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字詞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實施引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靈活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式教學模式以及讀寫集合模式來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愛。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個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
小學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教學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語文教材內容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通過寫作訓練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訓練方式可以進一步深入掌握語音技巧并且充分吸收知識。寫作與閱讀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也存在顯著的差異。在進行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時能夠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這是由于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最基礎就是進行閱讀,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運用寫作技巧來展現文章的寫作特點。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分層,并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羅列提綱來進行文章寫作,保證文章段落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實施策略
1.有感而發,讀后感寫作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文章或書籍后,內心產生了波瀾和觸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要將內心的感觸記錄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和情緒。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感和情緒的變化,有感而發來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進行適量引導,讓學生自行寫作讀后感。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試讀、帶讀、朗讀等多種形式,再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在完成課文相關背景介紹以及內容的講解后,可以分組讓學生們自行討論,并且在課后寫下讀后感,說說自己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認識。課文中波蘭音樂家肖邦對祖國深沉的愛讓人動容,即使在彌留之際也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的愛國之情十分濃烈感人。而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必然也會涉及到其他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文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通過讀寫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滿足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教材中課文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感悟。這一教學目標的實質就是讓閱讀教學作為寫作教學的基礎和鋪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作者的表現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摹仿,有目的進行仿寫。例如在小學語文《煙臺的海》一文教學中,當學生完成煙臺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以及秋季的段落學習時總結出作者描寫一年四季煙臺的海的景色特點,廣泛采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來體現煙臺的海的美麗壯觀,最后通過描寫景物歌頌了煙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描寫一處景物,通過擬人、排比等手法來對景物一年四季的變化進行描寫,并且通過景物歌頌美好的生活或難忘的人或事。再例如在學習《夾竹桃》一文時,對月光下的夾竹桃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寫,遠洋的海輪、水中的荇藻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從作者的文字中能夠感受到火熱的愛心以及摯愛生活的真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植物或動物,發揮想象力描寫在不同情景下某種動物或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生活體驗,書寫日記曰記是學生累積寫作經驗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撰寫曰記最大的問題就大于曰記內容的選擇。曰記不能是簡單的羅列發生的事或見到的人,而是應該建立在感情和情緒基礎上的。因此通過閱讀來增強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仔細觀察生活,從而實現讀寫結合。從生活中來理解閱讀和寫作,感受閱讀與寫作帶來的美妙體驗,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學習《黃山奇松》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得當的形容詞、動詞等。例如文中“挺秀”“彎曲”“枝干蟠曲”等。這些都是描寫黃山上奇特松樹的詞匯。教師可以在課外布置家庭作業,和家長去游覽一處景點。
學生在游覽景點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優美,然后寫曰記來記錄自身的真實感受。從教材課文閱讀一生活體驗一曰記書寫,這一過程就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4.想象外延,進行續寫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根據課文性質適當的將課文情節外延,讓學生發揮合理想象,開展續寫。例如在進行《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教學中,法布爾在放鴨子的時候總是撿一些貝殼和彩色的石子,雖然遭受了父母的責罵但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仍然沒有停止。每次法布爾放鴨子還是會去撿一些“沒用的玩意兒”躲起來偷偷的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法布爾放鴨子的故事進行續寫,想象法布爾在下次放鴨子時又會遇到什么有趣的故事?法布爾的父母后來有沒有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法布爾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昆蟲學家的?學生合理的想象所開展的續寫能夠充分體現其真實的情感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寫作興趣。
5.貼近生活,尋找素材教師在進行教材課文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的課文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在學習《春聯》一文中,春聯是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是張貼的,每一副春聯都有不同寓意,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有的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的體現了祖國繁榮富強,有的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家和鄰居家張貼的對聯,從每一副對聯中引申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通過仔細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三、結束語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師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觀察,從課文中選擇挖掘一些能夠符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2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基于此,文章從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素材四個方面探討了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閱讀習慣
閱讀是學生擴充知識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閱讀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在對其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需要轉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傳統觀念,不能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應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閱讀教學往往會成為答題技巧傳授,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文章時,教師需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文章閱讀,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歸納,從而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索,這種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閱讀的重要性,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化,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黃山奇石》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如通過閱讀文章,充當廣告設計師來給黃山設計廣告語。借助這樣有趣味性的話題,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廣告語,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再如,在教《驚弓之鳥》一文時,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向學生提問:從生活常識來看,只有弓箭組合在一起才能射擊,但是如果沒有箭,怎么辦?教師可給學生制造一定的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活躍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體會閱讀的樂趣。
三、注重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有效理解閱讀內容,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任務的設定。比如,在教《觀潮》一文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錢塘江大潮的景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活躍學生的思維。
四、以生活為源泉,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素材
生活是人類創作的源泉,也是一個豐富的素材庫,生活中的素材往往能引起小學生的關注。比如,在教《頤和園》和《圓明園的毀滅》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當下古裝影視作品闡述看法。再如,以學生喜愛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品討論。并且借助影視作品中安定祥和的生活畫面與文章《圓明園的毀滅》中殘破的畫面形成的鮮明的對比來進行閱讀教學,將文章的內涵引申到愛國主義的高度。在課余時間可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進行參觀,或者觀看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電影作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邏輯思維能力。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閱讀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就顯得極其重要,教師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對現有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采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同時,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進行積累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丁古琴.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均衡教育:以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xx(2):59-60.
