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優選【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
眾所周知,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它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就小學生而言,學會閱讀既有利于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相關研究表明,小學語文教學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幫助學生掌握技巧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不斷地去探索,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法的意義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至關重要,筆者主要從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以及樹立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這兩方面展開論述。
1. 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會顯得陳舊、古板,這時教師往往是先帶領學生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然后就不同的層次進行講解,最后再總結出文章的主旨大意,這種 "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由于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學生就會認為不用思考,反正在后面的教學中教師也會告訴我們結果,這就使得學生理解的內容不斷減少,也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學生閱讀的效果始終得不到提高。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只有積極的融入到大集體中去,不斷地與他人交流、共享知識,才能強化對知識的記憶力,不斷的增強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生就能夠在教學以及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看法,將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不能理解的部分告訴老師或者同學,讓大家一起進行深入的思考,最終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實現共贏。
2.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 世紀的今天,我們身處于一個合作與競爭共存的社會,學生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培養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而這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學習這種科學的學習方式。眾所周知,合作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傾聽他人意見的過程,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還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去。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 從教材資源出發,切實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受興趣愛好、年齡等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較為低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的利用教材,全面地挖掘教材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種積極的因素,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運用合作學習這中全新的學習方式時,教師要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解,最終糾正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有可能存在的各種偏差。在點撥學生的觀點時,教師也不能過度的夸張,相反的,應堅持適時適度和鼓勵的原則,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如果一味地責怪學生,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課文 《孔子拜師》時,教師就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教育寓意,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去感悟孔子孜孜向學的好學精神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態度。
2. 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具體教學中,小學生會顯得比較好動、好學,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教學中存在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很容易開小差,這對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十分不利。為此,教師必須采取措施,積極地的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還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此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師教學中去,從而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時,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的相關活動以及相關比賽不能超出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比如課文 《畫楊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觀感。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實踐來提升學生對于課文主旨的認知。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選擇一個物品如蘋果、香蕉等,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去畫出自己觀察到的物品形象,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此外,在小組活動中,那些表現不積極的同學也會被帶動。最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將自己的畫冊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作出適當的點評。
3.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為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去,筆者指出,教師在教學前就必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方法有很多,但這些方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與閱讀材料有關的游戲,不斷的拉進組與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學習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合理分組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或認知角度入手來進行, 比如在課文 《夸父追日》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首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夸父這種徒勞無功的追日行為可取嗎? 說說你們的看法"這就自然地將學生分成了兩個不同的小組。教師要引導小組之間展開討論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有專門的學生負責記錄學生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討論結束之后就可以將這些句子與同學一起分享。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與學習,最后做出總結: "人都是有目標的,無論這個目標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只要你認真去實踐,那你的人生就是圓滿的,我們可以不認同夸父的行為,但我們必須贊賞夸父的精神。"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合作學習法作為新形勢下教學模式的一種主流,已然成為素質教育不斷加深的歷史必然。就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不斷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將合作學習法運用到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存在的潛能。此外,合作學習法的運用還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最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麗華。 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現[J]. 才智,20xx,09: 3.
[2] 王利峰。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xx,S2: 3.
[3] 黃楊。 分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J].新課程導學,20xx,19: 1.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2
【摘要】本文將簡單介紹多媒體信息手段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價值,進而重點探討實現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閱讀融合的有效途徑,主要基于以下維度對其進行重點研究,即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學生角色轉變等。
【關鍵詞】多媒體手段;重要價值;閱讀教學;有效途徑
1將多媒體信息手段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1)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吸收教材內容。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可視化程度,促使傳統的閱讀教學向聲像教學轉化,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的背景,提升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深度,由于具有數字化的聲像資源,能夠更加有效地傳遞教學內容,從視覺和聽覺增強閱讀教學的場景化和交互性。以《海底世界》的教學為例,受限于學生認識水平,其對海底自然生物環境的認識仍然處于模糊的狀態,因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更加生動全方位地展示海洋環境,比如可以利用圖像資源和視頻資源,強化學生對海洋環境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加深認識,延長記憶周期。
(2)塑造學生的審美意識。對于教師而言,小學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將多媒體信息手段融入閱讀教學之中,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引導其初步塑造審美意識,通過設置場景化的教學情境,將作者的心理狀態與情境感知,借助于生活化場景,全面地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從深層次感知課文的內在美感。以《西湖》為例,教師除了傳統的內容宣講,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營造湖水流動的優美意境,選取精美的'視頻資源,描述西湖湖水的潔凈,同時通過游客的愜意,向學生提供一幅極具品質的湖邊精致,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培育以及塑造學生的審美意識。
(3)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維結構。多媒體信息手段與閱讀教學的融入,既有利于對語文課程資源完善,同時還未豐富學生思維結構創造有利條件,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創新的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伯牙絕弦》為例,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手段,對伯牙和子期的相關背景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借助互聯網手段對《高山流水》的音樂風格和旋律進行展示,不僅可以讓學生生動感受《高山流水》的創作背景,同時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兩人的友誼,進而引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解,讓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再枯燥,增強了語文閱讀教學的互動性。
2實現多媒體技術融入的有效途徑
作為一種新興的語文閱讀教學手段,多媒體信息手段的運用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設計質量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利用體信息手段,能夠豐富有關課文內容的課程資源,增強學生對課文創造背景以及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由此可見,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多媒體信息手段進行有效利用,才能發揮去最大價值,推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1)轉變教學理念,學習并運用多媒體信息手段
在素質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轉變閱讀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并運用多媒體信息手段,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信息化水平,豐富閱讀教學的課程資源。現階段,計算機是教師獲取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在獲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提取課程資源的核心,并將其進行整合,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現狀和課程安排,對教學資源進行加工,這樣才能增強課程資源的趣味性,通過制作內容豐富的PPT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的重要體現,但由于部分教師不注重內容的針對性,使得PPT的展示和講解過程較為枯燥,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所以教師在制作和展示PPT時必須對PPT內容進行嚴格把控,PPT內容應該與課程內容保持一致,這樣才能讓整個PPT利于知識的傳播,如果注重嚴格把控內容,PPT就有課程成為分散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降低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見,PPT的制作和講解必須具有針對性,具有清晰的邏輯,體現教師縝密的教學思路。
(2)突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提高多媒體信息手段的應用率
此外,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正確對待自身角色轉變,并將其體現在閱讀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氛圍的構建,讓全體學生融入教學與分享,主動參與知識的解讀和傳播當中,這樣才能讓多媒體信息手段更好服務于智慧閱讀教學課堂的構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信息手段的利用往往忽視了徐盛的主體地位,將多媒體課程資源諸多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引導。所以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手段的同時,需要平衡數字化課程資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將閱讀素養的提升作為運用多媒體信息手段的根本目的,這樣才能兼顧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3)積極整合傳統教學方式與網絡多媒體教學方式
就教學實踐而言,無論是傳統教學模式還是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兩者都具有值得對方借鑒的地方,以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教師需要認真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課本的內容以及教學流程進行合理規劃,并不斷進行調整,使其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而對于互聯網教學模式而言,其無法實現有效的內容變更,特別是PPT教學而言,一旦幻燈片的順序發生錯亂,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所以,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必須整合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對教學進行明確,并展示在PPT中,PPT的角色更多是引導以及提示作用,而非將其當做課程內容的簡單堆砌,同時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聲音以及圖像等元素,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增強其對課文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郭海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xx(05):122-123.
