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加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
一、教材內容分析
1. 第95~ 97頁例1、2
2.計算方法。
3.退位減法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計算能力。
3、 培養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一般應包括學生的年級段、年齡特征、已有的基礎、興趣、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 復習引入 2、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3、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754+3826 2000-493
由本單元主題圖創設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以故事形式動態呈現小數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三、 復習鞏固:
四、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五、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
在當前的計算教學中,借助情境以及直觀的動手操作理解算理并不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在于,教師們注意了算理的揭示,但往往輕描淡寫地很快揭示所謂的簡化算法。這樣的教學往往導致了在揭示算理到抽象算法之間出現斷層,由此造成學生對計算的技能掌握不牢,對知識的運用、遷移不夠。最近,筆者結合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的教學,對蘇教版第一學段加法、乘法的筆算教材的編排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學生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教材編排,首先是揭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隨后呈現乘法的原始豎式,最后優化簡單的豎式書寫方法。編排原始豎式的意圖,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也為學生架設一條橋梁,幫助學生從直觀算理過渡到抽象的算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結合情境圖能較好地理解算理,但是在嘗試筆算時往往就跳過原始豎式直奔簡化豎式。《江蘇教育》20xx年第3期楊春燕老師《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例談》一文中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學生對加法與乘法的關系、表內乘法、位值原則等的知識儲備能夠使他們自我跨越。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在不少課堂上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自主嘗試出簡化的豎式計算形式后,教師為了強化算理,尊重教材的編排,又向學生呈現出乘法的原始豎式,而這個時候,學生往往一片嘩然,并不認同這一原始豎式。可見,學生雖然能嘗試出豎式的簡化形式,但并沒有實現對原始豎式的真正跨越。那么,學生為何不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呢?按理說,只要理解了算理,過渡到原始豎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過渡到簡化的豎式,思維的跳躍性反而很大。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在組內兩位年輕教師開設同課題校級公開課時進行了實驗統計。(由于是臨時將后面的內容抽調上來教學,因此基本不存在家長提前輔導的情況。)兩個班96名學生在嘗試豎式時,只有一名學生用了原始豎式,原因是該學生看了數學書,其他95名學生都直接采用簡化的豎式進行計算,并且我預設的 將前面口算的結果直接寫在豎式橫線下的現象無一例發生,學生在書寫計算結果時都是先寫個位,再寫十位。我頓時醒悟:學生有著豐富的加法筆算的經驗,先算個位,再算十位的筆算過程,橫線下面直接書寫計算結果的外在形式,都促使了學生在探究乘法筆算過程中自主遷移了這些知識經驗。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就難以接受乘法的原始豎式了,而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后再來教學原始豎式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思考二:加法原始豎式的教學意義何在?
教材在編寫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引進了乘法的原始豎式,這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加法筆算的教材編寫為何忽略了原始豎式?根據教材目前的編排,加法筆算的教學狀況又是怎樣的?如果在教學加法筆算時也引進原始豎式,這樣的教學意義何在?
先摘錄一個筆算加法的教學片段:
師:43+31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操作,得出43+31=74。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40+30=70,3+1=4,70+4=74。
師:誰能在計數器上表示43+31?
生撥計數器:先在計數器上撥43,再撥上31,結果等于74。
結合撥珠,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算理:43+30=73,73+1=74。(這個算理相對難一些)
師:43+31,我們還能用豎式幫助計算。
教師板書豎式的框架,讓學生嘗試接下去計算。
學生的嘗試的情況可以分成三種:(1)直接在橫線下書寫剛才口算的結果74;(2)先算十位上4+3=7,再算個位上3+1=4;(3)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師:在豎式計算時,我們一般從個位算起,誰來把計算的過程跟大家講講?
生1:先算個位上3+1=4,4寫在個位上,再算十位上4+3=7,7寫在十位上。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方法就是豎式計算的方法,大家掌握了嗎?
