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
李太平(1963— ),男,湖北蘄春人,湖北大學講師,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 人德性需要的滿足,德育價值具有鮮明的主體性、為我性;德育目的是對德育內在價值的認識和追求。三者之 間又具有密切的聯系,德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德育目的之實現上,而不能泛化到一切德育功能之實現上。
[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4799(1999)06—0089—0092
一、關于德育功能
功能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結構有機構成的系統在與特定的環境相互作用時所產生的結果。功能是表示系 統與環境相互關系的范疇,它體現了系統與環境之間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與輸出的交換關系。功能側重表 示系統對環境產生的作用,但功能又依賴于環境而存在,它是在系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如果離 開了一定的環境及環境與系統的相互關系,抽象地談論功能,那么,這種談論沒有意義。功能不僅包括系統對 環境的作用,而且包括環境對系統的作用。這種功能是系統與邊界之外的環境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結果。我們把 這種功能稱為外部功能。
系統與環境的區分是相對的,在特定的系統域界內,一個系統可以分為A、B、C等各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 對于大系統來說, 是其組成的要素;而就各個子系統來說,則各有其功能。就A系統來說,它以B系統、C系統 為環境,并與它們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一定的功能。 我們把特定邊界內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 結果,稱之為內部功能。
德育功能是德育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時所產生的結果。德育系統內部諸要素 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稱為德育的內部功能。德育系統內部諸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 育內容和方法等等。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總和即為德育內部功能,其中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所產 生的結果。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作用所導致的結果,表現為受教育者嚴格遵守、積極認同外在的道德規范和享 用觀念的形成,即表現為適應功能、認同功能和享用功能。德育的適應功能是指,德育能夠使受教育者嚴格遵 守外在的道德規范;德育的認同功能是指,德育能夠使受教育者內化和認同外在的道德規范,形成道德良心。 德育的享用功能是指,德育“可使每個個體實現其某種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從中體驗到滿足、 快樂、幸福,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樂”(注: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第213頁。 )。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的作用所導致的結果,表現為教育者師德的形成和提高、教育方法的改進 和教育內容的豐富等等。
德育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結果,稱為德育的外部功能。德育環境主要包括自然界、政治、 經濟、文化等因素。德育外部功能包括系統對自然界、政治、經濟、文化所產生的作用和自然界、政治、經濟 、文化等外在環境對德育系統所產生的作用。德育系統對環境的作用所導致的功能,主要有自然性功能、政治 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等。德育環境對其系統的作用所帶來的功能表現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對學校德 育的控制作用,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對學校德育的最終決定作用,文化對學校德育的滲透作用,自然環境 對學校德育的熏陶作用等等。最終促使德育目標被修訂、德育內容不斷豐富、德育方法不斷改進、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的德性不斷完善。
以上僅指出了德育的正面功能。其實,德育還具有負面功能。德育既具有使個體遵守、認同外在的道德規 范的功能,同時又具有使個體抗拒、否認外在的道德規范的功能;德育既可以使個體覺得德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