[2]吳蕓.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xx(05):44.
[3]程志峰,程時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xx(10):83.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3
[摘要]閱讀教學是文化、生活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閱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學生文明成長、傳承文化的有力手段。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內外整合,能夠解決現階段的閱讀教學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缺少閱讀時間、缺乏有效指導的問題。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建立圖書角、建立自主學習策略等手段,多角度地進行閱讀訓練,可以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慢慢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營造和諧的閱讀教學環境,拓展課外閱讀的學習平臺,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課程整合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內閱讀雖然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遠遠不能達到學生所需的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而且還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量提出了明確要求: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量不能少于一百五十萬字。課外閱讀對課堂教學有補充和延伸作用,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是訓練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培養的閱讀習慣和興趣使學生終身受益。由此可見,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內外整合勢在必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筆者對幾個班級學生的課內外的閱讀情況進行了統計,記錄學生的閱讀量及閱讀時間,觀察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方法,發現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一)缺乏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少主動翻開一本讀物,并認真地將它讀完。小學階段的學生潛意識里把讀書當作是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對課外讀物更是不愿碰觸。課間或是假期時間,這個階段的學生更愿意做一些其他的消遣活動,而不是閱讀。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一種隨便翻閱的消遣方式,普遍存在有書不想讀、缺乏閱讀興趣的現象。
(二)缺少閱讀時間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種想法影響下,家長為孩子安排了許多學習班,學校教師給學生布置了許多作業,導致學生的時間安排得過于緊張,無暇關注身邊的書籍。這是學生有書不能讀的原因之一。再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師也不太重視課外閱讀,反而更傾向于課下多做練習題,把學生的閱讀量僅限于語文課本。“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題海戰術”的課外作業,也導致了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三)缺乏有效指導
學生閱讀因缺少正確引導,找不到閱讀方法,從而出現有書不會讀的情況。教師缺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沒有及時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引導正確的閱讀方法,致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處于“自由發揮”狀態。大部分學生都是采用快速通讀,在沒有認真理解深刻含義、沒有摘錄和做筆記的習慣、沒有讀書筆記的情況下,課外閱讀收獲甚微。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做引導,學生的閱讀效率就不高,而且還會喪失閱讀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整合
(一)學好課本知識,激發閱讀興趣
課內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巧用課本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一些與課本上的文章相似的讀物。例如四年級上冊的課文《頤和園》,課堂上教師如果發現學生有明顯的興趣,可以多介紹一些課外的歷史讀物,普及一些歷史事件,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主動去了解歷史,閱讀課外讀物。比如,學習了《三顧茅廬》,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借以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名著的韻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由課本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主人公的優良品質,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課外主動閱讀的意識。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由課堂教學層面延伸到課外閱讀,不僅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更有閱讀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采取不同的形式獲取其中有益的信息,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積累知識和文化常識的過程。
(二)創建圖書角,營造閱讀氣氛
良好的閱讀氣氛是培養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閱讀氣氛通過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最終實現預期目標。課間,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在圖書角挑選自己心儀的書籍,并與旁邊同學的書籍相比較、談談讀后感,營造一種閱讀的氣氛帶動閱讀習慣的養成。教師還可以利用自習課時間,定期組織“讀后感”主題班會,請每位學生談談近期自己讀的一本書,說說推薦理由等。一些不愛讀書的學生被這種讀書的氣氛包圍,久而久之也會被熏陶。此外,教師和家長應該選擇一些內容豐富多彩、門類多樣的書籍供學生閱讀。如中外兒童文學類的《兒童大獎小說系列》《凡爾納四大科學幻想名著》,科普類的《森林報》《神奇校車》,歷史類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還有一些益智類和數學類等。
(三)構建教師閱讀指導策略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在形成階段,教師要結合教材特點,以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為目標,重點落實訓練項目,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首先,在備課時,教師要認真負責,明確授課重點,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成長特點以及教材要求來選擇教學方法。閱讀方法可以視情況而定,包括朗讀、默讀、品讀、分角色讀等。在不同的年級和教學環節,教師只有正確引導學習方法,才能起到預想的效果。然后,在精讀課文時,教師要根據“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原則,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先進行自讀。學生自讀后,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問題檢驗自讀效果,并針對學生回答時體現的問題再進行引導討論、互相交流。需要明確的是,自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對學生詞、句、篇進行整體練習。最后,教師可以從課文結構角度選擇指導方法。對于一些偏感情色彩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精講一段,帶動全篇”的講課方法,先講授文章的其中一段,以帶動全篇的學習,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的來說,指導學生細閱讀,就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體驗、深挖掘文章內涵,感悟生命意義,理解作者寫作思想,從而巧妙運用探索性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四)構建學生自主閱讀策略
1.制作“閱讀摘錄卡”閱讀過程的摘錄、做筆記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含義,有益于知識積累和深層把握書中的精髓。做好“閱讀摘錄”,并定期進行檢查,形成監督機制,保證課外閱讀的質量,養成良好習慣。
2.定時定量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讓其在實踐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在學校期間,每天規定晨讀及課外閱讀時間,每星期開設一節課外閱讀的語文課。學生睡前、節假日、雙休日進行休閑讀,完成量化的摘錄卡,規定保底量。
3.提倡親子讀家庭是教育的搖籃,家庭教育是做好教育事業的基礎,家長的言傳身教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力提倡親子共讀,營造一個家庭閱讀氛圍,尤其對那些還不是很積極閱讀課外讀物的學生,更需要家長耐心領導。提倡家長訂閱報刊,豐富家庭書架,成立家庭圖書室。
4.師生共讀在小學階段,學生還沒有養成讀書興趣和習慣之前,教師應該抓住學生對教師崇敬的心理,充分發揮教師以身作則的作用,帶領學生拿起課外讀物。教師與學生共讀一本書,一起探討讀書后的感悟,共同營造書香氣氛,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總而言之,堅持讀書,使閱讀豐富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文化、生活與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從課內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受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多角度地進行閱讀訓練,可以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慢慢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營造和諧的閱讀教學環境,拓展課外閱讀的學習平臺,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本友.文本與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哲學詮釋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xx.