同上面這個教學片段一樣,很多教師在揭示算法時不自覺地將算法同算理剝離開來,誠然,站在成人的角度,筆算加法就是這么簡單:個位同個位相加,十位同十位相加,幾乎沒有任何需要解釋的理由。但殊不知這樣教學,學生盡管能較快地掌握加法筆算的方法,但是這種機械、形式化地操作,讓學生在計算時不自覺地脫離算理的有效支撐,學生的計算仍然只是稀里糊涂地計算,甚至當學生學習乘法筆算時,盡管能嫻熟地遷移加法筆算的方法,但同時導致了乘法筆算也只是停留在機械化操作的層面。因此,筆者認為,加法筆算教學,增加原始豎式的教學十分有必要。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加法筆算時,學生交流完43+31的口算算理之后,我讓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交流時,有不少學生是直接將答案74抄寫在橫線下面的,也有不少學生知道從個位算起,再算十位,列出了標準的豎式。這個時候我就將原始豎式呈現出來:
讓學生思考:根據剛才口算的三個步驟,豎式計算過程中也應有這樣的三個步驟,而你們在計算40+30=70時,怎么就直接把7寫在十位上面去了呢?學生一開始愣住了,如實告訴我:家里爸爸媽媽就是這么教的,書上也是這么寫的。我就繼續讓學生思考:爸爸媽媽教的豎式以及書上的豎式這樣算有沒有道理呢?我隨即同學生做了幾個實驗:我讓學生用爸爸媽媽教的方法做幾道題,我用原始豎式計算,放到黑板上一比較,學生發現,計算結果都一樣,而原始豎式看起來計算的步驟更清楚,但是寫起來較麻煩。并且學生指出,原始豎式中一位數加上整十數,得數的個位上還是原來的一位數,十位上的數跟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同,所以就能省略計算的'步驟,把豎式寫的簡單些。經歷了對原始豎式的觀察、比較、優化,我相信學生對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法就不再是操作性理解了。
非常巧合的是,最近筆者在翻看以前的雜志時發現,上海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在20xx年第6期《小學青年教師》發表的《關于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的處理思路》一文中也指出:根據新的學力觀,我們不應該僅僅重視豎式一般的形式,也應該重視使用豎式表現思考過程。而這種表現了思維過程的豎式形式其實就是原始豎式。加法筆算時引進原始豎式,不但有效溝通了直觀算理到簡化算法的過渡,更讓學生對數和數位結合的位值原則有了初步的體驗,這為學生以后的乘除法的筆算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思考三:筆算乘法在溝通算理和算法時以什么為突破口?
學生有了將加法的原始豎式過渡到簡化豎式的經驗后,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時,怎樣由原始豎式過渡到簡化豎式已經不再是本節課的難點了,因為加法同乘法的簡化過程、方法都是相通的,再加上學生在豐富的加法筆算經驗的引領下,完全可以自主探究出乘法豎式的簡化寫法,因此,教學乘法的筆算時,我們不妨重新改編教材,將原始豎式這塊內容割舍掉。而割舍這一內容,需要尋找到一種比原始豎式更能有效溝通算理和算法的突破口。
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教學三位數連加,練習里有這樣一道題(42頁):三角形花壇的三條邊一樣長(每條邊長268厘米 ),花壇欄桿的長一共多少厘米?解決這道題時,不少學生列了乘法算式2683,可是乘法豎式不會計算,當時我就引導學生借助加法豎式進行計算,并且在加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怎樣算能算的更快,學生在計算每一位上三個數相加時自然運用口訣進行簡便計算。這道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學生盡管是在用加法豎式進行計算,可是運用乘法口訣幫助計算的方法不就是乘法筆算的方法嗎?因此,在學生初步具備數和數位位值知識的基礎上,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筆算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簡便算法就是提煉乘法筆算方法的最佳突破口。當然,我們在重組教材時,還需要考慮到,如何促使學生在加法筆算時自覺采取簡便算法,以促使這一算法有效遷移到乘法的筆算中。
在使用現行教材例題進行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交流142的算理時,學生能很快說出:14+14=28。但當教師問及還能怎樣想時,很少有學生能想到先算102=20.再算42=8,再算20+8=28。細細分析發現:學生在解決142時,往往把14看做一個整體,兩個14相加,學生能很快口算出結果。但是教學142的筆算,需要支撐的是第二種算理,因此教學時,老師往往根據教材的編排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再用局部分解的眼光來思考問題,(把14分成10和4,142就是把2個10和2個4合起來),這顯然不太符合學生的思維常態,因此課堂進行到這一環節時常常會冷場。同時,由于計算2個14比較簡單,在嘗試乘法筆算時不排除會有部分學生的計算僅僅停留在加法計算的層面上,而沒有內化到乘法上。這就導致這部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計算步驟混亂、計算方法混淆等情況。
