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0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加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有關7的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口算
分別出示卡片:5+1= 5-3=
師:怎樣算?還可以怎樣算?(想數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等.)
學生開火車口算6以內的`加、減法.
2.7的組成
學生邊打手勢邊說7的組成.(6和1組成7,5和2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師:今天我們就應用這些舊知識來學習有關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馬圖1):左邊有6匹白馬,右邊有1匹黑馬.
師:你能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嗎?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然后列出算式.
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一起討論.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6+1=7
1+6=7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兩個部分求整體,所以用加法.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位置得數是一樣的.)
問:如果不看圖,怎么算這兩道題?還有別的想法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想7的組成,用數數的方法,由學過的算式進行推想等.)
(2)出示例題圖(馬圖2)
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再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7-1=6
7-6=1
問:不看圖怎樣計算這兩道減法題?(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減法等.)
(3)比較例題中的兩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師:這四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請你試著說一說6、1和7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就是整體7,從整體7里面去掉1這部分就是6那部分,從整體7里面去掉6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擺一擺
(1)學生擺小棒、說題意、列算式.
(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還剩幾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還剩幾根?7-5=2)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5+2=7 7-2=5
2+5=7 7-5=2
讓學生看小棒圖說一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7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請你擺一擺,邊說題意邊列式.
(左邊擺4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4+3=7 7-3=4
3+4=7 7-4=3
師: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還能說出有關7的加、減法算式嗎?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7+0=7 7-0=7
0+7=7 7-7=0
學生齊讀黑板上7的加、減法算式.
3.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7的加、減法,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學們能夠用多種方法計算加、減法,今后計算的時候,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5頁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訂正時問: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可能用數的組成,也可能用數數的方法,還可能根據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上面的算式寫下面的得數.)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7頁的第3題(出示蝴蝶圖和樹圖).
3.游戲:找朋友
發給一組同學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其他的同學每人一張算式卡片,拿數字卡片的同學依次到前面來舉起卡片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相應算式的同學到他面前來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學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數學教案-得數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
設計說明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學生具備了應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的經驗。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中實現算法多樣化,在比較中優化算法,在追問中明晰算理。
1.在情境中遷移舊知,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是激勵與喚醒。在設計本節課時,仍創設李叔叔騎車旅行的生活情境,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延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現的四個數很有特點,在學生列出算式“115+132+118+85”之后,引導學生觀察數據并讓其獨立計算,因為學生具備脫式計算的能力,會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采取適當的算法進行計算。
2.在匯報交流中共享算法,觀察對比實現算法優化。
算法的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算法的優化是幫助學生實現個體的.優化。因此,在學生交流各自算法之后,著力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種算法,借助交流、評價、體驗,在感知不同的方法中,以尊重、接納、欣賞召喚學生的思維創新,讓學生在多樣化的交流整合中,感受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能使計算簡便,從而實現算法優化。
3.在追問中明晰算理,體會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數學教學要抓住其本質,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據此,在交流算法時,重點讓學生說清這樣兩個問題:為什么這樣算?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追問,突出了算法背后的運算定律支撐,體現了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結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運算定律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5+56=56+□
75+3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計算加法時,運用這些運算定律有時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并為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和路線圖。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從情境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第四天,從A到B,要騎115km。
生2:第五天,從B到C,要騎132km。
生3:第六天,從C到D,要騎118km。
生4:第七天,從D到E,要騎85km。
(3)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師:根據以上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2.課件出示例3。
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提問:怎樣列式呢?(生獨立列式)
(2)提問:請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樣算簡便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3
本單元教學一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共36道題。分9加幾(8道題),8、7加幾(13道題),6、5、4、3、2加幾(15道題)三段編排。
1.算法多樣化是本單元教材最顯著的特點。
(1) 學習算法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聽教師講解、看教師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種是經過獨立思考、個體探索,創造算法。傳統數學教學采用第一種教學方式,把成人認為最好的算法教給學生。這樣的教學精講多練,使學生具有很強的計算技能。但是對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明顯不足的。新課程提倡后一種教學方式,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鼓勵他們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構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資源不盡相同,學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樣的。算法多樣化是學生群體積極主動地思維,個性充分發展的表現。絕不是把多種算法一一教給學生,更不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同一道題。
(2) 新的計算教學可以是這樣的過程:
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計算愿望,主動搜索并提取相關的知識與經驗。教師用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計算熱情,激活已有經驗。幫助學生收集操作材料。學生把有關的知識、方法、經驗按某種策略有序地組織起來,算出結果。教師保障學生操作學具、獨立思考所需要的時間。幫助解決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難。學生間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評價中確認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呈現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相互評價、相互借鑒。學生選擇適宜自己的方法進行同類題的計算。教師允許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選擇時期引導部分學生改變或提升原來的算法。