[2]代順麗,王榮生.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問題的本質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20xx(8).
[3]邵德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教育觀察,20xx(6).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4
【摘要】合作是目前學生學習中快捷和高效的學習方法,小學生在學習中如果能夠有合作學習的能力,那么就能在學習中打好基礎,學習也會更加快樂。把合作學習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斷地鍛煉中有很大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應用研究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步驟
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不可能一一幫助他們解決,就算教師能做到,在教師幫助下進行的閱讀也會讓學生的理解不透徹,養成依賴教師的習慣,所以學生的問題還要靠學生自己解決,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讓學生合作學習來解決學生閱讀中的問題,能達到“1+1>2”的效果,保證學生高效閱讀的同時,能讓學生愛上閱讀,閱讀能力有所提升。(一)合理劃分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一個小團體中,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解決遇到的問題,互相交流閱讀中的心得,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視野,因此這個小團體的成員組成十分重要,其中要有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帶領大家的思維到正確的方向,還要有學習熱情比較高的,提前查找出大家不懂的一些詞句,供大家參考,還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在大家討論時維持秩序和氛圍,這樣團體的合作氛圍才能和諧,合作才能高效進行,教師在進行小組的劃分時,就要參考這個標準,把每個小組中成員的安排都做到合理化,能讓每個人在小組中都體現出自我價值,大家互補才能達到100%的效果,如果一個小組中都是同類型的學生,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沖突,學習不僅無法順利完成,還會讓大家都不愉快。很多教師在進行小組的劃分時都不太看重小組成員的分配,導致效果并不是很好,讓很多小學生不僅沒有從中受益,反而還由于意見不合起了很多沖突,最后這個計劃只好被擱置,在劃分小組時,教師如果能做到合理劃分小組,就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配合更加默契,達到更好的效果。(二)對小組成果進行測評。在劃分好小組之后,為了激勵學生在小組中更加認真的學習和投入,教師需要通過測評來提升學生的動力,在課堂中學生閱讀時,教師告訴學生在小組中閱讀,并且在二十分鐘(具體時間根據課堂閱讀的內容來定)之后告訴學生自己要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閱讀效率最高,這樣能讓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和一定的壓力,不會或許松懈地面對教師給的閱讀任務。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一)合作扮演角色,讓閱讀更加形象和生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對小學生進行分類,每個人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使每個學生的優勢都展示出來,讓閱讀更加的形象和生動。比如,在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在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人物,有的小女孩自告奮勇選擇媽媽,有的選擇了薩沙,有的選擇了托利亞。在閱讀中,學生就會把各自的人物特征變現的惟妙惟肖,就會給整個班級呈現出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人物形象。在合作閱讀中,使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現的更加真切。通過合作閱讀,把每個人的特征都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喜歡去閱讀,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眼前一亮。(二)合作閱讀,流露真情實感。在合作閱讀中,通過合作,讓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出來。比如,在《找春天》,讓學生們通過合作閱讀,去尋找春天的影子。在閱讀中,學生們就好像投入到春天的懷抱,全身輕松,吮吸著春天的氣息。在合作閱讀中,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不知不覺就流露出來。學生們就像春的使者,在閱讀中感受春的形狀,感受春的聲音,感受春的顏色。在學生的合作閱讀中,找到春天的腳步,找到春天的影子,讓春天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出絢爛的花朵。學生們的感情就像春天,悄悄的流露出來,滲透每個人的心田,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春的魅力。在閱讀中,春天就像一幅畫,在學生眼前清晰的勾勒出來,感情就像涓涓的溪流,流向每個人的心田。只有運用合作教學,才能更加展示閱讀的效果,讓閱讀更加的真摯,讓閱讀融入感情,讓文章的感情在閱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
三、小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要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合作中提升閱讀能力,在合作中提升探索和競爭意識。要把合作學習滲透到閱讀中去,使閱讀迸發出燦爛的火花。在閱讀中通過合作,讓閱讀更加具有感染力,更加具有豐沛情感,更加具有穿透性。隨著小學閱讀的不斷發展,合作教學會在閱讀中發揮更加作用,會給閱讀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合作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參考文獻:
[1]施云霞,鐘妍.互幫互助的突出優勢———研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35-36.
[2]楊新.試析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2,(10).
[3]張雪林,張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2015,(20).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5
“閱讀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活動,它突破了語言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是人類社會所積累起來的經驗能夠系統地保留和傳播”在小學語文研究領域中,“閱讀教學在全部語文教學工作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能帶動作文教學,可以推動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活動,是全部語文教學的基礎”。可見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是從文章的第一段出發,采用逐段講解的方法,重點研究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從而出現了分析過多過細的現象,導致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是支離破碎的,不能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與情感,長期下來不利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那什么叫做整體性閱讀教學呢?把它放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筆者認為:教師在上課時在樹立整體意識和大局觀念,從文章的初讀出發,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形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逐步深入研究理解段落之間的聯系和上下文之間的聯系;最后明白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主旨。應遵循“通過整體感知—重點段落深層研讀—整體再次把握”這樣的具體教學步驟。筆者聯系實際經驗談談具體理解。
1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作為閱讀教學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求學生了解文本,注重的是學生對于文本閱讀后的初次感受。在閱讀中要知道這是什么樣類型的文章、作者的簡介、文章的背景、課文的主要內容。但由于學生閱讀水平和閱讀儲備的不同,整體感知后的感受是不同的,這需要老師在朗讀前明確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而不是泛泛去讀。對于低段學生,由于生理年齡特點及理解、概括能力有限,教師可以師范朗讀,朗讀中在語音、語調中提示學生。教師在教學中可從以下要點來掌握:(1)文章題目:閱讀文章首先是看題目,它是文章的題眼。例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我是什么》這樣文章的題目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從而帶著興趣往下閱讀。(2)文章內的插圖:低年級學生對整段的文字讀起來比較吃力,而彩色圖片能很好地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在教學中要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源,讓圖與原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3)瀏覽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說出文本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上我經常給學生放聲朗讀的時間,為的就是能讓他們在有效的時間里可以把握整體內容,在低年級孩子們就可以用課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2重點段落深層研讀
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后,獲得了對作品的初步認識,就要對作品的具體局部內容進行整體性分析,對文本進行深度挖掘,是定位重要信息的階段。這里的深層研讀不同于傳統的逐段分析,它是在對整體感知下的重點段落的解讀,重點理清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在此階段避免提很多瑣碎的問題,提出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從文章不同方面去把握。教師從教學中可從幾下方面點撥:(1)在通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能夠快速定位重點段落,關鍵詞句。例如:含義深刻的句子、對于表現主題思想有較大作用的句子、內容和結構都比較復雜的長句、在文章結構上有特殊作用的詞語和句子等等。(2)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準確地理解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夠通過這些關鍵的.詞句,明確寫作目的。(3)指導學生能夠說出段落與篇章之間的聯系以及段落間的上下文聯系。(4)能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整體再次把握
在整體把握里最重要的環節是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了解文章的結構,只有對結構層次清楚了,才能更好得理解主旨。最后讓學生達到不僅要知道結論,還要知道結論的出處的目的,這才是理解內容的重要標志。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點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清楚文本的脈絡結構,文章的結構一般不是顯而易見的,需要學生對文章有整個的概括了解才能逐漸體會。(2)體會文章的傳神之處。這就需要反復的誦讀,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例如:男女生互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等形式。(3)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手法。(4)歸納總結閱讀的方法。例如:默讀法、略讀法等形式,并體會這些形式在閱讀中給予自己的幫助,以便將來的閱讀中可以運用同種方法。在整個思維活動中,整體感知層面是整體性閱讀教學的起點和基礎,重點段落深層研讀是關鍵,而整體把握層面是整體性閱讀教學的歸宿。以上三個層次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不可分割,環環相扣。當然,針對不同的學段各有差異,其中整體感知層面主要在低學段進行,比較強調以字詞為主的教學。后兩個層面在中高段進行,比較強調句段、篇章的教學。但都不能孤立地進行教學,而是要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注重學段間的過度。新課程語文突出強調的一個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飼養,語文素養是語文教育的一個終極目標,正如劉永康先生所指出的那樣:“語文素養是包括語文的知識、能力、方法與習慣、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各種要素相互合成的統一體,小學語文的整體性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用兒童天使般的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展開對話,在思維和情感中領會作品的美好,讓學生在語文中體會語言的節奏美、意境美,從而真正提高語文的閱讀能力。
作者:李倩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育才學校
參考文獻:
[1]王曉平.小學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xx:1.
