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加法教案(通用2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加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3、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滲透簡單的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由一圖列出兩式,并能正確、合理的計算出兩式結果。
教學難點:
根據一副圖寫兩個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光盤、4個紅菜椒、3個綠菜椒、。 學生: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奠定基礎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二、運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創設情境
在植樹節里,植樹小隊的小朋友出發了,你們瞧!(教師出示主題圖)。
1、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個小朋友去植樹,又來了1個小朋友。)
2、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加法)
(二)學習5+1和1+5
1、師: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來有5個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來來的一個);那6呢?(一共有6個小朋友)。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數字的意思,那誰能合起來說說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來的5個小朋友和后來的1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6個小朋友。)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呀,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圖,你會算5+1=6嗎?(注意:加法與合成有關)
(5和1可以合成6。)
師,你們可真會算。5個小朋友和1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師:那么,根據這幅圖,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嗎?(1+5=6)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2
教學內容: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第88頁的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個算式,并計算結果。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教學中的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學數學。
重點難點:
看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準備小棒數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電腦演示卡通人物湯姆:小朋友,我是湯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請我去作客,不過,聽說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幾個問題,你們愿意幫助我,和我一起去嗎?學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復習題。
復習:(1)卡片出示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 )
1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1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19
復習(2):湯姆講述:我帶來了一束鮮花作為禮物,瞧,花朵上還有算式呢!這些算式中哪些已經學過了,哪些還沒有學?
(學生分類) 8+1 10+1 2+6 4+10 7-3 8+10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1、觀察例圖:吉利的生日晚會上,已準備了好多蛋糕(電腦演示),仔細看一看,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兩部分?(盒內的10個和盒外的5個),這樣,你可以說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數嗎?請你把書翻到68頁,試著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訴你的同桌。
(2)誰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訴大家。(指名學生回答)
3、老師小結: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數的組成來算,也可以利用加、減法之間的關系來算。
三、鞏固深化,拓展創新
1、回到課前分類題,讓學生完成原來不會做的題目。
2、媒體演示
湯姆:生日晚會開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還沒數好,出示做一做1
學生自己先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列出四個算式。
3、瞧:晚會上還準備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會算嗎?完成做一做2。做完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
4、我們一起來到智慧宮:9+4 你會算嗎?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表。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復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匯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說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一說用什么法計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匯報。教師巡視后,找出復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匯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發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
我們來復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后讓學生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直觀演示,感知加法的含義
談話:馬老師家有棵橘子樹,長著好多橘子,可甜了。今天,我帶了一些來送給小朋友,喜歡嗎?
出示5盤橘子,5個盤子里的橘子數分別是1、1、2、2、3。
談話:老師想把其中的2盤送給我們班的小朋友,猜猜看,老師會送給我們班小朋友幾個橘子?
生1:我想可能會送第一盤和第二盤,一共是2個橘子。
生2:我想可能會送第四盤和第五盤,一共是5個橘子。
指出:把第一盤和第二盤的橘子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列式為1+1=2;
把第四盤和第五盤的橘子合起來,也要用加法算,列式為2+3=5。
介紹:加號及加法算式的讀法。
提問:如果送第一盤和第三盤,一共是幾個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盤和第四盤呢?
小結:要知道兩個數合起來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說明:從生活中的一個普通問題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親切而自然,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加法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打開學生的思維。]
二、看圖計算,初步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畫面——雞媽媽一家。
提問:圖上有幾只母雞,幾只小雞?一共有幾只雞?算式怎么列?
(2)觀察畫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先指名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再提出要求:小兔一共有多少只,該怎樣列算式?青蛙一共有多少只,該怎樣列算式?
2.“想想做做”第4題。
要求先按順序觀察三幅圖,再在小組里說說每幅圖的意思,最后讓學生把圖下的算式填完整,并進行交流。
[說明: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到的畫面情景,并適時提出數學問題,進而列式計算,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聯系生活,豐富對加法的認識
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鉛筆,又買來1枝,一共有3枝鉛筆;(2+1=3)
樹上有3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一共有5只小鳥;(3+2=5)
一年級有2個班級,二年級有2個班級,一共有4個班級;(2+2=4)
……
[說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獨立計算,鞏固認識
1.“想想做做”第2題。
要求先看清算式,畫一畫,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再組織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先連一連,再交流。
4.“想想做做”第6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已有加法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加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義和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過程
一、課題提示
我們學了幾年數學,幾乎每天都與加法打交道,誰能說說什么是加法嗎?今天我們學習加法的意義。(板書課題:加法的意義)
二、教學新課
(一)、教學加法的意義。
1、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說已知條件和問題,老師畫線段圖。
2、獨立解答。指名學生說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數(在圖下板書)然后問: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看線段圖,老師輔以手勢說明,我們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這一個數,可見加法是一種運算。加法是一種怎樣的運算呢?
