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4-03-11 10:20:5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游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游戲。

  今天我們來做游戲,把你心里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

  通過做猜數游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于80。猜猜我想的`數是多少?

  3.你想的數是30。

  4.你是怎么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匯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為x,那么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結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游戲。列方程并解答。

  9.通過剛才游戲,你們有什么收獲?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則和同伴做猜數游戲, 并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是x

  4×x+10=90

  4x=80

  x=20

  心里這個數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說一說等量關系,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5x+500=2500

  x=400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2

  一、教材內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單元書119頁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線上植樹問題的解題規律。

  2、會根據實際問題,靈活選擇方法進行解答。

  3、經歷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體驗比較、區別學習方法。

  4、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應該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入手,逐步發現隱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認真觀察分析,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復習回顧

  (1)教師: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探討了有關植樹的。數學問題,植樹問題中有哪幾種情形?解答時應注意什么問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再組織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①兩端都要栽:植樹棵樹=間隔數+1

 、趦啥硕疾辉裕褐矘淇脭=間隔數-1

 、壑辉砸欢耍褐矘淇脭=間隔數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交流。

  二、指導練習

  (1)教材練習二十第1題。

 、賹W生讀題:理解題意。

 、谛〗M討論:當大鐘敲5下時,前后共有幾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有多長?

  ③大鐘敲12下,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鐘敲12下,共有11次間隔,所以共需時間是:2×11=22(秒)。

  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教材練習二十第3題

  教師:從王村到李村之間設電線桿,會有幾種情況?

  學生在小組中根據分析的.情況,獨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據可能會存在的三種情況,分別有三種解答結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頁思考題。

  教材練習二十第4題。

 、賹W生讀題,理解題意。

 、趯W生觀察示意圖,小組討論:有多少個間隔?有多少盞燈?

  教師: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封閉路線上植樹時,間隔數=植樹棵樹。(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3號在1號隊員的前面,1號隊員不是第4名,而3號隊員不是第1名,所以3號隊員是第2名,而1號隊員是第3名,當1號隊員第3名時,由于號碼名次不同,所以2號是第4名,4號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號 2號 3號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可能會說出:大鐘敲5下,共有4次間隔,平均每次間隔時間是8÷4=2(秒)。

  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教師指名匯報,然后集體訂正。

  組織學生議一議,然后匯報。匯報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共有三種情況:

  a. 兩端都設有電線桿。

  b. 兩端都不設電線桿。

  c. 只在一端設電線桿。

  學生討論后匯報,匯報時可能會說出:1號第3名,2號第4名,3號第2名,4號第1名

  三、應用練習

  (1)一度長180米的大橋兩側,每隔30米安裝一盞路燈。

 、賰啥艘惭b,需路燈幾盞?

 、趦啥瞬话惭b,需路燈幾盞?

  (2)小剛到電影院看電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邊有15個座位,右邊有17個座位。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每排座位一樣多 學生獨立練習,然后小組交流。

  指2名學生板演,再集體訂正。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解答。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3

  設計說明

  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通過創設給希望小學買文具和書的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讓學生解決問題體會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1.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

  本節課開始,以觀察希望小學的學習環境導入,出示一些反映貧困地區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環境的圖片,使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激發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們需要關愛,培養學生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盡可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在比較不同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整數的運算律在小數運算中也同樣適用,并會運用整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練習卡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學學習環境的圖片。

  談話:看到以上圖片,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觀察圖片,暢談感想。

  2.引導:雖然希望小學學習環境艱苦,但是那里的學生對學習卻有著強烈的渴望。通過對比,我們學校有多媒體等教學設施,我們好幸福!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們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學們都很有愛心,這節課讓我們和希望小學的同學們手拉手,奉獻我們的愛心吧!讓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給希望小學的同學們買一些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吧。(板書課題:手拉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地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頁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仔細閱讀上面的文字,說一說圖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課件出示相關信息:①1本練習本2.8元,一個鉛筆盒6.1元。淘氣要給希望小學3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個鉛筆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練習本2.8元,1本《數學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給希望小學5名同學分別買1本練習本和1本《數學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①。

