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現狀與關聯因素論文
一、引言
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教育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所在。對教育發展的資源分配問題既能從一個側面反映目前的教育現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個切入點。教育資源的范疇比較廣泛,既包括教育經費支出,也包括物質、人力、擇校等方面的資源。而教育經費支出包括公共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支出,這兩大支出是實現社會與個人教育目標的經濟基礎。盡管近些年公共教育投資不斷增加,但是家庭教育支出仍然是家庭支出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十年來,中國家庭教育支出規模年均復合增速為10.7%.
①2013 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家庭的教育支出規模為 8959. 05 億元,占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的29.5%( 其中公共教育支出為 21405. 67 億元) ,②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6.1%,占家庭總支出的 35. 1%,占家庭總收入的 30. 1%.③可見,教育支出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家庭的主要消費性支出之一,也是全國教育總經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家庭教育支出的研究是理解我國教育支出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另外,在我國,高中是進入大學前的關鍵時期,也是非義務教育的開始,了解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對國家制定高中階段困難補助政策、制定學費標準、教育經費的分配以及家庭做出教育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的必要環節。
此外,教育財政均衡一直是國內外關注和努力的重點問題,但鮮有研究分析家庭之間的私人教育支出的差異現象。對家庭教育支出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影響家庭教育支出的主要推動因素,為從根本上解除家庭教育支出的制約因素以及為緩解教育資源不公平問題提供現實和理論依據。
本文旨在通過微觀調查數據,探討目前我國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現狀以及高中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國內學者大多研究影響義務教育階段子女的入學決策及支出的因素以及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支出的關系,分析高中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其他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從一定程度上對家庭教育研究的范圍進行了拓展,對教育實踐者的后續研究和政策制定者的政策設計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其次,現有的家庭教育支出研究多以宏觀描述為主,使用微觀計量經濟學對家庭教育支出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高中學生個體數據,對其家庭教育支出做出計量分析,并對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程度做出較為準確的結論。
二、文獻綜述
私人教育成本是指家庭為滿足其家庭成員的教育需求,付出勞動、支出貨幣以換取教育服務的全部代價。主要包括家庭為其子女求學的各項直接成本( 諸如學雜費、課本及輔導材料等,交通、住宿在寄讀學校中費用) 以及私人教育間接成本( 即機會成本: 因求學而舍棄的經濟收入) .
①國外對于私人教育成本的研究較早,通過對文獻的總結,私人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主要分為家庭內部因素以及個體特征因素兩個方面。在家庭內部因素方面,研究發現家庭收入對家庭的教育支出具有正向的影響作用②; 研究還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的教育支出呈正相關關系③; 一些研究發現家庭中子女的數目對于家庭教育投入也有影響,對于是正向影響作用還是負向影響作用,學術界沒有統一的結論④.在個體特征方面,很多研究均表明性別對于私人教育支出具有顯著影響,在家庭教育投資中,家庭收入狀況對家庭中女性的教育支出的影響高于男性⑤.
國內關于私人教育支出的實證研究為數不多,多聚焦于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支出的關系,子女入學決策的影響因素①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1996 年北京大學高教所課題組探討了中國大陸六省一市城鎮居民家庭教育支出與負擔率,研究表明城市家庭收入與私人教育支出呈正向變動關系②.蔣乃華利用江蘇省揚州市城市家庭數據,對家庭教育投資中的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城市家庭教育支出與家庭收入水平正相關,家庭教育支出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
③孫志軍利用內蒙古和甘肅的數據,統計了 20 個縣 2000 個家庭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生均教育支出負擔率,研究發現家庭負擔的教育成本并沒有因家庭收入的降低而減少,收入越低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率越高。
④涂瑞珍對上海城鄉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及教育負擔狀況進行了回歸分析,研究發現家庭收入水平與家庭教育支出呈正比,與教育支出負擔率呈反比,城市家庭教育支出高于農村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與家庭教育支出關系不大。