4、說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稱。什么是加數?什么是和?
5、剛才的加法中,加數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舉例:7+0=7,0+7=7,0+0=0。…,得出結論,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看例1線段圖,剛才我們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如果要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還可以怎樣列式?
2、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樣的關系?(板書:在兩個算式間畫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如果其他任意兩個數相加時,交換一下兩個加數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變呢?
5、出示例2兩組式子,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兩組算式有什么共同點?歸納并板書加法交換律。
6、加法交換律除了用文字語言進行敘述外,還可以用字母寫成的式子來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怎樣表示加法交換律?
說一說a和b分別表示什么?比較一下文字敘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種簡明好記。
7、鞏固練習: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兩個數合并成( )個數的( ),叫著加法;相加的兩個數叫做( ),加得的數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它們的( )不變。
④418+382=382+418,這是應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個數加上( ),是原數。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任意兩個數的和,一定比這兩個數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加法交換律寫成:a+b=a+c。( )
8、想一想,我們以前在哪里曾經用加法交換律?(加法驗算)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四、作業布置
練習十一的第1、2題。
附板書:
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畫示意圖)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數 加數 和 18+17㈡17+18
答:(略)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a+b=b+a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例題,第3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5以內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游戲:快速搶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談話:我們在學校里上學,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勞動
看,一些小同學正在校園里干什么出示例1圖
總結:原來有3人澆化,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問: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問: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板書:3+2=5)
讀算式:3加2等于5。
提問: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過交流,明確是合起來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的名字叫加號,它代表了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1、連續出示例2的.兩幅圖,讓學生說出圖意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問:算式中的每個數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誰知道得數多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動物們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紛紛把自己的寶寶帶來向大家學習。你們看,誰來了
(1)出示圖1(雞媽媽一家),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列算式計算。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 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小兔一家)、圖3(青蛙一家),按圖1的要求完成。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聰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學習,自己也想學加法,回家后,列了許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畫圓圈的方法計算呢!
同桌學生合作,看算式,先畫圓圈,再在書上填得數
集體訂正。糾正錯誤,對學生加以鼓勵
3、 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說出結果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2)出示:2+1=□,1+2=□。引導學生用3的分與合來計算結果
4比較:剛才我們用數圖、畫圓圈、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小結:這就是今天同學們學習的5以內的加法。(板書課題)
五、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小白兔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正在準備禮物獎勵大家呢!
(1)出示圖1。學生列加法算式,說含義
(2)根據圖2、圖3的意思,學生在書上完成
(3)集體訂正
2 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送信的游戲,大家看到書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數?
2+2這封信送到了4這個郵筒里,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線連一連。
小結:大家用5以內的加法解決了這么多問題。
回家后,繼續觀察,看看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7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說說下面的各數各接近幾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里有這么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里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于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2、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8
設計說明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根本,通過不斷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比較中感知加法結合律的意義。接著通過驗證、猜想,使學生發現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本設計在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形成疑問,提出問題
1.觀察、討論。
師:這里有兩組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4+8)+6○4+(8+6)
(19+82)+38○19+(82+38)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說出自己的發現)
2.交流發現。
師:通過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
(1)幾個數相加?(三個,且加數相同)
(2)分別先算了什么?(前兩個數,后兩個數)
(3)結果如何?(得數相同)
3.提出猜想。
師:根據剛才的發現,請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換律外,可能還存在什么樣的規律?
(學生猜想: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與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計算給出的算式,發現兩個算式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自覺地產生探索的欲望。
⊙驗證猜想,總結規律
1.驗證猜想。
(1)仿寫算式,驗證猜想。
學生仿寫算式,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2)舉例驗證。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自由舉例,小組內交流結果。
2.明確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師:用語言來敘述加法結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結合律呢?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那么加法結合律應該怎樣表示呢?