  (1)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題意并列式解答。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檢查,請用不同方法解題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觀察這四種方法,其中兩種是分步計算,兩種是列綜合算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4

  備教材內容

  1.本節課學習的是教材79頁的內容。

  2.本節課教材分兩個層次進行編排:第一個層次:呈現幾組有特點的算式,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發現每組算式的特點,進而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并通過舉例驗證探索得到的規律,從而明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加法同樣適用;第二個層次: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中的運用,例4直接呈現了1個有特點的小數連續相加的算式,并呈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計算中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計算簡便,從而使學生學會根據數據特點自覺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3.小數的簡便算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的運算定律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強學生計算的正確性、熟練性、靈活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本節課也拓展了加法運算定律的使用范圍。

  備已學知識

  知識要點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沒有括號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的'特點正確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2.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2.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

  備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難點:能運用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靈活地進行簡便運算。

  備知識講解

  知識點一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知識回顧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即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

  問題導入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你有什么發現?(教材79頁)

  3.2+0.5○0.5+3.2

  (4.7+2.6)+7.4○4.7+(2.6+7.4)

  過程講解

  1.觀察算式,發現特點

  2.計算比較,發現規律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發現:(1)在小數加法中,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符合加法交換律。(2)三個小數相加,先把前兩個小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小數相加,和不變。符合加法結合律。

  3.舉例驗證,明確規律

  7.3+9.2=9.2+7.3

  (4.9+5.25)+1.75=4.9+(5.25+1.75)

  得出結論:在小數加法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依然成立。

  歸納總結

  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

  知識點二 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的應用

  問題導入 計算0.6+7.91+3.4+0.09。(教材79頁例4)

  方法講解

  1.方法一

  (1)算法分析。

  按照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因為是同級運算,所以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計算過程。

  0.6+7.91+3.4+0.09

  =8.51+3.4+0.09

 。11.91+0.09

 。12

  2.方法二

  (1)算法分析。

  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計算。觀察4個加數,發現0.6和3.4、7.91和0.09結合到一起分別能湊成整數,因此交換7.91和3.4的位置,再應用加法結合律計算比較簡便。

  (2)計算過程。

  0.6+7.91+3.4+0.09

  =(0.6+3.4)+(7.91+0.09)

 。4+8

  =12

  歸納總結

  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因此,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每個數的特點,注意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及每個數前面的運算符號,恰當地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拓展提高

  在小數連減運算中,減法的運算性質依然成立。如:8.96-3.37-2.63=8.96-(3.37+2.63)。

  知識巧記

  小數運算莫著急,數的特點看仔細。

  要想計算變簡便,各個數據要看全。

  合理使用運算律,計算簡單又快捷。

  備易錯易混

  誤區一 計算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5.84+4.16)-(5.84+4.16)

  =10-10

 。0

  錯解分析 此題錯在審題不認真,只看每個數的特點,卻忽略了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及每個數前面的運算符號。

  錯解改正 5.84+4.16-5.84+4.16

  =(5.84-5.84)+(4.16+4.16)

 。0+8.32

 。8.32

  溫馨提示

  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中,要想交換數的位置,一定要連同數前面的運算符號一同交換。

  誤區二 計算15.46-5.7+4.3。

  15.46-5.7+4.3

  =15.46-(5.7+4.3)

  =15.46-10

 。5.46

  錯解分析 此題錯在沒有依據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而盲目簡算。如果此題是連減運算,那么可以根據減法的運算性質把兩個減數相加,而此題是加減混合運算,所以不能盲目簡算。

  錯解改正

  15.46-5.7+4.3

  =9.76+4.3

 。14.06

  溫馨提示

  只有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才能改變運算順序,否則只能按四則運算的順序依次計算。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地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

  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學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道理。并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教具準備:

  學習紙“小魔術”紙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魔術)

  1、師:同學們,第一次給你們上課,作為禮節,我給大家表演個魔術——數字的變化。看這是數字1?等會你們一起小聲喊:1,2,3,大,老師就可以把這個數變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師:把1變成10,10和1比擴大了10倍,……

  2、老師還有一個數0.1,我們再來試一試。

  引起學生的沖突:到底變大了嗎?