⑤以上研究是本文構建家庭年收入、性別、城鄉、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兄弟姐妹數量等自變量的重要依據,由于本研究的樣本是濟南市部分高三學生,年齡以及公共教育支出兩個變量在學生中的差異并不顯著,故本文未對這兩個變量進行分析。
根據已有文獻,目前國內對于私人教育支出的影響因素的討論尚不完善,在研究內容上,多聚焦于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支出的關系,子女入學決策的影響因素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系統分析高中階段家庭教育支出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以宏觀描述為主,很少使用微觀計量經濟學進行研究。本文將利用數據資料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做出計量分析,對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程度做出較為準確的結論,從一定程度上對家庭教育研究的范圍進行了拓展。隨著家庭教育支出在總教育支出中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們有必要了解影響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這對教師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數據和計量模型
1. 數據收集
本研究的樣本來自 2010 年山東省濟南市 9 個區縣的 25 所公立普通高中的學生個體數據,抽樣策略是分層不等比聚類抽樣。抽樣覆蓋 15 所城市學校,8 所縣級學校,2 所農村學校。在每所高中內隨機抽取 3 -5 個班級,以保證收集到不同類型的班級( 文科班、理科班、普通班、重點班) ,每個被抽取到的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參與調查( 每班大約 50 -60 人)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 6474 份,其中有效問卷 5840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 90. 21%.山東省是中國高考大省之一,并且是中國教育政策研究的代表性省份,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其社會及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部分樣本在不同變量存在數據缺失情況,如果簡單將帶有 1 個或多個缺失值的樣本點剔除,會損失大量樣本。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所有觀察到的數據,避免現有數據與未觀察到的數據間存在較大差異,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本文采用國際通用的多次估算( Multiple Imputation,MI) 方法對缺失數據進行填補。MI 法是由 Rubin 在 1987 年首先提出的,該方法的推斷原理如下:⑥( 1) 基于對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的估算,為每個缺失值估算一個可能的填補值 + 隨機擾動項,從而產生一個完整數據集; ( 2) 多次重復步驟( 1) ,從而產生多套完整的數據集; ( 3) 在每一套填補完整的數據集上進行計量分析,并得出參數估計值、標準誤以及相關統計量; ( 4) 對來自各填補數據集的結果進行綜合,得出最終的一組參數估計值,標準誤以及相關統計量。
2. 變量設定
影響高中生家庭教育支出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結合前人研究以及實際情況,從以下角度選取自變量:
( 1) 家庭年收入( Yearly income) : 問卷中為家庭月收入分類變量,分為 12 個等級: 500 元以下,500 ~1000 元,1000 ~ 2000 元,2000 ~ 3000 元,3000 ~ 4000 元,4000 ~ 5000 元,5000 ~ 6000 元,6000 ~ 7000 元,7000 ~ 9000 元,9000 ~ 11000 元,11000 ~ 15000 元,15000 ~ 20000 元。本研究將其轉換為連續變量,分別取每個等級的上限作為家庭收入的真實值。家庭年收入 = 家庭月收入 ×12.
( 2) 中考成績( ZHSEESUM) : 中考成績是中考總分標準化成均值為 0 標準差為 1 的標準化分數。
( 3) 性別( Female) : 設定為虛擬變量,女性為 1,男性為 0.
( 4) 城鄉生源( Rural) : 設定為虛擬變量,農村生源為 1,城市生源為 0.
( 5) 兄弟姐妹數( SibNo) : 設定為有序類屬變量,分為 0 個、1 個、2 個、“3 個及以上”四個等級。
( 6) 單親家庭( SINGP) : 設定為虛擬變量,單親家庭為 1,非單親家庭為 0.
( 7) 社會經濟地位( SES) : 連續變量,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把父母受教育程度、父親/男監護人和母親/女監護人的職業社會地位排序這四個變量合成為一個 SES 指標。
本研究對因變量“高三家庭教育成本”的衡量包括以下幾個統計口徑: “家庭教育支出”,“自報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凈成本”,“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負擔”,“自報家庭教育負擔”.
各項統計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1) 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 =擇校費3+ 學費 + 住宿費( 2) 家庭教育支出 =擇校費3+ 學費 + 住宿費 + 支出 + 其他支出( 3) 家庭教育凈成本 = 家庭教育支出 - 獎學金 - 助學金( 4) 家庭教育負擔 =家庭教育支出家庭年收入( 5) 自報家庭教育負擔 =自報家庭教育支出家庭年收入其中,擇校費是一次性付清三年的費用,因此高三當年的成本為其 1/3.