(a+b)+c=a+(b+c)
4.加法結合律的應用。
(1)感知簡便的計算方法。
師:怎樣應用加法結合律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練習:
根據運算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
64+37+163=64+(□+□)
(指名回答)
師:這三個等式都是根據哪個運算律填寫的?(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小結:應用加法結合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相檢查。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圖片和小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為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常看到賣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里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后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才表現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并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于4(強調:“+”為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呈現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只?
[設計意圖]:數氣球個數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借助于上一節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松鼠個數的例題,使學生借助于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 《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于4 讀作:1加3等于4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1
設計說明
“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1~5各數,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計算教學的起始課。加法的知識雖然簡單,卻對后面的學習計算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共設四個環節,層層推進。
1.直觀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通過學生的實際演示(1名男同學和2名女同學走到一起)和課件演示(把1只黃紙鶴和2只紅紙鶴放在一起),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況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合起來”就是“加起來”的意思,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觀察畫面,體會加法的含義。
通過觀察教材上的氣球圖,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圖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發散思維,理解加法的含義。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用加法來表示的.事例,增進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到加法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4.動手操作,鞏固加法的含義。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先是看算式擺,再用學具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圓片或小棒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同學們,你們會疊紙鶴嗎?老師這里有幾只紙鶴。(課件演示:1名男同學與2名女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黃紙鶴與2只紅紙鶴放在一起)合起來能不能用一種簡便的方法表示出來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名男同學和2名女同學走到一起,1只黃紙鶴與2只紅紙鶴放在一起合起來都是3,很自然地提出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1)自主探索,同桌相互說一說。
(2)提問:從剛才的方法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老師引導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強調:1名男同學與2名女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黃紙鶴和2只紅紙鶴放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講解邊配以手勢表示合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再配以手勢,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并引導學生交流,培養與人交流的意識。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演示上面的活動,抽象出數1和數2。
師:上面的1名男同學我們可以用“1”來表示,2名女同學可以用“2”來表示。
(2)教師明確: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來表示?
師:1+2等于幾?“等于”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表示,“=”是等號。(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板書)
(4)教師小結,引出課題,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5以內的加法。(板書:加法)
(5)讀一讀加法算式。
①教師范讀。
②同桌互讀。
③指名讀。
設計意圖:由直觀形象的演示抽象出數的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加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3.進一步加深對加法的理解。(出示教材24頁的氣球圖)
(1)看圖,這幅圖畫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引導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3個紅氣球,1個綠氣球,合起來是4個氣球)
(3)引導學生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4)學生明確:3+1=4。
(5)師生共同小結:把幾樣東西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4.發散思維,展開聯想。
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能用3+1=4來表示的加法事例,師舉例:有3朵小紅花,1朵小黃花,合起來是4朵花,即3+1=4。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發散思維,列舉事例。
(1)有3名男同學,1名女同學,合起來是4名同學,即3+1=4。
(2)有3塊水果糖,1塊奶糖,合起來是4塊糖,即3+1=4。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得出3+1=4,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
5.感受加法算式的多樣化。(出示教材25頁小松鼠玩耍圖)
(1)看圖,說明圖意,根據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3)小組之間討論:應怎樣列式計算?
(4)列出算式:3+2=5。
師:3加2等于5,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也可以想一想,說一說。
(5)出示課堂活動卡,探究多種算法。
(6)師生評價。
師:一道題就有這么多種算法,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理由是什么?
(學生介紹后,教師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語言表述,從中體會加法的含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這里不再是傳授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參與計算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滲透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2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教學難點:如何靈活地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獨立思考,類比應用,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律,誰來說一說?
