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4-07-08 14:09:56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集錦15篇)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么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么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么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為什么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么?(折痕)

  你發現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的點、折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謂圓出于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并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你能獲得關于圓的哪些信息?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2

  一、課時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二、課前預習導學:

  1、舉例說明什么是負數?怎么讀?怎么寫?

  2、舉例說明什么是正數?怎么讀?怎么寫?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用上了負數?

  三、課堂學習研討:

  A、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B、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元。

  ③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后,交流、檢查。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教學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圓柱,師自制圓柱體側面展開紙,一張長方形紙。切好的圓柱形蘿卜,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也可以用筆筒來教學圓柱的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2題找出圓柱體。

  3.15頁第3題,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圖形。

  4.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四、布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頁、第73頁的例1、2、3題,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2.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整數、小數數位順序表,并能正確地熟練地讀、寫整數與小數,會比較熟的大小。

  3、通過整理和復習,感悟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初步學會知識的整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弄清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一)回顧知識

  1.課件出示P72情境圖

  學生提取信息

  總計人數10500名運動員

  花費4.96億英鎊

  約占總人數的3.77%

  金牌數約占總數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屆奧運會出現了25.5%的負增長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數?每個數有什么含義?完成73頁做一做

  2.同學們課下都收集了一些數據,請你匯報生活中用這些數的例子,并說說每個數的具體含義。(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提問:有什么感受?

  3.請你給這些數進行分類。

  好,我們來看這些數,如果把這些數分類,可以怎樣分?

  教師監控 1

  ①學生按照整、小、分、百、分類。

  ②這些數叫整數還可以叫什么?(自然數)

  ③什么叫自然數?

  ④自然數和整數有什么關系?

  ⑤小學階段我們研究的自然數就是整數,但以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來看整數還不只這些,我們還研究了負整數。

  ⑥想一想,整數和自然數的`范圍哪個更大?

  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些數的知識進行復習,整理。

  二、小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組合作,進行數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據數的特點找到數之間的聯系,并用樹形圖的形式進行整理。

  2.先小組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分工合作,匯報時要說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夠面面俱到,可以選取一部分數進行整理。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

  2.能力目標: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研究一個數學問題。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

  師:看來大家平時非留心觀察。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

  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

  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板書課題)

  生舉例

  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

  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

  二、引導探究新知。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并把你的發現在小組里匯報。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

  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現?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樣發現的?

  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學習畫圓(5分鐘)。

  你是如何畫圓的?

  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揭示圓大小

  位置的確定

  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

  三、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4分鐘)。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

  〈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

  〈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

  2.應用練習。(10分鐘)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

  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

  (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

  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

  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

  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好嗎?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

  (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

  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

  四、總結全課(3分鐘)

  1.質疑

  (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

  2.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句號是圓形的)

  延伸

  1.用圓作畫。

  2.談談我眼中的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

  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

  半徑(r)線段

  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

  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教學反思:

  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在同圓或等圓內,所有的半徑才相等;所有的直徑才相等;半徑才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6

  [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一次飛躍。學生在低年級雖然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只是直觀形象的認識,本節課就是要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為繼續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長方體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直觀圖;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關系。

  [教學準備]每生帶一個長方體實物;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請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物體(課件呈現),提問: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說明:通過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長方體的直觀經驗,通過交流不斷積累長方體表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觀察物體,理解直觀圖。

  (1)師激疑:從不同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生試著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實物。

  匯報交流,達成共識: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只能同時看到3個面。

  相機呈現長方體直觀圖(動畫演示:先畫出能夠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

  (2)認識面、棱、頂點。

  觀察直觀圖,說說從一個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

  結合長方體直觀圖,師向學生介紹: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課件同時在圖中作出標注)

  結合直觀圖中棱和頂點,說說它們分別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

  在小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長方體物體的面、棱和頂點。

  [說明: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演示,理解長方體的直觀圖,認識它的面、棱和頂點,這樣既遵循了他們的認識規律,又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

  2.探究長方體特征。

  (1) 分小組研究長方體特征,填寫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長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面

  棱

  頂點

  研究小組:

  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課件出示研究提綱)

  ①長方體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

  ②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③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師提問:

  ①面怎樣數不重復不遺漏?你們是如何發現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②棱怎樣數不重復不遺漏?你們又是如何發現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的?