 。ㄔO汁意圖: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游戲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內容——小數的性質。

  二、探求新知

 。ㄒ唬┙虒W例1

  1、師:0.1米、0.10米、0.100米,他們到底會不會相等呢?

  師:請拿出你的學習紙把第一題完成。

  匯報:請學生上臺展示。填空、比較發現一樣,從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學中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有1個1/10,也就是說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兩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有10個1/100,也就是說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0,有100個1/1000,也就是說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師:0.1米=0.10米=0.100米(板書)這三個長度是一樣的,都是以“米”為單位,我們就可以把數抽象出來0.1=0.10=0.100。

 。ㄔO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仔細觀察這組小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同學們的眼光真銳利。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我現在有個疑問,其它的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嗎?

  師:現在請同學們翻開學習紙,根據方格圖,自己想一組小數把它表示出來。

  學生操作,交流匯報。

  課件展示。

  (教師在學習研究中要加強指導)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目中的小數,你能說出幾組和它們類似的小數嗎?

  學生說說。

  師:能說出這么多組,你們一定發現了什么規律吧?(交流,匯報)

  總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3、聯系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ǘ┬敌再|的應用

  1、教學例2

  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小數的性質,那么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小數進行改寫。

  電腦演示:化簡下面的小數。0.70=105.0900=

  教學0.70=0.7

  問:①你是怎樣化簡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

  ②0.70與0.7它們的大小不變,但意義相同嗎?

 。ú煌,0.70表示70個1/100,0.7表示7個1/10)

  教學105、0900=105.09

  問:小數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變。師要強調末尾)

  2、教學例3

  電腦演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4.08=3=

  師:你是如何把它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3如何改寫成三位小數?這個小數點不點的話可以嗎?

  注意:

  A、在小數的末尾添“0”。

  B、當這個數是整數時,在整數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師:應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么?(小數、末尾)

  三、鞏固練習

  課本59頁的做一做。

  2、開火車的形式回答59頁的做一做。

  問:你是怎樣化簡和改寫這些數的?

  四、全課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的大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卻不變,但是通過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0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數字。其實,數學王國里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著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板書: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后匯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

  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厘米。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學會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和省略乘號的寫法,認識a ,理解a 的意義。

  2.在探索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簡潔美。

  3.滲透不完全歸納思想和代數思想,培養符號化意識,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引入新課

  1.呈現“杭老師來自D市的H學校!斌w會字母可以表示事物名稱。

  2.呈現“華南實驗學校占地約90000平方米,有寬敞明亮的大禮堂,能容納800人,還有丹陽市首屈一指的校園圖書館,藏書W萬冊!斌w會字母也可以表示數。

  3.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見到的用字母表示事物名稱或用字母表示數的例子。

  4.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操作――做抓小棒的游戲。

  1. 明確操作要求:同學們每次抓的小棒根數要比老師抓的多2根。

  2. 教師分別抓1根、3根、7根小棒,學生抓出相應的根數。

  在此基礎上提問:怎樣求出你應抓的根數?

  教師板書出師生抓小棒相對應的根數。

  3. 老師抓一大把時,問:這時每個學生又該抓幾根呢?

 。1)引導學生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師生抓小棒的根數。

 。2)體會用字母不僅表示數,還可以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3)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當a等于60時,每個學生抓幾根?當a等于200時呢?

 。4)理解同一個數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ǘ└鶕庇^圖形用字母表示數

  1. 擺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

  (1)擺1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擺2個、3個、4個呢?

  (2)如果擺a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3×a)根,a表示什么?這兒的a可以是哪些數?

 。3)當a等于6時,就是擺了幾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當a等于20時呢?

  2. 擺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數。

  (1)擺a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這兒的a表示什么?