(3) 客觀地說,學生的各種算法之間是有差距的,甚至個別算法是不符合教學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樣,允許學生選擇算法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優化算法,提高思維水平和計算能力。優化算法不應是教師否定學生原來的算法,告訴他們怎樣想、怎樣算。如果這樣優化,學生仍然是被動地機械接受學習,甚至挫傷學習積極性。優化算法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感覺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過程麻煩、速度不快等,產生優化算法的內在需要。然后借鑒、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進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師的作用體現在促成內在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勵學生改進自己的方法。
2.通過9加幾的教學,使學生基本學會湊10的思路與方法。
第86~89頁教學9加幾,一共八道題。例題和試一試各教學一道,其他題都在想想做做第1~3題里教學。八道題的計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學方法是有變化的。
(1) 例題著力把學生引上湊10思路。先在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凸顯認知矛盾,再讓學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個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計算思路。
① 學生能在圖中很快看到13個桃,但是,他們不會注意得出13個桃的方法,這是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學例題的目的不是得數,是算法。因此,組織學生交流前,要安排他們想一想,13個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數或移的過程。還可以與同桌相互說說,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② 可以這樣算不是教給學生一種新的算法,是引導他們對各種方法進行數學化思考。
湊10是計算進位加的策略,是各種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個桃移到盒子里面是湊10;一個一個地數,也要先數滿10個,再接著往下數。找出各種方法中湊10的共同點,能突出湊10策略,有利于學生數學地思考。
怎樣湊10是技巧,要讓學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這樣的思路遷移到其他9加幾的計算中去。
(2) 讓學生應用例題的方法計算9加幾的其他題,逐步提高湊10的水平。
① 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2題,都先圈出10個(或看出10個),再用湊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思考,積累湊10經驗。學生往往在圈10個的時候就看到了得數,不再經歷計算過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要求他們填算式下面的方框,體會湊10的算法。這種形式在初學進位加法的時候有組織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學生填數的次序,絕不能顛倒和混亂。
② 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借助題組體會,計算9加幾的過程可以看作連加的過程,9+1是連加的第一步。從而對湊10有更清楚的體驗,計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樣的模型,顯得有條理和比較順暢。
③ 整理九道9加幾的算式,先計算9+1,再依次計算9+2、9+39+9,學生能有許多體會。如9加幾的進位加都可以通過9+1+計算。又如,加號前面的數都是9,加號后面的數大1,得數也大1。這些體會能使計算思路簡捷、靈活。
3.教學8加幾和7加幾,進一步掌握湊10法,并鼓勵學生應用其他經驗計算。
8加幾和7加幾的題共13道,分別在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4題里陸續教學。
(1) 例題先擺小棒再計算,把9加幾的湊10策略遷移過來。由于兩個加數分別是8和7,有些學生會把8湊10,也有學生會把7湊10。在交流中出現兩種湊10的方法,既教學了8加幾,也教學了7加幾,而且提升了湊10的水平。
先用小棒擺一擺,是為了體驗湊10的活動與過程。如果看圖畫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獲得進位加的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行8+7的抽象計算,思考難度又過大了一點。先擺小棒,能把9加幾的進位經驗遷移過來,為獲得8加幾(或7加幾)的計算思路搭建平臺。
教材突出怎樣想的,讓學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數,整理計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讓學生看清楚,8和2湊成10,應把7拆成2和5;7和3湊成10,應把8拆成5和3。
(2) 試一試里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鞏固湊10法,體會湊10的技巧是靈活、多樣的。二是引導學生從9+7=16得出7+9=16。
從相關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種計算策略,它的特點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點理由: 第一,推理過程簡單,速度快,學生喜歡。第二,9加幾是進位加法第一段教學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是可利用的資源。第三,按9+7與7+9這樣的關系,36道進位加法可以編成20組,其中16組各2道,還有4組各1道,編組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
在10以內加法一圖兩式中,學生已有交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相同的感性經驗。那時,兩道算式是并列關系,都是根據圖意寫的。現在要把兩道算式變成因果關系,才能組織起推理過程。這是教學中要注意的一點。想想做做第4題是為學生體會因果聯系,進行演繹推理而設計的。
4.教學6、5、4、3、2加幾,鼓勵學生選用適宜自己的算法。
進位的6、5、4、3、2加幾一共15道題,從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編排。
教學內容:
6+96+86+7
5+95+85+7
4+94+84+7
3+93+8
2+9;
6+65+6
6+5
已有基礎:學生能口算9加幾和8、7加幾;前面沒有接觸
教材安排:
試一試略加引導,想想做做中掌握;在例題和試一試里教學
(1) 例題教學要以湊10法為主,因為6+5和5+6都是這一段里的新知識。至于怎樣湊10,喜歡怎樣就怎樣算。
(2) 試一試里的6+6,可以湊10算,也可以從6+5、5+6、5+5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應由學生自主選擇。如果湊10,要讓他們體會拆小數、湊大數稍方便些。如果選擇9+4、8+5推理,要鼓勵并使更多的學生應用這種思路,但不要強求全體學生都這樣想。
(3) 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進一步體會調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是相同的。第2題繼續引導從大數加小數推理相應的小數加大數的得數,使教學的進位加法題能算得又對又快。
5.結合計算教學,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繼續教學求總數的加法問題,通過下面五點提高學生的能力。
(1) 整理條件。第89頁第7題先說一說在圖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體會要有條理地一個一個講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頁第7、8等題時,應堅持進行說條件和問題的練習。
(2) 用表格呈現實際問題。第93頁第9題的表格里有三個問題,首先要指導學生看懂表格里的各個數據,完整地說出每個問題的條件與問題。解答以后,還要比一比三個問題的計算方法,明白求一共有多少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來,初步體會數量關系。
(3) 根據問題選條件,根據條件選問題。第96頁第4題,三幅圖表示三個條件,每解決一個問題只使用其中兩個條件。第99頁第9題里也有三個條件,每選兩個條件都能提出一個加法問題。這些練習能讓學生體會條件與問題是相關的。
(4) 改變問題的陳述。第98頁第7題的問題是現在有多少個?第99頁第11題的問題是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蠟筆?最多有多少枝?這些問題仍然是加法問題,表達中沒有一共這個詞,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5) 用同樣多間接地表達條件。第99頁第8題,一班花壇里花的朵數在圖中數得,二班的朵數不直接說出來,也無法在圖中數,用同樣多隱蔽地表達。略微增加思考的難度,使實際問題具有挑戰性。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4
一、教材內容分析
1. 第95~ 97頁例1、2
2.計算方法。
3.退位減法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計算能力。
3、 培養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一般應包括學生的年級段、年齡特征、已有的基礎、興趣、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一是為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 復習引入 2、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3、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754+3826 2000-493
由本單元主題圖創設的情境引入小數加減法的學習。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以故事形式動態呈現小數加減法。
與以往教材編寫加減法的順序不同,本例題是先學減法,再學加法,是以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來編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輪動作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數減法的學習。接著,要知道“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所以再學習小數加法。這樣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計算的興趣。
三、 復習鞏固:
四、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五、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并會應用解答實際問題.
2.進一步認識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明確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運用這一定律進行驗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的建立,加法交換律的概括及對它們的理解、掌握.
教學難點
學生對加法意義、加法交換律運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44+56 37+23 180+20 42+8+10
12+0 0+17 386+124 124+235
2、導入:以前我們學過了加法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掌握加法的一些規律性知識,這將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加法的意義.
1、加法的意義.
(1)例1 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題怎樣解答?
(因為已知北京到天津鐵路長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就是把137與357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教師提示:把137與357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加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板書: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就叫加法)
教師明確:這就叫加法的意義.
