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王萌
利率市場化,顧名思義就是指政府完全或部分放棄對利率的直接管制,使利率由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求關系決定,按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從而引起其上下波動。而利率作為貨幣體系的內在變量,又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因而利率市場化也指在一定時期內中央銀行根據現實經濟環境、經濟政策要求,通過在市場機制調節下的利率政策效應來影響和促進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利率市場化為核心的利率改革已成為國外金融業在不斷研究的主題,80年代以來西方主要國家已取得了不少發展經驗。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要求,保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場化將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最終目標就是形成在社會資金供求關系中,以基準利率為中心,市場利率為主體,既有國家宏觀調控功能,又具有市場自我調節功能的一種利率管理系統。
七次利率政策調整,為我國利率體系改革積累了不少經驗,這在當前宏觀經濟穩定、金融市場初具規模、人們對利率波動敏感性和預期心理不斷增強的形勢下,無疑已使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向前推進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探討和研究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現實發展的迫切要求。但是,現行利率管理體制中利率改革的基礎條件、傳導機制與外部環境尚不完備,直接影響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全面實施。
一是目前我國利率管理體制較為單一,利率彈性較低,影響了利率政策效應的傳導與發揮。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利率作為貨幣政策工具,它的傳導機制一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經濟手段。首先,我國對利率目標的確定和調整具有相當程度的短期性,只重利率調節利益分配、減輕企業負擔等財政化作用,忽視了利率對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場傳導作用(如儲蓄———投資———消費的轉化)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其次,中央銀行制定各項法定利率,各金融機構只有遵照執行,而其自行確定利率標準的自主權很小,金融機構經營風險與收益不成正比,很難形成市場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應。
二是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及其重要組成部分尚不完善。首先,從國外利率市場化的發展經驗看,在開放的金融市場中,利率(資金的價格)主要取決于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水平。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雖已建立,但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基準利率,發展中還需進一步完善。其次,我國國債發行市場化程度不高,國債利率未發揮帶動作用。另外,目前我國各種金融市場之間還處于相互分割狀態,各個金融市場之間的利率關聯度各不相同,因而中央銀行以金融市場為調控對象的貨幣政策實施效應不理想。
三是作為資金需求方———企業,尚未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求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機制不規范,企業行為未完全市場化,預算軟約束,對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信號反應不敏感,加之部分企業信用觀念淡薄,“三角債”嚴重,
[1] [2] [3]
【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相關文章:
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環境缺陷05-02
利率市場化改革風險及對策04-30
利率市場化改革下的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研究04-30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策略的選擇04-30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風險及防范05-03
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對策研究04-27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問題及措施研究05-01
臺灣的利率政策與利率市場化05-03
積極推進石化業工程計價改革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