  ③頂點怎樣數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交流方法,同時配課件演示。

  引導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兩個相對面是正方形),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寬、高

  師: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課件演示)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告訴學生不管相交于哪個頂點的三條棱,都可以叫做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三第1題。

  [說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們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動手嘗試,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操作,目標明確,任務具體。交流反饋時老師又一次提醒學生是怎樣數的、如何發現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機會教學生學會學習方法。]

  3.探究正方體特征。

  課件演示長方體漸漸變成正方體,認真觀察,發現了什么?

  (師述: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由于長、寬、高都相等所以稱棱長)

  根據剛才研究的方法,請你們小組討論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填寫正方體的認識研究報告單。

  展示成果,交流方法。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說明:讓學生把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的學習方法遷移到學習正方體的特征上來,使他們又對又快地達到學習目標。]

  4.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老師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整理成表格。

  形體

  相同點

  不同點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

  6個

  12條

  8個

  6個面都是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三第3題。

  獨立完成每小題,再交流反饋。

  [說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通過討論交流,來總結和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學生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滲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設計把本節的重點內容以圖文表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給人銘刻記憶,融會貫通。]

  三、鞏固運用 拓展創新

  1.練習三第2題。

  借助直觀圖,根據圖中標注的數據先同桌有條理地指一指、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說說相關面之間的關系再獨立把有關面的形狀和長、寬有條理地寫下來。

  2.練習三第4題。

  (1)先判斷課本中擺出的幾個圖形中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個圖形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2)每個學生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在小組內互相說說擺出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棱長)。

  3.練習三第5題。

  [說明:練習內容豐富,多樣,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梳理知識 反思總結

  你認為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總說明]

  1.現代學習心理學認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所以在本節課中,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知識過程中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能力;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2.把教學數學知識(特征及其相互關系)、數學方法(觀察、數、發現的方法)、數學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數學知識,又學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動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難點:引導學生從實物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談話::小朋友還記得我們一年級學過哪些圖形嗎?

  教師出示一本書,問:誰知道這本書的這部分(師沿著一個頂點向兩邊摸,手勢指出兩條邊所夾著的部分)叫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種幾何圖形。 (板書課題:角)

  老師挑選了幾件物體,你能說說看,這些物體的角分別在哪里?(課件出示:書、剪刀和鐘面:讓學生逐一指出書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你能說說在我們的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

  1.豐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認識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數學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把剛才電腦投影的實物體逐漸去掉顏色及其他非本質的東西,只顯露出角,明確指出這就是角)。

  3.角的特點。

  (課件出示)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鐘面形成的角為例)一個角是由什么組成的?(一個點和2條線)

  對,這個點我們把它叫作角的頂點(扇動3次:出現頂點)由頂點引出的2條直線叫作角的邊。(扇動3次:出現邊)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8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圓的軸對稱性,創設一個“找圓心”的活動,引導學生借助折紙活動,找出這個圓的圓心,進一步理解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的特征。

  1、動手實踐是重要的學習方式。

  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中并沒有給出對圓的對稱特征的描述。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動,逐步感知和體會圓是軸對稱圖形且有無數條對稱軸。

  2、增強學生對圓的感性認識。

  初步感受圓的特征以及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學生在折紙及小組交流合作中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的.策略。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直尺

  學生準備

  圓規剪刀白紙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回憶以前學過的軸對稱圖形。

  1、舉例說出軸對稱的物體。

  如:蝴蝶、飛機、門窗、圓形的鐘面、月餅等。想一想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小結: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側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作對稱軸。

  2、引入: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圓的奧秘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9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征;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征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了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么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游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布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筑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于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后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么特點,以至于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夸贊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鉛筆、細繩等;

  ②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并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后續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并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匯報交流

  ①哪一組匯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匯報對半徑的認識

  ③匯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基本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0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小數,那么小數與分數之間、分數與百分數之間又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希望通過本節課對分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復習,你們能找到正確的答案。[板書課題:分數(百分數)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師: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明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師:分數與除法有著怎樣的關系?