(板書:加法的意義)
(2)練習:小強有125枚郵票,小明有75枚郵票.小強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郵票?
說明理由:已知小強與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與小明共有多少張郵票,就是把兩人的郵票數合并起來.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板書:加數 加數 和)
3、有關0的加法.
教師提問: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得到的和與加數比較會怎樣呢?有關0的加法可有
哪幾種情況呢?
小結: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原數.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教師談話: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加法的意義,加法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有關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關于加法的運算還有一些基本性質,它對我們以后的計算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師提問: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
如果要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357+137=494(千米)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
教師板書:137+357=357+13
4、出示例2,引導學生歸納規律.
18+17○17+18
124+235○235+124
0+25○25+0
規律:
①每個等式中,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
②每個等式中,左右兩邊的加數的和相等.
教師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強調:我們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號不符合加法交換律就必須看兩個加數的位置變不變,它們的和變不變.當然前提是等號兩邊的兩個加數必須相同.
5、練習:判斷:下面各等式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對嗎?為什么?
9+7=7+9 10+1=10+1
20+8=2+26 2+0=0+2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師指出:以上我們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并運用它做了練習,這一定律若用字母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強調:用字母表示這一運算定律更簡單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這我們讀作ei和bi,(教師領讀幾遍,提醒學生不要按漢語拼音來讀)
教師板書:a+b=b+a
提醒注意:a與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數,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效的位置,和不變.而像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個用數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兩個具體的數,交換位置,和不變.a+b=b+a這一公式表示的一類所有符合條件的式子,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7、學生分組自由舉例說明加法交換律.
8、學習、掌握了加法的'交換律,目的在于更好地運用.實際上,在以前我們早就應用它解決計算問題.同學們想一想:在哪些計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換律呢?(驗算)
9、練習:運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把( )數合并成( )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2)一個數加0,還得( ).如12+0=( ).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100+a 230+420=430+220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的意義和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誰能結合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五、布置作業.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適當的數.
48+□=72+□ 29+35=□+29
a+38=□+□ □+55=55+42
2、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
91+89+11 85+41+15+59
168+250+32 282+53+37+18
六、板書設計
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
例1、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494千米.
意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7+0=7 0+7=7 0+0=0
例2 加法交換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6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便的方法。
3.通過觀察、操作、表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4.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或圓片。
投影片(主題圖抽拉片),人物貼圖,開放題材料(紅花、綠葉、信封袋)。
教學設計
創新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主題圖抽拉片: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
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組內小伙伴說一說。
△交流匯報:
生1:有4只小鳥在吃小米,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1=5
[數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梁。賈老師把靜態的教材制成動態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動化,讓學生在眼看、腦想、口說的過程中,理解圖意,激發學習積極性。]
合作交流,探究發現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師:4加1等于5,你是怎樣算出的?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想一想,說一說。
2.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師參與討論。)
3.全班交流,代表匯報。
生1: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數數法。)
(根據回答貼圖板書)
生2:我先數4只,接著再數1只,就是5只。(接著數。)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會數指頭或小棒來算。
生5:先有4只小鳥,又飛來5只小鳥,4和1就組成5,所以4+1=5(師給予高度評價。)
4.師生評價。
a.師:一道題,就有這么多算法,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
(生評略。)
b.師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說明理由。
[此環節明顯地體現出教師的角色開始轉變,不再是純粹的知識灌輸者,而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很好地體現了《標準》的基本理念。]
分層練習,辨析算理
1.第24頁的做一做第1題。
a.仔細觀察、分析、說圖意。
b.全班交流,匯報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2=5
2+3=5
c.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d.仔細觀察這兩道題,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集團和不變規律)
2.第24頁的做一做第2題。
a.學生按要求擺一擺。
b.口頭列算式。
c.打開書第24頁填上書上。
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分組進行紅花配綠葉活動。
a.要求:為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b.活動方式: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組找到的答案多,圖案設計最美。
c.生生互評:給優勝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星、智慧星。
[賈老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習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計算、想象、拼擺,全面鞏固了所學內容,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
專家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開放二字。
1.教學時,思維方式的開放。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時空結構,為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開放情境。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賈老師尊重學生發現的想法和自己的選擇。
2.教學評價趨于開放。師生互評計算方法,生生互評小組的使用評價形式的開放,有效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練習題的開放。由于綠葉即(條件)有多余,所以學生要給花蕊里5、4、3等紅花配綠葉,就要經過觀察,口算等思維過程,結合小組同學的審美觀點,可以擺出多種多樣的圖案,同時,5以內加法的各種算術基本都口算一次。習題的開放,學生的開放,學生就有多種選擇的可能,這樣才能得到自己發展。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7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復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系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說價錢習慣說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說一說: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并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里來?為什么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說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說說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么?(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于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么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說說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后交流得數。
注意最后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說說圖意。看線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p.48、49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于減數時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8+1.4,讀,說說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指出:小數點對齊后相加。
二、學習新知:
1、提前板書書上的4件商品的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
說說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化簡)
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
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并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
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
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并板書:8-4.75
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后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
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
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范其書寫格式。
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么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后再算?
(指出:被減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
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
3.4-2.65 8-2.6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第3題,讀出上的新,并依次回答兩個問題。
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答嗎?
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
(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著;錯的打“×”,然后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
再分別找出錯在哪里,再改正。
(2)第6題。讀題后,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
四、檢查預習作業。
五、布置作業:
p.49第2題,p.50第5題
(3)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p.51練習八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說說口算方法。提醒:豎式時可以把小數點對齊后加減,口算時更側重整數部分和整數相加,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加。要看清楚數位。
2、筆算:3.6-1.28= 7.18-3.6=
學生列豎式計算,比較兩個計算。發現前面一題要補0后再減,后面一題可不用補0。
3、小馬虎在計算3.56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3。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教會學生用還原思想解決這類問題: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學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數。
2、第9題。觀察折線統計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人的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左右,這是位體溫偏高的病人。……)
分別計算:這一天,病人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從中午12時到下午4時,病人的體溫升高了多少攝氏度?
這一天開始時與結束時,病人的體溫相差多少攝氏度?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要引導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折線越陡說明變化越快;折線平說明變化慢。
可按段數相差的格數,找到變化情況。
相差不多的再通過算的方法來進一步確認。
3、第10題。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再交流。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提問的范圍:提一些需要計算的問題,不要問如“哪個最貴?”之類的問題。
4、思考題:小力用豎式計算5.1加上一個兩位小數時,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得2.76。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的結果嗎?