[2]李保初.閱讀教學淺論[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2~3.
[3]劉永康.西方方法論與現代中國語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87.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6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驅使人們去追求或認識某一事物的一種強烈的心理傾向,興趣往往與一個人的情感相聯系,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曾有很多教育學家都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激發出學生對它的興趣。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激發出來。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更愉快的接受語文閱讀學習,享受閱讀的過程,就必須要把靜止的知識變為有趣的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去學習知識,在興趣的驅使下不斷體驗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快樂。比如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九寨溝》這篇文章時,就運用了網絡和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了九寨溝的風景,充滿神秘的森林、湛藍的湖泊、清澈的溪流、壯麗的瀑布,這些課文中描繪的景象都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配以《神奇的九寨》這首歌曲,讓學生感覺置身于其間。在這樣的閱讀情境中,配合筆者的講解,學生很快的就對九寨溝美麗的景色所吸引,對于文章中運用的優美詞句也能夠快速的理解和記憶。在這一基礎上,我又抽選了幾名學生和自己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全班同學都一起來感受這美妙的風景。這樣的教學活動,不但提升了教學效率,同時也不需要教師作過多的陳述,用最短的時間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科學設計閱讀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在教學開始之前確定好具體的教學目標,再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比如《草原》這篇文章,第一次讀完之后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美”字。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我以“美”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時把問題歸納為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兩個方面,在這一基礎之上為學生確立了兩種不同的閱讀主題:其一是文章中是如何描寫草原的自然風光的?你認為有哪些語段描寫得很好,當讀到這些句子時說出你的感受?其二是文章中草原的'人文美景表現在哪些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提出這兩個問題之后我將學生分為兩組進行自由閱讀和討論,最后再抽取代表回答這些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改變了過去那種老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的煩瑣教學模式,學生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化了對文章的理解。又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麋鹿》這篇文章時,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生詞之后,我要求學生按照文章中對麋鹿的描寫自己畫出麋鹿的形象,看誰畫得最好。這樣一來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了出來。大家都能夠仔細的去閱讀課文,通過自己的閱讀、觀察、想象,最終畫出了自己心中麋鹿的樣子,教學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從關鍵詞句入手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僅僅通讀了一次文章,課文以及很多字詞還沒有完全的熟悉和掌握,教師就讓學生講出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從表面上來看仿佛能夠節省教學時間,帶動整節課的教學節奏,但是從本質上而言,如此組織教學不但不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甚至很多學生都沒有真正的正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整體感知,無法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長期下去,學生的閱讀能力會被極大的減弱,學生也會逐漸養成壞的閱讀習慣。我們都知道,在一篇文章之中,有它的中心段落和關鍵詞句,在我們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要找準這些重點詞句,從文章的中心入手,從關鍵詞句出發。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抓住“西沙群島物產豐富,風景優美”這一關鍵特點來閱讀整篇文章,并在閱讀之前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描寫西沙群島這些特點的語句,并在閱讀完成之后相互交流討論得出最終答案。這樣有重點有問題的代入式閱讀教學,能夠極大的促進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結語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這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筆者實際教學經驗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從課本出發,從關鍵詞句出發,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從閱讀教材中讀出自己的體會,并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增強閱讀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創造力和創新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7
摘要: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對傳統語言文字有一定的賞析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提高審美意識,以及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小學是每個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育就是決定關鍵的成敗。小學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素質。各個教師應當就小學語文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問題進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語文閱讀;審美情趣;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內心情感以及對賞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養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學科,每一個語言文字都帶著美的內容,語文就是為美而誕生,是提高學生審美最為寬闊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種美的因素幫助學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這些都蘊含著強大的審美價值,教師通過文字以及情境教學使課文中的各種美滲透到學生意識當中,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朗讀時投入真情,讓學生感受美
語文是一門充滿情感的科目,其中優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很容易牽動閱讀者的情緒,教師在朗讀時帶有濃烈的情感變化會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種文學作品中都帶有作者濃烈的感情色彩,教師根據文章情感變化采用相應的方法觸動學生情緒發生變化使學生感受美,學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學中表達的情感,從而產生對美的向往。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講解,使學生產生審美興趣,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美。情感閱讀是建立在學生理解以及教師指導的基礎上進行,而在各種審美方法中“美讀”是基礎,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用語言將自己對文章理解的內涵讀出來,教師再對此進行評價,然后再運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作者真實的情感。如在《再見了,親人》一文中,朗讀時需要朗讀者將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達出來,再如《長征》宏偉的感覺,王維的山水詩《鹿柴》則是寂靜幽暗,而牽動心腸的《梅花魂》卻是委婉深沉,使學生走進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將自己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
2品味詞句,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如要學生的審美素質,就必須激起學生對美學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受到喜悅感、自由感以及驚喜感,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審美的內驅力,使學生在研究美的活動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是藝術中另一種美的存在,讓學生在細細品味詞語,句式分析中發現美、品味美、鑒賞美,以此達到提高審美效果。如《鳥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優美的句子,特別是其中的詞語更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顫動”一詞就賦予了綠葉鮮活生命力的特點以及特有的精神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適當的用其他的語言代替文中的詞句。如顫動一詞就可用涌動或顫抖代替,然后讓學生在再次朗讀,體驗顫動一詞在文中的奧妙,以及與其它詞義的.差別。教師應當讓學生多多閱讀那些精言妙語以及神韻深藏的句子,加強學生的語感訓練,充分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學生潛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讀能將學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極大發揮學生的聯想空間,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對文章審美產生愉悅之情。
3創造審美意境,感受閱讀形象美
藝術存在于不同思維中,而美也是通過不同感受激發出的思維情緒,不斷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藝術的價值。由于小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審美想象力,也沒有足夠的表象,在表達情感時就很難把其中的意義書寫出來,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再現文章情景,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情景中受到觸動,將學生引入審美的境界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畫,多媒體情景再現等方法將文中描述的畫面呈現出來,還可以通過自身形體表演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文中的畫面,也可以運用優美的音樂帶動學生的思維,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學生對人物的了解。語文課程應當注重鮮活的創造力,使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能發展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審美創造力,從而使學生領會到文章所表達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語言句式的美,提高審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劇美
悲劇類文學作品對學生的審美也有一定的影響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劇型題材的作品,例如《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劇作品的代表。悲劇作品最能牽動人的心腸,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牽動學生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進過仔細的思考。其中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想方設法的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有價值的東西,運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動人的情感感染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價值,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難能可貴的東西。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既能讓學生感受圓明園前夕的輝煌,又可使學生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痛惜之情,為理解文中情感變化打下基礎。第二步,將文中蘊含的情感意義表達出來,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圓明園被毀滅的本質是清朝的腐敗懦弱,讓學生了解悲劇產生的原因。第三步,進行價值與毀滅的比較,學生情感在這樣的比較下會產生悲憤、憐憫之情,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道德情操。
結語: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審美課題,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探究的問題,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鑒賞美的能力,將自身所學貫徹到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創造能力。學生也應當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多探究體驗美學,閱讀時仔細品味語言文字中的意義,不斷訓練。
參考文獻
[1]王藝霏.培養審美情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例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1):144-145.
[2]舒建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8):199
作者:羅天翠 單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壩九年義務學校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8
摘要:隨著近年來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改革,素質教育也越發受到了教師的重視。教師開始積極地探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積極探索開展語文閱讀拓展閱讀教學的方法。本文就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興趣;核心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從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推廣,能夠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拓展閱讀教學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通過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培養對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間接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要積極分析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完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內容過于嚴謹
在進行拓展閱讀時,學生閱讀的作品都是經由教師仔細篩選的,對學生的成長以及人生觀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教師在篩選閱讀作品時,常常主觀性地將自身認為有趣的與蘊含哲理的作品挑選出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卻忽略了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與理解能力。許多學生在進行拓展閱讀時會出現難以理解閱讀內容的情況,對拓展閱讀提不起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造成影響。
(二)閱讀氛圍嚴重缺乏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從眾心理,會不自覺地遵循大多數學生的'選擇。若是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部分學生受到氛圍影響,主動地進行拓展閱讀,就會帶動其余的學生,使所有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學生沒有受到氛圍的影響,在閱讀時經常受到其它事物的誘惑,不愿主動地進行拓展閱讀,使得拓展閱讀的教學效果受到極大的影響,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方法
(一)合理篩選閱讀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較為淺顯,并且思維還未發展成熟。受知識儲備與思維水平的限制,每一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若是教師選擇的拓展閱讀內容較為深奧,就會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使得學生無法通過閱讀明確作品的內涵,無法理解作品,從而影響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在篩選拓展閱讀作品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閱讀體驗,明確每一位學生的狀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篩選閱讀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學生對于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有著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的課本內容進行閱讀內容的選擇,讓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進行閱讀。例如,在學生學習《狐假虎威》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狐假虎威》類型相同的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如《伊索寓言》。讓學生在《狐假虎威》的基礎上理解作品,更快地接受作品,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學生學習《聽聽,秋的聲音》之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描寫秋天的作品,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使學生享受閱讀,深入了解作品,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營造良好閱讀氛圍,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得部分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帶動其余學生進行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氛圍的營造,讓拓展閱讀發揮出應有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布置圖書角,在圖書角中放置經過挑選后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在教室內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閱讀同一本書。隨后,教師提出一個關于這本書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充滿熱情地進行閱讀,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豐富拓展閱讀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信息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人們在網絡時代的閱讀也更加廣泛。作為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來豐富拓展閱讀教學的閱讀內容,使閱讀呈多樣化。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選擇閱讀內容,從而打破傳統課堂閱讀的局限性,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總結
閱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是一個了解作品內涵,感受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主動地去進行閱讀,開闊自身的視野,增長自身的見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平輝.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xx(8).