  預設

  生1:除法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線。

  生2: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1)真分數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數的分數值小于1。

  (2)假分數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數的分數值大于或等于1。

  3.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

  (1)師:什么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分數的基本性質。

  (2)師:什么是約分和通分?

  預設

  生1: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生2: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3)師:什么是最簡分數?

  分子和分母是互質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1)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

  ①小數化成分數。

  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

  例如:0.7= 1.25==

  ②分數化成小數。

  用分子除以分母,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例如:=3÷4=0.75 =3÷25=0.12

  =3÷7≈0.429 =4÷9≈0.444

  ③小數化成百分數。

  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末尾添上百分號即可。

  例如:0.23=23% 1.7=170%

  ④百分數化成小數。

  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可。

  例如:120%=1.2 85%=0.85

  ⑤分數化成百分數。

  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例如:≈0.143=14.3%

  ⑥百分數化成分數。

  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例如:85%==

  (2)師:誰能舉例說一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

  預設

  生1: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6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和5。

  =0.8125,分母中只含有質因數2。

  生2:如果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含有除2和5以外的其他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如:≈0.056

  分母中除質因數2以外,還有質因數3。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

  在掌握了除法和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教學一些關于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系,為以后教學比例打好基礎。下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

  比的意義、表示方法、各部分名稱、求比值(例1、例2)

  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例3、例4) 練習十三

  按比例分配問題(例5) 練習十四

  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在實際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達到這個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識為基礎。因此,本單元教材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編排上有三個特點。

  第一,編排四道例題教學比的基礎知識。前兩道例題循序漸進地教學比的意義,先認識兩個同類量的比,再認識兩個不同類量的比,逐漸建立比的概念。后兩道例題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從化簡整數比到化簡分數比、小數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有了這些扎實的基礎知識,就能解決不同情境里的、不同方式呈現的按比例分配問題。

  第二,聯系生活和已有經驗,建構比的知識。教學比的意義和性質,有大量資源可以利用。例如幾種物體的份額關系、常見數量關系等。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關系,表示白色方格與紅色方格的個數關系;利用路程除以時間等于速度、總價除以數量求單價,理解路程與時間的比、總價與數量的比;聯系分數基本性質得出比的性質讓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新知識,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時深化原有認識。

  第三,應用比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數,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測量大樹、旗桿、樓房的高,要發現并理解同一時間、相近地點,桿長與影長的比是一定的。可見,比的概念是解決實際問題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教材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具體應用比的知識,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教學。

  一、 寫比感悟意義。

  在用比表示兩個具體數量的關系時,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表示兩個同類數量間的倍數關系,另一種是表示兩個不同類的數量間的關系。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然后概括出比的意義。

  例1有2杯果汁和3杯牛奶,怎樣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猴子卡通從相差關系思考,小鳥卡通從倍數關系思考。教材接著小鳥卡通的思考,由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引出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由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引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結合這兩個比,講了比的表示方法(寫法與讀法)以及各部分名稱。教學如果聯系2/3是23的結果,3/2是32的商,學生就能初步感受比與分數有關,分數與除法有關,因此比與除法有聯系。如果結合2杯、3杯這些具體數量來體會2∶3和3∶2,比較它們的相同與不同,對比的認識就能深刻一些,寫出比也方便一些。