要求學生用剛才教的還原方法來解答。交流講評。
三、檢查預習作業:
對比練習: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學生看清楚位數再加減。
四、布置作業:(略)
(4)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p.52的例3,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例題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題組練習:4.3+7 4.3+0.7 4.3+0.07
觀察后說說:(1)這組題有什么聯系?(2)通過這組題,你覺得做小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學習新知:
1、課前板書:水彩筆8.9元,筆記本3.6元,鋼筆6.4元,三角尺1.1元
問:現在我要每件商品買一份,需要準備多少錢?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會有學生列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簡便的問題,指出: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要按照題中的順序,這樣可以不遺漏不重復。)
觀察這些加數有什么特點?你準備怎樣算?
(由于有預習,所以不少學生都會考慮簡便的問題。)
板書簡便的`過程:=(8.9+1.1)+(3.6+6.4)
=10+10
=20(元)
問:為什么這里要用“( )”?
說說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復習加法運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題中哪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那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指出:運用加法運算律,也可以使我們的小數加法變得更簡便。
整數簡便計算一般是要把加數湊成整百整千數,而小數加法一般只要湊成整數就可以了。
2、湊整練習:
板書3.3,問:你能說一個小數和它湊成整數嗎?
(2.7,0.7,8.7……)
問: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得完么?指出:我們只要看小數部分,和0.3湊成整數的是0.7。為了統一,我們就用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來繼續湊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師依次板書上面的數,學生依次說出另一個小數,老師繼續板書)
觀察完整的板書問:
要湊整,你發現了什么?
(看位數,位數一樣多的才能湊整;看末尾,末尾加起來是10,如果小數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來是10,前幾位加起來是9。……)
問: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湊成整數?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簡便過程,并說說要注意的問題。
2、五年級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賽跑4位同學的成績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們完成接力賽的總成績是多少嗎?
問:你知道接力賽的總成績是怎么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樣算更簡便?
(一般學生都會用湊整的方法來計算,但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觀察,發現通過移多補少,每一個成績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題:(p.54第1題)
學生完成后,校對得數。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題)
觀察題組,說說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選你認為計算簡便的那題算出結果。
一起按順序口算出另一題,比較兩題結果是否相同,感受“簡便”。
補充板書:a-b-c=?
(1)=a-(b+c)=a-c-b
舉例說說上面等式之間的聯系。記住連減可以改寫的形式。
5、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讀題后,要求學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師板書計算過程:=3.06-(0.18+0.32)=3.06-0.5
說說這樣算行不行?為什么?
四、檢查預習作業:
4.52-(3.52+0.72) 4.9+0.1-4.9+0.1
五、布置作業:
第3題
(5)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53的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5~9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計算器計算稍復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解決問題:
1、(第5題)四五年級同學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讀題后讓學生列式,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級是已知的,五年級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級再算出兩個年級
(2)13.5+1.35-2.8
先假設五年級和四年級一樣多,再把五年級少采集的減去。
觀察兩個算式,哪個更簡便?算出結果。
2、(第6題)分別計算書上的4個問題。
交流各個問題,注意有的學生會出現選錯商品價格的現象。
二、學習例4,用計算器計算并探索:
1、課前板書: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元 金額/元
鉛筆 1支 0.80
電池 4節 24.00
鉛筆盒 15.40 15.40
書包 1個 44.70
面包 3.00 6.00
問: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票,說說“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并算出空的格子。
填寫完整后,算出總金額。
(可以用計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數據特點口算或筆算。)
2、如果老師付出100元買這些商品,應找出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
3、(第8題)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況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額,并算出合計數。
指導學生看懂該份表格,區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個空格。
討論:上月結余、合計收入、合計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額的關系。
4、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1)找到不變的數:小數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變的數字及變的規律:整數部分是變的,它比最后一個小數的位數少1;它同時還是后面小數部分的8的個數。
(3)按照發現的規律填出最后一題的得數。
5、兩個小數的和是8,相差0.4,這兩個小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
(1)畫線段圖(圖略),發現如果把8減0.4,得到的是兩個較小的數;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兩個較大的數。再除以2就可以了。
(2)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平均數是4,要符合“相差0.4”,一個數要大0.2,另一個數小0.2
(3)檢驗:兩個條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題:小華在計算一道小數減數時,把被減數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減數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錯誤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嗎?
指名說說思考方法。明確:被減數少算了,結果也少算了;減數多減了,結果也偏小。
三、布置作業(略)
(6) 整理與練習(一)
教學內容:p.56、5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激發學習的興趣。
2、綜合運用有關負數、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廣泛應用價值,拓展知識面,提高正確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學生注意小數部分的不同位數,選擇這樣的既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第2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請平時多訂正的學生說說得數,有問題的再講具體的計算過程。
3、簡便計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后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變加數的位置湊整數加比較簡便。(如第1、2、6題)
(2)連減題,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也可以先減后面的數再減前面的數,要根據具體的數來定。說說第4、5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3)有加有減題。在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要帶符號“搬家”,舉例:第3題。
指出:簡便計算的目的是要“簡便”,但如果不按規定隨意改變會出現錯誤的結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用不簡便算一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樣。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第4題,要求學生看懂圖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幾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第5題,讀讀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其含義。
依次回答書上的問題。
3、第6題,簡單介紹“警戒水位”及相關概念。
說說表格中的各數據分別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個數前,表示的是增加或減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減的意思。
依次加或減,算出結果,并對照警戒水位,說說哪幾天的水位超過了。
4、思考題:
指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離,再加起來。
(2)簡單介紹等差數列求和方法,并用該方法算出和
比較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致。
三、布置作業:(略)
⑺ 整理與練習(二)
教學內容:P58 7
教學目標: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并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采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匯報;
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系呢?上月余額—本月消費=本月余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余額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么又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么樣的體會?
3、 統計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余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余的錢?
