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3-01-18 09:15:5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動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難點:引導學生從實物逐步抽象出幾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談話::小朋友還記得我們一年級學過哪些圖形嗎?

  教師出示一本書,問:誰知道這本書的這部分(師沿著一個頂點向兩邊摸,手勢指出兩條邊所夾著的部分)叫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種幾何圖形。 (板書課題:角)

  老師挑選了幾件物體,你能說說看,這些物體的角分別在哪里?(課件出示:書、剪刀和鐘面:讓學生逐一指出書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你能說說在我們的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

  1.豐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認識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數學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把剛才電腦投影的實物體逐漸去掉顏色及其他非本質的東西,只顯露出角,明確指出這就是角)。

  3.角的特點。

  (課件出示)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鐘面形成的角為例)一個角是由什么組成的?(一個點和2條線)

  對,這個點我們把它叫作角的頂點(扇動3次:出現頂點)由頂點引出的2條直線叫作角的邊。(扇動3次:出現邊)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頁、第73頁的例1、2、3題,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弄清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2.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整數、小數數位順序表,并能正確地熟練地讀、寫整數與小數,會比較熟的大小。

  3、通過整理和復習,感悟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初步學會知識的整理。

  教學重點: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負數的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弄清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問引入

  (一)回顧知識

  1.課件出示P72情境圖

  學生提取信息

  總計人數10500名運動員

  花費4.96億英鎊

  約占總人數的3.77%

  金牌數約占總數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屆奧運會出現了25.5%的負增長

  提問:這些都是什么數?每個數有什么含義?完成73頁做一做

  2.同學們課下都收集了一些數據,請你匯報生活中用這些數的例子,并說說每個數的具體含義。(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提問:有什么感受?

  3.請你給這些數進行分類。

  好,我們來看這些數,如果把這些數分類,可以怎樣分?

  教師監控 1

  ①學生按照整、小、分、百、分類。

  ②這些數叫整數還可以叫什么?(自然數)

  ③什么叫自然數?

  ④自然數和整數有什么關系?

  ⑤小學階段我們研究的自然數就是整數,但以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來看整數還不只這些,我們還研究了負整數。

  ⑥想一想,整數和自然數的范圍哪個更大?

  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對這些數的.知識進行復習,整理。

  二、小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組合作,進行數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據數的特點找到數之間的聯系,并用樹形圖的形式進行整理。

  2.先小組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分工合作,匯報時要說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夠面面俱到,可以選取一部分數進行整理。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調查統計,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整個過程,體會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地收集和整理數據,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畫簡單的統計圖,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3.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

  收集和整理數據,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會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表、統計圖,提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根據統計結果做出決策。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統計”這個詞嗎?板書:統計對于“統計”,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統計?可以怎樣統計?學統計有什么用?)

  過渡:同學們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認識“統計”。

  二、探究問題

  (一)認識統計表

  1.出示課件,提取數學信息。 有四種飲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蘋果汁9箱;桔汁5箱。

  2.學生把飲料的箱數填在練習紙上的統計表中。

  3.匯報:你是怎樣填的?

  理解“合計”的意思。

  4.對比飲料圖與統計表

  師:如果讓你用很短的時間發現更多的數學信息,你看下面圖(雜亂的),還是看上面的統計表?為什么?(每種飲料的箱數一目了然)

  師:像這樣的表,叫統計表。

  板書:統計表

  正因為統計表有這個優點,所以許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見過統計表?

  5.看統計表提取數學信息。

  (二)認識統計圖

  1.課件:出示飲料圖

  2.生提出擺放建議

  追問: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便于拿取;箱數一目了然)

  3.課件出示分類擺放的飲料圖

  師:工人叔叔擺放飲料的辦法真好,我們可以照著這種方法畫一張統計圖。

  板書:統計圖

  4.認識統計圖

  課件演示:方格紙→左側數字→下面飲料名稱

  師:你打算怎樣表示桃汁的箱數?

  生自由發言

  數學上用豎著的條形表示。(板書:條形)

  5.畫統計圖

  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彩筆,用條形表示其余飲料的數量。

  6.看統計圖,提取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三)學看統計圖

  1.課件出示兩天后超市現有飲料統計圖,看統計圖回答問題。

  2.根據統計圖做出決策

  師:看這張統計圖,如果你是店長,你會做出什么決定?