  第68頁試一試的每個圖,都把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有這樣的8份、4份、3份和1份,這是對四個比的意義的具體解釋。說出每種溶液里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幾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幾分之幾,能使學生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都可以用比表示,促進對比的理解。其中洗潔液與水的比是1∶1,表示兩種液體的體積相等,豐富了對比的認識。試一試的設計特點是結合圖意解釋比,進一步感悟比的意義。直觀的圖示為各個比創造了現實情境,賦予各個比具體的內容。解釋比的意義要聯系圖意,看著比先逐一回答卡通提出的問題,再用幾倍或幾分之幾逐個描述水與洗潔液的體積關系,必須把兩層意思都歸結到相應的比上去,把學習心向和注意力緊扣在對比的體驗上。

  例2先讓學生分別計算小軍、小偉的行走速度,引起對路程時間=速度的回憶。然后教材指出,可以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分別寫出了兩人走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是900∶15、900∶20,讓學生感受兩個不同類數量間的除法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

  大象卡通的提問兩個數的比可以表示什么,一方面引導學生反思兩道例題里的比,體會它們都表示兩個數相除,從而概括出比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路程除以時間的商是速度,引出比值的概念。說出例1、例2中各個比的比值,能進一步領會比的意義,鞏固對比值的`認識。

  第69頁試一試把3∶5改寫成除法算式、改寫成分數,是溝通比、除法與分數之間的聯系,目的是加強對比的認識。把比寫成除法算式,是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而把除法算式寫成分數是舊知識。把3∶5寫成3/5,教學了比與分數的關系。這里的3/5如果看作3∶5的比值,它是一個數;如果看成3∶5的另一種表示,它仍然是比。教材特別強調,如果把2∶3寫成2/3,應該讀作2比3。

  比、除法、分數的相互關系重在理解,是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要通過改寫來體會和掌握。至于比、除法與分數的不同,在改寫中也能有所感受,不必刻意去區別。

  二、 求比值發現比的基本性質。

  例3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用表格呈現了4瓶液體的質量和體積。教學活動從寫出各瓶液體質量和體積的比,并求出比值開始。先把比值相等的3個比寫成等式,再得出比的基本性質。由于有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商不變規律的經驗,尤其是提示了聯系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學生理解比的性質應該是順利的。教材編寫放得很開,正是出于上面的考慮。

  比較4∶5、16∶20和40∶50,看出4∶5比另兩個比簡單,體會它的前項與后項都是整數,而且只有公約數1,不能再化簡了。理解最簡單的整數比的含義,能自然地過渡到化簡比的教學中去。

  例4教學化簡比,三小題分別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在虛線框里表達了化簡的關鍵步驟,并提出為什么除以(或乘)這個數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的思路和要領。化簡整數比,一般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能較快地得到最簡單的整數比。如12∶18=(126)∶(186)中的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當然,在化簡12∶18時,前項和后項先同時除以2,再同時除以3,也是可以的。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一般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如5/6∶3/4=5/612∶3/412,這里的12是5/6和3/4的公分母,比的前項與后項都乘它們的公分母,是為了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再如1.8∶0.09=(1.8100)∶(0.09100),前項、后項都乘100,是為了把小數比化成整數比,是著眼于0.09考慮的。教材寫出了12∶18化簡的結果是2∶3,突出必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把5/6∶3/4的結果讓學生寫,體驗只有同時乘公分母才能把分數比化成整數比。讓學生接著完成1.8∶0.09的化簡,從中理解化成的整數比180∶9不是最簡整數比,還要繼續化簡。

  三、 轉化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策略。

  按比例分配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解決一些常見的、較簡單的按比例分配問題,能在實際應用中加強比的概念。

  按比例分配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例5的編排在建立比的概念之后,適宜用比的知識解答。兔子卡通把比看作份數,小鳥卡通把比看作分數,都是從3∶2的具體含義出發,經過推理形成解題思路的。也可以先在教材的方格圖上,通過涂色得到啟發。如果每次涂5個方格,其中3個紅色方格、2個黃色方格,那么要6次(305=6)剛好涂完。所以紅色方格一共有3053=18(格),黃色方格一共有3052=12(格)。如果把方格圖里的3行(列)涂紅色、2行(列)涂黃色,那么就能直觀看到紅色方格是30格的3/5,黃色方格是30格的2/5,所以兩種顏色的格數分別用303/5和302/5計算。