于是,我們嘗試調整例題中的數量,促使學生在口算時用先分解再綜合的策略解決問題。如可以改成每只小猴采32只桃,3只小猴一共采多少個桃?這樣,學生在口算3個32相加時難度相對大些,學生必然會采用分解的策略:先算303=90,23=6,再采用綜合的策略:90+6=96。在明確算理后,讓學生用連加的筆算驗證剛才的口算過程,并且讓學生思考怎樣算能算的更快。在運用口訣進行加法豎式的簡便計算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如果讓你自己嘗試用乘法豎式計算323,你會從這個連加豎式中得到哪些啟發呢?學生邊思考邊進行乘法豎式的探究。在此基礎上,溝通加法筆算與乘法筆算的相通之處,進一步明確算理、鞏固算法。在交流乘法筆算的計算過程時,教師讓學生說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并引導學生及時同加法豎式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確,乘法中的每個計算步驟都能在加法豎式中找到,并且用到的口訣也是一致的。
3.改編重組教材的可行性再思考:結合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筆算,學生在探究筆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時,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入,對算法的掌握更清晰。這一突破口對后繼學習的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產生的優勢更明顯。現行進位乘的教材從原始豎式過渡到有進位的簡化豎式,這個過程有相當大的跳躍性,既有中間計算步驟的簡化,又有進位方法的提煉,僅僅從原始豎式中獲得啟發,讓學生自主提煉出簡化的進位乘,難度比較大。相比而言,將連加豎式的簡便算法遷移到簡化的進位乘,更能促進學生自主遷移、運用已有的計算經驗,從而有效拓寬探究的空間,增強探究的欲望,發展學生的思維。以243的豎式為例:
師:這兩種豎式在計算時有什么聯系?
生1:都是先算3個4相加,再算3個20相加,再把它們合起來,因此,計算的結果相同。
生2:計算過程中用到的口訣都相同。
生3:進位的方法也相同:都是個位満十,向十位進1。
上面的教學片段證實:以筆算加法的簡便計算作為教學筆算乘法的突破口,更能有效溝通算理與算法,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這樣組織教學,拓展了學生后繼學習新知的探究空間,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結構的疏理、重建,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明明白白地學會計算。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表。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復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匯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說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一說用什么法計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匯報。教師巡視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教案》,來自網!http://
后,找出復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匯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發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
我們來復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后讓學生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觀察現實情境圖,口述題意,列出算式。
教具準備:
課件,四個圓片
學具準備:
算式卡片,每名學生準備5個圓片或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
先請3個男同學上前,提問:老師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3個)
再請1個女同學上前,提問:老師又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1個)
把前面的小朋友合起來一共有幾個?(一共有4個)
師:誰能把剛才的過程用一句話完整的描述一下呢?
(根據學生發言,相互補充)
教師規范學生語言:先上來3個男同學,又上來1個女同學,合起來一共是4個同學。(讓學生反復說。)
師:你能把剛才描述的過程配上手勢再描述一下嗎?
揭示課題:在數學里面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有一種運算方法叫加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法。(板書:加法)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找學生上前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教師的動作,形象直觀地體現合并的含義。】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氣球圖(第一張幻燈片出示第一張圖3個紅氣球與1個藍氣球分離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小丑手上的氣球有什么變化,播放第二張圖3個紅氣球與1個藍氣球合起來的圖片。)
提問: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把小丑手上氣球變化的過程說清楚?