3. 實證模型
本研究的回歸模型可以表達為:Log = β0+ β1log( yearlyincome) + β2ZHSEESUM + β3Female+ β4Rural + β5SES + β6SibNo + β7SINGP + ε其中 exp 是因變量,根據情況選取不同的因變量進行回歸,即“家庭教育支出”,“自報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凈成本”,“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負擔”,“自報家庭教育負擔”,βiX 是回歸系數和自變量。
回歸分析通過計量分析軟件 Stata 13. 0 進行。相關數據描述和回歸結果報告如下。
四、數據和描述統計
問卷調查了山東省濟南市高中生的家庭收入以及家庭教育支出情況,并收集了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相關信息,對主要的自變量的描述統計如表 1 所示。從表 1 可以看出,學生的家庭年收入平均為 47428 元,樣本中男女比例較為平衡,其中女生占 53. 3%,來自農村的生源占比 48. 5%,被調查的學生中 54. 17%的學生沒有兄弟姐妹,有 1 個,2 個,3 個兄弟姐妹的學生分別占比 34. 47%,8. 40%,2. 96%.有 4. 97% 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對于家庭年收入的描述統計如圖 1 所示。從圖 1 可以看出,家庭平均年收入差距較大,年收入平均值為 47428 元,最低的家庭年收入為 6000 元,最高為 240000 元,其中 72. 79% 的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低于48000 元( 平均值) .
表2 對主要的因變量進行了描述統計,從表 2 中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值為6843. 037 元,家庭教育凈成本平均值為 6730. 378 元,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值為 2966. 584 元,自報家庭教育負擔率為22.3%,實際家庭教育負擔率為16. 9% .本文對兩種家庭教育支出( “家庭教育支出”、“自報家庭教育支出”) 進行了衡量,“家庭教育支出”由計算得出,數據相對準確,但可能漏掉一些支出條目; “自報家庭教育支出”是家長報告的支出總數,不涉及漏報,但可能存在由于家長個人開支印象的偏差以及對家庭教育支出理解的差異等因素造成的偏誤。
“家庭教育負擔”以及“自報家庭教育負擔”同理。圖 2 報告了不同收入層次家庭教育支出情況。從圖 2 中可以看出,家庭年收入在 120000 以下的家庭,家庭教育支出與家庭年收入基本成正比,家庭年收入在 120000 以上的家庭的教育支出趨勢趨于平緩。表 3 報告了各項因變量的方差分析( ANO-VA) 結果。組內方差反映學校內部變量差異程度,組間方差反映學校之間的差異程度。從表 3可知,盡管“家庭年收入”的組間方差較大( 即在學校之間的差異較大) ,大部分家庭教育成本的組間方差都減小到 10% 以內( “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除外) .“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在不同學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所占比例達到 48%.由此看出,學生家庭之間的收入、教育負擔、教育支出及各項成本存在較大的差異。
五、實證分析結果
表 4 報告了家庭教育成本以及家庭教育負擔率的回歸結果。對于每個系數的含義可以理解為: 如果某自變量系數為正,說明給定其他條件不變,隨著該變量取值的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增加。相反,如果某自變量為負,若給定其他條件不變,隨著該變量值的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會降低。
需要說明的是,“自報家庭教育支出”與“自報家庭教育負擔”是家長自我報告的對孩子的教育投入,由于農村多子女家庭容易把對多個孩子的教育投入當成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投入報告出來,因此回歸結果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由表 4 第 1 列和第 6 列可知,在家庭收入方面,“自報家庭教育支出”與“家庭收入”成正比外,“自報家庭教育負擔”與“家庭收入”成反比,這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 1) 從父母的感知投入來看,家庭收入越高的父母感覺自己為孩子投入更多的教育支出,且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越重; ( 2) 家庭收入高的父母可能在學業以外的項目上為孩子花費較大,也一并算入教育支出中。而我們計算的單項教育支出和學業相關總教育支出與“家庭收入”之間的關系均不顯著,這說明在控制了其他主要背景變量后,不同家庭收入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支出都不考慮家庭經濟情況。
在中考總成績方面,“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凈成本”、“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三個因變量均與中考總分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原因可能在于,中考成績低的學生在“擇校費”、“課外輔導費”等方面的支出較多,從而增加了家庭教育支出,而成績較低的學生的獎學金又相對較低,因此家庭教育凈成本相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較高。在家庭教育負擔方面,中考成績對其影響并不顯著。
在性別方面,男女生的“家庭教育支出”與“家庭教育凈成本”存在顯著差異,女性的家庭教育支出顯著高于男性,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現在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女性的教育,從而花費更多的教育支出在女性受教育者上。性別對其他幾個因變量的影響并不顯著。在城鄉生源方面,農村生源的“自報家庭教育支出”與“自報家庭教育負擔”均顯著高于城市生源,說明農村學生的父母認為家庭教育負擔較重。與“家庭收入”變量相同,生源戶口與其他因變量的關系并不顯著,說明生源戶口也是通過影響“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間接影響家庭教育支出、成本及教育負擔率的。