[2]高利婷,宗和杰.有效開展拓展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3).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9
一、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重要的審美陣地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規律,有很多內容都體現了社會的和諧之美以及自然的生命之美。其中有很多是描寫大自然的,比如《觀潮》《海底世界》《記金華雙龍洞》等,這些文章都體表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這些內容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獨特的審美享受。此外,關于人類社會的美,表現內容也相當豐富,在現實社會中,處處都體現了社會之美,然而社會美的核心內容是人性的美好,它涵蓋人的節操、智慧與情感等。總的來說,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處處得到了體現,教材中蘊含美的地方是廣泛而且豐富的。這些美好的東西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可以說這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的建構提供了權威的語言資料。
二、小學生語文審美心理的發展特征
童年是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此時兒童的身心發展處于相對平穩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能夠掌握書面語言,并且可以借助于學校的教育和教材,有步驟、有計劃地學習文化知識。但小學生也有其較為特殊的一面,即分析能力相對薄弱、辨析能力較弱、記憶力強、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創新及喜歡活動等。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要與其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結合,普遍認為,審美心理結構主要由審美情感、審美行為傾向及審美情感組合而成,這三種成分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通過這種影響和制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可以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心理培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從稚嫩向成熟逐漸過渡,將心理結構的主要成分進行相互的整合,同時其容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迅速擴展,但心理過程仍舊以接受為主。表現如下:在審美認識發展方面,對于審美的感知從以前的零散、粗獷逐漸向整體、精細的方向發展。小學生在初期對于審美的認知以及審美的經驗是相對匱乏的,審美興趣也顯得相當淡薄,通常不能夠整體把握審美形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審美經驗的持續積累,他們的參與熱情以及興趣會不斷提高,感知缺陷同時會有所改善。此外,小學生通過美的熏陶,審美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內容也逐漸豐富,之后創造性想象開始出現,而審美理解也從開始的模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能夠將自然或者社會中發生的事物和美聯系到一起。但是小學生相對缺乏審美經驗,知識積累更是匱乏,對一些思維方式在運用上還顯得不夠熟練,對于一些語言的意義只能夠進行初步理解,無法深入理解語言的深刻意義,所以一些理解往往是淺層的,隨著小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理解能力完全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的`孩子缺少感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是一個具有一定分量的課題,在外來文化的猛烈沖擊之下,語文教育必須要堅守育人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產生對美的向往,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這對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所以要求當今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絕不能成為教學的附屬品,必須要為審美建構創造出獨立、寬松的環境,這樣才能達成小學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0
一、逐步增大識字量,提高閱讀速度
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大,學生會越來越喜歡閱讀。一開始讀書的時候,學生可能讀得慢,還可能會有增減字、讀錯音、讀破詞、停頓不當等現象。學生往往覺得讀書非常吃力、緊張,對所讀內容也不是很理解,只是為讀書而讀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鼓勵學生,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他們擴大識字量,并逐步掌握閱讀技巧。
二、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完生字和生詞后,應給學生留出大量的閱讀時間。在課下、在生活中,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語言交流也變得越來越自如了。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要讓學生自主閱讀,進而在閱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提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自由閱讀的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要對學生獨特的看法進行表揚和鼓勵,不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要在閱讀教學中營造一種溫馨、和諧、自由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喜歡閱讀,學會閱讀,善于閱讀。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合理提出閱讀要求,找出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的文本,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閱讀。例如,對于一年級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拼音讀一句話,知道這句話的大體意思就行;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要稍高一點,要求學生斷句閱讀要準確,要能準確理解語句的含義;對三年級學生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學生能把單句話放到文中去理解,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等。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閱讀要求,根據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定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可能還不理解什么是方法。教師要有計劃地指導閱讀方法,對閱讀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先從整體感知課文開始,要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詞句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隨著學生知識量的增大,讓學生學會欣賞小說,學會快速閱讀和略讀。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在閱讀的海洋里暢游,學習過程才能得到優化,語文綜合素質才能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堅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不能想起什么讀什么,還應養成做筆記、摘抄、寫感想的好習慣。每個學期,教師都要為學生開列閱讀書目,指導學生閱讀。當然,選擇書目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
四、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思考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如果學生只讀不思考,閱讀教學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耐心解釋,并對學生進行鼓勵。因為學生一旦對所閱讀的內容提出了問題,就說明學生進行了思考。這種“疑”的產生,正是學生閱讀收獲的表現。例如,在學《草船借箭》一文時,一位學生問道:“借來的東西是要還的,這箭借來了,還用還嗎?”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因為這名學生把文中的“借”和日常生活中的“借”聯系起來了,并有所分析,有所感悟。我便趁機把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陷害諸葛亮的做法講給學生聽。于是學生了解了借箭目的,理解了“借”的含義。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目的就會更加明確,也會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由此可見,優秀的語文教師通常會采用“啟發式”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總之,閱讀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素質,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作用。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1