(學生描述的過程中,師用手勢配合著演示。)
2、擺一擺
師:用手里面的學具代替圖上的氣球擺一擺,邊擺邊說,你會嗎?
請學生到黑板上用老師的學具展示交流擺的過程。(先找同學說,再讓其他人擺,降低難度)
3、畫一畫
師:剛剛我們用小棒表示了氣球,如果請你用畫圓點來表示小棒,你會不會?剛剛擺學具和觀察氣球圖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動作(合起來),想一想你畫怎樣的圓圈圖,能讓別人看出來你的兩部分是合起來的呢?(根據學生的畫法,利用剛剛學生在黑板上擺的教具揭示好的畫法。)
4、學習加法含義
師:剛剛我們用手勢動作可以表示合起來,用圓圈也可以表示合起來的意思,那么在數學里面有一個專門的'符號表示合起來,誰知道是什么?(加號)舉起你的右手和老師一起寫加號,先寫橫再寫豎,讀作加號。
師:像剛才三個小朋友和一個小朋友合起來,三個氣球和一個氣球合起來,三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來都可以用加法算式31=4來表示。師:大家會讀算式嗎?(如果會讀,讓學生試著讀一讀:3加1等于4。)
師:3表示什么意思?(3個學生,3個氣球,3個氣球)
師:1表示什么意思?(1個學生,1個氣球,1個氣球)
師:“”表示什么意思?(合并)
師:“=”表示什么意思?(一共)
【設計意圖: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深刻理解合并的意思,為理解加法的含義奠定基礎。】
5、結合點子圖再說算式意義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剛剛認識了數學王國里的一道加法算式31=4,那么在數學王國里,還有很多很多的加法算式,大家想認識他們嗎?用你的姿勢告訴老師。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完成做一做
針對第3幅圖,講解箭頭的表示的意思,根據箭頭的方向可知左邊是第一幅圖,右邊是第二幅圖。
師:12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表示:1名女同學和2名男同學在折紙,合起來是3名同學。也可以表示:同學們折了1只藍紙鶴和2只黃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
2、聽故事,找算式
師:剛才大家都說的額非常好,表現的非常積極,接下來老師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
有一天,老師去廣場上玩,發現廣場上面有3只鴿子在吃食,過了一會又飛來了一只,現在廣場上面有4只鴿子了,老師的故事里藏著一道算式,這道算式就在你們的卡片當中,請你把那張卡片拿出來,高高的舉起來。非常好,大家拿的都是31=4,卡片輕輕的放下來。為什么你選擇的是31=4?(可以換一道算式)
夏天到了,池塘里滿是荷葉,有兩只青蛙跳在了荷葉上面在唱歌呢,過了一會,池塘里又蹦來兩只青蛙和他們一起唱歌,現在荷葉上一共有四只青蛙。你準備選擇哪一張卡片呢?舉起來,一起讀出來,輕輕的收回去。聰明的同學告訴我,為什么你選擇22=4?
3、自由發言23=5可以表示什么?
師: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把幾部分合在一起的事,老師這里有一道算式23=5,它可能表示的是哪件事呢?