  兔子卡通和小鳥卡通的解法似乎不同,其實是相通的。首先是思路相通,都按下圖的線索思考。

  紅色與黃色方格數的比是3∶2紅色方格占3份,黃色方格占2份,30個方格是5份紅色方格占總格數的3/5,黃色方格占總格數的2/5

  其次是算法相通,3053可以看成求30的3/5是多少,3052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溝通兩種解法的聯系,要提倡小鳥卡通的方法,突出按比例分配問題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試一試里出現了1∶2∶3,對連比的概念不需要作過多解釋。學生會從兩個數的比來體會這個連比的含義,只要能夠說出紅色方格占1份、黃色方格占2份、綠色方格占3份,就能應用解答例5的經驗完成這道題。卡通的問題三種顏色的方格各占方格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引導學生用分數乘法解決這個實際問題。

  練一練第2題給出了幼兒園大班、中班、小班各有的人數,把180塊巧克力按班級人數的比分配。這道題變式呈現按比例分配的問題,沒有直接給出班級人數比,要求學生根據人數先想出比,然后按比例分配。這道題還是解答練習十四第2、8題的平臺。

  練習十四第6題根據一個已知的比,聯想出一些有關的比或分數,一方面是鍛煉發散思維,培養轉化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強比的概念,為解答第7、8題作思路鋪墊。如第7題,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40,由此可知藥粉質量是水的1/40,水的質量是藥粉的40倍。聯想的這些數量關系,可以用于解答這道題。

  四、 發現、應用規律實踐活動的重心。

  實踐活動《大樹有多高》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為此,教材把活動設計成兩部分。

  在量量比比這部分逐步發現規律。首先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設計這一活動有三個目的:一是懂得什么叫影長;二是學會測量影長;三是體會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教材利用圖畫示范了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還通過卡通的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影長,有所發現。然后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就是第78頁下面的結論。

  在議議做做這部分應用規律。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方法。第一步推想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是多樣的,可以估計,也可以計算。如3米長度大約是前面某根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那根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如根據3米∶ 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讓學生推算,是體會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可以用來計算同一時間、相近地點其他竹竿的竿長或影長。即前面發現的規律可用于測量物體的高度。第二步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要通過交流,整理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第三步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為了便于操作和計算,教材設計了一張表格,把測量得到的竹竿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里。通過填表整理數據,想到算法。第四步是延伸。用同樣的方法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桿的高。怎樣比較正確地測量樓房的影長,需要教師給予指點。第五步是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不會得到準確結果。突出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4、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設計思路:

  1、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雖然,學生在學習分數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經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而已。因此,設計時,我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開始,以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為前提,使學生在分的過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學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當只有一個東西要平均分時,該怎樣表示呢?此時學生感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就要想辦法來表示一半。于是讓學生參與創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接著引入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學生要建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為了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簡單的分數的意義。先讓學生認識分數1/2,又讓學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實踐操作中,使學生體會1/2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3、為使學生對分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認識1/2的基礎上,再認識幾分之幾,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操作辦法來表示自己所喜歡的分數,通過獨立思考,嘗試讀寫,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4、在練習、反思與評價、課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讓學生進一步清楚地認識到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種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同時也揭示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心世界。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1、師:在生活中,同學們分過東西嗎?現在請同學拿出自己帶來的東西,分給兩位同學,想一想,怎樣分才是公平合理呢?(平均分)

  (策略建議:課前布置同學每人只能帶同一種東西,大小形狀要一樣的,數量最多不能超過4個;如讓學生帶各自喜歡的水果、面包、餅干等。)

  2、讓學生動手分自己帶來的東西。

  3、讓學生匯報自己分的結果。(此時,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兩個,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一個,還有的學生可能說每人分半個等。)

  4、師: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半個,也就是一個東西的一半嗎?

