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中學地理教育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里約宣言》、《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 件。這些文件體現了人類面對世界性嚴重的環境問題所求得的共識:人類社會不能超越自然環境的承載力和自 然資源的可更新能力而發展,也不能消極悲觀停滯發展,而是要在防治環境問題的同時,求得經濟、社會和環 境的協調發展。只有這樣,人類才能走向可持續發展。所謂可持續發展,目前公認的定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 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1994年,我國政府依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所制定的世界統一行動藍圖《21世紀議程》,率先制定并通 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對我國在本世紀末到下世紀初相關領域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任務作出了總體部署 。
《中國21世紀議程》(以下簡稱“議程”)對我國經濟、法治、教育、科技、人口、資源等眾多領域提出 了新的發展模式。《議程》幾乎每一章都要涉及地理學科各部門的知識信息。尤其在第九章中,《議程》把教 育的重要性上升到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高度,還特別強調了中學地理課程要在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 思想的灌輸方面發揮作用。
作為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中學地理教育在參與《議程》,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這一跨世紀歷史 重任中的地位以及自身改革的方向。下面談一下我們對此問題的思考。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強化環境意識和公眾參與意識,
使地理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目前,從世界范圍內存在著嚴重的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被破壞等問題來看,人類對 自身與環境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認識仍很缺乏。長期以來,人類只顧為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近期的利益而 向環境索取,而導致環境的惡化。這是人類的環境意識淡薄的表現。
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一個生產和消費數量龐大的國家,要使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走向協調、 持久的發展道路,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首要的任務是對全體公民加強環境意識的教育。讓全體公民都能理解 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和意義,自覺變革或支持變革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參與環境保護。全體公 民環境意識的強化,將成為推動我國現代化建設走向持續發展的巨大動力所在。
作為中學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全體學生——這支未來持續發展參與者大軍進行環境意識教 育。中學地理教育對促進公眾有效參與可持續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中學地理學科相對于基礎教育 其他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它使學生具有21世紀建設人才參與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環境意識、地理素 養和地理能力。1992年8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第27屆國際地理大會上通過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呼吁各 國重視地理教育,并對地理教育的性質、任務、內容、策略等作出統一的、規范化要求,其意義就在于此。為 此我們建議,中學地理教育應受到各級教育領導部門的重視,使其在本世紀末到21世紀這一歷史轉折時期有效 發揮其特有的功能,為未來人才的素質建設作出貢獻。作為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把握住發展機遇,明確教 學改革方向和任務,面向21世紀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的需要,調整和改善地理教育的功能。
二、中學地理教育要適應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 [2] [3] [4]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中學地理教育】相關文章:
論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與資本戰略04-28
論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04-25
論秭歸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04-28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倫理意義04-30
論煤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04-28
論煤炭礦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05-02
論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面臨的主要課題04-30
論倡導清潔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04-28
論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04-26
論現代人文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