【設計意圖:學生在大量的語言表述的基礎上由直觀圖抽象出數學算式,并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來描述23=5的意思,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維的習慣,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
師:在生活中,你還遇到過把兩部分合并起來的事嗎?請你根據事情列出算式和你的同桌或爸爸媽媽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例,從而讓學生充分發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5
1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能理解加法的含義。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能發現計算5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
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與同桌合作的能力。
教育學生要熱愛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2重點難點
學生正確理解加法的'含義。
學生能掌握5以內加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5的加法
一、復習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五以內數的分解與組成,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準備好你的小手。認真聽1和2組成幾、2和3組成幾、3和2組成幾、4和1組成幾、3和1組成幾、1和3組成幾、2和2組成幾、1和1組成幾。
生邊拍手邊回答。
二、導入
師:同學們的傾聽能力有進步,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一次動物園之旅。快看,誰來歡迎你們了
三、新授
認識加法
師:仔細看小丑拿出了什么
生:匯報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那我們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生:匯報
師:你真是一個注意聽他人說話的好孩子,這回你又發現了什么小丑又拿來了一個氣球,一個氣球用數字幾來表示
師:你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師:誰能把兩次發現連起來說一說
生:把觀察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
師:你表達的真完整。
師:根據你兩次的發現,你能提出一個有關的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師: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師: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3+1=4讀作3加1等于4(貼在黑板上)
師:這個符號“+”叫什么這個算式怎樣讀呢
師:你們為什么用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加號”表示什么(課件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用加法來計算。
師: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加法”
師:在什么情況下用加法來解決問題呢(開火車說一說)
四、鞏固練習
師:小丑看大家這么聰明,在動物園里出了幾道數學題,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那我們快快進去吧(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課件2只小雞2只小雞2+2=4
課件3只小鳥2只小鳥3+2=5
師:這些小動物可愛嗎當你面對這些小動物時,應該怎樣做呢當它們遇到危險時,你會怎樣做呢
生:匯報。
師: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愛護小動物的好孩子。
師: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用加法來解決的問題
生:結合教室里的物品進行匯報。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實在我們的身邊處處藏著知識同學們累了,我們一起來放松一下。放松過后,小丑又來了,他想知道為什么3+2=5呢
師:誰能再來說一說。
生:因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3加2等于5.
師:總結,那么我們把這種方法叫組合法。
師:你還有什么方法
生:從3往后數2就是5,所以3+2=5同學們我說的對嗎
師:誰聽見他剛才說了什么(板書點數法)
師:你認為這兩種方式,哪種方法更快就用你熟悉的方法算一算
4+1= 1+1= 2+1= 1+3= 1+4=
1+2= 1+3= 2+3= 3+1= 2+2=
師:幫小丑解決問題很高興,為你豎起大拇指。
五、總結
學習加法計算方法3+1=4讀作3加1等于4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系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說一說圖的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③說一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第一個數?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和-第二個加數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②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里是什么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里分別是什么數?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和-第一個加數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它們的關系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個關系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8)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個加數,說明加法的得數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系,怎樣算出括號里的數?(根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40-15=25,所以括號里填25)
教師指出:括號里的未知數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么數?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什么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7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圖片和小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為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常看到賣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里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后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才表現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并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于4(強調:“+”為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呈現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只?
[設計意圖]:數氣球個數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借助于上一節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松鼠個數的例題,使學生借助于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 《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于4 讀作:1加3等于4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l,從而加深對分數的知識.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復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并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板書: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并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為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9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學習,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對于美也有感覺,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想法,他們很了不起,老師要多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去發現。可見課堂氣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猶為重要。
二、趣味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自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
讓學生具有很好的評價能力,同時能看出大部分學生能發自內心地欣賞他人,但由于在課堂有寬松的氛圍,學生誰想說就說,在學生個人展示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很想表現自己,樹立學習自信心。
小組合作讀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可讓學生體驗到把數學學習應用到生活的'樂趣。
小組同學在合作的過程中,能當好小老師及監督員的角色,公正地為小組成員判斷其做題是否準確。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需求及年齡特點。訂正,形成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
三、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提問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美麗、富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后的快樂,并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學生在問大海問題時,說得精彩紛呈,興趣盎然。這制造了課堂的熱源效應,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生的知識面不寬,對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強的求知欲,同樣他們對大海充滿好奇,想揭開大海神秘的面紗,在向大海提問中,學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四、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法習慣。問一問,你是怎樣學會的。既鞏固基礎,又初步放手讓學生自學。
不足: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到學生自己各自喜歡的學習方式都很有特色,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于知識早就會了,可在做的過程中,卻沒有做對,個別同學好的習慣還未正確形成。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頁的例,第44~45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初步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簡單的函數的思想。
教學重點: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發展初步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簡單的函數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數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們卻吵起來了,6說:“兩個數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說:“不對,不對,兩個數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較多。”小朋友,你認為誰說得對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是6、7的加法。(出示課題: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操作學具
請小朋友拿出學具來擺一擺,看看能寫出幾個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誰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學例1
電腦演示學生植樹的動畫,讓學生說說動畫的意思。
提問:要算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列式?