  (四)小結

  三、實際應用

  1.數學書上128頁試一試

  2.四屆奧運金牌榜

  填統計表,畫統計圖,回答問題

  師:看這張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金牌數增多。)

  預測一下,2008年在北京舉辦的29屆奧運會的金牌數。

  四、拓展質疑

  1.這節課上到這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教師總結:我們今天只是初步學習了統計圖和統計表,今后我們對統計還要進行深入地學習。

  五、布置作業

  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己找數據,制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4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具演示

  (1)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2)比較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2、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找半徑和直徑。(根據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現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現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三)、新知鞏固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課圓的知識。

  2、發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四)、運用實際

  用本節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五)、根據課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創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識基礎上引出比例的意義,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找出相等的比組成比例。

  【教學方法】引導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什么是比?

  (1)一輛汽車5小時行駛300千米,寫出路程與時間的比,并化簡。

  (2)小明身高1.2米,小張身高1.4米,寫出小明與小張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1)觀察課本情境圖。(不出現相片長、寬數據)

  ①說一說各幅圖的情景。②圖中圖片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你知道這些圖片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3)這些圖片的長和寬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怎樣的兩張圖片不像?

  ①D和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長與寬的比是6∶4,B長與寬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認一認。

  圖D和圖A兩張圖片,長與長、寬與寬的比值相等,圖A和圖B兩張圖片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板書: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

  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

  (6)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呢?

  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7)找比例。

  在這四副圖片的尺寸中,你還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學生猜想另外兩副圖片長、寬的比值。求出副圖片長、寬的.比值,并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調制蜂蜜水時蜂蜜和水的配比情況,根據比例的意義,你能寫出比例嗎?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1)什么樣的比可以組成比例?

  (2)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3)說一說你是怎么寫的,一共可以寫多少個不同的比例。

  三、課堂練習

  1.⑴分別寫出圖中兩個長方形長與長的比和寬與寬

  的比,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⑵分別寫出圖中每個長方形與寬的比,判斷這兩個

  比能否組成比例。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2.哪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課堂小結。

  (1)什么叫做比例?(2)一個比例式可以改寫成幾個不同的比例式?

  【板書設計】 比例的認識

  12∶6 = 8∶4

  內項

  外項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并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匯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P68~70認識比例1、例2以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

  1.圖片激趣,引發討論,設置懸念。

  2.電腦呈現例l主題圖。

  提問: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

  3.揭題: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認識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啟發談話:用比怎樣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呢?剛才有同學會說,誰來試著說一說。

  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2.看書自學, 匯報交流:

  (1)寫法

  (2)各部分名稱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試一試

  (二)深入認識比

  1.認識不同量之間的比。

  (1)生讀例2,師:讀了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請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時間這兩個有著相除關系的量,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交流得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15、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20。

  (3)追問: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豐富對不同類量的兩個數量比的認識。

  張祥買3本筆記本用了10.5元。

  提問: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哪兩個量?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會用比來表示嗎?

  3.總結概括比的意義。

  (1)觀察一下這幾組式子,總結相同的特點。

  (2)提問:你認為兩個數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怎樣的一種關系?

  (3)小結:兩個數的比歸根結底表示的都是兩個數相除。

  三、自學課本,內化比。

  1.自學課本p69

  2.反饋:通過看書,你還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數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8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點?

  還有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請你任意舉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

  (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

  二、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所舉出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板書:倒數)

  三、新課教學

  1、乘積是1的兩個數存在著怎樣的倒數關系呢?

  請看:,那么我們就說是的倒數,反過來(引導學生說)

  是的倒數,也就是說和互為倒數。

  和存在怎樣的倒數關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問:①什么是互為倒數?

  怎樣理解這句話?(舉例說明)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不能說是倒數,要說它是誰的倒數。)

  ②0有倒數嗎?為什么?1有倒數嗎?什么?(0雖然可以看作幾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分母為0,不成立,所以0沒有倒數,另外0和任何數相乘卻為0。1可以寫作,1與相乘還是1,符合倒數的意義,所以1的倒數是1)。

  3.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師設疑:怎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呢?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①出示例題

  例:寫出、的倒數

  學生試做討論后,教師將過程板書如下:

  所以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能不能寫成,為什么?)