摘要:人類正在進入一個被數據概括指引的時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大數據的作用,大數據已經無處不在。然而,語文教學服務為了追趕當下時代的步伐,也開始運用了大數據模式進行教學,那么大數據時代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什么變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數據時代來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生的轉變。
關鍵詞:大數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引言
大數據時代的開啟是一次重大時代轉型,即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學習模式。然而對于語文學科這種歷史悠久的內容都在變革當中,因此大數據時代也會給語文教學帶來重要影響。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促進語文閱讀采用最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在大數據的影響下,學生改變了自身的閱讀能力,從而可以體現出大數據時代帶給人的可持續發展性。
二、大數據掌握,閱讀教學與生活貼近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總是會有一些固定的教學模式,閱讀文章的類別有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問題,然后對其進行剖析,再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這樣一篇閱讀教學似乎就完成了。這樣長時間以后,學生會對閱讀學科沒有興趣并且討厭老師教課的內容。教學中的文本內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學的方式卻很老套,所以會產生差距產生時代感。有些教師還會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為學生尋找一些課外現代感很強的文章作為教學輔助,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教師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賞,學生對這些內容是非常不感興趣的。所以當大數據時代來臨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閱讀進行對閱讀文章的篩選,還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選出學生感興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一課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的對學生講述文章大意以及簡單補充一些閱讀相關的知識,那樣是很難引起學生注意力的。但大數據顯示,現在的小學生似乎對一些趣味書籍以及實驗書籍特別感興趣,教師可以選取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用來引導學生作為本堂課的拓展,主要是為了可以培養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這種課外延伸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特別積極認真,還主動與老師交流自己喜歡的內容,與老師互相討論。
三、大數據掌握話語熱點,閱讀教學與時代貼近
社會發展的很快,語言文字也跟著變化的很快。變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斷發生改變,航空事業發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飛到了;電腦網絡通訊發達的人們都不用寫信傳遞消息了,一個信息一個電話就都搞定了;上學的時候教師都會教學生怎么寫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種文體,有一定的格式。現在的學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學習寫信技巧也沒有什么作用了,想說什么發短信就能夠表達了;然而最重要的是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變多了,多種語言的相互接觸,使中國話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語文中的`語言文字是不斷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的,比如,“白白”本來是外國話,現在很多人把它當中國話了,并且已經養成習慣,變成臨分別時必須使用的詞語;有人用“520”表示“我愛你”,而早已經傳播給大眾知曉,當然,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都會逐漸出現一些新詞語新的含義,比如失聯、微信、刷屏、高富帥、白富美等等,本來都是開玩笑的,但是這種表達方式讓人覺得會很有趣,會吸引很多人用這些詞語表達內容。所以不斷地拓展自身閱讀的范圍,讓學習語文知識可以貼近時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科當中蘊含的熱情,教師因此不斷吸引學生,可以和學生一起看報紙上的新鮮報道以及相關評論,及時觀察學生的思考方向,讓學生隨意表達自己的見解,不斷讓學生養成熱愛思考的習慣,側重培養學生自己的辯證能力。
四、大數據表現教學狀態,閱讀教學精細化
依靠現在科學技術,對閱讀課堂全面整治,利用相關技術將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保存,然后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來看閱讀教學的真實情況。在過去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同時教很多班級,老師難以解釋的是,為什么同樣的教學方法有的班課堂就很活躍也很積極配合老師,但是考試成績卻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級課堂氣氛并不活躍反而有些沉悶,學生看起來也不在狀態,但為什么考試成績卻比活躍度高的班級學生成績好呢,到底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教師很不解。所以教師開始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最后采取,教師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同行評價、其他科目教師評價等方式,還可以進行綜合專業培訓、綜合教學質量提升、有針對性地互相進行改進建議。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如果依舊還按照自己的經驗和視角去教學,那么在目前發展迅速的時代下,就會逐漸跟不上教學發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師通過借助大數據可以將課堂內容完整的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這種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學生科學理性地分析文章內涵以及解決文中問題,如此教學方式,教師也不再是盲目教學。大數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閱讀分為準確而又細小的內容逐一進行學習,還可以幫助我們制定閱讀的目標,在需要對閱讀內容精細化學習時,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水平情況進行深入教學,逐漸細化教學。并且通過大數據統計與分析,學生閱讀能力不高提升較慢的原因,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少,學生沒有及時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來,自身思維并沒有被激發,對于閱讀題的分析理解也比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詞匯量以及課外延伸閱讀不足造成的。
五、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已經如約而至,想要從海量的數據中尋找知識并且構建知識,就要發現語文學習當中的規律以及目前的學習現狀,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想象與聯想思維,并且能夠在自身的認知狀態下通過大數據學習從而對閱讀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見解。只有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閱讀知識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時代轉變的步伐,響應現代教育改變的時代需要,提升閱讀方式和思維,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才是采用大數據教學的最好結果。
參考文獻:
[1]馬鵬華,王金濤.“大數據”時代小語課堂閱讀結構范式的重塑[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孫陽.iPad環境下“數字布魯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6.