在社會經濟地位方 面,“家 庭 教 育 支出”、“家庭教育凈成本”、“學校相關的家庭教育支出”、“自報家庭教育負擔”幾項指標的回歸結果均顯著為正,說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家庭教育支出越多。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家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職業社會地位越高,也就越重視下一代的教育,而這部分父母又有足夠的資本支持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支出也就相對較高。
在家庭兄弟姐妹數方面,除“自報家庭教育支出”及“自報家庭教育負擔”與“家庭兄弟姐妹數”成正比外,其他因變量與其關系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農村多子女家庭把對多個孩子的教育投入當成對一個孩子的教育投入報告造成的。
在單親家庭方面,回歸系數不顯著,說明此變量對于家庭教育支出的影響并不顯著。六、結論與建議本研究分析了高中階段私人教育成本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中考成績、性別均是影響家庭教育支出的主要因素。( 1) 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職業社會地位對家庭教育支出具有顯著正影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社會地位越高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支出越高,這些家庭的教育負擔率也越高,此結論與以往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2) 家庭收入不顯著影響其學業相關的家庭教育投入,這一方面可能與濟南市人口以本地( 而非外來務工) 人口為主的特點有關,另一方面可能體現了濟南作為孔子故鄉,深受其教育傳統的影響,對孩子教育的普遍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比較一致,因此不受收入的影響。( 3) 學生的中考成績越高,其家庭教育支出相對越低,原因可能在于成績較好的孩子所需要的擇校費和費相對較少。( 4) 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女性的家庭教育支出顯著高于男性,這可能跟現時社會越來越關注女性的教育有關,但是在與學校相關的支出上面,男性與女性并沒有顯著差別。( 5) 城鄉生源的教育支出差別并不顯著,但是農村家庭的自報教育負擔率較高。( 6) 家庭兄弟姐妹數量以及單親家庭并不會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負擔率產生影響。
教育支出是評價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支出作為教育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恰當的引導,有助于我國教育的均衡發展。依據研究結果,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家庭教育支出進行引導。首先,政府應該通過公共財政補助農村背景的學生。數據結果顯示,農村家庭為了其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沒有減少教育支出,而農村家庭的收入較低,這就造成了較高的教育負擔率,增加了家庭的生活壓力。因此,為了城鄉生源的公平發展,政府應該通過補助農村生源住宿費、交通費以及其他必要的生活費等方式幫助其完成高中教育。其次,學校及政府應注意為成績較差的學生提供免費的學業輔導,以減少其家庭教育支出,降低家庭教育支出負擔。例如,香港義工補習社( Hong Kong Volunteer Tu-tors) 為了中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為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學生提供一對一或小組的義務補習服務,還提供免費的教材和習題,義工補習社為了使貧困的學生得到更多的校外教學支援,還提供高效率的自動化網絡平臺,讓學生能夠迅速找到合適的義工導師。
①此種輔導方式得到了香港學生及家長的普遍歡迎,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公平問題。第三,家長應樹立理性的教育消費觀。現如今,學生的高考壓力較大,家長為了子女能夠考上好大學,不惜花費重金在“擇校費”、“班”等實際效果并不明顯的途徑上,②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加重了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增加了家庭生活壓力。因此,家長應注意樹立理性的教育消費觀,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和子女的實際學習情況,做出理性的教育支出決策。
【我國高中生家庭的教育支出現狀與關聯因素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高等教育收費標準的影響因素論文05-01
我國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成因及其對策05-02
影響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成效的因素論文04-30
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其教育對策 -論文03-13
我國環境教育的現狀研究04-29
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實證分析04-30
我國股市現狀、成因及對策論文04-29
我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現狀及對策論文05-02
我國高等服裝教育現狀探微04-30
隊幼兒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