  總結: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②深化

  你會求小數的倒數嗎?(學生試做)

  四、訓練、深化

  1.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出示課件一下載)

  2.求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出示課件二下載)

  3.判斷

  ①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②假分數的倒數都小于1。()

  ③0沒有倒數。()

  4.提高

  會填了嗎?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倒數的哪些新知識?什么叫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六、課后作業

  練習六2、3

  七、板書設計

  略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9

  教學內容:

  新課標六年級上冊課本P28頁的例1做一做,第29頁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數,倒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數的方法;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0”沒有倒數,“1”的倒數還是“1”。

  2、過程與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現求倒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知識獲取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學會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正確的求小數、帶分數的倒數,發現倒數的一些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課、激發興趣。

  1、 復習:

  口算:《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2、創境導課、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習新課之前,來做個文字顛倒游戲,比如老師說:“牙刷”,大家可以說“刷牙”,你們想玩嗎?

  生:(大聲喊道)想!

  師:子女

  生:女子

  3、游戲:倒寫

  吞———吳 上---下 土-----干

  這是語文方面的倒數現象,數學方面把一個數倒一下會有什么現象,你們想知道嗎?4/7---7/4 3/2---2/3 1/2----2/1

  師:你們能按照上面的規律再說出幾組數嗎?(學生舉例教師給予肯定。)

  3.師:像這樣把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顛倒之后就成另一個數,你能給這些上下顛倒的數起個名字嗎?(生:倒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倒數(板書:倒數的認識,并讓學生讀一讀。)

  4.師: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選擇板書。如:(1)倒數?(2)怎么樣求?(3)……

  (設計意圖)在談話、游戲情境中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倒數的意義。(課件出示算式以及思考要求)

  師:(課件出示)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誰能準確的說出結果。

  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以小組為單位:算一算,找一找,這組算式有什么特點?

  小組匯報交流。

  學生預設:1.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它們的乘積都是1。

  2.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相乘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顛倒的。

  (3)師:究竟什么是倒數?開動你的腦筋,給它一個完整的答案吧?

  (學生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

  (全班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點撥引導。)

  師生共同歸納倒數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教師板書)

  2.探究求倒數的方法。

  師:那么如何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呢?

  (1)課件出示分數:3/5、2/7、4/7

  A:學生試說。

  B:教師板書:例:3/5的倒數是5/3,等等。也可用—(破折號)表示。(規范學生的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只要將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就行了。

  (2)師:同學們已經會求一個分數的倒數了。那么整數有沒有倒數?

  生:預設:有!或者沒有。

  師:怎么想的?

  生:因為任何一個整數都可以看作是分母為一的分數,根據分數的倒數求法,整數是幾,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

  師:非常好!很有條理性,還有什么看法?

  生:我認為不是所有的整數都有倒數,因為0和任數相乘都不等于1。

  師:嗯!很有道理。你們怎么看?一起商量一下吧?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3):師:誰想說說?

  生1:我們小組認為整數有倒數,但是需要把特殊的0排除。

  生2:我們想補充一下,在整數里,除了0這個數還有1也很特殊。也應該排除。

  生3:整數有倒數,但是得排除0和1。

  師生總結:大家說的很有道理,整數實際它的倒數就是幾分之一,那么1和0有倒數嗎?為什么?學生討論釋疑。

  預設:

  因為1×( )=1,所以1的倒數是1。

  而0×( )=1呢?沒有。所以0沒有倒數。

  師:看來同學們掌握的很多,老師要來考考大家,接受挑戰嗎?

  (課件出示練習題)填空,判斷題型。(設計意圖:隨堂練習,及時鞏固新知)

  (4)、師:我們還學過哪些數?生:小數、帶分數。

  師:如何求它們的倒數?請同學們小組探究交流。

  學生選擇一種研究,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預設:小數倒數求法,先將小數化成分數,再求倒數。帶分數的倒數求法,是將帶分數化成假分數,再求倒數。(分別請學生舉例說明。讓學生腦子里有這個思維模式。)

  師:綜合上邊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概括求倒數的方法。?

