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教學內容
一、課前導入
1、繼承蘇武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 " 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容。
2 .指導預習,初讀課文,疏通文字。
3 .補充注音:謝?
4 .補充注釋:
風流:這里指英雄遺風,即英雄人物在歷史舞臺上所創偉績帶來的意義上的影響,所謂流風余韻。
氣吞萬里:豪氣簡直能吞沒萬里江山,形容氣概非凡。
草草:本來是雜亂不齊的樣子,這里引申作草率馬虎。
北顧:回頭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5 .思考問題:
( 1 )找出韻腳,并在朗讀中體會。
左、住、虎、顧、路、鼓、否。厭聲韻。
( 2 )這首詞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義?
6 .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 1161 年,金國大舉南犯, 21 歲的辛棄疾率群眾 2000 多人在家鄉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民抗金義軍,擔任 " 掌書記 " 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是,親率 50 騎兵,直閉駐有 5 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好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義軍已經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后,他繼續堅持主戰,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裝,后來才被派往江陰作簽判,幫助地方官處理政務。辛棄疾被迫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辛棄疾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喜泰三年( 1203 ),辛棄疾 64 歲退居江西鄉!司已有十多年,被執掌大權的韓伉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 1204)任他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于抗戰前線。辛初到鎮江,積極為北伐作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離鎮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7 .聽課文錄音帶或者教師范讀,疏通文字。
8 .講讀課文。
( 1 )閱讀上片。讓同學分出層次,教師講析。
①分兩層。 " 千古江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是第一層,寫向四周遠眺大好河山,緬懷曾經在京口建都的孫權。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家園。辛棄疾以 " 英雄 " 一詞贊頌他,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 舞謝歌臺 " 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業的流風余韻,也已經沒有了。這兩句表達了對前人事業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治者昏庸無能。
② " 斜陽草樹……氣吞萬里如虎 "是第二層,寫俯瞰京口街市,緬懷曾經在那里居住的劉裕。劉裕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