[2]溫少忠.以讀促學以學定教以教傳道:淺析小學四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xx(8):64-65.
[3]王春梅.朗朗書聲起已悟文中意: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甘肅教育,20xx(20):95.
[4]孟鋒.淺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xx(28):5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3
小學階段,教師需要以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當前的教學內容上,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重視學生的長遠的發展情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了學生以后的發展打基礎,因此在進行基礎內容的教學以外,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拓展內容的教學工作,通過拓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而閱讀一直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了解更多的知識,開拓自己的眼界。教師也需要明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科學的方法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以外,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更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拓展閱讀教學工作,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一、以書本教材為基礎進行拓展閱讀教學工作
拓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和了解世界,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能力的發展。但是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以實際教學情況作為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教材文本進行教學,在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知識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工作不能局限與傳統的知識的教學,也不能夠脫離基礎,天馬行空。所以,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到有收有放。教師既要通過教材教學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又要能夠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所以,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將書本知識以外的內容引入到教學工作中。舉個例子來講,在教學《靜夜思》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在進行基本內容的教學以外,教師還可以將作者的信息告訴給學生。此外,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履歷等都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的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樣一來學生在分析內容和掌握內容的過程中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將教學和生活結合起來以促進拓展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應該有意識地將拓展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價值觀還沒有真正地形成,在這個階段,學生對于事情的認識是基于成年人的判斷,更重要的是基于教師的判斷所形成的。在這個時期,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上面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的學習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小學生的學習范圍比較小,生活范圍也比較小。這就決定了學生不可能有足夠的機會去觀察和了解世界。
因此,在學習很多內容的時候,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或者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辦法真正的讓學生理解課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需要將書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并且通過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意識的通過語文教學來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現代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育應該主動改革以實現現代教育要求的,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方式就是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拉近學生和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實際升后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舉個例子來講,在學習《生命生命》的時候,有一些小故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比較大的聯系,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將這種聯系提取出來進行單獨的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重視在和部分內容,并且從相關內容的學習中了解到生活中蘊藏的知識。對于這些內容的重點內容和重點部分,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重點的分析。比如,文章中有一段內容描寫作者被跳動所震撼,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問學生,這種震撼是什么,為什么給了作者如此大的震撼。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可以將這種震撼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思考,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現了這樣的震撼。這樣的思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知識。此外。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一些文章的內容是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會遇到的,這個時候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話,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思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將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以促進拓展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進行拓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將拓展閱讀教學工作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拓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這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被當前的教學內容所拘束,而要拓展思維進行教學,將不同的內容結合起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舉個例子來講,在教學《月光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給學生放貝多芬的樂曲,這樣的教學就能夠有效的將音樂和語文結合起來。這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教師還能夠利用音樂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其學習效率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此外,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學生,學生的思維發散性會更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會更高。除了音樂以外,語文教學內容還和很多學科的知識有關聯,教師可以積極的利用這一點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當前,同時更加重要的是,教師要將學生的未來的發展和當前的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科學的整合這些內容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有意識的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廣大教師應該對此給予積極的重視,積極引入現代教學理念,并且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不斷探索和改革,力求真正地做好拓展閱讀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江媛.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策略的探討[J]. 教育現代化,20xx,( 09) : 7.
[2]吳修峰.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討[J]. 新課程研究,20xx,( 12) : 42 -43.
[3]陳宏亮. 立足文本,讓對話教學更有效———再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兩個關鍵詞[J]. 語文知識,20xx,( 04) .
[4]湯葉. 在“對話”的天空中靈性飛揚———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對話式”閱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 大學時代,20xx,( 11)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4
1.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重要性
1.1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意義
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因此,開展拓展閱讀,有利于讓學生熱愛對閱讀產生興趣,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才會熱愛閱讀,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拓展閱讀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它是課堂知識的拓展和延伸,熱愛拓展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激發起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1.2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提高語言水平
小學期間,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最關鍵時期,在課上所學到的書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語言水平,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候能夠開展拓展閱讀,領導學生們走出課堂,看到課外的世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視野開拓,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豐富語言積累。1.3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提高寫作能力小學生在寫作時,如果知識面狹窄,僅限于課本知識閱讀,在將這些課本知識應用到作文中,那么他們所寫出來的文章將會是千篇一律,因此,只有通過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才能使他們在閱讀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并在寫作時,將這些信息應用進去,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使他們寫出文筆精彩的文章。
2.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技巧
2.1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