  (2)出示另一個正方形,用a表示邊長,問這時的a表示什么?分別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和面積計算公式。

 。3)體會同一個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數量

 。ㄈ┙虒W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

  (1)自學課本P106的最后3行。

 。2)師生交流,結合具體例子分別說明字母和數、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簡寫方法?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的1。

 。1)在學生獨立解答的基礎上反饋矯正。

 。2)比較2和 的不同點,根據的值,分別求出2和 的值。

  2.做想想做做的3。

  出示線段圖,理解圖意,自主提出問題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3. 想想做做的4。

  四、師生小結,積極評價

  在師生共同小結的基礎上,介紹“用字母表示數”的發明人——韋達,積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8

  設計說明

  日常生活中蘊涵許多有關小數的問題,已經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節課在此基礎上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借助課件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借助“小數點搬家”的情境解決相關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創設,在探索中獲取新知。

  通過“螞蟻快餐廳”中價格變化的情境,先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讓小數點搬家,再接著討論三次標價的變化及實際價格,最后讓學生觀察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突破重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三次不同的標價,它們都有數字“1”,但小數點的位置不同,小數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關系,讓學生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時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在此基礎上再推出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小數的大小如何變化,并加以驗證。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最重要的一個符號是什么?(板書:小數點)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動畫)在輕快的音樂中,草原上跳出三個數字并排列成:256。這時小數點跳出來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小數點!苯又迭c跳到5和6之間(25.6),再跳到2和5之間(2.56),小數點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點搬家。”(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

  師: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戳苏n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小數點搬家”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初步體會小數點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

  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數點怎樣搬的家?小數點的不斷搬家使螞蟻快餐廳的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師生共同明確:小數點第一次向右移動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動了一位,快餐的價格在逐漸增加。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快餐的價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請同學們認真觀察,0.01、0.10、1.00的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5.學生匯報,交流結果。

  (1)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2)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0.01元=1分 1.00元=1元

  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相當于乘100,得到的數是它的100倍。

  6.提問:如果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四位,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同桌之間說一說。

  7.小結:小數點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擴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向右跳兩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本著“學貴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究、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究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行探究活動是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學生對三角板上每個角的度數都比較熟悉,從這里入手,先讓學生算出每塊三角板上三個內角的和是180°,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接著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任意畫出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再引導學生通過剪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然后利用課件演示進一步驗證,由此獲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最后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逐層加深。在練習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兼顧到了智力水平發展較快的學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三角板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

  師:這些是我們早已認識的平面圖形,那么你們知道長方形有什么特征嗎?(學生匯報: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角,且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這四個角一共是多少度?(360°)

  師:你是怎么算的?(90°×4=360°)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的過程)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課件分別顯示出三個角的弧線),我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通過剛才的.回憶,同學們知道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是360°,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喚醒學生的認知。借助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學生通過計算很容易知道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從而質疑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樣以問題情境開始,既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課件出示一塊三角板)大家熟悉這塊三角板嗎?請拿出形狀與這塊一樣的三角板,并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各個角的度數。(課件出示由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

  師:這個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是多少?(180°)你是怎樣知道的?(90°+45°+45°=180°)

  明確:把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合起來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課件出示由另一塊三角板抽象出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90°+60°+30°=180°)

  師:從剛才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且這兩個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

  (1)剛才我們探究了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其他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猜一猜。(大多數學生認為也是180°)

  (2)操作、驗證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剛才大多數同學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但也有幾個同學不敢肯定,那么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驗證這個猜想是否正確呢?

  ①小組合作,探究驗證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看一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诮涣鲄R報。

  預設

  組1:我們小組用量角器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量出來,再加起來看一看是不是等于180°。

  組2:我們小組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平角的度數也是180°,如果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剛好能拼成一個平角,那么就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我們小組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角。

  ③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師:請同學們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來驗證我們剛才的猜想,驗證完,將你的結論在小組內交流。(出示課堂活動卡,教師巡視,參與各小組的驗證活動,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師小結:大家剛才量出來的結果或拼出來的結果都在180°左右,其實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因為在測量或操作的過程中會產生誤差,所以數據會有一些偏差。

  3.得出結論。

  師:根據上面的驗證,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師板書: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操作、思考、反饋等過程,真正經歷了有效的探究活動,先由直角三角形算出其內角和,再用猜想、操作、驗證等方法推導出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最后歸納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數學學習中歸納的思想方法,還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P27——32。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李叔叔騎自行車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問題,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于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于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情感與態度

  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小游戲:比眼力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誰能說一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加法運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寫的)

  非常好,你是個會觀察的孩子。

  師:在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定律。加法的運算定律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加法運算定律。(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漫長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當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燈片)

  生:騎自行車。

  師:你們看的真準,再仔細看看,你從圖中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匯報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據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

  (4)學出問題: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列式計算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么算?請自己列式計算然后匯報。(40+56和56+40,如果沒有學生說出56+40這種算法,教師要引導他們這樣列出)

  2.兩種算法不同,為什么結果是一樣的?(因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結果是一樣的`。)

  3.既然這兩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號?(“=”號)

  4.像這樣的算式,你們還能舉出例子來嗎?