(說說其意思,或字母表達式)a+b=b+a?? (a+b)+c=a+(b+c)
2、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做什么?(驗算)。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還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為后面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2、(設計意圖:通過談話,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3、多媒體出示:例3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認真看教材第20頁例3內容,邊看邊思考:
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總行程并計算。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計算能力)
(2)完成例3的內容
匯報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
(3)重點引導學生對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進行匯報。(展示時讓不同運算順序的同學分別展示并匯報,為的是突出運用運算定律的作用)
既用到了加法交換律,也用到了加法結合律。
這道題我們運用了加法中的什么運算定律
通常在簡便計算中,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同時使用的。
小結: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知道,在加法計算中,兩個數能湊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數,一般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夠靈活的運用,本環節可大膽的放手學生,讓其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2、第20頁做一做,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增加學生的成功欲望,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比一比
以氣球的形式呈現數據,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定律計算。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按照計劃,李叔叔在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五、教學反思
優點:
這節課我注重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
不足:
1、課堂上我很少去表揚學生,有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太平淡,該表揚激勵的時候卻沒有說出口,讓學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動。
2、在處理課堂上出現的一些預期之外的情況時,靈活性不夠!
3、課堂氣氛調解的不夠,還有部分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今后我應該在激勵啟發方面進一步提高。
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知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使同學初步體會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是最簡單的方法。
3、通過同學操作、表達使同學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4、培養同學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5、使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勝利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掌握對自身合適、喜歡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師:多媒體課件,蘋果樹圖、小草圖
生:小棒或學具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電腦演示:從美麗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內景再到陸續飛落草地吃食的小鳥并對四只小鳥加以特寫。同時還隨同著清脆的鳥叫聲。
2、問:老師想知道有幾只小鳥,誰愿意幫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體繼續演示:又飛來一只小鳥(同學觀察)
問:這時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幾只小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板書: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
1、 小組合作,探索多種算法
問:4+1等于幾?你是怎樣算出來的?請把你的方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們。
2、全班交流算法。
(對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給予鼓勵,并板書5)
師:剛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們學過的4和1拭目以待組成來計算的,這個方法很好,你能用這種方法也來試著算一算嗎?同桌互說。
三、分層練習,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題
(1)先請同學看圖說圖意,再請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學匯報算式;3+2=5 ,2+3=5
師: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觀察上面的這兩個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使同學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2、“做一做”第2題
要求同學邊擺邊列算式。
四、寓練于樂,鞏固深化
1、游戲一:貼蘋果
要求:在蘋果圖片上寫出“5以內的加法算式”并貼到蘋果樹上去。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大家擺學具說算式,一人寫算式。
評價方式:請同學當“小法官”
2、紅花配綠葉
要求:這綠葉上的算式,找到相應的“紅花”答案
游戲方式:以小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個小組找到的“紅花”答案多。
評價:給找到正確答案多的小組獎勵“團結協作智慧星”
五、托管時間完成第27頁的第1————4題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思維發展目標:在學習估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估算,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教學例題:
師:小朋友們,葉老師剛幫了新家,要去商場買東西。你們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們各是多少錢呢?(電話機、取暖器、自行車、電飯鍋、電風扇)
師:每樣商品各接近幾百元呢?
師:現在我要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把商品拿出來)請你幫我估計一下,大約要付幾百元?你是怎樣想的呢?
1)206+292=498(元)
498元接近500元
指出:你是先算出買這兩樣商品需要的總錢數,再看它接近哪個整百數是嗎?
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約需要500元。
師:是的。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
(板書:200+300=500)
我們就說206+292大約就是500元。(板:206+292 500元)
師:(如果學生出現了第一種)比較這兩種估計的方法,你覺得那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把兩個加數都看成整百數,估算起來比較簡單)(我也覺得這種方法估算起來更比較簡單,給這種方法打顆星)
師:(指206+292 500 (元) )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約等于500元,我們就可以用這樣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它就是約等號。(板書:約等號)我們就可以用它來表示估算的結果。
師:誰來說說我是怎樣寫約等號的?(兩條邊都先向上彎一彎,再向下彎一彎)
師: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下一樣長,一樣彎)
我們一起來寫個約等號。(豎空)
師:約等號讀作約等于。這道算式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師:表示什么意思呢?(206+292大約等于500元)
師:約等于的500元又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把206看作 )
二、試一試
師:說得真好。如果我想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將商品拿出)先想一想,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列式,說想法
師:算式怎樣列?
師:這兒為什么要用約等號?(因為得數不是正好等于800,而是估計的)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如果我帶了800元錢,能買回這兩樣東西嗎?為什么?