古人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都是指環境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也如此,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心愉悅,能夠輕松自如,很快進入到閱讀的角色中,并從中發現樂趣,掌握所閱讀知識的思想內容,提升閱讀效率。在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悉心的指導學生進行,通過這種指導,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知識水平。
2.2開發學生想象能力,增加閱讀知識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聯的,比如,在生活中,遇見一幅美麗的圖畫,你會浮想聯翩,想到許多與畫中相關的東西,在閱讀中也一樣,當遇到一篇美文或者一首詩歌時,教師應該通過對學生做想象指導,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文章所處的環境,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想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應該豐富閱讀內容,進而引導學生,所以,在選擇閱讀教材時,要選擇那些與課本內容相關聯的資料,這樣才能彌補課本上遺漏的知識,讓小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知識。
2.3掌握閱讀技巧
無論學習什么知識都應該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式,閱讀也不例外,在拓展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有掌握好閱讀技能,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用的方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也可以讓同學、家長直接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溝通來分享彼此的心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業余時間,也可以舉行一些比賽,通過比賽,使學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學到其他人的長處,也能讓同學產生良好的互動,促進彼此的學習。小學語文拓展閱讀在當今小學課本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拓展閱讀。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學生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在不斷提高自身語言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5
【摘要】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不過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灌輸,并不注重閱讀能力的養成,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從“讀-寫-讀”模式出發,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的能力培養,并分析了教學模式的應用要點,希望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應用 要點
所謂“讀-寫-讀”教學模式,是指代的教師教授學習方法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讀”即要求全體學生進行初次或者淺層的閱讀;“寫”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理解并用書面形式進行表達,是一種思維的訓練過程;最后的“讀”就是注重讀寫結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1.“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提出背景
應試教育和“以考為大”的背景下,多數教師采取了精簡知識點并將之灌輸給學生的教學策略,輔之以日常數之不盡的習題和試卷,為的就是要讓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鮮明的記憶。但是,這樣的教學手段已經被證實了其非科學性,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甚至會對學生思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解題形式單一、思維發展受限,進而出現厭學的情況。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教師的教學要求都是不利的。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分析,由于語文才除了基礎的.字詞理解之外,對文章的閱讀和賞析都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若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學生自學閱讀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就會出現學生理解教材文章而不理解試卷材料的問題。教師對教材文章的分析往往過于重視文章本身,而缺少學習方法和能力訓練的換將,也因此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能達到觸類旁通和能力的真正提升,這些也是導致當前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2.“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應用要點及步驟
“讀-寫-讀”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整篇教材文章的學習,而應該針對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段落內容進行,“讀-寫-讀”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步驟:
2.1讀。這一環節主要是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
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段落中較難的問題,教師也可在設問中加入一定的提示,這樣也能幫助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理解。
2.2寫。學生在閱讀過相關章節之后,就會對文章內容形成一個初步認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標記,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受進行記錄;也可以將前述的問題和閱讀的思路和結論進行書面化的記錄;還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中的美文佳句進行摘抄和模仿練筆。總之,在這一環節,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寫”過程,而這一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
2.3讀。最后的“讀”與第一部分的“讀”是有所區別的。
這里的讀是指學生經過前面兩個步驟之后的讀。最后的“讀”步驟,要求學生在完成前述兩個步驟的基礎之上,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融入到文章段落中,再次進行的閱讀。
3.應用“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注意問題
為了保證“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一些相關問題,以促進教學工作更好的開展。
3.1要注意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出教學方法的優勢,能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的學習。這要求教師不能完全照搬書本和教案的標準答案進行教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是語文的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在提升自身閱讀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包容學生在閱讀上的發散理解,并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做出積極引導,使學生在閱讀中分清主次,強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3.2要注重課堂時間和段落選擇的把握。
“讀-寫-讀”教學模式只適合于針對文章的部分段落,而并不適合整篇文章的閱讀理解。因此,教師要把握整體的課堂時間,在對課文整體進行講解之后,再進行“讀-寫-讀”模式的教學,并在課文段落的選擇上,教師要把握好段落的范圍,及在保證時間的基礎上確定好段落的難度,以保證全體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不僅關系到語文的閱讀理解,對今后的語文寫作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積極將“讀-寫-讀”的教學模式及其他先進教學手段運用到日常的閱讀教學工作中來,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供強大助力,促進學生語文文學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安可.小學語文教學讀與寫相結合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xx,05:30.
作者:翁秀清 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三桂小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6
一、小學語文閱讀引用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語文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途徑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閱讀作為中國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學生需增加傳統文化文獻的閱讀量,這樣有利于他們開闊視野,也有利于他們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度。只有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融會貫通于現今語文教學的課本與閱讀之中,才能便于當代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加強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與民族自豪感,從而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使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揚光大。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引用傳統文化
1.增加學生對于古代詩詞的背誦與閱讀
中國古代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總結記錄了中國古時各個朝代的經濟、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現象,且用詞優美,感情豐富,形式多樣。古詩詞朗誦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在中國小學課本中出現頻繁,也廣為流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增加比較容易記憶與理解的古詩詞是對傳統文化的靈活運用。
2.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加入更多的傳說與歷史故事
傳說與歷史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形式,很多傳說用或簡單、或傳神、或詼諧的描寫讓其中的人物和情節栩栩如生,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能讓學生分明善惡。而歷史故事涵蓋了中國古代的'史實,能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宣言傳統的禮節與習俗,端正學生的思想。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合理引用傳統文化就不能缺少對于這些傳統故事的閱讀。
3.增加古典名著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比重
古典名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名著的閱讀就仿佛是歷史的重現,能夠更加鮮活地展現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能夠了解當時的風俗民情,能夠更深層次地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
4.將傳統文化滲入閱讀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若想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自主閱讀的能力,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興趣與閱讀是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的關系,只要有了閱讀的興趣,教師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接受能力才會事半功倍。對此,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地改變自己的教學習慣和方式,在傳統文化閱讀的時候營造出一種意境與氣氛,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合理引用傳統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但傳統文化的引入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在引用傳統文化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當下的外來文化,促進傳統與外來文化的共同發展,開創中國新時代的新文化。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7