質疑:為什么同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數卻相同?
教師左手拿2支筆站在學生中,分別叫前后的學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問:從這兩道題中你發現了什么?
3、教學例2
電腦出示例2圖:3個青辣椒,4個紅辣椒,再出示括線和問號,告訴學生:這是括線和問號。
讓學生猜括線和問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請學生互相說一說整個圖的意思,再指名說。
4、“想想做做”第2題——說一說
讓同桌學生說一說圖畫的意思,再指名說,然后把算式寫在書上。
5、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提問:黑板上的算式有點亂,誰來整理一下?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整理。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敘述:小朋友表現很好,老師帶你們到動物世界去輕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四、小結與質疑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或新的想法嗎?
六、 教學后:1 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2 學會通過數的分合來學習新知識。
3 對于利用加法求減法,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利用。
4 計算的時間太長,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快的反應出來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思維發展目標:在學習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估算,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教學例題:
師:小朋友們,葉老師剛幫了新家,要去商場買東西。你們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們各是多少錢呢?(電話機、取暖器、自行車、電飯鍋、電風扇)
師:每樣商品各接近幾百元呢?
師:現在我要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把商品拿出來)請你幫我估計一下,大約要付幾百元?你是怎樣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買這兩樣商品需要的總錢數,再看它接近哪個整百數是嗎?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約需要500元。
師: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板書:200+300=500)
我們就說206+292大約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師:(如果學生出現了第一種)比較這兩種估計的方法,你覺得那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把兩個加數都看成整百數,估算起來比較簡單)(我也覺得這種方法估算起來更比較簡單,給這種方法打顆星)
師:(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約等于500元,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它就是約等號。(板書:約等號)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表示估算的結果。
師:誰來說說我是怎樣寫約等號的?(兩條邊都先向上彎一彎,再向下彎一彎)
師: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樣長,一樣彎)
我們一起來寫個約等號。(豎空)
師:約等號讀作約等于。這道算式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師: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約等于500元)
師:約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把206看作 )
二、試一試
師:說得真好。如果我想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將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列式,說想法
師:算式怎樣列?
師:這兒為什么要用約等號?(因為得數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計的)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如果我帶了800元錢,能買回這兩樣東西嗎?為什么?
(對,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們的和就應該比800元多,所以我帶800元是買不回這兩樣東西的。)
師:請你幫我任意挑選兩樣東西,估計大約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列式指名匯報(23個)
(當學生說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買回這兩樣商品嗎?為什么?
(對,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們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夠買回這兩樣商品)
(如果學生說到305+195500)這兒能用約等號嗎?為什么?(因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號)
師:還有的同學想說。就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小結: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會把要買的商品的價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就能得出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這就是加法估算。(板書課題:加法估計)要想進行正確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數所接近的整百數。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第1題。
你知道每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說接近的整百數)
同桌說指名匯報。
2.想想做做 第2題
師:說得真不錯。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來活動了。(點電腦)
師:能解決嗎?動手連一連
指名匯報。(直接說出接近500的數 )
3.想想做做 第3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順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數所接近的整百數。繼續看,把每個加數看作整百數,再估算結果。(示第3題 說明題意:用約等號表示計算結果)
獨立計算。
匯報。校對(如有錯題問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
師:把兩個加數都看作整百數的加法估算咱們小朋友都會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師:(指498+344)這道算式中的兩個加數也都能看成整百數嗎?
師: 哪個不能?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間,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師:(217+356)這道算式中那個加數接近整百數?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怎樣就能很快地估計出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數的算式中我們只要把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加上另一個加數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小朋友你們會了嗎?下面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4. 示想想做做 第4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小于700?在□里畫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校對
根據學生錯誤進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結果還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還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數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大于500?在□里畫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
指名匯報 校對(針對錯題講解)
師:想一想,怎樣就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算式的得數比幾百大還是比幾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和另一個加數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大于幾百還是小于幾百)
師:那天,我還看中了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題)
電腦顯示要求
師:能解決嗎?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里交流。好,開始。
四人小組活動。
指名匯報(23) (板書)
師:我身上有1000元,買哪些商品大約需要1000元呢?請你幫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四、總結
本屆可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2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教學難點:如何靈活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獨立思考,類比應用,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律,誰來說一說?