4、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5、 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向組長匯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并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8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23-2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有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學生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激勵每人學生說出計算4+1=5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有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五、教法、學法
⑴情景教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藝術化重組,再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導入新課時,我先創設一個十分熟悉而有趣的動感畫面,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處。
⑵直觀演示法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直觀的畫面。所以,我設計的練習都憑借直觀的畫面,讓每個學生在輕松活潑氛圍中積極思考,主動發展。
⑶合作交流,主動發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再鞏固、內化的過程中創造一種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教具準備:
樹林情景圖、P24-做一做的圖片(做成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先出示一個多媒體的動感畫面;然后老師導入:今天,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樹林里看看請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同組的小伙伴說一說。最后交流匯報:①大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一共有5只小鳥。②我看到樹上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合起來就是5只,列式為:4+1=5(只)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4+1=5(只)。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老師導入:4加1等于5,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流程:①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②小組交流,探討多種算法。③全班交流,代表匯報。學生可能有以下的說法:
第一種:我是看圖1、2、3、4、5數出來的。
第二種:我是數手指頭或小棒算出來的。
第三種:我會心算。
第四種:我先數4只,接著再數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種:原來有4只小鳥,又飛來1只小鳥,合起來就是5只小鳥,4和1組成5,所以4+1=5。(給予高度的評價)
(2)對學生的回答,老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最后提出質疑:一道題有很多的算法,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重點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知識來進行計算比較簡便。
(3)最后小結:老師介紹自己喜歡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因為這樣計算比較簡便、比較快。
(三)分層練習,辨析算理
(1)第一層練習:教科書24頁上做一做的第1題。把左、右兩幅圖制成電腦課件,直觀展示貓的活動情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同桌互相說說圖意再填上數,并說說計算方法最后,可將算式3+2=5 2+3=5 排列起來,如:{3+2=5。}讓學生比較異同,使學生直觀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4頁第2題也是通過(看圖說圖意填數說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練習,最后把算式排列起來,加深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27頁第4題的練習方式和前面兩道題基本相同。
(2)第二層練習:聯系生活,豐富聯想。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如: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個蘋果,下午又吃了1個,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②今天媽媽買了3條金魚回來,爸爸又買了2條,合起來有幾條金魚?
(3)第三層練習:分組進行拼圖比賽。要求:先算出圖片上算式的得數,然后拼出一幅美麗的圖畫。小組合作,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圖畫拼得最美,最后由學生互相評選出優勝小組,獎勵一面勝利紅旗。
(四)總結、歸納:
先詢問學生學會了什么?最后質疑。
八、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5以內的加法是新課程教材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5以內的數和初步理解加法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標準》認為: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本冊計算教學部分的突出特點是體現算法的多樣化。所以,根據這一理念和現代教學觀念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以下的教學思路:1、利用多媒體的動感畫面,導入新課。2、分小組互相交流,探究發現。3、結合教學內容分層練習,鞏固深化,加深對加法的理解。4、總結、歸納,提出質疑。從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造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觀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這一練習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讓學生用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放飛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并且又遷移、默化地滲透了美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例題,第3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5以內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游戲:快速搶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談話:我們在學校里上學,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勞動
看,一些小同學正在校園里干什么出示例1圖
總結:原來有3人澆化,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問: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問: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板書:3+2=5)
讀算式:3加2等于5。
提問: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過交流,明確是合起來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的名字叫加號,它代表了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1、連續出示例2的兩幅圖,讓學生說出圖意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問:算式中的每個數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誰知道得數多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動物們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紛紛把自己的寶寶帶來向大家學習。你們看,誰來了
(1)出示圖1(雞媽媽一家),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列算式計算。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 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小兔一家)、圖3(青蛙一家),按圖1的要求完成。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聰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學習,自己也想學加法,回家后,列了許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畫圓圈的方法計算呢!
同桌學生合作,看算式,先畫圓圈,再在書上填得數
集體訂正。糾正錯誤,對學生加以鼓勵
3、 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說出結果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2)出示:2+1=□,1+2=□。引導學生用3的分與合來計算結果
4比較:剛才我們用數圖、畫圓圈、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小結:這就是今天同學們學習的5以內的加法。(板書課題)
五、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小白兔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正在準備禮物獎勵大家呢!
(1)出示圖1。學生列加法算式,說含義
(2)根據圖2、圖3的意思,學生在書上完成
(3)集體訂正
2 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送信的游戲,大家看到書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數?
2+2這封信送到了4這個郵筒里,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線連一連。
小結:大家用5以內的加法解決了這么多問題。
回家后,繼續觀察,看看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使學生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l,從而加深對分數的知識.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類推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復習舊知.
(1)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投影)
問: 是幾個 ? 是幾個 ? 是幾個 ?
(2)填空
是4個 是 是個 是個 .
(3)口算并說明計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新授.
這樣的分數加法應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
2.教學例1.【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出示例1
一張長方形紙,做紙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應該怎樣想呢?(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1)
是2個 , 是1個 ,2個 加上1個 是3個 ,就是 .因此
(板書: )
(3)計算并說出思考過程
3.教學例2.【演示課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1)(演示動畫分數加法例2)
提問:怎樣列式?
(板書: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師出示圖片,板書
(3)再讓學生說 的思考過程.
4.練習.
(1)口答:
(2)計算并說思考過程.
提問:1用分數怎樣表示?(可表示為 、 、 、 )
小結: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寫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數.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直觀演示,感知加法的含義
談話:馬老師家有棵橘子樹,長著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帶了一些來送給小朋友,喜歡嗎?
出示5盤橘子,5個盤子里的橘子數分別是1、1、2、2、3。
談話:老師想把其中的2盤送給我們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師會送給我們班小朋友幾個橘子?
生1:我想可能會送第一盤和第二盤,一共是2個橘子。
生2:我想可能會送第四盤和第五盤,一共是5個橘子。
指出:把第一盤和第二盤的橘子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列式為1+1=2;
把第四盤和第五盤的橘子合起來,也要用加法算,列式為2+3=5。
介紹:加號及加法算式的讀法。
提問:如果送第一盤和第三盤,一共是幾個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盤和第四盤呢?
小結:要知道兩個數合起來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說明:從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問題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親切而自然,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加法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打開學生的思維。]
二、看圖計算,初步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畫面——雞媽媽一家。
提問:圖上有幾只母雞,幾只小雞?一共有幾只雞?算式怎么列?
(2)觀察畫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該怎樣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該怎樣列算式?
