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學案教學的論文
摘要: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對教師而言,它為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舞臺;對學生來講,它培養了學生主動思考、樂于探究和集體合作的能力。本文對學案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學案;編寫;使用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播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心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在學案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刻地體會到:只有充滿生機與活力,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開放性課堂,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真正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學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人提出了我國中學教學中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問題,有些在教學實踐中還做了有益的嘗試。寫教案歷來是教師最為繁重的工作任務之一。為寫教案,花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使教師難得有精力進行業務學習和相關的課題研究,嚴重束縛了教師的手腳,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發展。而且,教案僅僅是教師上課前對教學的設計方案,是教師一廂情愿寫出來的,它使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所授知識,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潛力。筆者認為,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應是統一的,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外一個方面,更不能用一個方面來代替另外一個方面,否則任何一種轉變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而開發的一種學習方案。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要改變傳統做法,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編寫學案,此法猶如架起了一座師生共同發展的橋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學案的編寫
1.學案的設計與實施
學案設計的思路——從變通到創新,先找一塊可摸到的“石頭”,作為啟發原型,然后通過借鑒、審視、進行變通。這能讓教師感到由教變學是在換角度,并不是換內容,初步體驗“好變”的成功、順路后,教師就可以批判性地吸收,提出自己的設計構想,并達到創新的目的。首先由骨干帶頭,教師輪流,實現資源共享。由教研組長和本組骨干教師分別帶頭編寫兩節課的學案,并提前3~4天組織全組教師討論,將各個教師的合理意見和提供的相關材料吸收進學案,之后印發給教師和學生。教師在學案的基礎上進行各自備課,調整充實后上課。以后,學案的編寫則由教研組長主持,教師輪流來寫,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寫教案的負擔,也實現了資源共享。
2.研訓一體,促進教師成長
在教師編寫學案和采用學案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使用新課程共同存在的問題,由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主持,每兩周一次討論交流,每次一個主題,全組教師(包括教研組長)都在編寫學案的基礎上先上課,其他教師聽課,課后執教教師做主題發言,大家一起評析、討論,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與編寫學案結合起來。這種研訓一體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案質量,且讓每個教師都在編寫學案和學案教學中更好地掌握新課程理念與教學方法,不斷地學習與成長。
3.規范格式,明確目標,增強學案的指導性
參照一些地方和學科的有關做法,我們將學案內容與格式定為:課題名稱,設計人,審核人,學習目標(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寫出),學習重點(根據課程目標,不設難點,以免給學生一種心理上的積極暗示),學法指導(參照歷年來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生預習時反映出的問題,建議學生如何學習),學習過程(設計問題、訓練、拓展性測評),評價與反思(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己反思后的心得與體會)。在寫學案時,教師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特別是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普遍反映出的問題在學案中有所體現。這樣,增強了學案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性。
二、學案的使用
學案在上課前1~2天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學案中的學習目標看書,做“自學檢測”,了解和初步掌握一節課的基本內容,并思考“問題討論”中的問題和目的與做法,預測其結果,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在課堂上主要進行“觀察與思考”、“科學探究”及問題討論。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通過對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弄清尚不懂的知識,培養自身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當引導,最后通過“思維訓練”達到一節課的目的。
通過“學案”的教學實驗,我們感到它有以下優越性:
1.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并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案”教學將課堂教學中心由“教”轉到“學”上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小結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中下學生,他們缺乏興趣,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預習。而“學案”有效地指導了學生的預習步驟及預習內容,讓那些不懂得預習的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走,逐步掌握預習的方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學生通過運用“學案”進行課時的自學,初步掌握了課本內容。上課時氣氛活躍,自我表現欲增強,對于所學的知識不但理解透徹,而且印象深刻,達到了目的,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3.教師的業務水平得到提高
“學案”的實施,要求教師事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準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在授課的過程中一一突破。教師對教材要融會貫通,致力于鉆研教材、了解學情、把握學情,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
4.及時查漏補缺
學生在課后反思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和學習心得記錄下來,以備教師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為今后的教學做進一步的改進和補充,教學相長。
5.注重學生個體學習,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學案較大容量的訓練體現了教學中“精講多練”的精神,對于提高常態課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尤為重要。這些訓練題不是刻板機械的復制,而是經過精挑細選變式的重組,訓練過程也是在學生大面積活動中完成的。
“學案”中的練習難易適度,分層設置,分人人必做的普及題和學生選做的拔高題,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使得學困生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同樣得到鍛煉和提高。
“學案”實際是“給學生一個拐杖,讓學生學會自己走路”。“學案”具有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在“學案”中都有表述。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案”的特點,注重學生主動學習、堅持預習、獨立思考、鉆研問題等習慣的培養。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從前一天的預習、自學到第二天課堂上的釋疑、鞏固,學生產生疑問、探究疑問、解決疑問的全過程都會在“學案”上留下清晰的印記,教師可以據此隨時檢查、指導和調控。
“學案”的實施,對教師而言,它為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舞臺,通過集體備課實現了資源共享,避免了許多無效的重復性勞動;對學生來講,由于強化課前預習完善了學習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樂于探究和集體合作的能力。
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學案,讓學生知道教師的授課意圖,讓學生有備而來,給學生以知情權、參與權,去掉過去學習時的被動與盲目,找到了主動學習的支點,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過程中的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獲取的知識不僅理解掌握得更好,還有一種成就感、快樂感,因此深受學生歡迎。
與此同時,教師也從忙于各自寫教案當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更多的精力用于查閱教育教學資料,對于教學上的問題進行較深入的研討與交流,大大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專業素質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趙加琛,張成菊.“學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2(2).
【淺析學案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教案與學案的區別04-25
語音教學意義及教法淺析論文摘要12-05
淺析合并理論論文12-15
小學體育課教學論文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論文:淺析農村小學體育教學04-30
教學案例04-28
教學案例04-28
淺析作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 畢業論文04-30
教案成為學案讓教案起死回生 論文04-25
教學案例的寫作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