  方法: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互相交換位置就行了。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鞏固練習

  師:那老師來考考你,同學們請看下面的題(課件出示)。

  老師找學生回答。

  1、說出下列各數的倒數。

  ⑴4/11 的倒數是( ) (2)35 的倒數是( )

  ⑶4/15的倒數是( ) (4)16/9的倒數是( )

  (5)1的倒數是 ( ) (6)0.25的倒數是( )

  2、填空:

  (1)乘積是( )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2)( )的倒數是它本身,( )沒有倒數。

  (3)A和B互為倒數,則A·B=( )。

  3、判斷:

  (1) 求 2/5 的倒數: 2/5=5/2 。 ( )

  (2) 9的倒數是 9/1 。 ( )

  (3) 任何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 )

  (4) 任何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 ( )

  (5)A的倒數是1/A。 ( )

  4、拓展題。

  7/8×( )=1/2×( )=0.25×( )=5/6×6/5=1

  4、游戲:五四三二一。(打一數學名詞)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活躍思維,伴隨著學生情感參與的游戲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次激起思維高潮,讓學生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四、總結反思、評價體驗。

  1、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倒數,同學們有很多發現,其實在數學中存在很多的規律,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相信大家會創造更多的發現!謝謝大家,下課!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經驗。

  五、布置作業。

  29頁練習六1、2、3題。

  六、板書設計

  倒數的認識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技能目標: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圓,借助動手操作活動,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研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和創新、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具準備:

  圓的實物、剪好的圓片、圓規、直尺

  教具準備:

  細線、圖釘、剪好的圓片、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懸念產生好奇,好奇帶入新課

  (一)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件展示、圖文并茂)

  1、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籃球場的中間為什么要設計成圓形呢?

  3、槍口、炮口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師:同學們,這些問題你們暫時還不必回答,但老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馬上回答,這三個問題都與什么有關?

  (當學生回答是“圓”時,教師板書課題)

  師:當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對圓有一定認識后,你們再回答這三個問題,相信你們的答案會更完整、更圓滿。(在黑板的一側板書:圓滿)

  [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從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用心撲捉圓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帶著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向往與追求的意向,以的狀態進入學習角色。同時,在“暫時還不回答”的關子下,把“三個問題”集中在“圓”上,旗幟鮮明地拉開了這節課的序幕,這一導課不僅意味深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開始不知不覺地滲透了“圓的文化特征”意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圓

  師:生活中你們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已準備的實物舉起展示)

  (二)運動中的圓

  師: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下面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課件展示)

  1、一粒石子拋入平靜的水面時

  2、電風扇的扇葉轉動時

  (三)探究圓的形成

  一根細線,用圖釘固定一端,另一端綁著一支粉筆旋轉一周。

  1、師:接下來做個小實驗,老師用圖釘固定線的一端,將細線拉直,綁有粉筆的一端旋轉一周,會出現什么現象?

  師:松開細線的這頭,粉筆還能轉圈嗎?(孕伏“定點”意識),圖釘按住起什么作用?

  2、師:剛才老師是怎樣操作畫出一個圓的?

  學生交流

  師:圖釘按住的一端(不動),帶粉筆的一端我們把它看作一個點,這個點是(運動的),怎么運動的?

  師:(把線拉直)這樣運動時動點就與固定的這點距離(保持不變)。粉筆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就得到了一個(圓)。

  3、師:如果把細線放長,粉筆繼續旋轉一圈,發生了什么變化?看來這細線的長短可以確定(所畫圓的大小)

  (孕伏“定長”意識)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教學環節,以“感知—想象—發現”為線索,逐步推進,串成學生探究“圓的形成”這一過程。感知是認識世界的開始,是思維、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通過“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舉例,既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同時為過度到想象提供了豐富的表象,這樣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后用他們的想象力猜測、感悟“圓的形成”兩大核心要素圓心和半徑,從而為后面的“圓”的本質認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四)從畫圓中認識圓

  1、通過回想前面的游戲,讓學生在感悟“圓的形成”過程中思考:你會畫圓嗎?

  2、學生嘗試畫圓(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圓的和圓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圓”的`作品)

  師:請你評價下這幅作品?

  你想提點什么建議?

  師順著學生的闡述引出“定點”、“定長”。

  (讓學生自己“由誤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對“畫圓時要注意什么”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圓”的作品)

  師:請欣賞這幅作品是怎樣被圓規創造出來的?

  兩個學生介紹如何畫圓,師追問“畫的圓為什么有大有小?”