(說說其意思,或字母表達式)a+b=b+a?? (a+b)+c=a+(b+c)
2、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驗算)。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還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為后面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2、(設計意圖:通過談話,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3、多媒體出示:例3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認真看教材第20頁例3內容,邊看邊思考:
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總行程并計算。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計算能力)
(2)完成例3的內容
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3)重點引導學生對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展示時讓不同運算順序的同學分別展示并匯報,為的是突出運用運算定律的作用)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小結: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知道,在加法計算中,兩個數能湊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數,一般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夠靈活的運用,本環節可大膽的放手學生,讓其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2、第20頁做一做,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增加學生的成功欲望,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比一比
以氣球的形式呈現數據,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定律計算。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五、教學反思
優點:
這節課我注重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足:
1、課堂上我很少去表揚學生,有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太平淡,該表揚激勵的時候卻沒有說出口,讓學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動。
2、在處理課堂上出現的一些預期之外的情況時,靈活性不夠!
3、課堂氣氛調解的不夠,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今后我應該在激勵啟發方面進一步提高。
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3
教學內容:萬以內進位加法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1、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2、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A、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3、做一做
A、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B、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C、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D、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6題
[教材簡析]
和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是在前面一圖兩式的基礎上,通過一圖四式組織學生學習,初步建立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教學中既要處理好一圖兩式與一圖四式之間的過渡與銜接,使學生比較自然地理解一幅圖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導學生聯系一幅圖的圖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對照起來看,體會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初步學會從一道算式推出相應的另一道算式的結果。和是8、9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內容較多,在練習過程中要多創設形式活潑、學生喜愛的練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對圖畫表示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說說圖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聯系實際生活的經驗,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探索與討論的基礎上,正確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解決相應的簡單問題。教學難點是理解算式的含義和認識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經歷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初步的比較、聯想能力
3喜歡學習數學,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動的情境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說圖意,
提出數學問題并寫出算式
2集體交流:看了這幅圖,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1)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怎樣算
(板書: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幾
看看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一樣。)
(2)看了這幅圖,你還能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板書:8-3=□)怎樣想8減3等于幾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來怎樣列式(板書:8-5=□)怎樣想8減5等于幾
[評:面對一個新的知識,教師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在計算得數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問:同樣的一幅圖,小朋友們列出了幾道算式看了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組討論、交流,體會加、減法算式之間的關系)
[評:從一圖兩式自然地過渡到一圖四式,讓學生體會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并組織學生交流比較四道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系,感受知識結構的完整性]
4 試一試
(1)出示兔子拔蘿卜的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圖意
(2)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3)集體訂正: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二、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題
(1)看圖后讓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
(2)集體訂正: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題的得數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第二幅圖只列出了兩道算式
2游戲鞏固
游戲一:幫幫小河馬
出示□+□=8,說明:小河馬遇到難題了,看它多著急啊!你能幫幫小河馬嗎
讓同桌一起用數字卡片擺一擺,說一說算式
游戲二:旋轉木馬
在旋轉木馬的音樂聲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同桌相互交流
游戲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題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指名口答。如回答對,其余學生發嘭、啪聲;如答錯,則發嗤聲
[評: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持久性較差的特點,教師創設了形式活潑、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學。]
3 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說出圖意后列式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4 想想做做第6題
小組合作探討:根據圖意你們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評:通過創設開放性的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了不同學生需要,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總評]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嘗試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了從不知到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求,體會到學習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悅。在練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創設了多種練習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數學活動過程。設計開放題,培養了學生靈活、綜合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是認知過程的探索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相檢查。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01-13
數學加法教案01-12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0篇06-19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5篇)01-13
幼兒數學加法教案02-20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通用22篇)05-12
小學數學教案:5以內的加法02-06
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案01-19
數學教案:進位加法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