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革中國大學制度
[中國大學網 salifelink.com]朱錫慶 長沙理工學院教授
我們可以很武斷地下個結論,所有的經濟增長必然是知識增量,沒有知識增量就不可能有經濟發展。
知識增量有兩個來源,第一個是原創;還有一個是沒有原創,向別人學。中國前三十年就找到了一個途徑,這個途徑有兩個特點。第一個,中國從外國找到了源頭來學,這個源頭不止一個,而是好多個,東亞有源頭,歐洲有源頭,美國也有源頭,具體的途徑是合資企業。第二個特點,從外部引入源頭,內部又找到了一條低成本的知識傳播途徑,就是打工,一邊干一邊學,知識低成本地傳播了。坦率地講,在新一輪國際分工里,中國是巨大的受益者。
中國前30年的這套學習機制是非常有效的。現在一直在討論經濟轉型,實際上中國已找到了一條轉型的途徑。原來只是純粹地學習,現在因為有多個外來的知識來源,可以進行集成創新。中華民族并不缺乏創造力,但也不是說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轉到原創的。那時,我們的大學系統有沒有競爭力、能不能創造出新的知識增量就至關重要了。
不要求現在有源源不斷的新知識產生,但是要為以后進行自主創新做準備。現在我們有大量的收入剩余,可以把這些錢投在大學上,把這些剩余收入變成知識資本,但難處就在于找一套好的大學制度。一套好的大學制度加上有收入剩余,就可以建立一套高效的、有競爭力的、在生產知識方面很有效率的大學教育系統。但要建立談何容易?我們具備了一個條件,有大規模的收入剩余,但僅僅有錢是不行的。
現在的大學制度有三個要件。第一個是同行評價。第二個要件是教授治校,大學的核心應該是教授,而現在我們的大學是被行政官員控制的。第三個要件是大學應該是獨立的。新知識產生了,原有的知識是要貶值的。大學不獨立的話,新知識是沒有辦法產生的。大學獨立、教授治校都不是核心,大學的核心就在于同行評價。沒有同行評價機制,現在的大學里那么多不學無術的人都當上了教授,那怎么來生產新知識?
中國現在的大學制度能不能徹底改變,關系到中國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動力是否強勁。再不改革中國沒有明天。
【改革中國大學制度】相關文章:
制度改革自查報告12-13
寧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04-07
中國高考改革的思考與建議報告-工作報告08-11
大學教學改革心得體會09-08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調查報告02-24
中國科學院大學03-08
中國金融專業好的大學04-21
盤點中國最被小看的大學06-19
教育部:高考制度要堅持不斷改進和改革04-07
中國科學院大學【熱】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