(對,206元比200元多,604元也比600元多。他們的和就應該比800元多,所以我帶800元是買不回這兩樣東西的。)
師:請你幫我任意挑選兩樣東西,估計大約需要多少元?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列式指名匯報(23個)
(當學生說到292+195500元)如果我用500元,能買回這兩樣商品嗎?為什么?
(對,292元比300元少,195元比200元少,他們的和一定比500元少,所以用500元能夠買回這兩樣商品)
(如果學生說到305+195500)這兒能用約等號嗎?為什么?(因為正好是500元,要用等號)
師:還有的同學想說。就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小結:二(1)班的小朋友真棒,會把要買的商品的價格都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就能得出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這就是加法估算。(板書課題:加法估計)要想進行正確地加法估算,首先要能找到算式中一些加數所接近的整百數。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 第1題。
你知道每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演示同桌互相玩(一人出卡片,一人說接近的整百數)
同桌說指名匯報。
2.想想做做 第2題
師:說得真不錯。春天到了,小蝴蝶都出來活動了。(點電腦)
師:能解決嗎?動手連一連
指名匯報。(直接說出接近500的數 )
3.想想做做 第3題
師:剛才我們已經順利地找出了一些三位數所接近的整百數。繼續看,把每個加數看作整百數,再估算結果。(示第3題 說明題意:用約等號表示計算結果)
獨立計算。
匯報。校對(如有錯題問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
師:把兩個加數都看作整百數的加法估算咱們小朋友都會了,你瞧
(出示 498+344 498+344)
師:(指498+344)這道算式中的兩個加數也都能看成整百數嗎?
師: 哪個不能?為什么?(344在300和400的中間,既不接近300,也不接近400)
師:(217+356)這道算式中那個加數接近整百數?
師:像這樣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怎樣就能很快地估計出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498+344:把498看成500,再加上344肯定就是八百多)
(217+356:把217看成200,加上356肯定是5百多)
指出:是的`。在只有一個加數接近整百數的算式中我們只要把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加上另一個加數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是幾百多。小朋友你們會了嗎?下面我們就運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問題
4. 示想想做做 第4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小于700?在□里畫
445+198 □ 596+145□ 413+268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校對
根據學生錯誤進行分析:
445+198:把198看成200,加上445結果還是6百多,所以小于700。
413+268:413接近400,加上268還是600多。
596+145:把596看成600,加上145得數大于700。
5.想想做做 第5題
下面哪道題的結果大于500?在□里畫
299+185 □ 136+398 □ 67+414 □
獨立思考,進行選擇。
指名匯報 校對(針對錯題講解)
師:想一想,怎樣就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算式的得數比幾百大還是比幾百小?
(把算式中接近整百數的加數看成它接近的整百數,再和另一個加數相加就能很快知道它的得數大于幾百還是小于幾百)
師:那天,我還看中了這些商品(出示想想做做 第6題)
電腦顯示要求
師:能解決嗎?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里交流。好,開始。
四人小組活動。
指名匯報(23) (板書)
師:我身上有1000元,買哪些商品大約需要1000元呢?請你幫我算一算。
交流:195+404+302+961000(元)
404+302+2981000(元)
195+404+298+961000(元)
四、總結
本屆可你學會了什么?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加法估算。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并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意義,溝通加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五朵花、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圖,讀懂圖意。
2、模仿做一做,邊說邊做。
3、指名說一說一共有幾支鉛筆。
4、集體交流數“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方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清楚表達。
二、實物操作
1、出示熊貓圖,說說圖上講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貓在吃竹子,有2只熊貓在玩球,一共有幾只熊貓?
2、用學具代替熊貓擺一擺,數一數。
3、和同桌說一說后集體交流,鼓勵孩子認真傾聽。
三、符號表達
1、小結:這兩個數學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師介紹加號、等號、算式的讀法。
4、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5、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境可以用這個算式表示。
6、寫一寫算式。
7、擺一擺、算一算。說說加法算式在圖中表示的意義。
四、鞏固應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導學生完整說圖意,重點說出“又開來一輛”“又飛來一只”
2、說一說。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1+4=5來表示?