  (學生舉例)

  5.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兩個加數沒有變,只是它倆的位置交換了,和不變。)

  6.這樣的算式我們能寫完嗎?你認為你舉得例子左右兩邊一定相等嗎?為什么?(因為無論它倆的位置怎樣,都是算它們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兩邊相等。)

  7.揭示規律

  (1)同學們,像剛才我們舉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規律,就是加法的交換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加法的交換律嗎?

  (學生總結)

  (2)小結: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的交換律。(板書)

  8.既然像這樣的算式寫不完,你們能想個辦法用一個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換律嗎?試一試。

  (學生嘗試)

  9.展示學生的方法。

  10.確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并板書。

  師:由于字母表示比較簡便,所以通常我們用a、b表示任意兩個加數,所以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為:a+b=b+a。(板書)

  11.對口令

  師: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紹加法交換律在加法驗算中的應用。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剛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經過的路程,我們來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圖二)

  2.學生觀察,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問題: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嗎?請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學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種算法簡單,為什么?

  5.我們來理一理這兩種算法。

  師:算法一,先算前兩天騎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兩天騎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這種方法簡單。

  師:算法不一樣為什么結果一樣?(因為它們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結果一樣,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這兩的算式連接起來?(等號)

  7.比較下面兩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讓學生照樣子寫出幾組算式,并展示。

  9.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想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10.揭示加法結合律。

  (1)師:像剛才我們又發現的加法中的這一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加法結合律嗎?

  (2)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這叫做加法結合律。(板書)

  11.試著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師: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為:(a+b)+c=a+(b+c),a、b、c分別表示任意三個加數。

  三、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填一填:

  (1)兩個加數交換( ),和不變,這叫做加法( )。

  (2)三個數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變,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應用學過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適當的數。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連一連,再說一說每組連線的依據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師: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四。合作總結,整理內化。

  1.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請用是什么、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對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和聰明的頭腦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規律,認識并理解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你看,數學家能總結出來的運算定律我們也能總結出來,我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勤動腦、多動手,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得更棒!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1

  第一課時

  小數的讀寫和意義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 49~5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小數的讀寫法,理解小數的意義;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小數的數位順序、小數的計數單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談話:同學們,在我們的數學王國里,除了整數外,你還知道哪些數?你能舉一個我們學過的小數的例子,并說出它表示的意義嗎?

 。▽W生舉例回答,師訂正。)

 。ǜ鶕䦟W生的回答,教師板書一組一位小數:0.1 1/10;0.4 4/10)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組數據,這些小數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交流后,再集體交流。教師引導歸納: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談話:看來同學們前面的知識掌握的不錯,作為獎勵,老師帶來一組美麗的`圖片,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伴隨音樂,出示情境圖。)

  [設計意圖]本課是在學習了一位小數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前面所學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新知做鋪墊。再帶領學生欣賞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養情感,激發興趣。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學習小數的讀寫。

  談話:從圖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交流。)

 。1)根據以前的知識,請你從中任選兩種蛋的數據試著把它們讀或寫在練習本上。

 。2)全班交流訂正。

  (3)教師根據學生的讀、寫情況引導學生概括小數讀、寫的基本方法。

  談話:對于這些小數,你還想了解它們哪些知識?(學生自由提問。)

  下面我們先來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

  2.學習兩位小數的意義。

  談話: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書:0.25 0.0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不僅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活動中,而且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通過創設幫小女孩買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買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探究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小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中幫媽媽干家務嗎?(干)那么你們幫媽媽買過菜嗎?大家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教材11頁買菜的情境圖)

  師:從買菜的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怎樣才能知道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呢?