  隨著學生反饋畫圓的三個步驟,教師同時用課件演示圓規畫圓。

  4、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定點確定圓的位置,定長確定圓的大小

  5、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

  師:我們會在紙上畫圓了,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畫圓。例如:要在籃球場上畫一個很大很大的圓,你準備怎樣做?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反饋、相互交流補充。

  [設計意圖] “畫圓”的環節,不僅僅只是學生掌握畫圓的技巧、學會用圓規畫圓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繼前三個環節后,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圓的初步認識,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轉化的過程。在這里教師還十分關注學生情緒,尊重學生意愿,在學生躍躍欲試時,采用先讓學生嘗試畫圓,并利用可能“出現的問題”,揭示圓的畫法、“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等深層次問題,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自然本色。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畫圓后教師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在籃球場上畫圓?讓學生從“紙上談兵”,過渡到解決現實情境問題,與“探究圓的形成”有個呼應。

  (五)解讀圓的概念

  師: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用繩子畫圓,工具不一樣,畫出來的卻都是圓,這是為什么?

  生1:原理都一樣

  生2:都是按三步驟來畫的

  師小結:畫圓時都有兩個點,一個點是固定的,一個點是運動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動點在這個運動軌道上旋轉一周,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所以,圓就是由無數個點連成的一條什么線?(曲線、封閉的曲線)

  (課件演示)

  (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其特征

  1、師:有關圓你還了解哪些知識?

  教師將“圓心o”“半徑r”“直徑d”寫在3張卡片上,請學生一一貼在黑板上圓的有關之處。

  師:誰能在黑板上的圓中將它們畫出來并貼好。(3個學生依次上臺)

  2、直接揭示圓心的概念

  3、半徑

  師:像這樣的半徑,你會畫嗎?

  學生動手畫半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

  (注意引導學生闡述“從哪里出發畫到哪里”)

  師:什么樣的線段叫半徑?揭示半徑的概念。

  (板:半徑r)

  師:在同一個圓里,像這樣的半徑還能畫嗎?有多少條?為什么有無數條?

  生:圓上有無數個點。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4、直徑

  師:直徑你會畫嗎?在你的圓片上畫出直徑。

  師:你是怎樣畫的?那什么樣的線段叫直徑呢?

  你們和數學家們總結差不多呢!翻到56頁,全班齊讀。

  (板:直徑d)

  師:在同一個圓里,直徑有多少條?

  師:那它們的長度都有怎樣的關系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板書: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5、師:其實早在2500多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科學家就曾提出有關圓的概述(課件出示)

  師:一中的“中”指的是?那“同長”的意思是?

  6、判斷:以下圓內哪些線段是半徑,哪些線段是直徑?

  7、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①師:你會怎樣去驗證你的想法?

  在小組里商量一下,再派代表反饋。

  課件驗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1/2。 d=2r r=1/2d

  ②制造沖突(展示學生事先剪的一大一小的兩個圓)

  疑問:在這兩個圓中,半徑、直徑二者還存在以上的關系嗎?

  (板書:在同一個圓里)

  [設計意圖]探究圓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怎么有個突破,使學生能輕松地接受,本環節是采用“畫”、“量”、“折”,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畫”是發現,是印證;“量”是驗證、確認。這一為學生搭建的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既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積極參與,而且將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也正好印證了“兒童的智慧出在他們手尖上”這句話。

  三、運用知識,拓展思維

  (一)小裁判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2、半徑2厘米的圓比半徑1厘米的圓大。()

  3、圓的直徑都相等。()

  4、在同一個圓里,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二)你能幫忙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嗎?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課是屬概念教學課,作為反饋練習,僅設計了兩大題。通過這兩大題訓練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情況,并解決學生容易混淆或出錯的問題。

  四、解釋自然中圓,欣賞人文中圓

  (一)解釋自然中圓

  師:課的一開始,我們還留下三個問題(課件重返“三個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現在集中解決第一個問題好嗎?