[3]王金濤.“閱讀跨界”與“思維翻轉”的范式變革[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學語文閱讀類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2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 提升閱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展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閱讀為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更新觀念,要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是一種最常用的閱讀方式,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要讓學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經歷閱讀過程:
1、讓學生自己讀書。充分讓學生去思,去想,去創,老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展和全面發展。
2、讓學生自己提問。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讀。也是學生由“讀會”走向“會讀”邁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3、讓學生自己說話。將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想說就說,學生的說才會體現個性化;只有將交際形式多樣化,面向全體,人人參與(或同座式、或小組式、或全班式),學生說才會落實全員化。只要多說多練,學生說的水平才能不斷進步。而且通過這種個性張揚,能轉化為學生更具有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導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
四、拓寬閱讀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充分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創意朗讀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領會不同,讀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角度去體會課文,去感觸課文,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讀出自己的情感。
2、適時引導學生想像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關鍵處的拓展空間,在課文已有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此處做出合理的想象,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更有新意、更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結尾寫到:“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情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于是,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發展了自我,在想象中獲得真切的體驗,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經歷,激發學生的高尚情操。
3、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7
2、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喘息精神》 龐紅艷 《學科教學中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小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培養》楊映華《甘肅教育》 20xx (08)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3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活動流于形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語文教師會適當組織一些閱讀活動。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并不到位,導致大部分活動僅流于形式,雖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并且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起到的實質作用并不明顯。
2.輕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傾聽者的角色。教師只是自己在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想法與感受,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由此抑制了學生思考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3.重數量輕質量。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學生閱讀的數量,而不管文章是否真正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即使閱讀了很多書籍,往往收獲也不大,且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有待加強。
4.只重視文章的知識點,輕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語文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健康的審美標準。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識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師能夠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便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如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游戲或者崇拜的明星導入,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學生愛看的動畫片。總之,課堂的導入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他們才會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最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使學生對舊知識達到復習與鞏固的效果。
2.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不能將目標定得太高太遠,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出適當的要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目標定為能夠根據拼音讀一句話,并且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通讀全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感情閱讀,并且能夠將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這樣,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主導者自居,而要轉換角色,以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就某個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4.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由于學生性格、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不同。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己去品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以便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5.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
課外閱讀是對課堂閱讀的有力補充,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專門為學生開設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討論閱讀的內容,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在閱讀課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要注重質量。在學生選擇書籍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幫助學生選擇一些質量好的書籍。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閱讀;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4
一、調動學生強烈的互動交流欲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互動閱讀教學有聲有色
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知識的動力。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產生渴望學習的沖動。比如,在閱讀《美麗的珊瑚》一文時,主要從顏色、形狀、家族、種類、體積、繁殖等方面介紹了珊瑚的情況。對于從沒見過真珊瑚的學生來說,很難想象珊瑚的樣子。于是,我借助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通過多場景、多角度、多形式向學生展示海底珊瑚。隨著畫面的出現和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樂朗誦,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當教師提問短文從哪些方面介紹珊瑚時,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回答得準確、完整、科學。這種教學方式,通過聲畫并茂、視聽并舉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科學的學習情境,使互動閱讀課堂活躍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使他們看到了從沒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們欣喜若狂呢?怎能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又怎能不樂于去學習呢?信息技術走進小學語文互動閱讀課堂,使學生和多媒體互動起來,推動了學生的主動閱讀,使閱讀教學有聲有色。
二、通過各種互動活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化難為易,綜合提高語文互動閱讀教學效率
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主要途徑,更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能力的切入點。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推進學生互動閱讀,能有效增強學生的互動閱讀、交流效果。比如,對于《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我利用“互動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把學生帶進電子閱覽室,讓學生搜集網頁上有關的文字、視頻等材料,然后讓學生通過網絡相互交流閱讀心得。這樣,學生對“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的損失”這一中心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且不需要教師的強調和解釋。這樣,學生在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中,體驗到了互動閱讀的愉悅,享受到了閱讀的成功感。這些,就是“互動閱讀”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有效優化。信息技術突破了課堂上難用語言解釋的難題,使學生在互動中“活”起來,綜合提高語文互動閱讀教學效率。
三、讓學生在互動中拓展閱讀空間,培養農村小學生的交流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在互動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廣闊的天地。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要妙用信息技術手段多角度訓練學生,伸展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每一篇讀文、每一部適宜學生看的影片,都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對此,教師可從讀、觀、思、寫等角度啟發學生思索:文中、片中的哪個人物、哪句言語、哪個情節打動了你的心?你想到了什么?通過啟迪,激發了學生的熱情,使他們沿著各自不同的思路,醞釀各自不同的感受。比如,在閱讀《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時,我首先播放三國中有關片段,從劉備、孔明的人物性格特點入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發表感受。然后,我向學生介紹三國演義的故事,推薦閱讀這本書。我還讓他們想想在自己所積累的詩句中,哪些是表現憂國憂民的詩句,來個小組背詩競賽。最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這個故事設計問題。我這樣引導學生:你一定想了解他的前因后果,請你圍繞這個故事,至少提出有助于閱讀這部書的三個問題。這樣教學,有效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出一些趣味性強、想象空間大、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題目,并結合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就能有效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5
第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在閱讀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拓寬學生認識范圍。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發揮學生個性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不斷實施的背景下,個性化閱讀得到了高度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合理規劃,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閱讀對小學生而言是一種主觀性、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對于閱讀的興趣可以由課外到課外不斷擴大。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僅能夠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了深入分析,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教師需要準確定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要求在教學時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由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來進行。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確定位自己,并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意識。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少自主學習和能力,這時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進行互動,明確區分教、學的區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之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課件。“有一天,一只可愛的小羊在小溪邊喝水(動畫出示小羊),正在這時,從森林里走來了一只狼(動畫出示狼),你們想知道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狼和小羊的故事。”在引入課文閱讀后,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閱讀,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想象,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讓學生進行講述。或者,可以讓學生作為小老師,帶領其他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加深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好符合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變成主動思考的狀態,脫離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掌握閱讀內容,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其安排相應的閱讀任務,使學生在閱讀領悟文章思想,掌握文章內容,進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拉薩的天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拉薩的景象,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教師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章有哪些語句描寫了拉薩的天空,并標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詞語。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既能激發學生閱讀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自我閱讀,獲得獨特的閱讀感受,進而在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水平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
三、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將學生引進方法暗示、結論預設以及思維陷阱中,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想法和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我國倫理本位非常濃厚的傳統文化中,師道尊嚴是每名學生必須尊重的,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約束,導致小學教學變得越來越刻板,禁錮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造靈感。所以,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由預設向生成轉變,格外注重學生在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壁壘要及時拆除,用平等、民主的教學形式代替師道尊嚴,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辯論,促使學生個性發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提高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水平。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負荊請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最喜歡文章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教師預設的答案是廉頗,而大部分學生的答案也是廉頗,因為該文章主要講的是廉頗負荊請罪,體現了廉頗知錯能改的個性。但是有的學生卻有不同的觀點,有學生說比較喜歡藺相如,因為他顧全大局、深明大義,這種精神和行為值得學生學習。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教師應該給予鼓勵,進而引導自主思考,使學生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這樣才能體現出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教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教學活動,具體可以從教師需要準確定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等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閱讀體驗,進而增強自身的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仁權.以生為本,促進成長———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xx,3(18):246.