  導入新課——買菜。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常見的買菜情境為實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小女孩判斷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引發學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學習中。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估一估。

  課件出示教材11頁的第一個問題。

  師:怎樣估算買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約要付多少錢?

  學生討論、交流后全班反饋,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從大家的估算結果可以看出買菜要付的錢數在幾元和幾元之間?

  引導學生明確:買菜要付的錢數比3元多,不到5元。

  2.畫一畫,算一算。

  師:售貨員收了3.66元,對嗎?

  (課件出示教材11頁中間兩幅圖)

  小組討論:如何驗證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

  預設 生1:1.25+2.41,將兩種蔬菜的價錢相加求和。

  生2:3.66-1.25,總價錢減去其中一種蔬菜的價錢,求另外一種蔬菜的價錢。

  合作探究:怎樣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組內的同學討論,算出這兩個算式的得數,在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預設 方法1:利用元、角、分與小數的關系計算。

  加法:因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減法:因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方法2:借助畫圖的方法計算。

  方法3:用豎式計算。

  師:你是如何用豎式來求1.25與2.41的和的?怎樣用豎式求3.66與1.25的差呢?

  引導學生明確1.25、2.41和3.66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意義,知道在豎式計算中要把相同數位對齊。

  3.算一算。

  用豎式計算1.25+0.74和2.76-2.1,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嘗試用豎式進行計算。

  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依據是什么?你認為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4.師生共同總結小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豎式計算方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畫一畫”“算一算”等活動,學生不僅從直觀上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更從實質上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后,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 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 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 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 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 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畫條形統計圖)

  3、 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涂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 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數不夠涂怎么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涂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 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系比統計 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 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 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栽蒜苗(一)

  條形統計圖

  2cm

  3cm

  一格表示 100個 多個單位

  2人

  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4

  本節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頓營養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s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量除以每次烤的數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s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 你知道了什么?

 、谙肭蟆捌骄總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壅f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④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劢獯鹫_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転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谀銜獯饐?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蹫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苓@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萁獯鹫_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

  作業: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利于學生的體驗和理解、思考與探究。在實際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選取了學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聯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生活素材來開展教學活動。

  1.結合情境進行有效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呈現兩名同學在書店購買圖書的全過程,引入小數的加減法。通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自主探究,實現知識遷移。

  上課伊始,通過情境的創設,有目的地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當學生在對所提的問題進行解決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學生的匯報中追問:“怎樣才能保證相同的'數位對齊呢?”學生馬上就會說出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這樣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對整數加減法的認識和探究中適時的點撥,學生很自然地實現了從整數加減法到小數加減法的知識遷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出示教材71頁主題圖。

  師:星期天,小麗和小林相約到書店買書。小林買了一本詞典,小麗買了一本《數學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話選》。

  師: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情操。在小麗和小林買書的情境中,還蘊涵著許多的數學知識,讓我們一起去探究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

  ⊙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根據主題圖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小麗買這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2.探究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兩本書的價錢:《數學家的故事》6.45元,《童話選》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較這道題和以前學習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師:整數加減法在列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呢?

  預設

  生1: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當10,然后再算。

  師: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否同樣適用于小數加減法呢?請同學們按照課堂活動卡小組合作進行探究。

  (4)學生匯報。

  生1:通過討論,我們小組發現: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應該是一樣的,要保證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在列豎式計算時,百分位上的5要和9對齊,十分位上的4要和2對齊,個位上的6要和4對齊,計算結果是10.74元。

  生2:通過討論,我們小組發現:在計算小數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實際上就是小數點要對齊,小數點對齊了,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師:同學們的發現很有道理,能夠通過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類推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確是這樣,在計算小數加法時一定要注意小數點要對齊,也就保證了相同數位對齊。

  3.探究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1)根據這兩本書的價錢再提出一個減法問題。

  預設

  生:《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貴多少錢?

  (2)獨立列式解決這道題。

  (3)學生匯報。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計算小數減法時,相同數位相減,不夠減的時候要向前一位借1當10,然后再算。

  師: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

  (4)教師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升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特點。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25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1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1-2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5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27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0-1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