2.“想想做做”第4題。
要求先按順序觀察三幅圖,再在小組里說說每幅圖的`意思,最后讓學生把圖下的算式填完整,并進行交流。
[說明: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到的畫面情景,并適時提出數學問題,進而列式計算,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聯系生活,豐富對加法的認識
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鉛筆,又買來1枝,一共有3枝鉛筆;(2+1=3)
樹上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一共有5只小鳥;(3+2=5)
一年級有2個班級,二年級有2個班級,一共有4個班級;(2+2=4)
……
[說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獨立計算,鞏固認識
1.“想想做做”第2題。
要求先看清算式,畫一畫,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先連一連,再交流。
4.“想想做做”第6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
2.會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初步的逆向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的內容,練習十的第1、2、3題。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多媒體課件或掛圖、游戲卡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
1.復習數的組成(游戲:算式媽媽找孩子)
678109
□45□2□□75□
910810
0+□=10
□21□□42□
2.猜一猜。
出示圖片:
蘋果樹上結了10個蘋果,我用紙蓋住了一部分,請你們猜一猜,我用紙蓋住了幾個蘋果?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學生可能答出:用組成、分成、想加法、想減法等。)
[設計意圖:數的組成是本堂課學習的依據,所以設計了“數字媽媽找寶寶”這么一個復習的環節。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復習鞏固舊知,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猜一猜”既是對舊知的復習也是對新知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鉛筆圖。
出示例題插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么?(匯報)看著這幅圖,你能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匯報:盒子里放了7枝筆;如果把盒子放滿,可以放10枝筆;盒子里少放了3枝筆;盒子里原來可能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7枝等)
哦,盒子里已經放了7枝筆(板書:7),還要放幾枝才是10枝呢/題里告訴了嗎?(板書:7+()=10)
黑板上的算式你認識嗎?
說明:“()”叫著括號括號是用來表示“未知數”的,什么叫“未知數”?(沒有告訴我們的,不知道的數叫著“未知數”。)
那你會讀這個算式嗎?
7加幾等于10?括號里應該填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出示課題)
學生分組討論:7加幾等于10?括號里應該填幾?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學生匯報,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號里填3;7和3組成10,所以括號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號里填3;10減7等于3,所以括號里填3;盒子里空了3個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號里填3等。
想一想:括號里的3表示什么?
2.創設情景,增畫小旗。
出示小旗圖:
再畫幾面旗就是8面旗?
6+()=8
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請同學們先在橫線上畫一畫,再在括號里填數。(小組活動)
6加幾等于8?括號里應該填幾呢?(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數。
看著圖,同學們很快就能填出括號里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出示:3+()=54+()=7
2+()=86+()=10
4、動手操作。
(1)讓學生先擺5個小圓片,想一想在擺幾個就是8個了?怎樣列式?
(2)做一做第二題。(先口頭回答,再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里該填幾;接著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并在“6+ ()=8”中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最后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里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他們的思維。]
三、加深理解。
1、做一做的第一題
2、買蛋(練習十第1題)
3、練習十第2題
4、小貓釣魚(練習十第3題)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情景,逐步由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四、課堂
上完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2、通過引導,讓學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 直接揭題: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都在上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知識,出示課題:
2、 情境設置:同學們,我們經常要去超市購物吧,當你選好東西到付款機處付好款后,付款員阿姨還回給你一張小票(實物出示),這是許老師去超市購物得到的一張小票,你從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寧波三江購物俱樂部商場
品名 單價 數量 金額
保鮮膜 5.38 1 5.38
立白洗潔精 4.79 1 4.79
農夫果園飲料 3.30 1 3.30
三笑牙刷 1.41 1 1.41
①學生暢所欲言
②師:那你根據我們今天上的內容“”,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并列出哪些算式?
生答師板書:5.38+4.79 3.30-1.41
5.38+3.30 4.79-3.30
4.79+1.41+5.38 5.38-4.79
……
二、進入新課
1、嘗試解決:我們說出了這么多算式,現在請你選擇其中幾道試著列豎式做一做,有問題可以同桌討論。
2、你做了哪幾道?你是怎么做的?能告訴大家嗎?(生上臺實物展示)
①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你有什么辦法來證明你這樣列是對的'?
(可從元、角、分方面來說,也可從數位方面來說)
②還有誰做了其他不同的題目,上來展示,并介紹你自己的做法。
3、深入
師:大家仔細看,這4個小數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那你能不能舉幾個其他位數的小數相加減呢?(注意;整數部分不要超過3位,小數部分不要超過4位)
4、小組活動:請你任意寫兩道小數加減法的算式,整數部分、小數部分位數都可以不一樣,然后同桌交換做,做后再讓出題的同學批,看哪組合作得又快又好。
5、 反饋:實物展示,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①突出驗算方法:你有什么辦法知道自己做對了呀?
②突破難點:我這里有這樣兩道題目:10-0.48 9.46+10.34
請你仔細觀察一下:這兩題有什么特別之處嗎?你有什么建議嗎?
6、 :那我們上到這兒誰能比較完整地說一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呢?(后實物投影展示“法則”)
三、鞏固練習:
1、 專項練習。奪
8.35+4.65= 21.37-8.37=
16.74+5.238= 3.4-0.56=
10-4.8= 6.42-4.2=
2、 生活實踐題。
老師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師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處的光管嗎?
一群小動物在渡口過江,現有一大一小兩只渡船,大船限載重0千克,小船限載重600千克,5只動物同時過渡口,該怎樣乘船?