(2)觀察情境圖,交流書中呈現的實例。
(3)讓學生結合不同情境解釋算式的意義。
(4)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結。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4、練一練,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全班交流。
五、總結,布置實踐作業:在家里說說加法問題,并把算式記下來。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69頁例1及相關練習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上冊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在本單元中學習了兩位數與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同時又為今后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奠定基礎。本課在整個100以內減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很多學生對這類計算有過嘗試,但對于算理的理解比較模糊。本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借助學具,直觀操作,建立對減法過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語言表征出來,并能運用新知解決數學問題,為學習下一課時退位減法最好準備。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之上,熟練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能區分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兩位數減整十數算法的不同。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
(一)撥一撥。(在計數器上撥數,比較每組數表示的意義。)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開火車”形式進行練習。
90-70= 80-40= 70+5=
34+4= 5+32=
4+( )=66 60+( )=68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情境引入,初步體會算法
(一)結合情境圖,了解信息 提出問題
1.小小圖書館(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一(1)圖書館開館了,小小圖書管理員正忙著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問題。(課件呈現)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信息。
(1)有35本故事書,借出2本。還剩下多少本故事書?
(2)有35本動漫書,借出20本。還剩下多少本動漫書?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并選擇性板書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可讓學生結合信息完整把問題敘述出來。
(二)列出算式,對比分析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35-2= 35-20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可能回答:都是減法算式,第一題是減一位數,第二題是減兩位數,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三)猜測結果,引發探究
學生互相說說算式結果。
教師追問:同學說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一起來驗證。
(四)借助學具,直觀感悟
教師:可以嘗試使用計數器和小棒幫助計算。
預設的方法有:
1.直接數數方法:35-2往前數2個,就是33;35-20是10個10個地數,往前數2個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觀呈現過程。
3.計數器撥數,位值思想滲透。
(五)回顧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表述過程,在算式中體現過程和方法,數形結合,由抽象向具象過渡。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要束縛學生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選擇性進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學習,通過學生匯報不同方法,進行互相學習,交流,相互補充,既尊重學生個性的展示,有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師則利用課件將直觀地操作圖口算過程對應起來,多途徑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三、對比感知,明確算理
(一) 簡化思維突出重點(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擺小棒和用計數器計算的過程。
先讓學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課件把擺小棒和計數器撥數的過程動態演示,根據學具操作過程,課件出示算式計算過程。再次讓學生感悟算理。
(二)回顧比較,認識本質
1.比較“35-2”和“35-20”計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討論,回憶操作和計算過程。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小棒和計數器操作過程中的捆數(幾個十)、根數(幾個一)及十位和個位的計算順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區別,同時內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加、減。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再結合學具,課件輔助,回憶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過程。再將兩個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區分,在對比中感知算法和對算理的明確認識。】
四、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來試試。(分組撥數計算)
78-5= 65-4=
78-50= 65-40=
要求:分為男生、女生兩組,都先撥出“78”,男生組計算“78-5=”;女生組計算“78-50=”。匯報結果,比較兩組分別是在什么數位上撥去珠子,再次明確算法。
(二)選蘋果。(改錯題)
出示蘋果算式,判斷各題計算是否正確。
同學們交流匯報,分析錯因。
師生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課件出示)
五、鞏固應用,反饋練習
(一)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算法。
(二)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的“解決問題”。
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創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師:從中任選2個數創造一個算式。根據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可能會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口算。
最后一題是退位減法,為下節課學習做孕伏。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設計,既讓學生在計算過程逐漸熟練算法,明晰算理。又關注全體參與度,整體反饋,匯報結果。并把學生自評和互評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相互交流,創造算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的算法,又為下節課學習退位減法做孕伏。】
六、暢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7
教學目標
1、 經歷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了解算式之間的聯系,提高2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正確率。
2、 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熟練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20以內進位加法表
教學活動設計 修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和以前一樣,系統的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內把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確整理的依據和標準,并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4、7+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從中我們都發現了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隱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秘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板書設計 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 做個加法表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8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說說下面的各數各接近幾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里有這么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里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于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2、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1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2、經歷解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對教學重難點突破的闡述:
引導學生直觀操作,經歷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的探索過程,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交流時,引導學生將語言描述與操作演示結合起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計數器
學生準備:
計數器、學具盒
預習提綱:
教學過程:
一、預習展示、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在校學習生活已經一學期多了,在這一學期多的時間里,有誰在校內或校外主動撿拾過垃圾?