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第一,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優化閱讀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做足功課,深入研究各單元的內在聯系,把握好課堂上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重點培養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們的能力及教學規律,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環節的創新設計。在教學設計時重點考慮小學生的興趣、特長,在教學環節設計時確保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成效。
第二,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形成真實教學環境。要確保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成效,重點為學生們營造利于閱讀學習的環境。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注重的是教師一味的教,不關注學生們的接受程度和思維的發展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們。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們勇于嘗試自己去閱讀學習,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利用多種途徑尋找答案,然后大家相互交流、溝通,形成真實有效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們自我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舉個簡單的小例子,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中,同學們會發現蒲公英會利用風等形式將種子傳播進行傳宗接代。這是很多小學生會生出疑問,蒲公英到底是如火如何利用風進行傳宗接代的呢?教師先讓學生們自主的思考,然后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見識真真的蒲公英,然后教師再講解這個問題。這樣學生門就會明白蒲公英利用自身種子很輕,成熟后自己有一個“保護傘”,種子會隨風傳播,進行四處的播種,傳宗接代。
第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施多樣化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上,我們要注重課堂上的教學創新。在做好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注重閱讀文章的段落大意、重點段落的分析等,不斷提高學生們的語文素養。此外我們適當的進行句子的`仿寫和詞語的擴展練習,促進學生們能力的提高。我們要合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進行教學,確保教學內容的形象、生動、豐富、直觀,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根據大綱需求進行合理的知識拓寬,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開闊眼界,增強學生們對教材的感悟和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們自主的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們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利用多種形式進行閱讀教學。
第四,不過分依賴教材,適當拓展閱讀范圍。當前小學教材內容有限,因此我們不能單純的局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也不能盲目的相信和依賴教材。同時教材又是學生們循序漸進學習和與中學知識過度的必然前提,他的知識具有承接性,所以我們的課堂閱讀教學又不能拋開教材置之不理。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做到重視教材而不過度依賴教材,重點在教材新內容開發和資源擴展方面下功夫,注重閱讀內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二、總結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為了做好該科教學我們要不斷創新閱讀教學的方法,客觀、正確的對待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開拓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8
摘 要: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閱讀語文生態道德教育,并提出了幾點構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態道德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素質 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挖掘小學語文閱讀素材的作用,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生態道德教育
小學語文閱讀生態道德教育是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開展的學習語文知識的活動,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包括生物和生態環境知識,還包括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在這一教育中,師生、知識、社會之間形成了多層次的互動,因而開發了學生的智慧和潛能,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生命價值。
二、如何實施小學語文閱讀中的生態道德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生態道德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這一教育新課題,教師應該多加探索,不斷實踐,促進學生生態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1.依托閱讀素材,感知美好環境
小學語文閱讀素材中有很多被附上美麗的插圖,還描繪了美麗的`環境,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閱讀素材的道德作用,引導學生學會感知美好的環境。例如,在學習《山中訪友》時,教師可以利用閱讀素材中的插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畫中的古橋、溪水、山林、懸崖等自然美景,學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好會在學生心中喚起感覺,這時再來學習課文,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強了。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世界中美好的景物,如草原、森林、田野、城鎮等,引導學生感知自然環境的美好。
2.依托文章亮點,激發生態意識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生態道德教育,教師可以依托文章的亮點知識,激發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針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一些是借景抒情,有些是托物言志,還有一些是借古諷今等,教師可以利用文章的寫作手法,抓住文章的寫作亮點,向學生上一次生動的環境教育課。例如,在學習《白楊樹》時,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白楊樹與邊疆戰士的關系,學會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內涵,讓學生在對白楊這一景物產生崇敬之情的時候,引導學生關注周圍景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在心中燃起對環境的贊美之情。
此外,教師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還可以借助于課外活動形式,如減少制賀卡送祝福數量、312種植行動、保衛山林拾垃圾、調查水污染等活動促進學生的保護道德意識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翟耀春。小學語文生態教學的思考.黑龍江教育,20xx(1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9
一、對話理念的含義
語文是學生接觸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感受我國語言文字魅力的一門課程。閱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通過閱讀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而微課的運用可以突出對話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對話的樂趣,開發學生潛能。
二、對話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優勢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社會,新科技產品的研發促進我們的生活發生變化。微課設備的出現將我國的教育事業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小學語文是學生接觸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的一門課程,而閱讀能力對學生學習語文至關重要,所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教學任務之一。對話理念則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與真實的或是虛幻的事物進行對話。真實的包括教師、學生,虛幻的則是文章作者、主人公。而學生在完成閱讀的情況下與其進行對話,既可以滿足學生思想的洗禮,又可以在交談的過程中了解他人的想法,豐富自身的情感。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搜集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這樣可以讓學生多方位地接觸不同的事物,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對話理念下的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 一) 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微課的運用
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依舊采取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方法缺乏新意,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失去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不利于對學生進行對話教學活動的開展。而微課設備的出現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設備。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中秋節的晚上》一文時就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課文,感受中秋節的氣息,然后與學生討論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情感,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眼中的中秋節。與同學進行對話,同時也是與課文進行對話,豐富學生的'情感。此外,利用微課設備,可以減少教師的教學壓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素材,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浪花》一文時,就可以利用微課設備為學生播放浪花的圖片,讓學生喜愛上浪花,并激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與課本及人物之間的對話。
( 二)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鍛煉學生想象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好的閱讀素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得學生對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教師需要抓住這一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新鮮的閱讀內容。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黃山松》一文時,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相關內容,激起學生學習植物知識的興趣,然后利用微課設備為學生提供有關黃山松的介紹,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進其他植物介紹,對有關植物描寫的文章做一定的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通過對植物的描寫激起學生想要了解的沖動。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使學生與植物進行對話,了解植物的生長環境等,使學生建立自己的愛心。另外,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在描寫黃山松的過程中那種敬佩的情感,并由此想象黃山松在風中屹立不倒的樣子,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 三) 突出語文對話的特點,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