  1、分組討論: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

  2、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利用課件演示下面兩個主要因素)

  ①平穩(因為車軸在車輪圓心上,同圓半徑都相等,確定了車與地面距離不變,所以平穩)

  ②車速快(車輪接觸地面只是一個點,摩擦力小,車速就快了。)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題,以小組合作、同學互助,共同討論為主要解題形式,以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高技能,培養學生不斷探索、不斷發現的精神,增強互助合作、敢于創新為目標。同時,本練習起到了“前后呼應”之教學藝術功能,成了學生善于動腦、勇于解題的動力,使學生在成功解答后有一種滿足感,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欣賞人文中圓

  1、引言:同學們,世界是美妙的、神奇的,有了圓更增添了她的夢幻般的色彩。請欣賞

  2、課件演示:(配樂)

  摩天輪、花叢中肆意綻放的鮮花、中國傳統的圓形剪紙、陶瓷藝術、圓形建筑、2008年奧運獎牌、神秘的陰陽太極圖……

  還有古老的東方,中國人特別重視中秋、除夕、元宵等佳節,月下嘗餅、桌上湯圓…這就意味著團圓、圓滿;大陸同胞送給臺灣同胞的團團、圓圓兩只熊貓,不也就是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圓嗎?

  圓,在我們身上遺留下的印痕是多么深刻而廣遠。圓,是和諧的象征,是幸福的感受!

  同學們,在這優美的旋律中,我們這堂課也接近尾聲了。這節課愉快嗎?你覺得這節課上得圓滿嗎?

  [設計意圖]教學本質是一種文化。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傳遞教學本身的內涵和鮮活的文化背景,引領他們通過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浸潤于學生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為此,設計“欣賞人文中的圓”這一環節,就是引發學生領略“圓”的神奇魅力及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征,拓寬學生對“圓”的認識視域。同時,讓學生真切地感受中國人對“圓”的特殊情感,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學習的熱情,為進一步學好“圓”打下堅實的基礎。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如果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么分?

  生:我們學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四種立體圖形。如果把這些立體圖形分成兩類,長方體、正方體為一類,因為它們由平面圍成;圓柱、圓錐為另一類,因為它們由平面和曲面圍成。

  師:今天我們就來分類復習這些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立體圖形)

  ⊙回顧與整理

  1.長方體和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什么特點?

  (1)長方體的特點。

  ①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②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③把長方體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2)正方體的特點。

  ①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棱,棱長都相等,有8個頂點。

  ③正方體可以看作特殊的長方體。

  (結合學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相同點

  不同點

  關系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方體

  6個面。

  12條棱。

  8個頂點。

  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每一組互相平行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正方體

  6個面都是正方形。

  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2.圓柱和圓錐。

  提問:你對圓柱和圓錐有怎樣的認識?

  預設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的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

  生2:圓柱有一個曲面叫作側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有無數條高。

  生3: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生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只有一條。

  生5:測量圓錐的高時,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

  (結合學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

  底面

  側面

  高

  圓柱

  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兩底面之間的距離。

  圓錐

  一個圓。

  沿母線展開是扇形。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3.觀察手中的立體圖形,說一說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

  (平面圖形能組成立體圖形,立體圖形不一定都由平面圖形組成)

  4.復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1)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觀察這個長方體實物,并說說從自己觀察的方向所看到的圖形。

  (2)教師在原來的長方體上面再放一個同樣的長方體,提問:你能說出你看到的圖形嗎?

  (3)拿出小正方體,在小組內把幾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在一起,并互相說一說所觀察的方向和看到的圖形。

  (4)課件出示教材90頁8題。

  (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2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經歷和獲取知識的過程,再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師都借助多媒體將教材中靜態的內容動態呈現。然而農村大部分學校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許多學校連幻燈都沒有,更別說多媒體了。可以說,多媒體教學尚屬貴族消費,許多農村小學教師只能是望洋興嘆。為此,在這偏僻、落后的農村小學,要用好新教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立足實際,根據具體的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筆者最近參加了一些學校的教學研討活動,聽了不少老師的探討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沒有多媒體的課也同樣精彩。現將長方體的認識一例整理描述如下,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生活入手引出課題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評析: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即紙牌入手,從平面到立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從直觀上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建立了長方體的表象,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

  二、實物感知形成表象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體模型(事先準備好),先摸一摸,再想一想你們摸的平平的部分叫什么?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師: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做棱。同學們用手再摸一摸自己帶來的長方體的棱。再用手摸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評析:借助教具、學具,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觸摸長方體實物,從整體上觀察長方體,直接感知長方體有面、棱和頂點等三個要素,為進一步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做準備。]

  三、動手實踐加深理解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現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 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的?(引導學生數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師: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再請同學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個長方體共有多少個頂點?