生:(舉手)
師:及時表揚,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看圖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
師:剛才通過看圖我們知道,小朋友們正在撿拾廢棄物,保護環境。通過看圖,同學們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兩名小朋友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
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一共撿了多少節電池?
······
二、精講點撥、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那么,怎么解決它們呢?
教師板書:兩名小朋友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
師: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學生說教師列在黑板上:25+7=□(個)
并表揚列出算式的學生。
師:那位小朋友能計算出結果呢?
教師引導通過擺一擺、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揚。
然后,教師板書: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一共撿了多少節電池?
讓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完成后,師生共同比較以上三題與上一節計算的不同與聯系。
三、類化練習、限時作業: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課堂: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并對學生進行表揚。
板書:
保護環境
——10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一共撿了多少個塑料袋?一共撿了多少個易拉罐?
25+7=32(個)□○□=□(個)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20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后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并先后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理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有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
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為常的現象,并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煉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并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為什么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并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么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并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后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并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并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么?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著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小結研究方法:剛才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
9、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前面兩小題。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后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讓回答的同學說說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設計意圖:本環節又是“用教材教”的一個很好體現,比較好地注意了關注學生的生成與教師預設之間的聯系,并很好地引導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來我們應該進行哪一步?(觀察思考)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么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電腦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著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么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后大堂再交流,教師張貼: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的后面兩個小題。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得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第4小題引導學生發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為總量不變,只是老頭采用了加法交換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使學生初步感受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板書設計: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28+17=45(人) 17+28=45(人) (28+17)+23 28+(17+23)
28+17=17+28 =45+23 =28+40
(學生說的算式) =68(人) =68(人)
(28+17)+23=28+(17+23)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a+b=b+a (a+b)+c=a+(b+c)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21
教學內容:
做個加法表。(教材第50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中的簡單規律。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
難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教具學具: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以前是老師給你們講,今天請同學們自己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加法算式。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師:現在同學們先在小組內把我們學過的10以內的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
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 22
【教材簡解】
本課教學內容是課程標準江蘇教育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0頁的例題、第41頁“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4題。這節課教學的加法估算,范圍限制在兩個加數都接近整百數,而估算的結果也用整百數表示。教材選擇四種家用電器的單價作為素材,在例題中安排學生估計“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引導學生探索估算方法。“試一試”安排學生設想另外選購例題中的其他兩件商品,估計大約需要幾百元。“想想做做”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練習,第1題判斷一些數各接近哪個整百數,第2、3題安排估算練習,第4題判斷計算的準確值比估算出的數值大還是小。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加法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2、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難點】
掌握加法估算的方法,認識“≈”,會用“≈”表示估算的結果。
【設計理念】
1、體現計算教學的生活化,數學來源于生活,依照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提供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探索材料,并提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主動進行估數、估算,潛移默化地感受估算的意義,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價值;