語文就是與文字進行溝通,學生通過與文字對話感受作者情感,體會文字傳達出的內涵。所以,與語文進行對話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身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朗誦的要點,然后為學生講解《天上的街市》的內涵與中心思想。接著利用微課設備為學生播放郭沫若的其他詩歌,供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寫作特點,與詩句進行對話,感受作者情感,并對自身的感情進行過濾,除去一些消極、悲觀的感情因素,對生活與學習充滿信心。此外,教師需要在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的同時加入其中,與學生一起交流郭沫若詩歌的特點,與學生進行真實的對話,感受學生心理變化,了解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程度,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對話效率,并根據詩歌內容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進而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學生對新事物會產生極強的好奇心,教師需要根據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利用微課設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學生在與文字進行對話的同時,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并與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狀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0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拓展小學生的其他基本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引入新穎、有趣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融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還要從長遠的角度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歡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夯實基礎。下面就個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出幾點教學策略,旨在為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優點
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對思維方式、語言技巧、判斷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展現,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新課改在實際教學中進一步的發展。教師在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應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用全面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閱讀學習,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1-3]當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時,就可以深入學習其他學科,比如拓展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通過語感更好地理解英語文章等,進而提升學生的多學科學習能力,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現狀分析
(一)沒有一套系統科學的培養方案作指導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學校并沒有深入理解新課改的要求,只是對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出了一些淺顯的建議,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沒有一套專門針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科學方案,不能很好地拓展新課改要求的基本內涵,加之教師教學思想落后,沒能形成一個很好的教學觀念。很多教師只是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至于教學效果如何,有沒有對學生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師只能通過試卷來尋求答案,然而這些都無法在試卷上很好地體現出來,使得教師不能很好掌握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不利于教師在下一步有效開展閱讀能力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4-6]上述情況都是因為在小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中沒有一套系統科學的培養方案作指導,一套科學有效的培養方案,只有緊密結合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落實到實際的方案之中。
(二)在實踐教學中問題多多
實踐教學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交際能力,但由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可依據的科學有效的培養方案,故而處理不好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的矛盾問題,造成教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體培養的方式方法缺乏,內容單調,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能力教學。
(三)教學形式過于死板
一些語文教師認為,在閱讀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際上,這忽略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思想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達不到培養綜合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四)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不夠有效合理
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有效的評價。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有所偏差,認為語文是我國的母語,口語交際能力是伴隨著學習內容的展開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需要針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對學生的評價上,教師只注重評價學生的詩詞掌握能力、字詞句掌握情況、閱讀能力和寫作運用能力以及識字斷句能力等基本能力,只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簡單、粗略的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饋,不利于學生的閱讀學習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幾點策略
(一)在閱讀課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在師生之間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機制,加強教師和學生的相互溝通與交流。老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從多種角度創造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情景和機會,鼓勵學生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對閱讀學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學生通過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不斷提升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夠放下與教師互動過程中的各種顧慮,敢于發言,敢于向老師提問題,進而可以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交流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認可,樹立自信心,提高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7]教師要積極引導更多的學生投入到互動環節中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為了使學生練在平時、練在全體,可以把每節語文課前五分鐘設為“五分鐘演講”時間,可以是閱讀收獲、親歷趣事、今日要聞、詩歌故事等,把它作為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一個機會。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拓寬閱讀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可以讓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并形成一種主動閱讀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書中有趣的內容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各位同學把近期閱讀的書籍中有趣的地方或者認為有用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與同學們相互交流、共同分享閱讀的方法,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多地互動與交流,也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會張嘴說話,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因材施教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要深入開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學工作,最關鍵的地方是要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基本性格特點因材施教,不一樣的學生閱讀基礎和口語交際能力不同,教師要對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學生的閱讀基礎和口語交際能力,針對學生的不同特征來給他們布置閱讀任務。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可以讓閱讀基礎好的同學去閱讀稍微難懂的書籍,讓閱讀基礎差的同學去閱讀比較易懂的書籍,并引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能夠將所讀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復述出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讀書筆記中的所感所想,創造條件讓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學習經驗。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對讀書筆記的互動交流來深入了解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情況,為下一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展開做準備,有效確保每一名學生通過閱讀提升口語交際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四、結語
對學生在閱讀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有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營造一個歡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更加全面的語文口語交際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在新課標改革教學中,要緊跟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潮流,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走向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昊昊.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2]印依妮.小學低學段口語交際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xx.
[3]劉紅.農村寄宿制小學5-6年級口語交際教學調查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xx.
[4]邰銀雪.貧困縣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xx.
