生產要求的熏陶,快速提高教師職業實踐技能。企業導師是由實踐經驗豐富、業務素質和職業素養強的企業技術人員擔任,通過現場示范、指導和交流,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就業等方面進行指導和教育。建立企業導師資源庫,通過招聘、行業/企業推薦等多種形式選拔人才。制訂企業導師考核管理辦法,企業導師承擔的教學任務納入企業考核,企業師傅享受相應帶徒津貼。定期邀請企業導師進校授課,積累教學與管理經驗,加強企業導師和學徒之間的交流溝通。
2.1.4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人才質量的關鍵。教師應根據具體課程、具體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欲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可通過“啟發互動”教學法、“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考證測評式等多種興趣化教學方法[7],使學生主動用腦、用心學習。教學手段應多樣性:根據課程性質,可采用傳統授課、多媒體授課、傳統+多媒體授課、音像授課等多種授課手段;在互聯網浪潮下,也可利用學生對互聯網的興趣和依賴,采用互聯網授課手段,例如: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
2.1.5建立多元考核評價機制
改變學校自主考評方式,建立多元考核評價機制。學?己税▽W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閱卷評分+實驗實訓評分。企業崗位職業技能考核包括技術評分+師傅評價+企業評價+行業評價[8]。學校考核與企業職業技能考核相結合,可切實增強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實踐動手能力、崗位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2.2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框架校企雙方通過建立健全“校企雙主體”育人與管理機制、校企“雙導師”師資隊伍、“學校理論課程+企業實踐課程”雙線交織課程體系、多元考核評價機制、彈性學制管理和靈活學分制等方面措施。
3結論
現代學徒制符合職業教育思想和產業需求。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種可行的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對這種模式的框架和實施要素進行了闡述。經試行,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的理論與實際割裂、教學與產業脫節等現實問題,可為當下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提供一種可行的參考模式。
參考文獻:
[1]李玉珠.教育現代化視野下的現代學徒制研究[J].職教論壇,2014(16):14-18,30.
[2]關晶,石偉平.現代學徒制之“現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3]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03):45-51.
[4]王海林,盧小慧,韓秀景.國內外現代學徒制文獻研究綜述[J].教育與職業,2017(11):34-39.
[5]孫佳鵬,石偉平.現代學徒制: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難題的良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7):14-18.
[6]徐國慶.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1):30-38.
[7]林立春.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的研究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5(02):166-168.
[8]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高職教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德育教育研究論文05-02
高職土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05-02
高職英語教育模式研究論文05-05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模式研究論文05-02
高職院校辦學體制與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05-02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論文05-02
對特殊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