[2]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xx(35):225-226.
第二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一、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存在的意義
(一)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單一講解模式,使得同學們對問題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降低。教師無法針對每個同學的疑惑進行一一解答,久而久之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喪失。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讓同學們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和同學相互討論,互相解決彼此的疑問,同時這種教學模式在解決疑惑的同時還能夠擴大自身知識面,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合作學習的模式有效的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問題積壓較多的.情況,有效的提升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擴大閱讀面,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總結,在學生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思考之前就已經將知識強制性的灌輸給每個同學[2]。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分組的自由討論可以把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提高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同學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討論也可有效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和魅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比如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以班級為單位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別,每個組4到5人,將不同的段落分配給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可將自己理解的段落大意,最喜歡的句子等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對于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可互相探討解答,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協作學習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擴大知識面。同時教師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了解每個同學的不同喜好,可將有共同喜好的同學分為一組進行討論,促進小組成員之間能力的展現和發揮,相互之間揚長避短,快樂學習,快樂教學。
(二)競爭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良性的競爭模式對于激發學生自身的潛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閱讀競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競賽,在這種良性的競爭中提升每位同學的比賽意識和進取意識,這種積極向上的競爭可以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能力較強的同學也可以幫助到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提升閱讀水平,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三)課后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閱讀教學合作模式中,課堂的教學是一部分,作為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課外合作學習的氛圍。例如可以找到和課堂學習相似的文章,讓同學們擴展思維進行討論和學習。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僅僅局限與課堂,可適度的為同學們提供延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主動鉆研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合作學習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能夠培養其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保障語文教學更加順利的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范朝華.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課程教學,20xx(1):117.
[2]王愛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5):38.
第三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論文
一、抓好教材范例,引領精神對話
閱讀活動是復雜的思維過程,它牽涉學生的知識儲備、閱讀經驗、閱讀專注度和將文本轉換成表達方式的能力。同時,閱讀活動更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語文現代文教學主要依賴的載體是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探究的主要材料。這就要求教師抓好范例,引領學生進行精神對話。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篇章都閃耀著作者的精神睿智之光,而閱讀的重要價值就是改變學生的思想,化為生活最深處的智慧。閱讀的最終的歸宿是審美、求知、增智。如教學《小狗小弟》時,讓學生學會自審,進行自我靈魂的拷問,擁有靈魂深處自審的勇氣;教學《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淺說》時,讓學生能夠正視生活的考驗,可以越過生活的門檻,在黑暗中勇敢地摸索通往成功的大門;教學《動物游戲之謎》時,讓學生重新審視人和動物的關系,進而重新認識自己;教學《老人與海》時,正視命運的選擇,從容面對厄運;教學《邊城》時,讓學生思索優美的自然的人性之美……通過閱讀這些文本,增強學生的人文意識,提高個體的人格魅力,相應的閱讀質量就會升華,閱讀能力也會養成。
二、設計好問題教學,培養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不僅是從教學開始的,實際上閱讀教學是不斷解決舊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中完成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設問,引導學生思考,重視發掘教材中蘊涵的創新思想、求異思維的文本或片段,并引發與固有觀念的碰撞。讓學生在新舊思維的對比中提升探究能力。如學習《咬文嚼字》時,朱光潛先生對“推”的肯定來引發學生以前認為的“敲”比“推”好的觀念,引發學生思維的轉變。同時,還需要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閱讀上設問。如教學朱光潛的《咬文嚼字》時,可以對比馬南邨的《不求甚解》,讓學生在批判中學會閱讀的方法。如教學《說木葉》時,可以讓學生了解詩歌語言的暗示性這一特點,可以由此延伸中國詩歌的意象與情感載體的關系。對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用不同觀點,不同方法去分析和闡釋,使學生體會到不同方法多元互補的功效,從而從不同側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抓好課外閱讀,做足閱讀拓展
新課程在小學語文現代文的閱讀教學中,對作為發展主體的學生地位更加關注了。因此,閱讀如何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開放式的閱讀環境,這就必須靠課外閱讀來解決。課外閱讀讓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滿足學生各自特有的生活背景,個性需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博覽群書的空間,讓學生的思想馳騁。當然,課外閱讀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有益的書,變低層次的閱讀為高層次的閱讀。也可以建議他們邊讀邊摘抄,一邊讀一邊思索,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從而更深刻地領會社會人生。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閱讀儲備時,閱讀能力就會提高,文字的表達交流自然也不會受阻了。
四、抓好語言訓練,提升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有一個著名的“例子”理論,葉老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形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閱讀教學以教材為例,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將文本信息轉換成語言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學中也應注重語言的訓練。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銳敏的感覺。”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對語言感知、揣摩放在重要位置上,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學進行感悟,體會語言對象的獨特之處,通過點拔、指導、啟發,讓學生分析、感知、總結,歸納。引導他們的語感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語感強了,表達自然也不成問題。閱讀教學不只是為了高考能贏得高分,更是要使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提升人文素養。要保證小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還需不斷地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1-2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4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5-24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06-0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5篇05-30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8篇05-25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論文15篇07-08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