[5]胡方奇.昌邑市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調查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xx.
[6]邰先君.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培養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xx.
[7]談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方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xx.
[8]楊麗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xx,(6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1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觀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激發觀察的興趣,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學習細致分解的觀察事物,學習有側重點的觀察,學習運用不同的感官觀察,學會多次性、連續性的觀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觀察能力
1.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提升觀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就是激發學生觀察興趣較好的一個課例。文中對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描寫可謂精彩至極,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這篇課文,在學生反復朗讀、想象,充分感知課文描寫的壯觀景象之后,可引導學生討論: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描寫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語言為什么如此具體生動,令人震撼?通過分析交流,學生就會明白,這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體會的結果。只有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對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了如指掌,才能寫出如此生動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想,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精彩,如果你還能把這些精彩記錄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通過學習,學生就會慢慢對觀察產生興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觀察任務,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對寫得好的日記給予加分、送星等獎勵。孩子都是喜歡被肯定,被獎勵的,無形中學生的觀察興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過閱讀教學學會觀察的方法,提升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較濃的觀察興趣外,正確的觀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確的觀察方法可以得到較好的觀察結果,也能提升觀察的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課例分析,應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慢慢引導學生進行親身的觀察,以此提升觀察能力,養成積極主動觀察客觀事物的習慣。
2.1通過閱讀學習正確的觀察順序
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不僅能提升學生觀察的條理性,還能借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表達變得更有條理。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是觀察性的課文,是作者在現實中通過細致觀察的結果。空間、時間、方位、從整體到部分、由靜到動或由動到靜,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這些都是常用的觀察順序,這些觀察順序在小學課文中都有具體的表現。例如小學四年級上冊《長城》一文中,描寫了長城的綿延起伏、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老師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按照從西到東,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先由西向東從遠處,從整體上觀察長城,說它像一條長龍;然后從近處細致觀察長城,突出其高大堅固。學習課文之后,讓學生舉一反三觀察校園或者上學路上的景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表達,鍛煉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2.2通過閱讀學習掌握細致分解的觀察方法
何為細致分解觀察?就是將觀察對象有規律地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再按一定的順序逐一觀察。例如三年級下冊課文《翠鳥》一課,作者把翠鳥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從小爪子、頭、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寫,使人對翠鳥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級下冊《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對非洲的`藍天、驕陽、綠樹、紅土、彩花,以及皮膚油黑發亮的黑人兄弟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然后按自然景觀、人們的日常生活、藝術等進行有序的描寫,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通過文章的學習,教會學生把觀察的對象分為幾大部分去觀察,在逐一觀察的時候就能更細致、更全面、更準確。
2.3通過閱讀學習,學會有側重點的觀察
閱讀教學中,通過對觀察性文章重點內容的分析和學習,既能使學生掌握有重點的進行觀察的方法,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表達重點突出,具體生動。例如《觀潮》一文,作者寫了潮來前、潮來時和潮去后這三部分內容,閱讀教學中應抓住潮來時進行重點學習,使學生明白作者觀察的側重點,明白這樣觀察和描寫既表現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又使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通過慢慢學習、體會,并且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側重點地觀察,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2.4通過閱讀學習多次性、連續性的觀察
每種事物都有多變性,一次的觀察,并不能把握此種事物的全部特點,需要經過多次性的觀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點,才能讓觀察的結果更加嚴謹全面。例如《火燒云》中,作者就是通過不同時間段對火燒云的觀察,掌握了火燒云的各種形態特點,才使文章的描寫更加具體、生動、活潑。又如《爬山虎的腳》中,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變化,就是作者通過多次細致觀察所得。學習這些課文后,可引導學生多次或持續觀察一種植物、動物或自然現象,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環境中觀察事物本身,并認真地做好每次的觀察記錄,以此來提升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同時也提升其寫作表達的能力。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一個系統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不斷研究,實踐的精神。只要閱讀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堅持不懈,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國禮.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xx,2(08):132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xx(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單位: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小學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2
摘要:
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閱讀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語文閱讀不僅是對小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要求,更為今后進一步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豐富的閱讀知識的積累,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講解語文閱讀知識以及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好習慣。目前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都是在課堂中進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暫的語文閱讀課堂學習時間,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對語文閱讀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把握則顯得尤為關鍵[1]。
一、做好閱讀課前準備工作。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對當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全面,如在識字、識句方面。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目前小學階段學生的客觀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閱讀預習習慣,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文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有一個大概熟悉的印象。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問題,使學生帶著探索的精神進入課文的閱讀當中。