老虎 獅子 大象 猴子 袋鼠
408.26 532.5 1571.9 8.1 58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100以內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探索活動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運用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學會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為學生理解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準備,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學具的操作,經歷活動的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一)創設情境。
今天可真熱鬧,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同學參觀博物館,現在他們已經來到博物館門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頁情境圖
2.引導學生觀察后交流。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二)提出問題。
1.根據圖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出示例1中的問題。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1、嘗試列式,體會加法的意義。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條件?怎樣列式?想一想,為什么用加法來計算呢?(板書: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學生說口算的過程。
3.圖式結合,探究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學生操作擺小棒。
學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兩名帶隊老師,用2根小棒表示。
(2)組織學生交流,感悟筆算的算理和算法。
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來?(都是表示幾個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嘗試列豎式計算,理解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弄清為什么“5”與“2”對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
(4)全班交流筆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進一步明確“個位與個位對齊,先從個位上的數加起”的道理。
4.即時練習。
出示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方法。
(二)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1。出示例2問題: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2。指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試算35+32。
(1)組織學生先擺小棒(注意觀察學生操作。首先正確擺放出35和32,其次正確地將5個1和2個1相加,3個十和3個十相加)幫助學生對筆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師追問: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為什么3和3對齊,5和2對齊?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師生小結: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4.即時練習。
出示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和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一)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圖意,獨立列豎式計算。
2.集體交流。第2小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列豎式計算,重點檢查學生的對位問題,提醒學生將豎式的結果填在橫式的后面。
四、課堂總結
(一)回顧小結,完善課題。
1.這節課我們利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計算時,每一位上的數相加是否滿十?
2。補充課題,板書:不進位
(二)突出重點,結束新課。
筆算兩位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學生懂得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數計算簡便,會進行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觀察、演繹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難點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法中的應用,并使一些分數加法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1.教師: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有哪幾個?用字母怎樣表示?
板書: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師: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適用于整數和小數,是否也適用于分數加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二、學習新課【繼續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1.出示:下面每組算式的左右兩邊有什么關系?
○○
教師說明: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圍內使用?
(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中的'數,既包括了整數,又包括了小數和分數)
2.出示例3計算:
觀察:這些加數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點?
思考:怎樣可以使計算簡便?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教師提問:這道題哪里應用了加法交換律?哪里應用了加法結合律?
最后結果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總結:應用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先加起來,或湊成整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①○
②○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繼續演示課件“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
①②
3.思考題: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嗎?
四、課堂總結.
整數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先加起來,或湊成整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五、布置作業.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6
設計說明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數與代數內容的安排,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加、減法的筆算,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選擇合適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復習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復習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計算回顧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再結合教材提供的資源,進一步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時,提高計算能力。
2.重視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提煉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把計算融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計算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課件出示:計算下面各題。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再減)
4.組內討論: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計算加法時要注意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每一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進位的1。計算減法時要注意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被減數中間有0的減法,要連續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當作9來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時,重點突出加、減法中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使學生在計算萬以內的加、減法時,注意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從而有效地提高正確率,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鞏固運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1題中的表格及問題: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7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與同伴交流,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合作的愉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復習
1、口算
20+4032+1040+4842+475+23
4+6451+834+534+5083+1
(1)課件出示,學生口答
(2)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二、新知引探
1、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的真棒。瞧!有個班級舉行聯歡會,我們也去看一看。他們現在好象在討論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圖上的信息)
2、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怎么解決夠不夠的問題?
算式怎么列?學生口答教師板書:24+9=
3、嘗試計算
師:怎么算呢?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可以請小棒幫忙。
4、交流算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過程)
24+9=3324+9=331+9=1024+10=34
631323+10=3334-1=33
30
5、比較算法
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真不錯。你喜歡哪種方法?
把你喜歡的那種方法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6、鞏固算法
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45+67+6374+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7+69+56+4
27+639+56+54
(1)獨立練習
(2)反饋
(3)你有什么發現?
2、對比練習
23+467+252+6
23+767+852+9
(1)口算得數
(2)比較異同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改錯練習
25+8=23()
47+5=97()
36+7=43()
4、發展練習
35+()=4()
四、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8
【教材簡解】
本課教學內容是課程標準江蘇教育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0頁的例題、第41頁“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這節課教學的加法估算,范圍限制在兩個加數都接近整百數,而估算的結果也用整百數表示。教材選擇四種家用電器的單價作為素材,在例題中安排學生估計“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引導學生探索估算方法。“試一試”安排學生設想另外選購例題中的其他兩件商品,估計大約需要幾百元。“想想做做”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練習,第1題判斷一些數各接近哪個整百數,第2、3題安排估算練習,第4題判斷計算的準確值比估算出的數值大還是小。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加法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難點】
掌握加法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設計理念】
1、體現計算教學的生活化,數學來源于生活,依照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提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探索材料,并提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主動進行估數、估算,潛移默化地感受估算的意義,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價值;
2、從關注估算技能目標轉變為關注估算能力形成的過程性目標,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能與發展性目標做到同時落實;
3、充分尊重學生,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獨立探討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感悟估算。
【設計思路】
本節課首先通過創設現實的情境——猜手機的價錢,引入新課,接著出示4種商品的價格,讓學生 “估計一下,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要用幾百元?”組織學生自主探索,估算的基本方法——把兩種商品的價錢都看做接近的整百數,再把兩個整百數相加。再通過“試一試”讓學生進行購買其他兩件商品的所需錢數的的估算。鞏固練習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估計一個三位數接近幾百;第二層次,先把每個加數看做整百數,估計出結果再筆算,加強估算和筆算的對比;第三個層次,用估算的辦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判斷兩個數的和夠不夠某個整百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猜一猜:老師前些日子去商場買了一款手機(課件出示手機圖片),它的價格大約是500元,小朋友能猜出它的實際價格是多少元嗎?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如498元、490元、512元、504元等。課件出示這款手機的價格496元,讓學生對照,猜得是否合理。
講述:其實大家猜得都比較合理,因為大家猜的價格都比較接近500元,也就是大約是500元。
2、商場里還有很多商品,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 電話機97元 電飯煲192元 自行車403元 電風扇105元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說出每種商品的價格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積極動腦,學會判斷一個三位數接近哪個整百數,下面我們就來用這個本領解決問題。
【設計說明】學生在猜數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大約”含義,而且情緒高漲。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觸及新知,過渡自然貼切。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問題:估計一下,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式?板書:97+192 提問:這道題不要求我們算出準確的錢數?要求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辦? 先獨立思考,再分組交流,探索算法,再交流中體會估算的方法:(1)看97和192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2)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得到的就是大約需要的錢數。
學生匯報:電話機的價錢是97元,97元接近100元;電飯煲的價錢是192元,192元接近200元。100元加200元等于300元,所以,買一臺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300元。
講述:這樣的算法就是估算(板書:估算),你們估算的方法是對的,但估算的過程不必全寫出來,老師教給你們一種簡便的寫法。
板書:97+192≈300(元)
約等號
講述:“≈”這個符號叫做約等號,表示大約相等的意思,讀作“約等于”。(學生練習寫約等號)
提問:算式中為什么不能寫“=”呢?你覺得,人們為什么要用它來表示大約等于呢?(讓學生體會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2、教學“試一試”
提問:現在你能用剛才的方法估算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幾百元嗎? 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學生匯報:自行車的價錢是403元,接近400元,電風扇的價錢是105元,接近100元,400元加100元等于,所以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500元。(板書403+105≈500(元))
提問:如果我們帶500元能買回這兩件商品嗎?