2、從關注估算技能目標轉變為關注估算能力形成的過程性目標,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知識技能與發展性目標做到同時落實;
3、充分尊重學生,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獨立探討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感悟估算。
【設計思路】
本節課首先通過創設現實的情境——猜手機的價錢,引入新課,接著出示4種商品的價格,讓學生 “估計一下,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要用幾百元?”組織學生自主探索,估算的基本方法——把兩種商品的價錢都看做接近的整百數,再把兩個整百數相加。再通過“試一試”讓學生進行購買其他兩件商品的所需錢數的的.估算。鞏固練習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估計一個三位數接近幾百;第二層次,先把每個加數看做整百數,估計出結果再筆算,加強估算和筆算的對比;第三個層次,用估算的辦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判斷兩個數的和夠不夠某個整百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猜一猜:老師前些日子去商場買了一款手機(課件出示手機圖片),它的價格大約是500元,小朋友能猜出它的實際價格是多少元嗎?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如498元、490元、512元、504元等。課件出示這款手機的價格496元,讓學生對照,猜得是否合理。
講述:其實大家猜得都比較合理,因為大家猜的價格都比較接近500元,也就是大約是500元。
2、商場里還有很多商品,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 電話機97元 電飯煲192元 自行車403元 電風扇105元
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說出每種商品的價格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積極動腦,學會判斷一個三位數接近哪個整百數,下面我們就來用這個本領解決問題。
【設計說明】學生在猜數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大約”含義,而且情緒高漲。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觸及新知,過渡自然貼切。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問題:估計一下,買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幾百元?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式?板書:97+192 提問:這道題不要求我們算出準確的錢數?要求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辦? 先獨立思考,再分組交流,探索算法,再交流中體會估算的方法:(1)看97和192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2)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得到的就是大約需要的錢數。
學生匯報:電話機的價錢是97元,97元接近100元;電飯煲的價錢是192元,192元接近200元。100元加200元等于300元,所以,買一臺電話機和一個電飯煲大約需要300元。
講述:這樣的算法就是估算(板書:估算),你們估算的方法是對的,但估算的過程不必全寫出來,老師教給你們一種簡便的寫法。
板書:97+192≈300(元)
約等號
講述:“≈”這個符號叫做約等號,表示大約相等的意思,讀作“約等于”。(學生練習寫約等號)
提問:算式中為什么不能寫“=”呢?你覺得,人們為什么要用它來表示大約等于呢?(讓學生體會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2、教學“試一試”
提問:現在你能用剛才的方法估算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幾百元嗎? 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學生匯報:自行車的價錢是403元,接近400元,電風扇的價錢是105元,接近100元,400元加100元等于,所以買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電風扇,大約需要500元。(板書403+105≈500(元))
提問:如果我們帶500元能買回這兩件商品嗎?
可能會有兩種答案,通過討論,形成不能買回的統一認識及原因,把403看作400,少算了,把105看作100,也少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的結果小。
提問:下面每人設想任意選購兩件商品,估計大約需要幾百元? 學生匯報:
(1)買一部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97+403≈500(元)(2)買一個電飯煲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192+403≈600(元)??
小結:在剛才的計算中,同學們把要買的商品的價錢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數,再把這些整百數相加得到買這兩樣商品大約需要的錢數,這就是加法估算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設計說明】估算的方法雖然是本節課的重點,但學生掌握起來并不難,所以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掌握方法,而約等號及其含義則采用講述的方法告訴學生。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的統一。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你知道下面各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嗎? 503、492、695、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學生自己思考后,同桌兩人一組開展活動:一人報數,另一人說出這個數接近哪個整百數。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估算下面的結果,在括號里填上整百數。
學生各自填寫,指名說出填寫的數。追問:這個數是怎樣口算出來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用約等號直接在書上表示出估算的結果,再把豎式寫在練習本上。
提問: 199+297筆算結果是496,估算結果大約是500,為什么估算的結果比筆算的結果多一點呢? 403+208筆算結果是611,估算結果大約是600,為什么估算的結果比筆算的結果又少一點呢?
根據學生的匯報小結:199+297,把199看作200,多算了,把297看作300,也多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的結果大;同樣的道理,403+208,把403看作400,少算了,把208 看作200,也少算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會比實際結果小。
想一想,其他幾道題的筆算結果為什么有的比估算結果大,有的卻比估算結果小呢? 【設計說明】筆算和估算都是計算的方法,這樣的處理,有利于把估算和精確計算有機結合起來,在計算前讓學生估算或計算后讓學生用估算驗算,有利提高精確計算的正確率,幫助學生認清估算和精算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由被動估算向自主估算的轉變。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境圖:學校組織一、二年級的同學去看木偶戲,瞧!他們多開心呀!一年級195人,二年級198 人,劇場共有400個座位,夠坐嗎?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再在班內匯報交流,要求說出判斷的理由。
學生匯報后小結:一年級195人,接近200人,二年級198人,也接近200人,因為這兩個數都小于200,所以它們的和一定小于400,所以可以得到結論:400個座位夠坐。【設計說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題通過展現現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的體驗。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用估算的方法解決了不少問題,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估算,例如:到商店里買東西,出發前就要先估算一下要帶多少錢,買過東西以后,還要估算一下錢花得對不對。除了買東西之外,還有許多事情也用到估算,課后請同學們留心觀察,看看哪里還用到估算,利用課余時間互相交流。
【設計說明】這樣的小結,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引向課外,進一步拉近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01-13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09-30
數學加法教案01-12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20篇06-19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15篇)01-13
小學數學加法教案精選15篇01-14
幼兒數學加法教案02-20
小學數學教案:5以內的加法02-06
小學數學加法的含義教案設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