在進行正常的課堂學習中時,可以跟隨教師講解的思路,逐步解決自己的疑問并獲得新的收獲。充分做好小學生閱讀課前的準備工作,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不畏困難的能力,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如人教版語文三冊(下)關于古詩《詠柳》,會涉及部分難認的生字詞,需要學生做好預習,先對古詩有一定的印象,帶著問題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能更好地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做好閱讀內容重點的選擇。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所有課文在內容的設置上都巧妙的涵蓋了字、詞、句、段、聽、說、讀、寫以及修辭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課文要闡述的知識重點是不同的。教師則應系統了解語文教材的內容,結合教學目標,將課文的閱讀重點與難點有選擇性地講解給學生。
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大篇幅的閱讀理解與背誦,無形中會給學生造成閱讀學習的壓力,同時影響教學效果。教師還應該結合每次課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的教學。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桂林山水》一課中,文章用豐富的'排比句式描繪了桂林山水為何“甲天下”,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對祖國山川美景產生向往之情,并引導學生閱讀同類文章的意識,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
傳統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體。閱讀課程的學習則是學生簡單閱讀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課堂的氣氛難免壓抑,學生上課無法釋放熱情。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的創造,會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2]。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讀書角,結合班級情況,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同時也鼓勵班級的學生將自己閱讀過比較好的書籍帶到課堂中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不僅能促進學生主動閱讀,還能增進同學之間友誼。
小學階段讀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至關重要要的,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富有探索精神。教師在為班級打造讀書角的過程中,就已經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這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養成學生珍惜時間,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同時,閱讀環境不一定只在教室內,教師還可以結合班級情況,將閱讀的地點轉移到戶外,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下進行閱讀,效果會更加顯著。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冊(上)《爬山虎的腳》一課,如果季節、天氣允許,教師則可將閱讀課堂移至室外,通過學生身臨其境的閱讀與觀察,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寫作意圖,更能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為己所用。不但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夠提高觀察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
四、分組閱讀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
通過分組進行閱讀課的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掌握學生分組閱讀學習的原則,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表現情況以及性格等方面進行合理分配,使各組“勢均力敵”。在分組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能夠實現主動學習與獨立思考。教師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即可,必要時還可以參與到學生對本次語文閱讀課程學習的討論中來,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并且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力。
五、加強課后鞏固,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新教改不斷強調為學生“減負”,意在使學生不會因課業壓力過大,造成對學習的厭煩,使學生能夠更加熱愛學習。但這不代表教師就不進行對相關學科的學習任務布置了,因為想要學生實現學科更好地學習,除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利用課后時間對知識進行充分的鞏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閱讀教學方面,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絕不僅是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就能夠達到的,需要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所學的閱讀知識不斷鞏固內化成自己的閱讀能力,形成良好閱讀習慣,讓閱讀能夠伴隨孩子的一生。
順應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應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的有效閱讀,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傅惜治。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討[J]。考試周刊,20xx(21):105—106。
[2]吳小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xx(10):43—4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3
一、圖式理論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
1.補充圖式,促進體驗
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僅僅依靠之前建立的圖式可能達不到消化吸收新知識的作用,這時候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適當補充圖式,即通過列舉相關的內容,舉一反三,同化學到的知識,鞏固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桃花心木》時,教師不僅應該介紹種樹人的意圖,“使桃花心木可以在土里自己找水源,經得起自然的考驗”,還應該適當地為學生補充圖式,“如果將動物園中的動物放到大自然中,動物會不會生活得很好?”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動物因為習慣了可以依賴的生活,所以放到自然中不能從容地面對自然的挑戰,不會生活得很好,因為自然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環境。”在這兩個例子的結合下,點出文章主旨,“同樣,人也是一樣的,在不確定中生活,才能鍛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經得起生活中的各種考驗。”在不同例子的協助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體驗所學內容的深意,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復合圖式,提高感悟
每篇文章所表示的含義并不都是淺顯易懂的,有時候一個知識點的展開是需要多個圖式共同作用的,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將所有相關的知識都告知學生,使學生在消化吸收后,通過知識間的聯系,可以把頭腦中緊密相連的內容整合,幫助學生提高對于課堂內容的感悟,促進學生在發展思維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例如,李清照《夏日絕句》一文中,學習“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誰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學生:“直到現在還思念項羽,不愿意渡過江東。”之后教師介紹項羽不肯茍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典故。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的內容,教師還要介紹當時南宋正處于岌岌可危,朝廷投降,諸臣逃亡的狀態。在復合這兩項圖式的基礎上,教師詢問:“作者這句話想要表述什么內容呢?”學生深思,理解了這句話是詩人對朝廷投降的有感而發,在與項羽作對比后,表達對朝廷的不滿,以及自己的愛國情懷。所以對于這篇文章,在學習時就要整合項羽英勇就義的故事以及南宋王朝的歷史背景,對詩句進行全面的理解。教師的講授不應該僅僅限制在表層意思,還應該適當利用學生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圖式,巧妙地將其整理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感悟。
3.選取圖式,正確理解
隨著閱讀的積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積累越來越多的圖式。隨著頭腦中圖式的逐漸積累,學生在理解不同文章時需要適當選擇相配的圖式背景,但是這時將很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圖式,即在頭腦中搜索與新知識特征類似的相關聯的內容,達到使其正確而全面的理解文章內容的效用。例如,在學習《畫楊桃》時,教師在介紹課文時,應該偏重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實事求是”的講述,選取合適的圖式,而不應添加變通,混淆思維。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或者提問時就要適當點題,提的問題不能模棱兩可,要具有準確性,幫助學生選擇圖式。教師:“同學們,誰能為大家舉一個生活中實事求是的例子呢?在這里大家能得到什么啟示呢?”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無論今后遇到什么事情,我們都不能憑空想象,隨波逐流,而要相信事實,堅持自己。”這樣學生在與自身聯系的過程中,理解了文章內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實現了學有所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圖式,將大大提高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效率。
4.拓展圖式,多重解讀
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應該對知識進行適當拓展,也就是幫助學生將特征相似的內容一一列出,使學生通過聯想,掌握更多的內容,以形成堅固的圖式體系,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提供便利。例如,在教授習《望梅止渴》這篇文章時,在解釋“望”的含義時,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其他有類似含義的字,像環顧左右的“顧”,走馬觀花的“觀”等等,然后分別解釋這些詞語,找出這些詞語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的圖式基礎更加全面,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到位。在教師解釋以及類比詞匯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建立更多的圖式,辯證地看待學習的'內容。所以在今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適當地幫助學生拓展圖式,使學生可以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多重解讀,為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素養以及知識積累奠定基礎。
