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燈下漫筆(節選)》備課筆記
吳兆靈 韓其文
一、課文悟讀
魯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斗士之一。他的叛逆行為也許存在著某些方面的偏頗,例如中學生所熟悉的他對中醫的態度和對進化論的理解,但他深刻的見解與透徹的剖析是許多人無可相較的。這集中表現在他對歷史、對國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上。在本文中,他用精辟的語言,把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形象而準確地概括為兩樣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正是他獨到的發現,雖然有它偏激的地方,但我們不能不佩服他見解的深刻性、揭露的徹底性。
魯迅先生對歷史的理解來源于他骨髓深處的反傳統思想,而這種思想正是受到以反傳統為主的五四運動根深蒂固地影響而產生的。這一思想的核心正是“改造國民性”。初中所學的《藤野先生》對這一思想的形成作了藝術的介紹,他所寫的小說又具體體現了這種思想。表現在雜文上,就是對歷史對現實作深入地剖析和無情地鞭撻,這種批判也就意味著人的解放的可能性。而魯迅先生思維過程中改造人與改造社會的密切關聯,正說明了魯迅先生對民族與社會改造的內在的樂觀——雖然他也時時表露著失望和憤激。在本文的最后,他這樣寫到:“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也許在他的頭腦中這“第三樣時代”還是模糊的,但卻像是在黑暗的深夜給讀者帶來了些許的光亮,給人以精神上的振奮。
魯迅先生反傳統思想的深刻性還在于:他是站在傳統之中“反傳統”。因為他是在傳統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他對歷史敏銳的洞察力正來自于他所熟悉的環境和對歷史的透徹理解,這樣從歷史的內部去挖掘歷史的致命點,這就是他對歷史和現實揭露的深刻、批判的徹底的原因之所在。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還提出了“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的歷史“循環”論,這種理論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認識上的唯心主義,因為這里面包含著作者強烈的憤慨之情。我們應該把“現實”當作一種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歷史”來體悟。“現在人了哪一時代,我也不了然”,“總而言之,復古的,避難的,無智愚賢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了”。他是在變遷的歷史中發現了社會發展的內在的延續與重復,正是因為不滿于現實這種簡單的延續和重復,作者才振臂高呼要“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二、亮點探究
1.文章由鈔票貶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鈔票貶值”和“容易變成奴隸”兩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呢?請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探究學習:“鈔票貶值”是北洋政府時代生活中的一件大家都曾遇到過的小事,作者談得輕松,讀者看得輕松,感覺似乎是一位家庭主婦在為菜市又漲價發牢騷。鈔票的貶值使人們“忽而變了一個窮人”為“幾乎要絕食”而“恐慌”時,又能打“六折”“七折”于是“非常高興”,“一包現銀塞在懷中,沉墊墊地覺得安心”。魯迅從中看到了隱藏在百姓靈魂深處的奴性心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自我滿足,自我陶醉。
2.“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是不是暫時的現象呢?請根據課文語句回答。
探究學習:不是。有史以來便是這樣。作者說“我們不必恭讀《欽定二十四史》”,“只要一翻孩子所讀的《鑒略》,——還嫌煩重,則看《歷代紀元編》,就知道‘三千余年古國古’的中華,歷來所鬧的就不過是這一個小玩藝”。(“這一個小玩藝”指的是將人不當人,甚至不及牛馬,當“給與他略等于牛馬的價格”,“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的盛世”。)“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卻是數見不鮮的。”
3.魯迅先生在文中說:“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第三樣時代分別是怎樣的時代?現在是21世紀了,魯迅先生所說的“第三樣時代”是不是來到了呢?
探究學習:(1)第一樣時代指“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第二樣時代指“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第三樣時代指一個走出了“一治一亂”的歷史循環怪圈,從而邁向民主和自由的時代,是一個老百姓告別“想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了奴隸”而成為社會主人的時代。總之,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2)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對中國社會的本質做一個深入的思考。由于學生的認識不同,可能會引起激烈的爭論。因此,教師把握原則:什么時候真正爭取到“人”的價格了,也就迎來了“第三樣時代”。
4.同樣的現銀,以前感到“沉重累墜”,后來又“沉墊墊地覺得安心”,這反映了什么樣的心理?
探究學習:同樣是現銀,同樣的沉,但卻反映了“人”(老百姓和作者)在事件過程中心情的變化。當鈔票“蒸蒸日上”時,銀元裝在懷中,卻只覺得“沉重累墜”;當鈔票大打折扣,六折、七折后換成了銀元,可這時“沉墊墊地覺得安心,喜歡”。這里,作者關于人對外在事件內心感受的關注,實際上是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作者正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洞悉到百姓的奴性心態,現銀沉重,心情更沉重,這沉重的心情促使作者思考中國歷史和國民性的重大問題。
5.這篇雜文包含了非常復雜的感情,可以說是憤怒、諷刺、批判、同情融為一體,試結合課文進行具體分析。
探究學習:魯迅的雜文,包含
【《燈下漫筆(節選)》備課筆記】相關文章:
燈下漫筆作文12-06
燈下漫筆作文06-30
《燈下漫筆》教案(精選7篇)12-08
以文為本平中見奇-《燈下漫筆》教學反思04-28
漫筆04-29
徽州漫筆04-27
燈下11-27
燈下04-28
《往事(節選)》讀書筆記200字04-29
燈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