  3.抽象概括總結特征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實踐,探究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特征,誰能較完整地說一下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評析:改變以往教師包辦的做法,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思維活動空間,使其在看、數、量、剪、拼、比、想等實踐活動中,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并凸顯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進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及探究能力。]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評析:通過讓學生用小棒和塑料拐角,自己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這一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再現了長方體的表象,有效培養了學生相互合作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時,注重在變式中理解,通過把長方體的橫放、豎放、側放,使學生真正理解了長、寬、高的含義。]

  四、鞏固應用深化認知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 )平方厘米。

  [評析: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既深化了知識,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觀念又得到了培養。尤其是第3題的變式拓展練習,讓學生在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又培養了靈活應變能力。]

  五、全課小結總結升華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總評:本節課求新存異,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教師僅利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幾件必須的教具、學具,沒有多媒體的輔助,同樣為大家呈現了一節較為精彩的課。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集體討論,學習效果會更好。本節課在新知探究中,教師能立足實際、因陋就簡,利用好現有的教具、學具,引領學生在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的三個要素中,理解了長方體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再通過讓學生看、摸、數、量、剪、比,甚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長方體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親歷、感悟長方體的特征,使其在真正的意義上理解了長方體的含義。]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一)圓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游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為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么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著繩子圍著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圓心)

  (二)聯系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三)畫圓

  1.介紹圓規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一周.

  3.教師強調

  (1)圓規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為3厘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系.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并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為什么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范畫直徑

  (1)觀察:什么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并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會用較小面額的錢幣去購物。

  3、教育學生懂得愛護人民幣,珍惜人民幣。

  4、增加學生生活常識,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及他們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知道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初步的實際運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份。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準備各種面值的.人民幣(10元以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小朋友們,你們到過商店買東西嗎?你買過什么?都用什么去買?(用錢去買)世界上的錢有很多種,每個國家的錢都有自己的名稱。美國的錢叫美元。日本的錢叫日元。那么,有誰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呢?(人民幣)。

  對,在我們購物的時候,都會用到人民幣。(板書:購物)

  二、認識、感受:

  (一) 認識人民幣。

  1、問: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幣的哪些知識?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2、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人民幣,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3、下面,老師說人民幣的面值,你們拿學具演示。

  小結:在人民幣大家族里,有的錢幣上有元,有的錢幣上有角,還有的錢幣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元、角、分)我們的人民幣上有國徽,它是我們國家的法定貨幣,不要隨意損壞它。

  (二) 人民幣的進率。

  1、換錢游戲:小朋友,我這兒有1元的紙幣,想換你手中的角幣,可以怎么換?請把想換的角幣放在桌面上。(10張1角、2張5角、5張2角、1張5角5張1角、1張5角1張2角1張1角、1張5角2張2角1張1角)小朋友真能干,換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幣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張1角的紙幣來換你的1分硬幣可以換幾個?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們真能干,下面我們到銀行去換換錢吧:

  5元能換( )張1元。

  2角能換( )張1角。

  5角能換( )張2角和( )張1角。

  (三)人民幣的組合:

  小朋友們,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錢嗎?

  ⑴4張1元

  ⑵2張2角

  ⑶1張5元、1張1元、1張5角、1元2角

  ⑷2張1元、2張2角、1張1角

  (四)購物游戲。

  1、 開學已經有5周了,學校門外文具店又購進一批文具。我們一塊兒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畫面)誰來說說都有哪些文具?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買什么,就把錢拿出來給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錢,她可以買多少塊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買1把尺子,應找回多少錢?

  3、買1個卷筆刀,還差多少元?

  4、想買1塊橡皮,2支鉛筆,1本練習本,1元錢夠嗎?你能拿出買這三種文具的錢嗎?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買東西付錢時,可以把錢進行合理的組合。

  三、貨幣欣賞:

  小朋友,每種貨幣都有各自的特點,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貨幣吧。(介紹:韓國、泰國、美國、歐元、港幣的貨幣)

  四、 總結。

  我們不僅認識了人民幣,了解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還嘗試了有計劃的購買商品。誰來評價一下自己這堂課的表現?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認識比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02-02

小學數學《認識小數》教案02-05

小學數學數的認識教案03-25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01-14

小學數學《認識方向》教案02-11

小學數學噸的認識教案12-30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教案01-19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案01-07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