  (策略建議:此時學生的表示方法可能各種各樣,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及時的'引導,像你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表示方法固然好,那你們說在數學上如果沒有統一的符號將會怎樣呢?顯然不攻自破。)

  5、師:誰知道一半的數學符號是怎樣表示的?

  6、師:1/2表示一半的意思,它叫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分數。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境設計,可提高要求,也可降低要求,只要能達到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數無法表示一半就可以,從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數分數。)

  二 、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過程。

  (2)讓學生做課本第56頁的涂一涂。

  (3)讓學生折一折一個物體的1/2。

  (4)指導讀寫1/2。

  (策略建議: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教師應再示范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的具體操作過程,讓學生觀察;接著讓學生按(2)、(3)、(4)的順序來學習。)

  2、認識幾分之幾。

  (1)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等辦法來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并試著把分數寫出來。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寫出的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4)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寫分數、讀分數的?

  (5)師引導學生小結讀寫分數的正確方法與分數的意義。

  (策略建議:在1、2出現的折一折中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折,如紙、手帕、線等。不但豐富了學生探究材料的來源,而且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

  2、課本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

  3、讓學生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策略建議: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3題時,應注意學生是否理解了分數意義與平均分的聯系;做第58頁練一練的第4題時,應引導學生體會分數也能用于估測圖形的面積;對于舉例說明的,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先舉一個例子供學生參考,然后再讓學生舉例。)

  四、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得怎樣?你有什么感想和建議嗎?

  (策略建議: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等方面進行總結,并反思課堂中的優缺點,包括老師和同學。)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只小螞蟻作為優勝者做最后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著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周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么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周就是樹葉的周長,那么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著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么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為剛才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么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么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于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4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科書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感目標 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承前啟后

  1、出示主題圖。教材第2頁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二、學習引領

  1、教學例1 。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

  (2)教師講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

  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2℃表示零下2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2℃表示零上2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2℃,讀作:三攝氏度。

  (2)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1)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2)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3、教學例2。

  (1)教師出示存折明細示意圖。(教材第2頁的主題圖)教師:同學們能說說支出(-)或(+)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p27倒數的認識,練習六全部習題。

  教材簡析:這個內容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突出倒數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們具有互相依存的特點。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倒數的概念,掌握求倒數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過程:

  一、用漢字作比喻引入

  1、師指出:我國漢字結構優美,有上下、左右結構,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顛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吳字一顛倒呢?(吞)一個數也可以倒過來變為另一個數,比如3/4倒過來呢?(4/3)1/7倒過來呢?(7/1也就是7)這叫做倒數,隨即板書課題。

  2、提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目標研究倒數的意義、方法和用處。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數的意義

  師:請大家看書p27第3行的結語:乘積等于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

  學生自學后,問:有沒有疑問?

  師引導學生說出: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互相依存的。必須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2、學生自主舉例,推敲方法:

  (1)師:下面,請大家各自舉例加以說明。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數為例;如:5/8的倒數是8/5真分數的倒數是假分數。)

  (b、以假分數為例;8/5的倒數是5/8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

  (c、以帶分數為例;帶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

  (d、以小數為例;分兩種情況:純小數和帶小數,純小數相當于真分數,帶小數相當于假分數)

  (e、以整數為例;整數相當于分母是1的假分數)

  學生舉例的過程同時將如何尋找倒數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討論0、1的情況: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因為1與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數是1。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沒有倒數。)

  4、總結方法:(除了0以外)你認為怎樣可以很快求出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看看書上是這樣寫的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自己說的居然和書上的意思一樣)

  三、反饋鞏固: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重點問:8的倒數是幾?

  2、練習六5(判斷)

  3、補充判斷:

  a、a是自然數,a的倒數是1/a。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8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1-18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07-07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01-19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2-30

小學數學《認識方向》教案02-11

小學數學《認識小數》教案02-05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