二、利用圖式理論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與反思
將圖式理論引入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堂之中,使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對于課后的評價與反思同樣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教師需要依據圖式的特點、功能以及與閱讀理解的內在關系,在課后引導學生對于本節課所學到的內容以及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做出評價,思考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課的學習后,教師應該構建一個程序性的知識圖式,此圖式由文章大意、文章主旨構成,在組織學生回憶內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潛意識里形成類似的圖式,使學生可以在回憶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思考自身是否完全掌握了課堂內容,是否從中得到珍惜時間的啟示。通過構建圖式,學生還可以在今后的學習中舉一反三,將大致的結構應用到其他文章的學習中,達到掌握評價與反思思路的目的,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篇14
題目:淺析小學四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 語文新課程在閱讀教學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閱讀教學一味地把自己對閱讀材料的感悟理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 越來越強調和倡導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語文; 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
正如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盧梭所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 那是最愚蠢的”。然而, 大多數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 仍拘泥于傳統的閱讀教學, 導致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無法實現, 基于此, 本文將結合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教材特點及閱讀狀況, 探索適合四年級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并提出若干建議, 從而實現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閱讀的主人”。
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 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 讓每個學生的特點、個性展現出來, 這就必須要強調和確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現在兩個方面: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愛, 有自己獨特的欣賞、鑒賞能力和水平。
首先, 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如《北大荒的秋天》, 在這一篇文章中寫了金秋時節北大荒的原野、小河和天空三個部分, 不同的學生喜歡的部分也不一樣, 有的覺得原野部分寫的好, 有的覺得小河部分寫的好, 當然也有的學生會覺得天空部分寫的`好, 對于自己覺得寫的好的部分, 學生當然更樂意閱讀, 也更愿意傾注感情的去朗讀, 因此, 在新課程改革后, 我們經常能在語文課堂上聽到這樣一句課堂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體現了語文老師對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尊重,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基礎, 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材料。這樣以來, 不僅增加了學生對閱讀本身的興趣, 而且也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 從而達到“在個性化閱讀中講求興趣, 在興趣中增進課文的理解”的雙重效果。
其次, 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式。閱讀的方式有朗讀、辯論、表演、討論等等多種形式, 每個學生個性的不同, 選擇閱讀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的喜歡自己在室外大聲朗讀、有的喜歡在室內安靜的閱讀, 有的喜歡將閱讀材料當作劇本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 還有的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討論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俗話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正確的”, 在課外閱讀時間, 老師就應該鼓勵讓學生嘗試不同的閱讀方式, 讓其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確立教師的主導性
四年級語文教材特點的分析《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框”, 因此, 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并不意味著教師在閱讀活動中主導作用的喪失, 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的啟蒙者, 教師需要時刻注意保持自身的主導作用。另外,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年齡畢竟還小, 理解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不免在閱讀中會產生不正確甚至荒謬的理解, 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和交流, 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 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質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但對學生荒誕的想法要及時加以引導。例如, 在《臥薪嘗膽》一課中, 有的學生就體會不到越王勾踐堅強不屈的品質, 甚至覺得越王勾踐過于愚蠢, 對于有這樣想法的學生, 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斥責學生的這種想法, 而是要從“勾踐不忘報仇, 不忘兵敗的恥辱”方面來引導學生體會勾踐的堅強不屈。
三、營造個性化閱讀的氛圍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 個性化閱讀的開展同樣需要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氛圍。詩人舒婷曾說過:“詩歌是一粒種子, 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來的”。在閱讀過程中, 教師一定要盡力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的閱讀氛圍, 讓學生能夠興致勃勃的閱讀、專心致志的學習, 鼓勵學生主動去閱讀, 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 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讓學生通過自己選擇的閱讀方式將自己選擇的閱讀材料閱讀出來, 可以不限次數的反復閱讀, 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在教學時, 教師可以借住現代多媒體設備, 播放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動畫片課件, 生動形象的將文本內容演繹出來, 讓學生通過“看”的過程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 在閱讀之后, 可以再讓學生通過組隊的方式將文本內容“表演”出來, 這些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更能調動學生想要繼續閱讀的積極性, 從而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激活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
綜上所述, 個性化閱讀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鼓勵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的參與, 賦予其主體地位, 但同時也要繼續保持教師的主導性和引導性作用。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關于個性化閱讀的理念,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 把閱讀活動變成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 學生就會在富于個性的閱讀中發展閱讀能力, 強化閱讀體驗, 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6篇導航:
第一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第二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第三篇: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第四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重點及優化策略
第五篇:淺論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互動
第六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路徑探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3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1-0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1)論文11-0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5篇11-13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會論文10-09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的論文10-08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8篇11-0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論文09-0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論述論文09-07
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9-25