可能會有兩種答案,通過討論,形成不能買回的統一認識及原因,把403看作400,少算了,把105看作100,也少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的結果小。
提問:下面每人設想任意選購兩件商品,估計大約需要幾百元? 學生匯報:
(1)買一部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97+403≈500(元)(2)買一個電飯煲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192+403≈600(元)??
小結:在剛才的計算中,同學們把要買的商品的價錢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得到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這就是加法估算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設計說明】估算的方法雖然是本節課的重點,但學生掌握起來并不難,所以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掌握方法,而約等號及其含義則采用講述的方法告訴學生。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的統一。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你知道下面各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學生自己思考后,同桌兩人一組開展活動:一人報數,另一人說出這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估算下面的結果,在括號里填上整百數。
學生各自填寫,指名說出填寫的'數。追問:這個數是怎樣口算出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用約等號直接在書上表示出估算的結果,再把豎式寫在練習本上。
提問: 199+297筆算結果是496,估算結果大約是500,為什么估算的結果比筆算的結果多一點呢? 403+208筆算結果是611,估算結果大約是600,為什么估算的結果比筆算的結果又少一點呢?
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199+297,把199看作200,多算了,把297看作300,也多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的結果大;同樣的道理,403+208,把403看作400,少算了,把208 看作200,也少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結果小。
想一想,其他幾道題的筆算結果為什么有的比估算結果大,有的卻比估算結果小呢? 【設計說明】筆算和估算都是計算的方法,這樣的處理,有利于把估算和精確計算有機結合起來,在計算前讓學生估算或計算后讓學生用估算驗算,有利提高精確計算的正確率,幫助學生認清估算和精算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由被動估算向自主估算的轉變。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境圖:學校組織一、二年級的同學去看木偶戲,瞧!他們多開心呀!一年級195人,二年級198 人,劇場共有400個座位,夠坐嗎?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在班內匯報交流,要求說出判斷的理由。
學生匯報后小結:一年級195人,接近200人,二年級198人,也接近200人,因為這兩個數都小于200,所以它們的和一定小于400,所以可以得到結論:400個座位夠坐。【設計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題通過展現現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的體驗。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用估算的方法解決了不少問題,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估算,例如:到商店里買東西,出發前就要先估算一下要帶多少錢,買過東西以后,還要估算一下錢花得對不對。除了買東西之外,還有許多事情也用到估算,課后請同學們留心觀察,看看哪里還用到估算,利用課余時間互相交流。
【設計說明】這樣的小結,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進一步拉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小數加減法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算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
3、提高推理和歸納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整數加減法的學習基礎,而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識遷移類推,總結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課前調研,大部分同學不難掌握筆算小數加減法時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對于為什么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計數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還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明晰算理,進而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學過程:
一、第一階段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創設情境
出示四本圖書的圖片及價格信息。
問:你能就這些信息,提出一個能一步解決的問題并列式解答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課題
問:請認真觀察,這些式子有什么特點。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板書:小數的加減法)
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式。
①購買《百科全書》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錢?
②購買《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學記》一共要花多少錢?
③購買《游戲力》和《百科全書》一共要花多少錢?
④《丁丁上學記》比《百科全書》貴多少錢?
……
學生觀察發現:是關于小數的加、減法。
白板課件
二、第二階段
教學新課,探究新知
1、整、小對比,初步體會。
探究小數加法2.13+4.6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對比思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一樣嗎?
2、對比分析,總結方法。
探究小數加法3.92+4.6的計算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在筆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將小數點對齊,才能保證相同數位對齊。(板書: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1)利用反饋器做學情調查
問:為什么要將小數點對齊,也就將相同數位對齊?
利用反饋器反應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選1,不知道或還不太清楚的'選2。
教師通過反饋情況和詢問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作出有針對性的活動建議。
(2)出示活動建議,開展小組探究活動。
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數位對齊是因為相同數位上的數的計數單位相同,而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4)在明晰算理的基礎上,總結算法。
問:在筆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怎么做呢?
3、遷移類推,學習筆算小數的減法。
要求:列豎式計算
4.6-4.17 并驗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指導。
說明:為了計算方便,要將被減數補齊數位后,再計算。
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4、總結歸納算法及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選擇正確的解法。并說明解法①的錯誤原因:滿十沒有向前進一。
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個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思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筆算方法是否相同。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選擇正確的解法。不同意見雙方說明各自的理由。
學生利用互動反饋器反應自己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認知情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的探究結果,并在班內進行討論。對不同的做法進行自評和互評。
學生總結方法: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
學生列豎式計算。
2.13+4.17
一名學生板演。
學生列豎式計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學生板演。
學生總結方法和注意事項:
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結果要化簡;為了計算方便要補齊數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階段
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1、我會計算:(比比誰最厲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銀片的單價是4.85元,一個毛線球的單價是0.68元,買一串小銀片和一個毛線球一共要花多少錢?買一串小銀片比一個毛線球多多少錢?
第四階段
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知識上的或學習方法上的收獲)
……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0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學生自由發言。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說)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導入新課。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里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
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換律。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28=45(人)
(3)觀察發現。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說說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發現: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師板書:28+17=17+28
(4)照樣子寫一寫。
讓學生試寫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問: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這種規律。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律可以寫成:
a+b=b+a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28+17)+23=28+(17+23)
(4)加深認識、探索規律。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號。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
和不變。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1、2、3題。
(1)第1題中的最后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每組中兩題的聯系。
比較每組中的兩題,說說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01-13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09-30
數學加法教案01-12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5篇)01-13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精選15篇01-14
幼兒數學加法教案02-20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通用22篇)05-12
小學數學教案:5以內的加法02-06
小學數學加法的含義教案設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