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中教師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來自日本小學語文課堂的啟示 此案例來自日本東京學藝大學附屬小金井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的語文課。單元名稱為《問題追蹤》。該單元以一篇說明文《拱橋的構造》(《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圖書》2002年版)為主。教師安排了由閱讀、理解說明文人手,讓學生從中提出問題,并根據自己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最后將調查結果以報告會的形式發布等一系列活動。下表為單元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主要活動內容。從下表所示的單元教學基本流程中,我們看到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單元設計和教學過程。無論是單元的總體設計,還是教師的教學指導,都體現了一個鮮明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或問題,自己動手調查、研究、解決問題。顯然,單元教學的根本意圖在于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始終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甚至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也設計為以追蹤、幫助學生解決疑問為切入點來進行。日本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以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因此,在學校或教材的單元設計中,類似這樣形式的教學十分普遍。《問題追蹤》基本教學流程(共15課時)主要活動課時學生教師第一次(2課時)1、閱讀全文,梳理問題與感想。2、就各自的疑問與感想交流。3、將各自的疑問與感想寫在卡片上。4、制作、觀看問題欄。.組織學生閱讀全文。.以大家的疑問為中心組織交流。.發卡片,布置填寫問題、感受卡。.在墻上張貼大張的白紙,布置問題專欄。第二次(6課時)1、閱讀、理解、討論。2、結合理解、討論,尋找每段中的重點句。3、劃分段落,并給各段加上小標題。4、使用重點語句,給文章列出提綱。.從解決問題著眼,組織閱讀、理解、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鼓勵對作者觀點發表不同意見和看法。.提示關注、理解重點句、段的含義。.依據重點句,讓學生給每小段添加小標題。.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以能劃分出段落為基本目標,給予學生鼓勵。鼓勵個別學生對段意進行簡單概括。.使用重點語句,列提綱。第三次(3課時)1、根據各自的疑問,尋找有關圖書、資料。2、填寫“資料卡”。3、調查結果階段匯報。.介紹有關科普類圖書的知識和資料查找時的注意事項。.與學生共同制作信息一覽表。.傾聽學生的階段成果,提示、鼓勵學生。.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與肯定。第四次(4課時)1、制定成果發布會計劃。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